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宏图-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场战争改变了一切飞艇可以在短短数小时内,将重达数吨的物资运至前方。

    “军队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云南的兵站运出,然后经水路运至下缅甸,随后,再由飞艇空运至需要的地区,虽说一次只有几吨物资,但是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行运抵前线……”

    听着程西吉这位艇长的介绍,剧华国则不时的拿笔计录着,在记录的同时,他又从舷窗朝着艇外看去,从他的位置可以看到汽油发动机带动的螺旋桨,发动机的轰鸣声更是不断的传入耳中。

    “剧记者,你看,就是这两台汽油机,若是没有它们,飞艇怎么也不可能飞行那么远!”

    程西吉口中的远指的是飞艇远大2000公里的航程,相比于使用电池时的不到100公里的航程,这简直就像奇迹一般。

    “2000公里,这一航程甚至足够从昆明飞到帝都,当然,如果帝都有泊淀场的话!”

    “有一天,帝都肯定会有泊淀场的!”

    在目睹了飞艇的便捷之后,剧华国固执的相信,飞艇才是属于19世纪的的交通工具。

    “我敢说早晚有一天,飞艇一定会像火车一样,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普及开来,就像火车还有轮船一样。”

    作为一个接受传统儒学教育的青年,在过去的几年间,剧华国和很多中国人一样,承受着太多的冲击,那种冲击不仅仅只是文化上,而是生活方式上的变化,铁路以及火车改变陆上的千百年的交通,铁路、轮船使得“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了现实。

    在钢轨上运行的钢铁车轮,由蒸汽动力机车牵引,车辆承载比马车高10倍,乘客数量比马车高几十倍。这种彻底的成本与距离间等式的重新演算,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和社会格局。火车一下子把从帝都到北平、广州的旅行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短短数天。

    火车甚至也减缓了饥荒的灾难,特别是对灾难深重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没有铁路,过去发生灾荒时,数百万饥民只能坐以待毙。在过去的四年间,火车不仅救民于水火,也带来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将数百万无地贫民送到东北,铁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中国的一切。而剧华国正经了这种改变,而现在,在经了火车给中国带来的改变时,他同样也相信,飞艇的出现同样也会改变一切。

    “那是肯定的,毕竟,现在还有更大的飞艇的正在制造,早晚有一天,这飞艇别的不说,肯定在各省的府城都能开通,到时候,那可不就是日行千里了,而是日行数千里……”

    “不仅仅只是日行数千里,而是天空!”

    朝着舷窗外的天空看去,剧华国用一种满是憧憬的眼光看着那蓝天,尽管因为飞艇飞的较低,但是他依然会生出一种腾云驾雾的错觉,

    “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乘座飞艇,像传说中的仙人一般,通过天空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到那时,整个世界都会改变!”

    到那时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此剧华国自然不太清楚,但是他却很清楚,到那时飞艇极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一切,就像火车彻底改变了世界一般。

    “到那时,我们今天在帝都登上飞艇,短短两三天后,就能够到达伦敦,到达巴黎,甚至还可以到达纽约,到达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你说到那里,世界是不是被彻底改变了?”

    显然,对于程西吉来说,他并没有想那么远,他瞠目结舌的看着窗外的天空,在这一瞬间,他似乎也看到了那个被彻底改变的世界,在两人幻想着一个空中满是飞艇的未来时,另一边的领航员已经通过地图计算出了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

    “距离目的地还有大约200公里!”

    200公里,如果是火车的行驶的话,需要5个小时,实际上可能需要7…8个小时,而对于飞艇来说,不过只是短短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后,剧华国便来到了位于距离前线不过只有十几公里的一片雨林间的草甸之中,这里便是陆军的飞艇泊淀场,相比于火车、轮船,飞艇最大的特点就是只需要有一片空地,就可以降落,当然需要一座高达数十米的系留塔。

    空气中隐约的可以听到远处的炮声,枪声,战斗似乎仍然在进行着。但是此时战争对于剧国华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正当剧国华的双眼注视着那挂在系留塔上的大形飞艇,想象着那个飞遍世界的“航空时代”的到来的时候,在泊淀场边缘的几辆马车停于草地边,马车的车棚上可以看到一些简易的机床,要机床附近还放置着一及机器部件,这是一个简单的战地维修“场”,主要负责维修飞艇,尤其是发动机。

    用木材搭成的简易工棚内,那张凌乱的台子上,散布着一些飞艇发动机的零部件,相比于蒸汽机,刚刚发明的汽油机,并不够耐用,而且容易发生故障,这些零件都是从发动机上替换下来的,军装上沾满了机油的支丙渊,正在研究着其中的一些零件,在他的面前还有一台四缸的发动机,如果有能通用动力公司的工程师看到这台发动机的话,一定会在非常惊讶,因为这是一部八缸汽油机的四缸型。

    不过现在支丙渊并没有研究这台发动机,而是专心的研究着桌上的图纸,偶尔的他会在图纸上添加上几笔,有时候,他还会把视线投向一旁的马车,那是一辆刚刚修复的马车。不过现在对于支丙渊来说,这辆马车,就是他用来进行改造的基础。

    “发动机应该装在这里……”

    看着图纸上的发动机架,支丙渊又一次仔细检查着自己的设计,早在国内的时候。他就一直想到要用汽油机为车辆提供动力,从而取代马车。尽管看起来有些不太现实,毕竟每台发动机都重达数百公斤,但是他却成功的把发动机缩小了,现在只差一步,就是对车体进行改造,只需要完成对车体的改造,也许就能制造出不用马车的“车”。

    当然他的这个构想曾经被一些人嘲讽着,也有人说过他有些不自量力,毕竟支丙渊并不是真正的工程师,他自然也没有读过大学,只是在军队的机器培训学校中接受机器培训,可凭着对机器的爱好,他并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尝试。

    “关键是方向的控制,怎么控制方向?”

    盯着标准运输马车图纸的方向轮,支丙渊的默默的寻思着,如何调整方向一直困扰着他,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种只会直行的车辆就不可能投入使用。

    “通过手柄的转动调整方向?”

    思索着调整方向的方法,支丙渊自言自语道,然后,他又拿起铅笔在图纸上绘制着方向机的构思,然后在脑海中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尽管感觉似乎依然有些不太便利,但至少让支丙渊看到了希望。

    “要不,就先造出来试试!”

    尽管整个设计看起来并不太完善,但是支丙渊最终还是作出了决定,毕竟,现在他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原料,虽然这些原料大都是军队淘汰的,只需要将它们组装在一起,就能够组成一辆不用马车拉的“车”。

    “先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未完待续。。)

第559章 决定(求支持)

    清晨,当朝阳照耀在汉阳城北,龟山下的汉阳兵工厂的时候,下工的汽笛声在响彻云霄,经过十年的发展,此时的汉阳兵工厂早已经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兵工厂,其实即便是十一年前兴建的时候,拥有数百部机器的汉阳兵工厂同样也不是一座单纯的兵工厂。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汉阳兵工厂是中国的“机器工厂之母”,这里铭刻着众多“中国第一”的印痕,而现在诸如汉阳通用动力、汉阳电力等一系列的大型工厂,最初都是由汉阳兵工厂的一间或者几间车间发展而成。

    十一年的发展改变了一切,就像汉阳已经不再是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取而代之是数家规模更大的兵工厂,不过无论如何变化,这里依然是汉阳的根基,不仅仅是汉阳系公司的总公司所在,同样也是汉阳高等工程学院所在。而汉阳高等工程学院,当初不过只是一家学徒学校,现在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工科类大学之一。

    十一年来,汉阳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变化源自于何处,源自于那座巴洛克风格的汉阳大厦内的那位国舅爷,皇后的哥哥,同样也是汉阳公司的总经理。

    作为汉阳公司的总经理,在过去的十一年间,徐树珊绝对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为军队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的同时,又将汉阳兵工厂发展成为一个规模极为庞大的集团。两年前更是通过收购湖广官银号而进入金融业,通过金融业将触角伸进了各个行业,从而形成了一个产业财团,只不过与粤商、徽商、陕商以及浙商不同,汉阳公司的身上有着挥之不去的官方色彩。

    也正是这种官方色彩,使得汉阳公司直到现在,一直以近乎垄断的方式经营着军火生产,但是在过去的几间年,随着广州石井兵工厂、天津兵工厂的“私有化”而受到挑战,尤其是石井兵工厂设计的弹管步枪被海军陆战队以及陆军精锐部队采用之后,作为汉阳公司的总经理,徐树珊自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毕竟,徐树珊非常清楚,陆军并没有因为汉式步枪领先世界十年的水平而满足,其一直有意装备一种弹仓步枪,最终石井工厂提供的步枪却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陆军的需要。

    也就是从那时起,研制出一种能够满足陆军需要的弹仓步枪,就是汉阳兵工厂最重要的任务,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对加特林机枪的改进,毕竟加特林机枪只是一种装备量相对有限的武器,它不像步枪一样,装备量动辄数百万支。甚至就连旧式步枪纸壳步枪的改进,都能事来上百万元的利润。

    “三年式步枪所采用的管状弹仓位于枪管下方,长弹簧向后供弹,能装8发枪弹。此外弹膛中还可以再装一发,托弹板上装一发,因此容弹量可达到10发。此外在枪的左侧有弹仓隔断器,阻隔弹仓供弹后射手只能单发射击。”

    在汉阳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内,面对来访的“客人”,徐树珊第一次向这位“客人”殿示着自己的最新设计,众所周知,不仅仅只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同样也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工程师、武器设计师。汉式步枪的金属弹壳改造就是由他完成的,他还是汉式后装炮的设计者。但对于徐树珊来说,眼前的这支步枪,才是他真正的得意之作。

    “……我们最初尝试的设计其实是盒式弹仓,但在试验中出现上双弹故障而无法解决,因此不得不参考了三式步枪的管状弹仓系统来设计。由于弹仓藏在前托内,随着弹管内子弹的移动,其重心会发生变化,所以,最终臣还是放弃管状弹仓的,选择了盒式弹仓……”

    在徐树珊解释着的时候,穿着一身陆军军装的朱宜锋的双眼却真勾勾的盯着手中的这支步枪,那漂亮的核桃木枪托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极为精美,而更为让他惊讶的却是这件武器的“熟悉”。

    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朱宜锋曾经见过“它”,准确的来说是见过“它”的照片,那是在另一个世界,三十几年后,它会出现在北方的那个邻居的家中,那时的它被称为“莫辛纳干”。

    显然,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徐树珊受到自己,不对,是受到了“它”的影响,在过去的四年间,朱宜锋发现很多人都受到“它”的影响,“它”总会给予一些人提示,通过那一道“灵光”,一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发明,被发明了出来。这就是“它”给予自己的帮助,就像这支并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步枪一样。

    “它采用整体式的弹仓,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单发或用桥夹装填。弹仓位于枪托下的扳机护圈前方,它的的容弹量为5发,但实际上其弹仓只能压入4发弹,而不是5发,最上面的一发必须推入弹膛;弹仓有铰链式底盖,可打开底盖以便清空弹仓或清洁维护。由于是单排设计而没有抱弹口,因此弹仓口部有一个隔断面器,上膛时隔开第二发弹,避免出现上双弹的故障……”

    在陛下操作着步枪的时候,徐树珊有些献宝似的拿出了一夹子弹,接过子弹,按照电影中的看过的方法将一夹子弹装入弹仓之后,不顾徐树珊瞠目结舌的模样,朱宜锋看着膛中的便直接问道。

    “用的是元年式11公厘步枪弹?”

    元年式11公厘步枪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制式金属弹壳整装弹,尽管早在元年前,海军陆战队就试用了金属弹壳整装弹,但是定型以及大规模使用却是在元年之后,而现在这支步枪,用的同样也是这种子弹。

    “是的,陛下,这是考虑弹药供应问题,在仓库内有大量弹药的时候,不应该新增一型弹药。”

    这是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决定,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对于朱宜锋来说,他所想到的却是将来。

    “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无烟发射药的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了!”

    朱宜锋看着徐树珊问道,无烟发射药是因为迫击炮的装备,而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最早是使用黑火药制成了迫击炮发射药包,解决了前线的急需,但缺点很多。如发射距离较近,命中率不高,特别是炮膛内残渣较多,发射几天后,弹体就不能进膛,影响继续发射。加上黑火药烟雾多,影响瞄准,不能发挥射速。最终,用樟脑的酒精溶液处理的硝酸纤维素便被应用于迫击炮上,用作发射药,后来其应用范围更是扩大到后装火炮。但是因为生产等原因,其应用一直局限于火炮,而未能应用于步枪。

    “陛下?您的意思是?用无烟药?”

    不等徐树珊说完,朱宜锋便开口说道。

    “无烟发射药的威力更大,可以使用更少的火药,让子弹的初速更高,而且烟雾极少,朕以为,也许可以在步枪上试一下!”

    这显然不需要朱宜锋解释太多,毕竟采用无烟发射药的火炮相比于黑药火炮,其性能提高了一大截,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膛压等问题,这甚至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冶金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炮用钢材,经过数年的努力得到了应用。

    “陛下,现在的元年式的子弹,并不适合采用无烟药。”

    徐树珊并没有想到重新设计一种新型的子弹,而是继续说道。

    “如果重新设计一种子弹,恐怕军队那边会难以接受。”

    作为一个商人,徐树珊当然需要考虑到商业上的利益,军队的需求从来都是第一位的,在他看来,军队显然不可能接受一种新的弹药。

    “只要它的性能足够出色,军队肯定会接受的,现在的11公厘子弹,对于步兵来说实在是太过笨重了,一个弹头都有30多公克,如果采用新型的小口径子弹的话,其重量可以成倍的下降,到时候步兵就可以携带更多的子弹,持续战斗时间更长,而不像现在,每人只能携带几十发子弹。”

    思索片刻,朱宜锋又继续说道。

    “朕以为,这种新的子弹口径可以是6。5公厘至8公厘,相对较小口的口径步枪弹在杀伤力和弹道性能方面,肯定远超过现在汉式步枪所发射的11公厘黑火药步枪弹,新的枪和弹将使我们的步枪在精度和射程方面带来极大的战术优势。”

    事实上也是如此,无烟火药推动了一场军事上的变革,而现在即便武器已经研制成功,那么步枪弹药的无烟火药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甚至不仅仅只是步枪,无烟火药还会刺激出机枪的出现,机枪,想到曾经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加特林机枪,那种相对笨拙的机枪,显然不是朱宜锋的心中的机枪,他所希望的机枪,是后世那些机枪。

    在心底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朱宜锋拿起铅笔,在纸上绘制着草图,那是子弹的结构草图,不过并不是汉式子弹有缘弹,而是一百多年后主流的无底缘弹。

    “除了没有底缘之外,考虑到其弹头初速将会超过700公尺,所以,弹头不能像元年式一样,用铅弹头,而是加一层紫铜被甲,这样它就可以承受更高的初速……”

    按照后世子弹的造形,朱宜锋甚至在不经意间引入尖弹,而不是历史上的圆头弹,当然尖弹的性能更为优良,弹道更为平直,这才是弹药发展的未来。

    “这是一种属于未来的子弹!如果我们的士兵拥有这种弹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战术上的优势,将会领先世界二十年以上!”

    领先世界二十年,作为一个穿越者,朱宜锋很清楚,二十几年后,随着法国人采用8毫米勒贝尔步枪,世界武器才开始进入无烟火药的时代,而现在,这个潮流将由中国去开创。

    “陛下,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许多设备都需要进行调整,这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武器弹药的生产,更何况现在正值战时!”

    尽管陛下的建议让徐树珊的眼前一亮,让他意识到这是重新夺回“领头优势”的机会,但是他同样也很清楚,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队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数量更为充足的武器,而不是数量不充足的先进武器。

    “现在军队的定货很多吗?”

    朱宜锋反问道,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陛下,军方的定单并没有过公司的产能,毕竟军队的库存非常充足!”

    与其它国家不同,帝国陆海军一直通过建立和平时期的库存,来充实自身的武器库,所以在战争爆发之后,陆海军,尤其是陆军并没有碰到武器弹药不足的困境,毕竟在他们的仓库之中,储备了数百万支步枪以及数亿发子弹。充足的库存,使得军需生产在战争爆发后,并没有立即膨胀起来。

    “既然如此,那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一方面让军队消耗旧式的弹药,一方面给军队提供新型的步枪和弹药,嗯,至于旧式的枪炮,咱们打了这么几仗,早已经打出了汉阳造的名声,不如趁着这时候,把这些武器卖给外国人,比如说卖给联盟国,然后再用卖旧枪的钱买新枪……”

    作为一个穿越者,对美国的警惕甚至敌意,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朱宜锋看来,在未来的世界之中,美国是唯一一个有可能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约美国的发展,就是中国必须考虑的事情,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美国南北关系紧张之时,就制定了一个基本政策。

    “向南方出口武器?”

    尽管知道从南北战争爆发以来,扶持南方就是帝国外交的基本政策,但是现在从陛下的话中,他听出了其它的意思来。

    “嗯,没错,朕已经决定承认美利坚联盟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560章 商人(求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林肯是在用傲慢的言语去污辱中国人,当加利福尼亚的州长在那里肆意践踏着法律,在那里野蛮欺负着中国人的时候,他做了什么呢?在林肯以及很多北方佬的眼中,中国人或许就像是南方的黑奴一样,是可以随意欺凌的……不,你们必要了解到。或许南方人所赞同的是自己的财产权益,南方人有权保证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正如加利福尼亚的中国人有权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财富,并保卫自己的财富一般。尊敬的先生们,美利坚联盟从都不曾轻视过像中国这样伟大的国家,更不会通过肤色去轻视中国人!”

    一篇报道不会改变很多,但是一篇报道有时候却可以起出人意料的作用,至少对于身为美利坚联盟驻华特使约翰?斯利德尔来说,通过每天的一篇文章,他成功的扭转美国驻华大使安臣对中国舆论的控制,当然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中国人是反美的。

    “中国人所反对的是林肯的美国,是华盛顿的美国!先生们!”

    在上海的美国商会之中,约翰?斯利德尔对着在坐的十几名来自南方或者支持的美国商人说道,尽管在美国国内,很多人支持林肯,但是美国的大多数商人,却支持南方的“正义事业”,在中国同样也是如此。

    “特使先生,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南方才能够恢复对中国的棉花出口,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名商人的提问,让周围的商人纷纷点头称是,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对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早已经变成了南方的棉花,早在帝国建元之初,随着湖广、两广等地机器纺纱厂的先后建成,工厂对于棉花的需求量极大,而中国棉花纤维细短,捻曲数少,不及洋棉丝长面性软,中国棉花既不满足工商业大宗需求,又难以在质上达到机器生产和贸易的标准。

    而美国棉品质较中国棉为优,且丝长光细,利于纺织,适合机器生产和市场要求,所以美国商人便向中国大量出口美国棉花。尽管在过去的四年间,中国农商部在苏北、湖北、山东、河南、河北以及陕西等农业试验所试种美棉,试图引咱和推广美国优良棉种,改进棉花生产,解决中国纺织业原料来源。但是美国棉种的引进驯化仍然需要一些时间,或许其通过大量分发美国棉种令农户种植,可相比于其需求量,中国未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其纺织工业仍然会依赖美国棉花。

    “相信我,先生们,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比你们还急,毕竟,他们的工厂在等待着来自己南方的棉花!”

    约翰?斯利德尔的语气显得极为得意。因为现在,南方的外交政策正是建立在“棉花就是王”这种理论上。按照这种理论,英、法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棉花。英国五分之四的棉花是来自南部。中断棉花供应就会使英国经济崩溃,使工人濒于挨饿,并使政府垮台。英国会被迫打破这种封锁从而挑起与北部的战争,这样将确保邦联的独立。

    南卡罗来纳的议员詹姆斯?哈蒙德在他1858年著名的演说“棉花王”中曾花言巧浯地问道:“如果有三年不供应棉花,情况将会怎么样呢?英国就会马上垮台,而且除了南部,整个文明世界将跟着垮台。不,你们不敢就棉花发动战争。任何世界上的大国都不敢就此发动战争。棉花就是王!”在南方方面很少人怀疑这种论点的逻辑性。密西西比州州长曾对一位英国的战地记者说:“独立自主的密西西比州没有英国比起英国没有密西西比州能大干一番事业。”另一个南部人说:“呃,先生,我们只要切断棉花供应几个星期,就能在大英帝国制造一场革命。”一个查尔斯顿的商人相信,如果联邦的封锁减少了英国的棉花进口,“你们将会把他们的舰船沉入海底并承认我们。我想,在秋季前就可见分晓了。”

    现在英国的情况如何,约翰?斯利德尔并不清楚,但是在中国,在中国的报纸上,他的翻译每天都会将报纸上有关棉花的报道集中剪贴起来,而那些新闻无一例外的在告诉他一个事实中国人需要来自南方的棉花!中国的工厂需要南方的棉花。

    当然,他的这番话并没有得到商人们的影响,毕竟现在北方的封锁以及南方禁止棉花出口,以棉花为武器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可是个人的利益在战争时期又有谁会去在意呢?更何况,这些人只是一群小“商人”,完全没有任何政治上的影响力。

    一个多小时后,坐了马车,约翰?斯利德尔立即问到身边的随员。

    “亨利,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去帝都?”

    作为美利坚联盟派往中国的特使,约翰?斯利德尔显得有些无奈,在抵达中国之后,他发现自己甚至不能够前往中国的首都帝都,因为他是非官方特使,中国并没有承认美利坚联盟,这使得他即便是前往帝都,也只能够以私人身份,而这意味着他必须要放弃自己的责任,与其它的国家不同,即便是到现在,中国对于外国人的行动,依然有很多限制,包括外交官。

    或许中华帝国主张求知识于世界,但是他还是传统的中华帝国,中国的帝都依然不是随便任何一个外国人都有可以前往的。也正因如此,他只能停留在上海,停留在这里,通过在报纸发表文章去为自己制造舆论支持,如果他以私人身份前往帝都,就必须要放弃这一点。

    虽然现在他已经获得了舆论上的支持,但是对于他来说,他所渴望的是见到中国的外交部尚书,甚至见到那位皇帝陛下,毕竟,当初,他之所以主张前往中国,正是为了借助中国的力量,如果没有科隆海战的胜利,恐怕他也不会注意到中国,而在抵达中国之后,目睹着中国人在各个战场取得的胜利,他更是相信,对于美利坚联盟来说,如果能够争取到来自中国的支持,那么,他们就极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先生,我们还没有得到外交部的许可,但是,先生,我们今天可以去见一位非常特殊的商人!”

    特殊的商人?

    在来到中国之后,约翰?斯利德尔曾见过各种各样的商人,在他看来,相比于美国,中国才是真正的商人之国,甚至就连同他们的那位皇帝,也是商人出身,或许正因如此,在中国,只要有钱,总可以买到你所需要的商品。

    不过即便是作为特使,约翰?斯利德尔也对从中国购买武器并没有什么兴趣,毕竟中国距离美国太远了,他们生产的武器需要先运到夏威夷,再运到巴拿马,然后从那里,经由已经被他们借口“华工赔款”控制的巴拿马铁路,运往科隆,最后才能运往南方。如此漫长的过程,足够走私商人往反欧洲几次。

    不过相比于欧洲,中国最大的优点是,他们出口武器不需要经过政府的批准,而不像英国或者法国那样,他们的武器出口需要政府的批准,使得南方不得不通过走私的方式获得武器。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约翰?斯利德尔甚至想在中国定购两艘装甲舰,但是现在显然没有这个可能,中国现在毕竟正处于战争之中,所有的船厂都挤满了来自海军的定单。

    亨利口的这个特殊的商人是谁?

    在黄埔饭店见到了其口中的商人时,约翰?斯利德尔终于知道了所谓的特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