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宏图-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光勾勒出了港口的轮廓,此时的这个海港完全笼罩于一团黑色的硝烟之中。也许是港口附近的一个仓库烧了起来,一团勐烈的火光冲天而起,映红了港口的一角。几颗炮弹又打在火光正中,于是火焰更是窜至半天高,在爆炸扬起的巨大火焰中,升腾起一团巨大的黑里带红的滚滚浓烟,直冲云霄。
密集的炮火似乎想要把这座城市夷为平地,直到整个城市完全变成碎片之后,这才向内陆延伸射击。这时海军打炮的方式也已经从容多了,一炮接着一炮,甚至有点儿漫不经心的味道。
英国人完全没有抵抗!
准确的来说,林肯港内的可怜的几百名英军,根本就没有抵抗,更准确的来说,他们的抵抗在一开始就被瓦解了,在勐烈的炮火下,海边的那个建立于数十年前,原本旨在防御海盗的仅只有数门可怜的前装炮的炮台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能力,铸铁炮身被炸断了,炮身附近随处可以看到残肢断臂。
遭到炮击的城市固然还是烈焰烛天,海滩上的火却多半已经有烟无焰,到晨曦为阳光所驱散时,海岸上的浓烟已经飘散了大半,露出了一弯海岸。就这是林肯港,南澳环境最为优良的港口,也正因如此,海军才会选择这里作为登陆港。
登陆!
在炮击开始的时候,数以千百计的陆战队员,便登上了木制的舢板,那些可以搭载数十人的舢板在蒸汽小艇的拖曳下,朝着岸上驶去。
“注意,在这里每个澳大利亚人都可能持有武器,他们都有可能向你们射击……”
舢板上,军官们提醒着自己的下属,殖民地不同于其它地区,在澳大利亚几乎每个白人移民都有武器,而这意味着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摇身一变,变成一名士兵,进而战士们带来伤亡。
对于即将登陆的海军陆战队员们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敌人会有多么强大的抵抗意志,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上岸后可能会面对非常激烈的抵抗。
“该死的中国佬上岸了……”
在海滩边,那些平民打扮的普通市民,尽管他们的脸膛硝烟熏黑了,但是他们的手中却大都持有各种各样的武器,尽管勐烈的炮击让他们有一种身处地狱的错觉,但是他们并没因为恐惧而放弃,而是毅然的选择抵抗,尽管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从英国流放至此的犯人。
“中国……”
手中拿着一支恩菲尔德步枪,约翰看着海上正在驶来的运兵船,作为一个淘金客,对于中国人,他并不陌生,那些中国是驯服的,是懦弱的,甚至可以说是任人欺凌的,现在,这些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他们也和那些淘金的中国人一样,那么,也许只需要开上几枪,就能够把他们赶下海。
就在这种想法中,约翰看到了中国人那是一群穿着土黄色的军装的军人,他们的皮肤出是黄色的,他们的手中拿着步枪,面目狰狞的嚎叫着向着陆地冲来了。
直到冲上岸,他们都没有列成队列,而是直接朝着岸上发起了冲击,就像是队列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开枪!”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约翰也跟着瞄准射击,但是在开枪的时候,他发现那些中国人却像是灵活的小猫似的,他们猫着腰,快速冲击着,以至于很难瞄准射击,在发现障碍之后,他们会立即躲在弹坑、巨石或者其它的障碍物之后,拿起手中的步枪,开始反击。
一枪打空之后,约翰便躲在断垣残壁间装填着子弹,而这时他发现中国人那边的枪声非常密集,就像是每个人都在用几支枪轮流射击似的。密集的弹雨瞬间便使得他们抬不起头来,透过墙壁的破损处,约翰惊讶的看到,那些中国人手中的步枪,似乎不需要装子弹,他们每次射击之后,手都会在枪尾拉动一下,然后再次射击。
即便是后装枪也需要装弹啊?
但是战场上的敌人并没有给他疑惑、好奇的时间,这个时候,那些中国人已经杀近了,此时,约翰立即感受到这些中国人与他接触的中国人的不同,这些人的黝黑的脸膛透露出的神情,约翰并不陌生,那是只有最优秀的战士才会拥有的对战斗的渴望。
“杀……”
就在诧异的功夫,约翰听到一阵震耳欲聋的吼声从前方传了过来,他看到那些冲来的中国战士,挺着手中的步枪,枪头是长长的刺刀,随着他们的吼声,刺刀不断的刺入抵抗者的胸膛。
惨叫声中,面对这群如狼似虎般赴来的敌人,许多人选择了逃跑,可是他们却很难逃脱,因为中国人会拼命的追赶他们,用刺刀将他们刺翻在地,用子弹将他们打倒,这个时候,因为距离很近,约翰可以看清那些目光通红,面色黝黑,一个个看起来像是从地狱中冲来的恶鬼似的中国战士,他们嚎叫着,嘶吼着,挺着刺刀搏杀着,那些试图阻挡他们的人们,被一个个杀死,更多的人选择了逃跑。
这些人是魔鬼!
在刺耳的军号声传来的时候,约翰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一个念头,他甚至忘记了抵抗,而是本能的摸着脖颈处挂着的十字架,他想向上帝祈祷,祈祷上帝的保佑。
也许是上帝真的听到了他的祈祷,看到一个中国人冲来了,在那个中国人正准备将他那带血的刺刀捅进他的身体的时候,那个人突然止住了动作,他看着约翰,注意到他的手中并没有武器时候,那双黝黑的眼珠中的杀意淡去了。
而约翰同样也在打量着对方,在中国战士敞开的领口处,可以看到他里面穿着的蓝白相间的条纹衫,那是属于水手的衣服,很多水手都穿这种由质地细密的棉布织成的衣服,这是一种属于海军的制服。
就在他们互相看着对方的时候,约翰看到这个中国战士从衣服的圆领处取出一个项链,同样也是一个十字架,中国不同于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宗教信仰从来都是自由的,从不曾排斥过任何宗教,当然这些宗教必须要经过一个本化的过程,才会最终被人们广泛接受,正像现在中华帝国对天主教的承认是基于“利玛窦规矩”一样,否则其是不会被接受的,当然,也正因如此,拒绝接纳“儒学改造”的天方教才会成为禁忌,毕竟,以儒家观点而言祭孔祭祖的仪式典仪关乎中国的人伦道德,违背这一观点无疑就是在根源上否认自身的存在。不过这种改变,也导致了中国区教会与梵蒂冈分歧,但是官方的分歧并不妨碍普通的信徒以教徒自居,就像现在的这个战士一样。
那个面色黝黑的战士冲着他笑了笑,用他听不懂的语言和他说着什么。或许语言不能勾通,但是在对方的比划下,约翰明白了,他是在让自己投降。
投降!
在对方的提示下,约翰举起了双手。
“我投降!”
我又不是军人,为什么要白折的死在这里呢?
在约翰举起双手的时候,很多平民同样举起了双手,不仅仅只是平民,还有一些穿着红色军装的英**人,也跟着举手投降了,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抵抗是徒劳的,只会白白增加伤亡。
一场看似激烈的战斗,在陆战队登陆不到半个小时后,随着市政厅升起的一面白话,守卫林肯港的英国人投降了,
在英国人投降之后,一艘艘由移民船改装的运兵船,便驶进了这座升腾着黑烟的港口,数以千计的陆战队员、陆军官兵开始上岸,一个士兵上岸的时候他们都会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座曾经属于英国城市。
他们知道现在这座城市已经被他们所占领,但是这一切不过只是刚刚开始,在他们的面前,还有一个广阔的大陆等待着他们去占领,他们去征服。
这片大陆有多大?
“760余万平方公里!”
在踏上澳大利亚的那一瞬间,李仁杰用一种充满期待的语气,说着他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所有对于澳大利亚的了解,不过仅仅只是在漫长的航行中,通过一本旅游手册所了解到的。
然后他又对自己连里的战士们说到。
“现在我们要去征服这片土地!”
我们要征服这片土地!
对于海军陆战队的官兵们来说,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征服这里,对于中国的军人们来说,他们大都出身于农家,对于土地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执着,他们相信按照军队一直以来的习惯,当他们征服这里之后,那么在未来他们就可以在这里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正是军队的规矩,也是驱使着战士们战斗下去的信念之一。
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尽管帝国已经建立四年,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国民的观点并没有真正的形成,对于绝大多数士兵来说,他们从军的目的只是基于军队丰厚的待遇伙食、军饷以及退役后的授田,作为帝**人的他们在退役后,可以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田产,作为他们服役三年的回报。
那块田地并不大,如果是在东北或者滨海、兴安省则是50亩,如果是在北海省则是150亩,如果是在殖民地往往都在200亩以上,而且实际上都是加倍“恩给”,现在,即然他们到了这里,那么自然也就做好了于澳大利亚退役的准备了,对于他们来说,现在,他们所需要征服的并不仅仅只是敌人的地盘,同样也是获得属于他们的家!
一种信念!
有时候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相比军人的荣誉来说,这或许更为真实一些,更为实际一点,因为绝大多数人终究追求的是利益,而军队并不介意用利益去激起战士们的好战之心,从而离他们心甘情愿的为国赴汤蹈火,奋勇杀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未完待续。。)
第557章
第557章
在阿德莱德的人们用各种纷杂的心情等待着中国、军队的到来时,在数十公里外的那条说是路倒不如说是自然形成的自然道路上,有一列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正在那“道路”上行进着,其中有步兵,也有挽马的炮兵,还有大量的马车,队伍足足有数公里长,队伍之中,还混杂着大量的马匹,这些马匹是军队登陆之后,临时征集的根据情报显示,澳大利亚的马比人还多。
事实也是如此,部队刚刚上岸,便就地征用了数千匹马,也正因如此,才使得登陆部队不会因为马匹不足而陷入交通困境。
不过即便是如此,对于军队来说,现在征用的马匹远不能够满足军队的需求,征用马匹则成为保障部队战斗力的根本,毕竟对于远征军来说,为了尽可能的多运兵,马匹的运输自然摆在了次要位置。而为了解决军马的需求,就地征收就成了唯一的办法。
骑在马上,手搭着凉棚状,吴以民搜索着远处的市镇或者农场,在来到澳大利亚之前,他还不知道村落可以分的那么散,一户人家的地可以那么多,土地可以那么辽阔,结果走了半天,都没有发现一个村子或者人家,更别说马了,甚至连个马毛,连个人影也没有发现。
部队拉炮的马还不够,除此之外还有拉辎重的马车甚至还有食物,诸如此类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明天的行军遇到了困难。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得弄到足够的马。
“那个手册里说什么只要有人的地方有就有马,而且会有很多马。”
江玉华说的手册指的是参谋部印发的《澳洲作战手册》据说是根据三年前的一次秘密的参谋旅行制定的手册,但是来到这之后,大家伙却发现事情没有书上写的那么简单。于是他便忍不住抱怨着。
“他么的,总得先找到人啊……”
这才是最关键的,确实有人的地方就有马,而且有很多的马,但是前提是要先有人,可问题是他们已经走了半天,市集没有见到,人同样也没有见到。没有了人,自然也就没有了可以征用的物资,同样也就无法解决眼下部队面临着的问题。
又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在视线尽出头现了十几栋木制的房子,隐约的还可以看到一个教堂,看到那些房子,吴以民立即喊了一声。
“快,弟兄们,一班左翼掩护,二班、三班,跟着我……”
尽管只是一个孤立的居民点中,但是吴以民却不敢大意,因为在《手册》中清楚的写到“在澳大利亚任何一个居民的家中都有少则两至三支长短枪,转轮枪、步枪是其家中必须之物……每个居民点都是潜在的“抵抗据点”,每个居民都是潜在的敌人,因此必须谨慎对待……接触建议:以准军事手段接触,必须确保其如果反抗可以于第一时间发起攻击。”
而这个建议显然是基于一个原则保护己方安全的原因,对于出境作战,帝**队的原则非常简单,首先保护己方的安全,至于外国人、外国平民的安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就像对林肯港的炮轰一样,对那里的无差别炮轰,只是为了摧毁城内的抵抗意志,令其放弃抵抗,从而为部队的登陆铺平道路,毕竟,中国不需要为外国人的安危负责,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问题。
三十四人组成的骑兵队出现在格林森市的时候,这个与其说是城市,倒不如说是集镇中的几百个澳大利亚人,无不是瞠目结舌的看着出现在这里的骑兵,这些骑兵身上穿着的不是他们所熟悉的英**人的红色军装,而是一色的卡其色军装,而且头上带着的也是与欧洲军人不同的宽檐布帽。
更重要的是那遮阳的宽檐布帽下方,那些士兵们的相貌与他们是截然不同的,而立即让他们联系到刚刚得知的消息。
“中国人!”
不知道是谁首先喊了一句,然后整个市镇立即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就在几个小时之前,他们还曾怀疑过过路人传来的消息真假南澳大利亚遭到中国人的进攻。
而现在,出现在这里的军人,则成为了最好的佐证。面对这些突然出现的中国人,尽管城市中的男人们的腰间大都佩带着武器,但是却没有人敢于首先拿出武器,只要但凡稍有理智的人都很清楚,他们根本不是军队的对手。
也正是这种认识,使得这些人做出了一个极为理智的选择放弃抵抗,甚至还有一些人有些胆怯的将武器扔到了一旁,生怕因为自己腰间的转轮手枪,而成为中国人射杀的对象,毕竟战争,从来都是战争,在战争中,从来没有什么误杀,有的只是死亡,至于怜悯……那不过只是胜利者的一时仁慈罢了。
“你们的市长在什么地方!”
毕业于讲武堂的吴以民可以说着一口还算流利的英语,甚至还能够结结巴巴的说一口勉强能让人听懂的法语。这也许是讲武堂毕业的军官最大的特点至少有一门精通的外语。现在他当初选择了英语,倒是派上了用场。可以同这些英国人直接沟通,而不需要通过翻译,尽管这场战役准备的有些仓促,但是得益于这几年的“求知识于世界”,使得军队仍然征召了一批数量充足的英语翻译,不过对于吴以民来说,他更愿意自己同当地人沟通,而不是借其它人之口。
毕竟,翻译之间的误解很有可能在战争时期,导致许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市长,有些事情的操办最好有当地人的配合,根据《手册》的建议,尽量与当地的民政官员配合,因为那些地方的民政官员大都是本地选举产生,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本地居民和他们的财产安全,而不是国家或者殖民地本身。
不需要过别人去通知,在军队出现在格林森市不到十分钟,得到消息的森克便骑着马赶了过来,曾经与土人战斗过的他,一看到这些中国人,就发现他们所处的位置恰好了是一个可守可攻的位置,而在市外的田野中,似乎也有他们的人。
“先生,我是格林森市的市长,森克?克伦斯,请问你们是?”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尽管在土人的面前,森克从未曾感觉到恐惧,但是在看到眼前的中国将视线投在自己的身上时,他却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因为他知道,这些人不是土人,如果他们愿意,随时都有可能把这座城市移为平地。
“你好,市长先生,我是中华帝国澳大利亚派遣军准尉吴以民,现在根据派遣军司令部授予我的权力,宣布格林森市已经为中华帝国占领……”
用英语将一一道出占领本市的事实之后,吴以民又拿出了一张英文布告,在告示中一一解释了的地方需要作出的配合,同时用极为严厉的言语提醒所有人,如果他们选择抵抗的话,城市中的所有人都会被送进集中营。
集中营,这是针对澳大利亚户户有枪的现实,制定的一个特殊的安置政策,对于抵抗的城市全体居民实施“重新安置”,他们将会被安置到“集中营”中,在集中营内像战俘一样,接受军队的看管,换句话来说,他们所有人都是战俘。
在这名中**官宣布城市被占领后,森克长松了一口气,不知是解脱,还是之前的担心终于放松了下来,
“长官,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遵守贵军下达的命令,绝对不会违背你们的命令!”
好吧,现在这里已经被他们占领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何抵抗都是不理智的行为。对于森克来说,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抵抗,像是当年的那些土人一样,被赶尽杀绝。
“长官,请问您还有什么指示吗?”
他当然不相信这些人没有其他的要求,在森克看来,宣布占领只是一方面,他们还会提出其它的要求,
朝着这座只有几百人的小城望了望,看着那些神情好奇的英国人,吴以民提出了他的要求。
“我们需要500匹马以及500头牛或者1500只羊。”
马是交通工具,至于牛或者羊,则是食物,帝**队不同于任何一支旧时的军队,早在义军时期,军队就保证士兵每天都能吃到至少二两肉,在帝国建元后,陆军更是达到了每天“三两肉”,而“三两肉”更是在为了陆军募兵时对外宣传的“亮点”,对于很多农村青年来说,“三两肉”可以说是极具诱惑的待遇,毕竟就是乡下的土财主,每天也不见得能够吃到三两肉。
在国内如此,在战场上同样也是如此,尽管部队有大量的午餐肉罐头,但是相比于午餐肉罐头,士兵们更喜欢新鲜的肉食,而这些肉食只能就地征用,当然这种并不是无偿的征用。
“市长先生,我们会支付现金,”
当然这种现金并不是军票一种与澳大利亚各殖民地使用英磅同等面值的货币,实际上随登陆部队运到这南澳大利亚的物资中,就有多达一千万英镑的军票以及帝国银行的职员,他们将在这里建立新的货币系统,至于本地的英镑纸币以及金银硬币都将被收兑。
但是在进攻初期,为了保证军事行动的顺利,在物资的征用中,则要求部队将使用银币,而不是一上来就使用纸币,因为对于占领区的市民来说,陌生的纸币却很难让他们相信,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反对。
但是对于银币,没有任何人会拒绝,即便是所谓的爱国精神,在银元的面前也是不值一提的在得知中国人将近照市价,而且还是林肯市的高价收购这些物资的时候,整个城市立即沸腾了,因为林肯市的市价,高于这里30%以上,这意味着他们每个人都能发一笔横财。
“马车,什么,你们是说一辆马车可以卖的50块银币,我的上帝,是什么样的马车?当然,我当然有马车……”
城市变成了一个交易场,对于这格林森市的市民来说,他们发现中国人想要收购的物资并不仅仅只有马牛羊,马车,甚至小麦都是他们都愿意收购,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出手极为大方。可以说是大方的超出他们的想象。
“长官,为什么我们要出高价买他们的东西?”
江玉华有些不解的询问道,因为他发现从部队登陆之后,就一直在当冤大头开出的价格,足足高于市价一成。
“因为我们从本土运来的价格更高,而且当他们习惯与我们进行贸易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在这里站住脚!”
习惯成自然,这种习惯不仅仅只是生活上的习惯,同样也是其它一些行为上的习惯,军队相信通过这种合作,最终这些人会习惯于中**队的存在,习惯于向作为“入侵者”的帝**队出售物资,最终他们才会习惯成自然的选择出卖,到那时出卖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些物资,而是其它各种各样的情报。
“当出卖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会习惯我们在这里的存在,就像他们为了贸易,甚至会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语言一样……”
在吴以民这么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注意到,一些要于的商人,已经聪明的意识到,学习汉语,是同中**队做生意的最好选择,而这种“聪明”正是每一个入侵者所需要的,慢慢的他们会接受,会习惯、会适应,最终,在他们毫无觉察的时候,会发现一切全都改变了在他们的身边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到那时,即便他们想要反抗,也要惊骇的发现,自己已经从多数变成了少数,到那时,他们又拿什么去反抗呢?
而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从习惯开始!
“长官,他们会习惯这一切吗?”
江玉华有此不太确信的问道,
“这谁都不清楚,但现在这一切不是已经开始了吗?在这里,在南洋,在很多地方,一切都已经开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未完待续。。)
第558章 战地(求支持)
茂密的热带雨林间,一条满是烂泥沼的土路,就是缅甸最寻常的交通基础,在缅甸没有一条现代化的公路,也没有铁路,尽管伊洛瓦底江可供航行,但是仅靠一条江河,显然不能满足军队的后勤需要。
现代与原始,这是缅甸不可回避的现实,尤其是对于进入缅甸的南洋派遣军第一军来说,相比于守卫这里的几千英印殖民军,真正的敌人是交通以及热带疾病,尤其是交通,如果交通的问题不能解决,一切都是空谈。
如何保障近五万大军的后勤供给?
对于派遣军而言,可以说是一个从未曾有过的考验,实际上,在交通相对困难的西南,后勤问题一直制约着帝**队于西南地区的行动,四年前平定发生在云南的叛乱时,帝**队就曾因后勤供给导致过一个团的部队几乎为叛乱分子全歼,被俘的数百名官兵全被割喉,而这同样也是后期帝**队下令禁止接受叛乱分子投降的原因。
不过也正因那次失败,使得军方一直注重在云贵等地的后勤保障工作,在这里建立了大量的物资仓库,从而保障部队的后勤供给。在云南,军队尚可依赖兵站,但是在缅甸却没有兵站,数万军队的后勤如何保证?
太阳巳经挨着山巅,西边的天际燃烧着艳红的晚霞。在晚霞染红雨林间的河流、湖泊的时候,天地间一片静寂,只有一些晚归的鸟儿在林中发出一声声鸟鸣。
突然,空中轰鸣声,打破了天地间的静寂,雨林间的鸟儿被惊起了,惊起的鸟儿于空中飞过时,一片乌云遮挡了它们的身影,那片乌云于空中快速移动着,若是有人朝着空中看去,一定会惊唿起来,那绝不是什么乌云,而是一个巨大的像是纺锤形飞行物,居然就这么于空中飞过。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对于缅甸的那些土着来说,他们已经适应空中出现的“纺锤”,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曾不止一次的对着这“纺锤”跪拜过,而对于帝国陆军而言,这却是帝国陆军的一种新式武器飞艇。
早在六年前,随着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工艺成熟,使得低成本制取氢气成为了可能,从而导致了火炮侦察气球的出现,尽管那种带吊篮的气球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却将义军的视线引向了天空,从那时起,如何占据那片未知的天空,便是军方的一直以来的梦想。
最终,这个梦想在三年前,随着电动机装入气球成为了现实,尽管电动机需在使用大量的电池,即便如此,其航程依然极为有限,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让军方看到了发展空中力量的可能,开始对其投入专款,用于发展飞艇以及相关技术。
而去年,随着,汽油机技术的成熟,军方立即对业已经生产的四艘飞艇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得,飞艇第一次真正意义摆脱了“试验品”的身份,
不过即便如此,因为造价以及汽油发动机的可靠性等问题,飞艇仍然未有大规模装备,时至今日,陆军也不过仅只有一个浮空大队,装备着十三艘型号不同的飞艇。
在过去陆军曾试验过飞艇投弹,甚至用机枪对地面实施扫射,虽说效果显着,但是在其使用上,仍然有许多限制。而现在,在陆军实施南洋作战后,面对后勤供给的诸多问题,可以提供空中运输的飞艇便进入了参谋部的视野之中,尤其是ft9之后的四艘,更是因其载重量多达五至八吨,而受到军方的欢迎。
“……无论是和火车或者轮船相比,它的运量或许是最少的,但是它的速度却是最快的,而且使用也很灵活,对道路没有任何依赖……”
在飞艇的驾驶舱内,程西吉一边操纵着飞艇,一边对身边的剧华国介绍道,作为随军记者,他是第一个获准登上飞艇进行采访的记者。
对于飞艇,绝大多数国人都是陌生的,剧华国同样也不例外,尽管作为一名记者也算是见多识广,可如果不是因为飞艇在这场战争的广泛使用,恐怕他不会注意到飞艇,毕竟在很多人看来,飞艇更像是一种“杂耍”。
在过去的几年间,总会有飞艇进行公开的表演,在很多人看来,那些使用电池和电动飞行的飞艇更像是一种“玩具”,在艇身上刷上广告或者于公众场合进行跳伞。诸如此类的“特技”类型的演出,固然让人们对飞艇大为好奇,可在另一方面,在很多人看来,飞艇不过就是一个“会动的气球”。
但是这场战争改变了一切飞艇可以在短短数小时内,将重达数吨的物资运至前方。
“军队所需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