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宏图-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也正是因为那个故事,才知道人们知道,电灯使用的是碳丝,而碳丝是用竹丝碳化而成,而且最好的竹丝是某一种日本竹。

    尽管不知道爱迪生使用的是那种日本竹,但是朱宜锋仍然开始了他的发明,毕竟现在他需要的是打破黑暗,给人间带来光明,至少让督府首先摆脱油灯的烟熏缭绕。

    也许爱迪生用了长达几年的时间,通过上千次实验,才找到合适的材料,但是对于朱宜锋来说,他却不需要重复这个过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明”变得非常容易,所需要解决的仅仅只是工艺问题——比如碳丝的镶嵌,灯泡的制作,真空的抽吸。至于电灯的结构,记忆已经给了他答案。

    “汉督,他真的能亮吗?”

    话刚一出口,黄涛便后悔了,我的神情变得窘迫起来。因为在此之前,他曾目睹过电灯确实曾经亮过,尽管量的时间非常短暂。

    不过仅仅只是几分钟,但是那耀眼的光亮依然惊呆了他。既然已经见过那种光亮。现在这么问不是废话吗?

    “当然,”

    将已经制作好的灯泡拧进灯头,朱宜锋看着旁边的开关,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他的心情显得有些激动。

    他不仅仅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灯,同时还发明了开关,甚至他已经计划好了,只要电灯成功了,他就会立即在督府内铺设电线,让这里首先进入电力时代。

    在手指伸向开关打开他的瞬间,朱宜锋的动作略停了一下,

    “上帝说要有光!”

    于心底默默的念着这句话,然后他才打开开关。

    瞬间,灯泡亮了起来,那光亮显得极为耀眼,即便是在阳光下,也难掩其耀眼的光亮。

    “真,真的好亮,”

    黄涛惊讶的看着电灯,他的嘴巴微张,似乎是为这光明而惊叹。

    至少有100瓦!

    朱宜锋在心里想到,然后他拿起手中的怀表,看了下时间,然后开口说道。

    “一八五四年八月二十九日,下午四时十三分……”

    我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就在朱一峰发出这声感叹的时候,那耀眼的灯光消失了!

    难道是灯丝烧断了?

    “它可以亮583。5个小时。”

    突然一个久违的声音在他的脑海中浮现的出来。

    “咦?”

    听到这个久违的声音,曾几何时,朱宜锋几乎都忘记了它的存在。

    他只是在不经意中出现,而且每一次出现的都是这么突然,就像现在一样。

    “583。5个小时……好像远远超过爱迪生最初的实验,按一个晚上用五个小时电灯的话,一个灯泡可以用差不多4个月,基本上应该够用……”

    看着那失去光亮的却又是红彤彤的灯丝,意识到时间已经停止的朱宜锋自言自语道。

    “你不问我为什么回来?”

    那个声音再次与脑海中响起。

    “哪怕是我问了你会回答我吗?”

    她每次出现的都是如此突然,从来没有给自己任何解释,既然如此,还有必要自讨没趣吗?

    “……”

    现在朱宜锋的回答超出了“她”的意料,沉默片刻后,只听得她说。

    “恭喜你!你提前25年让人类进入电力时代。”

    “我没有那么高尚,只是不想再用油灯罢了!”

    她是在拍自己的马屁吗?感觉不错!

    “你知道你做的一切改变了什么吗?”

    “我知道!这也就是我想要!”

    在给出这个回答之后,尽管看不到对方,但是朱宜锋仍然能够感觉到她在沉默着。

    良久,朱宜锋问道。

    “你还在吗?”

    “好吧,你曾经问我,我可以帮你做什么?”

    那个声音再一次唐突的与脑海中响起。

    “嗯?”

    “我可以为你提供很多帮助,但是却不能够主动干涉文明的发展……”

    “什么是不能够主动干涉?”

    “就是直接向你提供帮助,向你提供超越时代的帮助。”

    什么?

    她说什么?她是什么意思?

    等等,她的意思是……

    “你的意思是可以向我提供不超越时代的帮助是吗?”

    她是谁?

    是专门过来玩文字游戏的吗?

    “电灯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

    尽管她并没有直接回答朱宜锋的问题,但是她的回答仍然让朱宜锋看到了希望,或者说对方留下来的漏洞。

    虽然看不到她,但是朱宜锋的心底还是产生了一种错觉,她在说出这句话是露出的狡黠的笑容。

    “你的意思是可以向我提供与时代同步的帮助是吗?”

    按捺住心底的激动,朱宜锋问道。

    什么是与时代同步?难道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你可以向我提供什么帮助?”

    提出这一问题时朱宜锋的心里满怀着期待。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小说里看到的情节。正当他为此暗自激动时,那个声音又一次响起。

    “因为一些原因,我能够给你的帮助,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但是我想,这应该是你需要的。”

    什么?你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吗?

    诧异中,那耀眼的光亮,让朱宜锋忍不住眯着眼睛。

    阳光,浮尘,灯光……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她又一次离开了。就像是她突然出现一样,完全没有丝毫预兆。

    “么的!”

    朱宜锋忍不住骂了一句,同时在他的心底涌现出更多的疑问。

    但他更为关心的是——她所谓的帮助在哪?还有自己所需要的!

    她知道我需要什么吗?

    汉督的骂声让有些走神的黄涛连忙回过神来。

    “难道汉督发现自己走神了?”

    黄涛暗自在心底提醒着自己,作为汉督的助手可容不得他走神。

    “就像是太阳一样亮……”

    再一次将视线投在电灯上,黄涛忍不住为此而惊讶。他的双眼盯着那耀眼的电灯,似乎在他的注意中只剩下了那灯光。

    “黄涛,这几天你负责指导工人制造电灯还有开关,先把府内的电灯用起来,等以后建了发电站再把电灯推广到全武昌……”

    尽管并不知道所谓的帮助,在什么地方,但是她的出现并不是说没有任何帮助,至少让朱宜锋知道了电灯泡的寿命,对于已经完成这一“发明”的他来说,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有自己的这些实验助手,去加以完善改进。

    而这也正是爱迪生成功的原因之一,他的发明从来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他所建立的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的集体智慧。

    “自己也可以建立一个实验室,嗯,可以先把这里完善一下,到时候自己只需要加以引导就可以了。”

    朱宜锋这么想着的同时,有想到了她先前所谓的帮助,不禁在心里抱怨到。

    “该不是让自己空欢喜一场吧。”

    得了,还是先把发电厂建起来再说吧。相比于其他,现在发电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有了发电厂就可以推广电灯,有了电灯工厂就可以24小时日夜生产,到时候人类将第一次战胜黑夜。

    至于她的帮助,之前没有她的帮助,自己不也是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了吗?而且似乎结果也非常不错。

    “黄涛,你记录一下。”

    正准备让助手记录一下的朱宜锋看到他似乎正在写着什么,对于自己现在的助手,他一直都非常满意,他们或许并不是义熟中最为出色的学生,但无疑例外都是自己非常优秀的助手。

    “嗯,你记下这句话——上帝说要有光!”(未完待续。)

第291章 义熟(第一更,求支持!)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文山义熟建于武昌贡院旧址,恰如其名,义熟自创办之时既突出“义”,义熟内的学生大都是武昌孤儿,这些学生与义熟接受教育,不过其所学并不是中国传统国学,而是西洋学问,也正因如此,文山义熟不读诗经长为某些人所责难。

    甚至于满清江西巡抚曾国藩的口中,这文山义熟可谓是“传西洋之邪术,毁圣教于旦夕”,至于文山着出自文天祥之字,则被外人有意无意的加以忽视。

    不过尽管如此,文山义熟依然在汉督的支持下,义无反顾的推广着西学,传播着西方的科学,而义熟中的学生同样终日学习外语以及其他西方知识。

    “蒸汽机!”

    在过去的几天里,每一天黄涛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念头,而最终所有的一切都集中于蒸汽机上。

    在他的面前,有一堆纸张,那些是他用铅笔绘制的草图,那是关于一个构思的草图。很多时候,很多发明都是灵光一现,就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他总是会不断的翻看着图书馆中的每一本与蒸汽机有关的书籍,那些书籍既有英文的,也有法文的,甚至以他的英语,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去研究蒸汽机。准确的来说是透过那些图样和学校里的蒸汽机模型去研究蒸汽机的原理。

    用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他才算是摸索出了其中的门道,领会到那个灵光一现背后的可行性。在书桌前绘制了半天草图的黄涛抬头望望窗外,晚霞映得天红彤彤的,煞是好看,他却觉得浑身酸痛,龇牙咧嘴地站起来。

    整整一下午,他都一直趴在那里。按照脑海中浮现的想法,将蒸汽机的结构一一画出。这是一种新型的蒸汽机。

    在过去的几天里,黄涛的脑海中全都被这蒸汽机所占据着,蒸汽机运转的模样,不停的在他的眼前浮现着,他每天所想的就是蒸汽机如何运行,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蒸汽能量。

    “……蒸气依次在高压、中压、及低压缸内进行三次膨胀,这样就可以把原本只利用一次的蒸汽利用三次……不过可能吗?到时候会不会有人笑话自己是在痴心妄想?同样一股蒸汽怎么可能能够利用三次呢?可既然亚瑟伍尔夫不是已经证明可行了吗?”

    想到在学校图书馆中,看到英国工程师williammaught于十几年发明的双胀式发动机(1),黄涛便越发觉得那个灵光一现是极为可行的。

    无论是亚瑟伍尔夫发明的复合双缸蒸汽机亦或是1845–williammaught发明的双胀式蒸汽机,他们的想法都是对蒸汽进行两次利用,但是他们的蒸气机结构却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实际上,williammaught发明的双胀式蒸汽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只想到了对蒸汽的利用,却没有想到在另一个关键设备上的进一步利用,就是对传动轴的利用。

    williammaught的发明,传动轴只是一根很普通的圆轴,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并没有多少区别,这使得他的双胀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蒸汽的使用效率,但是却未曾充分发挥出蒸汽的效率,对其进行充分的二次、甚至三次、四次利用。想在解决这个问题,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曲轴,通过曲轴将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的旋转的运动,从而充分利用蒸汽的每一次作功。

    “就这么简单吗……”

    看着面前的这根曲轴,黄涛在傻笑之余,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曲轴的旋转,那一瞬间的灵光一现之后,他就再也无法忘记这一切,也正是那瞬间的灵光,使得他找到了提高蒸汽的利用效率。

    蒸汽利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轮船可以用更少的煤航行更远,从而实现更为经济巡航,尽管现在很多轮船都已经纷纷安装蒸汽机,但是蒸汽机只是辅助设备,在大海上航行时,轮船仍然以风帆为动力,因为蒸汽机会消耗过多的煤炭,这样既不经济,同样其煤仓内的煤亦不能满足航行的需求。

    “要是这个构思真的有用的话,煤至少能省一半以上,到时候轮船在海上航行,就可以完全用煤了……”

    尽管嘴里头这么说着,但是对于黄涛来说,这个蒸汽机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以更少的煤,发更多的电,这意味着到时候电灯的使用成本自然更低,自然也就能普及到千家万户。

    只是发电机……想到另一件事,黄涛的眉头不由的一皱,尽管这件事并不需要他担心,因为对于发电机,校长已经有了他的计划,但是在见过电灯之后,黄涛自然希望电灯能够早一天普及开来,而发电机则是其能否得到应用的根本。

    “也不知道现在校长那边的进展怎么样了……”

    连人进来了都不知道,一回过身,就看见同宿舍的郑国华和姚之翼正愣愣地看住了他,八成是以为他撒癔症了。

    “黄涛你在这里嘀咕着什么?这几天?该不是真的犯意症了吧?”

    朋友的戏言,让黄涛不进窘迫到:

    “你们,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早进来了,一进来就看到你一人走来走去,又自言自语的,就没敢打断您。”

    姚之翼的话让黄涛,挠了挠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郑国华见状,赶忙走上来:

    “之前没有看到你就知道你肯定一个人在这里想事情,所以我就帮你把饭打来了,一起吃饭。?”

    “啊,嗯嗯,多谢国华。”

    见郑国自己替我解了围,黄涛赶紧走上前去,同他们在桌旁坐了下来,学校里的饭菜虽然谈不上丰盛,但是每天都能吃到肉,这倒是对了姚之翼的胃口,他立即埋头苦吃起来:

    “嗯,今天的这个小鸡儿烧的不错,嗯,这笋片也很香……”

    姚之翼正吃得高兴,听见郑国华吁叹了一声,抬头看见他拿着碗却愣愣的,并没有吃饭。“怎么了,为什么不吃呀?”

    黄涛看着郑国华问道,这可不像他。

    “听说了吗?”

    “什么?”

    “听说留洋的名单下来了。”

    黄涛不由一愣,有些明白了,放下了碗筷。

    “你是在想留洋的事吧?怎么不想去?”

    不想去,是开玩笑。

    与外界的人视西洋为鬼蜮不同,对于文山义熟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从书本或是教授们的口中,他们知道西洋实际上绝不是人们所说的什么蛮夷之地。

    相反,那里也存在着在很多方面找已经超过中国的文明。蒸汽机,轮船,火车等等诸如此类的工业机器早已经在那里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从古至今年轻人总是很容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文山义熟里的学生同样如此。毕竟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来说,相比与圣人诗书,那些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晶,反倒更吸引人。更何况还有那异域的风情。

    在这种期待之下,他们自然渴望着我西洋留学。更何况于这义熟之中,还有汉督的题字。

    “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

    可以向西洋学习,留洋是现在最有前途的选择,留学归国之后,将会受到各个方面的重用,如此一来人们又岂愿意错过机会。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个机会,毕竟每个留学生每年需要花费一千两银子。今年千人之多的文山义熟得到的名额不过仅仅只有200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名单里肯定有你。”

    郑国华之所以会这么确定,原因非常简单,黄涛是汉督的助手!

    仅此一点,就足够了!

    现在郑国华顺治都有些羡慕和嫉妒黄涛。羡慕他的运气,借助他的机会。

    或许在所有的同学之中,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他却是运气最好的。有时候仅此一点就足够了。

    好有的话语让黄涛的心思稍微一沉。他知道为什么会有自己。

    不是因为他的学业,而是因为他是汉督的助手。像他这样的助手,在整个学校足足有数十人之多,毫无疑问,只要他们的学业还可以,肯定会得到出国留洋的机会。

    但是出国留洋并不是唯一的机会,除了留学之外,他们还可以进入工厂,跟在各国工程师的身边学习,同样也可以进入督府,成为一名官员。

    实际上相比与留洋,现在他们不少同学已经在工厂和官府之中任职,实际上如果可以的话府中甚至恨不得把他们所有人都塞进工厂或者官府之中。

    毕竟现在无论是工厂的生产或者官府的工作,都需要大量懂得西洋学问的技师或者官员。可以说现在府中用人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我不想去西了……”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黄涛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语气显得很轻松,甚至就连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什么?”

    惊讶的看着好友,无论是郑国华还是姚之翼,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

    他在说什么?

    “黄涛,你疯了,你不知道现在要是能进到西洋的大学里头那就等于进入国子监!”

    甚至比国子间监还要高出一等来,就像那位国舅爷,人家刚从法国回来,便出任工部军工主事,兵工厂总办。

    虽然他有着国舅爷的身份,可要不是她在巴黎高等工艺学校留学,恐怕也不会受到这般重用。

    按照文官的品级,这可是从二品的高官!

    虽然他们出国留洋回国之后,不可能如其一般,但是肯定会受到重用,绝非是那些留在国内的同学所能相比。

    留学意味着前途!

    “你不要乱想,要不然你又怎么能对得起死去的父母!”

    文山义熟里的学生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他们的父母都被太平军所杀或掠走,现在为了劝说黄涛,姚之翼甚至抬出了黄涛已经死去的父母。

    “去留学,固然不错,但是留学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黄涛摇摇头,如果不是因为这几天的变化,或许他不会这么考虑。在作为汉督实验助手的时间里,他总是会被汉督的奇思妙想坐着服,而且汉督同样也影响到了他。

    就像现在在他的脑海里就有各种各样的念头,现在他希望将那些念头里的东西制造出来发明出来,

    脑海中的那些画面,难道只是胡思乱想吗?

    一开始黄涛也曾这样怀疑过,但是三胀式蒸汽机的原理,却让他相信这绝不是胡思乱想,对于蒸汽热学的学习,使得他明白这完全是可行的,而人类的绝大多数发明都是灵光一现。

    相比于留学英国,现在黄涛更愿意留在武昌,在武昌的工厂中,将自己的发明制造出来,至于学习,无论是在工厂或者汉督那里都可以继续学习。

    “我想先进入工厂,在那里可以学到更多,在工厂里向工程师们学习。”

    黄涛的话立即让郑国华变得有些激动。

    “你真的疯了,你知不知道你要不去留学的话。会错过什么?”

    错过的,可是一个前所未有得机会。因为未来留学生会越来越多,明年也许就会有四五百人出国留学,因为现在督府并不仅仅只有一个文山义熟,当他们从国外回来的时候,那时也许会有几千甚至上万名留学生在国外留学。

    “我知道如果我现在离开的话,我一定会后悔。”

    是的,现在不是离开武昌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发明和研究,同样也会影响到他的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作为见证者,去见证汉督的发明。

    就像他们还不知道的电灯,在欧洲会有电灯的存在吗?

    也许去电灯厂也不错,既然汉督现在已经发明了电灯,肯定不会满足于像现在一样在手工作坊里生产,以后肯定会办工厂。如果自己能抓住机会的话,也许会成为这家工厂的技师,到时候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工资,去进行那项研究。

    没错,就是去电灯厂!

    突然就像是敞开一道大门似的,黄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在黄涛找到自己的位置时,门外,却传来了一阵激动的喊声。

    “海军,海军在零丁洋打败了美国佬。”

    (1)多胀式蒸汽机其原型机早在1781年,乔纳森?霍恩布劳尔发明,其专利为双缸复合往复横梁蒸气机(高低压双缸)。1804年英国工程师亚瑟伍尔夫发明了,高压复合发动机(双缸)。1845–williammaught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发明了双胀式蒸汽机。(未完待续。)

第292章 我需要(第二更,求支持)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海军大胜!

    对于这个消息,武昌的人们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似乎对于人们而言,义军的胜利那是必然之事,如果说失败了,反倒是不正常了。

    毕竟从义军成立直到现在,未曾遭遇一败。

    “成军年余未尝一败……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一声感叹之后,朱宜锋颇是是得意的看着来自广东的战报,战报不过只有短短几千字,没有“托主子鸿福”之类的话题,有的只是对海战的详细报告,报告细化到各艘军舰发射了多少发炮弹,命中多少,各舰的损失,这是典型的一份英国式海军作战报告。

    “不过要是能这样一直赢下去也不错……”

    当然这个念头也只是想一想罢了。

    之所以下定决心和外国舰队打一仗,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后装线膛炮以及苦味酸的使用,这是朱宜锋决定打这一仗的——利用技术优势弥补海军在训练上的不足,通过这种技术抢先给那些老牌海军国家一个深刻的教训。

    从来打出一个和平!

    更重要的是打出一个未来!

    此战之后,即便是强大如英国也会正视督府,正视新生的中国海军,而不是用不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中国海军!

    这一张就是要打掉所谓的白种人的骄傲。

    尽管现在这些白种人远没有几十年后的趾高气扬,可有些事情总需要防患于未然!

    “技术,技术是个好东西啊。”

    是的,没有比技术更好的了,超越时代160多年的见识使得朱一峰非常清楚只要能够拥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就必然将赢得一切,人类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而现在零丁洋海战的结果,同样证明了这一切。

    “铁甲舰!”

    看着海战报告中对“汉风好”的赞美,注意风不禁想到在未来几十年中,纵横大洋的铁甲舰,那些航速18节以上,拥有数百毫米装甲亦即12英寸以上火炮的铁甲舰,才是属于海军的未来。

    “史司……”

    看着不舒服告上提到的黄埔船坞工程师史司的报告,朱宜锋的唇角轻扬。这个来自英国的造船工程师居然要见到真正的铁甲舰,现在第一艘铁甲舰法国的拿破仑号,应该还没有开工吧。

    “对于刚刚创建的中国海军而言,仿效英国建立一支木壳风帆船队无疑是极为不智的,中国海军如果欲追赶欧洲海军,那么势必需要另辟蹊径,而铁甲舰正是中国海军超超欧洲海军强国的唯一选择,也是中国海军能够在将来击败皇家海军的唯一机会。”

    ……看着史司的报告,在这一瞬间朱宜锋的脑海中甚至迸发出一个念头来。

    英奸!

    这是**裸的英奸!

    不!

    不,这是典型的国际主义战士。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会具备如此“情怀”,直接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海军必须考虑以击败皇家海军为前提,建立一支海军。

    “不想当将军得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击败皇家海军的海军不是好海军啊?”

    这声感叹之后,朱宜锋盯着这份建立“铁甲舰队”的报告。

    “建立一支铁甲舰队……”

    这个建议是属于未来的建议,如果中国海军能够抢先于各国建立一支铁甲舰队,紧紧抓住这个变革的机遇,那么,可以,毫无疑问的说,在未来的数是连中中国海军都会成为全世界都无法忽视的海上力量。

    就像几十年后德国试图抓住“无畏舰”的机遇一般,因为“无畏舰”在一夜之间淘汰了所有的就是铁甲舰并革新了海战的交战模式。而现在的在这个木壳风帆军舰开始向蒸气铁甲舰过渡的过渡时期,其革命性甚至超过“无畏舰”的出现。

    被淘汰的不仅仅只是木壳风帆军舰,还有旧时代的战术、海军思想等等也一并被淘汰,可以说即便是庞大的皇家海军,在这个时候定不见得比从零开始的中国海军占据多少优势,至少在某种意义上,两者是齐头并进的。

    “没错!没错……”

    想通了这一切之后,朱宜锋显得有些激动,建立一支可以击败皇家海军的海军,可以说是他心底最为强烈的愿望之一。

    如果说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相信什么,那就是他相信海军是中国的未来。

    只有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中国才能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得以生存,并得到属于自己的海外利益。在这个时代一个没有海外殖民地的中国注定只是一个二等强国。

    “中国需要殖民地去安置过剩的人口,同样也需要殖民地,为中国提供本土所匮乏的资源。”

    于心底念叨着这句套用自后世的话语,朱宜锋的双眼不禁投向了那张世界地图,或许那份地图并没有百年之后的准确,但是却清楚地向他展现着这个世界的形势。

    除了欧洲、美洲以及远东之外,英国的国旗几乎插遍了全世界,英国掌握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不仅仅只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兰等欧洲国家,同样拥有着庞大的海外殖民。

    起身走到这份世界地图的面前,从地图上同样可以看到庞大的“中国”,除了本土之外……嗯,还有藩属国。

    越南现在还没有被法国占领,至于朝鲜仍然偏安于北方,甚至就连同缅甸……缅甸南部已经被英国人占领。

    可是藩属国并不等于殖民地。

    中国需要海外殖民地!

    这是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

    那时候太平天国与其说是反清起义,倒不如说是两广地带人口密集导致的必然,甚至就是“土客之争”,归根到底也是人口土地问题。在湖南在湖北以及北方,人口问题已经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人均土地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了“人满之患”的现象,当人口增加超过土地能够承载的程度,一部分人口被挤出土地成为了流民。而这些流民不能通过正常的手段谋生而转化成游民,就会成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根源,可以说历朝历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