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儿不为奴-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扶纳怒道:“国家偌大,岂无我等容身之处,非要往滇西这绝地去!”
马吉翔哼了一声,道:“国家虽大,但一天难容二日,你们敢说晋王再战必胜?若不胜,朝廷仍留在昆明,清军至,如何逃脱?若朝廷落于清军之手,大明还有中兴机会?现在退至滇西,朝廷名声是不好,可却仍有回来机会!”
“圣上万万不能听马吉翔蛊惑,滇西去不得!”郭之奇愤而说道:“臣以为此刻当令晋王假黄钺出征,再令各地兵马速来勤王,朝廷万万不能退守滇西,否则叫勤王兵马如何自处!”
马吉翔冷笑道:“云南都叫清军包围了,哪来的勤王兵马!”
郭之奇道:“广东有兵,可叫广东兵入广西,这样即便云南真保不住,朝廷也可由广东兵接应迁往广东!”
“原来你郭大学士仍打着广东的主意!郭之奇,你还敢说你没收过广东好处,否则怎的想着连朝廷都要迁到广东去!”
见马吉翔这个时候还在诬陷自己,郭之奇气得竟是说不出话来,永历见郭之奇脸憋得通红,怕人给气出什么事来,便赶紧要吩咐内监给郭之奇搬凳子坐,外面却有一小太监兴高采烈的奔进了大殿,高兴的叫喊道:“万岁爷,广东那边又来报捷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
广东这次来的报捷使是军帅府参军徐应元,正式官职则是兴平伯属六官的工部官。
和上次郭绍他们报捷不同,徐应元是大摇大摆,直接从肇庆的苍悟县奔的广西梧州府,然后一路畅通无阻过大小十余处关卡从广西直接进入云南。之所以如此,却是他手上有新任广东提督唐三水开具的公文,用的名义则是往云南买茶往广东贩卖。
云南普洱茶天下闻名,从当地人手中买来价格极其低廉,转运出去却是能翻上数十倍,此中利润极其惊人。明清虽正打着仗,可明也好,清也好,大家伙都是要吃饭的,所以这私下的买卖从来没有断过。千里当官只为财,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图的可不是名垂千古,百姓安康。官官相护,发财的事情怎能挡了人家道,何况自家买卖也少不得需要人家照应,所以广东提督唐大人派来的人,广西官员可没有敢刁难的,反而还要帮着照应些,免得哪个不开眼的强盗把唐大人的银子给劫了。
徐应元是举人出身,也是做过知县老爷的,能弃了名节做汉奸,其人肯定不是迂腐之辈,所以一路走来,该使的银子还是使了出去,反正花的不是他的银子。一路走来一路散银子,广西那十几处关卡将徐应元捧得高高,吃住都是用心,小娘子也有的享受,比起第一次到云南报捷吃尽苦头的郭绍等人,徐举人不知享了多少福。就这,到了昆明城时,徐举人嘴里还有怨言,报的劳什子捷,累得老爷腿肚子都抽了筋。他却不想想,这一路在那些小娘子身子用了多少气力,纵欲过度能有好?
昆明城的规模可比不得广州,可城中人口却比广州多的很。广州那边虽已光复,可不少百姓脑后的辫子尚未割去,衣冠什么也是汉满各半,因此一下看到这么多明朝衣冠的百姓士子,徐举人多少还是有些感慨的,仿佛一下回到青年时光,那时他也是翩翩佳公子,手执纸扇,每日流连羊城之内,不知迷倒多少青楼的姐们。
随着前面把守的兵丁变多,徐应元渐渐嗅到了一股莫名存在的威压,心下立时端正起来,他要见的可是大明朝的皇帝!
带着些许不安跟着带路官员进了大殿后,徐应元像模像样的行了大礼,口称:“臣兴平伯属工官徐应元奉兴平伯令,特来向吾皇报潮惠大捷!”
耳畔传来大明皇帝的御音,“徐卿免礼。”
边上有礼部官员提醒徐应元可以诵读报捷文书了,按规矩,需得报捷使本人奏禀。
徐应元忙打开报捷文书,视线无意瞄了下前方,这一瞄却立是一震:朱由榔生得好威风,正是人中之龙啊!
他不敢多看皇帝,当下便扬声念道:“臣兴平伯广州镇总兵周士相谨奏……三月,虏伪简王济度引满蒙旗虏及绿营兵二万二千犯惠州,臣部偏师先守陆丰,俟虏困城下,臣乃率大队以舟师航潮,袭虏后队,斩虏伪续顺公沈永兴、协领左元、鲍敬以下四千级。
复守玄武山,济度率其兵一万六千窜至,以满蒙旗虏兵扑攻。臣部官兵八千与虏大战三日,将士俱仰天恩,死力报效,斩虏伪总兵吴六奇、杨镇威以下七千,而臣部将士亦止余三千矣。虏粟绝,济度退碣石卫,臣尽发广惠兵筑寨围之。逾月,虏总兵刘忠、张超、蒙古额真苏日勒、佐领阿勒塔、汉军协领蔡元丰、满洲协领鄂多等势穷投诚。臣乃攻贼大营,获济度以下,伪贝勒杜尔佑、都统纳海以下真虏首级三百七十五级,尽歼虏师。
臣上承皇上天威神武、下赖将士感恩士效死,幸得全胜,实非臣一人之功也。惟乞皇上体臣部将士死伤殆重,多加赏恤,臣乃万死不能报皇上厚恩矣!今谨列有功将士名姓于下,伏请皇上明察!。。。。。。”
报捷公文念完,徐应元等着耳畔传来皇帝愉悦惊喜的声音和朝臣们的欢呼声,不想,却是半天没动静。困惑之下,他大着胆子抬头看,却发现皇帝好像入定般正盯着他看,顿时就是一惊,吓得赶紧低下头去。
“皇上,广东此番大捷,斩伪清亲王首,实乃万历以来国朝首等大捷,臣为皇上贺,为大明贺!”
郭之奇拜倒在地,脸上止不住的笑容,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太平军竟然能够全歼济度大军!可是全歼啊,那公文说的明白,活活斩了伪清一个亲王啊!还有那么多满州兵、蒙古兵投降,这。。。这。。。这真是辽事四十年来第一功啊!。。。更重要的是,济度大军一灭,福建清军必然丧胆,太平军没了北面的威胁便可从广东抽身入广西勤王,如此一支生力军前来,云南战事必将改观!再不济,总能打破三路清军合围云南之势。
“臣为皇上贺,为大明贺!”
震惊半天的群臣们也反应起来,纷纷跪在地上向永历道贺,人人脸上都有喜气,广东多出一支能打的兵马,对于朝廷而言可是天大的好事!对于他们这些永历朝臣而言,更是救命稻草,正如郭之奇所言,广东兴起,云南便是不保,也可将朝廷迁往广东,而不是去那滇西绝地自取灭亡。不少臣子都是打永历在肇庆登基基便跟随的,所以对于朝廷迁回广东,他们是一万个支持的。
晋王李定国也是惊得合不拢嘴,脑中只反复一个疑问:广东那边是怎的如此能打的?
马吉翔却是呆站在那,心里很不是滋味,这边刚指责郭之奇,那边广东又有大捷至,首辅只觉叫人当众扇了一耳光,当真是难堪的很。
永历终于反应过来,他微愕的看着广东的报捷使,下意识道:“诸位爱卿,广东兴平立下如此大功,自当封赏,你们看,应该给个什么样的赏赐呢?”
论品级,周士相是广东镇总兵官,论爵位,则是兴平伯。单一总兵官不过正二品,可有了伯爵,那就是超品,况前番圣旨又给了周士相开六官的权力,这实际上就是开府建衙,和金厦的郑成功一样了。眼下朝廷艰难,为让武人忠心报国,永历朝廷将公侯滥封,导致朝廷名器如儿戏般。国初对封爵极其严格,天大的功劳也不过按步就班升赏,封伯已是万难,何况封侯、封公。现在却是亲王都封了三,郡王封了四,国公不下数十,侯爷上百,伯爷有多少,怕是永历朝廷自己都弄不清楚。不加爵位,便只能加将军号。大明立国之初对武将的称号控制极严,轻易不得有加将军号,即便是九边重镇的统兵大将也不是全能加将军号。现在这将军号也是漫天飞了,光是广东那边有将军号的就不下十人之多,所以将军号比起公侯来更加的不值钱。
阵斩亲王,全歼清两万余大军,斩杀清提督、总兵、额真、都统数十,又得满蒙兵数千来投,这大功,国公和侯爷肯定是拿不出手的,朝廷真要赏罚公明,只能封王。
永历现在的感觉和马吉翔差不多,都是觉得自己如被当众扇了一耳光,他一点也不敢看郭之奇,就上午,他还说了不封王,虽未明说,但却是打定主意等广东战报出来再行封赏。现在广东战事结果出来了,大捷,一个他想都想不到的大捷。如今,不封王的话永历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可要他口中说出封王却也是不能。这性子使然,却是难改的。
广东如此大功,明摆了必须要封王酬功,然后让广东兵来勤王,可皇帝却要问群臣意见,再结合刚才马吉翔和郭之奇的话语,群臣也不傻,知道这当中必有什么隐情。有机灵的已经想到前些日子广东兴平持功跟朝廷要官,结果皇帝一怒将他的国公给降为伯爵的事,不由都是明亮,看来皇帝这是不愿意给广东封王,但自己也没法说,便要借群臣的口阻止此事。
群臣再是无能,但能坚持跟随永历到如今的,那也多是真正忠心为明的,所以他们可不愿落个陷害忠良的名声,竟然都沉默了。
郭之奇见状,知道皇帝这是心中坎过不去,便寻思着如何让皇帝下台,好能让周士相满意,皇帝满意,晋王也满意,这样周士相带兵入广西援救朝廷的事便水到渠成了。正要开口,却见皇帝突然视线落在了马吉翔身上,直接点了他名,道:“马吉翔,你是内阁首辅,你觉得广东兴平此次大功当如何封赏?”
马吉翔听到永历叫他的名字,立时打了个寒战,硬着头皮走出队列,看看永历的脸色,也看不出什么喜怒,再看看周围的同僚,咬咬牙,迟疑开口道:“圣上,广东兴平此次战绩太过骇人听闻,还要点验方能核准,为公允准确计,总要见过级才做数。”(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章 数万大军保皇帝
闻言,群臣目瞪口呆。
晋王李定国也是有点发懵,但却觉这话有理,毕竟仅凭一份报捷文书就说消灭了清军几万,斩了一个亲王,怎么也不能让人信服。
郭之奇虽恨马吉翔又来生事,可也没法反对,要不然不论广东大捷是否属实,有心人若在皇帝面前栽他和广东互为援应,私下结党,他是怎么也洗不脱的。此事也是犯了皇帝大忌的,孙可望战败之后,朝堂之上清洗了不少和孙可望关系紧密的臣子,哪怕这些臣子是出于公心,想依仗孙可望中兴大明,可在皇帝眼里,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郭之奇出于避嫌考虑无法反对此事,永历听了马吉翔这话,倒是精神一振,看向没弄明白什么情况的徐应元,和声问他道:“徐卿,此来报捷可如上次将阵斩首级带来?”
“回陛下,潮惠大捷之后,兴平伯便令臣前来朝廷报捷,臣来时匆忙,广西汛路又不通,故臣是伪装前来,所以无法携带大量首级来。不过臣却是将伪清亲王济度大印和王旗带来了。”
现在这天气,首级防腐做的再好,也不可能千里迢迢带来云南,况为了赶时间,徐应元走的是广西官道,轻车简从,真要大车小车装一堆首级过来,只怕广西官员不怀疑也得怀疑了。当初郭绍他们来报捷确是带了斩获的满州兵首级,不过那数量小,且当初并不知道广西已被清军所占,因此就带了过来。路上也确被清军拦截,若不是梁双虎他们奋勇,清军又是小队人马,只怕半道就会被截了。
“噢?伪亲王的大印和王旗?”
永历面容一抽,来人将济度大印和王旗都带来了,那想必潮惠大捷肯定是真的,要不然周士相从哪去弄清廷亲王的大印来。就是战报还是不实,光凭这颗亲王大印,那也是了不得的大功。
“那是作不得假了,兴平此捷当是属实。”
永历有些意兴阑珊,他最不想做的事,却一步步要成真,只让他觉得难受。他倒不是真觉得广东周士相有何不忠,只是觉得有些不舍那亲王的封号。当初他封孙可望为秦王时,李定国和刘文秀他们都是封的郡王,就这也是被逼无奈,有求于人。等到了昆明,又有孙可望大军压境,这才又晋封刘文秀和李定国为亲王,实是指着二人替他去打孙可望。和亲王封号比起来,永历把性命还是看得要重一些的,真要威胁他性命了,亲王也是说封就封的。然现在周士相没有威胁到他性命,所以这亲王封号永历真是很难下定决心封下去。但如此大功,要不封赏,叫永历又如何面对天下臣民,如何面对那些替他朱家卖命的将领和志士?
。。。。。。。
广东把济度大印和王旗带了过来,郭之奇提着的心自是立时落下。马吉翔脸皮再厚,这当口也不能说王旗和大印做不了数,他站在那立,皇帝又没明确表示,颇是尴尬。
广东大捷,如何封赏是朝廷的事,皇帝如何封,晋王李定国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自将皇帝从安龙移驻昆明以来,他是一直格守臣节,对于朝廷事务并不干涉,这点倒和当年的李成栋颇是相似。只可惜如此高风亮节所换来的却是朝政紊乱,各类小人充斥朝堂,值此存亡关头,内阁首辅竟然要他在前面领军和清军决战,朝廷却放弃昆明逃往滇西,真不知如此昏庸主意,他马吉翔是怎么想的出来的!皇帝又怎生非要用这满朝皆曰可杀之人为首辅的!
广东大捷,那太平军如此能战,若入广西参战,从广西入贵州的那路清军势必要回兵,如此一来,自己的压力也能减轻些。
李定国没功夫搭理昏了头的马吉翔,只在那寻思郭之奇方才所说的调广东兵勤王之事,却没注意殿上没了声音。朝臣们都在看着皇帝,皇帝也在看着朝臣,很是安静。
马吉翔又一次被当场扇了耳光,任他脸皮再厚,也不可能再顺着皇帝的意思说,可要他开口为广东周士相请封王就如要永历自己开口封周士相为王一样难。
马吉翔不肯出头,群臣们又看着自己,永历心下苦笑一声,知道这事拖不下去了,正待开口点郭之奇,欲成全他请封王之事,那边报捷使徐应元却又想起一事,奏道:“皇上,兴平伯另有题本要奏。”
“拿来于朕看。”
永历摆手,示意王坤将周士相的题本拿来。打开之后,却见周士相如此奏道:“臣本陋乡诸生,父母妻儿俱为虏害,余骸不存。人伦之道,止留忠君一途矣!臣以微末之功,忝受圣恩,累加爵赏。而君父危难于西陲,臣又岂敢忘之!
臣今在广州,枕戈习戎,俟粮糗备定,即尽发粤中兵西征桂、黔,以解滇京之困、以纾索虏贼氛。惟请车驾暂跸行在,待臣兵至,则与晋殿下内外交攻,必可轸灭群丑于三迤。而后提兵北上直取南京,则孝陵十五载膻腥之辱一朝粪除,皇上经年生聚之功指日克竞。臣之赤诚,天地可鉴!今临难之时,臣叩请皇上听臣策,臣必不背恩负君,臣泣奏再拜!”
合上题本,永历感慨颇多,周士相还是忠心的,他大败清军之后想的却是立即往云南勤王,其心可嘉,其勇可许。
罢了,罢了,朕身为天子,难道当真就不舍那亲王封号了!
永历缓缓起身,却是决意要以亲王相酬周士相,令他马上带兵来勤王了。不想,殿下徐应元见皇帝起身,却又奏道:“皇上,兴平伯另要臣奏请皇上,不论时事多么危急,皇上和朝廷都万不能退守滇西,否则国朝必亡!兴平伯言,有要皇上迁他处者,必是奸贼,皇上可令甲士当场诛杀此贼,免国事为此贼所坏!”
“什么?”
听了这话,永历当场愣在那里,马吉翔也是张大嘴巴,不可思议的看着徐应元。
李定国、沐天波、扶纲他们也全都怔在那里:周士相怎么知道马吉翔要皇帝退守滇西事?难道那秀才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永历下意识看向郭之奇,却发现郭之奇也是一头雾水,瞧神情不似作伪,且退守滇西之策是马吉翔今日才提,郭之奇在此之前并不知此事,广东报捷使入城之后便被直接带到大殿,郭之奇根本没有机会和他透露此事,所以此事怕是巧合。
“广东兴平倒是将臣当成奸贼了!皇上,臣为首辅,乃是朝廷脸面,今兴平直指臣为奸贼,臣是可忍,孰不可忍,请皇上罢臣首辅一职,另请贤臣任之!”
马吉翔气得浑身颤抖,退守滇西的主意可是他出的,这么多人听到了,难道他还能不承认。那广东周士相不给他进贡便罢了,现在反称他是奸贼,要皇帝诛杀他,这口气马首辅是怎么也咽不下去的。
永历却没有理会马吉翔,只问徐应元道:“兴平除了要朕不往滇西去,还有何言要与朕说?”
“兴平伯言称若万不得已之时,皇上和朝廷可往广州去,有我太平军数万将士保护,皇上和朝廷断不会有事!”
徐应元说完之后,不为人注意的瞄了眼永历,眼神之中颇是闪烁,却不知这话真是兴平叫他说的,还是他自己说的。
“他要朕去广州,他要带数万大军保朕。。。”
永历喃喃数语,忽的放声笑了起来。皇帝的笑声让群臣很是困惑,均不知皇帝因何而笑。马吉翔怔了片刻之后,突然心中大石落地。一直伺候在边沉默不语的王坤抬头瞥了眼这位打小就被他伺候的皇帝,尔后又将头低了下去,心中却是暗叹了口气。皇帝的反常举动让晋王李定国也是糊涂不解,郭之奇却是隐隐感到不安,皇帝这笑声似乎并不高兴。(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一章 赐婚
永历的笑声在殿中回荡许久,广东兴平言称数万大军保他这皇帝,当年孙可望亦称数十万大军保他这皇帝,可结果如何?
当初可望恃功跟他要秦王封号,满朝文武尽是帮着一起叫嚷,没一个反对此事,那陈邦傅等人更是瞒着他伪造金印册封可望,最后让他捏着鼻子认了此事;而兴平当日就曾恃功跟他要官,今日又有朝廷大学士为他一力请封王,遣来使者还要请诛“奸贼”,扬言数万大军保他和朝廷,这场景似曾相识得很。。。。
大笑过后的永历乾纲独断,他对诸臣道:“晋王数万大军尚在,朝廷也尚在,云南全省军民也尚在,朕如何会去他广州?便真是到那万不得已之时,朕便学孝烈帝殉国便是。”这话既是说给朝臣们听的,也是说给那广东报捷使听的。
皇帝突然如此说话,且说得无比悲壮,这和群臣认识的皇帝反差十分大。他们眼中的皇帝但有风吹草动就抛妻弃子,扔下无数追随他的文武官员,不顾江山社稷,不顾朝廷安危,只顾自己逃命。现在,皇帝却说真到危急时刻便学先帝崇祯殉国,这反差之大,令得满殿文武都是惊讶。
晋王李定国也大为震惊,就在他震惊之时,永历突然来到他身边,对他道:“朕意已决,晋王可假黄钺代朕出征,巩昌王白文选、庆阳王冯双礼、汉阳王马进忠、淮国公马宝、叙国公马惟兴等将都归晋王节制,朕在昆明每日为晋王烧香祈祷,盼晋王早传捷报。”言辞无比诚恳,当真是把江山社稷、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李定国。
“臣。。。臣遵旨,臣定不负圣上!”
不论皇帝此刻心中作何感想,但使自己假黄钺出征,又以举国之兵归己节制,全力支持自己与清军再战,仅这态度便让定国心中激动,俯首便拜。
“晋王出征之后,朝廷上下务必齐心,前方将士所需,朕无不应准。。。。。朕相信晋王必不负于朕,当日可望十数万大军压境,朝廷上下人人畏惧,就是朕,那时心里也是怕的,可结果呢?。。。。可望十数万大军叫晋王一力破之,今日清军便是人数再众又能如何,朕相信,晋王此次出征定能大破清兵!”
“皇上圣明!”
不论是否相信李定国能够击败清军,在皇帝发表了如此慷慨激昂的话语后,群臣都是轰然下拜称颂。
永历微一点头,很满意群臣们的反应,他也不再询问群臣意见,而是径直道:“广东兴平有大功,朕赏罚分明,拟旨,授兴平为粤国公,节制广东军政,接旨后当着本兵入广西勤王。伺有大功,亲王、郡王,朕欣然赏之,对于有功之臣,朕向来不吝封赏!”
粤国公?!
群臣惊愕,无人说话。皇帝无戏言,不管这国公是否配得上广东兴平大功,皇帝既已决定,做臣子的也只有欣然领之了。
那边徐应元傻了眼,来之前他可是跟周士相打了包票的,亲王封号带不回,郡王封号却是肯定能带回的,可现在朱由榔却只给了一个国公爵位,还是个粤国公!
要知道这粤国公可是死去的瞿式耜在世时的封爵,虽说现在永历朝廷封号太乱,根本不按礼制册予,可你也不能拿个才死去没几年的死人国公改封给活着的功臣啊,你要拿也得拿个死去两百年的才行啊,比如马宝那个淮国公。
这他娘。的算什么事!
徐举人心下要骂娘了,朱由榔长得真是一表人才,人中龙凤,看着绝对是君临天下的帝王之姿,怎的办起事来却这么荒唐的。这要把粤国公给带回去,秀才能要他好看?要是知道这还是个死人封号,还不气得暴跳如雷。
徐举人又气又急,偏脸上还要作出一幅为周士相受封国公感到高兴的模样,当真是别扭至极。
粤国公?
晋王李定国也觉皇帝未免有些小气了,但转念一想,倘若皇帝真以亲王封那周士相,那岂不是又出了个刘文秀。刘文秀十天前已经病重去世,现在永历政权唯他晋王最尊,可定国依旧执着名利,竟是不愿为周士相仗义直言,恐再出一亲王与他争权。
郭之奇却是大急,不顾群臣都是噤言,独道:“皇上,兴平如此大功,只授国公大为不妥!”
“郭卿的意思是朕以国公相酬兴平大功,兴平却认为朕给的爵位低了,会对朕不满,不愿带兵来勤王么?若是如此,这种臣子朕又要他做什么!”
永历语调极其冰冷,也真是恼了,郭之奇是他一手提拔信重的大臣,却不知为何竟处处为那周士相说话。难道真如马吉翔所言,郭之奇在广东收受了周士相好处?永历心下越发猜疑,看着郭之奇目光亦越发冷淡。
“臣非此意!”
郭之奇暗叹一声,知道皇帝这是疑忌兴平了,他再说下去也是于事无补。周士相也真是,怎的就关心起朝廷迁守来了,你要接朝廷往广东便说来勤王保驾便是,真到了那一步,皇帝不去广东还能去哪?你偏要说什么数万大军来保驾,这话皇帝听着能好受?
“皇上,臣听说周士相父母妻儿俱为清军所害,故臣请皇上赐婚,以长乐郡主下嫁兴平,彰显皇上和朝廷恩义。”
郭之奇无奈将备选法子拿了出来,他真是一心为朝廷着想,周士相在广州和他说的明白,也确是有为难之处,单一国公是很难节制广东那些军头们的。而太平军入广西勤王的前提就是大败济度和整合广东明军力量,前者已经完成,现在就剩后者了。
长乐郡主是绍武帝女,广东那些军头中不乏当年绍武政权的旧部,若周士相娶了长乐郡主,那些绍武旧部便没有理由抵制周士相。凭太平军的实力加上绍武旧部支持,自己再从中活动,广东局面便能安定下来,到时周士相还有什么理由不肯来勤王。
“赐婚?将长乐许与周士相?”
永历一愣,郭之奇为周士相请封王不成,怎么又来为他请郡主下嫁了?
长乐郡主今年17岁,论理是该择个夫婿,若长乐下嫁周士相能令他及麾下数万将士忠心报效大明,永历自不会反对。他微一沉吟,却没有立即做主,而是问身边的李定国道:“晋王以为可否?”
“臣无意见。”
晋王对未能替周士相直言颇是有些愧疚,便欲撮合此事,再者,他也没有理由反对此事。若郡主下嫁能让广东太平军兴师入广西勤王,对云南战事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晋王不反对,永乐也想到长乐配与周士相的好处,索性便对郭之奇道:“此事朕准了,朕封郡主为公主,以公主礼出嫁。”
郭之奇松了口气,皇帝还算没有糊涂,知道将郡主身份再抬高些,如此周士相娶公主为妻,虽只授了国公,想必也不会太过委屈。他高兴了,却发现广东那个报捷使好像不太高兴,且神情看上去有些发懵。
徐应元现在当真是哭笑不得,他给秀才带回个死人国公号不算,又要给他带回个朱家婆娘做老婆,却不知秀才会如何要他好看。便是秀才通情达礼,知道这事不怪他,可军帅府里那两个女人能饶得过他?
。。。。。。。。。
文武百官退下后,永历没有回去,而是孤独的坐着殿上,看着空空荡荡的大殿,他突然有种怪异之感,觉得自己好像被大殿吞噬了。虽然让晋王假黄钺出征,可永历这心仍是不安定,他很害怕晋王会战败,若是晋王战败的话,难道自己真要学孝烈帝死在这昆明城中?
永历打了个寒颤,再次感到自己这皇帝做的无比艰难,又无比危险。他有些恨当年的丁魁楚与瞿式耜,若不是这二人将他推上帝位,他现在用得着这么担惊受怕吗!
他却是故意遗忘了当年他又是如何盼着当皇帝的心情。皇帝是九五之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当了皇帝就可以号令天下!
当年,永历幼稚的以为自己一旦当上皇帝,便是众望所归,届时天下人都将团结在他麾下,将满州人逐出中原,让他朱由榔带领大明中兴,成为汉光武那般的雄主。可现在,朱家的江山分崩离析,满目疮痍,他朱由榔的性命似乎也不稳。。。。
时过境迁,若再有选择的机会,永历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选择当这个皇帝。
永历摇了摇头,不再去想那不可能的事,他忧伤的起身缓缓走下台阶,看到王坤仍默默的站在那,鬼使神差的竟然问他道:“你说,真到万不得已之时,朕是去广东还是去滇西?”
王坤愣在那里,似乎他记得,皇帝先前当着满朝文武说,真到万不得已之时,可是要学孝烈帝的。。。。
。。。。。。。。。。
今日已三更九千字,各位书友不必等,早点休息。
另外闲话一句,永历临死前最大的后悔就是没能给白文选封亲王、马宝那些大将封郡王,以致这些实力派忠心不在。
对于晋王李定国,按正史记载,虽然忠勇形象不可否认,然还是有不少瑕疵。骨头不愿对这位汉家英雄多作诋毁,故着笔甚少。(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二章 钱不够用了
广东,忙于整合力量准备西进的周士相突然发现自己的钱似乎不够用了。
一直以来,太平军实行的都是公库制度,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