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儿不为奴-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布泰要把硬骨头丢给吴三桂,吴三桂哪能如他所愿,当下便以自己所部在黑石渡、七星关遭了重大损失,兵卒们连日苦战都已疲惫,急需休整,另外遵义左近有一些土司作乱为借口推脱此事。
吴三桂的推脱让赵布泰很是不快,转身对多尼说道他的兵马刚进贵州,虽兵卒精力充沛,但对云南和贵州的地形不熟,不及另外两路兵马有经验,若由他为先锋,怕是这仗不好打,一个不慎,很可能会失败。
吴三桂那边自然也是针锋相对,反正两人谁也不肯去当冤大头硬扛李定国,屋内诸将被这二人的争吵给惊得目瞪口呆,却谁也不敢相劝。平郡王罗可铎气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多尼也有些挂不住了。
这时,一直没有吭声的罗托却出面帮吴三桂说话,他直呛赵布泰道:“皇上要你做征南将军,便是要你征南的!大将军既有意让你做入滇先锋,你便领着儿郎去打就是,怎的就是推三阻四,找这么多理由的。你若是不想打仗,便辞了这征南将军回北京就是。”
“你!。。。”
赵布泰被罗托噎得道不出话来。
本就心烦的多尼见状,和罗可铎私语两句后,摆手道:“你们不要再推来推去,这样吧,入滇的事情,你们三家谁都别闲着,一起去。”
一起去?
赵布泰和罗托一块愣住了,吴三桂怔了下却是立即道:“遵大将军令,我回去后马上率军从遵义出发抄明军的后路。”他倒是精明,反正李定国在罗平,不在他吴三桂的正面,顺着多尼这个黄毛小儿就是,免得叫人说他平西王不听调。
罗托不言语,似在考虑入滇后走哪条路能避开李定国。赵布泰一见吴三桂连抄后路的话都说出了,忙要开口说自己率兵去夺昆明,可不等他说话,多尼却对他道:“征南将军还是率兵去攻罗平,只要你把李定国给牵制住,入滇首功便是你的。”
多尼都这么说了,赵布泰也不好再推脱,只得闷声应了。一边的线国安却是眉头大皱,奈何却没他说话的份。
多尼扫了眼吴三桂和罗托他们,又看了眼洪承畴后,又道:“本王率大军与罗托一起进攻曲靖。据探曲靖守将是白文选,此人也是大西军的名将,本王便和罗托把他解决掉。”
多尼是大军统帅,既已决定,自然无人敢违,当下便定下吴三桂从遵义进军,赵布泰直攻罗定李定国,多尼和罗托则直趋水西,进攻曲靖白文选部的三路进军方案。
散会后,吴三桂想着洪承畴在会上的帮忙,也想着昨日他所留那三个字,便故意脚下放慢了些,想等洪承畴过来再讨教几句,不想洪承畴却好像知道他在等他,根本不来相见。
这洪亨九!
吴三桂无奈,只能叫胡国柱传令下去,卫队即刻回返遵义,准备攻打云南。
吴三桂走后,洪承畴方才露面,身后跟着他的两个贴身侍卫张大元和王辅。臣。张大元和王辅。臣都是宫中的御前侍卫,洪承畴出任五省经略时顺治特意拨这二人充作洪的贴身侍卫,免得这个能替他坐镇南方的重臣叫人剌死了。
张大元仗着自己是宫中出来的,对洪承畴并不怎么敬重,洪承畴有心撵他走,可人毕竟是皇帝派给他的,故而便是再不满也只能忍着。和张大元不同,王辅。臣却对他这个经略敬重有加,尽心伺候,很得洪承畴欢心,一直想着是不是给放出去带兵。
王辅。臣这人看着一点也不像个武夫,他面孔白皙,长身玉立而眉如卧蚕,酷似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所以军中有人给他起了个“活吕布”的名号。他原先追随姐夫刘某参加农民军,不过生性好赌,有次一夜输掉了刘某的官饷,刘某大怒便打算杀了这个小舅子,结果人没杀掉,反把自己命给送了。
王辅。臣杀了自己的姐夫,在农民军那边就呆不住,便流窜到明朝总兵姜瓖麾下当了兵。姜瓖反正归明后投不久,认为满人兵不刃血而占据大同要冲之地,却对他有功不赏,还屡受训斥,于是心怀愤懑,密谋反正。未过多久,南方便传来李成栋、金声恒等降清明将再次反正,声势甚大,于是姜瓖便自称兴汉大将军,以大同为根据地,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帜,王辅。臣始终追随鞍前马后。
清摄政王多尔衮派阿济格领军攻打大同,结果王辅。臣奉命出击清军,他黄马白袍,于乱军中冲突奔驰,十荡十决,勇猛无敌。阿济格麾下八旗劲旅都是自关外打到关内的百战精锐,遇到王辅。臣却谁也挡不住,数万大军无一人敢战,但见王辅。臣来,清军便大喊:“马鹞子至矣”纷纷溃散。
王辅。臣成名后未过几月,大同便失守,他无奈投降阿济格,因其勇猛,倒也免于被诛,只是被没入辛者库为奴。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爱惜王辅。臣的才干,任命他为御前一等侍卫,又将其拨给洪承畴做贴身侍卫。
王辅。臣见经略老大人似有什么心事,又遣走张大元,心道莫非洪大人有什么事要交待于我。果然,洪承畴交派他一事,却是让他马上去广州,跟太平军赎回他的儿子。
“你若能将士铭赎回,老夫便保你一个总兵前程。”
洪承畴所许的赏格之大让王辅。臣无法拒绝,正当他准备应命时,洪承畴却又说了句:“若赎不回,你便伺机杀了士铭,老夫同样保你一个总兵前程。”
”大人,这。。。“
王辅。臣惊在那里。
。。。。。。。。。。。。
王辅。臣是禁名,奇怪?(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意不可
昆明,大学士郭之奇被马吉翔和王坤气得都想拿刀杀了这两奸贼。
郭之奇从广东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回到昆明后,便将广州收复、满州将军哈哈木全军覆没,清平南王尚可喜连同其子尚之信被杀,靖南王耿继茂反正,总督李率泰被杀的详情向永历一一奏明,请按制册封耿继茂为归义王,按大功晋周士相为亲王,以节制广东诸军,兴师入广西勤王。
不想,首辅马吉翔却因为周士相从未贿赂过自己,且从来没有向朝廷进过任何贡物便极力阻拦此事,他对永历道:“亲王国之重爵,不可轻封。晋蜀昔以滇黔来归、复以勤王之功方得封。今士相止复粤省,若酬亲王,他日当以何赏之?”
周士相所立功劳之大,已不下晋蜀二王。以一军之力,斩一王反一王,又斩满州将军以下兵丁两千余人,杀总督以下官吏上百,俘虏总兵以下官员不计可数,实打实的收复了一省之会,这功劳远比当年晋王两蹶名王要大得多。论功,晋亲王乃理所当然之事,可是永历却不想封周士相为亲王,因为他实在是舍不得王号封爵,然郭之奇却不能体察他这天子内心,一力为那周秀才请封,且所言又是句句在理,更要紧的是,若依郭之奇所言,周士相得了亲王号后便能立即整兵入广西往云南来勤王,这无疑就使朝廷安危多了一份保障。
自孙可望降清,清军大举攻入贵州后。永历日夜担心的便是清军哪一天会突然杀到昆明城外,因此他盼勤王之师的心思便如久旱盼甘霖一般,巴不得各地明军都来云南勤王。保他这天子无事。可勤王之师却要亲王封号来换,这就让永历很是不高兴了,倘若人人来勤王,人人都要亲王号,那这亲王岂不也太不值钱了些。
一方面舍不得亲王封号,一方面却又想让人家来勤王,关键的是人家现在所立功劳也够封亲王。所以面对郭之奇的振振有辞,永历真是很犹豫,几次差点忍不住要说那便封了吧。正为难时。马吉翔这番话却让永历一下收起任何要封亲王的念头,是啊,周士相年纪尚轻,如今只复了广州。朕便要封他为亲王。那他日后若再复了一两省,朕拿什么封他?学那满州胡夷般授个摄政王给他么?功高可是震主啊,孙可望这个国主的教训可不远。
“士相封亲王之事,朕意不可。”
“圣上三思啊!”
见皇帝听了马吉翔的话不肯封周士相为亲王,郭之奇心下大是着急,正待再劝,不想司礼监王坤却又上来进了谗言,道:“士相骤得大功。气傲性慢,当日复香山即恃功挟朝廷名爵。故老奴以为亲王事当缓晋之,免其以为朝廷怕了他,亦或求着他,反失了臣子本份。”
王坤原本倒也不想和郭之奇唱反调,他虽无能,贪生怕死,可也知道广东那边有强军兴起对大明可是好处多多,一个亲王封便封了吧,只要那周士相能够率军来勤王便行。可马吉翔不住朝他打眼色,示意他也反对此事,念马首辅那边给自己也谋了不少钱财,内外又皆知自己和马吉翔是同党,所以王坤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便只得违心一说了。
王坤这话说的比马吉翔还要狠上两分,他不说周士相持功跟朝廷要官的事还好,一说永历更来气了。
上回广东报捷,永历大喜之下本是要封周士相为国公的,结果就是因为这要官的事,一下降了两级只授了个兴平伯。这事原本倒也淡了,永历事后想想也有些愧疚,觉得对周士相还是亏欠了些,毕竟人家在广东为朝廷立了大功,只给个伯爵未免显得他这做皇帝的太小气。
可永历生性却是个犟性子,认定了的事一百头牛都拖不回。犟性子其实也不是坏事,坏的却是永历每每想出的念头都于国于己十分的不利,是最下下乘的选择。当年他几次在清军未至之前就弃城逃跑,任凭那些忠心的臣子如何死谏劝阻,永历都不愿意听,最后落到沦落为孙可望傀儡的下场。永历也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至少从不会在臣子面前当众说自己这个做皇帝的不对,便是愧疚也只是私下里自己感慨,容不得别人提。臣子有什么做错的,他更是能记上许久,直到自己淡忘或是故意不去想这事,但若有人提起,却是瞬间就会再次发作的。
王坤打在桂王藩邸时就伺候永历,自然知道这位皇帝的性子,所以他不跟马吉翔一样从日后考虑反对周士相晋亲王事,只将从前他做的让皇帝不快的事情再提一下,便能收到比马吉翔所言还要好的效果。果然,永历不快了,怎么也不肯封周士相为亲王。
“皇上,尔今国事艰难,清军数十万即将入滇,朝廷可用兵将不多,单靠晋王一人之力恐怕太过危险。此时多一分力量都是好的,广东周士相麾下兵将数万,且是击败满州兵丁的强军,若他挥师勤王,与晋王合力,云南局面当不会崩坏太快。”郭之奇出于大局考虑,执意相劝。
马吉翔却冷冷一笑,道:“郭大人从广东一回来便要力请封那周士相为亲王,却不知得了广东许多好处?”
闻言,郭之奇立时气得满脸通红,指着马吉翔怒斥道:“我为兴平伯请封王,全是出于公心,为皇上,为朝廷大计考虑,你安敢诬我!”
永历再如何糊涂,也是知道郭之奇绝不是那种小人的,而马吉翔的为人,他这做皇帝的却是很明白,因此便有些不快,狠狠瞪了眼马吉翔,若不是他所言正合己意,只怕不免要训斥他一番了。
马吉翔也意识到自己攻击方向错了,轻咳一声对永历道:“皇上,其实非臣反对兴平伯晋亲王事,论功,兴平伯足够晋亲王,然臣听说清廷已派大军入广东征讨兴平,此时战局未明,若兴平不敌,朝廷却已封他为亲王,那将来传出来的便是我大明亲王不敌清人的亲王,于我朝影响颇大。”
永历一怔,旋即明悟马吉翔的意思,若此时就封了周士相为亲王,万一他敌不过清廷简亲王济度的大军,那民间无知之徒就会说大明的亲王打不过大清的亲王,对明朝肯定不利。
王坤眼珠一转,却道:“若封兴平为亲王,老奴却不知正领军在外的晋王会如何看此事。”
“这。。。。”
永历一个激灵,他知晋王李定国对同为亲王的蜀王刘文秀颇多猜忌,若叫他知道朝廷又封了一个亲王,肯定会不满的。而此间朝廷却要一力仰仗晋王,却不是仰仗广东的周士相。轻重缓急,哪个更重要,他不能不虑。
想到晋王李定国正领军对抗吴三桂,又想到自己前去拜访蜀王时对方与自己所说的几句话,郭之奇不由沉默,知道周士相封亲王事怕是不成了。犹虑再三,他决定退一步,道:“皇上,便是不封兴平为亲王,也当晋郡王,焉有功不赏!”
马吉翔却道:“莫待广东再败济度捷报传来,一并升赏?”
“唔。。。那便再等等?”
永历这话是在征询郭之奇的意见,眼睛却是看着马吉翔的。郭之奇知道周士相封王事难成,皇帝现在想的是等广东战局分出胜负,说难听点就是看看周士相有没有命活下来,再考虑他的封赏之事。这皇帝,未免也太过寒人心了。
“臣告退!”
郭之奇失望从殿中退出,一路长叹短嘘,说实话,他其实并不相信周士相,可局面如此,却又不能不希望太平军能够入广西勤王,要不然单凭云南一省,单凭晋王李定国一人之力,如何挡得住已入贵州的数十万清军。
却不知广东那边,战局究竟如何,已是五月了,算时间,怕太平军和清军已分出胜负,若太平军胜,我这边却没有为周士相成功请封王,那可如何是好?。。。。。转而又想,若太平军败,那清军必然已重新占领广州,那广东局面便不堪收拾了。
成也好,败也好,郭大学士都是忧心重重,真不知自己是怎么从大殿一步步走到这里的。突然,有一清脆的女声唤住了他。
“郭学士请留步!”
“你?”
郭之奇停步转身看去,却见是一不认识的宫女叫他。
那宫女上前给郭之奇行了礼,尔后道:“奴婢是长乐郡主身边伺候的,郡主知郭学士从广东回来,所以叫奴婢一直在这等着,要是学士从皇上那出来,便请学士过去。”
想到那个救了自己一命的长乐郡主,郭之奇脸上难得有了些笑容,心道郡主倒是心急,好在我替她打探清楚了那土匪窝中的秀才究竟是谁,若她知道那秀才究竟是何人,怕是要惊喜连连了吧。
。。。。。。。。。
咳咳,明天新的一月,若书友月票打赏给力,骨头就再拼一回,爆个几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
因为云南财政十分紧张,再加上不断的战事需要大量的军饷开支,故李定国在五华山为永历修建的皇宫一直没有完工,所以永历帝后仍是居住在沐天波的黔国公府内。逢五、十的大朝,永历会前往地方宽阔的云南贡院举行朝会,其它时间都是在国公府内理政。国公府的规模在昆明城中仅次于贡院,但要做为帝后行在还是勉强了些。
长乐郡主朱淑仪年纪虽小,论辈份却是永历的姑姑,加上她伯父是永历朝廷承认的隆武帝,其父又是殉了国的伪绍武帝,所以永历特意下旨命内廷比照公主的一应待遇安排长乐郡主。但这个公主待遇也不过是比昆明城中寻常富人家的女儿稍好一些,真要按照典制上的公主待遇安排,永历是拿不出这份钱的。
晋王李定国善治军却不善理民,现在云南境内的一应基础还是孙可望在时定下的,当初孙可望以云贵二省之力独抗清军犹感吃力,各项开支也都是紧凑巴巴,现在永历朝廷仅靠云南一省供应,财政上肯定是非常困难的。
永历不是不想五华山的皇宫快点修建好,可他没有钱,内库大约只有万把两银子可用,这点钱扔出去连听个水响都不得。就是现在,内廷的各司监衙门也是名存实亡,只御马监和司礼监起着内廷作用,其余各衙门多是裁撤了,手头困难的永历实在是养不起那么多阉人。永历帝后的各项供应也是能省则省,皇帝和皇后都如此了,长乐郡主那边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特殊关照,能下道旨意比照公主安排,已是永历对这个小姑姑最大的宠爱了。
长乐郡主居所是原来黔国公沐天波的母亲陈氏所居的屋子,当年沙定州作乱,陈氏连同儿媳焦氏及另外两个儿子沐天泽、沐天润都被乱军所杀,沐家后人现在已是所剩无几了。
郭之奇是内阁学士,但却是外臣,而朱淑仪是郡主,又是未出阁的,所以按礼他这外臣是不方便见郡主的。但这个时候,充为临时行在的国公府内又哪有那么多规矩可言。
在那宫女的带领下,郭之奇很快就见到了长乐郡主。年前他去广东时,郡主模样还有些瘦弱,现在再看,却是长开了不少,想来是这几个月饮食较好缘故。
“郡主!”
郭之奇上前微一作辑就要行礼,郡主却是抢先一步制止了他。郭之奇也不客气,没有坚持行礼,而是关切的问了些郡主最近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的事,话里话外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郡主心中感动,叫宫女搬来凳子请郭之奇坐了,尔后关切道:“学士这一路可曾遇险?”
郭之奇道:“劳郡主牵挂了,这一次路上倒没遇险,只是行至广西境内碰上连绵雨天,赶路不便,耽搁了日程,不然,当一个月前就能回来。”
“学士是国之重臣,却屡屡只身入险地,为我明江山奔走联络,淑仪心下敬佩。”
“这都是我这做臣子的本份,眼下国事艰难,我等臣子再不尽力,难道要等国亡再去出力吗。”
郭之奇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心伤,放眼朝廷上下还在不断坚持奔走的,除了他外便是去了四川的文安之,其他人都是得过且过,昏昏噩噩,消极度日,更有那马吉翔之辈弄权耍利,把个朝廷内外弄得乌烟障气,真是一点也不知大难临头。
有些话,郭之奇不好在郡主面前说,见自己方才那句话让郡主有些伤感,想到她那苦命身世,忙带着些许高兴对她道:“我在广东时细加打探过,已为郡主访出那秀才是何人。”
“噢?”朱淑仪闻言立时变得紧张起来。
郭之奇笑了笑,也不卖关子,对郡主道:“那秀才便是兴平伯。”
“兴平伯?”朱淑仪怔了下,失声道:“可是那广东镇周士相?”
“就是他。”
郭之奇点头道,“周士相是新会生员,其父母妻儿遭清军所害,他为父母妻儿报仇手刃了清将由云龙逃往大樵山,后与胡全他们一块下山攻打罗定州城,此间事迹与郡主所言是合得上的。”他又将周士相的相貌和郡主说了,郡主听后结合心中印象,自然是对得上,不由欢喜,却因女儿家,不敢将喜悦之情表于面上。
郭之奇又将周士相收复广州事迹与郡主说了,郡主听后自然也是无比震惊,不想当年那个秀才竟是如此有本事。既说了广州收复的事情,郭之奇便也将请封王不得之事与郡主说了。
“。。。。皇上不肯纳我意见,广东兵若不来勤王,只凭晋王怕是云南不保,朝廷说不得又要迁移了。”
郭之奇说完之后眉头大皱,清军真打进云南,却不知朝廷又能迁到哪里去。郡主听后半天没有言语,许久,方咬牙说道:“我去与皇帝说,让他给周士相封王,让广东兵马上来勤王。”
郭之奇苦笑一声,道:“皇上这会叫马吉翔、王坤蛊惑了,郡主去说,怕是皇上反而会更怒周士相。”
郡主无语,叹道:“只恨我是女儿身,不能带兵杀敌。”
女儿身?
郭之奇忽的闪过一个念头,自古笼拢臣下只两个手段,其一加官晋爵,其二便是联姻。皇帝不肯封周士相为亲王,又拖着郡王不肯封,那莫不如便赐婚,将长乐郡主许与周士相?
若郡主下嫁周士相,周士相便是朱家的女婿,朱家朝廷有难,他能不来勤王?
郭之奇心中大热,只觉这事操作起来比封王的成功性要大,皇上那边多半会答应。不过这事却需问郡主心意方好,正要开口试探,却听外面一阵动静传来。
郡主也是诧异,吩咐宫女道:“去看看前面怎么了?”
宫女应命去了,不一会便回来禀道:“郡主,是晋王回来了!”
。。。。。。。。。。。
咳咳,没能爆发啊,下午去幼儿园看小朋友表演了。嗯,虽然我看的都是其他小朋友的妈妈。(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八章 广东又来报捷了!
闻听晋王李定国回来了,正在吃饭的永历连饭也不吃了,慌慌张张的赶来相见。
“晋王可是回来了,前线军情如何,可将清军击退?”一见李定国,永历便问出了这个月来最关心的事。
“臣无能,臣有罪,臣辜负圣上!臣在贵州吃了败仗,未能将清军赶出去!”
李定国风尘仆仆,身上征衣尽是灰尘,显是一路赶的甚急。但见皇帝如此慌张,本就因战败而于心不安的他立时就内疚万分,跪倒在永历帝面前。
“啊?败了?”永历吓了一跳,“晋王何时败的?为何未向朕禀报?晋王现在还有多少兵马,驻在何处,将士们可能再战?晋王又可有把握将清军挡在贵州,若挡不住,昆明又可有把握守住?万一昆明守不住,朕又要去哪?。。。。”
永历一连串的发问让李定国一时无法回答,怔怔的看着他。永历醒悟过来,知道自己失态了,忙上前将李定国扶起,叹道:“爱卿何罪之有?是朕无能,连累爱卿了!”
“圣上,臣。。。”
李定国无比自责的缓缓起身,站起来后却发现皇帝的脸色变得无比苍白,那瞬间愧疚之情一下涌上心头,只让他鼻子发酸,竟是忍不住哽咽起来。他这一哽咽,永历又哪里好受,晋王是他的主心骨,主心骨都这样了,他这天子前途岂不更黯淡,当下竟也失声落泪。结果等马吉翔、王坤、沐天波、郭之奇、侯震、扶纲、雷跃龙等臣子闻讯赶来后,却发现皇帝和晋王正抱头痛哭。顿时,诸臣心头立时蒙上一层阴影,看来晋王没能夺回贵州,清军马上就要大举入滇了,朝廷前景堪忧。
李定国哭了一会,发现马吉翔他们都来了,皇帝也在痛哭,知道这样下去,势必会让皇帝和大臣们都失去信心。他拿沾满灰尘的袖子抹干泪水,强打起精神对永历道:“圣上不必伤心,事情并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臣还可以再集兵马与清兵一战!”
“晋王还能战么?”
永历帝心中没有主意,也很疑虑,李定国刚才都大哭了,又在贵州吃了败仗,他现在还能再战?
见皇帝信心不足,李定国有些后悔不应该御前失态,导致君心动摇,便道:“圣上不必疑虑,臣是主动退出贵州,本部兵马实力未折,清军吴三桂部也被臣重创,一时半会还杀不过来。臣令本部兵驻在罗平防备清军南下,星夜赶回朝廷,便是要与圣上说整兵再战事。”
郭之奇听李定国说他本部兵马未折,不由暗松口气,只要晋王本部兵实力还在,加上白文选、冯双礼他们,清军短期内绝不可能打到昆明来。当务之急除了配合晋王整兵再战,也必须马上请皇帝下旨将长乐郡主嫁于周士相,令他节制广东兵马速来勤王,要是等晋王也撑不住时再谈联姻勤王事,甚至允封亲王,却是怎么也来不及了。
闻讯赶来的臣子有二十几人,这帮朝臣们虽说是永历的臣子,但人人清楚朝廷真正依靠的是晋王李定国,晋王便是这朝廷的顶梁柱,若是连李定国都无法击败清军,这朝廷肯定保不住。因此他们一听晋王被清军击败退回云南,一个个所想不是晋王本部实力还在,而是都道坏了,连战无不胜的李定国都败了,这朝廷还有谁能救得了,还有谁能挡得住清军!
马吉翔面色发苦,有些六神无主。其他人也是脸色难看,均是在想今后去向,人人都是惴惴不安,就是一贯忠心耿耿的沐天波这会也是没了主意。
永历帝看着这帮站得很整齐,却面色都是慌里慌张的大臣,再看已是一脸坚定的李定国,不由对诸臣说道:“晋王新败然本部兵马未折,他意欲再整兵马与清军一战,众卿以为如何?”
这话让李定国一愣,他已明说自己要整兵再战,皇帝的意思怎么是要问大臣们能战不能战。
郭之奇也是眉头微皱,暗道皇帝好不糊涂,晋王忠勇无双,既请再战,便当全力支持,焉有再问他人意见。若有人说不能战,难不成便要晋王不战,弃了云南不成?
朝臣中也有人想到此节,均是对皇帝举动感到不解。李定国不敢质疑皇帝,只得扭头看诸臣,盼着诸臣能够一起表态,全力支持他与清军再战。不想,马吉翔却突然上前一步,对皇帝道:“圣上,臣以为晋王之败并非其它原因,实是入黔清军人多势众。若贵州还在我朝手中,晋王自可整兵入黔与清军周旋,现下贵州已失,我朝只剩云南一省,若晋王整兵与清军再战,若败,恐我朝便无立足之地。因此臣以为,晋王整兵再战同时,朝廷当放弃昆明向滇西方向撤退,此为万全之策!”
此言一出,满殿皆哗,永历更是惊道:“为何要朝廷向滇西撤退?”
马吉翔没有理会晋王李定国的愤怒眼神,他道:“滇西地处边界,地势复杂,若守,有屏障可依,若攻,也能即时出击。晋王胜,朝廷便再迁回昆明,若晋王败,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时,我们还可以撤到缅甸去!缅甸非清朝之地,我们若居于此,清朝必无法干扰!”他这话显然是不认为晋王整兵再战会赢,而是做的最失败的打算了。
“圣上,此计不可!”
郭之奇和大学士扶纲同时出声阻止,他们还没糊涂!
马吉翔怒瞪郭、扶二人,不快道:“我这策为何不可?”
郭之奇怒道:“如果退到滇西,必陷入绝境也!缅甸虽非清朝之地,但缅甸国小,清朝势大,若以强势压之,缅甸必不会得罪清朝而保圣上!”
李定国也被马吉翔的话气得浑身发抖,他怒道:“圣上,臣虽败,但并没有到山穷水尽之地步。若将各路兵马召集起来,仍然可与清兵决一死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若朝廷此刻便退往滇西,则势必军心不稳,臣所部能战至最后,其他人却怕是不能!”
李定国只差说朝廷要是往滇西退,他李定国再失望也还能替永历卖命,其他人就未必了,说不得就一块降了清了。退走滇西乃是臭棋中的臭棋,比之当年永历从肇庆退到广西还要臭。
马吉翔不知是真怕了清军,还是要一意和李定国作对,竟是死撑着道:“俗话说,兵败如山倒!晋王新败,其势必衰,若勉强纠集兵力与清兵作战,只能徒增新败。若再败,便无处逃遁也!”
扶纳怒道:“国家偌大,岂无我等容身之处,非要往滇西这绝地去!”
马吉翔哼了一声,道:“国家虽大,但一天难容二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