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文雅正-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
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
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辨于懐王之宠姬郑袖懐
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
于齐顾反諌懐王曰何不杀张仪懐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
婚欲与懐王会懐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无行懐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絶秦欢懐王卒
行入武关秦伏兵絶其后因留懐王以求割地懐王怒
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长子顷
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懐王
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必懐
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
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
可以反卒以此见懐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
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
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
谓贤者不贤也懐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
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
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乃作懐沙之赋于是
懐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
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
辞令终莫敢直諌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沈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
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
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当处士横议功利没人之时独生一守正之孟子当
?士纷起朝秦暮楚之日独生一孤忠之屈原豪杰
之士固不为世数所拘也此传叙事间以议论情词
慨慷声彻九霄
登坛对韩信
项王喑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
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
分饮食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劚兹滩荒苡璐怂
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
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
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刼于
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
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
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
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
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
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
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
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
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
定也
登坛隆中二对指事陈画义理与利害兼尽洵足称
絶千古邓禹之说光武精悍之色稍逊于是抑亦其
次也至公瑾决战赤壁不过一役之利钝非能心纡
六合目睨四海坐运成?瞭若观纹也其不如远矣
虽然用思归之士以下三秦其形势犹为易见故韩
王信亦能劝之不独淮阴也至先主琐尾流离曽无
资身之所而能规取荆益卒如所谋其明智尤加人
一等矣
古文雅正 卷二
古文雅正巻二
条灾异封事刘向
臣前幸得以骨肉备九卿奉法不谨乃复蒙恩窃见灾
异并起天地失常征表为国欲终不言念忠臣虽在甽
畆犹不忘君惓惓之义也况重以骨肉之亲又加以旧
恩未报乎一杼愚意死无所恨臣闻舜命九官济济相
让和之至也众贤和于朝则万物和于野故箫韶九成
而鳯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四海之内靡不和宁
及至周文开基西郊杂沓众贤罔不肃和崇推尚之风
以销分争之讼文王既没周公思慕歌咏文王之徳其
诗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徳当此之
时武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内万国驩于外故尽得其
驩心以事其先祖其诗曰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
公天子穆穆言四方皆以和来也诸侯和于下天应报
于上故周颂曰降福穰穰又曰饴我厘麰厘麰麦也始
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获天助也下至幽厉之际朝廷
不和转相非怨诗人疾而忧之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故其诗曰歙
歙浴‘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
是依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强以从王事则反见
憎毒?愬故其诗曰宻勿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
口嗸嗸当是之时日月薄蚀而无光其诗曰朔月辛夘
日有蚀之亦孔之丑又曰日月鞠凶不用其行四国无
政不用其良天变见于上地变动于下水泉沸腾山谷
易处其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螅段壬罟任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霜降失节不以其时其诗曰正月
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言民以是为非甚
众大也此皆不和贤不肖易位之所致也自此之后天
下大乱簒杀殃祸并作厉王奔彘幽王见杀至乎平王
末年鲁隠之始即位也周大夫祭伯乖离不和出奔于
鲁而春秋为讳不言来奔伤其祸殃自此始也是后尹
氏世卿而专恣诸侯背畔而不朝周室卑微二百四十
二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地震五山陵崩陁二彗星三见
夜常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一火灾十四长狄入三国
五石陨坠六鶂退飞多麋有蜮蜚鸜鹆来巢者皆一见
李梅冬实七月霜降草木不死八月杀菽大雨电雨雪
当是时祸乱辄应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
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也周室多祸晋败其师于
贸戎伐其郊郑伤桓王戎执其使遂至凌夷不能复兴
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义也今陛下开三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寛容使得
并进章交公交车人满北军往往羣朋将同心以陷正臣
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佒温抑
未知孰任而灾异数见此臣所以寒心者也初元以来
六年矣案春秋六年之中灾异未有稠如今者原其所
以然者谗邪并进也夫执孤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
不断之意者开羣枉之门谗邪进则众贤退羣枉盛则
正士消故易有否泰否者闭而乱也泰者通而治也诗
又云雨雪麃麃见晛聿消与易同义昔者鲧共工驩兜
与舜禹杂处尧朝周公与管蔡并居周位当是时迭进
相毁流言相谤岂可胜道哉帝尧成王能贤舜禹周公
而消共工管蔡故以大治荣华至今孔子与季孟偕仕
于鲁李斯与叔孙俱宦于秦定公始皇贤季孟李斯而
消孔子叔孙故以大乱污辱至今故治乱荣辱之端在
所信任信任既贤在于坚固而不移诗云我心匪石不
可转也言守善笃也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
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踰时而反是反汗也用
贤未能三旬而退是转石也论语曰见不善如探汤今
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歴年而不去故出令则如反汗
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如此望阴阳之调不亦
难乎是以羣小窥见间隙流言飞文哗于民间故诗云
忧心悄悄愠于羣小小人成羣诚足愠也昔孔子与颜
渊子贡更相称誉不为朋党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不
为比周何则忠于为国无邪心也故贤人在上位则引
其类而聚之于朝易曰飞龙在天大人聚也在下位则
思与其类俱进易曰拔茅茹以其彚征吉今佞邪与贤
臣并在交?之内歙歙浴‘以倾移主上如忽然用之
此天地之所以先戒灾异之所以重至者也自古明圣
未有无诛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罚而孔子有两观
之诛然后圣化可得而行也今以陛下明知诚深思天
地之心迹察两观之诛览否泰之卦观雨雪之诗歴周
唐之所进以为法原秦鲁之所消以为戒杜闭羣枉之
门广开众正之路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
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万世之利也臣
谨重封昧死上时萧望之自杀天子甚悼恨之周堪与/弟子张猛俱进用大见信任恭显数譛
毁焉向惧其倾危乃上封事諌恭/显见其书愈与许史比而怨向等
婆心苦口刻酷重迭声泪俱并○此篇意?大类元
符初范华阳一疏汉元信恭显而疎堪猛之迹巳露
宋哲将用熙丰旧臣而疎范吕之迹亦巳露故危词
反复直抉所以特此篇用经文字古雅范疏言时事
文字明畅其深切刻露则一也后皆果如其言不幸
而中岂忠臣之心哉○文字用经解经最典据雅醇
此篇用蝉聫法最有风致○贾长沙两司马文皆有
段落明白董江都刘子政文段落不甚明然皆浑古
之气○案是时左氏春秋及毛诗皆未列于学官宣
帝时诏向受榖梁春秋及子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
左氏传大好而治之数以难向向不能非而犹自持
其榖梁义篇中以茅戎为贸戎六鹢为六鶂皆榖梁
文也玉篇鶂鹢同水鸟善螅伤滴牡争佔忠
秋传六鶃退飞五歴切焦氏易林则或作鹢或作鶂
而艺文类聚引左氏遂亦作鶂也又所引诗多与毛
传不同疑皆韩诗惟朔月辛夘宋本朱传犹然元板
乃误为日案学斋占毕云注云朔日也而乃谓之朔
月盖月朔之反辞犹书之月正元日乃正月元日也
魏了翁正朔考云夫十月之交则十一月矣是周人
朔月也故曰朔月辛夘正朔日食古人所忌故曰亦
孔之丑周人以十一月为朔月未尝改为正月也立
说不同要未尝以月为日矣后汉书有作朔日者传
写误耳
极谏外家封事王氏专恣上无继/嗣向上书极谏刘向
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
御臣之术也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
昔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
世执朝柄终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崔杼弑其君光孙
林父宁殖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
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逐昭公周大夫尹氏埂伦
乱王室子朝子猛更立连年乃定故经曰王室乱又曰
尹氏杀王子克甚之也春秋举成败录祸福如此类甚
众皆阴盛而阳?下失臣道之所致也故书曰臣之有
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去公室政逮
大夫危亡之兆秦昭王舅穰侯及泾阳叶阳君专国擅
势上假太后之威三人者权重于昭王家富于秦国国
甚危殆赖寤范雎之言而秦复存二世委任赵螅ㄈ
自恣壅蔽大臣终有阎乐望夷之祸秦遂以亡近事不
远即汉所代也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吕禄席
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
骄盈无厌欲危刘氏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
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今王氏一姓佒炻只
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大将军
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僣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
寄治身私而托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埂词嗷蟮潮戎艹
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游谈者助之说执政者为之言
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远絶
宗室之盛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巳分权数称燕王
盖主以疑上心避讳吕霍而弗肯称内有管蔡之萌外
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盘互歴上古至秦汉外戚
僣贵未有如王氏者也虽周皇甫秦穰侯汉武安吕霍
上官之属皆不及也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
征象孝昭帝时冠石立于泰山仆栁起于上林而孝宣
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
疏上出屋根垂地中虽立石起栁无以过此之明也事
埶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
则上有累卵之危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
移于外亲降为皁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妇人内夫家
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孝宣皇帝不与舅平
昌乐昌侯权所以全安之也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
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徳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
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第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
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
爵禄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
孙无疆之计也如不行此?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
于汉为后嗣忧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图不可不蚤虑易
曰君不宻则失臣臣不宻则失身几事不宻则害成唯
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宻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
万安之实用保宗庙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
危言激论如睹新莽之祸然读者但见其恳诚不见
其过激也告君而出之过激以之快一时传后世则
得矣于当时未必有济然忠肝义胆有时忍不住亦
初不自觉也
过秦论上贾谊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
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
惠王武王?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
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盟而谋弱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
一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
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寛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
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
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
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
王廖田忌亷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
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
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巳困矣于
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
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伇阍赘钐煜路至押
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
国家无事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柎以鞭笞天
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恬北筑长城而守籓篱却
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
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
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
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
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
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
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王既没余威振
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
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
行伍之间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
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掲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
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锄耰棘矜非锬于钩?长铩
也适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
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
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干佒ㄕ邪酥荻邪
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
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
势异也
势如崩崖缩之勿坠气如奔涛蓄之复注议论既正
出以絶大魄力使读者酣快异常陆士衡辨亡论酷
意摹拟笔力弱不及矣宋潜溪隋室兴亡论笔力又
不及士衡惟权文公两汉辨亡论归罪张禹胡广出
以他体反复可观文章固不贵袭也
治安?贾谊
臣窃惟事埶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
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徧以疏举进言者皆
曰天下巳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
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
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方今之埶何以异此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
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试详择
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
体乏钟鼔之乐勿为可也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
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奴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
讼衰息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
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礼祖有功而宗
有徳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建久
安之埶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以幸
天下以育羣生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
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业而安至明也
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
也其具可素陈于前愿幸毋忽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
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舜禹复生为
陛下计亡以易此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埶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
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
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徳泽
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
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
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
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异
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黄帝
曰日中必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
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
夫以天子之位伣裰币蛱熘械晕N惨
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
乎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
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
贯螅嗦和跹喑仑g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无恙
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
不能也天下殽乱螅实塾胫罟⑵鸱怯胸剖抑畧
以豫席之也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廑得舍人材之
不逮至远也螅实垡悦魇ネ浼刺熳游桓罡嚯橹
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徳至渥也
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
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螅实鄄荒芤允且凰
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
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
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六七贵人
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
能也若此诸王名虽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
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辠甚者或戴黄屋
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
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
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巳陷
其匈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巳
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巳幸胜之矣又不易
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执尽又复然
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
之何屠牛垣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
割皆众理解也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
人主之芒刃也权埶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
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
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埶不可也臣窃迹前事大抵强
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
螅蛘宰试蛴址闯仑g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
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
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埶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
形埶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巳残亡
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然则
天下之大计可知巳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
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
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
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
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
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
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
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
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
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
孙也所以数偿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下亡所利焉
诚以定治而巳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亷地制壹定宗室
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
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螅钢
谋不生柴竒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
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
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一动而五业附陛
下谁惮而久不为此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
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
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巳病非
徒瘇也又苦盭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
弟之子也惠王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
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偪天子臣故曰
非徒病瘇也又苦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
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
之表薄纨之里緁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
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
节适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然而
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且帝之身自衣皁绨而富民墙
屋被文绣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妾缘其履此臣
所谓舛也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
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
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亡为奸邪不可得也国巳屈
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夫俗至
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母为可为
长太息者此也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
虑有徳色母取箕箒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
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嗜利不同禽兽者亡
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蹷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
终不知反亷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
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
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徳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
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竞
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亷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
矣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盗者剟
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
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余万钱伌锌す
此其亡行义之尤至者也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
之间以为大故至于俗流失世壊败因恬而不知怪虑
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
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
筐箧而不知大体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
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
则壊埂釉焕褚鍋幊苁俏剿奈奈徽殴嗣鹜
使埂佑奕艘苍蚩晒‘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
寒心哉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
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今四维犹未备
也故奸人几幸而众心疑惑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
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羣
臣众信上不疑惑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
矣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
船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
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
而亡人情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
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
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过阙则
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
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徳义师道之教训此三
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
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
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
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
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
后皆正人也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
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
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
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
性习贯如自然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学者所
学之官也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疎有序
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
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徳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
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隃矣帝
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
匡其不及则徳智长而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成于上
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
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
谏之鼔瞽史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
智长故切而不媿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三代之礼春
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春秋入学坐国老执
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鸾和步中采齐趋中
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死闻其
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且明有仁也夫三代
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
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
上者刑罚也使赵螅岛ザ讨罢叻钦敦
人则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
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
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巳成事又曰前车覆后车诫夫三
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巳事可知也然而不能从者是不
法圣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絶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
避是后车又将覆也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
矣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
右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
指则教之力也若其服习积贯则左右而巳夫胡粤之
人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
相通行者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臣故曰选左
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
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凡人之智能见巳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
前而法者禁于巳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
所为至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
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
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絶恶于
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辠而不自知也孔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母讼乎为人主计者莫如
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
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