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苗山风云-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炎两代平蜀灭吴的意义,也就被顷刻化为乌有,成为过往烟云。
咸宁三年,汝南王还是镇南大将军,而咸宁四年278年,前征南大将军羊祜病死。古代的江干地区,年年要发大水,这是头痛的事情。西晋朝廷头痛,但是东吴更加头痛,东吴的腐败在于对于治理洪水水患消极对待,这是导致东吴失去民心的重点,而西晋在魏晋以来,对于这一点比东吴做得好,所以民心渐渐地归附于了北方的魏晋。到了咸宁五年末太康元年中,东吴王孙皓请求投降。
徐州地面的封王,在265年还有一位下邳王司马晃,司马晃也是司马懿弟弟们中的后代,他不是司马懿的孙子而只是司马懿弟弟的孙子,与司马权司马泰司马?还有司马越属于司马懿皇室旁支。267年司马晃来到下邳封国,算是在王爷任上没有过多侵扰百姓的,他不是不想,只是不敢而已,因为平定东吴已经是西晋自从司马懿以来就既定的国策,他要是侵扰封国以及徐州地面上的百姓,谁都不会绕过他。因为他比较谨慎,所以得到司马炎的信任,274年要把他调到四川做益州刺史并都督军事,又是一个刺史王爷,可是他更加不敢去益州管理益州宁州的军事,益州劳军给朝廷支援东吴前线那是要劳民伤财的,他害怕自己没有这个号召力也损失不起自己的利益,所以借口生病就拒绝了。不久他被司马炎封为镇东将军,一听说可以管辖青州徐州的军事,这次他愿意了,便回到封国下邳。他与琅琊王司马?等一起,是有过长期的经营徐州的,这几个王爷都是来往于封地与京师之间。到了290年,司马晃回到朝廷,因为京城里的生活更加安逸,在杨太后与贾皇后之间,也是选择了贾后一边,所以他得到贾后的“照顾”,296年元康六年中去世。司马家族的儿孙们到了晋武帝这年头,都有好色的毛病,司马晃好色却缺少生育能力,尽管在京城声色犬马,却没有太多后代来继承王位,最后只能是找到?的皇族来过继给他,通过过继来讨要封号,也是皇族的一大特色,所以封号就多到让人头痛的地步了,不得不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就会发生反对司马家族的事变,最后导致西晋破碎。这司马晃倒是没有饱受八王之乱中藩王所受的苦头,可是他有腐败分子的嫌疑,凡是贾后信任的藩王,大都洗脱不了这个嫌疑的。但是,司马晃在贾后倒台之前数年中去世,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是如何腐败的,只能是通过石崇斗富这样的事件来推测皇族的奢侈生活了。石崇不过是一个刺史级别的大臣,石崇在贾后倒台后被杀,而司马晃这样的王爷绝对可能是曾经的奢侈榜样,他是王爷,只有石崇这样的官员,皇家的走狗才会学到皇家的榜样,只有刺史学王爷,哪里有王爷学手下的道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平定东吴以后的心态上,司马炎晚年以为自己可以功劳比得上汉武帝了,所以学汉武帝的晚年也是很像的。在太康年间,皇宫和京城里的生活过于奢侈,后宫里生下来的儿子一个接着一个,全国上下都笼罩在天下太平的一片祥瑞之中,这种虚幻的祥瑞,也就是骄傲自满,导致从上而下的腐败,这就是后来无数流民衣食无靠的源头。流民起义直接导致了东晋的灭亡,导致了北方的分裂,北方因为分裂而将战争不断地加在中原大地,中原大地再次成为不能设防的地区,中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从古中国的中心区域下降到了成为次要地带,长江流域得到开发,那是因为政治的需要,也是百姓生活的需要。

 
   第二百七十章继续交待(24) '本章字数:3071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2 16:04:07。0'
 
 接受投降的除了各位将军,下邳王司马晃已经进京,彭城王司马权275年就病死了,陇西王当然还在陇西。再就是汝南王,他不想在封地汝南郡内设置府第,大概是觉得汝南郡县太小,容纳不下他这个当朝皇帝的四叔,所以他选择了许昌,毕竟这里是汉末天子的归宿地,这里有象征性的汉家宫殿,汝南王来入主汉家宫殿再好不过,所以他一直呆在这距离京师已经不远的地方。东吴孙皓投降,汝南王怎么能够不趟这个热闹,既热闹又荣耀,于是他拉上琅琊王司马?,在诸位将军的簇拥之下,一块接受了东吴末代国主孙皓的投降。投降仪式搞得隆重庄严,司马亮和司马?两人,在随后的年头里大肆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孙皓将东吴使用三代的皇帝玉玺,两手瞥瞥松松地奉举着献给司马亮二人。以司马亮为主司马?为辅,虽然是司马懿儿子中的老四和老五,又与司马昭不是同一个母亲,但看重长幼尊卑的年代,司马?毕竟没有司马亮那么高贵,所以司马?是西晋朝廷里接受受降方面排名第二的。司马亮才是头面人物,两人一同到了孙皓的皇宫里,各自在孙皓的龙椅上悠悠地坐了一回,王爷宝座和皇帝宝座,区别到底有多大?
之所以非得要说只有老五司马?接受孙皓的受降,那还不是因为晋元帝司马睿。东晋朝廷的开国皇帝,就是前琅琊王司马?的孙子,要是他们一家改姓不叫司马了,或许还可以说把爷爷司马?尊敬地封一个帝王尊号,事实上司马睿也想到过这样做,凡是当皇帝的都要想到这样做。可是他们不敢改姓不做司马,只有司马澄和司马敦改名姓了王,这姓王的王家子弟,也就基本上没有翻身的余地了,姓王了就做不了帝王了,而司马家族仍然还是保留了一脉血统在江南。晋武帝建立西晋,倒是把爷爷司马懿和老子司马昭都尊敬地封为帝王了,司马懿为晋宣帝,司马昭叫晋文帝。司马懿的九个儿子里面,司马师排名老大,司马昭是老二,司马亮是老四,司马?是老五,司马伦是老九。司马师本来是可以继承司马懿作为大统的,可是他攻打忠于曹家的原魏国军队时候暴病死去,当时司马师与后来的东海王司马越一样,归宿地都是在豫州梁国的项城县。司马越病死在项城内,司马师在项城作战里发病,回到许昌以后随后就病死了。据说司马师的死状很恐怖,死之前眼珠子都从眼眶里掉出来,那正是在项城县城外的军营中,被叛军偷袭,生病之中急忙带病躲避叛军,还不是被叛军所伤,是伤于自己的仓促还有病情本来的严重,这病情来说,不知道司马越在项城发病的时候是怎么情形?大概也不会十分自然吧,如果要赞扬司马师和司马越,都可以说他们是英勇而死,若是说批评,那就是罪有应得,遭受天谴。司马师打击了曹魏集团阻止司马家族崛起的企图,而司马昭手上平定刘汉蜀国,到了晋武帝手上瓜熟蒂落,顺利地就灭亡了东吴,自从东汉末年以来的天下纷争到了晋武帝司马炎手里,经过司马懿三代人的努力而结束。不过,曹操父子三代的经营,对于司马家族来说又是格外重要,没有他们曹魏,也就没有司马的西晋。
琅琊王司马?死于283年,而277年司马炎的人事变动中,原琅琊王司马伦给调回京师,司马?是幸运的,有幸接受东吴的受降仪式。而司马伦成为赵王,坐镇邺城,来往于朝廷京师之间,一时间不亦乐乎。陇西王司马泰告病从关中回到京师,关中军事都督的权力需要移交,赵王一看有机可乘,可以乘机捞取军权,便自改奋勇请求都督关中军事。赵王贿赂打点朝廷里杨派和贾派之后,得到了这个任命。这一人事变动,赵王在管辖氛围里不断地劳民伤财,时间就到了贾后执政,赵王因为贾后对付杨皇太后和汝南王司马亮已经楚王司马玮而更加热衷于宫殿权势,对于关中流民的头等大事玩忽职守,加上担心朝臣弹劾而使得梁王来争夺权力,赵王司马伦胡乱镇压氐族巴族羌族等各族因饥荒而闹事的流民,直接导致了齐万年的起义。各族流民的起义被镇压,齐万年英勇死去以后,司马伦不思悔改,回到朝廷里与贾后勾结在一起,他利欲熏心,对于宫廷里的权势更加觊觎,司马伦先是使贾后相信他的奸计,贾后听任赵王的建议要废太子的位置,太子的心腹不服,司马伦又向贾后告密说太子想谋反杀贾后,太子被杀,朝政又起祸端,贾后失去朝野信任而失势,这就又出来了司马伦杀贾后为自己假装正名。司马伦紧接着又从贾后夫君,那位一直不发表自己真正意见的晋惠帝司马衷的手里玩把戏,他要奉司马衷为太上皇让自己做皇帝。这位晋惠帝司马衷的远房的九爷爷,晋武帝司马衷的九叔,倒是不怕自己降低了三等辈分,反而做孙子辈的继承人了,他想做皇帝没有人喜欢,还是长幼尊卑啊。朝野上下,君臣百姓人等坚决抵制,一时间各种流言都出来了,狗尾续貂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就是用来形容赵王司马伦想做孙子辈分的儿子辈分。“你干脆杀了司马衷好了,杀了司马衷自己再做皇帝,不要搞什么太上皇的把戏,就像镇压齐万年一样让百姓封口也好。”可是赵王司马伦没有这个手腕与实力,所以赵王司马伦被以晋惠帝司马衷的三个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为主的弟弟王爷派剿杀了下来,剿杀的时候,把杨皇太后派与贾皇后派的所有阴谋诡计的手段和伎俩都用上了,贾后一派退场,西晋朝廷成为皇弟派与皇叔派还有皇爷爷派的新老王爷的党争的地方。
赵王司马伦与梁王司马肜争夺权力,两个皇爷爷站在不同立场上,梁王本是杨皇太后一派的,杨皇太后给贾后谋杀,梁王也是不肯罢休,赵王这个皇爷爷本来是两边讨好,现在他想巴结贾后站到远房的孙媳妇一边,对于杨皇太后一派势必进行打压。赵王司马伦不思为国效力,处理陇西流民事件不力,本来他接手的陇西王司马泰的关中都督军事的职务,做得好是可以避免天下大乱的,可是他心里只有权势,没有按照司马泰生前的作风来继续行事。要知道陇西王司马泰生前在处理陇西狄戎的问题上,与死去的晋武帝司马炎这个侄儿皇帝是比较一致的,晋武帝司马炎与陇西王司马泰都非常注意陇西局势,不管是不是对关心陇西民间疾苦采取了最合适的方式,反正他晋武帝有这个威严能够压制住各方面的不稳定心态。而赵王司马伦一见到晋武帝死去,迫不及待地就要跳出来做跳梁小丑。跳梁小丑是不能做的,做了会产生罪恶,罪恶感多的人心里会扭曲,扭曲就是变态,变态就是社会渣滓,一个堂堂的皇帝爷爷辈的王爷,居然厚着老脸皮来做跳梁小丑,也不怕别人认为他是无赖无耻之徒,狗尾续貂的成语,将司马伦写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原来梁王是知道一些处理陇西流民问题的一个皇爷爷派,老梁王让解某来到雍州处理齐万年还有李特这等流民问题,老赵王偏偏要瞎指挥,对老梁王派去的人不服从,本来这雍州都是老赵王的事情,他这个琅琊王没有开琅琊王的好头,留给后面所有琅琊王的,除了留给汝南王司马亮和东莞王司马?一个接受吴国孙皓受降仪式以外,看起来的风风光光,背后隐藏着无限的杀机。琅琊王司马伦,就这样成为赵王,在徐州地面上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便想跳槽来到雍州,不仅对雍州的事情瞎参合,敛财的过程里,还在处理并州冀州的事情上也留下了激发民怨的重大过错。赵王司马伦既然想回去京城,可他又不愿意移交权力,朝廷派出解某与周处这样的忠心大臣来处理流民问题,他回到京城以后耿耿于怀,找机会对解某报复,解某不过是一个下级官员,虽然老梁王对他解某还有解某两个弟弟十分信任并给予推荐,可是这就得罪了司马伦了,司马伦回京城勾结贾后,找机会把解某弟兄三人给杀了,还杀了解某老婆与孩子。解某等人死了,死了还成为陇西流民事件的替罪羊,老梁王也被司马伦软禁,不久就在孤零中死去。贾后之所以这么干,也是想给自己的亲戚益州刺史赵某撑腰让自己亲戚在地方上手握实权。赵某名叫赵厥,没有想到贾后给赵厥的这一撑腰,导致了李特父子最后血洗成都,不仅没有给自己亲戚赵厥撑腰到位让赵厥渡过流民事件的危机,还让赵厥直接死于非命。

 
   第二百七十一章继续交代(25) '本章字数:3228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3 17:14:14。0'
 
 不仅赵厥死于非命,益州的流民事件影响越来越大,齐万年的起义还给打压了下去,可是这益州李特父子的事情就无法挽回了,李特儿子李雄成为十六国第一个开国的君主,牢牢地占据成都,把益州梁州的战火最终引向了西晋全国。陇西王司马泰,也就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父亲,在都督关中军事之前,做过兖州刺史,这东晋刺史王爷的由来,西晋是有例可循的。司马泰不仅做兖州刺史,还在都督关中军事之前做过都督益宁二州军事的将军。
同样是皇爷爷派,同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远房叔叔,下邳王司马晃不愿意到益州来做刺史并都督军事。下邳王居然敢忤逆晋武帝这个远房侄儿的皇帝,可是,陇西王司马泰就比较听话了,晋武帝让他来管理益州宁州军事,连管理民政的刺史的职位都没有给,这司马泰居然答应了,原因在于司马泰对于关中汉中到蜀地都比司马晃要熟悉。而司马泰这个王爷封号,本来就是照顾的,他不答应不行,按说265年晋武帝登基的时候册封,他哥哥司马权已经给封为彭城王了的,他就不应该给封王,还不是因为他司马泰与司马权的父亲曾经支持司马昭的儿子,?的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当年司马懿九个儿子中的别人,未必就对司马昭这个老二服服帖帖,司马昭死后儿子司马炎跟着登基做了晋武帝,还不是要论功行赏的。司马泰不愿意朝廷的事情被耽误,所以就在都督关中军事之前,先到益州宁州来管理了一些年头的军务,那是274年以后283年以前的事情。司马泰总算没有和司马晃一样称病不去成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大哥司马权在这一年中病死,司马权年纪比司马泰大上十岁,而数年前司马权就从徐州彭城国(郡)回到京城,这一年哥哥病死,按说可以托词说处理哥哥家里的后事不去,可是下邳王司马晃理由更加充分,那就是下邳王司马晃正室母亲死了,得要给母亲守孝三年,晋武帝希望有人到益州去管理一下那边,因为凉州一带那时候有些不安定,朝廷何止是在凉州用兵,希望有稳定的后方支持,而益州作为后方再好不过。果然在数年中,凉州一带发生了西晋朝廷与部族的战争,276年中凉州武威郡甚至被叛乱部族所攻陷。哥哥的长子司马植被立为新的王爷,司马泰为了自己这一支司马家族的利益,只能给哥哥守孝数日之后便离开京城。司马泰是带家室去了益州的,当时他并没有到成都,而是一直随军驻扎在各个军营中,要么就是随军在就地的郡县里呆着,一是要筹划军务,二是要关心家事,包括与大哥司马权一家子孙的来往,还有与朝廷之间的密切。四个儿子中,大儿子司马越,小儿子司马模跟着父亲在军旅中来到司马泰随军驻扎的军营一起。而老二司马腾已经过继给了司马泰家里的老三就是司马越的亲叔叔家里,没有跟来。老三司马略则留在京城与司马权的儿子们住在一起,司马略与司马腾司马模一样,与司马越是同父异母的弟兄,司马泰让王妃与司马越与庶子司马模先跟来,随后是侧室夫人带着其余亲眷也来跟随司马泰,司马略留下则是代表司马泰给伯伯守孝,也是给在京城与司马权一个宅院但分门别户的司马泰住宅留下一个主人。
几年中,凉州一带有战事,司马泰就一路筹划参与军务,名为益州宁州军事都督,他就得到蜀地成都来坐镇。他调动益州宁州的军队开拔到各地去协助作战。凉州部族叛乱必须坚决地镇压下去,西晋朝廷自从司马懿而来的雄心健在,此时正在发威。这凉州叛乱部族,头领名为若罗拔能与树机能,277年西晋朝廷凉州刺史杨欣被叛乱部族在头领若罗拔能带领下杀死,278年朝廷派遣将军马隆领军前往武威郡平息叛乱。司马泰在成都主要的事情,则是调动与配合蜀地讨伐东吴的大军,西晋朝廷自蜀国刘禅投降以来经营蜀地多年,在蜀地建造大批水军不断顺流而下,军队运送到前线还有后勤物资要不断运送。此时虽然与东吴的战备与调拨已经快要结束,但仍然有很多需要支援前线的事情,不仅是支援对讨伐东吴的广阔战线,还得支援对凉州的平叛。279年元月,马隆收复武威郡,若罗拔能败死后余部投降,同年12月马隆杀死另一个叛乱部族头领树机能,凉州彻底平定下来了。从此以后,西晋派往凉州的刺史都能够给朝廷稳定凉州,直到314年凉州刺史张轨死后,儿子张?与张茂与前汉刘渊虽然有些交战,大体上并未影响到凉州,战火多年不曾烧到凉州地面,到了324年张茂病死,在张?儿子张骏手上,凉州在中原大乱中仍然比较安定,直到桓温周抚伐蜀以后,成汉国李家政权投降东晋,凉州这才开始动乱起来。马隆镇守陇右,后来死在官宦为将之时,马隆的儿子,参加了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的内战,在战场上的结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属于失踪人口,一直就没有了下落,从此没有马隆儿子这个人了,父子两将军两代都没有了。
……………………
连司马泰的问题都交待出来了,应该可以放过我周仲孙了吧。问我周仲孙为什么会写出东海王司马越的父亲司马泰?还不是因为我觉得你可能会对司马越感兴趣,我周家从爷爷周光开始,就始终对东海王感兴趣的,这一点你们不可能了解,这是政治上的敏感,不是说需要我开始反省并觉悟起来吗?我的觉悟就是从对东海王当年的事情开始的,没有东海王在西晋朝廷里的言行举止,没有他参加司马家族的内战,就没有司马睿到江南来开辟新局面。你们所有人的生活,都被司马越改变了,没有司马越几乎就没有江南。
……………………
司马越既然跟随司马泰来到成都,那他就应该通过与陇西王司马泰一起来到成都的亲身经历,对益州的军务有所了解。李特给罗尚干掉以后,李流李雄叔侄等人继续攻打益州当局,东海王作为父亲的继承者,有没有对益州局势采取什么措施呢?这里面的问题,一是司马越在291年被封为了东海王,他不是继承父亲司马泰陇西王的称号的,这一点就是西晋皇族对自己政权不负责任造成的,司马越就应该继续继承陇西或者蜀地的事物,对这一带的军情民情多多参与,封号用来服人而不是用来压人的。二是封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有没有参与过处置益州战局,这一点也需要与他后来在306年下半年派遣司马睿王敦王导等人裹挟数州百姓到扬州去挂钩来说。这其三,还不就是司马越那个时候,已经无力挽回益州还有秦州凉州等地的局势。朝廷里在大西南大西北的局势都失控了。表面上看凉州还能够顺服朝廷,可是凉州远在西域而秦州益州紧靠关中,说凉州还在朝廷手里那是安慰自己的话,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
为什么说失控呢。仅仅从孟观这个刽子手手里就能够证实,刚刚在宫廷政变里充当打手的角色,急不可待地就派出来从京城来到秦州,镇压齐万年氐族人的起义。氐族人是西晋朝廷立国的根本,哪里是能够作为外族的,氐族部族与司马家族还有曹操以来的友好关系,是魏晋手里能够灭亡刘备蜀国的基本保证,氐族人好比是现代国家中的朝鲜,朝鲜人民一样在战争里遭受了巨大的创伤,不仅是伟大的中国志愿军军队以及全国人民。要是不友善对待朝鲜人民,还只是对朝鲜政权的领导给予关照,那就是犯下与西晋朝廷一样的错误,氐族人的流离失所,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这一点刚刚封号为东海王的司马越可能理解并不深刻。尽管他到过益州成都,尽管他认识一些成都地面上的官绅。还有,经过雍州秦州的时候,在秦州雍州地面见过的人物,相信司马越也都还记得一些。
尽管那是在276年,司马越不过才十五岁左右,可是在这年头,十五岁已经是青年了,司马越皇族长子出生,受到过极高的教育,他的少年就是在京城里渡过的,作为父亲的陇西王司马泰,很少到陇西地面上去,他后来虽然没有推辞掉益州军事都督的官职上任,那是已经不能再推辞不去了,多年的推辞已经给地方上造成严重的流失。少年皇族的司马越,接受过高等教育,他接受的教育还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司马越与琅琊王司马?的儿子,还有杨艳皇后家的杨邈一起在东宫,给还是太子的司马衷陪读。对于司马衷的白痴谣传,恐怕后来多少与司马越以及司马?的儿子司马繇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司马繇是晋元帝司马睿的三叔,司马繇与司马越的有良好品德值得受表扬于宗室,就是说他们议论了自己侄儿辈分的晋惠帝司马衷,因为他们两辈分上都是高出司马衷一辈的,两个远房叔叔,一定就比远房侄儿聪明,一定要说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也是与白痴差不多的。

 
   第二百七十二章继续交代(26) '本章字数:3431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3 17:29:06。0'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开始晚年奢侈生活的晋武帝将秦州与雍州合并,撤掉了秦州,将大雍州的天水郡上?县作为州治所在,原来晋初泰始年初的小雍州,州治设在京兆郡长安县。至于长安叫做咸阳,那是比西晋古老更多的历史了,苻坚家族称帝,既然自称了秦王,当时长安的百姓就比较喜欢用昔日战国秦国的名字咸阳来说长安县。而上?县相比长安历史同样悠久,秦始皇设立天下三十六郡就是其中之一,上?县县城地处渭水上游河边,又处于陇山外围,总的来说这里仍然是高原地区,最低海拔也在七百多米,高低相差达到两千米以上。天水郡名称的由来来自于“天河注水”??一个汉代以来传说,而上?县境内的麦积山也是非常独特,不仅一峰独秀,而且石质坚硬,千万年来不容易风化。到了这年头,佛教传入中国,注定这麦积山要成为一个佛教造像的地点,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一个见证的奇迹之一。
但是,从军事角度来说,天水郡秦州之地,大多数都是山脉纵横,加上这一带比较江南而言冬长夏短、冬冷夏凉,要在这里展开野战是没有条件的,正是这个特点,秦州雍州的合并,就是应该为了更加安定着想,不去想什么军事上的优势。司马家族因为团结了氐族人而取得蜀国,就应该与氐族人等各族百姓友好相处,不要拿朝廷中央的君王独裁来剥削山地百姓,一旦山地百姓对朝政有不满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正式主要来自于秦州雍州这一块起伏的山地,这是建设的精神而不是打仗的精神,想依靠什么英勇的将军来获得安定,并不是非常理想的事情。
孟观要是没有获胜,反而会拖延西晋朝廷灭亡的时间,正是因为批评了战国秦国为暴秦,其实自己所做的又哪里不是呢,耽于安逸溺于享乐,对权势过分看重,对世界之大缺乏了解,对整个世界的外来缺少预见性,批评暴秦与否,还不是拿批评来充当自我批评。从来听不得批评的人,都是不肯自我批评者而不肯自我批评者,最后只能导致自我毁灭。莫说暴秦是不是强秦,就算是三皇五帝又怎样?三皇五帝可以考证是不是都出自于秦巴之地,非得要说什么三皇五帝的功劳,非得要说什么三皇五帝的罪过,都是没有意义的。
孟观是冀州渤海郡东光县人士,在晋武帝生前就混到禁卫军统领的位置实属不易,可是这位将军却热衷权势,参与了朝廷里的派系争斗,将军参政的严重后果,就是开了后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做大的先例。做将军的不能对政治不了解,但是不能对政治过于敏感并热衷政治,军队从来都是消耗粮食的,虽然有危难时机挺身而出的职责所在,消耗就是消耗,没有什么理由可说,要使得世界安定,就必须将各个国家的军队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才是解决军队本身存在理由的出路,危难的出现是军队等着来的不是百姓等着来的。孟观在宫廷禁军里呆着时间过长,对于朝政比较熟悉,杨皇后一派的杨家势力对孟观比较排斥,孟观不愿意忍耐,贾后一派一找到他,他就立即把杨皇后一派当作危难来处理了。不错,孟观是在杨皇后一派倒台之后得到晋升,他得到了机弩将军的军衔,还被封为外姓公侯,孟观和贾后一派亲近,还可以与司马家族与贾后家族谈婚论嫁来继续走近关系。可是孟观只是禁军统领,完全没有西晋晋武帝父亲司马昭时期的老将军那样懂得世道人心,文物韬略在孟观这里,就是纯粹的技巧权谋了,这样哪里还有不坏了朝廷大事的。孟观剿灭齐万年,他继续得意,梁王赵王这等老王爷都不能抢夺到他的功劳了,可是李特父子在成都的随后发难,孟观就因为得势而放任不管,他倒是在贾后执政中得意了十几年,后来李特父子打下成都,他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的。咎由自取,孟观儿子先在八王之乱中死去,那是到了300年贾后被赵王司马伦杀死,孟观的儿子孟平,在晋惠帝司马衷同父异母的另一个弟弟淮南王司马允与九爷爷赵王司马伦的京城血战中被杀死。孟观此时屯兵驻扎在荆州南阳郡的宛城,流民烽烟四起,做了多年刽子手的他已经再也无能做刽子手了,晋惠帝的另外三个弟弟起来反对赵王,孟观就在各地的局势混乱中被杀。这也是张昌等流民开始起义的时候,张昌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原来关中的流民,经过齐万年到李特父子与西晋朝廷的血战辗转来到荆州南阳一带的。
从机弩将军晋升为安南将军的孟观,假节,等于是大将了。可他已经无法驾驭手下,曾经给他卖命的士兵纷纷反戈一击,孟观就这么死于晋惠帝三个弟弟反对赵王的八王之乱了。晋惠帝的三个弟弟,分别是齐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晋惠帝的弟弟中楚王司马玮最先被杀,后来轮到淮南王司马允,尽管司马允蓄养了许多侠客剑士,还是没有能够逃过赵王司马伦的魔掌。现在益州正为李特父子激战,朝廷里欲盖弥彰,为了掩盖益州战局不利的消息,一边调兵进入蜀地镇压李特,一边只有继续内战厮杀。唯一的元老级别的王爷赵王司马伦给杀死以后,又轮到他们几个开始争斗了。
皇爷爷派的都没有了,现在就是皇弟弟派互相捉对厮杀,将内战级别升级到白热化程度,内战也从京城里开始扩散出去,变成以司州为战场的局面。皇帝叔叔派也不能幸免,河间王司马?与东海王司马越先后参与进来。贾后与赵王司马伦先后被杀的直接结果,是支持了李特父子在成都称帝,而后来的数位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