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锐呲牙,道:“就邱晔那脾气,你家老洪和他在一个实验室里,受老罪了吧,你要不问问他,我估摸着老洪同志,十有**要举双脚赞成。”

    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邱晔的老师丁成国年纪大了,估计管不了太多,而以邱晔的脾气和表现,显然不会让实验室里的其他人好过。

    许正平一想,有点沉默,不过,还是息事宁人的态度占了上风,道:“就是说几句话的事,你看,邱晔都找不到人了,你再不依不饶的,别人会说闲话吧。”

    “别人就会知道,杨锐这个年轻人不好惹。”杨锐撇撇嘴,道:“其实,我能理解邱晔的想法,他是没把握当回事,顺脚踩,就和垫脚石一样。结果呢,邱晔同志踩歪了,这个不管怪我,那到我了,我顺脚踩一下,也合情合理吧。”

    许正平失笑:“你这不是把自己弄的和他一样吗?”

    “搞科研的,不都是这个德性。”杨锐伸了个懒腰,道:“我踩了理查德,你看我再做新项目,大家?怎么想的,肯定都是避开的。邱晔撞上来了……咱就顺便吧,看看他的论文副本,他要是百毒不侵,我就当没这回事,那要不是百毒不侵,也怪不得我了,你说是不是?”

    许正平沉默不语。

    “要不是时间紧,我一个人看不完,我真不找你。”杨锐瞄一眼许正平,笑道:“你不说话我就当你默认了哦,等会,我去找副本。”

    许正平叹口气:“你这么着下去,可就真成学霸了。”

    “我做学霸,也没啥不好的。”杨锐自信一笑,起身去打电话了。

    两人此时说的学霸,就不再是学习好的学霸了。在科研界,学霸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霸道。

    霸道总裁承包的是鱼塘,霸道研究员承包的就是科研领域了。就以杨锐目前的态势,他如果再年长二十岁,再加一个教授或者研究员的头衔,直接就要成为细胞离子通道方面的大拿的,若是以学霸的姿态登临这个位置,那首先在学术方面,就是说一不二的——甭管你做了多少实验,甭管你看了多少文献,我说不对就不对,这才是初级学霸,差不多的学术大拿,其实都有这方面的毛病,这甚至不被视为污点,比如至少三个犇的牛人朗道,只有一个牪但险些虐死一个犇的艾丁顿。

    没多长时间,收到电话的张江,就使人送了公文包过来,又帮杨锐安排了一个独立的房子。

    众人等待面试的院子是挺大的,正面一栋三层楼,东边还有一栋横向的二层楼,然后才是两边的小耳房。大家都坐在外面,一方面是方便交流,一方面是里面的房间有点阴冷,在场的中老年干部普遍表示不喜欢。不过,去不去是一回事,关起门来的独立空间,那又是一回事了。

    不一阵子,风云人物许正平也被叫了进去,两人关上门,打开灯,没了声息。

    “杨锐后面也是有人的,看到了吧?”丁成国看到这一幕,首先想到教训自己的关门弟子,对着邱晔痛心疾首的道:“好事还没轮到呢,你就给自己竖了一个大敌,你这个性格呀,要不得!”

    “我当时不是不知道嘛。”邱晔的语气一软,丁成国的面色也就软了下来。

    丁成国都是六十多岁了,硬是没有退休,就是想把这最后一个弟子给带出来。

    他轻叹一声,道:“这样吧,我在北大还有几个老朋友,到时候,把杨锐约出来,你和他喝喝酒,道个歉,让他别记在心里,就行了。”

    邱晔不愿意道:“这事不是都过去了。”

    “你怎么知道杨锐心里没记着,对景的时候,他给你来一下,不管是你经费被扣下去,还是评奖评教授的时候,他扯你一把,你到哪里哭去?”

    邱晔还是不愿意:“谁能记得那么远,我评教授,还不知道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呢。”

    丁成国摇头:“他当然不能一直记在心里,但你要评教授了,是不是要公示?你要评奖了,要是名字放他面前呢?他看到名字,自然就想到今天的事了,到时候,手底下一个对一个叉,结果就全不同了。”

    “凭什么就是他给我评奖,不是我给他画个叉?”邱晔咬牙切齿,心想:杨锐要是落在我手里,我不把他整出屎来,我不信邱。

    丁成国一听邱晔的话,就道:“你看,这事儿,你记得,你说杨锐记得吗?你说说,十年二十年以后,你再看到杨锐的名字,你能忘了今天?再过二十年,杨锐看到你的名字,他会不会想起今天的事?”

    丁成国教训着邱晔,继而道:“你要给人评奖,你就要进各种委员会,你要在委员会里拿主意,你要么等我这个年纪,你要么就发表cell,nature,你觉得,你快还是杨锐快?”

    稍停,丁成国忍不住又道:“一步快则步步快,被挡了路,一辈子上不来的,我见过不知多少。你觉得自己强,我不说别的,就卫生部这次的经费,你要是拿不到,你再强有什么用?能做实验吗?能开项目吗?到时候,学校的配套经费也没了,隔壁实验室的小施走在你前面,你在学校里都出不了头了。”

    “二十年以后的事,谁说得上来。”邱晔心里发虚,嘴上还是很硬。

    他清楚自己的水平,拿到卫生部的特别邀请函,这是老师费了牛劲给他争取来的,甚至连拿特别邀请函的论文,都是老师费了牛劲帮他做的,而拿特别邀请函的目的,也就是多争取一点经费,好做一个厉害的项目出来,可即使是这个厉害的项目,邱晔的目标也不是cell。

    就现在的中国,没有几个中青年研究员的目标是cell的,这种东西,如今普遍被看做是国外一流科学家,或者国内顶级科学家才能得到的东西。

    邱晔不知道杨锐当初是怎么想的,可他现在想来,却是背脊一片冰凉。

    cell这样的期刊太强了,强到一些院士都无法得到的程度——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杨锐现在有邱晔的老师丁成国的年纪,甚至就是有老洪的年纪,再有几十一百篇的各种杂七杂八,程度不一的论文,再有一些老朋友和学生子弟帮衬,那他就有评选院士的资格。

    这样想,邱晔既是庆幸杨锐年纪还小,又是畏惧杨锐的年纪还小。

    丁成国的年纪大了,早就没有了舍我其谁的气概,只是再劝道:“我也不担心二十年以后的事,那时候我都翘辫子了。我担心杨锐的老师,这要也是个护犊子的,怎么办?”

    现实的威胁更可怕,邱晔顿时不吭声了。

    “等卫生部的钱下来,就请杨锐吃饭,去大三元!”丁成国见说服了关门弟子,直接帮他做了决定。

    邱晔眉毛一簇:“大三元?真的假的?”

    “杨锐是年轻人,大三元好吃又有面子,为什么不去?别的酒楼,他说不定就借故不去了。”丁成国声音稳的很。

    大三元是荣毅仁去年创办的酒楼,号称北京粤菜第一家,地处故宫、景山和北海的中心点,皇家建筑尽收眼底,各色食材自广州空运而来,选派诸多名家大厨,人均消费四五十元,如果是吃席的话,一桌十人,省着点也要五六百元,非得邱晔从卫生部拿到经费以后,他才请得起。

    不过,这么花钱,邱晔也是肉疼的要命,不由看向杨锐和许正平消失的房间,暗道:算你们命好,有北大给的实验室和钱,今天我给你们赔礼道歉,有朝一日,你们全得给我还回来,到时候,你们可别指望赔礼道歉就行了。

    这么想着,邱晔的心气也顺了。

    ……
第五百六十一章 落我手里了
    readx;》,!

    杨锐默默的阅读着邱晔的论文。土壤微生物是微生物学和土壤学的一个分支,而且分的挺开,杨锐读书的时候接触过一些,后来就很少接触了。

    不过,同在一个系统下,相关的论文,杨锐读过的少,顺手翻过的却不少,尤其是体系内的专著,几乎都存在他的脑海中。

    杨锐没能从邱晔的论文中看出什么来,心中一动,干脆放弃了文章本身,转头盯上了参考文献,并在脑海中用上了搜索功能,翻阅起来。

    一会儿,许正平合上了论文,道:“四平八稳,没什么问题。”

    “没问题?实验数据什么的,都合适吗?”杨锐从不敢高看国内研究员的素质,一本中文期刊拿到手,你先应该知道,里面有一半是胡写的,剩下的一半里的一半是关系户的论文,再剩余的四分之一才有学术上的争议价值,当然,它们多数是不堪深究的,但想到评职称奖金都需要论文,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也需要论文,论文似乎只是无可奈何的抗议。

    许正平是看惯了论文的,轻笑一声,道:“你让我目测的话,实验数据找不出问题来。要不要回实验室,给他做个重复实验?”

    “算了,他这个实验花了好几万呢,咱们不做这种败家事。”杨锐撇撇嘴。

    “邱晔这个人,性格是不太好,但性格不好的人,写出的论文,往往是好的,你说我这个判断,对不对?”许正平劝说杨锐收手,道:“找不出来问题,咱们这就回去吧,这房间空荡荡的,怪凉的。”

    “这是凉快,外面还大太阳呢。”杨锐将许正平拖住,道:“再看看。”

    “我看两遍了,你还不甘心呀。”许正平笑着摇头。

    “我还真不是不甘心。”杨锐同样露出笑容,稍微放低一点声音,道:“我拿到文章的时候就想呢,这邱晔要是个天纵奇才,或者写出一篇响当当的论文,咱们出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目标,放过他就放过他了,我自然想办楸,找人和解。现在嘛……我倒是突然有点想要讨论的心思。”

    “讨论?”

    “学术讨论。”杨锐点头,展开文章,道:“我是有点疑问,你说,文如其人,以邱晔的性格,他能写出这四平八稳的论文吗?”

    即使是英文论文,也能看出一个作者的惯用语法和词语,至于中文论文,语感方面的东西就更强烈了。

    论文虽然是很程式化的东西,但它既然包含着作者的观点,那它终究就是一种变化了的文章。

    许正平听着杨锐疑问,再低头看论文,脸上的笑就收了:“他老师给改文章了吧,这是丁成国的风格。”

    “你说他老师给写了文章还差不多,整篇论文的味道都是暮气沉沉的。”杨锐想起后世有同学碰到负责任的导师,那论文几乎是从头到尾,被导师给改了一遍,等于是人家导师写的,学生再在上面修修补补。这种情况在毕业论文中常见,但对三十几岁的邱晔来说,就有点过分了。

    不过,这事儿最多就是不好听,算不得什么大错。许正平也只是不太高兴的丢下论文,道:“老丁这个人,骨子里还是太急躁,拔苗助长,没什么好处,但也就是这样了。”

    杨锐道:“如果是丁成国写的论文,那这论文,还真不能说是百毒不侵。”

    许正平不理解,道:“丁成国都六七十岁的人了,他改过的论文,再要让咱们俩找出问题来,那才有意思呢。他这个论文,要说有多少开创性,谈不上,但就这么四平八稳的放着,你也说不出差来。”

    “四平八稳是摆着不动,动起来,他就不行了。”

    “动起来?”

    “就说他这个开创****,你说谈不上,我看是不够格。”杨锐沉吟道:“你都不是做土壤微生物的,都你都能看出没有多少开创性,他这个论文,我看新意有限。”

    “你怎么证明新意?”

    “他借用的国?研究资料,过了参考文献的范围。”

    “参考文献?你怎么知道?”许正平自然会觉得奇怪,在没有搜索引擎的年代,想证明抄袭或者过度引用是很困难的,虽然参考文献注明了期刊或专著的名字时间作者等资料,但要找到它们,起码得去国家级的图书馆,只有同一个领域同一个方向的专家,才能了解那么多的相关资料,先凭借记忆建立一个认识。

    贫穷落后的国内研究所,瞅着此类漏洞往上冲的,数不胜数,以至于日后有了搜索引擎,令无数大拿金身受损。

    杨锐未答许正平的话,只道:“我出去打几个电话。”

    出了门,杨锐顺便看了正在假寐的丁成国一眼,心想,丁成国今年都六十多了,他估计对国外的科研展了解有限,邱晔或许了解的多一点,但只看他论文写的这么平,十有**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论文。

    8o年代的中国,倒是支持科研工作者填补国内空白,不过,填补国内空白的应该是技术性的工作,不应该是理论性的工作。

    人家国外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理论了,你自己建立一个新的中国理论有什么意思,如果是苏联那样的规格与世界环境,自家人圈在后院里玩也就罢了,就8o年代中国的科技水平,自建理论,除了说点套话以外,与用某人的身高代替“米”的概念的意义差不多——要用也能用,就是白花了钱。

    如卫生部这样的部委,他们的经费拨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如果你自己做了一种抗癌药物,那肯定是第一等的待遇等着你,但如果你看了老外的论文,然后自己搞一套似通不通的抗癌理论,这钱可就不好骗了,最起码,你也得加点传统中医学,才好拿走次一级的经费吧。

    杨锐搜索着脑海中的论文,一点不觉得邱晔能赶国内一流水平。

    为了写出这么一篇四平八稳,不被人找出毛病的论文,他们借用的国外资料许多都是钅有的理论。

    杨锐不一定能找到他们引用的参考文献,但杨锐翻阅专著,也能知道一门理论的建立时间。

    邱晔的论文,明显是拖着老外研究的尾巴来做的。

    如果没有杨锐,正常人大概难以证明此点,至少在84年的当下,是不好证明的,得翻许多资料。

    惨就惨在邱晔好死不死的遇上了杨锐,还不知收敛。

    三十多岁的年纪,能来到这样的场合,拿到卫生部的特别邀请函,的确很不容易,丁成国操坏了心,邱晔也付出了努力,期间走了捷径,似乎也情有可原。

    然而,在杨锐眼里,却没什么可原谅的理由。

    就像他对许正平说的那样,如果邱晔确实是百毒不侵,他也不会刻意的炮制诬陷邱晔。

    可惜,邱晔并非是百毒不侵的。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如此张扬的一名研究员,当他的目标与个人实力出现冲突的时候,他总是少不了要“打破常规”,有的人会选择正确方法,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错误的方法。

    科研之路漫漫长,越往前走,路边的尸骨就越多学霸。

    杨锐没有看出邱晔的特殊性,也就毫不犹豫的誊抄了几千字的文章,顺手翻译成英文,让人送给来自德林农场的“老友”张江同志,又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

    至于张江将之拿给谁看,杨锐就不用管了,反正,他已经找出了老外写就的原文,就算卫生部决定钱给邱晔,过后也要收回来的。

    虽然邱晔可能不会受到学校或教育部方面的直接处罚——大家都做的事,你如果不做,还因此减少了论文表量,学校反而会不高兴吧——但不管邱晔的直管上级怎么做,他违反卫生部的政策,自然就拿不到卫生部的经费了,特别邀请函原本是必然会有几万元经费的,面试的成绩好的话,还可能多达两位数,邱晔为此也是花了好几万做重复实验,结果损失了卫生部的经费,估计也会伤的要命。

    杨锐私下里想,在学校给一个处分,以及损失五万元经费之间,邱晔估计会选择前者。

    对研究员来说,只要学术成绩好,行政处分也就开除之类的有点威胁了。

    毕竟,学校可以给处分,也可以取消处分,还可以增添奖励。

    但要学校跟着你的指挥棒走,你就得拿出足够吸引人的学术成绩来,而学术成绩,向来都是用经费堆出来的。

    “邱晔最好不是已经把手里的经费都用完了……如果都用完了就没办法了,下半年做点理论研究,看点成功学也是不错的。”杨锐这么想着,偷笑了两声,才回到院子里。

    邱晔不知什么时候站了出来,脸上似乎恢复了笑容。

    杨锐于是对邱晔露出轻轻的微笑。

    邱晔赶紧回了一个笑容,互相之间,仿佛有种一笑泯恩仇的味道。

    笑过,邱晔暗道:你小子别落在我手里,到时候……

    杨锐亦是暗自一笑,心道:可惜你小子落在了我手里……

    ……
第五百六十二章 面试(二更)
    readx;“杨锐,到你了。”下午上班时间,才有工作人员拿着名单出来点人,点到杨锐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

    年纪大的资格老的,首先进行面试,有没有特别邀请函,此时倒是看不出来。

    也有一些老资格的家伙始终坐在外面,就像是丁成国一样,他们都是陪着子弟过来的。

    当然,今天能过来的子弟,除去杨锐以外,最年轻的就是三十好几的邱晔了,倒数第三位的年纪即使没有四十岁,也是三十七八岁以上。

    这倒也是正常,就是20年以后,国外留学生纷纷回国,能在三十几岁申请到十万元以上经费的人也不多。

    80年代就更少这样的情况了,如苏先凯那样是研究员最正常的状态,苦熬三五年,再用几千一万元的经费做几年实验,如果做出了成绩,才有资格拿到几万乃至十几万元的经费。

    而对研究员来说,自从拿到经费开始,就进入了淘汰赛的赛程。

    在用真金白银做实验以前,研究员想怎么闹都可以,而一旦用上了真金白银,你做失败了实验,就别渴望同情了,一定会被捶到谷底,运气好才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像是理查德教授,都做到世界顶级学院的教授了,只差一步到终身教授,只差两步到讲座教授,可他科研竞赛失败,依然要从十万美元以下的项目重新做起。

    杨锐其实也是一步步做起来的,他最初做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新测定辅酶q10的吸收系数》就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基础文,就是先重新测定了一下辅酶q10的吸收系数,简单直接的不得了,但要是没有这份资历,他现在也没机会发表cell级论文。

    委员会面试与审查的速度飞快,杨锐前面的几个人,几乎是进去了就出来了,反而是一名呆了五分钟的研究员,出来气愤之极的模样,显是没通过面试。

    杨锐不免也稍稍紧张了一下。

    不过,看他前面的几位都顺利的离开,杨锐又不禁放松下来,心里自嘲的想:几万块人民币而已,咱买一辆车都要大几十万……

    转念一想,又觉得不一样。给华锐实验室买的车,怎么算都是华锐实验室的资产,分配给小牛们使用,他们用不了几年,就能把投资连本带利的赚回来,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连一年都用不着,通过杨锐布置的任务,小牛们的执行价值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而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不仅做出的东西不归杨锐,其本身的财务结构就不适合杨锐投资。

    自己投钱给高校的实验室,自己做实验,这种事在国外也许能行,却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杨锐也不想搞这样的麻烦。

    因此,这笔来自卫生部的经费,将会是一笔很不错的启动资金,也是证明实力的资金。

    不像是“讹诈”自可口可乐的美元,苏先凯等人,大约很想看到实验室有正经的经费收入。

    “你的证件。”在进门前的前厅里,工作人员细致的检查了杨锐的函件和身份证明,又等里面铃响,才让杨锐进门。

    沉重的大门推开,里面是一间比教室略大的会议室,远离大门的一端,依次坐着多名委员。

    “各位好,我是北京大学离子实验室的负责人杨锐。”杨锐报了名,就见坐在会议桌后的几名委员,齐刷刷的抬起了头。

    “哎呀,还真是年轻啊。”坐在左手边的老太婆脱下眼镜,以远视者的姿态打量杨锐。

    而在他旁边,则是杨锐熟悉的王永教授。

    是的,就是给杨锐带无机化学,对杨锐帮助良多,前段时间,还用杨锐送他的可口可乐的访美名额,与老婆一起去了亚特兰大玩耍的王永王教授。

    王永教授依旧是和蔼可亲的模样,对旁边的老太婆笑笑,说:“才是一年级生呢,今年刚好20岁吧,少说还有三十年的美好年华呢,如果一直做科研的话,能再做五十年吧,一定会有惊人成就的……杨锐,坐下来嘛,不要那么吃惊的表情。”

    “呃……有吗?”杨锐的嘴还合不拢呢。

    王永重重点头,然后咳嗽一声,道:“你不要因为认识我,就有什么顾忌,首先呢,我肯定会秉公而行,其次,我们的委员会都是按照规则来做评断的,恩,我看看,你拿的是特别邀请函,哦,还是我签发的,哎……年纪大了,都有点记不得了,那我就不说话了,你们来问问题吧。”

    杨锐已经听的呆住了。

    很显然,特别邀请函的来源很复杂呀!

    而在会议桌的另一边,右手的两位教授根本是闭目养神状态,坐在中间的主席也只是低头看文件,甚至不知道他看的是不是有关杨锐的文件,因为自杨锐进来,他那一页文件还没有翻过页呢,果然是莫测高深的文章吗?

    坐在主席两边的委员倒是好奇的打量着杨锐,其中一人还问出了问题,只是内容简单的让杨锐三两句就回答了。

    一分钟后,委员会主席抬起头来,拿起一个印章,哈了一口气,“啪”的一声,盖在面前的文件上:“通过了。”

    “按照你的实验计划,我们认为五到八万元的经费比较合适,五万元是肯定给你的,剩下三万呢,你如果能完成中期目标就能拿到,完不成的话,也就没有了。”王永给杨锐解释了一句,也啪的在上面盖章了。

    杨锐愣了半晌,总算醒悟过来,试探着问:“那个……我最近又做了新的项目,能追加经费不能?”

    “追加?怎么追加?”主席微微皱眉,明显觉得麻烦。

    要钱总是不容易的,杨锐当做没看到人家的眉头,整理了一下许正平告诉他的内容,道:“我是做了新的项目,是在你们发特别邀请函给我以前做的,这样的话,我想阐述一下我目前的工作,并且申请更高额的经费。”

    “活动经费。”王永帮杨锐补充了一句。

    杨锐忙点头,说:“没错,是活动经费,我的论文写在这里了。”

    他起身从公文包里掏出论文。

    委员会的主席摆摆手:“不用拿出来了,你就在那里说,我们听着就行。”

    他仍然是嫌麻烦。

    这时候,还是王永挺身而出,哈哈一笑,道:“拿几个,我们来看,杨锐,你边说边给大家发一个副本,节省时间。”

    “哦。”杨锐连忙点头,走上前去,将打印好的文件分别递给几名委员,口中道:“我做了一个基因测序,测序选择的目标是腾冲嗜热菌的s5片段,腾冲嗜热菌是我们在云南腾冲找到的嗜热微生物……”

    他一通介绍,起码用掉了五分钟时间。

    大约是因为王永的关系,主席也没有打断他的话,而是在听到基因测序的时候,就稍微认真了一点。

    基因测序是一种简单而复杂的实验,简单在于目标和方式很纯粹,复杂在于过程的繁琐与精确。

    归根结底,现在的基因测序就是一种高档的项目,很考验实验室的实力。

    “人体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厉害,是因为该计划的首先是改进了基因测序的方法,然后是统和各方力量,以人类能够承受的资源量,完成这件事。

    如果按照80年代的技术水平来给人体基因组测序,测序到80年后都测不完。

    简而言之,杨锐拿基因测序出来,能够证明高大上,而且能证明自己利用资金的效率。

    另外,基因测序也是很稳定的刷paper,刷成果的好东西。

    好在最左侧的老太婆喜欢,笑着问了几个问题,见杨锐回答的不错,道:“正好经费有多出来的,分给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也不错。”

    主席沉吟着道:“八万元对一个新实验室来说不少了。”

    “也不多嘛,咱们的宗旨不是能给够就给够嘛,添油没意思。”王永劝说的很有力量。

    主席沉吟一下,道:“那就加一点,杨锐,你想加多少?”

    “凑个整数,20万?”杨锐狮子大开口,他是真心看不上小钱。

    七个人的委员会,三个人咳嗽了起来,显然都被杨锐的整数给镇住了。

    主席亦是哑然失笑,摇头道:“没这么多给你。”

    “十八万也行。”

    “那也太多,今天是有预留的经费没有给出去,但也假不了这么多……”

    “算一下,少一个组,剩下了六万呢。”王永在中间打叉。

    主席笑了,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舍得,想想道:“十四万不好听,就给十三万吧,追加五万,也是一个整数。”

    杨锐心说,十三也不见得比十四好听。

    不过,多拿五万总是好事,他也不能死皮赖脸的要,惹恼了一毛钱都没有了,杨锐见好就收,说了谢谢,离开会议室。

    出了门,杨锐首先是抹了一把汗,又是一声叹息。

    十几天的准备,整个实验室忙忙碌碌了那么久,评价却是一群老头子组成的委员会,用几分钟决定的,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虽然王永教授是自己人,说不得让杨锐占了便宜,不过,总不能以后所有委员会都有自己人——倒也说不定,国内的科研圈子就这么大,生物学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