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流云剑-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这条青石古道,就是著名的南洋丝绸之路,也是蜀道通往身毒(古印度)的必经之地。

在这翠柏掩映的古道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天马关桥。此桥飞架东北与西南,如长虹般勾通了两山的情感。其砌石错叠有序,层层相扣,可以窥探出千古岩石的石罅,凝视出悠悠历史的层层重压。

连续半个月的过关斩将,骁骑营还没有经历血战,但是几千里跑下来,也已经是樯橹之末。

现在居高临下,进攻西北方向的八莫已经不是问题。所以杨虎和那力布赖决定利用三千多俘虏修整关城,同时让部队好好休息一番。

将士们可以休息,但是杨虎和那力布赖却不行。

按照原定计划,现在需要对三千九百多俘虏进行筛选,然后就地整编。

把骁骑营的步兵抽调一百人出来,另外抽调五百俘虏,共同组成天马关守备营。

剩下的三千四百多俘虏,剔除其中的老弱病残还剩两千八百人的整数分成两个营。

另外抽调骁骑营的步军四百人作为各级将官,然后合编成两个一千六百人的步军营,分别由杨虎和那力布赖率领。

没有了所有将官的俘虏,其实就是很好的兵员。

经过一番简单的编组,骁骑营编进去的四百人都升官了,当然皆大欢喜。

骁骑营原来的步军营,还有六百人没有编进去升官,他们当突然有意见。

不过,统领和副统领已经说了,今后还会抓到更多的俘虏,然后把里面带兵的家伙全部砍头之后,剩下的老步兵都能够升官。

弄出这么一折“望梅止渴”的典故,杨虎终于把自己兄弟们强烈要求升官的苗头压下去了。

正是因为杨虎和那力布赖今天的这个承诺,骁骑营再后来一连串的战斗中,竟然没有保留一个带兵的俘虏,也算是熊家军里面的一绝。

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这两个崭新的步军营开始练兵。

练兵目的有三个:第一就是听话,第二是继续听话,第三是不听话的全部砍头。

这是一个必须要做到位的步骤,因为从现在开始,收复的每一寸地方都属于自己,而且今后绝对不会出现什么以夷制夷的饭统策略。

既然是自己的地盘,对于这里的蛮夷就要彻底改造。

听话的就留下,不听话的就没有必要活着了。留下来今后也是祸害,所以对于那些脑后生有反骨的家伙,一律杀无赦。

仅仅是口头上听话肯定是不行的,还必须用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很听话。

这个实际行动,就是开山筑城。

不准使用火药,全部用铁锤和铁钎子开山裂石,然后抬回来筑城。

这是非常艰苦的活计,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下来的,况且每天还不能吃饱。

果然不错,第三天就出现了罢工闹事的人。

杨虎二话没有,简单一挥手,八百骑兵就已经冲进现场,凡是在口头上、行动中表现过不想听话的家伙,一共六百多人全部砍了脑袋。

“还有没有想造反的?现在站出来看看老子的马刀锋利不锋利!”杨虎纵马而来,阴沉着脸说道:“你们这帮混账,给三分颜色就想开染坊。朝廷对你们福泽万世,你们他妈的竟敢参加叛乱,全部都应该诛九族。”

“你们还想像过去那种每隔三五年就造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老子就是代表朝廷过来教训你们的。实话告诉你们,老子既然来了,今后就不会离开,再也没有一国两制。谁他妈的乱说乱动,老子全部斩尽杀绝。”

“让你们自己管自己是把你们当人,那是朝廷对你们的大恩大德。你们不感恩戴德还则罢了,竟然自己不想做人,偏要跟着那帮叛逆当畜生。既然如此,你们就要有畜生的觉悟。今后,老子的每一个字就是命令,违令者斩立决!”

“现在让你们做事,就是让你们从畜生重新变成人。吃得苦中苦,才能变成人。还想像畜生一样好逸恶劳,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就抢别人吗?门都没有!今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如果让敌人打进来,你们就该死!”

还别说,这帮蛮夷都没有开化,更没有接受大明朝文明之光的洗礼,连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知道,他们就认得要命的刀枪。

杨虎接二连三杀人立威,终于收到了成效。

两个步军营虽然从一千六百人,眨眼之间变成了一千三百人,但是经过眼前血的教训,他们一瞬间明白了很多事情。

不听话就活不成,就是这帮蛮夷明白的第一件事。

能够明白事理,那就说明这些家伙具有重新做人的可能性。

所以杨虎一声令下:饭菜管饱,劳动强度减半,这就是开始做人的好处。

带兵这么多年,恩威并用的道理,杨虎自然是懂的。

右手拿着杀人刀,左手又把一块糖果扔了下来。

经过九天的磨砺,两个新编步军营终于开始走向正常。

杨虎采用这种方式也是被逼无奈,因为一个新遍布军营里面,属于自己骁骑营的老兵只有两百人。

万一今后以前四百多人要造反,两百人是压不住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杨虎只能采取断然措施,斩断一切可能产生后遗症的苗头。

因为今后还需要收复更多的地盘,需要管理更多的土族,如果不把歪风邪气彻底刹住,今后就没法弄了。

如果自己的这四千人根本无法立足的话,那就没有完成师傅的战略方针。

先教他们如何做人,然后教他们如何做事,最后才能做到如臂使指。

这是大军出发之前,军师万练再三强调的三个原则,杨虎这一回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军师万练的三个基本原则。

没想到两个新编步军营刚刚走上正轨,正在慢慢变成人的过程中,也就是夺取天马关的第十三天,一个意料之中的不好消息传回来,让杨虎、那力布赖顿时有些紧张起来。

0521、敌军战象

杨虎从洛阳青龙寨开始,就是熊储的五大核心弟子之一,得到过熊储的精心传授和培养。

对于熊储最忌讳什么,究竟想干什么,作为最核心的人物之一,杨虎心里当然一清二楚。

熊储最忌讳的事情就是背叛,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把那些背叛分子绳之以法。

熊储最厌恶的事情就是窝里反,最不想干的事情就是在自己家里大打出手。

师傅有事,弟子服其劳,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杨虎能够独领一军,承担最重要作战任务的原因之一。

用最快的速度,把师傅最忌讳的事情处理干净,这就是杨虎要干的事情。

既然如此,杨虎和那力布赖命令骁骑营在天马关停留这么长的时间,肯定有深层次的考虑。

让部队休整,主要是为了尽快恢复最佳战斗力,以利再战。

整修天马关,主要是因为天马关横跨两座山头,仅仅掐住了东西通道,最多算一座城门。如果敌人直接从山梁上摸过来,根本无法防御。

现在时间来不及,杨虎当然不可能把天马关扩建成一座城堡。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在两座山头上,利用大石头修建城墙把山头包围起来,切断了敌人顺着山梁进攻的通道。

与此同时,杨虎命令俘虏们砍伐巨木,在山头上搭建了两座兵营。经过这么一改造,天马关在关键的时候就可以驻扎两千人,而且可以囤积足够多辎重进行坚守。

整编俘虏兵,把好多人砍头,是为了严厉打击这里的叛逆因子,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遏制叛军的嚣张气焰,为自己永久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扩充兵力。

上面这些内容,这都不是杨虎决定在天马关停留的主要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采用血腥手段收服了那些俘虏兵。

俘虏兵一旦死心塌地了,那就不是俘虏兵,而是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就要说实话,所以那些幸存的俘虏兵就说了实话。

蛮莫(八莫),就在伊洛瓦底江边上,也是“蜀道身毒”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最重要的一个渡口,一个非常繁华的江边集镇。

蛮莫(八莫)这里,有一半的人口都是从云南内地迁移过来的,而且里面有很多汉人,说的都是中原官话。

因为蛮莫(八莫)重要的地理位置,也是孟养宣慰使司当初的前大营所在地。

当地土司反叛以后,这里仍然部署重兵,副将吴波刚率领三千精锐驻扎在此。

如果仅仅是三千敌人,杨虎和那力布赖并不会十分担心。

杨虎和那力布赖担心的是,吴波刚手下有一支四百八十人的象军,拥有战象二百四十头。

如果主动发起进攻的话,吴波刚据城死守,同时采用象军冲阵,杨虎和那力布赖都没有想到必胜之策。

为了对付吴波刚的象军,杨虎专门派人回去向霍连山请求调拨一批虎蹲炮过来,可惜霍连山没有同意。

“你就别做梦了,我手中的虎蹲炮不会轻易动用的。难道你不知道接下来要进攻阿瓦宣慰使司抓捕反王他隆?然后进攻底兀拉宣慰使司,收复沙康一线要和英荷殖民军作战吗?万练军师说过,英荷殖民军都有强大的火炮。”

霍连山这么一番话,让杨虎和那力布赖彻底死心了。

因为战线越来越长,火药补给非常不容易。在没有夺取孟养宣慰使司之前,就不能建立火药生产基地,火炮就只能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

说白了,一百五十门虎蹲跑就是最后的杀手锏,也是西路大军敢于深入敌人腹地,每战都是以少胜多的底气。。

一旦火炮变成了废物,再加上箭矢随时都有可能补给不上来,这一次南征就已经失败了,必定重复前人的老路惨败而归。

既然对火炮已经死心了,剩下的就要看自己临场发挥。

对于象军,杨虎和那力布赖都不陌生。

想当初,熊开山和樊涛的黑井镇保卫战,就俘获了景东军民府的一支象军,后来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参加过对抗象军的军事演习。

斥候兵带回来的消息称:“我们占据了天马关,而且还大兴土木。吴波刚已经知道我们要居高临下威胁蛮莫(八莫),所以他终于坐不住了。出动了一百二十头战象和两千步军,预计明天中午时分赶到天马关。”

这个消息属于意料之中,又让杨虎很头痛的事情。

“我觉得没有必要发愁。”那力布赖担心的程度小很多:“要知道,我们有两百辆孔明弩箭车,一百多头战象根本冲不起来。象军冲不起来,而且我们有关城作为凭仗,暂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杨虎苦笑着说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然会这么说了。我在这里大兴土木,就是故意弄出这么大动静,希望吴波刚能够倾巢而出。可是他现在仅仅出动了一半的象军,说明蛮莫(八莫)镇还有很强的防御力量。”

“你应该知道,我前天命令骑兵营八百人趁夜出发,就是进行一个大迂回。如果能够把吴波刚的主力部队全部调到天马关,骑兵营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蛮莫(八莫)镇。到时候我们两面夹击,就可以把吴波刚一战全歼。”

那力布赖点点头:“我知道骑兵营暗中出击,肯定要抄敌人的后路。既然如此,我们明天就要好好打一仗。这一仗既不能胜,也不能败。把敌人的这支人马死死地吸引在这里,吴波刚就必须不断押送粮草,我们的骑兵营机会就来了。”

杨虎神情凝重:“是要好好谋划一番才行。说实话,如果把敌人全部杀死,这个并不难。可是战象难得啊,就这么杀了实在是太可惜。我们未来的路还长得很,如果有一批战象运送物资,你说是不是很有利?”

两个人坐在城楼上低声交谈了小半个时辰,那力布赖起身而去。杨虎倒背双手来回转了好几圈才从城楼上下来,好像已经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中午时分,斥候兵来到中军帐禀告:“敌人已经过来了,距离关城还有十五里。”

杨虎伸手抓起自己九十六斤的镔铁棍,这才大喝一声:“来人,传令新编第一步军营随我迎敌,弩箭车营抽调四十辆协同作战!”

经过十多天的血腥教育,新编步军营已经完全不同了,那真是令行禁止,杀气腾腾。

杨虎没有管那么多,他已经一马当先冲出关口向西迎了上去,眨眼之间就跑出去五里地。

这里是从山里面出来以后的一片缓坡地,东高西低。当然也不是盆地,因为山脉的底部就是西面的伊洛瓦底江。

眼前这片地方,就是从大山里面出来之后形成一级平台,云南叫做坝上,便于军队展开。

这个地方距离蛮莫(八莫)还有不足百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杨虎端坐在马背上站在驿道中间,视线所及之处莽莽苍苍。他很清楚遥远的山谷凹陷区域,应该就是伊洛瓦底江。

从天马关出来的驿道蜿蜒向西北前伸出去,驿道的尽头旌旗招展,果然有一支部队缓缓而来。

现在敌人还在七八里开外,如果是战马的话,敌人自然很快就可以冲过来。

但是象军就不行了,战象的冲击力虽然很强,但巨大的体重限制,让它们不能长途奔驰,这七八里路也够战象走好久。

西面过来的敌人必须顺着缓坡仰攻,杨虎居高临下已经占据了地利。虽然坡度不大,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所以杨虎并不着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伊洛瓦底江在西面,东面都是高山。从蛮莫(八莫)向东进攻,全部都是仰攻。

杨虎选定这个缓坡地带作为战场,对于敌人来说,那已经是非常“公平”了。

“全体进山砍伐树木修建营寨,制作九层拒马封住敌人的冲锋道路,然后树立栅栏,设置中军帐。”

一千多人砍树扎营,动作当然不慢。大半个时辰的功夫,长度一百五十丈的第一道栅栏已经初具规模,通往天马关的通道已经被挡住。

只要再增加三面栅栏,这里就变成了一座大兵营,没有三五千人轮番进攻,要想冲到天马关根本就不行。

看到敌人已经来到了五里左右,杨虎终于下了一道命令:“另外三面栅栏暂时别管,赶紧把九道拒马弄出来,防止敌人冲阵!”

敌人在相距三里地的位置停了下来,并没有着急一拥而上。

杨虎也不相信敌人会跑了二十多里之后,一来就发起进攻。

双方相距三里,彼此之间的情形就看得一清二楚了。

杨虎略一皱眉头,随即又露出诡异的微笑。

斥候兵没有看错,敌人就是两千步军,打头阵的正是一百二十头战象。

和前面抓的俘虏一样,对面的军卒同样是古铜色皮肤,只有腰间围着一块皮裙,其他的地方全部裸露着。

脸上用白色染料勾画出豹纹,胸膛上勾画着虎头。每个军卒都是左手藤牌,右手直刃长刀,和先前的那些俘虏没什么两样。

杨虎并没有过多地观察敌人的步卒,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最前面的战象身上。

泥灰色的战象一人多高,战象背上有一个木制方形小平台,或者叫做一把大椅子更合适。

每一头战象背上有两名军卒,左边是弓箭手,右边是长矛手,他们都坐着。

杨虎并不知道战象上的弓箭手使用多大拉力的弓,当然也就不知道射程多远。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长矛手拧着的那根长矛,应该有两丈多长。

敌人的突击兵力,就是一百二十头战象,一百二十名弓箭手,一百二十名长矛手。

“四十两弩箭车提前到拒马后面,分成两组进行警戒,不要让敌人的战象冲起来。第一轮弩箭打击距离调整为三百步,摸清楚敌人弓箭手的射程再说!”

“步军的弓箭手出来一个百人队,保护弩箭车两边侧翼,其他人全部退到栅栏后面,没有命令不准出击。”

虽然不知道敌人会采用什么方式发起进攻,但是杨虎还是按照稳妥的防御方式,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

0522、杨虎之谋

缅甸蛮荒之地,一切都和内地不同。

两军对垒之下,既不斗将,也不斗阵,就是单纯的斗军。

说白了,就是两支乌合之众的军队一冲而上,大砍大杀一通,谁支持不住就输了。

这种战斗方式唯一的结局,就是杀人一万,自损一万,甚至自损一万二。

敌我双方根本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完全就是拼总人数。一方死光了,自然就输了。

大战过后,战场上遍地都是死尸。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人口快速削减下来。

如果放在内地,那都属于最后拼命的手段,也就是垂死挣扎之下的自杀式进攻。

大明军队三次南征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火器的广泛使用,军卒的个人战斗力几乎趋近于零了。

凡是面对一拥而上的混战,最后惨败的就必然是大明官军,绝对没有任何意外。。

两百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一旦火药用完,大明军队就一败涂地,最后全军覆没。

过去数百年来,每一次都是全军覆没的战斗,大明朝发生的次数都数不过来。

不管是内战还是外战,大明朝的军队全军覆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大明朝的军队出战只有两个结局:要么全胜而归,要么一个都不会回来。

全胜而归的次数实在是太少,一个巴掌的指头还嫌太多。

全军覆没的次数实在是太多,把脚趾头加上去也不够用。

杨虎是熊储教育出来的,猛冲猛打当然可以,死人的事情就要尽可能避免。。

一旦发生数千人、上万人的混战,最好的结果就是一比一的战损。

熊家军都不怕死,但不代表现在就要去死。

敢于混战,避免混战,保存实力,这是熊储给部队的三原则,杨虎当然记住了。

熊家军兵力有限,拼人数肯定居于下风,绝对死不起,所以不能和缅甸蛮荒之地那样战斗。

避免混战,这就是杨虎一直在皱眉头的缘故。

杨虎皱眉头,就是因为是不是要发生混战,并不一定都是自己说了算。

如果敌人一定要发动混战,自己这一方要么避战退却,要么举手投降。

举手投降这个肯定不能考虑,适当的避战退却,避敌锋芒,这个倒是可以考虑。

杨虎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避敌锋芒。

避敌锋芒,回师再战,这需要旷阔的战略纵深。

杨虎恰恰就没有大纵深可以退却,身后五里就是天马关。

战斗一旦展开,五里地实在不算距离,几乎抬脚就到了。

有人说了:杨虎真是的笨蛋,为什么不提前出发走远一些,让自己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如果手下有一万多人,杨虎当然会这么干,甚至直接越过百里把八莫镇包围起来。

可是他的骁骑营只有三千六百人,而且还需要把守天马关,能够用于一线正面作战的部队,最多只有两千人。

群山万壑之中,别说两千人了,就是两万人扔进去也看不见半根毛。

南蛮之地的蛮夷都是岩居杂处,谁也不知道他们居住在什么地方。

一旦遇到敌人的四面围攻,全军覆没就是唯一的结局。

深入敌人的腹地,摧毁敌人的根基,最大的困难就是四面皆敌,甚至一草一木都是你的敌人。

一个有经验的将领,绝对不敢孤军犯险,杨虎当然不会。

据城自固,步步为营;防守反击,趁隙而进;奇正相合,扫穴犁庭。

这是军师万练再三强调的用兵之法,就是要避免陷入重围的灾难性后果发生。

西路大军的主将,黄妍莹一着不慎,随即遇伏身亡,这是血的教训。

也就是说,每一次进军,都要以夺取一座城池为目标,切忌在野外随意扎营。站稳脚跟之后,再寻找给敌人致命一击的机会。

这一种战斗方式,刚好和当年在大漠、河西走廊相反。

因为大漠和河西走廊是一马平川,精悍的骑兵部队可以万里驰骋。

利用战马的速度优势,每一次战斗都是机动灵活,一击而走,让敌人摸不清虚实。

在那种地形条件下,能够用一千人的部队,打出三万人的声势来。

但是在南蛮之地就刚好不行,因为这里全部都是山地,再就是河谷。

骁骑营的骑兵速度优势被极大的削弱,根本无法快速机动,也就失去了闪电战的可能性。

杨虎在这里皱眉头,对面的敌人可没有这么好的耐性。

他们停留一段时间,不过是要恢复体力,主要是让战象恢复体力。

半个时辰之后,战象饮水休息完毕,呜呜呜的号角声终于响起,咚咚咚的牛皮鼓扣人心弦。

嘭嘭嘭——嘭嘭嘭——

一百二十头战象分成前后四层小跑步冲过来,巨大的象蹄踏在地上,竟然让杨虎感觉到大地微微颤抖。

杨虎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具体印象,嘴角不由得抽了抽:“他娘的,战象果然邪门!每一头都有近万斤重,如此庞然大物也能跑起来。一百二十头战象搞出来的动静,竟然相当于五百骑兵的阵势,这玩意儿绝对不能力敌。”

就这么一个时间,最前面的三十头战象已经接近到五百步左右,大地的震动感越来越强。

恰在此时,俘虏兵转化的一个步卒在后面叫道:“将军快快到栅栏后面去!我们的九层拒马根本挡不住战象,因为它们的鼻子就可以卷走,然后就冲进来了!”

杨虎仍然端坐在马背上,右手一举镔铁棍:“大家不要惊慌!弩箭车二十辆做好准备,三百步的时候开始放箭!不过要注意,弩箭抬高半寸,尽可能射杀战象背上的敌人,不要伤害战象。”

熊家军的孔明独轮弩箭车,弓臂、弓弦都是重新改进完善过的,铜制三棱弩箭的射程超过四百步,也就是超过一里地。

三百步就已经进入孔明弩箭车的杀伤范围,杨虎右手的镔铁棍往下一落,四百八十支弩箭发出凄厉的啸叫声,带起一片金光扑向战象。

这种震慑人心的凄厉啸叫声,以前的弩箭是没有的,而是经过改良之后才出现。

出现啸叫声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为了节约黄铜,同时降低弩箭的重量便于增加携带数量,所以每一支弩箭的箭尾上面都有三个小孔。

蜀中唐门制作的这款孔明独轮弩箭车,并不是连弩,当然不能连射。而是一次射出二十四支弩箭,对敌人进行面打击。

四百八十支弩箭一瞬间射出去,即便是瞎猫也会碰到死老鼠。况且现在不是瞎猫,对面还是庞然大物。

结果第一排三十头战象背上的弓箭手、长矛手折损大半,还有三头战象的脑袋上被射成了刺猬,当场摔倒在地挣命。

“第二组二十辆弩箭车左右散开,夹击敌人第二排战象,把第一排的战象放进来!”

口中大声下达命令,杨虎已经把镔铁棍挂在得胜勾上,顺手把自己的长弓摸了出来,然后一连三箭,射死了第一排战象背上残存的三个弓箭手。

杨虎是四大神力小将之一,他的长弓是六石弓,同样可以把特制桦木箭射出去两百四十步。

敌人第一排战象背上的弓箭手和长矛手被全部清理完毕,剩下的二十几头战象已经冲到了据马边上。

因为为没有骑手的指挥,这些战象面对拒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所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反而给杨虎他们组成了一道肉墙。。

随着第二排战象背上的弓箭手和长矛手被弩箭射落,呜呜呜的号角声再次响起,敌人的进攻部队缓缓退了下去。

敌人第一次进攻失败,而且自始至终没有射出一支箭矢,杨虎心里就已经有数。

战象背上的弓箭手开不了强弓,射程达不到两百步,比赤格射声营的那些神箭手差多了。

杨虎也不想想,这个世界上的人怎么可能都是像他这么变态,九十六斤的镔铁棍还嫌轻。

骁骑营的将士对于敌人留在现场的战象没有办法,但是刚刚从俘虏转化过来的新兵里面,刚好就有不少能够驯象的家伙。

这些家伙根本没有等杨虎下命令,随着敌人撤退就冲了出去,然后围着五十多头战象连比划带乱叫,竟然让他们把战象弄到了栅栏后面。

敌人一共损失了一百二十人和六十头战象,其中被射死的战象有七头,负伤的战象十八头,完好无损的战象三十五头。

直到手下的兵丁把敌人尸体上的装备收回来,杨虎才发现战象背上的弓箭手,使用的竟然是猎弓。

猎弓很小,适合在密林中使用,但是猎弓都是三石以下的软弓,最大射程才不过一百二十步,杀伤距离仅仅只有五十步左右。

对于敌人的攻击距离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杨虎心里有了一个准谱:“第三、第四组弩箭车保持警戒,其他人生火烧饭。”

竹筒现成的,松树枝都是现成的,当然要烧饭,而不是用铁锅做饭。

经过了共同的战斗,而且没有伤亡一人,那些从俘虏兵转化而来的新兵,终于开始发生变化。

这是迫切希望能够真正融入一个团队的变化,杨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这个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新编步军营的士卒,竟然有几个胆大的家伙站出来,直接向杨虎请战:

“将军,如果你相信我们的话,趁着敌人退下去的时候,我们紧跟着杀出去,他们就会彻底崩溃。”

点点头,杨虎微笑着说道:“要知道,你们手里有弓箭,有长刀,那就可以随时杀了我。如果不相信你们,我就不会一个人站在最前面,把你们放在我身后。你们说对不对呢?”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是一个很震撼人心的道理,更是一个收服人心的基本道理。

一般人不敢做,但是杨虎做到了,所以他一下子就得到了一批死士:“既然将军把命都交在我们手里,我们更应该冲出去把敌人杀干净来报答将军才对。”

“不,这样杀出去你们会死很多人。”杨虎仍然微笑,但是摇摇头:“你们都是勇士,我绝对相信,但是我不希望你们随便战死。至于对面的那些敌人,现在你们吃饭以后加强警戒就行了,我有更好的办法对付他们。”

0523、蛇毒地雷

敌人第一次进攻,在诸葛弩箭车面前吃了一个暗亏,损失了一半的战象,也就是损失了一半的冲击能力。

按照正常逻辑,敌人远道而来,当然利在速战。虽然吃了点小亏,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因为他们的主力部队两千步军完好无损。

现在日头偏西,双方竟然不约而同选择吃饭,彼此之间相距三里地互不侵犯。

杨虎这边新编步军营将士的主动性越来越高,一再主动要求赶紧完善营寨,但是杨虎没有同意,而是让大家好好休息,养足体力准备打仗。

这一道违反基本战场常识的古怪命令,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里的地形非常有利,属于高黎贡山的余脉,左右两翼都是雁翎分开的高原缓坡。驿道顺着一条小山冲下来,然后向西延伸出去抵达蛮莫(八莫)。

只要在这里设置一座坚固的营寨,就能够死死地卡住这道小山冲。别说敌人只有两千来人,就算再过来两万人,急切之间也无法攻破。

不管大家的眼神如何失望,但是杨虎都不为所动。

跟随熊储这么些年,杨虎学到过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他就绝对不相信敌人是傻子。

如果是傻子的话,他们也不会造反,更不会想到自立为王。

敌人不仅不是傻子,而且还非常狡猾。

对付狡猾的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