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青云-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海州可以重点打造这样一个集休闲娱乐和居住为一体的高档综合性社区,以最大程度弥补海州在繁华程度上的落差。



  “这次请范总过来,也是想请范总提提意见。”包飞扬看了陈华东一眼,笑着说道:“黄金海岸是海东区旅游资源最好的地方,海东区打算在这里打造一个专门为高端人士服务的高档社区。”



  陈华东得到包飞扬的暗示,连忙接着说道:“我们的规划大致是这样的,在黄金海岸的中段,也就是海滨浴场这一带。打造一个以海滨浴场为核心的度假旅游区,除了海滨浴场,还会有一个综合性的游乐场,休闲性质的度假村。以及一个购物中心和配套街区;紧挨着这个街区的,就是我们规划的高端社区,社区将以别墅和海景房为主体,主要面向范总您这样的外资企业高层,提供最好的宜居环境……”



  陈华东简单介绍了一下黄金海岸的整体开发计划。说得简单一点,其实就是要将黄金海岸打造成为类似沪城的一个以投资商和三资企业管理层为目标人群的高档的休闲娱乐消费之地。



  陈华东说完以后,不由非常紧张地看着范文华,范文华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类似华商高管的想法,而这个人群正是黄金海岸开发所要针对的最主要人群。



  “我觉得这个想法挺好的。”面对陈华东紧张的目光,范文华笑了笑说道:“说实话,我在海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确实感觉到平常生活上的不方便。我举个例子,有时候晚上我想出来喝酒,连个合适的酒吧都找不到。当然。我相信这种情况随着投资项目的逐渐增加,一定会发生改变,只是现在来说,确实很不方便。”



  “是的,我们也正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提出黄金海岸的开发计划。”包飞扬笑了笑说道:“不过范总如果下次想喝酒,直接给我或者陈区长打电话就可以了,我们来陪你喝酒。”



  “我会的。”范文华笑道:“如果自由发展的话,可能时间会比较长,如果你们提出来的这个黄金海岸计划能够早日实施。我想这样的街区也一定可以早日成形。尤其是集中打造一个高尚社区和商业中心,我想一定会受到投资商的欢迎,弄好了,以后公司的员工外派到海州或许就不再是苦差事。而是变成了香饽饽。”



  “陈区长,你听到没有,现在来我们海州竟然是苦差事,看来你们这件事必须要抓紧时间做成才可以啊!”包飞扬笑着对陈华东说道。



  陈华东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推进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已经与马来的鼎峰集团就五星级大酒店与高端办公楼项目达成了初步的投资协议,海滨浴场的开发项目也已经草签了投资协议。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进商业街区与高尚社区的开发建设。”



  包飞扬道:“范总,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原本有意进行开发的投资商短时间里恐怕没有能力启动这个项目,所以我们只能够再找新的投资商,或者自己进行开发。”



  “新的投资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够敲定,为了不影响开发的进度,海东区想要由政府出面,先行启动商业街区与高尚社区的局部开发。其中高尚社区的开发项目主要是为开发区已经入驻的企业服务,陈区长问我会有多少企业和企业高管与高级技术人才会选择入住,我也想问问范总你的想法,顺便请你发表一下看法。”



  范文华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大部分企业都会有这方面的需要,具体到我们宏达集团,虽然我还没有与总部进行沟通,不过我觉得宏达集团应该会购置这样一批物业,以便提供给公司派驻海州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吸引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来海州工作。数量嘛,今年我们至少需要十套,等二期项目上马以后,数量还要增加,可能就不是十套,而是至少五十套以上,最后应该会需要至少一百套高尚物业,以及数倍的中端精品物业,当然这些物业不一定会都由我们公司出面购置。”



  “真的要这么多?”陈华东不由兴奋地搓了搓手,他之前并没有想过宏达集团一家就需要上百套高端物业,按照他们的规划,海景楼一栋楼的物业数量大概也就是四五十套的样子,先期他们只想建两栋,提供八十到一百套房子,如果宏达集团真的要五十套,那两栋楼显然是没有办法满足整个开发区的需求。



  范文华笑着说道:“当然,具体数量还要看价格,如果价格合理的话,我们第一批就可以订一百套,毕竟宏达集团今后的发展速度会很快。”



  陈华东有些羡慕地看了包飞扬一眼,现在大家提到开发区,都会想到大宙重工与唐盛集团合资的大唐造船项目。宏达集团虽然也是著名企业,是台湖电子产业的代表之一,但是这个项目的投资并不大,在市里知道的人也不是很多,可是听范文华的样子,宏达集团是打算长期在海州发展的,其规模或许不如大唐造船,但是对地方的影响却可能并不迅速,毕竟电子产业是当前发展最迅速的新兴产业,而且还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



  陈华东说道:“我们主要是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并不想通过项目赚钱。不过黄金海岸的资源具有稀缺性,要进行综合开发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这个价格肯定要进行综合的考虑,但是我可以保证最后的价格肯定不会贵。”



  包飞扬给陈华东递了一个眼神:“国内物业的价格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按照计划,我们一期将建三栋楼,大约一百五十套房子,初期供应的价格肯定不会高,但是在这批物业推向市场以后,后续的开发项目将会与市场价格进行对接,范总对台湖、新港的情况比较了解,对沪城也比较熟悉,应该知道物业市场的行情,尤其是沪城台商社区的物业价格是其他地区的数倍,但真正的好物业还是有价无市,根本就买不到。”



  范文华将包飞扬和陈华东的表现都看在眼里,他突然笑了笑说道:“飞扬啊,我知道想要从你这里占便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我也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不过作为项目的首个支持者,你们总要给我一点特殊的优待,对不对?”



  在商业行为当中,想要占便宜,往往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比如让范文华和陈华东进行谈判的话,范文华有信心将价格压低到海州房地产市场的平均水平。由于内地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全面启动,海州房地产市场也非常低迷,商品房价格非常低,简直就跟白送差不多。



  范文华对海州的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大致了解一些,而陈华东显然对其他地方的房地产市场行情并不了解,所以范文华有信心在谈判当中占据优势。



  可是面对包飞扬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包飞扬对外面房地产市场的行情也非常了解,所以包飞扬不可能接受类似海州市场的平均价格这种近乎白送的价格。



  包飞扬与陈华东不由对视一笑,包飞扬说道:“这个没有问题,我们临港开发区会组织开发区的三资企业向海东区进行团购,争取一个优惠的团购价格。”



  范文华听到包飞扬这样说,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真的相信包飞扬的话。哼哼,想要让包飞扬手里让出点便宜,那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价才可以!(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勇于担当
  于海兰在和孟茜等人沟通以后,向包飞扬汇报了相关情况。



  “据孟助理说,考察团对临港经济开发区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并没有出乎他们的意料,于部长也确实是因为考察中发现新滩对当年八二一事件近乎完全耽误表示出不满。至于为什么这样,孟茜也非常想不明白。”



  虽然说孟茜当着于莉琼的面,对临港经济开发区的这些领导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其实私下里早已经被于海兰的小恩小惠给收买了,和于海兰之间打得非常火热。这次于海兰又送孟茜一款高档瑞士女表,很容易就了解到一些隐秘情况。



  “孟茜说,他们是当天去新滩以后,向当地人了解情况的时候才知道新滩八二一事件的,然后于部长就开始追问有没有纪念碑,在看到那块简易的甚至说可以说非常简陋的石碑的时候,于部长似乎有些激动,她回到酒店之后,就向孟茜表示华夏不应该忘记那些当年的牺牲者。”



  包飞扬点了点头:“那就清楚了,不过孟助理有没有说,于部长对这件事关心的背后,是不是有些特殊的原因?”



  孟茜摇了摇头,说道:“孟助理说这个她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她也倾向于应该有特殊原因,至于原因是什么,她就不清楚了。”



  “好的,我知道了。”包飞扬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于主任,上午你有没有其他安排?,如果没事的话我们去一趟新滩,实地去看一看。”



  包飞扬履任以后,有空的话会经常下去跑一跑,有些东西只有实地看到才会有更加具体的印象。虽然这段时间他经常到外面出差,但是临港经济开发区他也跑了不少地方,也大致跑了个遍。



  包飞扬以前也来过新滩,但是比较匆忙,对新滩的历史过去并不是非常了解。这一次于莉琼发飙,也让他也有机会了解到更多有关新滩的事情。



  以往包飞扬下来考察的时候,常常轻车简从,不过这一次他跟望港乡的老书记姚根生联系了一下。姚根生虽然从籍贯上看不是望港人,不过他在望港工作了几十年,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望港人。



  “一九六九年的时候,我刚刚到部队当兵,那两年确实有学习新滩精神的运动。当时我们连队也参加了垦荒种地,不过是在吕州那边。”姚根生与包飞扬谈起当年的事情,也是一脸缅怀过去的表情。



  “一九六九年的八二一台风,我的记忆比较深刻,当时刚刚一个台风过去,很多损失还没有来得及修补,新的台风就来了,而且这次的台风强度更大,据说是达到了十二级,后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那一次的台风强度比普通的十二级台风还要大得多。属于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台风。”



  姚根生摇了摇头,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似乎还有些心有余悸:“当时我们部队也参加了抗击台风,吕州也有好几个地方淹了,不过没有发生大量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当时我们在部队里,都没有怎么听说过新滩溃堤的消息,后来才零零星星听到一点消息。”



  “我复员以后,一直到一九七五年的时候到望港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新滩这个地方我来过不少次,纪念碑这里我每年都要来一趟。以前有个年轻干部看过经常来,就对我说,是不是将这个碑重新修一下,起码有个碑的样子。不过我知道这事比较敏感。没有敢乱来。”



  姚根生领包飞扬等人穿过一片棉花田,来到几棵刺槐前,在刺槐树的中间,孤零零地竖着一块非常普通的水泥墓碑,上面刻着“抗台风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字样,旁边还有几列小字。写着“一九六九年八月十六日,台风袭击新滩,驻守这里的解放军某部军人宋海波、陈方明,大学生王安明、李秋萍等同志,为保护国家财产与人民安全光荣牺牲,特立碑纪念!”



  墓碑虽然不大,但是周围清理得很干净。



  姚根生说道:“当年的台风过去以后不久,原本驻垦的军队换防,前些年农场又转给地方管理,还清楚当年事情的人已经不多了。不过大家都知道当年有一百多位历史为了抗击台风在这里牺牲,这块碑应该很早就立了,农场每年也会有人过来看一看,祭扫一下,其他的活动就没有了。”



  包飞扬点了点头,毕竟已经快三十年过去了,而这三十年又是变化非常大的三十年,因为工业区的发展,这里的农场也即将消失。



  包飞扬抬起脚,轻轻踩了踩脚下的土地:“姚书记,这下面还埋着烈士们的遗体吗?”



  姚根生想了想道:“听说是有的,应该有一部分遗体送回了家乡,还有一部分遗体根本就没有找到,剩下的都埋在这里,尤其是不少学生的。”



  那个年代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多学生的家庭背景复杂,当时未必有条件接回学生的遗体进行安葬。



  包飞扬又问道:“那平常有没有这些军人和学生的亲人来这里祭扫?”



  姚根生道:“有,但是我听说的并不多。以前还听说有人为了这事情去市里、去军分区上访的,说是国家没有给这些抗台牺牲者一个名分,没有落实烈士政策。”



  包飞扬表情凝重地点了点头,上百条生命,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保护土地上的百姓,因为抗击台风而牺牲,当地连一个像样的纪念碑都没有,甚至有不少人的遗体就埋在这里,却连一个像样的坟墓都没有,确实会让人感到寒心。



  随后,姚根生又领包飞扬等人走访了农场的一些老人,从他们的口中,又了解到一些更加具体的情况,但是因为时间相隔太长,他们对那个特殊事情的一些事情也说不清楚,而且在那个时期,他们对很多情况也并不了解。



  不过,从他们那里,包飞扬倒是知道每年清明节前后,以及八月二十一日左右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人来祭扫,其中就有当年的幸存者。



  “姚书记,这事还要麻烦你,看看能不能多打听一些情况。”离开新滩的时候。包飞扬诚恳地对姚根生说道:“这事是外商先提出来的,某种程度来说,与当前的招商引资工作有关。”



  姚根生摆了摆手:“包主任,我知道,这事我会认真去办的。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在这里建个碑。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还有人在为这件事上访,我怎么做都不合适。包主任你要办这件事,我想很多人都会站出来支持你的。”



  于海兰看了姚根生一眼,轻声说道:“姚书记,你也说了,这件事比较敏感。”



  于海兰是想提醒包飞扬不要冲动,因为这件事拖了这么多年没有办妥,肯定是有原因的,她很担心包飞扬不小心踏进雷区。



  姚根生老脸一红。他也知道这件事比较敏感,否则不会这么多年都没有声音,不过他又确实希望新滩的事情能够得到圆满解决:“哎,是啊,这件事确实比较敏感,包主任你还要忙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大事情,这件事还是让我来做吧,我找找人,先将情况弄清楚了,然后再向市里提出申请。要是真有什么事情,包主任你也能帮我遮挡一二的,对不对?”



  “行啦,姚书记你就放心大胆去做。你搜集的材料越多,对我的帮助就越大。”包飞扬摆了摆手,笑道:“至于说这件事要怎么处理,就不用你们操心了,现在是外商对这件事有意见,有关部门会重视的。”



  姚根生不由和于海兰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哈哈笑道:“说得也对,还是包主任有办法啊!”



  回到车上,沉默了许久的于海兰突然说道:“主任,我回头跟于部长、孟助理说一下,让他们直接向市里反应这个问题。”



  “于主任,这事你还是不要说了。”包飞扬看着车窗外面,表情认真地说道:“联合化工集团的于部长,很可能跟这件事情有关,但也有可能没有关系,说实话,发生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在外人听起来,也会觉得有些心冷,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推卸责任,那无疑会给人留下一个没有担当的印象,这样的话,又如何能够让投资商甘愿将巨额的投资放到我们海州呢?”



  “可是……”于海兰有些担心地说道:“这件事拖了这么多年没有解决,恐怕还是有原因的。”



  包飞扬摆了摆手:“不要担心那么多,这事我会处理的,不过于部长那边的工作你还是要做,你要告诉对方,这件事是有历史原因,但是我们绝不会忘记历史,忘记那些烈士。还有,于部长为什么对这件事这么感兴趣,你也要想办法弄清楚,其他的事情就不用你管了。”



  于海兰只好点了点头:“主任你放心,我会弄清楚的。”



  包飞扬将于海兰送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然后坐车直奔海州淮戏院。



  有些情况包飞扬并没有跟于海兰和姚根生交待,实际上昨天晚上回去以后,他就打电话向市委书记薛绍华询问了这件事的情况。薛绍华本来就是军官出身,也特地关注过新滩这件事,虽然他没有另外过问,对于姚根生等人不清楚的一些高层隐秘,倒是掌握了不少。



  新滩这件事之所以迟迟没有说法,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当年有一位老领导曾经有过一段指示。在指示中,老领导对新滩军垦农场驻军干部在明明知道新滩条件简陋、而大台风即将到来的情况下,却没有组织群众进行人员和财产的转移,而是一味强调坚守的做法非常不满。



  当时在思想领域的斗争比较激烈,那位老领导的话也对事情的后续处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位老领导现在虽然已经退下来了,他大概也早就忘记了这件事情,但是他的门生故吏众多,影响还是很大,一些官员顾忌到他们的态度,也刻意淡忘这件事,甚至阻挠事情的处理。



  薛绍华建议包飞扬不要出面去推动这件事,是担心他会受到牵连,但是他并不反对包飞扬通过其他方式促成这件事的处理,从个人主观想法上,薛绍华也希望这件过去了快三十年的事情能够得到一个妥善的处理。



  包飞扬对于薛绍华的建议却不苟同。姑且不说这件事情很可能关系到台湖联合化工集团在海州地区巨额投资的成败,单单是从道义上来讲,包飞扬也觉得作为临港经济开发区一把手,他有责任给新滩那些当年在抗击八二一台风中牺牲的人一个交代!



  淮戏是江北省的传统戏剧,和其他的传统戏剧形式一样,淮戏这些年逐渐被电视、电影等新兴的娱乐文化形式所取代,越来越式微,曲高和寡。



  海州淮戏团的情况也不怎么样,除了政策性、公益性的演出,一年也没有多少场商演。



  不过淮戏团占着云台路上的隆园,隆园以前是一个盐商的宅院,具有前后五进,左右两个跨院。据说以前淮戏团只能窝在东跨院,主院和西跨院是另外两家单位。后来主院的人受不了每天清晨就听到隔壁咿咿呀呀吊嗓子,就搬走了。再后来西跨院的人也受不了,于是整个隆园都成了淮戏团的驻地。



  对于人丁凋落、后继乏人的淮戏团来说,隆园的地方倒是挺大的,不过从外面看,也能够看出设施的陈旧和环境的窘迫。



  “你找戴老师啊,他应该在后面跟人下棋。”包飞扬来到隆园,跟坐在传达室里正在听戏的老头说明来意,对方马上向后面一指,让他自己去找人。



  包飞扬顺着老头指出的方向走过去,很快看到一个小亭子里面坐着两个人正在下棋,两个人大概都五十多岁的样子,听到有人走过来,其中一个人抬头看了一眼,看到不认识,便又低下头,而另外一个人依然非常专注地盯着棋盘,连头都没有抬。



  包飞扬也没有说话,站在旁边看了看棋盘,棋盘上的局面应该是已经到了收宫阶段,双方旗鼓相当,整体上黑棋应该略占优势,不过黑棋先手要贴目,扣掉贴目,领先也就是几目上下,要是稍微软一点的话,就可能让白棋扳回去。



  “咦,小伙子,你也懂棋?”过了片刻,拿白棋的抬头看了包飞扬一眼。(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寻找真相
  包飞扬点了点头:“稍微懂一点。”



  听包飞扬回答说懂棋,拿黑棋的也抬头看了看他:“那你说这盘棋我们谁会赢?”



  “还不好说吧,有两个地方还存在变数。”包飞扬看了一会儿棋盘,说道。



  “咦,还有两个地方存在变数?”拿白棋的连忙低头仔细看了看棋盘:“我怎么看不出来哪里还有变数?你倒是说说看。”



  “这个不大好吧?”包飞扬犹豫了一下说道,观棋不语,很多人在下棋的时候都非常讨厌其他人插话。



  拿黑棋突然摆了摆手说道:“没事,我们就是下着玩的,你倒是说说哪两个地方还存在变数。”



  “这样的话,那我就随便说说,说错了两位可不要介意。”包飞扬笑了笑,伸手指了指白棋右下角:“这里白棋虽然做了一个无忧角的形,按理说任何打入都是无理手,很难取得战果,不过黑棋在争夺左边棋盘的时候,往这边多放了一个子,这就让白棋的无忧角没有那么齐整,说不定可以在这里取得几目的成果,但是如果应对不当,白棋左边这一块也可能受到影响。”



  下棋的两个人都点了点头,这个地方也是他们早就看出来的地方,本来他们觉得这一块收完,整盘棋也就是结束了,没想到包飞扬说还有两处可以争。



  包飞扬能够指出第一处,说明他确实是懂棋的,两人不由都一齐看向包飞扬:“那第二处呢?”



  包飞扬伸手往中腹附近白棋的一条大龙一指:“就是这里,白棋的大龙看似是活的,但是如果黑棋肯舍弃掉这几颗棋的话,依然可以攻击这条大龙,如果黑棋应对有误,就有可能让白棋翻盘。”



  两人又盯着棋盘看了半天,然后几乎同时抬起头看了看对方,眼中流露出来的目光说明他们都已经看出包飞扬说的那种可能,黑棋确实存在崩盘的可能。



  “小伙子水平不错啊。只看了几分钟就能够看出这么多门道来,要不咱们来一盘?”执黑棋的男子笑着说道,与他的棋友相比,他的棋力要略微胜出一些。就算包飞扬指出那两处可以争,真下的话,他也有七八分的把握争取到对自己更有利的局面,因为在贴身缠斗方面,他要比对方强出不少。



  包飞扬笑着摆了摆手:“戴老师。我就是旁观者清,真要下的话,我是不行的。”



  “咦,你认识我?”戴晋荣有些惊讶地看了看包飞扬。



  包飞扬摇了摇头:“我是第一次见到戴老师,不过从两位的棋风、说话的方式上能够看出一些区别。”



  戴晋荣狐疑地看了看包飞扬,又看了看对面依然盯着棋盘的棋友,说道:“怎么样,这棋还要不要下?”



  “呵呵,算了,这种胡搅蛮缠的地方。算起来太复杂,我下不过你。”对方抓起一把白子放到棋盘上,这就叫投子认输。



  “呵呵,老梁啊,你还是害怕战斗,韩国人的围棋这两年越来越厉害,就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太强了,要说棋盘上的造诣,韩国人并不强,可是他们的战斗力太强了。咱们华夏还有日本的一些围棋高手都不习惯,下棋就容易软,一步软步步软,就容易吃亏。”戴晋荣笑呵呵地将棋盘上的棋子捡回来:“所以啊。现在的围棋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学会搏杀是没有前途的。”



  “哼,我最看不惯韩国人那种死缠烂打的下法。”



  “你看不惯也没有用,下棋就只能输。”两个人斗了几句嘴,很快将棋子都收了回去。戴晋荣抬头看了看包飞扬:“来一盘吧,有什么事情咱们边下边说?”



  包飞扬通过观察。从两个人当中认出了戴晋荣,戴晋荣察言观色,也看出包飞扬并不是路过,而是特地来找他的。



  “那就手谈一盘?”包飞扬沉吟了一下,看了看老梁。



  “下一盘就下一盘,好好杀一杀这家伙的嚣张气焰。”老梁连忙将位置让了出来,然后又犹豫了一下:“你也是力战型的?”



  “不敢那么说,我的战力还没有那么强。”包飞扬笑了笑:“我的看法和戴老师差不多,韩国的力战派确实很难对付,曹薰铉就是力战派的代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围棋大满贯,他的弟子李昌镐的特点没有那么鲜明,那是因为他各方面都比较均衡,不过他最厉害的还是收宫阶段,出色的战力也是他能够在收宫阶段屡屡占据上风的重要原因。”



  “不过,围棋的的精妙之处并不是搏杀,现在大家都不习惯韩国棋手的力战下法,等大家都习惯以后,韩国棋手的优势就不会那么明显了。”包飞扬说道。



  围棋的开局很重要,不过开局基本上都有定式,不需要太多长考,落子的速度比较快。不过随着双方落下几子,完成最初的布局,黑棋和白棋开始出现接触,思考的时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长。



  “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这棋下得不错啊!”戴晋荣落下一手棋,然后抬头看了包飞扬一眼。虽然说布局阶段都有定式,但是怎么选择,细微之处还是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棋风和下棋的水平。



  包飞扬很快应了一手:“我姓包,戴老师你叫我小包就可以了。”



  戴晋荣稍微思考了一下,又落下一子:“你是专门来找我的?”



  “是的。”包飞扬点了点头:“我在临港经济开发区工作,最近有一个来自台湖的投资商在望港那边考察,他们去了新滩,对新滩当年遭到台风灾害的事情比较关注。”



  当包飞扬提到新滩的时候,看到戴晋荣脸上的表情明显有些变化,不过他很快低下头,似乎在盯着棋盘。



  包飞扬说道:“这两天我在新滩了解情况,但是很多信息都是别人听闻的,缺乏第一手的资料,听人说戴老师您当年就在新滩,所以就想要来请教一些事情。”



  “了解?了解了又能怎么样?”戴晋荣拿起一枚棋子,刚要放到棋盘上,却又突然收回去。随手扔到棋盒里,然后抬头盯着包飞扬看了两眼:“你姓包?你是包飞扬?”



  包飞扬点了点头:“是的,没想到戴老师会知道我的名字。”



  “海州市但凡能够知道一点真正消息的人,谁会不知道包飞扬这个名字?”戴晋荣表情复杂地看了看包飞扬:“包主任。你在临港经济开发区做得不错,你还是想办法多为海州争取几个招商引资项目吧,这件事你还是不要管了。”



  看到戴晋荣似乎无心下棋,包飞扬也放下棋子,抬头看着对方:“戴老师。现在是外商很关心这件事,他们觉得我们对过去不够尊重,我觉得他们说的确实没有错,我想我既然知道了这件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