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路青云-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戴晋荣似乎无心下棋,包飞扬也放下棋子,抬头看着对方:“戴老师。现在是外商很关心这件事,他们觉得我们对过去不够尊重,我觉得他们说的确实没有错,我想我既然知道了这件事,就不能再选择无视,这对那一百多在新滩长眠的生命来说,很不公平。”
戴晋荣盯着包飞扬看了看,突然自嘲地笑了笑:“包主任,你这个年龄说出这样的话,我并不会感到奇怪。但是你不要忘了,你现在是海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你还说出这样的话来,是不是还不够成熟?”
“我非常感谢戴老师您对我的关心。”包飞扬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对这样做的后果很清楚:“不过我也请您放心,这件事我已经向市委薛书记汇报过,具体应该怎样做,我会妥善处理的。”
“包主任,你是说市里打算要追认新滩八二一的烈士?”老梁在一旁听到包飞扬的话,不由得看了看戴晋荣。说道:“这是好事啊,要我说这事早就应该做了,老戴这样的还算好的,有很多烈士的家庭情况都很不好。要不是老戴接济……”
“老梁——”戴晋荣突然出声打断了老梁继续往下说:“老梁啊,这事你不懂,你就不要掺合了。”
“老戴,你们官场上的那些事情我确实不懂!我只知道你说过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新滩八二一事件得到追认,让英雄正名,可是现在机会就摆在眼面前。你怎么又害怕了?”老梁突然非常生气地说道:“你也不看看那些烈士的亲人现在是什么状况,他们现在经济上是好转了一些,可是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愿望还是想要给牺牲的家人要一个名分,难道他们的这点愿望,你也不愿意帮助他们完成吗?”
“你懂个屁!”戴晋荣狠狠地瞪了老梁一眼。
“我是不懂,那你倒是跟我说说,为什么市委薛书记都开始关心这件事情了,你却不肯为他们争取?”老梁激动地说道。
戴晋荣看了看包飞扬,突然叹了口气:“包主任,说实话,我比谁都想让这件事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不过你也要知道,这件事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的。”
老梁不是官场中人,有些东西他不知道,也看不出来。老梁以为有市委书记的支持,这件事应该很好办。但是实际上包飞扬只说向市委书记汇报过,从这个措词当中,戴晋荣就猜到海州市委书记薛绍华应该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否则的话包飞扬应该会将薛绍华的态度摆出来说服他。
如果是别的官员愿意出面,戴晋荣求之不得,但是包飞扬不一样,他在临港经济开发区干的成绩非常出色,虽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一定明白包飞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但是戴晋荣做过市委副秘书长,自然能够得到一些普通人得不到的消息。知道包飞扬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也不想因为这件事让包飞扬受到负面影响。
如果包飞扬因此离开临港经济开发区,无疑是对临港经济开发区甚至是海州的不负责任,所以他会做出让老梁无法理解的推托。
包飞扬知道戴晋荣在想什么,他点了点头说道:“戴老师,您放心,我知道这件事很敏感,但是这件事也同样很重要,所以我更要这件事弄清楚,然后做出更加妥善的安排。如果没有比较大的把握,我也是不会擅自行动的,毕竟,我也不想因为这个丢官罢职嘛!”
“丢官罢职?有那么严重吗,不是说市委薛书记都支持你调查这件事情了吗?”老梁听到包飞扬的话,不由惊讶地问道。
戴晋荣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懂个屁,我不是都跟你说过,这件事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妥善解决,是有很多原因的。当年对这件事情的定性可是有争议,那些人现在都身居高位,你现在想要翻案,那不是打那些人的脸吗?”
老梁老脸一红:“这、那、那也不能不管啊,明明就是他们当年做错了事情,难道还不能改过来?”
“行了行了,这事不是你能掺合的,这棋子你收起来吧,我跟包主任出去转转。”戴晋荣摆了摆手,起身对包飞扬说道:“走吧,咱们找个地方聊聊去。”
老梁现在也知道事情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连忙上前收拾棋子,还对包飞扬笑了笑:“包主任,这事你看着办,别因为这个影响了你的前程,你在开发区干得很好,我们大家都希望你干下去,甚至有一天领导整个海州。”
老梁现在也明白戴晋荣在面对包飞扬询问的时候会推托,他知道戴晋荣对包飞扬的评价很高,应该是不希望包飞扬受到这件事情的牵连。
戴晋荣将包飞扬领到自己的家里,他在市委工作的时候曾经分到过一套房子,后来到淮戏团的时候,他就将那套房子退了回去。现在他就住在西跨院一间厢房,房间不大,但是收拾得很干净,戴晋荣打开灯,将门关上以后,又从柜子里拿出一套功夫茶的茶具:“包主任,坐下吧,要是有时间,我们就一边喝茶一边慢慢说?”
今天是星期天,虽然说地方主官并没有什么休息日的说法,不过今天机关干部都不上班,包飞扬也推掉了其他一些安排,专门来了解新滩的事情。
他点了点头说道:“今天我的时间很充分。”
戴晋荣笑了笑,手脚利落地将茶具都冲洗了一遍,并给水壶里灌上水,放到炉子上烧。
“包主任,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管这件事?”戴晋荣一遍擦着茶具,一遍笑着对包飞扬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当年秘辛
包飞扬看着戴晋荣的动作,其中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韵律,显得非常雅致。他盘算了一下措辞,说道:“这么讲吧,首先这事是台湖联合化工集团考察团的负责人先提出来的,不管是着眼于这个项目,还是着眼于在对方关系圈中的影响,我觉得这件事都必须要有一个妥善的处理,才不至于会对临港经济开发区乃至海州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戴晋荣点了点头:“嗯,这个理由很充分,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理由,那你是打算让台商向市里提出正式的意见?”
包飞扬摇了摇头:“那倒是不需要,如果连这点担当都没有,我想台商对在海州投资也会失去信心的。”
戴晋荣不由失笑地摇了摇头:“包主任,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是,但是这些理由并不足让台湖、新港甚至东南亚那些投资商们理解。”包飞扬说道。
“那倒也是。”戴晋荣叹了口气:“包主任,说实话,我一直就对你十分好奇。虽然有人说你就是家世好,所以能够拉来投资,不过我一直觉得你在望海和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前两年我还曾经专门去望海住了一段时间,切身感受到望海县发生的变化,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你应该是有高人辅佐,你在望海县做的那些事情,绝对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能够掌控好的。”
“可是今天看到你,接触下来,我觉得你并不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虽然包飞扬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戴晋荣宦海沉浮多年,这几年跳出来以后,又躲在隆园修身养性,一双眼睛似乎更加能够看透世情人心。他从包飞扬的话里,已经看出包飞扬的态度和立场。
“戴老师谬赞了。”包飞扬笑了笑,继续说道:“这第二嘛,我也是觉得一百多条生命。我们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虽然当年有一些曲折,不过这么多年过去,我想有些事情也应该放下了,而对那些当事人来说。再不让他们放下,恐怕也会几乎快到极限了。作为开发区的干部,我也不能够逃避这样的责任。”
包飞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其中所蕴藏的内容十分丰富,戴晋荣想了想。才点了点头说道:“是这个道理,其实那些人差不多也该放下了,不过这个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那些喜欢揣摩上意的人。”
新滩八二一事件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处理,就是因为海州市现在的领导担心当年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对八二一事件提出过批判的人会对这种追认感到不满。毕竟这样做等于是在说他们当年对事件的定性是错误的。
当年的那些人当中,如今有的已经身居高位,或者虽然已经退下来,但是他们身后的势力还是十分庞大,贸然与这样的势力对上,显然并不明智。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包飞扬认为,当年的那些领导对这件事应该已经看开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能够身居高位者也都拥有一定的胸怀,不至于还对三十年前的事情斤斤计较。更何况即使要承担责任,也是当年在台风中应对失措的负责人承担责任,那些在抗击台风中牺牲的军人和老百姓可没有任何错误,恰恰相反,他们还是抗击台风的功臣,应该被追认为劣势啊!
尤其是当年做过指示的老领导。站在包飞扬的角度来看,依他对这位老领导做事的风格来分析,老领导的本意也不是要抹杀那些军人和学生的功劳,而是对当时做出决策的人进行批评。客观地说。老领导的批评很到位,尤其是在那个时代。如果放到现在的话,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风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提前进行人员财产的安全转移,是面对即将到来的灾害的必要做法。
但是在那个时代。这位老领导的话显然被误解和放大,以至于误会一直延续至今。
当然,这些都只是包飞扬的分析猜测,事实上那位老领导以后并没有再就这件事发表意见,他大概都已经忘记了这样一件事,也没有人有机会将后来在新滩发生的事情告诉他。
对当年烈士的追认看似是一件小事,不要说老领导当初就没有这个意思,就算有过,现在也未必会计较。
但是老领导不计较,却不代表他的下属、亲友也不计较。当年老领导做过指示以后,有很多人也跟着发表了意见,甚至是更加激烈的意见,所以才会导致事情后来的走向,他们如今有的已经身居高位,很多人为了媚上、揣摩上意,也会主动进行打压,这才是让很多有关这件事情的上访屡屡受阻,地方官员视为畏途的原因所在。
所以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才会显得特别复杂和敏感,因为触动的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人,而是一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包飞扬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不管怎么样,这件事还是要有交代,这是告慰亡者所必须要做的,总不能让那些活着的人还要带着遗憾和不甘离开。”
戴晋荣盯着包飞扬看了片刻:“你应该知道,这其实并不重要。”
“当然很重要。”包飞扬摇了摇头,戴晋荣的意思是说他这样的想法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可能并不重要,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厚黑,而不是意气用事。
包飞扬说道:“戴老师,你也说了,我不是那种年轻冲动的风格,我既然要插手这件事,那我就肯定会尽量妥善处理,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然,有些事情,该做的还是要去做,我也不会退缩。”
戴晋荣笑了笑:“其实,我觉得你有很多事情都很冲动,虽然你最后处理的结果都还不错,比如对五滩事件的处理。”
戴晋荣哈哈笑道:“既然你这样说,那我就不再说什么了,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尽管直说。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过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希望你一定要谨慎考虑。”
戴晋荣是凤湖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一九六八年毕业后来到新滩农场锻炼,一九六九年八二一风暴的时候。他也参加了守堤,当时他们守卫的大堤也出现了溃堤,戴晋荣所在的学二连,有十七个名字就此变成不归的符号。
事件过去以后,戴晋荣他们这一批大学生要安排工作。戴晋荣选择留在海州,从一个普通的办事员做起,一路做到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正处级。那时候的戴晋荣还不到四十岁,可谓风华正茂。不过他不久以后就出了事情,从市委副秘书长变成了市淮戏团的副团长。
包飞扬从陈华东那里了解到,戴晋荣当年是因为挪用公款,以及给他人提供便利获取不正当收益而被纪委调查,戴晋荣在事情败露以后主动提出辞职。上面权衡以后,对他的工作进行了调动,但是没有给他处分。
戴晋荣离职是五六年以前的事情,个中内情,陈华东也不是很清楚,据说是和当时的权力斗争有关系,但是按照陈华东的判断,戴晋荣身上也肯定有问题,不然不会让人抓住把柄。
对于当年的八二一事件,以及后来的发展演化。戴晋荣显然十分清楚:“八二一事件以后,当时的大军区、省军区和军分区都曾经对新滩的事情进行嘉奖,但是上层很快出现对新滩的批评,批评者认为。新滩事件的决策者对形势估计错误,并且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不但造成军民的巨大伤亡,而且没有保护好辖区内的国家财产。如果当时及早进行财物转移的话,很多损失都可以避免,也不会死那么多人。”
“发话的这位老领导当时在军中很有权威。他说的这些话其实也有道理。尤其在今天看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据说在决定坚守大坝的时候,驻军农垦的白团长也是犹豫了很久,但最后还是做出了坚守的决定。”戴晋荣叹了口气,说道:“白团长是一个铁血汉子,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他都不会退缩,那一次犹豫,也是因为他确实意识到危险性很大,做出坚守的决定很容易,但是他也要为新滩的国家财产,为驻垦的军队和学生的生命负责。”
戴晋荣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后来听说在集体的讨论的时候,大家都闪烁其词,没有一个人敢于提出撤退转移的想法,最后还是做出了坚守的决定。”
戴晋荣的表情有些痛苦,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并不奇怪。在一个极左的环境当中,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在讨论的时候,也不会轻易说出撤退这个词,因为这意味着逃跑和怯懦,一旦有人追究起来,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如果知道最后的结果,相信当时会有人做出不同的选择,毕竟那一次的台风强度太大,已经并非人力可以抗衡。
由于时过境迁,时代久远,当时的戴晋荣又只是普通学生,对很多内情也并不是很清楚。发话的这位老领导的本意或许也并非是为了批评新滩驻军的那位白团长,也可能是希望大家以后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再受左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决策。
但也许这位老领导并没有明确地表达他的这一层,又或者是有人故意曲解他的意思,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位领导将那些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批判,总之这位领导讲话以后,在军区和军队当中就出现了更多批评的声音,于是对新滩驻垦军队与死难人员的表彰嘉奖都不了了之。
“关于嘉奖的事情,当时并没有人知道,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当时确实有过嘉奖,似乎只有团以上干部才知道,后来就出现批评的声音……”
戴晋荣摇了摇头,说道:“为了这件事,近年来我和几位当年的同学跑过很多部门。当年驻垦团所在的军已经整体撤并,番号都没有了。所以要对那些同志进行追认的话,必须要大军区一级做出批示才有可能,我们跑了很多次,但是上面要么是推诿,要么就说正在查,但是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处理意见告诉我们,私下里又警告我们不要继续在这件事情上面纠缠。”
“阻力还是很大?”包飞扬问道。
戴晋荣点了点头:“当年发话的那位老领导虽然已经不再掌权,但是影响还是很大,他当年提拔的那一批人不少都已经位高权重,想要让下面的人质疑甚至推翻那位老领导曾经讲过的话,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件自寻死路的事情。”
包飞扬缓缓点了点头,戴晋荣亲身上访过,所以对这件事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这件事其实已经陷入一个死结,由于牵涉到重要领导,下面的人不敢轻易表态,甚至都不愿意将这种事情主动汇报上去,而戴晋荣等人的级别又不够,没有办法向更上面的层级进行汇报,而且作为一九六八年的大学生,这些人往往都拥有体制内的身份,也不能够像普通上访户那样无所顾忌。
更令人沮丧的是,他们连哪些人是那位重要领导的支持者都不清楚。
种种原因,导致八二一事件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
“戴老师,你们既然为这件事跑了这么多次,那么肯定有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吧,能不能将这些材料给我?我来向上面的领导反映。”包飞扬说道。
戴晋荣看了看包飞扬:“你可想好了,真的要掺合这件事?我现在的情况的你也看到了,虽然我觉得自己更适合现在的工作和角色,但是你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包飞扬摆了摆手:“戴老师,你就放心吧,我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么跟你说吧,我会首先向市委薛书记汇报详细情况,薛书记是军队出身,在军方也有些关系,薛书记对这件事也很关切,我想他有了这些详细的信息以后,至少可以了解到更多我们这个层次可能无法了解到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四十章多方关切
“另外,我还准备找机会向省委王书记进行汇报,王书记同样也是军人出身,我会尽量争取他的支持,只要王书记支持,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向大军区领导反映情况的机会。”包飞扬说道。
“你说的是省委王虹锋书记?”戴晋荣眼睛一亮,充满希翼地盯着包飞扬。
包飞扬点了点头:“对,就是王书记。”
“那倒是,你跟王书记应该很熟,我记得王书记曾经多次强调望海模式、望海经验,你肯定是能够在王书记面前说上话的。”戴晋荣有些激动地搓了搓手:“那就好那就好,不过,如果王书记真的答应帮忙,还是让我们去向大军区领导反映情况好了,毕竟我们才是当事人嘛!”
包飞扬知道戴晋荣还是不希望自己冒险,他也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没有问题,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包飞扬从戴晋荣手上拿到满满一箱的资料,包括他们这些年搜集整理的当年牺牲者的资料,他们的亲人现在的情况,还有他们这些年屡次上访的材料,以及他们从档案室、图书馆等地方查询到的有关新港八二一事件的材料。
包飞扬简单翻了翻,然后重新将资料都整理好,他想了想,又道:“戴老师,这些材料你应该都有备份吧?那我就先带回去看一看,另外你也要做好准备,说不定薛书记会找你当面询问这件事的有关情况。”
戴晋荣犹豫了一下,薛绍华到海州的时候,戴晋荣已经调到淮戏团,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
“呵呵,包主任,你知道的,我是犯过错误的,跟我走得太近,对你没什么好处。”戴晋荣说道。
包飞扬盯着戴晋荣看了两眼,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包飞扬觉得戴晋荣并不像那种贪得无厌的人,他甚至有些奇怪,不知道戴晋荣当初为什么会犯错误。
“要是戴老师你真的徇私枉法,我肯定第一个站出来处理你。”包飞扬认真地说道:“不过你现在没有机会。过去的事情毕竟都已经过去了,这点担当我还是有的。”
拿到戴晋荣的资料,包飞扬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进行阅读整理,这些资料原本就经过了分类整理,虽然很多资料都很枯燥无味。不需要仔细去看,但是包飞扬还是在其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次日,台湖联合化工与宏达集团的一行人结束考察,离开了海州。在他们离开前,于海兰还是没有能够弄清楚于莉琼与新滩八二一事件的关系,不过孟茜答应回去以后会想办法继续打听。
至于孟茜的话有几分可信,也很难说,虽然于海兰已经代表开发区管委会向他们做出保证,一定会努力为这件事争取一个理想的结果,并且告诉他们开发区已经在开始行动。但是这件事依然可能会给别人留下一些负面影响。而他们也不能够解释太多,解释越多,越有可能会暴露出一些不好的东西。
随后,包飞扬又找机会向市委书记薛绍华进行了汇报:“我认为,这件事的症结还在于事情没有引起重视,至少我们现在都没有看到当年领导要求追究八二一事件的责任,而且就算八二一事件确实存在决策失误,也不应该影响对这一百多战士与学生的追认。”
薛绍华点了点头:“这样看来,这件事的症结还是在上面,如果上面不表态的话。下面也很难做。”
“对,所以我想问问,薛书记觉得应该找哪一位出来说话会比较合适?或者说谁能够在那位老领导面前说上话?”包飞扬问道。
薛绍华看了看包飞扬:“你是想找一位那位重要领导当年的下属出来表个态?”
包飞扬点了点头:“是啊,虽然说直接向上面反映也可以。但是这样做等于是将难题交给了别人。另外老领导年纪也大了,最近身体的状况也不是太好,总不好直接去麻烦他。”
薛绍华沉吟了片刻:“你说的也对,只是这事不好办啊,当年那位老领导位高权重,也留下过不少争议。他的那些故旧现在也都有不同立场,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对那位老领导十分尊重,你要他们站出来,恐怕也并不容易。”
包飞扬也不由皱了皱眉头,如果情况的真的如同薛绍华所言,那还真的会有些麻烦。
接着,薛绍华开始向包飞扬介绍具体的情况,最后他给出的建议就是最好的人选应该是现在大军区的刘远川将军,刘远川的职衔虽然不高,又是那位老领导的嫡子,人脉比较广,尤其是在那位重要领导留下来的几个圈子里面,大家都会给他面子,如果他愿意站出来打破这个僵局,事情便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薛绍华也有些担心,虽然说包飞扬有赵家的背景,但是他和孟爽毕竟还没有结婚,赵家的家教也比较严格,从不允许赵家的子弟在外面打赵家的旗号办事,尤其是在赵根正将要扶正的关键时刻。
此外,刘远川将军所在的圈子与赵家那个圈子并不和睦,甚至还有一些竞争,赵家的旗号也未必会好用。
薛绍华摇了摇头:“傅老今年的身体不太好,否则的话,倒是可以想想办法让傅老出面转圜一下。”
说到傅老,包飞扬也想起那位一身正气的老人,不禁也有些黯然,但也同时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件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飞扬啊,联合化工集团那个于部长为什么关心这件事,原因你们查出来了吗?”薛绍华问道。
包飞扬摇了摇头:“我托宏达集团那边打听了一下,于莉琼的母亲是一九七零年到新港投亲的,但是他们原本在大陆的身份并不清楚,于莉琼到新港以后,应该改过名字,所以我们很难查下去,但是现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可以确定于莉琼应该有跟她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与新滩八二一事件有关。”
薛绍华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又问道:“飞扬啊,这件事对联合化工集团的投资事宜会有多大的影响?”
包飞扬看了薛绍华一眼。想了想才缓缓说道:“影响还是会有,即便于莉琼不会将她的个人感情带入到工作当中,但是这件事也会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影响,说得严重一点。可能会在整个台湖商人群体当中产生不好得负面影响。当然,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各地并不鲜见,所以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我也说不清楚,不过我还是希望最后会有更积极的影响。”
包飞扬也向王虹锋。甚至向赵根正汇报了这件事的情况,赵老这两年的身体也大不如前,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大家也不会再去打扰他。
对于包飞扬的态度,赵根正还是支持的,他也觉得包飞扬的处理方式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就不方便出面了,不过赵根正还是给他留了大军区一位将军的联系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请这位将军帮忙说话。
江北省军区属于江城大军区,大军区司令部驻江南省省会江城。
军队系统相对独立,不要说江北省,就算是江南省委一把手,对大军区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插手的可能。
所以王虹锋也只能够叮嘱包飞扬,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联系江南省委的邱书记,并让他去江城前,先到凤湖去一下。
就在包飞扬准备启程的前一天,市长陈玉清突然打电话将他叫到办公室:“听说你最近在调查新滩八二一事件?”
包飞扬只能点了点头:“是啊。事情的起因是联合化工集团的于部长对此有些不好的看法。”
“我知道。”陈玉清冷冷地说道:“那你为什么没有向我汇报相关的情况?”
包飞扬说道:“这个……涉及到军方,所以我直接向薛书记进行了汇报。”
“当然,这件事要向薛书记汇报。不过作为海州市政府一把手,既然关系到海州的招商引资。那我还是应该知道。”陈玉清淡淡地看了包飞扬一眼:“听说你准备去江城?”
包飞扬准备去江城这件事,除了薛绍华,海州市还没有其他人知道,不过他作为开发区一把手,要离开几天,必须要到市委进行登记备案。或许正是因为这样,陈玉清才会将他叫过来。
包飞扬只得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想就这件事向军区的刘远川将军汇报一下。”
陈玉清微微皱了皱眉头,突然说道:“我去吧,你留下来,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工作很重要。”
包飞扬听了,也不禁有些感动。陈玉清的话听起来像是在说临港经济开发区现在的工作很忙,不让他离开。其实是想说临港经济开发区现在发展离不开包飞扬,她愿意代替包飞扬去江城,并承担可能要面临的风险。
“谢谢您的关心!“不过包飞扬还是摇了摇头,诚恳地说道:“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