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夜唱-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连城头上的李隆基,也派人下来打听,小太监匆匆上去,将瞿昙巽的话说了一遍。
“卑劣!”旁边的寿安急着护卫叶畅,当下便道:“分明是说好了巳时开始,他自家来早了,为何怪别人?”
李隆基却是笑了笑,抬头看了一下天色。
昨日叶畅能给瞿昙巽一巴掌,今天瞿昙巽如何会不还回来,不但要还回来,只怕这厮还要拿走点利息。
果然,没一会儿,那边瞿昙巽又道:“某乃下贱之人,叶中丞轻慢,原是理所应当,只是在场十万长安百姓,在上当朝天子重臣,叶中丞亦是不放在眼中么?难怪天下皆传,叶中丞雄兵在手,早有反意,看来并非为虚。”
此话说出来,那些听得到他声音的围观者顿时失声,一个个惊得呆住了。
这是什么?
这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指责叶畅欲反啊!
这样的指责,不是朝廷里小范围的争吵,而是在数万人面前,将朝廷内部的分歧曝露出来,若是朝廷不拿出一个交待,如何能平人心止谣言?
过了几乎一息的时间,人群才嗡的一声响起。
“叶中丞怎么会有反意,他对大唐最是忠心耿耿,怎么可能有反意?”
“这也难说,人心不足,叶畅他如今手钱有兵,想着那个位置也难免……”
“少胡说八道,莫非你想掉脑袋不成,这事情,也是你我能乱说的?”
象是炸了的马蜂窝一般,瞿昙巽耳边全是这样的议论声,他嘴角得意地浮起一丝笑。
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无非是那些想要对叶畅下手的大人物推出来的马前卒,甚至是走狗,他这只狗咬叶畅咬得越凶越狠,对那些大人物就越有用,他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也就越有保障!
“下边又闹什么,方才瞿昙巽又说了什么话?”城楼上的李隆基见得下边闹哄哄的,比起刚才声音还大,便好奇地问道。
小太监打听清楚之后,上来时便面有难色,迟疑好一会儿不敢开口,李隆基沉下脸来,知道定然不是好话,还是逼小太监说。小太监无奈,只能将瞿昙巽的话语转述了一遍。
李隆基气得几乎要将身前的茶玻扔下去!
要靠叶畅谋反,可以上书奏明,可以寻人弹劾,唯独不可以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之下闹出来!
这与其说是对叶畅的攻计,还不如说是对他李隆基的将军。
“这个瞿昙巽,如今是国子监的助教吧,看来是安闲饭吃得太多了。”过了会儿,李隆基回过头来,看了一眼太子李亨:“亨儿。”
“儿臣在。”
“这等人物,终身不可用之。”李隆基缓缓道。
“儿臣记着了。”李亨垂头应道。
但在李亨心里,却是另一番风云变化。
李隆基很少这样对他嘱咐某件事,莫非父皇是有意退位,所以才会如此交待?
不过,瞿昙巽此人,不但要用,而且要大用……
对于李亨来说,李隆基觉得不可用的人,那就一定是可用之辈。特别是这个瞿昙巽如今做的事情,甚合他意,让他觉得非常非常开心。
叶畅屡次三番坏他大计,还是李林甫的女婿,另外,叶畅本人的存在,也是对他帝位的一个威胁——全天下人几乎都知道,叶畅对他这个太子不假言色,分明是没有将他放在眼里。甚至叶畅拉着满城的权贵合资办商会,也没有让他分润得一星半点的好处!
李亨对叶畅的恨意,与其说是来自于叶畅的所作所为,还不如说是他将自己对父皇李隆基、前宰相李林甫的恨全都转嫁到了叶畅身上。他自己却不明白这一点,故此才会纠缠不休,甚至一提到叶畅便眼睛发红。
瞿昙巽并不知道,李隆基对他跳梁小丑一般的行径极为不满,他离着李隆基毕竟太远,现在要做的,是迎合当朝敌视叶畅的权臣们的心意。故此,他对自己方才的决断非常满意,顾盼之间,便有些得意洋洋。
然而就在这时,听得外边马蹄声响,然后从城南,二十余骑小跑而来。
城头上的李隆基等得也有些心焦,正准备派人去催叶畅,听得旁边有臣子说了一声“来了”,他情不自禁站起身来,翘首向南望去。
叶畅一马当先,行在最前。
他身上着的是便服,而不是官袍,也不是武将服饰,只是一种紧身衣靠,类似于武师、杂伎所穿的对襟窄袖短服。但与一般的对襟又不同,立领、盘扣,被火熨斗烫得线条笔挺,让人显得英姿博发。在襟前、腰前的两排四个口袋,大约是方便放置东西,这倒是与大唐此时的装饰颇为不同。
“这身衣裳倒是不错……叶畅然其实是个雅人。”李隆基身为当代有数的大艺术家,审美还是有些超前的,看到叶畅这身衣裳,不由笑着道。
不仅叶畅穿着这样的服饰,他身后的诸人,也全是这般服饰,李隆基眼花,看不大真切,而视力好的,则看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年轻。
一个个都只是二十左右,大多数都二十不到,身材高大,体型健壮,和他们相比,那些算学馆的太学生们,就显得有些猥琐了。
这也难怪,叶畅等人外衣之下,都穿着棉衣棉裤,甚至还有羊毛织就的羊毛衫,他们又个个血气旺足,外头虽然冷,他们都不畏惧。而瞿昙巽带领的那些算学馆的太学生们,越是额冠博带让自己有古贤之风,就越是不保暖兜不住热气,加之平时欠缺锻炼营养也比不上叶畅身边的人,一个个在寒风中瑟缩,甚至有鼻涕淋漓者。
然后便看到叶畅等人下马,向着李隆基这边行了一个礼。他们动作都是整齐划一干净利落,一看就是精明强干反应敏捷之人。
这是大唐,大唐还留有一些两晋南北朝的遗风,颇有些美即正义的民间认知。故此,叶畅等人从人群中穿过走向试棚之时,周围顿时有人喝彩:“好!”
“赞!”
盛唐之包容,远胜此后,故此叶畅这等服饰,立刻吸引住了众人的眼球。不少年轻人,心中羡慕,只想着自家也要做一套这样的衣裳,骑马射猎,或者球场奔跑,当真是再英俊不过。
有那芳心萌动的仕女,看着叶畅身边的这些少年郎,眼睛便有些挪不开。再对比一下瞿昙巽身边的那些猥琐男,一个个顿时忘了方才瞿昙巽对叶畅的攻击了。
就算有记得的,此时也忍不住叹息:“看叶中丞一行,个个便是忠义才智之士,再看那洛阳算学馆之辈,个个獐头鼠目,便是奸人宵小——这也难怪,若非奸人宵小之辈,哪里会做出这种忘恩负义的勾当!”
“我看那个带头的,就是那个瞿昙巽,一瞧他模样便知其人狼心狗肺,你看他鹰鼻豺声,这等人物,若不是恶人,谁是恶人?”
“正是正是,也不知道叶中丞为何被这小人迫到如此地步,以叶中丞权势,派两兵士便可将这小人擒下,直接打杀了事,何必这么麻烦!”
“这你等就有所不知了,莫看瞿昙巽是小人,他身后却是有大人物。而且叶中丞乃正人君子,总不能象瞿昙巽这般恶毒小人一样不择手段。”
“有理有理!”
围观百姓们的声音传入瞿昙巽的耳中,他气得全身发抖,险些要风疾发作。
他方才以三寸不烂之舌,好不容易坏了叶畅名声,这让他昨天被打的事情,也成了叶畅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的铁证。他原本以为,这样一来,自己一方可以利用百姓们同情弱者的心态,增加叶畅方的心理压力,这乃是兵法中所说的攻心为上。
结果,叶畅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带着人穿了这一身怪模怪样的服饰过来,便将他所有的招术尽皆破去,他方才的种种举动,除了让周围围观百姓觉得乃是小丑行径外,还多了个恶毒小人的名头。
而且那些百姓敬畏叶畅,对他却是不怕的,当下便有人大声叫骂,一个开头,连着便是十人百人应和,围观者纷纷指着他和算学馆的太学生怒骂,骂得众人灰头土脸,连头都不敢抬起来,精气神自然就萎糜下去了。
倒是叶畅,走入了试棚,听得外边叫骂之声,又走了出去,向着周围做了一个团揖。
“别吵,别吵,叶中丞似乎有话说。”
“听听叶中丞说什么!”
叫骂声渐歇,叶畅再团揖一回,笑着道:“今日所争,乃算学本领,非是球市,哪边拥护者声大便可士气大振,而是需要安静方成。等会双方较试,还请诸位安静一些,叶某在此谢过了。”
众人微微骚动了一下,然后算是安静下来,叶畅这才转过脸,不过仍然没有看瞿昙巽,而是对着试棚中的一个绿袍小官:“时间将至,君且去请圣人下旨,双方开试吧。”
第410章 庖丁解牛足可夸
“我呸,当真是威风……人模狗样,衣冠禽兽!”
在稍远处的一棵树上,爬在上面看热闹的袁瑛阴着脸咒骂了一声。
他是真骂叶畅,可不是假骂。若不是叶畅,他们兄弟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被人挟持,要去做冒极大危险之事。
虽然他不太明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究竟是多大的官,但可以想象,如果这个人好杀的话,刑縡一伙也就用不着这般慎重了。
“二位,看到城头上的那个着红袍的人么,靠近圣人的,左边的那一位。”旁边,刑縡的一个手下低声问道。
两人点了点头,表示认清楚了那人,那个刑縡手下便又道:“他就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你们看,一个半老老头儿,好对付得紧,到时只要把他身边的人手支开,就是你二人动手的机会!”
“这厮身上着甲,怕是不好对付。”袁晁道。
“放心,一般刀剑,自是难以透甲,我们准备了更好的兵刃,铁骨朵,陌刀,马槊,你们能用什么便有什么。”刑縡的那个手下嘿嘿笑道:“过会儿,等这比试分出胜负,圣人定然人回宫,那时陈玄礼会先下城,布置好圣人回宫护卫。我们的人会将他骗至一旁,你们到时动手,干净利落!”
“我二人脱身之路呢?”
“早与你们安排好了,管教朝廷索不到你们。”刑縡的那手下打了个哈哈道。
他心中却在说,朝廷到哪里能索得到两个死人!
从一开始,刑縡就没准备让袁家兄弟活着离开,他们就算大事成了,也不能直接背负起这个罪名,更不能走漏一切都是他们阴谋的消息,故此,袁家兄弟必须死!
袁晁与袁瑛对望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听得春明门城头上“当”的一声铜锣响,然后便见一太监走出来,站在风中,扯着脖子喊道:“国子监算学馆诸生与旅顺书院算学比试,如今开始!”
所谓旅顺书院,是叶畅在辽东旅顺办的学校的名字,整个旅顺书院乃是全日制,叶畅的计划是做六年义务教育、三年择优教育和三年研究教育。义务教育如今已经在辽东开始普及,也就是如今叶畅控制的地盘里,每座城中必然有一所旅顺书院的分校,规模大小不一,将七岁以上的孩童都聚于一处,实行寄宿教学。
此事是天宝八载开始在辽东推行,如今已施行三年有余,最困扰叶畅的,便是师资不足,好在他所授课目甚为精简,而且他在自家私学里先后培养出来的两百余名少年如今也已堪用,每校安排数人,还是勉强抽调得出来。
随着那太监发令,这边就开始各自准备,叶畅看了瞿昙巽一眼,却缓步离开了试棚。
瞿昙巽吃了一惊,叶畅离开,莫非是自己不参与?
他看着叶畅缓缓离开,走向春明门,直到进城门之后,又从台阶登上了城楼。
“叶畅,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李隆基把叶畅召到近前来,脸色已经恢复如常,不过还有些不快。
这是对叶畅的,这场比试,搅风搅雨,造成好大的声势,也引起了他的兴趣,可叶畅这时不在试棚之中,跑到了这里来,若是比试有了变故,岂不扫了他的兴致,也坏了朝廷的声名。
“臣又不参与比试,自然来圣人身边,以备圣人顾问。”叶畅笑眯眯地道。
“你不参与?”李隆基吃了一惊:“就靠着你那书院教出的那些……少年郎?”
“他们足矣,单以算学而言,臣未必是他们的对手了。”叶畅道。
“呵呵,你也太过自信了。”李隆基心里有些不以为然。
或许是太顺了,故此叶畅有些小视天下英雄吧,他手下的那些学生们,虽然可能挺厉害的,但是怎么能稳胜过国子监的太学生和算学博士们?
此时便见试棚中,京兆府的小吏开始宣读此次试较的规则。
双方各出十题,当然,出这十题者必然自己有答案,否则专出谁也无法解的题目,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试较总时一个时辰,每解一题,便交纳一题答案,谁解开的题多谁胜;若是规定的时间内双方解出题目相同,则以先解完方为胜。
考场周围完全静下来,无论对于参与试较的双方,还是看热闹的百姓,这都是极新奇的事情。
“咦,国子监算学馆这边人好多,而旅顺书院那边,怎么只有三个人?”有人看出了问题,惊讶地问道。
“旅顺远在数千里之外,哪里能及时调来那么多人手,据说这三位,乃是旅顺书院佼佼者,叶公带着身边,原是准备耳提面命,恰好遇到今日之事,所以出来比试。”
“那也太不公平了吧,三对二十余人……而且他们三个都如此少年,那边却是一堆大叔!”
看热闹的提出这个问题,李隆基也同样提出这个问题:“叶畅,你只以三人对二十余名国子监师生,未免太小瞧国子监了吧?”
“非是臣小瞧,算学之事,又不是战阵之上,人多者必然占优。”叶畅一笑:“虽是一人智短众人计长,可做这些题,却不存在这样事情。”
叶畅话语中未了之意,李隆基听了出来。叶畅分明是对自己的这些随从极有信心,觉得他们可以轻易碾压算学馆之人。
既是这般有信心,那么就还有热闹可看,李隆基要的,也只是有热闹可看。
紧接着双方拿出各自备好的备试材料,给小吏检查,确认并无夹带舞弊之举。算学馆那边,是一叠稿纸、一些笔,再就是算筹,瞿昙巽检视了一遍自己这边的东西,便去看旅顺书院那边的物品。
纸、笔自不必说,甚至旅顺书院用的铅笔,瞿昙巽都不觉得奇怪,因为铅笔如今也是旅顺外销的商品之一,在长安的文房四宝店里可以买得到。但当看到算盘时,瞿昙巽眉头跳了跳,起身指着算盘道:“此为何物?”
算盘之起源时代颇有争论,不过叶畅在大唐还未曾见到过,他当初在修武时,受元载所非难,便曾经用算盘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账目计算。到了兴办私学与学校之际,为了弥补此时计算用具之不足,他便大力推广珠算之法。他自己还计得加减法口决,乘法也有些印象,唯有除法,是他与张休等人费了不少气力重新总结出来。
珠算是旅顺书院的一门必学课程,几乎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童都得学会用珠算来做算式题。在场的蔡晨旻、岳曦和杨帆三人,自然是其中佼佼者,算盘在手,随意拨了几下,轻脆的声响,让人不禁精神一振。
“此珠算算盘也,《数术计遗》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阁下既是国子监助教,又为算学馆之师长,岂能不知此物?”蔡晨旻抬起眼,睨视了瞿昙巽一眼:“大惊小怪,只因见识浅陋吧?”
这话说得瞿昙巽脸青一阵白一阵,好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严格来说,瞿昙巽的主业是天文,算学只是依附于他的主业之上,而且他最精通的,还是祖上传下的天竺数学,故此对于汉人数学古籍并不是特别熟悉。更何况算盘与汉人《数术计遗》中载的珠算,还是有些区别的,他哪里弄得明白?在他看来,此时的计算器,就应该是算筹,怎么会有算盘出现?
这也与他消息闭塞圈子较小有关系,事实上,叶畅在辽东大力推广珠算,如今有些商家掌柜,也尝试着使用算盘计算了。
瞿昙巽本来还要在算盘是不是计算工具问题上纠缠的,他有一种直觉,觉得这项计算工具会对此次胜负有非常大的影响。这时小吏轻声催促道:“圣人在上,不宜多做纠缠。”
听得这话,他才息了争执的念头,气鼓鼓地坐了回去。
对话传到了楼上,李隆基哈哈笑了笑,看着叶畅:“你这弟子,颇有你之性格,其人才器如何,可否出仕?”
这是嘲笑叶畅教出来的人也是嘴上不吃亏的,叶畅却坦然当作对自己的称赞,毫不谦逊地道:“蔡晨旻在我诸弟子中,出类拔萃,单论才器,绝非等闲。臣准备让他跟在臣身边再历练两到三年,然后再荐与圣人。”
“其余二人呢,才器与他相比何如?”
“此三人才器相当,不过性格略有不同,蔡晨旻性子稍急,但反应敏捷口舌伶俐,岳曦沉稳谦和,有大将之风,杨帆性子活泼善谑,善于交际。”
李隆基听了捋须不语,在叶畅口气里,似乎那说话的蔡晨旻在三人中反而是稍弱者,而岳曦最强,杨帆亦有所长。
拿出运算工具之后,双方各自将所出之题交与小吏,小吏再将之分发。
这一分发,便又看出不同了,国子监算学馆这边,是所有人围在一块,大伙聚着解题,还有小声讨论,甚至连那些助教、博士,也在旁边参与,二十余人凑在一块儿,一时间好生热闹。
相反,旅顺书院这边,则只是最初时大伙聚在了一处,然后三个人各拿三四题去,竟然不是分工协作,而是各自单干。
见到此情形,李隆基心里不免稍有轻视:叶畅这几个弟子,或许有才,但是不够团结。
他想到便问:“叶畅,你这三位弟子,为何不携手共进,同克难题,却是各自做各自的,莫非他们只擅单枪匹马,不擅与人合击?”
“并非如此,料想是算学馆的十道题对他们并无难度,故此他们各依所长,互相分工罢了。”叶畅笑道。
正说话音,双方便开始计算解题,瞿昙巽先将旅顺书院的第一题拿出来,却没有什么玄虚,乃是个水利之题,大致是说某堤倒围,江水涌入,当地官民在低处开决放水,涌入水时速若干,放走水时速若干,问几时决堤围垸积水没过安全之线。瞿昙巽先是一愣,然后微喜:这种题目,虽是繁复,却非无解。
一群太学生便开始七手八脚计算起来,这题只要能列出思路,剩余的无非就是计算。瞿昙巽嘴角浮起了一丝怪笑,瞄了对方一眼,他们列出的第一题,亦是一个计算题,不过此题看似简单,却是要耗费极大时间,需要将题中数千数字全部累加起来,哪怕是用算筹,也不是短时间能算出结果的。
但他才怪笑,便见方才讥嘲他的那个少年人提起毛笔,在纸上刷刷写下一串数字,然后将那张纸交与身边的小吏:“第一题已解!”
“这怎么可能?”瞿昙巽讶然惊呼,忍不住起身看:“这一定是错的!”
小吏原是要将墨吹干净再将纸收起来的,但得了主持的官员示意,他将那张纸打开,亮给众人看。
瞿昙巽看到那个数字,大张的嘴动了动,脸上神情既是惊讶,又是懊恼。
竟然是对的!
在瞿昙巽看来,他们出的第一个题目虽然不难,但足以消耗旅顺书院的比试用时。此题是个连加题,用算筹都要算是小半个时辰,可对方只是拿着铅笔在稿纸上涂画了片刻,甚至连喝杯水的功夫都没有用到,竟然就解出来了——难道对方事先就知道了答案?
这个念头一闪出来,瞿昙巽便强行将之压下去,这十道题都是他出的,对方怎么可能有答案!
“快些解题,莫要输与这些歪门邪道之辈!”瞿昙巽咬牙切齿地对自己的学生们道。
李隆基在城上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也有些讶然,他让人将题目抄了一份拿上来,又将蔡晨旻解出的答案拿来,看了一会儿,他自己是算不清楚,便问杨钊:“卿为计相,可解此题?”
“这个,臣虽能解,耗时却要慢些。”杨钊看了这题之后,琢磨了会儿,苦笑着道。
叶畅在旁微微一笑,正好被李隆基看到,李隆基睨了他一眼:“叶畅,你之弟子,为何解题如此之快?”
“臣记得《庄子》之中有,有庖丁解牛之章,庖丁解牛之技,在于知牛身体之道理,而臣弟子能解此题,亦是如此。算学馆所出之题,看似繁多,要将一千数字相加,但这一千数字分布,却是自有规律,循此规律,就用不着一个一个生硬相加。”叶畅解释道:“恕臣直言,在臣书院之中,十二岁之少年便能解此题矣。”
第411章 箭芒锋利指阿谁
“十二岁之少年……”
李隆基很是无语,真想瞪着叶畅,斥责他吹牛说谎不打草稿。
国子监助教出的难题,旅顺书院十二岁的少年就可以轻易解开,这岂不是在说,堂堂大唐最高学府的助教,还比不得旅顺的一个顽童少年么?
但是李隆基心底明白,叶畅这话……只怕不是假的。这种事情,叶畅一向不好吹嘘。
而且叶畅方才提到的庖丁解牛的例子,也让他霍然惊觉。
叶畅为何在十一年前横空出世之后,能做出这么多大事?从他最初虹渠引水,到今年在葱岭西大败大食,这些成就,他自己总结时,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他能取得此成果,不过是因为比起一般人更接近于“道”罢了。
万事万物俱含大道,能识大道,便可借用万事万物之力。
李隆基一时之间,不禁深思,而就在这时,试场之中局面发生变化,杨帆解出了第二题,紧接着,岳曦又解出了第三题。
瞿昙巽此时眼睛都红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见。
除了第一题,在他看来简单一些,是个硬加的题目,第二第三题,可都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难题,第三题乃是韩信点兵题,出自《孙子算经》物不知数,只不过比起《孙子算经》中举的例子要难许多,而解这道题的方法,正是计算天文历法所常用一次同余式解法。
“这怎么可能……唉呀,是了,是了,叶畅抬高僧一行,一行之侄张休便在他手下,这些少年的算学,便是张休教授,他们乃是一行之再传弟子,会解此等题在所难免,只是……他们怎么算得如此快?”
瞿昙巽虽然心中焦虑,却还没有到阵脚大乱的地步。
前面三题,只是麻烦,却并不能算难题,真正的难题,还在后头。想到这里,他稍稍定下心,然后坐了下来,才一坐下,便听得自己这边太学生中有人呼了一声:“成了!”
他们终于解出了第一题,将答案送到小吏手中之后,瞿昙巽暗松了口气。
第一题解开……第二题应当不会太难吧?
结果让瞿昙巽失望,第二题乃是一道不规则田亩求面积之题,关键是,这田涉及到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多边形,还要进行切割修补——也就是要做数条辅助线。虽然题目中那田形状就画了出来,可是众人还是禁不住傻眼,愣了一会儿,瞿昙巽怒道:“这世上怎么会有这等模样的田,分明是刁难!”
诸太学生面面相觑,他们出给对方的题目,其实也是刁难的题,但谁知道对方竟然如此轻易答出来了呢?
“快做,快做,先捡容易的做出来。”瞿昙巽也知道怒不起作用,当下便开始检视题目。
周围的百姓当中,有人忍不住开始小声议论,还是差役弹压,他们才又安静下来。
这一安静,便听得旅顺书院这边开始噼噼啪啪的清脆声响,原来是岳曦在开始用算盘,不一会儿,杨帆、蔡晨旻先后也抓起算盘开始计算。
“这声音倒是清脆,不过那玩意儿,当真可用?”有人低声问道。
“自然可用,别忘了,那东西肯定是叶中丞发明,叶中丞这些年来发明的物件,有什么是不好用的?煤炉子、火炕、地井、四轮马车、辙轨,依我说,叶中丞才智机巧,不亚于鲁班孔明!”
百姓们现在对叶畅都有些盲目的信任了,挤在人群中的陆羽微微点头:其实何止这些,叶畅还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发明,只不过一般人不知罢了。
他这几年行走四方,想要找出天下三十六名泉来泡茶,在长安与洛阳,都看到了水力带动的纺织作坊——这些工坊原是叶畅首创,但现在却被不少人学了去,虽然他们的效率还无法与辽东相比,可是规模却是越办越大。
这也导致棉花种植面积在中原越来越多,粮价缓慢上涨,而棉价却被这些控制着纺织作坊的权贵们压得甚低,不少佃农不得不放弃租佃,转而进入工坊中作工。
陆羽隐约觉得,叶畅似乎是有意无意地在推动这一进程,而他修路、疏浚水道、办邮政等事情,则是在缓解这一进程中产生出来的问题。但叶畅终究只是一己之力,天下还是李唐的天下,他的好心,也只能照顾到他视线所能及之处。
江淮,甚至江南,非叶畅之力所及处,那里的情况,很不乐观。叶畅通过水路、辙轨,将江淮的粮食大批运送到中原,缓解关中的粮食压力,可这样一来,江淮的粮食价格就在上涨,青黄不接之时,甚至以野菜为食。
此等情形再发展下去,恐有不测之风云!
陆羽虽然年轻,见识并不多,却也有这种感慨,各地地方官岂会不知。但如今天子,好大喜功,爱听粉饰太平之语,骄奢淫逸,厌见犯颜直谏之人,谁会和自己的前程过意不去,拿这等事情去扫天子的兴致!
正琢磨着自己的心事,陆羽听得身边诸人呼道:“啊呀,好快!”
他一抬眼,便见岳曦又将一题答案交了出去,看神情,甚为轻松。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子监算学馆那边,一个个脸色都青白交替,显得压力极大。
“四题了……旅顺书院这边转眼就做好四题,这才过了多久,一刻钟还不知有没有!”有人看了一下放在一边的滴漏铜壶,惊得呼了一声:“刚好一刻钟!”
总共十题,一刻钟就做掉了四题,先不论对错,单说速度确实让人吃惊。
“为何会如此,莫非国子监算学馆有意放水,出的都是些容易题?”
“倒是听说过有人操持赌盘,意欲押此试胜负……”
“休得胡说八道,此次大试,干系到国子监算学馆的名头,甚至干系到算学馆博士、诸生前途,如何会放水?”有通事理地冷笑道:“你们也不想想,这些算学馆的诸生,要靠着这算学本领担任官职的,若是输了,岂不是说他们还比不上叶中丞私学教出的弟子?”
“那为何旅顺书院做得如此轻松?”
“实力,实力上的差距你懂不懂,若是算学馆的博士、诸生与旅顺书院的算学本领相差甚远,他们出的题目,又怎么能难得住人?”
“差距……有这么大?”听得这句,周围的人都惊呼出来。
城上李隆基也觉得有些尴尬,从目前来看,国子监算学馆与旅顺书院的算学水准,相差真的很大!
“叶畅,看来你之信心,不是没有来由啊。”他斜斜看了叶畅一眼道。
“陛下所指?”
“绝对优势啊,如此看来,大约有个两刻钟你们就可以胜出了。”
“圣人有所不知,旅顺书院以周礼之法授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