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所以称“圣裔”,是因为这家人的先祖玛哈木图。阿扎木,号称自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

    波罗尼都、张格尔祖孙二人,都因和中国作对而身首异处,这个布素鲁克呢?

    浩罕汗国很乐意借此扩展自己的势力,于是。派大将阿古柏护送布素鲁克入疆。

    思的克打的如意算盘。是把布素鲁克当做泥胎供起来。他自个儿在幕后做**oss。可惜,布素鲁克不肯当这个傀儡,一到喀什,便和阿古柏一起,赶走了思的克,大大方方地鸠占鹊巢起来。

    一年后,在阿古柏扶持下,布素鲁克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

    布素鲁克不做思的克的傀儡。却不能不做阿古怕的傀儡。打跑思的克,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东征西讨,扩大地盘,全靠阿古柏之力。

    但布素鲁克终于不耐烦了,趁阿古柏东征叶尔羌的时候,发动兵变,宣布阿古柏为叛逆。阿古柏立即同叶尔羌言和,回师喀什,一巴掌就把“圣裔”拍得七荤八素。然后请他去麦加朝圣,再也不要回来了。

    也有一种说法:布素鲁克其实是被阿古柏干掉了。去麦加的那位,是个西贝货,是阿古柏拿来掩人耳目用的。

    接着,阿古柏立布素鲁克的堂兄卡塔条勒为汗,继续充当自己的傀儡。

    “哲德沙尔汗国”废汗、立汗,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朝廷也是刚刚收到的消息。

    此时的俄罗斯,势力已经深入浩罕汗国,但若要完全控制乃至吞灭之,还得花相当的时间和气力。

    另外,不久前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的中国的大片领土,俄罗斯也得花时间消化。

    因此,北极熊的爪子,暂时还不能直接伸到新疆的头上,这个时候就出兵伊犁,老毛子尚力有不逮。

    还有,原时空,俄罗斯之所以在1871年侵占伊犁,是因为那个时候,阿古柏已经占领了全疆,俄罗斯也完全控制了浩罕汗国,双方的势力直接碰在了一起。阿古柏对意图吞灭自己祖国的俄罗斯深怀戒心,于是“远交近攻”,依靠英国人的力量,和俄罗斯对抗。俄罗斯为“小惩大诫”,乃出兵伊犁,以震慑阿古柏。

    现在,阿古柏连南疆都还没搞定。

    俄罗斯也还没有搞定浩罕汗国。

    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实情报,关卓凡平灭回乱、靖定西北的计划如下:

    同治五年,即1866年,像他对慈禧说的那样,搞定甘肃,恢复河西走廊和北疆的正常联通。

    同治六年,即1867年,大军入疆,征讨目标的排序:先北疆,后南疆。

    北疆恢复之后,如果历史按照原时空的流程走,彼时的阿古柏,应该刚刚搞定南疆——当然,因为官军已经入疆,也有相当大的可能,彼时的阿古柏,无法统一南疆,并永远不会再有这个机会。

    好吧,就算阿古柏已经一统南疆,又如何?

    历史上的阿古柏,虽然占领了全疆,但他的“洪福汗国”——改“哲德沙尔汗国”而来——真正强大起来,是在接受了英国的大量军援之后。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是左宗棠的对手。

    何况本时空的阿古柏,到官军恢复北疆的时候,既不会有英国人的军火援助,又最多只局促南疆一隅?

    又何况本时空的西征大军,比原时空的更加强大?

    在这个过程中,就算觊觎在旁的俄罗斯馋的流哈喇子,关卓凡也不会给俄国人什么对新疆下嘴的机会。

    如前文所说,彼时之新疆,对于俄罗斯来说,不是一个熟得可以摘下的果子,老毛子只能望梅止渴,干咽口水。

    等到果子熟了,果园的守卫也就到位了。

    所以,自始至终,俄国人只好一直流涎不止啦。

    一直流到我把铁路修到新疆。

    然后,咱们通前彻后地算账。

    不过,这些个推论,没法子都跟御姐说。

    当然,也没有必要都说。

    或者,换个说法?

    *

    于是,关卓凡这样回应圣母皇太后的厪虑:

    “回太后,俄国人狼子野心,要他们全然安分守己,确实是不大容易的。”

    “嗯。”

    “俄罗斯疆域广大,不过,其地大多十分寒冷。温暖的南方,对于俄国人来说,犹如中原锦绣之于匈奴、突厥,诱惑难以抗拒。因此,俄人早早便定下了南下的国策。也正因如此,罗刹窥伺我西域之心始终不死。”

    “哦!……”

    御姐微现忧容,心里面是更担心了。

    “不过,”关卓凡开始转折,“臣有足够的把握,不令俄人得寸进尺,染指新疆。”

    “哦?”

    “回太后,俄人进占西域,有些人,大约比咱们还要着急——这便是英国人。”

    “英国?这是为什么呢?”

    “回太后,由北而南,过了西域,俄人便可进窥印度——这印度乃是英吉利一等一的禁脔,英人素来视作命脉,是断不容他人觊觎的。”

    “啊,我明白了——为了印度,英国人不能不拦着俄国人乱来。”

    “是,太后圣明。”

    其实,英国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一样是“乱来”的。只不过,英、俄在亚洲的争夺,英国确实是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争夺中亚也好,染指西藏也好,英国人的根本目的,是阻拦俄国人南下。一来,保住印度;二来,不给俄国人获得南方的出海口,把北极熊一直堵在寒冷的欧亚大陆腹地里边。

    需要说明一下,御姐是晓得“印度”在哪里的。自从轩军赴美,御姐就开始对“世界地图”这样物事产生了兴趣——当然,是平面的“世界地图”,不是那个奇奇怪怪的“地球仪”。

    这次天津之行,鱼水合欢之后,心甜意洽之时,有时候,关卓凡会在床上摊开“世界地图”,慢慢儿地给御姐口讲指画。御姐躺在情郎怀里,纵览天下大势,时不时的,情郎还在自己的身子上面,“指点江山”一番。这个“地理课”,上得是再舒爽不过了。

    好吧,言归正传。

    关卓凡先把英国人搬出来,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慈禧,面对俄罗斯这只庞然大物,对自己的力量,毕竟还没有足够的信心;而对造出了“冠军号”的英国人,这个信心,自然要更大一些。

    慈禧说道:“你是说,咱们要……联英拒俄?”

    关卓凡大赞:“太后圣明!‘联英拒俄’四个字,真正是高屋建瓴,把什么都说透了!这四个字,臣就想不出来——臣以为,很该以之为大清今后十年之国策!”

    慈禧心中得意,却也忍不住抬起玉手,纤指握拳,轻轻地在关卓凡的胸膛上捶了一拳,说道:“收收你的‘太后圣明’——这个‘联英拒俄’,还不是你肚子里的馋虫,引着我将它勾出来?”

    “太后的譬喻,实在太……鲜活了!臣的一点小心思,难逃圣鉴!呃,太后圣明!”

    御姐“格”的一声,笑了出来。

    *(未完待续。。)
第一二二章 历史的轨迹
    不过,笑归笑,御姐并非没有疑虑。

    “你说,这英国人,靠得住、信得过么?”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臣以为,英国人靠不靠得住、信不信得过,不在英国人,而在咱们自个儿——咱们自个儿争气,英国人就靠得住、信得过;咱们自个儿不争气,别说什么靠不靠得住、信不信得过了,英国人就算和俄国人勾起手来,合而谋我,也不稀奇。”

    慈禧默然半响,然后缓缓说道:“你这话有味道,是这么个意思——总要自个儿的步子踏实稳当了,人家才愿意跟你搭把手!”

    关卓凡非常欣慰,说道:“太后圣明!譬如新疆的回乱,咱们拿叛逆一个个打平了,再把整个新疆,扎紧了篱笆,俄国人见无隙可乘,自然不敢轻易起衅。英国人对咱们有了信心,也就乐意锦上添花,助咱们一臂之力;说不定,还要倒过头来,求着咱们帮着他们对付俄国人呢。”

    “哟,果真如此——那敢情好!”

    “非但如此,英国人既有求于我,就不会在中印之间,轻易动什么手脚,西藏的局面,也就容易安定了——这是一个连环套,拿洋人的说法,叫做‘良性循环’。”

    “‘良性……循环’?”

    “是。”

    御姐认真想了一想,大致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心里微微激动,连连点头,说道:“是这么回事!”

    关卓凡缓缓说道:“至于罗刹人已经吞了下去的,臣总有一天。要叫他们一口一口。都吐了出来。”

    慈禧怔了一怔。说道:“你是指……”

    关卓凡心中暗叹:如果是现代的中国人,绝对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自己指的是什么。

    可是,这儿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回太后,臣说的是,咸丰八年、咸丰十年、同治三年,咱们同俄国人签的那几个条约。”

    咸丰八年,即1858年。《瑷珲条约》。

    咸丰十年,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同治三年,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三个条约的年代、名字,先后在关卓凡脑中跳出。

    当《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跳出来的时候,关卓凡的太阳穴微微颤动了一下,他似乎听到了自己心房滴血的声音,一瞬间,嘴里充满了又苦又涩的味道。

    这个条约。是1864年签订的。彼时,自己正在由美返国的海路上。挟美利坚平叛大胜之威,军容壮盛,器械精良,端的是“中外仰望”,风光无限。

    彼时,自己已经整整穿越了四年。

    可是,历史依旧以其强大的惯性,按时催生了这个条约。中国无可奈何,关卓凡亦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关卓凡才深刻地意识到:历史的轨迹,并没有发生真正的转折;中国的命运,并不能只靠自己在异国投机的一场胜仗,就发生实质的改变。

    自己在这个时空要做的事情,不过才刚刚开了个小头。

    那个时候,关卓凡才痛感:呆在二十一世纪,对着已经作古的先人们,放嘴炮、唱高调,何其容易;真正设身处地,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扭转乾坤,改定命数,又何其艰难。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奕?拍板定案的,可是,在回乱暴起,捻乱肆虐,整个西北烽烟遍地,新疆事实上已全不受控的情况下,即便换了自己主政,这个约,真的就可以不签吗?

    关卓凡一点把握也没有。

    力不如人,说什么都是废话、空话。

    原时空,能够勉强收回伊犁,说到底,不是因为曾纪泽的口才好,而是当时回乱已经平定,左宗棠的大军,正驻扎西北,虎视伊犁。

    好了,该御姐说话了。

    “这几个条约,我不大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划界上面,咱们似乎……吃了亏?”

    似乎?!

    还好,姐姐,您还知道我说的是“划界”的事情。

    不怪得御姐“似乎”——穿越之后,关卓凡才发现:此时的主政者,对中俄划界,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吃了亏,而是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大的亏。

    就是说,没有明确的“量”的概念。

    关卓凡查阅《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关于划界部分,有一个共同点:只有关于河流、山脉和卡伦的名称、走向的简单描述,没有任何距离、高度的具体数字。

    粗疏之处,和现代划界协议的精准,差的太远了。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既缺乏“数目字管理”的概念和手段,也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疆域观念。遥远的东北、西北的国境线,在理论和现实中,都非常的模糊,严格说起来,并不存在一条几何意义上的“线”。

    更致命的是,彼时的中国,缺乏万国公法中关于疆域的“实际控制”的概念——这让中国在和俄国的折冲樽俎中,吃了大亏。

    比如,俄国人坚持要求以中国的常设“卡伦”——就是哨所——为划界依据,可中国的许多常设卡伦,距理论上的国境线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于是,这段距离之内的国土,就被俄人用“先予实际占领、再祭万国公法”的法子,强行划走。

    俄国人的逻辑是这样子的:这块地方,是我的实际控制区,而不是你的实际控制区——所以,这块地方,是我的领土,而不是你的领土。

    好,该关卓凡答话了。

    他轻轻吸了口气,说道:“回太后,咱们确实是吃了亏。臣手上有个很粗疏的数字:这几次划界,加在一块儿,俄国人大约多占了咱们……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嗯,‘平方公里’是洋人的说法,一个‘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咱们的一千五百亩。”

    看到慈禧脸上微微茫然的神情,关卓凡补充了一句:“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十个安徽省的地方。”

    御姐美丽的凤眼,倏然睁大了。

    关卓凡拿安徽说事,是因为慈禧的父亲惠征,就是殁于安徽宁池广太道任上的。安徽,算是慈禧最熟悉的省份之一。

    十个安徽?!

    慈禧的脸色变白了。

    半响,她低声说道:“这个数字……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

    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国,真心没有人知道“这个数字”。

    关卓凡说道:“咱们被俄国人多占的地段,都在极北极西之地,勘准其地大小,绘制精确舆图,十分不易。实话实说,咱们自个儿,还没这个本事。臣说的这个数字,是洋人算出来的。下面办事的人,没有给太后回清楚,也……不算奇怪。”

    一小股火焰,在慈禧的心底慢慢地燃了起来,很快,烧炙得她脸颊发烫,眼睛发红。

    “前边两个条约,是在先帝手上签的;后边一个条约,是在——”

    慈禧说不下去了。

    她停了下来,丰满的胸脯急促地起伏着。

    再开声的时候,已经带了一点哽咽:“丢了这么大一块地方,百年之后,我……我怎么去见列祖列宗?”

    关卓凡伸出手,轻轻地拢住了慈禧的手。他能够感觉到,御姐的手在微微发抖。

    他用一种很沉稳的声音说道:“太后不必过于……伤情。这个事情,就像圆明园的事情一样,总是咱们一时技不如人,无可奈何!可是,一时技不如人,难道就一世技不如人?!只要咱们发愤图强,终有一天,能够后来居上,压倒罗刹人,叫他们把多吃多占的,统统都吐还了出来!”

    慈禧身子一震,把手翻了过来,紧紧抓住了关卓凡的手,颤声说道:“对,你方才也说过这个话——你说,咱们该怎么做,才能叫罗刹人‘一口一口,都吐了出来’?”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罗刹人就是个身高马大的壮汉,手里拎着斧头,咱们身子骨儿虚了,手里又只有烧火棍,才被他抢走了家当!”

    “要把家当抢回来,就得先把身子骨儿养的比他还壮实!咱们原先只吃五谷杂粮,养不出腱子肉,得改吃牛羊猪肉!还得打熬筋骨——整天猫在屋子里,不晒太阳,不吹风,不淋雨,可长不出腱子肉来!”

    “长出了腱子肉,还得找到趁手的家伙事儿——烧火棍儿不能再用了!咱也得使斧子,还要磨得比罗刹人的斧子更加锋利!”

    “这两样都齐备了,咱们就能找回这个场子了!”

    *(未完待续。。)
第一二三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
    慈禧说道:“我晓得你的意思——所以,咱们要办洋务,要炼铁、制炮、造船、强军!是吧?”

    姐姐,您说的有道理,可是,您未必真晓得我的意思。

    “太后圣明!臣拿‘腱子肉’来做譬喻,意思是——太后想啊,一柄利斧,一个身强体壮的壮汉来使,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病秧子来使,威力是大不相同的。病秧子使斧子,莫说发挥不出利器的大部分威力,一个不小心,还会伤着自个儿!”

    “坚船利炮,诚是利器,但若一边踱着方步,一边驾船操炮,大约是驾不稳、操不好的。”

    “所以,臣才说:不能再吃五谷杂粮了,得改吃牛羊肉;不能再猫在屋子里不挪窝了,得走出去,晒太阳,吹风淋雨!”

    慈禧目光炯炯,说道:“你是说,要……改制度?”

    关卓凡心里面在唱歌:姐姐,您还真是圣明!

    他装作非常激动的样子,低下头,在慈禧的手背上轻轻一吻,说道:“太后圣明!”

    慈禧格格一笑,说道:“痒!”

    “真正是圣明不过太后!就拿太后方才谕示的四件事来说——炼铁、制炮、造船、强军——有些制度,如果不改,咱们也许一般能炼出铁来,一般能造出大炮、轮船,一般能‘西法练兵’,可照猫画虎,画虎类犬!炼出来的铁,没人家的精;制出来的炮,没人家打得远;造出来的船,没人家跑得快;练出来的兵。硬碰硬。碰多两下子。就散了架!”

    “太后,咱们不能照描红样子画老虎,咱们得自个儿变成老虎!”

    慈禧心潮澎湃,过来半响,柔声说道:“这个题目太大了,你得让我好好想一想。”

    “是!”

    “嗯,哪些制度该改的,你写个条陈给我——不是奏折。就咱们俩,私下底商量。”

    “是,臣谨遵懿旨!”

    顿了一顿,关卓凡说道:“还有,若要雪耻于罗刹,臣以为,有一件事情,咱们是要特别留意的——就是铁路。”

    “铁路?”

    “是!俄罗斯国土广大——比咱们中国还大——从他的京城莫斯科,到咱们新疆,万里之遥。兵员、粮秣、器械之转输,十分不易;到咱们东北。就更远了——好几万里!目前,这两个地方,莫斯科都没有铁路通的,是打不起大仗的。所以,只要东北方向,咱们的铁路修到了阿勒锦;西北方向,铁路修到了迪化——臣就有把握,把罗刹人多占了的地方,替太后给拿回来!”

    迪化,即乌鲁木齐。

    慈禧热血沸腾,说了声:“好!”握紧了关卓凡的手,一时不晓得再说点什么好。

    过了片刻,心情略略平复,说道:“咱们能修铁路,俄国人会不会也修铁路?”

    “回太后,俄罗斯的东半边,气候极其寒冷,地都是冻硬了的,谓之‘冻土’;另外还有无数沼泽,修铁路,真正是难于上青天。臣估计,二十年之内,他们通向极东国境的铁路,断乎修不起来。所以,东北方向,咱们的铁路,一定是早过他们修通的。”

    “西北方向,中亚诸国林立,俄罗斯要一一打平,还要相当一段时间,还不能从容地修铁路——哦,所谓‘中亚’,是洋人的说法,就是咱们的‘西域’。”

    “最关键的是,英、俄在‘中亚’争雄,如果俄罗斯的中亚铁路修通了,对英国人的威胁就太大了。所以,这个事情上面,英国人必然是要下死力气阻挠的。咱们‘联英拒俄’,此其时也!”

    真正算无遗策了。

    慈禧轻轻吐出一口气来,又想起一件事情,说道:“我记得你原先的计划,西北方向的铁路,是修到兰州?”

    “是,太后的记性真好!臣以为,若只求安定新疆,铁路修到兰州,暂时是够用了;但若要收复失土,非把铁路修到迪化不可!”

    “把铁路修到迪化,这个……不大容易吧?”

    “回太后,事在人为!臣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人正在修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铁路,叫做‘太平洋铁路’,全长六千多里,还要翻越六千多尺高的大山——一样修通了!”

    “还有,修这条铁路,原先用的工人,大多是爱尔兰人。可是爱尔兰人酗酒懒惰,工程迟迟没有进展。后来铁路公司不得已,转而招用咱们的华工,工程的进度,这才大大的加快了。”

    “太后明鉴,西北地方,风沙荒漠戈壁,修起铁路,必然艰难困苦。但地势开阔,未必就难得过美国的崇山峻岭!咱们又有天底下最能吃苦耐劳的工人,这个铁路,一定是修得通的!”

    静默片刻,慈禧柔声说道:“这个事情若真能办成——我是说,你若真能从罗刹人那儿,把咱们的东西夺回来——我都不知道该赏你什么好了。”

    “功高难赏”,对于臣下,可不是什么好事,关卓凡正想着该怎么接这句话,御姐紧接着嫣然一笑,说道:“唉,已经赏了两个公主,要不然……再赏一个太后?”

    关卓凡脑子里面,微微“嗡”地一声,心想:这是什么节奏?!

    念头还未转定,手上却已动作起来,先是一扯,慈禧“嘤咛”一声,离座跌了过来。关卓凡揽住她柔软的腰肢,将娇躯轻轻放到了自己的腿上。

    他在慈禧火烫的面颊上香了一香,低声说道:“臣谢太后天高地厚之恩!”一边说话,一边把手插进了慈禧的里衣。

    同时,脑子还在转着念头:“再赏一个太后”——到底什么意思?

    “哎哟,你……我不是这个意思……”

    嗯?你不是这个意思?

    “哎,不是,我是这个意思,可是……”

    嗯?你到底几个意思?

    “卓凡,你先停一停,听我说一句话……”

    关卓凡的手,已经摸上了御姐的胸脯,温香软玉既已在握,便再也不肯撤开来的了。不过,手上的动作,总算遵圣母皇太的懿旨,暂时打住,“先停一停”了。

    慈禧喘息略定,在关卓凡耳边轻声说道:“你说,这样的日子,咱们能不能……一直这么过下去?……”

    关卓凡脑子里面,又是微微“嗡”了一声。

    他明白,“再赏一个太后”是什么个意思了。

    他明白,自己遇上穿越以来最大一个难题了。

    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不容他有任何犹疑。

    电光火石之间,他一咬牙:无限风光在险峰!

    “回太后,当然能!就算臣粉身碎骨……”

    “不,不!”柔嫩的手指,按住了关卓凡的嘴唇,“我不要你粉身碎骨!我要……和你好好地过日子……”

    关卓凡脑子里面,再次微微“嗡”的一声。

    “臣遵旨!嗯,咱们好好地日一日……啊不对,好好地过日子……”

    ……

    “日子”过得非常激烈,以致女人几乎无法抑制住自己的呻吟声。

    “太后不要忍得这般辛苦了,想叫……就叫出来好了……”

    “外边有人……”

    “除了玉儿,都让我遣开了,听不见的……”

    “那……不是还有玉儿……”

    “怕什么,她又不是没听过太后的娇吟……”

    “你……坏死了……不行……”

    “那么只好辛苦太后了,臣放肆啦……”

    “哎呦……呦……你非逼我叫出声来,什么意思……呦……”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呦……什么?”

    “呃,太后娇吟,如奏仙乐……”

    “你……坏死了……我……早叫你把玉儿收了……那……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偏偏你假大方……哎呦……”

    “我就要你一个!”

    “哎……呦……天爷……我忍不住了……”

    终于,密闭的舱室内,女人荡魂动魄的娇吟,无以抑制地激亢起来,一声高过一声。

    *(未完待续。。)
第一二四章 可惜可惜
    玉儿住的舱室,就在舰长室的对面,两者之间,只隔一条窄窄的过道。关卓凡离开舰长室之前,拉了拉垂在门边的铃绳——绳子的另一端,是玉儿舱室中的铃铛。

    于是,关卓凡和急趋而出的玉儿,在门口结结实实地打了个照面。

    小姑娘红云满面,云鬓微乱——嗯,这种时候的玉儿,总是这副形容的。

    堵在舰长室门口的关卓凡,并没有完全让开地方,只是侧过了身子。玉儿也只好斜签着身子,才能“挤”进舰长室。

    两人相交而过,眼前乌云微蓬,少女如兰的气息在关卓凡的鼻端拂过,急促起伏的丰满胸脯几乎触到了他的身体。

    玉儿根本不敢正眼看关卓凡,但慌乱之中,双瞳流波,还是在他脸上绕了一绕。虽然眼皮立即就垂了下去,关卓凡还是觉得,犹如一汪春水,漫裹住了自己。

    心底有只小耗子,暖洋洋地,通体舒爽,伸臂踢腿,躁动不已。

    幸好俺刚刚在圣母皇太后那儿……不然,咳咳,真不一定忍得住啊。

    可惜,可惜。

    过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玉儿从舰长室出来了。她刚刚带好舱门,一转头,就吓了一小跳——关贝勒并没有离开,而是在不远处的过道内,背手而立,微笑着看着自己。

    幸好,玉儿及时掩住了自己的嘴巴,没有发出什么声响;同时,关卓凡也抬起手,竖起食指。放到嘴边。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然后。招了招手。

    关贝勒要我……过去?这么晚了,他……要做什么?

    玉儿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腿都有点发软了。

    当然,不能不过去。

    正要抬步,又见关贝勒向着自己身后,指了一指;接着立起了手掌,做了个外推的动作。玉儿回头。关贝勒指向的,是自己的舱室。

    她微微一愕,随即反应过来:关贝勒要自己把虚掩的舱门打开,这样——太后如果有什么事扯铃铛,就算自己离舱室比较远,也必是听得见的。

    太后已经安歇了,应该不会再要她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