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天国-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城突击队的将士们无奈,朱锡琨等前敌指挥官们无奈,秦日纲也一样的无奈。战势就这么的一时僵持住了。唉,投鼠忌器,肉是在眼皮子底下了,可就是没地方下嘴啊!
………【第一八七章林凤祥的用人堪称一绝】………
如果不是这个时候参谋长助理邹国剑恰恰随后到来,一语点醒梦中人,兴安城的这个难题,还真不知道会把连同秦日纲在内的所有人难为多长的时间。
邹国剑现在可是一方面军的知名人物了。炸药高手、兵工制造高手、四川的活地图、炮兵高手等等一堆的高帽子被方面军的将士们扣于了他一身。
从闽西与同伴们一道,协助林万青义军发展土军工厂开始,他就把在上海新学到的炸药、手榴弹、地雷等等的制作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为巩固闽西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福建光复后,邹国剑被调到红一军军部特务大队,追随陈玉成潜入佛山,指导陈开等领导的广东天地会大起义。之后任特务大队副大队长,随军征讨广西。
林凤祥是在上报的嘉奖名单中注意的这个擅用炸药的邹国剑,也许是当时军中四川人太少的缘故,他侧面详细地打听了邹国剑的有关情况。
林凤祥是个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的人。在黔桂两省筹组红一方面军准备西征云南之前,他从红一军中要来了这个一口浓重四川乡音、颇通兵工的小个子。他把邹国剑特意派到贵阳,协助天京来的专家们筹建贵阳兵工厂。
在贵阳的那段时间,邹国剑对新式武器的生产制作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由于兵工厂改装各军老式火炮的缘故,他也开始对大炮产生了格外的兴趣。
进云南的时候,林凤祥仍然没有忘了他。邹国剑又开始带兵,不多,一个旅,尽管这还仅仅是个新组建的旅,甚至没有配发到一门炮。可在攻克云南各路满清军队猬集的昆明城战役中,当初在教导旅时就玩熟了爆破的邹旅长,硬是用炸药和少量配发的手榴弹密切协同,抢先友军一步,打开了进入昆明的通道。这一仗,不仅叫他这个年轻的旅声威大震,也令使用惯了炮火掩护的各路将领们在叹息之余,又是耳目一新。
邹国剑没有想到的是,在云南境内杜文秀等各路义军的有力配合、呼应下,红一方面迅速平定云南之后,林凤祥却是依旧把他倚为兵工的栋梁。除了督办兵工事务、协助新成立的杜文秀省府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外,就没有再叫他带兵的想法。
他心里有过别扭。不过,仔细再想想,还是黄再兴参谋长说的对,云南地处边境,以后这里的军事、经济力量强大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内地,乃至整个天朝的安定。于是,他也就想通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离不开完整的兵工建设。
真正等到大军即将入川的时候,邹国剑却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他又想起来了,自己是个战士,战士就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来亲自解放自己的家园,成天跟机器和炸药裹在一起,他不知足,不痛快,那不是他的性格。于是,他开始去磨总指挥林凤祥,磨参谋长黄再兴,也磨副参谋长曾锦发,理由就是一个,对四川各地的地势,他了如指掌。
的确,邹国剑还有两个特殊的技能一直也没有发挥出来。他酷爱地理,当初在家乡的时候,他游历过四川的山山水水,安王殿下也亲眼见过他自己绘制的地图。不仅如此,正是由于天生的对地理方面的偏好,再加上对新型炸药及火炮的喜爱和认识,他是既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如今红一方面军装备的那些各种西洋火炮、改装后的老式自制大炮,更厉害的,是他还有一双极其精确的眼睛。他的手指头只要在眼前一立,几百、上千步外的目标,就能判断的犹如拿着尺子量出来的一般,准确无误。
按照林凤祥等总部将领的思路,他们本来是要安排邹国剑作为云南督军陈宗扬的参谋长留在昆明,一来主持兵工生产,二来也可以协助杜文秀总督统筹发展云南的经济建设。
最后,还是邹国剑如愿以偿了,尽管还只是个总部的向导官,尽管没有了像以前那样有自己指挥着一支部队的机会,他还是兴奋不已。
人的闪光点,往往都是在一定的场合和条件下,才能完全迸发出来的。
邹国剑也不例外。他没有夸口,从云南计划出兵,到一路的进军,从前游历家乡四川的爱好,使得他给了红一方面军总部以地理环境上的重大支持,雄关、要塞、哪怕是一条别人很难放在心上的偏僻小径,无一不在他的脑海里。
当年赵宋王朝派六万人分道讨伐后蜀之时,仅六十六天即宣告了后蜀政权的结束,将四川纳入宋王朝的统治范围。而正是由于邹国剑的作用,红一方面军十几万大军仅用了六十天,就光复四川,再创四川战争史上的记录。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六十天里,红一方面军多次采取诱敌打援的战术,不仅全部消灭了四川境内的原有满清武装,还歼灭了陕甘总督赛尚阿由汉中、兴安派来的大批援军,掏空了陕南的清军主力。另外,在川西捎带脚还打掉了试图入川增援的藏军一部,叫西藏的头人们领教了天朝红军的厉害之处。
就在夺取成都之战,邹国剑的第三个才能又迸发了。当红一方面军以成都为诱饵,大量歼灭各地纷至沓来的满清援军,开始最后收拾成都城的时候,按耐不住的邹国剑早忘记了自己只是个向导官的身份,他“擅自”跑到了炮兵阵地上,亲自操炮,第一炮拔起摇晃在城楼上的黄龙旗,第二炮当场轰毙城头上正在指挥手下做拼死抵抗的满清成都将军乐斌,第三炮……
那每一炮打的都神了,最后是几十门炮跟着他的标定尺寸一起打,打得不仅城上的满清官兵肝胆俱裂,打得城下的红军将士欢呼雀跃、士气大振,打得就是拿着望远镜看到眼前这一幕的林凤祥、黄再兴、曾锦发等总部首脑也是目瞪口呆。
这一仗之后,林凤祥明白了,这个四川的小个子,不仅是兵工专家,还是个真正的炮兵专家。邹国剑由此荣升红一方面参谋长炮兵及勤务助理。
林凤祥的用人堪称一绝。
现在,在兴安城下,在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儿之中,邹国剑用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眼前的兴安西城之后,慢慢地放下了举着望远镜的双手。他沉默了一会儿,跟着,两条紧拧在一起并不是很粗的眉毛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的微笑。
随即引起的自然是周围一片惊愕、奇异和期待的目光,没有人能够理解这个时候他居然还能笑得出来。当然,他们也想闹明白这个神奇的人物为什么会笑。再往后,大家很快地就都会明白了,接着,当然就是更多人在咧着或歪着嘴,开心惬意的笑。
陕西的辣椒好,素有秦椒美誉,它们辣,辣得好像是那黄土高原的大风,干硬干硬的,直来直去的,一点都不会拐弯的那种辣。
按照邹参谋长助理的指令,一队队红军士兵迅速开始四下里购买和征集辣椒。经过加工后的辣椒粉再被装进已经没有多少炸药的炮弹里。
在脸上蒙裹着湿巾的红军突击队驾着云梯,即将抵达城下的一瞬间,十几门大炮按照邹国剑标定的尺寸一阵速射,城头上先是泛起一股股的辣子尘,随后迅速弥漫开来,顷刻间形成了辣子的红色云雾……
结果自然不用细说了,城头上不管是谁,除了流眼泪、没命的咳起来之外,还能干什么呢?
兴安一下,红二军向东扫荡的部队,也已经轻松拿下女娲山,再下陕鄂交界的最后一道关隘关垭子,与红二方面军西进的部队打通了联系。
秦日纲不满意,而且是极不满意,因为时间浪费的太久。
当然,还有个原因就是关垭子关口居然是被红二方面军的部队首先破掉,这很伤他的面子。他甚至心里都还在后怕,假使朱锡琨这个死胖子的手再慢点儿,整个的兴安城先被人家拿到手那也是说不定了。
按照方面军总部事先的计划,随后上来的罗琼树率红二十军按开赴宁陕镇,去等候可能通过子午道南下增援的满清军队。邹国剑协助朱锡琨红二军及镇巴的十四军开始在各地组建地方政府、安抚百姓、休整军队。
看到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秦日纲放心地赶赴汉中城。当在中途听说林凤祥只是凭借一封信,就拿下了比之兴安又更坚固的多的汉中城时,秦日纲心里窝着的那股火又上来了。再联想起兴安城破之后那个被生擒了的牙都没了几颗的死汉奸吴之道,他在窝火之余,又越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晦气到家了。
吴之道这个老白毛,不知道是被哪个怒火冲天的红军士兵割断了估计比猪尾巴强不到哪儿去的倒霉辫子,在押往刑场的一路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纯粹的秦汉后人,居然一直哭的要死要活,“我的辫子啊……你们这些不要祖宗、不要脸面的土匪、强盗,还我的辫子来……呜呜呜……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哦……”看看,他不是怕死,而仅仅是因为丢了脑袋后面那个宝贵的辫子。
………【第一八八章那样岂不是更快?】………
唉,真他妈的,怎么偏偏这些忘记了真正祖宗是谁的死犟眼子就偏偏总是被自己遇上。秦日纲从这个吴之道的那副丑态上,不由得又想起了在四川资州遇到的那个土围子来了,那是他怎么也挥摸不去的一个记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杀人也可以说是杀了无数,唯独在那里的区区数百人,却总是叫他耿耿于怀,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那个位于资州西北角落的土围子,在第一次红军士兵的冲击之下,周姓土豪的长子即被擒获。几乎是和兴安城类似,由于里面聚集了大批的被胁迫的寻常百姓,偶然经过的秦日纲命令部队暂时停止攻击,利用土豪儿子在手的优势,想劝说周姓土豪放弃抵抗。
在秦日纲的心里,资州至少总算该是个“圣地”,他也是进入这里之前才听黄再兴谈起过,毕竟这里还是那个出了名的孔夫子的老师,苌弘的诞生地,据说推算起来,当年苌弘的家乡还就离这个土围子充其量也不过十几、几十里的路。更何况,家中长子乃是一门之希望,周姓土豪即使再顽固,也总不会舍弃自己的儿子吧。
偏偏是秦日纲想错了。伴随着周姓长子对父亲及家族人的哀求声,嗓子都喊哑了红军战士,把道理对土围子里面的人讲得连秦日纲都感动的要落泪了,可是土围子不为所动。不仅不动容,土围子还够狠,狠到不仅是儿子不要了,寨墙上竟然还出现了一群显然就是一般百姓的妇女,同样是破着嗓门儿对着外面的人在吼。
那话太土,秦日纲好些都听不明白,不过,他从那些人狰狞的眉目表情上,完全就可以断定,那是在辱骂他和他的士兵们,一定还骂的相当相当脏。
最后,居然那个周姓土豪也窜了上来,山羊胡抖抖着,先是骂秦日纲和他的人马不知羞耻,骂他剪掉辫子忘记了祖宗,最后又声嘶力竭地反过头来竟是开始劝他了,劝他这个红一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弃暗投明”,劝他“迷途知返、反戈一击,为了大清朝、为了祖宗而奋斗”。
秦日纲给骂糊涂了,也给骂红了眼了,他亲手一刀劈死了周姓土豪的那个长子,看着这个土围子没了,没的干干净净。
奶奶的,连他妈的赛尚阿这个蒙古人都知道,只有最后投降才是出路,秦日纲就搞不明白了,怎么这些自己的同族之中,却非要有这些至死都顽固不化的混帐王八蛋,而且还能出在这个教育出了个孔夫子的苌弘家乡。这个世界啊,怎么颠倒成了这个样子!
“我说秦老总啊,这是哪来的火啊?”黄再兴接过秦日纲带来的二方面军西进部队传递来的信,先给气哼哼的秦日纲亲自倒上杯水,“来,先灭灭火,气大伤神,再说了,下面还要有你秦老总的大戏要唱哩。”
“我……”秦日纲脖子一梗,大眼睛瞪了瞪,马上却又摇摇头,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生的哪门子气,我就是有点儿窝火,哈哈……当年的韩信不是有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吗,这次咱们干脆就来他个明出陈仓、陇右,暗渡子午谷,老子就是要兵出子午谷,走走当年蜀汉大将魏延一直想走,却始终没机会走的路。”
秦日纲所说的子午谷,又叫子午道,是一条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驿道。它自北向南径直横穿秦岭,是由关中通往陕南汉中、兴安两府及四川的重要通道。子午谷的北口,在长安县石羊关,又叫子口,南口则是在宁陕厅的五郎关口,也叫午口。子午谷全长八百余里。
一八○○年,满清的嘉庆皇帝特地照准在子午谷南口的五郎关口筑城建镇,并赐名“宁陕镇”,取意为“镇守五郎关口,确保陕西安宁”。邹国剑、罗琼树两人率队去宁陕镇,就是为了静静等候由于赛尚阿的紧急呼叫,将会经此而来的关中满清南下援军。
当年蜀汉丞相诸葛亮首出祁山试图争夺中原的时候,部下的镇北将军,曾经长期驻守汉中的大将魏延曾经大胆提议,在蜀军主力大举兵发斜谷道的同时,以此为掩护,愿亲带精兵五千,突然出子午谷,与主力两路夹攻,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的广大地域。
当年魏延的设想最终成为了一个幻想,也成为了后人莫衷一是的争论焦点。不管怎么样,如果魏延当时真能够顺利出了子午谷,由背后抢夺并控制住中原至关中的天然要塞潼关,则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为之奋斗的统一中原大业,也许就成功了。
秦日纲有着与蜀汉大将魏延同样的豪气。不过,作为一个天朝上将,方面军的统帅人物,他的豪气不可能就只是来自于一时的心血来潮,那都是多年战争经验的积累,还有对敌手的认知程度。
他说完,扭头看看正有滋有味儿地品着茶水的林凤祥,“我的总指挥大人啊,你老兄不会也学那个诸葛老先生,废了我的这个成名之路吧?”
秦日纲就是这样,说干起来是真能干,就是一个毛病,总喜欢名声,而且从来不加掩饰。否则,历史上他被韦昌辉利用,参与天京事变大屠杀,最后与陈承榕一道再被轻易灭杀的事情也就不会出现了。
“呵呵……呵呵……”林凤祥抬起抱着茶杯的一只手手,摸了摸下颌的胡须,“诸葛一生唯谨慎,魏延不能成就兵出子午谷的功名,自然也是有其一定的道理。”他一扬手,连忙阻止住脖子刚刚又要梗起来的秦日纲,“不过,今非昔比,也许这就是一条绝好的路了。”
林凤祥说完,看看黄再兴笑了笑。
黄再兴把看完的信递给林凤祥,又挪了挪桌子上的杯子,重新把上面卷着一半的地图铺好,然后,抬头看看秦日纲,“经过对比,北进关中一共有以下几条相对较好的路线,出陇右走祁山道、出宝鸡的陈仓故道,还有就是兴安通往西安的库谷道。子午谷当然也是一条出路,只是那要给西安的景寿和穆荫留着。这两天林老总、曾副参谋长和我反复核实考虑过,为了方便大军运动,方面军主力还是以出阳平关,西进夺取阶州(武都)文、成两县,再经祁山道北上经略陇右,同时另外一路出陈仓故道,经大散关取陈仓为好。”
“原有满清驻关中,甚至是宁夏府的主力早在增援四川时即被我们歼灭的差不多了,而眼下再次被歼灭和收降的赛尚阿统帅在汉中、兴安等处的驻军,都是后来由关中勉强调出来的一部分,加上新募集的武装。”
黄再兴的手离开地图,直起腰,轻松地笑了笑,“按照正常的情况,即便有山西、蒙古再度倾其所有而调集出来的兵马加以补充,关中清军主力至多已经不会超过一万人,就算景寿现进行扩军,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他充其量再纠集起个万把人来就了不起了。这些人马大部分集中在西安、宝鸡两地,主力公开出陈仓和陇右则可以一举调动和消灭宝鸡、天水及兰州一带的满清主力,又可以威胁西安。曾副参谋长在阳平关已经开始做出关的准备工作,如果在此期间我们再能够诱使和歼灭景寿南下增援的人马,起码也得是五六千人吧,呵呵,等我们一出关中,那可就是一马平川了。”
秦日纲点点头,俯身看看地图,手在图上划动着,“由于景寿知道我军屯驻汉中以西,加上不是还有赛尚阿把持在宁陕镇关口嘛,如果他肯出兵救援汉中,则走子午道南下的可能性也就最大。不过,红二十一军前锋带来的信里也说了,他们军的主力是在拿下南阳后,就开始执行新成立的北方行营命令,攻武关,进取商州。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景寿还敢不敢要汉中,只怕还应该是系于两念之间。所以,我有个想法,能不能在方面军主力大造声势出祁山及陈仓的同时,干脆就叫我的二十军准备好后轻兵直接出子午谷?”
见林凤祥和黄再兴相互看着微笑不语,秦日纲脸有些潮红,嘿嘿地笑了笑,“有罗琼树和邹国剑亲自指挥,二十军虽然是各军中的小老弟,能力可也不能忽视。再说,这次行动,对于西安的景寿他们,那绝对是出乎意外。退一万步讲,即使是在中途能与景寿南下的人马偶遇,那二十军的前锋在驿道里直接吃掉他们也是绰绰有余的。现在满清的那些军队,几乎都是一触即溃,太不禁打了。”
虽然秦日纲的话没有明说出来,可林凤祥和黄再兴都心中有数。从秦日纲转来二方面军红二十一军的来信里,他们已经知道了北方行营的整体作战意图,那就是为了保障他们一方面军顺利出秦岭,并最大限度地在短期内扩大经略地域,红二十一军主力是要在夺取商州之后,继续通过蓝武道向西北挺进,进而扼住潼关,阻止满清对关中的任何增援打算,并成为一方面军的东面屏障。
他们都在猜想,一出秦岭,北方行营是不是就会对他们有新的任务变动出现。而争强好胜,总喜欢光耀一下脸面的秦日纲这个时候急于出子午道,当然不是为了别的,其实就是想抢在红二十一军前面拿下潼关,却又不想叫别人说他们去沾了红二十一军的便宜。呵呵,要不,这个秦副总指挥为什么不提出来叫他的心尖子主力红二军,直接由兴安走库谷道,义谷道,锡谷道出秦岭呢,那样岂不是更快?
黄再兴瞅瞅林凤祥,扭头看着秦日纲,“秦老总不要着急啊,后面还有林老总给你安排的好戏唱哩。”
………【第一八九章这个问题要分具体的怎么去看】………
“是要让我的红二军出兴安通往关中的库谷道吧?”秦日纲笑着望着黄再兴和林凤祥,他的笑容里显然透露着一丝的遗憾。作为一方统帅,兴安通向关中的几条驿道情况,他当然是在来到这里之前就早已了如指掌了。
兴安府通向关中的库谷道,义谷道,锡谷道,是因山谷而命名的通向关中的中线故道,而且与子午谷一样,都是山间小路,据说还是宋元后才正式开辟成为的驿道。这三个谷口,都是在西安东南近蓝田区域的几个山谷,道路自然也是异常的险峻。
“景寿来不来是他的事,咱们照样干咱们的。”黄再兴也笑了,“林老总的意思是二十军不能动。下一步的行动,运输对我们来说还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这一路之上大家都看到了,为了出川,十几万的百姓辛劳在各条驿道之上,其实,那已经不是单单辛苦两个字就能概括的了,而是辛苦至极。为此,林老总认为,褒斜谷口的十九军及你们右路的二十军,在完成堵截和歼灭满清南下援军之后,除留下两个师组成陕南警备区外,其余各部都应当投入到北送物资的转运中去,以便保证左右两路大军进入关中以后的物资供应。不过,以红二军两个师轻装前进,作为前锋首先为右路军打开由库谷道进关中的大门,然后与出陈仓的方面军部队东西对攻一举平定关中这一招,林老总可是说了,这一招也只有你秦老总使得好,看来这个‘西安师’的光荣称号该要落到朱锡琨那个大胖子的身上了。”
听着黄再兴说到这里,林凤祥忍不住哈哈地笑了起来,“我说秦老弟啊,你的朱胖子刚刚从万源翻大巴山巴巴地跑完荔枝道,又在兴安一带苦战了数日,不会接下去累得再跑不动了吧?呵呵,我看你也是太偏心了嘛,十四军抱怨说,他们净跟在红二军的屁股后面吃尘土了,人家可是偷偷地在我们这里把你‘告’下了。”
“呵呵,关键时刻当然还是最强悍的部队要走在前面了。再说,再说十四军也不错嘛,至少他们的前卫还是吃到了点儿东西,没有肉总还有口汤喝哩,不像二十军,上来了就去傻老婆等汉子,有没有肉都还难说呢哦。”秦日纲挠了挠刚刚长出一点儿头发茬子的秃脑壳,笑了。
“秦老总感觉前面的设想如何?”黄再兴给秦日纲的茶杯子里续了些热水,笑咪咪地问到。
“这个计划不错,我看可以,就照它执行了。不过,我得把邹国剑那个鬼精灵赶紧调到兴安去协助朱胖子。呵呵,有了他可是能省不少的心哦。”秦日纲先是异常痛快地讲述了兴安城那幕壮观的“辣椒炮”情景,然后,认真地看着黄再兴,生怕他对自己刚才的提议不同意似的。
秦日纲是怕黄再兴吗?自然不是,他是方面军的副总指挥,毕竟权力还在黄再兴之上。他是服气、尊重黄再兴,所以才会有现在这样的心理。
天朝最高革命军事委员会一成立,就曾经把公文发到了成都,原本是要在红一方面军夺取汉中之后,安排黄再兴立即回天京。一方面军包括林凤祥、秦日纲在内的首脑们谁都心里清楚,那一定是要安排黄再兴去做新成立的工农红军总参谋部的总参谋长位置。只是由于林凤祥考虑到西北未来的战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才又硬着头皮回复统帅部,把黄再兴暂时再留一段时间。
不过,秦日纲对这个方面军参谋长的服气和尊重还并不是因为这个。
黄再兴可谓真的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全才,通过近两年的共事,从来不服人的秦日纲得出的是这么一个结论。在整个红一方面军,林凤祥、黄再兴是他唯独能够甘心低头的两个人。
在秦日纲眼里,林凤祥大气,从不小肚鸡场,更不争名利,是大智大勇类的帅才,和林凤祥在一起痛快,而林凤祥战略战术上的魄力及眼光独到之处,也总要叫他钦佩不已。以前他曾经对林凤祥主持北伐,在统帅大军扬州誓师后,仅以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创造了横扫皖北十几个府县,所向披靡的辉煌战绩并没有太上心,他认为那不过是一时的侥幸。现在他已经彻底明白了,林凤祥当初的骄人战绩,那完全是来自于其本人的那种特殊的精神,不是别人能够随意模仿得出来的。
和林凤祥相比,黄再兴却恰恰相反,是婆婆妈妈的那种。黄再兴话多、事多,却不招人生厌,反而是觉得舒坦。因为事无巨细,好像总是没有他想不到的,大事小情更是只要进了脑袋里就永远不会忘,自然就成了方面军总部一个不可缺少,又极其难得的大管家。
就拿在四川休整的那段期间来说吧,建立地方政府、整军、发动百姓为出川做准备,还要与西藏进行必要的交涉,这些事情能把每个方面军的首脑们都忙昏了头。可即使如此,已经累得一直病着的黄再兴却依旧能够想到一个更远的问题,就是建议总部,要把已经确定留守四川的红三军几个师训练成能够适应高原作战的特殊队伍。嘿嘿,安王身边儿出来的人,好像都是有这个毛病,秦日纲有时老会这么的想,他服气了黄再兴,作为军事将领,他当然明白,如果没有一支能够随时进入西藏的铁军为后盾,西藏的和平光靠嘴谈显然不行。
跟黄再兴在一起,那是最省心不过的了。
另外就是,尽管论起在天朝的资历来,最初身为天朝武官之首的秦日纲自然要比起黄再兴来要老,可是要轮到在红军中的资历,那他反倒又是逊色一筹了。黄再兴曾经是东征军的参谋长,位置应该说是在他之上。可成立红一方面军之后,黄再兴还是做参谋长,而他却是副总指挥,于是,俩人的位置就掉了个个。
对于这点,最初的时候秦日纲颇有些得意,总算是翻了身了,也没有了以前心里多少会有些的压抑。可再看看人家黄再兴,黄再兴似乎从来就没有注重过这些,对他这个副总指挥而且是恭敬有加,在参谋长的职位上更是任劳任怨。因此,要说真正能叫他能诚服的,除去黄再兴那过人的才智,人品方面的高尚恐怕还要占了更多的因素。
“只要你秦老总觉得合适,我没有意见。”黄再兴笑着。
林凤祥放下手里的茶杯,看着秦日纲,“好,那就这样,二十军在宁陕镇可以边修整,边等候景寿派出的南下援军,同时筹备后方转运站,三不耽误。五天后,红三军前卫沿库谷道出西安以东的蓝田,与东线二方面军出商州的部队相呼应,先右路军主力进关中,首先控制住潼关,不叫满清向关中增派一兵一卒。出关后,应当和二方面军的部队及时通气,呵呵,要有大将风度。如果友军已经出了商洛,则右路军就需要掉头控制西安、咸阳地区,潼关交给他们。”
说着,他微微一笑,“怎么样老弟,轻兵出库谷道可未必就比当年魏延想出子午谷的做法差到哪里啊,同样也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说说看,你老弟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见解?”
“呵呵,”秦日纲笑着点点头,“我就是讨厌石祥桢手底下的那帮子家伙们跑的太快了。”这个不拘小节,有文化却又是粗鲁的实在人终于说出了个大实话。
林凤祥看看黄再兴,两个人哈哈地大笑起来。
“嗯,他们跑的可是够快的。不过,这次林老总可是不仅希望你秦老总跑的越快越好,而且还是全军也都能像风驰电掣一样哦。”黄再兴慢慢地收起了笑容,似乎表现出了一丝的忧虑,“由于我军的强大压力,满清在关中各地的兵力日渐空虚,再加上前期云南杜文秀部的部分回民兄弟提前回到了关中、宁夏等回民聚集区域策动起义,马上各地的回民兄弟很有可能就会借势掀起一场反清的巨大浪潮。”
“这是好事啊,关中、宁夏都是回民最集中的地方,他们一起来岂不是和在云贵川一样,再次叫满清后院起火,为我们迅速收复西北各地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秦日纲瞅着黄再兴,有些大惑不解,不明白这么好的局势下,这位参谋长大人怎么倒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