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巧算师-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狗蛋慌忙直摇手说:“不用,不用!这样会折我的寿命的!”
夫人见说只好作罢。赶忙吩咐家人,备办酒宴盛情款待来客。然后逐退家人,把自己和兄长分手后,嫁到董家的事情经过向来人全部道了出来。
原来,宣州府接到宣举人亡故的公文后,随即通知其家人。宣老爷出门后,宣小妹便担负起照料父母的责任。宣老爷中了举人之后,左邻右舍,亲朋近友谁不想上门跟宣老爷套近乎,希望日后宣老爷发达了关照关照。可是苦于寻不着机会,厚着脸皮硬上门来热贴,又怕别人瞧见说闲话。
碰巧宣老爷父母双双病倒了,这可是来了机会,于是众人有了堂而皇之上门的理由。虽说宣老爷父母得的病容易传染,可是谁也顾不及了,生怕问候照料病人的事叫别人抢了功去。等到宣老爷走后,众人打量宣老爷此番进京去,说不定能考上进士,中个探花什么的。到那时做了大官,家乡父老若有个什么难心事,找到宣老爷还愁不给解决么?
当然这得进行感情投资。大家知道宣老爷最疼爱小妹,所以宣老爷走后,大家一点不敢掉以轻心,人人想在宣小妹面前表现一番,好叫小妹今后在大哥面前多美言几句,也为感情投资增加筹码。
于是,宣家每天上门人挤破屋。甚至有些人放着家里的病人不顾,也要跑来宣家凑份子。众人来后,一会儿张三上前问躺在床上的两位病人可要喝水,一会儿李四上前问病人可要撒尿,一会儿王五又端着老鸡汤上前,询问二人可要喝鸡汤……几天下来,病人非但没照料好,反而叫来人吵得捞不到休息,病情加重起来。
村里几个管事的元老级长辈见此,觉得这么做不是个办法。于是几人坐到一起商量,最后得成一致意见,把照料二位病人排成了班次,一天安排三家,实得三班倒,全天候呆在宣家服侍。免得大家天天跑去宣家,病人照顾不好,还把自家事给担误了。
可就是这样,也要个把月才能把村子的户数安排完。有些人发愁了,担心等不到安排到自家头上,两人病好了或者是去了西天,到那时想去端下痰盂也没有机会了。于是便都要求将自家的班次往前摆。为这事,大家吵得面红耳赤,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只好实行抓阄确定班次。
两位病人在这些人日夜精心照料下,病情渐渐好转,眼看就要康复下地。谁知出了这样的祸事,儿子亡故,等于宣家的擎天柱一下塌了下来。两位病人痛失爱子,茶不思,饭不吃,整日泪水洗面。好不容易从鬼门关挣脱回来,病体未愈,怎经得起这番扎腾,马上变得奄奄一息了。
宣小妹闻听哥哥的恶耗,哭得几次昏厥过去。乡邻亲友听说宣举人不在了,不住地叹息。碍于情面仍是轮流上门照顾二位病人,但已不是十分尽心。好在宣老爷父母思儿心切,不愿再多麻烦众乡亲,听到儿子死讯后等不到三天便腿一伸撇下女儿,结伴找儿子去了。
宣小妹从哥哥中了举人又到兄长、父母相继亡故,真正体验了人间悲喜大起大落的过程。本想一根绳子挂了随父母去,只是思念哥哥葬在他乡成了游鬼孤魂于心不忍,决定亲去哥哥坟上祭奠,然后自尽陪伴兄长。主意拿定之后,宣小妹在乡亲的帮助下办了父母的后事。然后变买田产家业孤身一人北上,乡亲们无论怎么劝说,宣小妹也不改决心。
几天后宣小妹来到长江边上,渡过江在熟知的人指点下寻到兄长的坟头,一见石碑上刻着宣举人的字,顿时仆倒在坟前哭得周身打颤,死去活来。一边哭一边把父母亡故的消息哭诉给兄长听。行路的人听见这家人遭此这样的不幸也跟着落泪。
宣小妹哭了半个时辰,泪流干了,嗓子也哭哑了。便爬起身捋了捋头发,掸掉身上的灰尘。然后走到坟边的一棵树下,见四周无人,便从身上掏出绸带缠结在树枝上。随后两手抓紧带子把身子往上牵。刚刚闭上眼要把头伸进带子里,就听一匹马飞奔而来,冲到近前从马上滚下一位公子,一头冲上前抱住宣小妹,奋力把绸带扯下来。
宣小妹睁开眼睛,见躺在一个公子怀中,便奋力想挣脱身。无奈哭了半日,加上几天来一路劳顿,茶饭不思,到此时身子早已没了半点力气。只好软绵绵躺在公子怀中,啜泣怪公子不该救她。
搭救宣小妹的这位公子,刚才骑马从此处路过时,老远看见一位姑娘跪在坟前哭得凄凄惨惨。又不见姑娘戴孝,便不知坟主是姑娘的什么人,叫姑娘哭得这样哀恸。于是就想探个明白,从马背上下来牵着走。等到近前,见姑娘头发散乱,泪人一般,但却长得娇媚可爱,楚楚动人。又见墓碑上写着宣举人,不免停住脚步细听一阵,总算听了个二三。
………【第二十九回 公子搭救】………
公子本想上前劝慰几声,见周围只是他俩孤男寡女,怕姑娘起疑心,弄不好反而变得好心不成,办成了坏事。这么想着只好惆怅离去。走了多远,公子依然不时回头望望,心想不怪姑娘哭得这样伤心欲绝,突然失去兄长父母三位亲人,叫谁也承受不了哇,何况是一个弱女子呢。再一想,这位姑娘独自一人跑到异乡来哭兄长,在这荒郊野外,身边没有一个熟识的人相劝,要是一时想不开寻短见怎么办?
公子越想越不放心,最后停住步掉转马头,偷偷回去躲在近处的树林里观测动静。果然正如公子所担心那样,姑娘哭过之后便要寻短见。亏得公子多了一个心眼,不然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就要上阎王府报到了。
宣小妹被公子救下后,嘴上虽然嗔怪,但见公子长得一表人才,堂堂正正,不像是那种酒色轻薄之徒,便对公子放了心,只是仍然抽泣,身子像是弱柳的枝叶在风中哆嗦个不停。
公子见状,越发对姑娘产生好感,柔声说道:“刚才我路过这里,见你一个姑娘家,在宣举人坟前哭诉兄长,又说父母双双亡故。我就走着想:家庭遭受这么大不幸,实是可怜,就是一个刚强的男人也受不了这种打击!你一个姑娘家,独自一人跑到异乡来哭兄长,在这荒郊野外,身边没有一个熟识的人相劝。心里越想越不放心,就又调转头回来在暗处瞧瞧动静。没想到果见姑娘要走下策。”
宣小妹听了公子的解释,见公子原是出于对自己的一片好心,解救了自己,深受感动。但一想起父母兄长都已不再了人世,自己又变卖了所有的家当,故乡不能回,他乡没亲人,自己一人如同浮萍一样在这世间漂零,想来想去还是不如死了好!又见眼前的公子对自己这样一副热心肠,不觉泪水又夺眶而出,忙转过身背对公子。
公子见此,知道姑娘可能有难处,就转到姑娘面前劝慰说:“姑娘要是不见外,能不能将你家遭受的不幸跟我说一说,有什么困难,我一定精竭尽全力相助。”
宣小妹见公子诚心诚意,就和公子来到兄长的坟旁坐下来。然后哽咽着把自己的身世和一家遭受的不幸,向公子毫无保留的道出来。公子听着姑娘叙述不住地叹息,对姑娘越发一往情深。当姑娘说到伤心处,便百般劝慰,并取出手巾,不时地替姑娘擦去泪花。一来二去,没过多久,二人感觉就像宝二爷和林妹妹了。
宣小妹叙述完后,公子又把自己的身世向宣小妹诉说。
公子姓董,家住庐州府的董圩村。此番是跟随父亲去江南做生意,得到家母病重的消息,父亲如同姑娘父母一样,被传染病缠身不能走动,只好叫儿子速回家中探望。这姓董的公子,虽然居住乡野,家庭倒是当地的一个富豪。这还得从他父亲做生意说起。
原来,董公子的父亲是乡村的一个小木匠,由于手艺精,在当地比较出名。谁家要是娶亲、死人都得上门来求他。经他手打出的家具,新郎新娘瞧着舒服;做出的棺材死人睡着安稳。
因此,许多在世老人,刚迈进耳顺之年,便叮嘱儿孙们上门去请董公子的父亲,来家中做自己的老家——棺材。并且一定得亲眼见到小木匠为自己做好老家,将来老了才好闭上眼安心上路。所以,董公子的父亲一年三百六十日,除了耕田种地,农田闲下的日子便是干木工活。
有一年农闲时,董公子的父亲被县衙叫去修理桌椅。遇着县老爷审训一桩案子,案犯长得五大三粗,一身横肉,比现在的相扑运动员还要壮实,如同一个铁塔一样站在下堂。审了半日,案犯就是不招供,引得县老爷火起,一声喝令拖下去打五十大板。可是案犯皮粗肉厚,打完五十大板,如同搔痒,拖上堂跟没事人一样,站在那里仍是不招认。
县老爷大怒,喝令拖下去再重责五十大板。衙役执法公人一见长官发怒,又见案犯不给他们一点好处,刚才被责打竟然不向他们讨饶,早己气破肚皮,无处发泄。一见长官下令重责,正合心意,立刻使出吃奶气力,轮起刑杖朝案犯身上重重捶去,刑杖打在案犯身上发出的啪哒啪哒之声响如放炮,周围三四条街都听得清清楚楚。
无柰案犯实在肉实皮厚,一直咬紧牙关连哼也不哼一下。众衙役越打越气,越气下手越重,五十大板还没打完,几根刑杖全叫打断了。库房里没有存货,按照律法规定,又不能动用其它普通棍棒打人。县官只好吩咐将犯人暂押牢房,等候再审。
等案犯退堂后,县官和身边师爷商量,要派人去府衙申购刑杖。人虽是派出去了,可是算算这一来一往的路程,加上报批手续至少得四五天时间。手头这桩案子上面催得紧,不能担搁。县官为此急得愁眉苦脸。
师爷瞧出县官的苦衷,想起前几日请来的小木匠手艺精,现还在衙门做活。就向县官献计说:“此番派人去购刑杖,至少得四五天时间才能到家。这桩案子上面催得紧,一点不能担搁。依我看不如让在此做活的小木匠,仿造刑杖模样打造一个,先用着在说。等到刑杖购买回来,再调换过来,外人也搞不清楚。”
县官听说后,觉得师爷的想法的确不错,便动了心。但一想到刑杖是国家执法专用之物,具有不可侵犯的严肃性。不是随随便便就敢冒用的,要是弄不好被查出来,说不定这顶乌纱帽也要赔进去。想到此处又显得犹豫不决地说:“这办法好是好,不知小木匠做出的东西怎样,要是被人识破了,揭发出去就麻烦了。”
师爷说:“我们先叫他做出来瞧瞧,如果瞧不出破绽,我们就使用。”
县官想想也只能如此了,便吩咐师爷亲自督办,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
………【第三十回 仿造刑杖】………
师爷便去检了一根打断的刑杖,来到后堂交给小木匠说:“这是官船的橹桨,不小心给弄断了。明天要等着用,你无论如何,今夜不睡觉也要仿照打造一个出来,要一模一样。这是工钱。”说着,师爷掏出一两银子交给小木匠。又补充叮嘱说“记住,这事不要对外人说!”
小木匠伸手接过银子。见师爷出手这样大方,高兴得心里直颤抖。对师爷交待的话自然是言听计从,叫师爷从外面把门锁上,自己一人在屋里好安心工作,又起到保密效果。茶饭有师爷亲自送过来。
小木匠一直在村庄周围一带活动,这儿不是江南水乡,又没有湖泊江河,生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船只,更不知橹桨是干什么用的。这次上县衙来干活,主要是手艺精,被人推荐给县老爷。平时本人连衙门的门槛儿也没跨过,说实在,老百姓谁愿意去跨这个门槛儿。
话说小木匠平生没进过衙门,自然也没见过打人的刑杖。师爷交给的断刑杖也只能认为就是船橹桨了。小木匠一人在屋里忙乎一夜,总算在天亮时分将船橹桨仿造好。刚刚躺下睡一会,就被师爷打开锁进门来惊醒。
师爷一眼瞧见小木匠仿造的东西,简直如同电子扫描一样精确。拿在手上左看右看,凭着肉眼根本分辩不出哪是真哪是假了。兴奋得连连夸赞小木匠手艺精,简直是鲁班在世。
小木匠根本不知道什么鲁班。只知道师爷昨日拿这东西来跟他说是官船撸桨,今日又听见师爷说是鲁班,给弄糊涂了。于是就小心翼翼的问师爷:“昨天我听你说这是橹桨,今日怎么说是鲁班了?”
师爷听了一怔,马上明白过来,知道跟他一时半了也解释不通。就笑着说:“我说错了,应该叫橹桨。”
师爷把橹桨拧出去,送在大堂上靠着。然后去向县官汇报。县官来到大堂,对着小木匠打造的刑杖瞧上半天也看不出破绽,许久便抬起头对师爷说:“太神了,太神了,简真如一模子倒出来一般。没想到小木匠的手艺这样高超,真是活鲁班一个!”
师爷听了县官的感叹,忍不住捂着嘴笑。县官不解地问:“笑什么,难道我说错了么?”
师爷忙将刚才和小木匠的对话述说一遍。这下县官也忍不住笑了。这时候,衙役站班陆陆续续走上堂来,见县老爷和师爷二人满面笑容,不知何事,只好跟着干笑。县官见单位人员全部到齐,便指着小木匠打造的刑杖对众人说:“这是昨夜我和师爷在库房里到处搜寻,终于找出一根还没动用过的刑杖。今天照常开庭,将囚犯押来大堂审训。”
众班衙役听完县官说话,果见一根完好在刑杖靠在公堂上。县官见上班时间已到,便上堂坐下,掷下令牌,令人去带囚犯。没一会,囚犯便被带进大堂,双眼瞪着县官嘴角露出一丝嘲意。县官见此一肚子怒火,但到底心虚,不知小木匠打造的刑杖结实不结实?说实话,县官之所以让小木匠仿造刑杖,只是为了衙门开庭程式上的需要,用来救救急,起到虚张声势,震慑的效果。如果真要是在这个肉厚皮糙的囚犯身上使用,说不定打上三棍刑杖就要骨折。因为昨天几个是由刑部定点厂家生产的刑杖都被打断,这种是由小木匠仿造的产品能胜任么?
因此,县官一心寄希望罪犯能主动坦白交待,省得动用刑杖再叫打断,传出去越发灭了县衙的威风。想到这些,县官耐下心向囚犯问道:“下站囚犯,昨天本该继续杖责。本官见你身受毒打多时,于心不忍,甚是体恤,特开恩放你回牢房再考虑一晚,免得皮肉遭受如此之苦。今日上堂,还不快快如实招来,以求本官从轻发落。”
囚犯听后,扫了一眼大堂,只见七八个衙役站班共守着一个刑杖,脸上顿时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色。想到昨日几个刑杖都叫打折,身上感觉如同筷子打在身上一般,就越发不把县官放在眼里,头一扭不朝县官瞧看,嘴中连哼都不哼一下。满堂人见囚犯如此放肆,恨得直咬牙。县官自从为官以来,大堂审训犯人,还从没受过如此屈辱,一时火起,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狂徒!大堂之上竟敢如此藐视本官!看来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还得要大刑伺候!”
县官喝过之后,拿眼瞧着囚犯反响。好个囚徒,面不改色,对县官的吆喝只当是耳边风,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嘴角更是流露出死猪不怕烫的奸笑。县官终于被激怒了,再说大话已放出口,只好下令施下去重责八十大板。囚犯被带下去,县官马上吩咐师爷跟随去叮嘱役卒,一定要小心操作刑杖,别把刑杖又叫打折了。
师爷刚出衙门,就听得刑杖敲打在犯人身上啪啪作响,如同河岸上洗衣妇轮棒槌敲打石头上的湿棉被,担心刑杖被打折,紧忙走几步赶到近前,刚要向司弄刑杖的衙役耳语几句。就见囚犯背上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役卒手中的刑杖上也叫血迹沾满了。再一瞧,囚犯趴在那儿,已是公猪断气一样不住地呻吟,见了师爷过来,忙向师爷求饶。
师爷见此,便叫役卒停下手,质问囚犯愿不愿招供。囚犯口中喘着粗气,点头表示愿招。师爷见此,便让衙役将囚犯施起来,重新带去大堂。这边,大堂上的县官一直坐立不安,忧心忡忡,担心刑杖如果再打折,案子审不下去又要拖延,在上司面前不好交差。见师爷回来,忙问刑杖打折了没有?
师爷就将刑杖不但没打折,而且在案犯身才打十几大板,案犯就经受不住讨饶愿招。刑杖依然完好无损。县官一听面露喜色,刚坐正身体,就见衙役将案犯施上大堂,一松手案犯便站立不住瘫软下去。再一瞧,案犯已是如断了脊骨的懒皮狗一样,趴在地下团作一堆。县官喝道:“下面罪犯,还招不招供?”
………【第三十一回 假杖立功】………
案犯已是有气无力,头点得如同喝了摇头丸。县官见此,便让他当堂招供。案犯便把作案经过一五一十,一点不漏全倒了出来。交待完罪状后,便乖乖地画押按手印,然后由役卒押回牢房。
县官见案犯招了供,等于破了此案,心里好不痛快,等衙役们离开大堂后,只剩下他和师爷俩,便笑嘻嘻地问师爷:“你说这事怪不怪?昨天几个刑杖全叫打断了,这家伙嘴硬得如石头,牙不哼一声,屁不放一个,带上堂面不改色。今天才叫小木匠打造的刑杖,打十几下就受不住了,上堂来就站不起身体,没费劲就如实招供。和昨天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昨天是武二郎,今天就成了武大郎。是不是这样啊?嗯,哈哈哈!”
师爷也觉着奇怪,就说:“这事儿是有些蹊跷,我们不如去查查昨日打断的刑杖,看看和小木匠打造的刑杖到底有什么两样?”
县官破了案子一身轻松,心里高兴,便听从了师爷的提议。师爷拿上仿真刑杖,二人一同来到库房,打开门进去,把昨日打断的几根刑杖,一古脑儿翻出来仔细查看。不看则已,一看二人大吃一惊。
原来,几个打折的刑杖全是朽木,有的在断层处依稀还能看见虫眼。师爷用手一扣,粉末便往下沙沙直掉,不用说这是假冒伪劣产品。县官和师爷愤愤不平地感叹说:“假冒伪劣产品真是防不胜防啊?没想到有人如此胆大包天!竟敢把假冒伪劣产品做到了刑杖上。太无法无天了……”二人摇头晃脑感叹了好一阵,说来说去就是忘了说自己也让小木匠做了根假刑杖。
县官由于及时破了案,被上峰特令嘉奖,官加一品。捷报传来,县官乐得整天哼唱黄梅戏女附马中“我也曾打马过御街,我也曾赴过麒麟宴……”的唱词。并把师爷的工资待遇也往上拔了一档。二人快活之后想起了小木匠,觉得此番立功受奖亏得小木匠帮忙,就把小木匠的伙食标准也提高些。
要知道小木匠上次做了个船桨,师爷当场给了一两银子,已是感动得屁颠屁颠的。今又见提高了伙食,更是受宠若惊。想起在村里帮人家干活何时受过这种待遇,即便是碰到客气大方的人家,烧上碗把好菜端上桌,自己还没伸筷子,就被一旁如狼似虎的小孩子上去抢个精光。主人虽然又是夺又是骂,可是孩子们把好菜全塞入口中,任你打任你骂就是不吐出来。打重了便是眼泪、鼻涕一起出来助阵,哭天抹泪吵得半个村庄不安。
这时候,就是给你鲍鱼、燕窝也食之无味了。小木匠自己吃不上嘴还摊个名誉。主人出去会到处跟人家炫耀说:“小木匠到我家做活,我家从不亏待他。自己家舍不得吃,也要给他备碗好菜。”你说窝囊不窝囊。
如今小木匠在县衙里干活,天天吃着四菜一汤,活没干结束,人倒长得胖乎乎起来。由于心存感激,便偷空做了几个花架,送给县官和师爷。县官见小木匠做出的花架精巧雅致,摆放在家中吸引许多上门贵客夸口不绝,心中越发喜受,便对这个小木匠另眼相看。待小木匠做完活后,便让师爷把小木匠找到面前谈话。
小木匠虽在县衙干了大半月活,一直是和师爷打交道,从没见过县太爷的面。听说县官要召见他,不知何事,跟随师爷后面,心里如同揣着个兔子呯呯乱跳,不一会额头上便渗满了汗珠。师爷回头见此,便拿话安慰他:“别紧张,又不是去过堂。”
小木匠不听还好,一听说过堂的字眼,双腿一软便蹲了下来。师爷一见,笑得直颤抖说:“见下县老爷就把你吓成这样!要是带你去见皇帝,还得为你准备尿壶、粪桶和几条裤子。”小木匠被师爷奚落得满脸通红,勉勉强强站起来跟着师爷继续走。
县官见小木匠带到,便让师爷和小木匠坐下,然后笑着对小木匠说:“你打的家具做工精巧,看出来你的手艺很精。不过成天呆在乡村里给人家打家具,做棺材成不了什么气候。本官有个哥们和我同一年及第,现在州府做官,专门负责采办各衙门刑具。本官见你做的刑杖质量一流,所以想帮帮你,推荐你去他那儿发展业务。你看如何?”
小木匠见县太爷找他来是为他联系业务。心想家中不知哪个祖坟发热,竟然感动得县太爷这样关心自己,早已激动得坐不稳身子。但自己从没做过什么刑杖,所以起身跪到县官面前说:“多谢青天大老爷!多谢青天大老爷!小人打过不少桌椅板凳、床橱箱柜,也做过不少棺材,可从没做过什么刑杖,敢问大老爷刑杖是个什么东西,小人不知会不会打做?”
县官见问,才想起上次师爷要他仿造的刑杖一直瞒着他。他又没犯过法,进过衙门,当然不知刑杖为何物。于是和师爷交换下眼色说:“刑杖就是跟上次师爷叫你做的船桨一模一样。”
小木匠听说刑杖和上次做到船桨一模一样,心中有了底,便对县官说:“如是和上次做的船将一模一样,小人做的顺手,求大老爷推荐!”说完便把头瞌得咚咚响。
县官等他瞌完头,便说:“你要知道,我这位仁兄虽和我关系密切,看在我的面子会接待你。但他为官办事坚持原则,你要是能在他那儿接下业务,还得需要在产品上下功夫。刑杖乃为国家专用设备,一点马虎不得,产品质量要求很严!你虽说手艺精,可是目前却连个个体户也算不上,在大城市里只能算个站街头招揽生意的游击队。所以你拿出的产品一定要过得硬,一炮打响!不然下次就没机会了。我已为你写好推荐书。你回家后即做出几根像样的产品,然后带着书信直接上州府去找我的哥们。至于如何打造刑杖,你就把上次的断船桨带回去作为参考。”
………【第三十二回 试验样品】………
小木匠感激涕零地接过县官的推荐书,像拿着个十世单方那样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然后又瞌头道过谢,便和师爷一同走了出来。师爷拍着小木匠的肩头笑着说:“县爷看上你,亲自举荐你,帮你推销产品。这下你要发大财了。发了财可别忘了本师爷的好处啊!”
“哪敢呢!要真是如师爷说的那样,第一个就把师爷请家去坐上席。”小木匠从县太爷处出来,胆子不知不觉大起来,说话也变得底气足起来。
“好,好,到那时我一定会去捧场。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你要抓紧把样品做出来,质量要做好!”师爷叮嘱说。
“师爷说的对,我虽上次做过船桨,但对做刑杖还是第一次上手,心中没底。不知师爷可知刑杖有哪些讲究?”小木匠谦虚地问道。
师爷说:“据我所知,衙门上等质量的刑杖选材用料要沉实,打在人身上要咚咚作响,既要叫人皮肉受苦,又要起到威慑罪犯的效果。当然还要经久耐用,抡起来顺手,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要从更高的角度出发,最好生产出的刑杖能够打在犯人身上,外表上看不出皮伤,但又痛彻心骨。叫犯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几杖打下去犯人就会经受不住求饶招供。外人又瞧不见刑讯逼供的证据,这种刑杖做出来肯定受官府欢迎!”
师爷在衙门工作多年,对役卒使用刑杖的特点了如指掌,便一一向小木匠传授。小木匠像听圣经一样用心听着,一字一句记在心头。
回到家后,小木匠谢绝了一切上门来找他打家具、做棺材的乡亲。选出上等木料,照着断船桨的模样,一门心思用在加工刑杖上。乡亲们见请不动他,便放出话来,这个说:“哟,去了一趟县城,回来后架子大起来了,一般活瞧不上眼了。”那个说:“有什么好神气的,不就是个小木匠么,通天本事就是砍砍削削,有什么了不起的?还这家不愿干,那家不愿干!”“没有张屠夫,不吃混毛猪!天下难道就他一个小木匠!”……
小木匠听到这些议论,也不去计较,一心一意做他的刑杖,几日工夫便打造一个样品出来。父母亲见儿子从县衙回家后,带回许多银子,高兴得几夜睡不着觉。可是后来见人家上门找他做手艺,儿子一概拒绝。又见儿子在家忙个不歇,便以为儿子有活丢不开手,所以就没在意。如今见儿子忙乎了几天,竟然伺弄出个扁担不像扁担,烧火棍不像烧火棍的家伙来,两口子不免忧心忡忡,就找到儿子说:“人家上门找你做活你不答应,把人家一个个都叫得罪了。我们以为你手头有正事干,离不开身。谁知你在家中忙了几天,就做出这种棍不棍,扁担不像扁担的四不象东西来,家里要这东西何用?”
小木匠不想把做刑杖的事对别人说,就对二老胡扯道:“这是为官家做的船桨。”
二老听说是为官家做的船桨,便放下心不再追问。左邻右舍见小木匠回到家后,不愿出去做手艺,整天呆在家中忙得跟二小一样,心想这家伙上了县城,肯定是在学做城里人的时髦家具。于是等过了几天便跑过来想瞧个新鲜,一眼瞧见小木匠做出这种玩意儿,暗中笑得心口痛。问小木匠是啥玩意儿,小木匠支支吾吾不愿说。
邻居们不好再追问,只好走出来,然后就在村里到处游说:“小木匠头脑进水了,放着好好的正经活儿不做,在家里成天捣鼓,我以为在做什么新鲜时髦家具。谁知上他家一瞧,原来捣鼓几天却做出一根打狗棍,真是可惜了他的一身好手艺!”另一个邻居接上更正说:“我看不像打狗棍。要是打狗棍,除非丈二金刚才能用得上。依我看倒像个搅尿棒。”
小木匠全力以赴打造出第一个样品,便要试试样品的性能,于是决定在家中喂养多年的老黄狗身上试验。这条老黄狗长得如同小牛一样壮实,小木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狗拴牢。然后拖来刑杖对着老黄狗动用起来。可怜的老黄狗不知犯了何错,竟然受到主人这样责打。开始时两眼汪汪望着主人,当主人举起刑杖打在身上时,便鬼哭狼嚎一样的狂叫,不一会便是哑着嗓子在呜咽,接着便没有声息了。
小木匠停下来一瞧,只见老黄狗身上被打之处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