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巧算师-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听说考举人只有笔试,还没听说有口试的。所以公子一点不用担心。”

    “是啊,如果凭嘴皮子取士子,那天下的士子还不全成说大鼓了么!”……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劝慰着,终于将满堂的尴尬局面缓和了过来。接着开始你一杯我一杯互相劝酒取笑,不一会就将刚才的事丢到脑瓜后门去了。

    董老爷虽被众人打圆场气消了大半,但仍是不开心,胸口憋得难受。大家上来敬酒,老爷喝下去的全是闷酒。这时候家人上了一盘炖老鸡,接照当地风俗,鸡头应该献给桌上的尊者享用。董老爷做寿,理所当然是尊者。所以鸡刚上桌,有人眼疾手快,马上站起身把鸡头拧下,送到董老爷碗中。

    董老爷叫儿子这么一搅和食不甘味,开席后一直没怎么吃菜。灌了一肚子闷酒,胃口有点难受,就想吃点货下去填填肚,解解酒。于是用筷子夹起鸡头放入口中,刚要嘴嚼,不巧一个本家长辈老头子端着个酒杯走过来,操着含糊不清的舌头,说要给董老爷敬酒。董老爷不敢怠慢,忙起身想说句客套话。不抖嘴一张开鸡头一下子滑进喉咙,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给卡个正着。

    周围的人手忙脚乱只是干着急,却帮不上一点忙。眼巴巴看着老爷两眼上翻,脸色发青,不一会便双腿一伸见阎王去了。刹那间酒席上一片混乱,哭声震天。董老爷正当壮年,突然一命呜呼,夫人哭得晕厥过去。家人连忙撤去酒宴,改办老爷丧事。

    天气炎热,家里停丧时日不易过久,所以第二天便草草出丧了。一家人披麻戴孝把老爷送到坟岗,哭的哭,拜的拜,完事后便回家去。剩下入土的事便由七八个汉子留下打点了。

    七八个汉子见天要下雨,手忙脚乱挖好坟穴。然后搭起棺材小心翼翼抬进坟穴上空,对准位置朝下放。就在这时,只见电光一闪,当头劈下一声炸雷,吓得人肝胆俱裂。有人手一松劲,棺材一头滑将下去,将棺材盖震落。众人大吃一惊,刚想下去重新盖上棺盖。就在此时又一个炸雷打下来,众人顿感全身发麻,一个个吓得面色如灰,撒开腿就往村里跑。

    等到雷阵雨过后,七八个汉子才安下心朝坟岗摸来。围拢上来一瞧,见死去的老爷遇着小算师搭救竟然活了过来,大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二十四回 骑牛还乡】………

    狗蛋听了事情的经过,就说董老爷命大。这时候夫人已带着家人赶过来,一见老爷真是活过来了,顿时悲去喜来。家人随从跟着一个个乐得像从地上检了个元宝似的。家人忙抬来一张躺椅,要让老爷躺上去。董老爷却执意要小算师躺上去带回府上好好款待重谢。

    狗蛋见天色不早,还要急着赶路,说什么也不愿在此担搁,说着就要往牛背上爬。老爷见小算师执意不肯,只好作罢,便问夫人可带银钱?夫人给老爷出过丧后一直在家泪水不干,听到老爷活过来的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便匆匆忙忙的带着家人赶来,谁也没有想到要带银钱过来。就是要带钱也只会想到带些纸钱过来,烧给地曹阴府的阎王,感谢阎王开恩。

    谁承想是路过此处的小算师搭救了老爷。夫人身边没带钱,小算师急着要走,夫人想起头上有个碧玉簪,便取下来送给小算师,算是答谢救命之恩。狗蛋见了碧玉簪,心想正好母亲能用得上,也不推辞便接下来,然后骑上牛告别而去。

    狗蛋骑着牛回到村头,大有衣锦还乡之感,还没到家就被村人围个死死的。村民们见狗蛋牵回条壮实的牯牛感叹不已,村里懂牛这一行的人上前把手伸进牛嘴,细心地摸了摸牙口,然后把沾满手的粘液在牛脸上蹭了蹭,对牛赞不绝口。

    女人们虽然围过来瞧热闹,但没有男人对牛这么热心。狗蛋听完大家对牛夸赞后,又从衣兜里掏出金戒指和碧玉簪,送给大家看。这一下可轮到女人们发感叹了。村庄里没有大户人家,村人见不着穿金戴玉之人。就是有几户富裕人家,家里藏有金银首饰也从不显示于外人,怕招来不测。所以村民们哪里见过金玉,有些人甚至连银子都没见过。

    如今见狗蛋拿出这两件玩意,谁不想拿在手上摸摸,一睹为快。于是众人把两件东西接到手上互相传着看,人人摸着舍不得放手,尤其是碧玉簪把女人们的眼睛都看绿了。狗蛋等他们看完,便将收回往家中去。

    丁大夫妇见儿子带回这些重礼,欣喜若狂,高兴得合不拢嘴。丁大牵着牯牛在自家场地上转了七八圈还不过瘾,又拉出村外溜达一圈,这才心满意足把牛牵入自家的牛棚。女人出身大家,知道碧玉簪更加珍贵,就把金戒指戴上手,则把碧玉簪小心地收藏在箱底。

    这日,狗蛋家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骑着马带着重礼过来。看来来人不是此地人,马已跑得浑身是汗,歇下后仍是不断出粗气打着响鼻。狗蛋父母一见骑着高头大马之人心想肯定不是一般人家,忙将来人接进堂屋坐下。来人献上重礼后便说有事要请教小算师。

    丁大用指着一旁的狗蛋对来人说:“这就是我家的小算师。”

    来人听说后,把狗蛋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心里不踏实地又问:“可就是能算打雷下雨,帮人算出失散二十多年亲生父母的小算师?”

    “正是我儿所算。”一旁的狗蛋妈见来人疑心,忙给以答疑。接着亮出手上戴着的的金戒指给来人看,嘴上说道:“这是相公找到失散父母后,为了答谢我儿,赠送给我儿的答谢礼物,还送给一头大牯牛。”

    来人见此不再相问,便向小算师自报家门,诉说起这次上门拜访所求之事。

    果然,来人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江南的宣州。来人现供职于当地一个官宦之家——宣老爷府上,到狗蛋家所求之事也是为宣老爷寻亲而来。

    原来这江南的宣老爷官做到京城的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干部级别。年纪不大,五十来岁正是士宦壮年,到离休的年龄还差一大直截。但由于少年时代读书用功,为官后又一心扑在工作上,恪守尽职,日夜操劳。加上失去亲人多年寻找不着,心中烦闷,久而久之导致精力不齐拖垮了身体,经常在处理公务时累倒在岗位上。

    上司体恤,报请吏部批准,给他安排个巡视员的差事,放回家乡搞搞政策调研,查访查访地方官有没有不按政策办事的。本人官衔待遇一切不变。实际上这是放他回家清闲养老。宣老爷感谢上司想得周到,带着一家老小离京回到家乡。家乡的父母官见京官回乡,接待安排自然不敢怠慢,马上在宣州城最好的地段,划拨出一块土地供宣老爷营造府宅。

    宣老爷盖了府宅,生活安排妥当。便经常带上家人去周围几个县城巡视,搞些政策调研,对县太爷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意见。但大部分时间呆在府上,时间一久又思念起失散的胞妹,不觉又勾起寻亲的念头。

    这宣老爷原生长在宣州城郊外的农村,家境一般,父母为人行善,省吃俭用供儿子求学。宣家的田地上有一座荒坟,早已没了户头。宣老爷父亲每年驾牛犁田时从坟地旁经过,瞧着没户头的孤坟于心不忍,便要留一犁。时年一久,坟地变得越来越大,宣家的田地却越来越小。对此,宣老爷父亲始终坚持不改念头,妻子送饭到田头见此,也不责怪丈夫。

    宣老爷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妹妹,长得聪明可爱。妹妹见哥哥每晚读书至深夜,夏天不顾蚊子叮咬,冬天不顾寒气浸身。不知书中有什么东西这样吸引哥哥,就经常缠着兄长要他讲些书中的事。兄长见小妹求知**深,就把所学的知识灌输给小妹,小妹听得津津有味,不久便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些古人的道德规范记得烂熟。

    转眼间,宣老爷吃完了十年寒窗之苦。由于成绩优良,通过了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了秀才。第二年正好赶上乡试,宣老爷作为学子,满腔热情参加了科考。可是考试回来后却闷闷不乐,愁眉不展。



………【第二十五回 书生中举】………

    父母和私塾先生问他是否没考好,宣老爷摇着头说:“八股文章没写走题,四书五经的基础知识也答的不差,扣不了多少分。只是姓氏的宣字少了宝盖头上的一点,出考场后才发现。所以回来后心里烦闷。”

    父母听后不以为然的劝道:“整张卷写那么多字,只丢了一点,有什么可挂心的。别再去想它了。”

    可是私塾先生听后却大惊失色道:“这一点可是秤砣虽小压千斤啊!你想,姓氏都写错了,考官还会经意看你后面的文章么!唉,你千不该,万不该丢了这一点。这一点好比是人的头,人头没了,身子还能活么?所以你后面的文章写得再出色也没用处了。”

    先生说完后,把拐枣头摇得跟货郎鼓一样不住地啧啧叹息。宣老爷父母听先生这样一解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吃后悔药已来不及了,只好跟儿子一样变得愁眉不展。三人一夜没睡好觉。天要亮时分,老爷的父亲迷迷糊糊觉得有个白胡子老头站在床前和他说话。

    白胡子老头说:“请令尊不必忧虑。你儿子参加乡试科举,在考卷上填写姓名时一时疏忽,将姓氏宣字上的一点忘了写,我已替他改正过来了。”

    “想那考官批卷的场所戒备森严,苍蝇都飞不进去。敢问你老这么大年纪,是怎么混进去的?”宣老爷父亲问道。

    “苍蝇飞不进去,我却能进去。我令一个蚂蚁,一动不动地爬在令郎试卷上缺了一点的姓氏字头上。碰巧阅卷老爷是个近视眼,对此毫不知情,看一眼便通过了。”白胡子老头解释说。

    “既是这样,我要好好谢谢你老。敢问老人家尊姓大名,家住何方?”宣老爷父亲问。

    白胡子老头听后哈哈大笑起来,笑完说道:“我叫刘一犁,来无踪去无迹。住家已经承蒙你关照多年,这次特地来报关照之恩。眼见天要大亮,我得走了。”说完就要离去。

    宣老爷父亲急着要挽留,一动身子惊醒过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宣老爷父亲将所梦之事只是背下跟妻子说了,夫妻俩觉着这事怪怪的,只好压在心头,不敢出去对外人说。更不敢对儿子说,怕儿子认为是南柯一梦反而增加他的烦恼。

    到出榜那日,宣老爷自觉中举无望了,便呆在家中,连出门去打深个消息的心思也没有了。可是刚近晌午,只听得外面传来一片锣响声,不一会三匹马闯将院来。下马人对着屋门高叫道:“恭喜宣老爷高中了!”

    宣老爷一家人听喊,赶忙跑出来,把三个公人请进屋内。左邻右舍也跑过来,一下把屋里屋外塞得严严实实的。一个公人拿出报帖升挂起来,上面写道宣老爷高中河西乡试第一名解元。一家人见着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宣老爷母亲跑进睡房搜箱倒柜翻出家里留存的银子,拿出来赏了三位公人。三位公人接下赏银,又恭贺两句,便骑上马离去。

    接下来宣家便是宴请上门道喜的左邻右舍,亲戚本家,一直闹腾了半个月家里才清静下来。这时候,举人父亲忽然想起先前所梦之事,便将梦见白胡子老头的事跟儿子说了一通。一家人在一起反复琢磨姓刘的白胡子老头临走时所说的话。儿子到底是举人出身,悟性好,琢磨一遍后心中便有了数,就问父亲说:“我听母亲说,你每年犁田,都要给我家田上的一座荒坟留下一犁,是不是这样啊?”

    父亲听后直点头答道:“是这样,怎么啦?”

    儿子说:“这就对了,你想,梦中的白胡子老人说他叫刘一犁,住家已经承蒙你关照多年,这不正应了你每年给他坟地留下一犁的事么。又说来无踪去无迹。天一亮,就要走。只有鬼魂才会来无踪去无迹,不敢见天亮。”

    举人这么一说,一家人忽然大悟,茅塞顿开。赶忙跑去坟头烧香磕头,焚化纸钱。

    到了第二年春上,宣老爷要上京城参加会试。恰在这个节骨眼上,江南流传起一种疾病,人被感染上干嗑发烧,四肢无力。郎中大夫开遍所有药方都不起作用,病人的性命完全看阎王的眼色,高兴了便把你放回来,不吃药自愈。这种病搁在现在说也许归纳上“**”范畴。

    宣老爷父母不幸被这种病相继感染,双双躺在床上。宣老爷要留在父母身边照应,做父母的坚决不同意。妹妹哭着劝说哥哥上京赶考,父母由她照料。亲戚本家,左右邻居也过来劝慰。这个说:“得上这种病,大夫郎中都没法治,只能听天由命看病人的造化了。你在家中守着也没用。”

    那个说:“这方圆几百里就出了你这么一个举人,还不赶快上京求前程。要是担搁了可要后悔一辈子,你父母就是病好了也心不安!”

    最后大家说:“别再犹豫不决了,只管放心去。家里的事由你妹妹和我们大家来共同来照顾。”宣老爷到底叫众人说动了心,便打点行装,把父母之事托付给众乡邻,然后和妹妹洒泪而别。

    宣老爷被父母之事担误了几日行程,为了把时间抢回来,早上天不亮就起程,晚上上灯火才投宿,路上带着干粮,没过几日便赶到了长江渡口。一见摆渡的船只刚刚挂帆启航,急忙对着船上大喊:“船家,请等下,把我给带上!”

    船上的人见是一位书生,就跟撑船的梢公开玩笑说:“你叫他当场作一首诗,四句诗中要有十个字相同。作出来就划回去把他带上,作不出来就别管他。”

    船梢公听取大家的意见,收住划桨就冲着岸上渡口站着的宣举人说:“要我划回来带上你可以,看你像是读书人出身,你就给我们现场作一首诗。要求四句诗中必须有十个相同的字。如果作不出来,对不起,你就只好等下一班明天的渡船了。”

    船上的人哈哈大笑。



………【第二十六回 过江遇险】………

    宣举人略一思索,情急生智,脱口而出吟诵道:“一帆一桨一小舟,一位船公一钩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春水一人愁。”宣举人这首诗前两句好理解,不识字的人都明白说的是一个船只,上面有一张帆,一个划水的桨,还有一个供船只停泊的钩子,外加上一位撑船的梢公。后两句说的是船上的人大笑,有的弯着腰身笑,有的仰脖子笑,只有作诗之人被一江春水阻隔,站在渡口上担心船不回来接他,所以心里焦虑忧愁。

    船上也有识文断字的,听了岸上的书生作出了这样的好诗大为惊叹,心想这人简直比曹植还要有文才。曹植作的七步诗,没有文字限制。而刚才要求此人作诗,规定四句诗中必须有十字相同,这简直是逼迫人到和尚庙去推销梳子,难人所难。但没想到被这人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人太不简单了!马上要求船梢公把船划回岸上。

    宣举人上船后,众人忙问他何处人氏,渡江去何干?宣举人便将身世和进京赶考的事告诉了大家。众人一听眼前的人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的宣举人老爷,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怪不得刚才即兴作的诗那样好!惊叹之后便上来老爷长老爷短的叫得亲热,只可惜当时没有请名人签名的风气。

    船梢公等宣举人坐稳身,撑船离岸,刚离渡口一箭之地,岸上又传来人急促的喊叫声。众人朝岸上看去,又见一位书生急急赶来,朝船上直招手,要求船划回去把他捎带上。众人心想今日奇了,遇着两位书生误了船渡。不妨叫这位书生也作首诗,考考他的才思。

    于是又叫梢公故伎重演,没想到这位书生也是才思过人,听了后稍作思考便吟诵出来:“春日春山春水流,春鸟立在春枝头,春风吹来春花开,春光明媚春常在。”一船人包括宣举人,听了无不惊叹。众人赶忙叫梢公调转船头回渡口将书生接上船。

    原来这位书生是江南才子,生性嗜酒如命,为人放荡不羁,不愿出士为官,所以对于科举不感兴趣。一心爱好游山玩水,观花赏月,交结天下朋友。此番才从徽州朋友处游山玩水而来,要过长江去游览采石矶,凭吊当年李白走访过的旧迹。

    书生上船后见有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书生也在船上,眼睛一亮,便主动上来搭话。得知这位书生是进京参加应试的举人,心中十分钦佩。二人相见问好也是带着诗情,按照年岁来论大小。首先是举人问:“仁兄才思敏捷,小弟十分钦佩。不知仁兄现下是否在书上下功夫,求功名?”

    书生听后朗朗一笑,说:“贤弟好学求取功名,愚兄甚是佩服。只是愚兄生性自由惯了,不愿受拘束。所以这些年一直浪迹江湖,逍遥自在。愚兄就用十句话来简单概括我的生活处境。”说完吟道:“一年四季常出差,二足奔波在门外,三餐茶饭打游击,四季衣衫随身带,五湖四海到处游,六亲好友无往来,七夕夫妻难相见,八拜之交天下才,九年寒窗等闲度,十载乐做逍遥人。”

    宣举人听完书生的自我介绍后,夸赞说:“仁兄读书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真乃是超俗脱世,堪称当今文人之雅士,我辈望尘莫及。想我生活在乡村,受功名利禄之引诱,不得已只好两耳不管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经常晚上埋头苦读发闷,便丢下书出门瞧瞧山村夜色。那种意境如果仁兄处在其中,一定会作出像贾岛所吟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千古绝句。”

    书生听了举人的述说,忙谦和说:“贤弟所说,愚兄实是不敢当。贤弟饱学经书,功成名就,不是我等所能仰望。不过听贤弟刚才所说的山村夜色,着实叫我十分向往,还须烦请贤弟再给描述一番,也好使我从中领略享受一下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村夜色。”

    宣举人微微一笑,回望江南远处连绵的山峰,仿佛又沉浸于家乡山村夜色中,禁不住吟诵道:“满天月亮一个星,开开天来望望门,只见外面人咬狗,拿起狗头砸砖头,池塘水里知了叫,春树头上蛤蟆笑……”

    书生见宣举人吟诵的诗不但有意境,而且幽默风趣,禁不住哈哈大笑。船上人听着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要是放在如今,人家肯定认为这两个家伙在搞同性念。

    二人只顾在船上引经据典,说古论今谈得异常投机。不觉船已靠近长江北岸,二人站到船头,看着眼前浪花滚滚,浩浩荡荡向东而去的江水,即景生情,缅怀古人,想起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禁不住脱口高声吟诵起来。

    首先是宣举人吟诵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书生接上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白浪卷起千堆雪……”但是雪字刚落音,一个巨浪涌来,船只被高高托起,接着又被狠狠摔下来深谷。书生猝不及防,站不住脚,一下叫猛烈动荡的小船摔下江去。宣举人连忙上前去拉,人没拉着自己却随着惯性也失脚掉下江去。一船人叫突如其来的现象惊呆了。

    宣老爷亏得从小生长在农村,每年夏天泡在小河里过日子,练得一身好水性。因此掉进江水后没被浪花打沉,身子顺水漂流达四五里地,抱住了沿岸的一颗水杨柳。正当身子要被冻僵之时,幸好被一个渔翁及时发现,救起带回家中。宣老爷在渔翁家歇了一夜,烘干衣服。还好,带在身上作盘缠的银子没有丢失。第二天,宣老爷谢了渔翁,继续赶往京城。

    宣老爷到了京城,正好赶上应试,凭着一遍好文章进士及第。殿试又得了十八名,随被吏部定为候补京官。没多日便被安排到礼部去上任,由于忠实肯干,工作成绩突出,三年后即升任员外郎。



………【第二十七回 兄妹失散】………

    宣老爷到礼部去上任时,便修书家里,要接父母和妹妹来京居住。修书发出后很快家乡有了回信,宣老爷看完回信后,差点晕厥过去。原来信是由乡亲们代写的,信上告诉宣老爷,自从宣老爷出门后,没过多少天,知府便通知其家人,说宣举人过长江不幸溺水身亡了。两位老人家在乡亲的精心照料下,病体已是好转。听到这样的恶耗,经不住打击,病情加重,没过几天就双双仙逝了。小妹妹思念哥哥心切,不听乡亲们劝阻,变卖了房屋田产,只身一人去长江边祭奠兄长,一去便没了消息。

    宣老爷读着家书,字字如钢针一样扎在心口。本打算向皇上请假还乡,可是想到刚参加工作,重任在身,自古忠孝难两全,只好化悲痛为力量,一心投入在工作中。指派家人回家乡代为祭拜父母,寻找小妹。并交给家人一个碧玉簪,叮嘱道:“这是宣家祖上传下的宝物,原是一对。我离开家乡时,父母让我带上一个,另一个说留给妹妹保管。想小妹身上一定带着它。你带去好作比对。”

    家人拿上碧玉簪,星夜兼程来到宣州府老爷家乡,祭拜了宣老爷父母,然后根据宣老爷的交待,来到长江渡口,找到当地官府,寻找宣小妹下落。当地官府把来人带到长江边宣举人墓前,把当时发生情况向来人一五一十作了介绍。

    原来,宣举人和书生掉入江后,船上人惊慌失措,又没办法施救,只好趴在船上,眼睁睁瞧着二人在江水中一浮一沉,一转眼便被激流冲得没了踪影。船梢公惊魂未定将渡船泊上渡口。一船人上了岸仍是心有余悸,有人感叹说:老天为什么不长眼?单单把这两个才高八斗的书生带走了,简直是曲杀人才了,可惜啊可惜!

    也有的人埋怨说,怪他们太卖弄风雅,在大江上居然放破嘴话。说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下自个儿也叫浪淘去了。

    说归说,到底是两个大活人死了,大家还是感到惋惜不已。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不管怎么说,大家与两位落难人同在一条渡船上呆过。于是大家上岸后,没有急着离去,而是一起陪着船梢公去县衙报案,免得往后寻见了尸身,被当作无名尸给胡乱处理了。

    县官是举人出身,听了大家的诉说,甚是惋惜。马上通知手下人沿江查看,要求沿江渔民发现书生模样的尸首,立即报案。

    第二天,就有人来报案,说是在渡口下游不远的江边芦苇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穿着长相都是书生装束。县官接到报案后亲自前往,果然如报案人所描述的一样,便认为是宣举人了。于是令人在江边择了一块空地,将宣举人下葬,立了碑,碑上写到:宣州人氏宣举人之墓。县官办了此事之后,回衙门把宣举人落水身亡一事行文到宣州府。

    县官得知宣举人仍然活着,才知道原是搞错了。想那坟墓中人一定是当时乘船的另一位书生了。至于宣举人的妹妹来到这里祭奠哥哥走失的消息,地方官却毫不知情,无从查考。

    家人听了地方官的述说,只好沿着长江两岸四处打听,问遍了周围所有的村村镇镇,也没打听个结果。转眼三个月过去了,身边所带盘费殆尽,只好作罢空手回去交差。宣老爷听到家人的禀报,知道是地方官错将自己当成书生了。可是也不能怨怪地方官,人家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怪只怪老天错成了这件事,怨天尤人已无济于事了。

    只是自己的小妹离家出走,生死不定,宣老爷一直牵肠挂肚,暗自落泪。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宣老爷曾多次派人寻找,依然是遥无信息。这次回到家乡后,又思念起小妹,听人说庐州出了个小算师,曾帮人家算出失散二十多年的父母,所以特派家人前来登门拜访。

    狗蛋听了来人说了一大堆故事,只记下一句宣小妹身上可能带着碧玉簪。等到来人说完,他便问来人:“你带了碧玉簪没有?”

    来人听说,忙从衣兜里掏出了碧玉簪。狗蛋一瞧,和带回来送给母亲收藏的那个碧玉簪一模一样,心里有了底。狗蛋母亲见了吃惊地睁大眼睛。只听狗蛋从容不迫地对来人说:“果然如我算定的那样……”便煞有介事地把回归路上如何算出了坟地里的董老爷,并上前去搭救。董老爷夫人为了感谢救命之恩,把头上带的碧玉簪取下来送给他之事说了一通。

    接着狗蛋又说本来他不打算要这贵重之物,但一眼瞅见碧玉簪上缠绕一片哀怨之气,便当场暗中测算一卦,才知此物原是一对,失散多年。算挂上告诉他把此物带回家中,日后另一个定会主动找上门来,帮助失散新人团聚。所以便接下来带回家让母亲精心收放起来。

    来人听说后,眼放异彩,忙说:“敢问小算师,能不能拿出来比对一下?”

    狗蛋让母亲拿出碧玉簪,和来人所带来的碧玉簪放在一起竟然分不出老大老二了。来人激动万分,忙问小算师此簪的女主人现在何方?

    狗蛋不知道村名,只好带着来人一同去寻找。到了村上,只问了一户人家,人家便带着他们来到董老爷府上。董老爷身体已完全复元了,一眼瞧见救命恩人小算师登门,高兴得把小算师让到上首坐下,自己和夫人却在下首侍候。

    狗蛋坐下后开门见山问:“请问老夫人是不是姓宣。家中可有个哥哥曾经中过举人?”

    夫人一听满面惊讶,要知道,夫人娘家之事只有她和老爷知道,从没告诉任何其他人。没想到小算师连她的家底都给算出了。忙说道:“正如小算师所说,家兄中了举人之后上京参加应试,过江时不幸落水亡故。这已有二十多年了。”

    夫人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来人爬起身来到夫人、老爷面前,单腿一跪口中说道:“请姑老爷、姑太太在上,接受小人一拜。”



………【第二十八回 玉簪传信】………

    董老爷和夫人吓了一跳,忙让来人站起身,问是怎么回事?

    来人爬起身,便把宣举人过江遇险,被渔翁搭救,应试及第后做了京官,书信回家迎接家人,得知父母双亡,小妹出走。后来寻找妹妹二十多年未果,现放官返回原籍,得知庐州出了个小算师,帮人找到了失散多年亲人的消息后,便派家人找上门。接下来又把小算师如何通过碧玉簪算出寻亲之事一一道了出来。

    董老爷和夫人听后惊奇得半天合不拢嘴,眼睛睁得多大。尤其是夫人听说兄长还活在人世,又做了京官。真是喜从天降,悲喜交加,悲的是父母不知情,去了九泉之下;喜的是失散二十多年的兄长终于找上了门。夫人叫一悲一喜加上一激动,就把眼泪给带了出来。见外人在场,显得不好意思,忙掏出手绢来擦去。然后要上前来要跪谢眼前的小算师大恩人。

    狗蛋慌忙直摇手说:“不用,不用!这样会折我的寿命的!”

    夫人见说只好作罢。赶忙吩咐家人,备办酒宴盛情款待来客。然后逐退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