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总统-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慈禧,对变法有了抵触心理,满脑子想的是第三次垂帘听政,因为光绪皇帝无子嗣,慈禧太后便在勤政殿召集王公大臣。立端王载漪七岁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即为皇储,废黜光绪皇帝之心,路人皆知!
那晚,漆黑的夜空高悬一轮银盘似的明月,清辉中带着入秋后的丝丝寒意。宋骁飞正在院中睹月思人,管家来报,说他老家的远房表亲来访。宋骁飞心里奇怪,以前没有听说还有什么远房表亲呀,到客厅一见。竟然是朝思暮想的凤仙姑娘,她身披一件黑色的“莲蓬衣”,头戴灰色瓜皮小帽,女扮男装,行色匆匆。宋骁飞很诧异,挥手让仆人们都退下。
凤仙姑娘拿出一块光绪皇帝身上挂的璞玉。自我介绍。宋骁飞道:“你是皇上身边的人,我以前在养心殿见过姑娘。”
凤仙姑娘想起来了,道:“一面之缘,难得将军好记性。我唐突来访,万不得已,将军勿怪。”
宋骁飞心里琢磨。要不要告诉她自己在“庆元春”就见过她,自己和她不仅一面之缘,后来一想,凤仙姑娘当时心里有人。是同治皇帝,说不说都一个样,于是问道:“姑娘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凤仙姑娘道:“太后立端王载漪七岁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的事,将军可曾听说?”
宋骁飞道:“有所耳闻!”
凤仙姑娘道:“自溥儁入宫,在弘德殿读书,宫中人心目中皆以儁为宗主,视皇上如赘疣。我从小看着皇上长大,皇上内实忠厚,可惜身边再无可信之人。外界盛传,太后到天津视察新军秋操时,就会废黜皇上,立大阿哥为儿皇帝,再度垂帘听政。我特来求将军发兵,救君难,立千秋功业。”
宋骁飞问:“皇上现在何处?”
凤仙姑娘回答说:“被幽禁于四面临水的瀛台,每天随太后早朝,但饮食大不如从前,求米粥不得,求鸡丝亦不得,有时一连几天粒米难进,常暗自掉泪,我心怜之。”
宋骁飞道:“你既然能来天津,为何皇上不一起来?他若是亲临天津,我尚可安排他去各国公馆避难,或许可保住他的皇位。”
凤仙姑娘叹了一口气,道:“皇上最爱珍妃,担心珍妃的安危,不愿意离开皇宫。珍妃那日被太后痛打一顿后,摘掉首饰簪环,关进了钟粹宫后的一个单独院落,偏僻荒凉,难得见人,也成了囚徒。太后还下令,永远不许珍妃再见皇上,严命珍妃不许同下人交谈,在遇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太后还要派人去申斥她。皇上曾在一位心腹太监的帮助下,夜深人静之时,乘小船出瀛台,到了钟粹宫,却发现三具比拳头还大的铁锁和无情的梗横在两扇门中间,他攀在窗子外,看到衣衫褴褛的珍妃,两人隔窗相泣,相互勉励要一起坚持活下去。皇上担心一个人逃出去,太后报复,必定更加残忍折磨珍妃,不忍出逃。”
宋骁飞也很同情光绪皇帝的遭遇,但此刻仅凭凤仙姑娘几句话,他没办法发兵救驾,荣禄拥兵七万,且在铁路沿线布置了重兵,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七千新军兄弟去北京送死,便道:“凤仙姑娘,大丈夫终有一死,不是我和新军的兄弟们怕死,但我怕我们死得毫无价值。如果秋操之时,皇帝和慈禧太后到了天津,我一定想办法解救皇上。但依我看,慈禧太后不可能等到天津阅兵时再废黜皇上,一来,这里泰西洋人众多,二来废掉光绪皇帝,太后在北京就可以做,何必跑到天津来呢?”
凤仙姑娘问道:“将军的意思是说,外界传言太后废黜皇上一事是谣言?”
宋骁飞摇摇头说:“太后现在立溥儁为大阿哥,废黜皇上之心,路人皆知,只是不大可能到天津来做这事。”
凤仙姑娘泣道:“还望将军伸以援手。”
看到心爱的人流眼泪,宋骁飞的心很痛,这是出于对自己暂时无能的愤怒,道:“我所能做的,恐怕只能是尽力保住皇上的皇位。这还得去说服我的老师李鸿章,必须得到他的支持。”
凤仙姑娘道:“这样我已经很感激了,皇上方壮,太后一旦死,即可复政,有劳将军了。”
说完,凤仙姑娘准备转身离开,宋骁飞说:“姑娘且慢,你冒险出宫,一旦被太后发觉,恐怕会有危险。不如我想办法,到英租界给姑娘安排一住处,你就别回宫了。”
凤仙姑娘道:“多谢大人美意。皇上现在宫中,能说得上话的亲近之人,只剩我了,我不忍这时离他而去。”(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废黜光绪(下)
ps: ; ;求订阅,特别感谢读者“天庚金”、“忧伤的事”投的宝贵chayexs。。chayexs。月票
第二日一早,宋骁飞刚起,李鸿章就派人来请他到李府,商议光绪皇帝可能被慈禧太后废黜的事。
宋骁飞赶到李府,李家客厅的太师椅上已坐满了淮系集团的骨干成员,台湾巡抚刘铭传、浙江巡抚刘树棠、督理天津海关和上海纺织业的盛宣怀、总理衙门大臣伍廷芳、都察院左都御史张佩纶等人都到了。
李鸿章坐在炕上,闭目养神,见宋骁飞到了,再一次邀他“升炕”!宋骁飞推辞,刘铭传道:“老弟,你还客套什么呀,你身为山东巡抚兼北洋水师提督,还挂了兵部侍郎衔,比老哥我还高半级,上座吧,你的战功和新政,大家有目共睹,我刘六麻子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谁敢说闲话老哥帮你揍他!”
在座的人哈哈大笑,李鸿章点头示意,宋骁飞这才第一次公开坐到了铺虎皮的大木炕上。
来人坐定后,李鸿章说:“太后现立溥儁为大阿哥,欲废黜皇上之事,相信大家都有耳闻,老夫电报与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云贵总督王文韶等人商议,他们都觉得一旦废黜皇上,今年岁晏运穷,大祸将至,诸位怎么看?”
宋骁飞虽然心中已有主意,但他想听听别人的看法,没先开口。盛宣怀第一个站起身说:“现在上海商界人心惶惶,忧心太后废黜光绪皇帝后会重新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浙江巡抚刘树棠说:“皇上的名望,在变法后,虽不致达先知先觉,但受到江南士绅的大力拥戴。他没犯什么大错,太后贸然废之,恐失江南乡绅之心。”
李鸿章问伍廷芳,“洋人那边怎么说?”
伍廷芳说:“洋人那边原本支持皇上变法者多,英国、德国都希望中国多开商阜,如若此时,太后又立一位儿皇帝,垂帘听政,闭关锁国,他们必不乐意。而且朱尔典等驻华公使对保守的端王意见很大。”
李鸿章说:“洋人那边的意见,不可以不考虑,但皇上的废立,毕竟是中国内政,太后要是铁了心废黜皇上。他们也顶多抗议一下。关键是我们的态度。省三,你什么意见?”
刘铭传见李鸿章点名自己回答。摸了摸发亮的前额。道:“皇上是太后所立,她若要废,也是她的家事。我听宋老弟的意见,他说怎样就怎样。”
李鸿章转头问宋骁飞的看法,宋骁飞想了想说:“这几个月的变法新政,虽有点激进。但不能全盘否定,百余天内,全国各地办学堂、开矿山、修铁路、筹办工厂,从朝到野、从官到民。都有了一个共识:国欲富强,必先维新。如若此时慈禧太后废黜皇上,那将失信于天下。而且现在端王主政,其妻为慈禧太后的侄女,如再立他的儿子为皇帝,他可谓权势滔天,学生闻端王才能平庸,思想保守,恐怕会祸害国家!”
李鸿章点点头,道:“不过太后此次立溥儁为新君之心坚决,听说连年号都起好,明年元旦改元‘保庆’,我等不宜直接出面。”
宋骁飞道:“恩师说得对,盛宣怀刚好在上海,可由他与东南乡绅、商人联络,发谏阻废立皇上的电报。”
李鸿章转头问坐在左边太师椅上的盛宣怀:“杏荪,你觉得这办法怎么样?”
盛宣怀点头道:“乡绅和商人早有此意,我估计谏阻废立皇上的绅商可达千人以上。”
宋骁飞说:“洋人那边,学生还可以去找朱尔典帮忙。”
李鸿章说:“这样甚好,你们马上去准备吧。”
盛宣怀回上海后,立即找来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让他联络绅商,最后列名一千二百三十一人,共同签名发电报谏阻废光绪皇帝。
宋骁飞也做通了朱尔典的工作,朱尔典还帮忙帮到底,让英**舰继续在大沽口附近海域游弋,各国公使本来也就只认李鸿章,早对端王不满,一看英国都表态了,也纷纷表示反对慈禧废黜光绪皇帝。
那天,慈禧太后在勤政殿为端王载漪七岁的儿子溥儁举行大阿哥册封典礼,特意邀请各国公使参加,见证这一隆重时刻。端王相当重视这次典礼,一星期前,就带溥儁在家彩排,给他添置各种阿哥穿的新马褂,甚至还请洋教员教溥儁说“hello”等简单英文,准备给洋大使们打招呼。
结果,慈禧太后和群臣从早上等到太阳落山,也没一个驻华公使来道贺,七岁的溥儁一天没吃东西,饿得哇哇哭,闹着要吃桌上的西洋糕点,端王载漪很生气,一巴掌煽在了溥儁脸上,愤恨道:“你就只知道吃,西洋没有一个好东西!”
慈禧太后召见李鸿章,李鸿章明确表示,不支持慈禧太后废黜光绪皇帝。李鸿章说:“太后若训政,臣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上只是听信康有为的谣言,无大过错,废之恐天下人心不稳,从此大乱。”
这是三十年来,李鸿章第一次在重大问题上,没站在慈禧太后一边,慈禧震怒,赐给李鸿章一面古铜镜,道:“哀家看你老矣,赐镜给汝,好好瞧瞧自己,欲步翁同龢之后尘乎?”
慈禧这话,意思是让李鸿章照照镜子,清醒一下,是不是想跟翁同龢那样告老还乡!这也是三十年来,慈禧太后第一次跟李鸿章翻脸,李鸿章却毫不让步,道:“若臣同意废黜皇上,乃是大不忠,必遭天下人唾骂,还不如告老还乡,耳根清净!”
英国的军舰这时还在大沽口附近游弋,慈禧太后当然不会真让李鸿章告老还乡,不过慈禧太后到了这把年纪,不愿再有任何人抵触她,于是退一步,革去李鸿章直隶总督一职,令荣禄接任,李鸿章调任两广总督。当时,作为最早开阜的城市,“粤东盗甲天下”,黄赌毒泛滥,两广总督的位置一般重臣都不愿去,也算给李鸿章一个下马威。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李鸿章反对慈禧废黜光绪皇帝后,下面的大臣为了自己的名节和官位,也纷纷上书反对,张佩纶等御史官奋笔疾书,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云贵总督王文韶等人纷纷上折,慈禧这下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仔细一想,自己训政和垂帘听政其实也没什么区别,终于没再废黜光绪皇帝,对外宣称光绪皇帝身体赢弱,需要调养生息,自己再度训政。
这一下,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就尴尬了,七岁就入了宫,还当不了皇帝,光绪皇帝才二十一岁,有得等了。端王恼羞成怒,认为这都是洋人在背后捣鬼,记恨洋人,想找机会报复。他主管总理衙门,于是天天在慈禧耳边说洋人坏话,不时放出风来,说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等七国公使已在密谋,准备派兵干涉,胁迫太后归政,所以集体不来参加大阿哥溥儁的册封典礼,慈禧太后对洋人的仇恨日渐加深。
当年,华北大灾,山东一些灾民逃荒到天津、河北,号称“刀枪不入,扶清灭洋” ;的义和拳在山东以外的华北地区死灰复燃。这些拳民四处造谣,说洋人医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药、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阳精,中国百姓一向迷信这类传言,人人自危,对洋人和教民恨之入骨。端王载漪一看大喜,他和刚毅不仅鼓励义和拳,下令各地官府不得抓捕拳民,还收编了一部分拳民为“官团”,发放粮饷,一时间华北拳民达十万之众。
这些拳民四处烧杀掳掠,一些地痞流氓趁机投坛附和,或仿效义和拳装束,鱼肉善良的百姓。义和拳民先是闯入天津城,中日焚劫,火光连天,夙所不快者,即指为教民,全家皆杀,死者十数万人,其杀人刀矛并下,肌体分裂,婴儿生未匝月者,亦杀之残酷无复人理。
慈禧太后害怕洋人干政,也认为义和团可用,于是引拳民入京。十一月,数千拿着大刀长矛的拳民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被杀,各国公使馆被拳民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愚蠢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西摩尔带领的七国联军,共计一万三千人,从水路朝天津开来。日本的主战派元老西乡从道见此机会,也在国内集结了陆军两万人,准备租借英美军舰运到天津,直捣北京城。
慈禧太后急命荣禄为兵部尚书,领兵十万,到天津狙击七国联军,并节制北洋水师。荣禄知道自己这十万清军根本打不过七国联军,可战之兵只有宋骁飞新练的七千北洋新军,还有在山东练的一万新军,急令宋骁飞调这一万七千新兵到天津驻防,并指挥北洋水师狙击七国联军的舰队。
宋骁飞收到荣禄的电报后,与徐世昌、谭嗣同、段祺瑞、刘步蟾、邓世昌等人密议,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推翻满清王朝!宋骁飞也觉得,彻底扭转历史车轮,开辟新时代的机会到了,于是给李鸿章发电报:“义和团中一些愚昧的爱国贼,扛着正义的旗帜,干土匪一样罪恶的勾当,加上被险恶用心的端王和慈禧太后利用,给国家酿成巨祸。朝廷溃烂,百姓遭殃,恩师宜做好准备,力挽狂澜,肩上担起更重的担子!”(未完待续。。)
第一章 东南独立(求订阅,求月票)
ps: ; ;求订阅,求chayexs。。chayexs。月票
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西摩尔带领一万多名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朝天津杀来,紫禁城朝堂上的慈禧太后和群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主战和主和的意见不一,连一向苟且偷生不说话的光绪皇帝,也忍不住开口表态,厉声责难端王“不能弹压乱民,造成大乱”。
端王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给慈禧太后上了一道折子,里面伪造了洋人的四条照会:一、勒令皇太后即日归政;二、指明一道住处,供皇帝居住;三、代掌天下兵权;四、代收各省钱粮。
慈禧太后看了奏折,大怒,扔在了地上,“这洋人欺我太甚!”她提出要跟洋人开战,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祖谋谏言道:“皇太后信乱民敌西洋,不知欲让何人办此大事?”
慈禧道:“恃兵部尚书荣禄!”
朱祖谋说:“荣禄第一不可恃!”
慈禧一看,这家伙谁呀?竟敢这么顶撞我,问:“汝何姓名?”
朱祖谋道:“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祖谋!”
慈禧一听,还以为什么大人物呢,原来是一小小的翰林院侍读,“推出午门斩首!”
这一下,大殿上安静了,刚毅出列,大义凛然地说:“战亡国,不战亦亡国,吾等愿效死力,同心报太后大恩!”
大殿里的群臣一听,黑压压跪倒一片,慈禧太后一看,群臣主站,好,士气可嘉,人心可用,于是宣战——同时向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十一国宣战!当然。必须以光绪皇帝的名义!
光绪皇帝一看,慈禧为了自己训政,竟然一下子跟十一国宣战,置万民于水火之中,亡国之君自己是当定了,他作了最后的反抗,抱着玉玺不肯松手。
慈禧太后命两个太监上去夺玉玺,发了一道文采飞扬的宣战书,号召天下四万万中国人向洋人死战:我朝二百数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人人忠愤,旷代无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抗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馀省,人民多至四百馀兆。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洩神人之愤!
这宣战的电报发到各省督抚。引起轩然大波。李鸿章接到电报,第一个表态,马上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两江总督刘坤一接到开战的电报,对前来拜访的英国驻南京领事孙德雅道:“慈禧太后的政府已经完了,她已经不能继续维持帝国秩序!”
两江总督刘坤一随即和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宋骁飞、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等人商议,对西洋各国宣布东南各省独立,保境安民,不执行慈禧太后和洋人开战的诏令。而且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第一任大总统,主持大局。
在北京,荣禄却开始不折不扣执行慈禧太后的命令,带清兵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各国公使惊恐,一边自行组织武装守卫公使馆,一边给国内发电报求援。
宋骁飞带着一万七千名新军和北洋水师,与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西摩尔带领的一万多名七国联军对峙。宋骁飞没有按照荣禄的命令,和西洋军舰和联军开战,而是带着北洋水师副提督、英国海军少校琅威理去找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西摩尔谈判。
刚开始,琅威理拒绝,说:“爱德华。西摩尔是我当年在海军学校的教官,他是英国海军名将,这次北洋水师肯定会惨败。我没有想到大清国的西太后如此愚蠢,攻击各国公使馆,这一次各国都很愤怒!我恐怕帮不了忙,而且中英两国开战,按照合同,我应该回避。”
宋骁飞说:“如果中英两国开战,我一定让你回避,可是我们现在是和谈。北洋水师现在需要你,你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训练出来的水师全军覆没吧?琅威理,我们现在需要你,中国人民都需要你。”
琅威理想起这些年,宋骁飞对他确实不错,当年收复琉球,他在琉球国王尚泰举行的感恩宴会上,看上了那两位胸大屁股沉的琉球舞女,宋骁飞还游说尚泰,把两位野性舞女送给了他,他每天性福得不行,于是答应去和西摩尔谈谈。
琅威理向自己的教官介绍了宋骁飞的和谈意愿,爱德华。西摩尔发电报给英国公使朱尔典,询问有无必要和谈。朱尔典回电说,现在北京各使馆已经一片火海,还遭到荣禄带领的清兵攻击,形势危如累卵,十万火急! ;宋骁飞的新军和北洋水师的战斗力不容小视,就算不能战胜七国联军,也能拖上十天八天,这样各国公使馆就彻底完蛋了。联军如若能不通过战争,直接开到北京城救人,再好不过了,强烈建议谈判!
爱德华。西摩于是邀请宋骁飞到英舰“不列颠”号巡洋舰上谈判。宋骁飞命令林泰曾、刘步蟾、邓世昌等将领把北洋水师十五艘千吨级以上的铁甲战舰都调集到大沽口附近,做好战斗准备,并安排好四艘蚊子船在近海待命,大沽口炮台上的重炮也升炮待命,然后登上了“不列颠”号巡洋舰和西摩尔谈判。
“不列颠”号铁甲战舰舰长270米,舰宽30米,七千吨级,两台往复式四缸三胀倒缸蒸汽机及一台低压蒸汽轮机,最高动力可达59000匹马力,速度超过30节,装口径八英寸炮四门、口径六英寸速射炮十二门、47mm速射炮十六门、鱼雷发射管八门,火力和装甲都比北洋水师最先进的“定远”、“洞庭”号要先进。
宋骁飞一登上军舰,爱德华。西摩就先带宋骁飞参观“不列颠”号,炫耀武力。宋骁飞仔细把“不列颠”号看了一遍,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军舰不只船坚炮利,而且英国海军号令严明,北洋水师虽然训练也很刻苦,气势明显稍逊一筹。这时,世界上海军实力最强的,是英国。这世界排名第一和第六,确实有差距。而且七国联军还有其他各国巨舰一共二十艘,战斗力都不容小视。
不过,宋骁飞知道七国联军着急去北京城救各国公使,在谈判时并没有妥协,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和谈条件:第一条、各国不许租界军舰给日本人运送陆军,不许日本一兵一卒踏入北京城,否则北洋水师就算发射完最后一枚鱼雷,也要战斗到底!第二条、北洋新军不和联军作战,但七国联军进北京城后,要遵守万国公法,只能攻打清军,不许烧杀掳掠平民。第三条、一旦抓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交由北洋新军处置!
爱德华。西摩对前两条表示理解和接受,但对第三条,他心里疑惑,这宋骁飞看来野心不小,不知道宋骁飞想干什么!(未完待续。。)
第二章 慈禧毙命(求订阅,求月票)
ps: ; ;求订阅
一脸傲气的爱德华。西摩尔对宋骁飞说,如果我们七国联军不答应你这些条件,一样可以攻进北京城,不是吗?三十年前,我们大英帝国和法国五千军队就到过圆明园,现在我们有一万多联军!
宋骁飞正色道:“那将军不妨试试!中国经过三十年洋务,国力已今非昔比,近十年来,本官开办军校,训练北洋水师,虽然不一定能打得过你们这么多战舰,但拼个鱼死网破,还是没有问题的!一旦打起来,你们想在天津登陆,至少也得三五天时间。本官还在近海布置了鱼雷和重炮,恭候各位。不怕告诉你,陆地上还有两万名新军,另外直隶驻扎着二万淮军,你要攻进北京城,起码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恐怕到时候各国公使馆就只剩下一堆堆白骨了,你以何面目回去见英国女王?”
爱德华。西摩尔道:“那我们各国公使馆的损失怎么办?我们死去的同胞怎么办?”
宋骁飞说:“这个你放心,一旦中国成立了新政府,将照价赔偿各国的损失。我的提议,将军可以好好考虑:联军攻破北京城后,在各国公使馆区驻扎,由我的三万军队接管北京城。否则,我立刻发电报给恩师李鸿章,让东南各省派兵进京勤王,并且发动全国四万万同胞,尽驱洋人,你们虽然枪炮多,但一旦每一位中国人都投入到驱逐洋人的洪流中,我相信你们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样的结果,恐怕不是诸位想要的吧?”
爱德华。西摩尔看宋骁飞和其他大清官员完全不一样,知道这是一位强劲的对手,便和其他各国联军将领商量,他们也都同意救人为先。于是宋骁飞密令段祺瑞带两千新军,盘好辫子,穿上早已准备好日本军装,装成日本兵,随七国联军进入北京城,一来督促各**队严守万国公法,二来抢先占领紫禁城和颐和园,保护好皇城。另外,如有可能,就捉拿慈禧太后。
宋骁飞带着剩下的一万五千新军。很快稳住了天津的局势,并且以李鸿章的名义,收编了驻扎直隶地区的二万淮军,很快控制了直隶和山东两省地面。
七国联军一路上基本没遇到有规模的清军抵抗,荣禄的十万禁军。被洋人的大炮一轰,死伤过半。溃不成军。一个个拖着辫子,恨不得长了四条腿,一路狂逃几百里。而那些穿着奇装异服,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拳拳民,这时才真相毕露,被洋枪洋炮打得屁滚尿流。把夜壶粪桶都用上了,死伤惨重。
七国联军攻进北京城那日,宫中已经提前大乱,天还未明。在养心殿,接连接到战败消息的慈禧太后一夜未睡,心力憔悴,荣禄骑着一匹快马,神色慌张到了紫禁城,也没有按规矩下马,直奔养心殿,急切向慈禧太后奏报:“太后,大事不好了,西洋夷兵已经开始进攻东华门,您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被派出宫打探消息的李莲英这时也神色匆匆从外面跑回,跪下道:“老佛爷,大街上到处是夷兵,他们在外面叫嚣着,要活捉您呢,赶紧走吧。”
慈禧太后问荣禄,“来了多少夷兵?”
荣禄道:“大概一万多名吧。”
慈禧太后愤怒地问:“你十万禁军,竟然打不过一万洋兵?”
荣禄道:“卑职无能,大清旗军和禁军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又没操练洋枪洋炮,洋人的大炮一响,就都魂飞魄散,溃不成军,奴才一连杀了五个逃跑的将领,也没能阻止溃败。”
慈禧太后道:“洋人的洋枪洋炮,有那么厉害?义和团的拳民呢?”
荣禄道:“拳民都是些装神弄鬼的农民,被打死被炸死的数以万计。”
慈禧知道大势已去,追悔莫及,她怕自己逃不出去而受辱,穿上皇太后的装束,准备到后院投井自尽。荣禄赶忙冲过去,拦腰抱住了西太后,道:“太后,您是大清国之主,不能做傻事呀!不如且避之,徐为后计。”
慈禧太后道:“这北京城到处都是夷兵,哀家能跑到哪里?而且哀家听闻,东南各省都没有奉诏讨夷,哀家能去哪?”
荣禄说:“陕西巡抚端方,乃是我正白旗人,太后可前去西安暂避。现在洋人主要是要处置端王和刚毅,太后可命李鸿章北上,跟洋人和谈。”
慈禧太后一听,道:“关键时候,还是我旗人可靠,就去西安吧。速电报李鸿章,命他全权代理朝廷,北上跟洋人谈判。”
李莲英这时拿来一身青衣,是宫女的衣服,让慈禧太后换上。慈禧太后道:“哀家怎能穿上此等破烂衣裳,成何体统?”
李莲英说:“老佛爷,到这时候了,您就将就一下吧。”
慈禧太后一想,也是,都要逃难了,也顾不身份和体统,赶忙换上这身青衣,李莲英上前帮忙打扮成逃难的老妇模样,蓬头垢面,李莲英还嫌不够逼真,道:“老佛爷,你哭几声吧,眼角有些泪水,显得像一些。”
慈禧太后酝酿了半天感情,却哭不出来,李莲英找来一些胡椒粉,取来一碗井水,撒在水里,然后把水涂抹在慈禧的眼睛上,顿时,慈禧的眼泪哗哗就流下来了。
慈禧打定注意要去西安,便带着李莲英等人到后院找光绪皇帝,要带他一起走。光绪皇帝穿着黑纱长衫,立在屋内,对着康熙皇帝、乾隆皇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