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府的前世今生-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渌蓖醺。季纸舸蘸侠恚ㄖ隆V兄嵯呱辖ㄓ写笥氨凇⒏拧⒁驳睢⒍饕砺ァ⒑笳致サ冉ㄖN髀非昂蠡褂腥郝洹6吩蛴晌甯龃笮≡郝渥槌桑胁璺俊⒋笮∈榉俊㈧籼谩⒒ǚ康龋褂谢の馈⑻唷⒛搪杈幼〉姆课莸取2苎┣酆推娇ね醺E恚ㄈ牍睾蟮牡谝晃豢饲诳ね跚旌愕难福┦乔灼莨叵担虼耍苎┣鄱ň颖本┦背T诙鞫叨莺煅ё彝贫希逗炻ッ巍分斜本餐醯脑图词瞧娇ね醺E怼6E肀救嗽诶飞弦驳娜凡皇锹德滴尬玻艉螅笆谟易谡鸲纪常荒辏π凶撸诙ū叽蠼适μ指炼げ吡恪!保ā肚迨犯澹苛写恐
王二》)
3。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的住宅
民国后,最后一代克勤郡王晏森将王府售给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为住宅。而末代克勤郡王晏森则搬到了宗帽胡同居住,因为没有什么本事,一直过着很清贫的日子。
熊希龄(1870…1937年),字秉三,湖南省凤凰县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政治、社会影响的人物。1891年中举人,1892年中贡士,1894年补应殿试,成进士,朝考后授翰林院庶吉士。1897年助湘抚陈宝箴推行维新新政,从此崭露头角。1898年“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后经赵尔巽(《清史稿》的编纂者)保举,重被起用。主要从事练兵、办学、办报、办实业和立宪活动。民国成立后,他跻身政界,历任财政总长、热河都统、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身居首揆,统率百僚,其政绩毁誉不一。后因不满袁世凯独裁统治,先后辞去财政总长及国务总理之职。
熊希龄退出政界后,专心致力于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建树颇丰,他修治水利,赈济灾黎,收养灾童,创办驰名中外的香山慈幼院。院内设幼稚园、小学、师范,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先进教育体制,闯出了一条前人未所走过的新的办学之路。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捐充儿童福利基金,同时还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底,上海沦陷,熊希龄抵香港,因旅途奔波和劳累过度而突发脑溢血逝世,终年68岁。综其一生,熊希龄先生不愧为一位赤诚的爱国者、怀有经国济世抱负的政治家、有志造福大众的社会活动家。
现在,克勤郡王府后寝的墀头角柱石上尚存熊希龄和夫人朱其慧将财产交由北京救济会的刻字内容:“1932年,湘人熊希龄先生以其祖遗及生平服务所得俸给暨朱其慧夫人节约购置不动产完全捐助成立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社,捐助财产详说明书,次第举办儿童教育事业,今社址北京石驸马街即先生之故宅也。先生于举世财产私有制度独倡此举实为社会主义之先进者。勒诸贞石,用志勿谖。1949年10月本社董事会立。本社事业及全部财产于1952年8月交由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北京分会接管。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福董事会立。”
熊希龄
克勤郡王府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4。昔日王府,今日学堂
21世纪初,克勤郡王府修葺一新,恢复昔日风貌。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1984年,克勤郡王府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保护
文物单位。
克勤郡王府总建筑面积为3717平方米,修复前,建筑内房梁已经糟朽不堪,墙体变形,屋顶斑驳,兽件残缺不全。原来的五开间的大门已于“文革”时被彻底砸烂、拆毁,大石狮也被搬走,下落不明,后来在大门位置盖了一排简陋的平房,旧貌无存。那时候的克勤郡王府已经完全看不出痕迹,貌似一个普通的大杂院。负责施工的古建公司坚持“修旧如旧”的文物修缮原则,由聘请的故宫老专家赵崇茂、朴学林、王仲杰在现场主持指导,严格依照传统工艺要求施工,尽可能恢复、保持了清代王府建筑的原貌风格。古建公司除整修所有现存建筑外,还根据清代郡王府规制复建了府门、东西配殿、西翼楼、前东西转角房等903平方米的建筑,使王府建筑基本恢复了旧日风貌。目前,这一文物修复工程已通过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鉴定。
第七章克勤郡王府(3)
克勤郡王府原来被用作石驸马二小的校园,王府的修葺完工后,石驸马二小更名为第二实验小学。昔日的王府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古色古香的教室里都装有现代化的空调等设施。克勤郡王府的大门,青砖对缝,鲜红的油漆彩画非常耀眼。工程基本复原了王府的旧日景象,阳光在仿古的屋脊上留下斑驳的树影,时光流逝,人物全非。
整修前的克勤郡王府大门
现在的克勤郡王府,经复建后焕然一新,是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所在地
第八章顺承郡王府(1)
顺承郡王府小档案
出生时间:顺治年间
出生地点:锦什仿街
始王:勒克德浑
末王:讷勒赫
著名人物:张作霖、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今日作用:政协礼堂大厦
街道、大厦、过街天桥在旧赵登禹路纵横交错,顺承郡王府没有了。当人们在欧洲某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里,看到他们像简朴的穷人那样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只有100年历史的建筑时,或许会觉得,和北京比起来,他们的历史太短暂了,他们太贫瘠了,所以他们能挥霍和抛弃的太少。其实,并非如此。那些老去的房子凝聚着一个城市的灵魂、历史、梦想、故事、气质、特征、血脉、精神、文化。时间一刻不停地流逝,人会死,书本会腐烂。建筑呢?它可能会在一代一代人的保护与传承中延续千年,也可能会在一代人的手中顷刻消失。
1。顺承郡王家族:两代名将——萨哈与勒克德浑
顺承郡王府建于清代顺治初年,第一位主人勒克德浑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孙。勒克德浑的父亲是代善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初授台吉,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察哈尔林丹汗进攻蒙古科尔沁部,萨哈璘统五千精锐骑兵赴援,解其围。十一年(1626年),跟随代善征喀尔喀巴林部、扎噜特部,以军功封贝勒。天聪元年(1627年),跟随皇太极征明,率巴雅喇精锐骑兵为前队,与贝勒德格类败明军于大凌河、锦州。三年(1629年),再随太宗皇太极征明,克遵化,薄明都。十二月,萨哈璘略通州,取张家湾、围永平,克香河。四年(1630年),同郑亲王济尔哈朗驻守永平。五年(1631年),直言时政,谏言:“图治在人,使贤用能。”七月,初设六部,受命掌礼部事。六年(1632年),同济尔哈朗率右翼兵略归化城,俘蒙古千余人,分置蒙古诸贝勒牧地,申约法令。七年(1633年),同贝勒阿巴泰等略明山海关。八年(1634年),随太宗征明,克得胜诸城堡。九年(1635年),同多尔衮收降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沿途略明山西府县。清崇德元年(1636年),晋多罗郡王。萨哈璘死时只有33岁,他深受太宗皇太极的喜爱,病中太宗多次看望萨哈璘,而且禁不住落泪。萨哈璘死后,太宗不光前往吊祭,还在灵堂恸哭四次,并罢膳辍朝三天。卒后追赠和硕颖亲王。康熙十年(1671年),谥“毅”。萨哈璘骁勇善战而且长于智谋,不光明达聪敏,通晓满、汉、蒙的文字,且敢于直言时政,多次献上良策,是清朝初年的一代名将。
勒克德浑是萨哈璘的第二子。太宗驾崩后的权力斗争中,代善将自己的一儿一孙硕托和阿达礼处死,勒克德浑也被牵连,削爵,贬为庶民。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多尔衮重新笼络起勒克德浑,恢复他的皇室身份,并且册封为多罗贝勒。第二年,勒克德浑被命为平南大将军,接替豫亲王多铎驻扎江宁。在与残明的战斗中,勒克德浑得以尽显他的军事才华。
当时南明鲁王朱以海占据浙东一带,他的军事力量在钱塘江以南的沿江,构筑了一条坚强的防线,使清军难以进犯。这时,南明的大学士马士英与总兵方国安率兵渡过了钱塘江,进攻杭州。勒克德浑在南京得知后,立刻遣兵奔赴杭州解围,马士英与方国安立刻退兵撤回钱塘江,又分别攻占了杭州西南方的余杭、富阳两地。勒克德浑派遣梅勒额真珠玛喇攻击余杭、富阳两地的明军,两军合营在杭州城三十里外。清军攻势凌厉,马士英与方国安败走。
勒克德浑在江浙战场上频频得胜的时候,清军在中部的湖广战场上却频频告急。十一月间,明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所任命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招纳了原李自成的残部李过、高一功、郝摇旗、刘体纯等人,进入湖广战场对清军占领下的军事重镇荆州、武昌发动总攻,使湖广战场上的清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境地。十二月,多尔衮急调勒克德浑移军西去救援湖广战场,于是勒克德浑亲率满蒙精锐,偕同镇国将军巩阿岱一起,从南京逆江而上,驰援武昌。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勒克德浑率军进抵武昌,对明军展开了全面进攻,他首先派遣护军统领博尔辉督军进击岳州解围,自己率主力前往荆州。勒克德浑的主力进至石首,正巧明军渡江进犯荆州。勒克德浑不动声色,悄悄派出了一队人马渡过南岸,等到明军渡河一半的时候,突然水陆两军同时猛攻,大败明军,消灭了这一支明军的援军。之后,勒克德浑的大军水陆并进乘夜疾驰,向荆州奔去。第二天凌晨进抵城下,由于清军行动迅速诡秘,驻扎在城外的明军毫无察觉。到了晚上,郎球等人将明军在江中的战舰尽数夺走。之后,又指挥八旗铁骑分两翼杀入明军主营,明军猝不及防,战线全面崩溃,伤亡惨重。
。。
第八章顺承郡王府(2)
勒克德浑命奉国将军巴布泰等人率军乘胜追击,李自成的残部且败且战,自安远、南漳、喜峰山、关王岭至襄阳等地,与清军多次激战,接连战败,主力损失殆尽。最后,无奈之中,义军将领李孜(李自成弟)、田见秀、张耐、李佑、吴汝义等带着残部五千余人向勒克德浑投降。于是清军获得牛、马等牲畜一万二千余,掠夺人口和其它战利品不计其数。到此,轰轰烈烈的大顺军就被勒克德浑给消灭了,在这一战中勒克德浑的军事才能一览无遗,不愧是名将之后。由于勒克德浑迅速地解除了清军在湖广战场上的危机,清廷对他的功绩十分赞赏,下诏让他班师回南京,并赐以黄金百两、白银二千两。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晋封顺承郡王,成为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后获得了“世袭罔替”殊荣。
顺治八年(1651年),勒克德浑奉命掌管刑部事务。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勒克德浑去世,时年仅34岁。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为“恭惠”。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2。典型的清式大王府家族庭院
顺承郡王府占地面积约三千平方米,总体布局分东、中、西三路,由三条轴线组成的三个大院,中路与其它王府规格相同,也是前殿后寝,有正门(宫门),依次是府门、二门、翼楼、银安殿、寝殿、后罩楼等。
西路和东路各分别由不同的大小院落组成。右跨院为三进院,进入西门之后,有道路直通向西,即进入前院,为同样布局,只有西房为曲畅阁,北房而设有西房,为四季厅,东有赏月亭,西为荷花塘有置园林景观。第二进院子为三合院,进入正门之后,有左右房,正面为海棠园,东为日轩,西为月轩。大正房,为墨春阁前面只有一个大门并设有其它房间,四面有游廊相接。第三进为四合院,四面都有房间,中间为石榴园,左跨院为园林区,最前端为一个由四合院组成的方形院墙,大门的园中园,西厢房为“意远厅”,东厢房为“秀远厅”。在全院的中间部位为融春门,福运门。后院建有拐角形绣楼,为小姐所居住的地方。
府内建筑有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布局合理又精湛,属于典型的清式大王府的家族庭院式建筑,也有极其浓厚的民族风格。顺承郡王府中,有4株高大的楸树最为著名。
3。原地拆迁,异地复建
顺承郡王府府址一直没有变动,顺承郡王也没有遭到太大的风波,这和其它“铁帽子王”是不同的。1926年,末代顺承郡王府以7万银元的便宜价格卖给了入据北京的张作霖,顺承郡王府成为大帅府,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也曾在其中居住数年。张作霖对王府加以改建,将正殿的5间改为7间,对王府西路部分也进行了修建。满族贵族过去那不可逾越的“定制”在新时代的权力者眼中已经一文不值。
1949年后,王府正门外建起政协礼堂,中路主要建筑基本保存完整。东路前后数层院落仍保存原有格局。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994年,全国政协礼堂要盖新楼,顺承郡王府被整体拆除。王府原址在北京市西城区锦什仿街东侧,旧赵登禹路32号。如今,这个门牌已消失十余年了。
拆除之后,顺承郡王府以“原地拆迁,异地复建”的名义复建到了朝阳区朝阳公园东侧,成为一所吃喝玩乐的高级会所。这也是北京的“铁帽子王府”第一次整体异地复建。据专家介绍,复建后的王府在门前加了牌楼,王府后加了一个花园,已经失去了王府原来的特色。大红的地毯从院门的高大台阶一直铺向北屋、东西厢房,大门高悬着启功题字“郡王府”,金字匾下立着一块牌子,上书“衣冠不整恕不接待”。大红大绿的彩绘,深长的廊子,幽闭的一个又一个的包间,陈列各种名酒的橱柜。除了用餐,这里还有部分房间用于住宿。
顺承郡王府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它先是“铁帽子王府”,后来又是大帅府、少帅府,不光是建筑,府内的古树是百年以上的,共有12棵。拆迁的时候,还是比较严格和专业的,全部都录了像,主要构件都是一件件搬过去的。不光是文物工作者,还有十多个大学生来帮忙。作为一个休闲娱乐的会所,文物部门责令不得使用“顺承郡王府”的名字,而使用“郡王府”。因为真正的顺承郡王府已经消失了。作为一个历史文物来说,它已经彻底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
第八章顺承郡王府(3)
有关部门拆除了顺承郡王府后,在原址盖了一栋与原来一模一样的政协礼堂大厦
。。
第九章醇亲王府(1)
醇亲王府小档案
出生时间:顺治年间
出生地点:西城区太平湖东里(旧府,亦称南府),北京城内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新府,亦称北府)
始王:奕
末王:载沣
著名人物: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和⒃劂恪咭恰⑺吻炝
今日作用: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于百年的时光中在大人物手中不停轮转,最终归于平静。这座王府现在仍在后海宁静的湖水边静静地凝视着在微风中轻柔飘动的柳丝。王府花园里,葡萄架下的微风,斑驳的阳光,戏水的鸭子,宁静的庭院,宋庆龄的大理石像微笑着端放在花团锦簇中……这一切安静地仿佛“全世界的细雨落在全世界的草坪上”。醇亲王府带着后海与生俱来的宁静和安逸,浸润着宋庆龄博爱与温柔的女性
气质。
1。醇亲王南府(原荣亲王府)
醇亲王南府位于西城区太平湖东里,原为荣亲王府。荣亲王永琪是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荣亲王。府坐北朝南,分中路和东、西路及花园。现中路府门三间,两侧有八字影壁,内有东西二门至东西院。中路新建礼堂一座,尚保存二进四合院。东路院落保存较好,西路古建筑大都拆除。民国时,王府曾被改建为民国学院。20世纪50年代由机关所用。王府东起鲍家街及太平湖西岸及西城垣,南起今太平湖东里之南西向段,北至宗帽胡同头条。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是西城区保护文物。
2。醇亲王北府与清朝大员的兴衰
醇亲王北府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离庆亲王府大概有15分钟步行的路程。该府在康熙年间是清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宅第。明珠(1635-1708年),康熙宠臣,武英殿大学士。其子纳兰性德为清著名词人,是《红梦楼》研究专家注意的对象。
后来明珠获罪,王府又被和迹飧龅胤匠闪撕瞳|的别墅。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诛了和鸦ㄔ昂透浇母∫黄鸫陀枇顺汕淄酢4烁霖故保淮陀璐记淄蹀龋记淄跏挤庾婕次枷颓淄蹀取^龋1840-1891年),道光第七子,光绪生父。同治十一年(1872年)受封醇亲王,因其福晋为慈禧之妹而受到重用。由此,成亲王府改称醇亲王府,也称“七爷府”。奕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光绪继位后醇亲王迁出,因此醇亲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
同治死后无嗣,醇亲王之子载湉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1890年),奕去世,配享太庙,称“皇帝本生考醇贤亲王”,其子载沣袭爵。载沣(1883-1951年),字伯涵,奕子,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醇亲王,宣统帝父,监国摄政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德宗死,载沣子溥仪(1906-1967年)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这座王府就成为声势显赫的醇亲王和摄政王载沣的府第。末代皇帝溥仪出生于此。溥仪成为继嗣皇帝后,受任监国摄政王,因此,醇亲王府也称摄政王府。载沣按规制在中南海建新的摄政王府,未成便爆发辛亥革命,载沣辞职,后久居天津,于1949年后将王府售给国家。
摄政王载沣,溥仪之父
1886年5月,醇亲王奕(中)至天津校阅北洋水师,与李鸿章(右)、善庆(左)留影于海光寺行辕
纳兰性德
3。纳兰性德词中美景
在清代王府中,醇亲王府以规模宏大而着称。醇亲王府坐北朝南,南起后海北沿路北,北抵鼓楼西大街,东起甘水桥胡同,西至后海夹道,布局广阔,建筑宏伟。府分三部分,西部花园西部为王府花园(现为宋庆龄故居),中部为王府主体部分,又分为东、中、西三路。属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是北京城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
中路是其主体建筑,院落重重,中轴线建筑体量高大,庄严肃穆,进入外院后有二门,此门才是王府正门,正门后,按顺序建有银安殿、两侧翼楼、后寝、后罩楼等,主要用于重大活动场所。正殿后是一组自成院落的屋宇,自3间过厅入,正面是正房5间及其配房,按规制此处应属后寝。后寝成为供奉神、佛和远祖的神殿。主体建筑均为绿琉璃筒瓦,脊吻兽。西边为生活区,西路有两组院落并列,是醇亲王府的活动中心。主要建筑为宝翰堂,即大书房,为载沣白天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其后的院落,正厅名九思堂,是太妃居处,再后名思谦堂,是王妃住所。另有儿辈读书的小书房任真堂及其它从属建筑。东路建筑主要是家祠和佛堂及一些从属建筑。东墙外院落为王府马号。府西花园20世纪60年代改建为宋庆龄的住所,现为宋庆龄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侧马号改建为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
第九章醇亲王府(2)
府前湖水清澈,堤岸柳丝轻柔,景色幽美如画。清代著名词家纳兰性德是明珠的长子,他在府内南楼前亲手栽植了七株夜合花树,现在已有二三百年树龄。纳兰性德在《禄水亭?宴集》中描述这座府邸:“予家像近魁三,天临尺五,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滉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他在《夜合花》诗中说:“阶前双夜合,枝叶繁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4。宋庆龄故居
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后称摄政王府花园)位于王府西侧,后海北沿46号。院内保留着王府花园的大部分原有建筑和风貌。花园从后海北岸地下闸口引水入园,有小溪和湖水,湖边有亭台回廊。建筑有乐寿堂、听雨轩,其间有戏台、游廊、曲栏穿插,山石花木点缀。园中原有建筑“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侧厅“听鹂轩”、东厅“观花室”、“恩波亭”,抄手曲廊衔接“南楼”,假山上筑有“箑亭”和“听
雨屋”。
园内湖水称南湖。规模宏大,环境幽雅。醇亲王最后10年从正宅迁出,一直就住在这个园子里。园里的恩波亭,寓意是“皇恩浩荡”。此亭两面临水,因为奉旨引玉泉水进园,是京城唯一引用玉泉水的花园,这个亭子就是为了谢恩而建的。所以,这个园里的水都是活水,与北海、后海、故宫的水相通,有时候还能在园子里看见从后海游进来的鸭子。园中主楼为二层中西式小楼,1962年新建。
宋庆龄1963年4月迁居于此,一直工作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在这里居住了18年。1981年10月,国家命名这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有关部门对故居进行了全面修整,保留了宋庆龄生前工作、生活起居的原状,筹办了“宋庆龄生平展”。1982年5月29日开始对公众开放。1992年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个学习宋庆龄、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好地方。宋庆龄故居占地两万多平方米,也是名人故居中占地面积最大的。
第一展厅原是宋庆龄的大客厅,题额为“濠梁乐趣”。第五展厅原是大餐厅,题额为“畅襟斋”,辟为生平事迹展览馆。展出宋庆龄一生的历史照片近四百张,文物资料三百多件。中院主楼内所展出的陈设,一如宋庆龄生前起居原状。一楼,有小客厅,东墙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遗像,像前放着鲜花。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兼起居室和书房。卧室办公桌上放着她日用的书籍、文件、钢笔和老花镜。西边墙上挂着一幅她与工作人员合绣的象征吉祥幸福的“安多利恒”花刺绣,两边柜上,一边嵌着孙中山手书“共进大同”墨宝,一边摆着她1927年访苏时与加里宁夫人的合影。卧室东面为宋庆龄书房。南湖后湖畔有鸽子房。隔着南湖,有原醇亲王府花园的南楼以及西边假山上的听雨屋、东边假山上的箑亭。宋庆龄(1893…1981年),原籍广东文昌,生于上海。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的回廊
箑亭
这个园里的水都是活水,与北海、后海、故宫的水相通
1981年10月,国家命名这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中主楼为二层中西式小楼,1962年新建
凤凰国槐。这株国槐为原王府花园的古树。宋庆龄常常在楼上欣赏它犹如回首飞凤的姿容,称之为“凤凰国槐”
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时使用过的餐具、宋庆龄读过的书籍、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手枪
宋庆龄和平鸽舍。2001年10月,稳拿国际信鸽事业(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云达先生(台湾苗栗人)和总经理傅柏松先生,参观了宋庆龄的住所和她的生平事迹展览,对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衷心景仰。得知宋庆龄生前特别喜爱和平鸽,他们非常兴奋,当即决定向故居捐赠12对世界名系种鸽,并分别赋予和平、友谊、发展、海峡、回归、统一、中国、富强、繁荣、世界、康乐、大同的命名,以表达向往祖国统一的心愿
第九章醇亲王府(3)
龙眼葡萄。这架龙眼葡萄最早种植于建国初期宋庆龄在北京的第一处住所——方巾巷,1960年曾随宋庆龄迁到前海西沿住所,1963年移植于此。这架葡萄一直跟着宋庆龄,两次移栽,年年果实累累
老石榴桩景。这株栽培在明代紫砂盆里的老石榴,原为皇家之物,据传为清代乾隆年间所植。宋庆龄对它十分喜爱,外宾来访,常在此桩景前留影。1988年被誉为“国宝盆景”
旗杆。主楼前草坪上的旗杆高16米,升挂二号国旗,这在住宅中是独一无二的(一号国旗只在天安门前升挂)
宋庆龄去世后,主楼前的旗杆降半旗
府内建筑复建一新
5。醇亲王府现状
这是座伴随着清王朝始终,亦荣亦辱,亦兴亦衰的府邸。作为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清代王府建筑,2003年12月8日,醇亲王府维修工程全部完工。王府经过大修后更为华丽壮观。暖卫工程更换给排水系统、采暖系统、排雨水系统,新增中央空调及消防系统,电气工程全面改换配电系统、电话系统,新增计算机局域网、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该维修项目曾获得2003年度“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该院修缮后,室内装修全部现代化。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章雍亲王府(1)
雍亲王府小档案
出生时间:康熙年间
出生地点:明代太保街,今北二环雍和宫桥南侧
始王:胤禛(即雍正)
末王:胤禛(即雍正)
著名人物:雍正、乾隆
今日作用:雍和宫
乾隆皇帝把父亲雍正皇帝的行宫改建成了喇嘛庙,由此,雍和宫成为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享誉世界。这里每天香火极盛,倘若傍晚时分驱车从雍和宫立交桥上驶过,雍和宫里浓重的香火味会顺着微风飘进车窗,古朴的灰色后罩楼簇拥着雍和宫巨大宏伟的宫殿背影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无数鸟儿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空纷飞鸣叫。然而这绝美的景色只能从城市快速路旁转瞬即逝般地一晃而过。当真正走进雍和宫,看到这里如织的游人与辉煌错落的建筑群,各个殿堂门口香烟缭绕,人们恭谨地顶礼膜拜,才能体会到这座中国地位最高的藏传佛教庙宇寄托了多少虔诚的心愿。雍和宫内古木参天,微风吹得殿堂四角悬挂的铃铛叮当作响,更给这座庄严雄伟的院落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微风吹得殿堂四角悬挂的铃铛叮当作响
傍晚时分驱车从雍和宫桥上驶过,雍和宫里浓重的香火味会顺着微风飘进车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雍和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朴的灰色后罩楼簇拥着雍和宫巨大宏伟的宫殿背影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