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敌后游击战战争史奇迹-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够克服这种困难。这是河北及山东方面的游击战争已经证明了的。在侦察部队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准备跟行。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是能发展游击战争的。条件与内战时候很大不同……”
5月14日,中央书记处致长江局、东南局及项英:“……新四军正当利用目前的有利时机,主动地、积极地深入到敌人后方去,以自己灵活坚决的行动,模范的纪律与群众工作,大大地去发动与组织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与团结无数的游击队在自己周围,扩大自己、坚强自己,解决自己的武装与给养,在大江以南,创立一些模范的游击根据地,以建立新四军的威信,扩大新四军的影响。”
上述指示前后,党中央对新四军还有多次指示。所有这些指示,史称“战略东进”。整个战略计划是:江南第1、第2支队,从速进入宁、沪地区,建立以大茅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并东向上海外围镇、苏、吴三角区发展,待至江南立稳,继而渡江北上,挺进苏北;第3支队由皖南现地渡江,进入皖中;江北第4支队全部东进,出大别山,会合北渡之第3支队,向东发展,越过淮南路,再向东进入津浦路,继而向皖东北发展。这样,便形成了新四军4个支队夹长江东进而北向的态势,控制了苏北、皖东北广大地区,天高地阔,战略上便伸开了。苏北与山东接壤,背靠八路军第115师;皖北与冀鲁豫毗连,和八路军第129师相呼应。于此,新四军与八路军便携起手来,华北、华中两大敌后战场便连成一片。我们的游击战争如果做得好,津浦路和大运河两条南北水、陆交通线就可为我所控制,而敌之华北、江浙两个集团便被我军隔绝。
中共中央对华中工作的指示和新四军东进的部署,是一个完整的战略计划,这一计划一经实现,日军江浙、武汉两个集团便陷入了新四军游击战争的战略包围之中。
1938年2月,新四军第4支队东进后,在竹沟镇、七里坪设立后方留守处。于是这里便成了豫、鄂抗日游击战争的两个支点。1938年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5月和7月,陈毅和张鼎丞分别率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挺进江南,创建苏南根据地。8月,谭震林率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开辟豫皖苏根据地;6月,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建立皖东根据地;1938年冬,中共中央派李先念到豫鄂地区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李先念于1939年1月到达竹沟。从此,鄂豫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新四军一部在八路军配合下,开辟皖东北和淮海区。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伪作战17500余次,毙伤日伪军24万余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新四军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2)
1938年2月15日,毛泽东致电项英、陈毅,指出新四军应“力争集中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础”。
同八路军相比,新四军的活动区域大多是平原,丘陵地带和河湖港汊,部队又是由原来分散在十多处的人数不多的游击队经过集中和改编而成的,进入这些地区的时间比较晚,敌后的政治情况又很复杂,发展起来困难更多。因此在一些干部中存在畏难情绪。毛泽东深知这一点,当华北的平原游击战争取得成功经验后,立刻把它推广到新四军中。5月4日,毛泽东致电项英,指出:“敌情方面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会能够克服这种困难,这是河北及山东方面的游击战争已经证明了的。”“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是能发展游击战争的。条件与内战时候有很大不同。当然,无论何时应有谨慎的态度,具体的作战行动应在具体的情况许可之下,这是不能忽视的。”
毛泽东对新四军的具体行动方向提出:“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新四军各支队经过整训陆续开赴华中敌后。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先遣支队已在四月下旬向苏南敌后挺进。六七月间,陈毅、张鼎丞随即率领有着较强战斗力的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先后进入苏南。6月17日,先遣支队在镇江西南的韦岗取得第一次伏击战的胜利,给了饱受日军蹂躏的江南沦陷区人民很大的兴奋。到这年年底,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已初步建立起来。新四军威名远扬,在大江南北燃起了敌后游击战争的熊熊烈火。
。。
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立
1938年12月,鲁东游击第8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8支队。这是改编后的第8支队的阵容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后,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立即组建了一支武装——海员游击大队(游击队主要成员是香港中国海员,曾生曾在香港作工人运动)。在曾生等领导下,建立东江根据地,随即挺进东江地区,活动在惠阳、宝安一带,出没在广九路两侧。这里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海陆丰根据地斗争失败后,散布在东江一带的游击队员、当地学生及农民,纷纷参加游击队。于是,游击队改称惠宝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约 200人。1938年底,他们迫使敌寇退出惠阳城,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争。这支抗日武装的成立,为发展华南抗日游击战争准备了条件。
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原在当地的红军游击队和海南岛人民,在冯白驹等领导下,建立琼崖根据地。两地都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粉碎敌人多次“扫荡”,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1939年5月,广东省第14统率区民众抗日独立团扩编为总队,建立琼崖、文昌游击根据地。1940年起,先后成立东路办事处和西路办事处。在此基础上,1941年建立了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冯白驹任主席。1941年起,日军连续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经2年艰苦战斗,至1944年春,建立了琼山、文昌、安定、乐会、万宁、琼东、临高、澄迈等八县根据地。1944年秋季,琼崖纵队建立,1945年7月控制白沙地区大部,8月上旬,正式成立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基础上,琼崖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冯白驹任主席,至此,五指山根据地完全形成。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立
1936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由杨靖宇领导。“卢沟桥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他们以打击敌人后方和援助关内抗日为中心任务,破坏交通,使日本侵略军疲于奔命。后来,日军主力回师敌后,东北抗战转入极端困难时期。东北抗日联军被迫出没在大森林中。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和装备优势的日军坚持斗争,直到获得最后胜利。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1、2、3、6、7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4、5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8、9、10、11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七亘村伏击战
1937年10月,刘伯承率领129师386旅进抵山西平定地区,当时日军正猛攻娘子关。为配合娘子关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在刘伯承亲自指挥下于10月22日至28日,先后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七亙村连续作战打击日寇。其中以两次设伏七亘村战果尤其显著。
日军为了切实控制正太路南的平行大道,必然加紧从井陉至平定的小路运兵运粮。刘伯承计划在七亘村打一仗,钳制日军的迂回进攻,掩护娘子关友军。七亘村是理想的伏击战场,它是井(陉)平(定)小道的必经之地,从七亘村往东到石门,正好是10里峡谷,谷深数10米,底宽不足3米,地势十分险峻。刘伯承经过实地调查,选中了这个伏击阵地,随即命令第772团在七亘村附近待机。
10月26日拂晓,测鱼镇日军的辎重部队在200多步兵的掩护下,向西开进。9时许,日军进入伏击区。第772团第三营放过敌人的前卫部队,向它的本队突然发起火力袭击。地形选得实在太便利了,陡坡顶上的机枪、步枪“哗哗”地往日军的人堆里倾泻着子弹,手榴弹只消打开保险盖,垂直往下放。日军顿时象炸了窝的马蜂似的乱碰乱撞,死的死,伤的伤,有不少被挤下了深沟。一阵短促猛烈的火力袭击后,战士们随着一片喊杀声,奋勇跳入敌群,跟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有几名日军被战士们压到了断崖边,战士们边喊边示意他们缴枪投降。日军竟不理睬,端着刺刀反扑上来。战士们毫不留情地击毙了他们。两个多小时后,枪声、喊杀声渐渐沉寂下来。日军除少数逃回测鱼镇外,其余全部被歼。 共歼灭20师团辎重队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一批军用物资。
八路军打胜仗的消息很快在七亘村一带传开。附近的孔氏村、南泉村、北泉村推派代表抬着大肥猪,送到第386旅旅部,给八路军庆贺胜利。
当天,刘伯承得到情报:正太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运动,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正继续向旧关抄袭。他很清楚日军的意图是急于要打通正太路,从背后威胁太原。据此,他判断七亘村仍然会是日军进军的必由之路,因为舍此别无通道。再从日军目前的作战特点来分析,他们屡胜之后骄横得很,通常发一股牛劲,向预定的目标执拗地突进,毫不理会一些小的损失。况且根据“用兵不复”的原则,他们万万想不到八路军会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于是,断然决定还在七亘村给日军一个突然打击。
为了迷惑日军,当27日日军派兵到七亘村来收尸时,刘伯承让第772团主力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造成七亘村无兵把守的假象。实际上第772团第三营绕了一圈又返了回来,集结在七亘村西改道庙公路南侧山地里。
28日晨,敌人的辎重部队果然循原路过来了,前后有100多骑兵,300多步兵作掩护。他们毕竟吃过亏,一路加强了搜索警戒,遇有可疑处便发炮轰击。到了七亘村附近,他们更加小心翼翼,朝村里村外进行了反复的炮击。第772团第3营的指战员们隐蔽在灌木、草丛和石洞里,沉着镇定,不发一枪。
11时许,日军进入了伏击地域。第772团第3营的机枪、步枪一齐响了起来,组成了严密的火网。这次日军已有精神准备,一遇打击便就地组织抵抗。第3营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仍英勇出击,将日军截成两段。由于负责增援的第2营因天雨路滑,没能按时赶到,因此第3营没能将敌全歼。战至黄昏,敌人乘夜色朦胧,突围而出,一部向西逃往平定,大部向东退回测鱼镇。
这次伏击,击毙日军百余名,缴获骡马几十匹。这次战斗,牵制了敌人,使困在旧关以南的曾万钟部1000余人,从敌人的包围中解救了出来。
在同一个地点,在两天之后先后两次设伏,大获全胜,这在战争史上也不多见,体现了刘伯承的艺高胆大。
txt小说上传分享
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1)
晋西北地区位于同蒲路以西,黄河以东,平绥路以南,汾 (阳)离(石)公路以北,是阻敌西进、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是联系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937年9月中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第120师开赴以管涔山脉为中心的晋西北,展开于大同、太原之翼侧,并向绥远发展。第120师于9月下旬进入宁武、神池地区后,一面以主力侧击沿同蒲路南进之日军,配合友军作战;一面以教导团和师政治机关等共700余人组成工作团,在师政训处主任关向应(11月2日后任政治委员)率领下,分赴朔县、偏关、临县、岚县等14个县。同时,以第358旅第716团团长宋时轮率该团第2营组成雁北支队,挺进平鲁、左云、右玉等县,开展游击战争和进行群众工作。太原失陷后,地方工作团又随师主力进至汾阳、离石地区和晋中平原,进而在晋西北全境展开工作。至1938年初,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主力部队和地方装都有了较大发展,第120师由出征时的2个旅3个团共8200余人,扩大到2个旅6个团共万余人,雁北支队也由1个营扩大为5个营。同时,将神池、五寨地区的游击队编成独立第1支队。
1938年2月,正当侵入山西的日军向晋西、晋南地区进攻时,遵照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第120师主力在同蒲路北段积极展开交通破袭战,切断太原至忻县间的铁路与公路交通,有力地钳制了日军对晋西、晋南的进攻,使日军后方受到严重威胁。
日军为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消灭或驱逐八路军第120师,解除其后顾之忧,并配合其对晋南的进攻。于2月下旬,乘第120师主力于同蒲路北段作战之际,调集驻蒙军第26师团、华北方面军第109师团及伪蒙军各一部,共1万余人,由平绥、同蒲路和太(原)汾(阳)公路沿线各据点出动,分5路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围攻”。21日至28日,日军第26师团以1个联队由朔县出动,攻占宁武、神池、保德和五寨,一部西渡黄河进攻府谷;另一个联队由井坪镇出动,攻占偏关,河曲;以伪蒙军李守信部3000余人由绥远南下, 占领清水河后,进至偏关,与日军会合。与此同时,在太(原)汾(阳)公路集中之日军第109师团,以一部2000余人由汾阳进占离石后,于26日进至黄河东岸的军渡和碛口,隔河炮击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阵地;另以一部由文水、交城出动,占领岔口、古交、河口地区,并向娄烦进攻。当时在晋西北偏关、兴县,临县、静东和宁武等地区、虽有晋绥军4个军(骑兵第1,第2军及第34、35军),但除第35军对进犯方山、临县、娄烦之日军稍作抵抗,其余均先后撤退。
为粉碎日军的“围攻”,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治委员关向应令留在根据地内的部队和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战,袭扰、疲惫日军,遂率主力于28日由同蒲路北段星夜回师根据地,并以第359旅主力进至岢岚地区,阻击由五寨南犯之敌;以第358旅主力进至离石、碛口以北地区,侧击企图渡河西犯之敌。3月2日,军渡、碛口日军突然东返离石,并北犯方山、临县。接着,进攻府谷之日军退至河东保德,五寨日军则继续南下,占领岢岚。至此,日军围攻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企图已明。针对上述情况,毛泽东于3月6日电示八路军总部及第120师:应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协同作战,集中主力打击敌军一路,“破坏敌之包围计划,巩固晋西北根据地,策应其他区域之作战”。第 120师首长决心集中4个团的兵力,首先打击深入五寨、岢岚孤立交出之日军,尔后,再向神池,宁武方向发展。
3月7日,第120师首长令第359旅(欠第719团)和当地游击队,采取围困战,将口军第26师团第ll联队1000余人围困于岢岚城内,并断绝其交通补给和水源,迫其弃城突围,尔后,于运动中歼灭之;令第358旅向岢岚东北机动,准备截歼弃城突围之敌;令警备第6团、雁北支队,独立第1支队、师骑兵营、第359旅第71g团、决死第4纵队及地方游击队,分别在保德至神池之间和朔县以北及宁:武外围,袭扰牵制日军,配合主力作战。侵入岢岗之日军在第359旅及地方游击队围困和连续袭击下,补绐特别是水源断绝,而且待援无望,遂于3月10日15时弃城向北突围。第359旅跟踪追击,于三井镇歼灭日军300余人。其余日军逃入五寨县城。
岢岚口军逃至五寨后,该地日军达10仪)余人。五寨城墙坚固,并有义井镇、三岔堡等地日军策应。据此,第120师首长遂以第718团及地方游击队围困五寨;以第358旅主力进至义井镇与神池间地区;以第359旅主力进至五寨、三岔堡之间+待机歼敌于运动中。17日,第358旅进至义井镇以南的虎北村、山口村地区时,与由神池南下增援五寨之日军1000余人遭遇。该旅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展开,居高临下,向日军多次发起冲击,经6小时激战,歼灭口军300余人,并乘胜追击日军至义井镇附近。18日,三岔堡日军出动200余人增援五寨,又被第359旅第717团击退。至此,五寨日军完全陷入孤立。与此同时,警备第6团、雁北支队、第719团及各地方游击队,对日军后方交通线不断进行破袭,使侵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内之日军补给困难,处境日益不利。在此情况下,自3月20日起,偏关、河曲、保德、五寨之日军,先后弃城东撤。第120师收复上述4城并乘胜截歼撤退之日军。21日, 当保德,三岔堡之日军向神池撤退时,笋359旅主力于田家洼戴开其一部,其余日军退至义井镇。22日夜,集结于义井镇之日军共3个大队继续向神池撤退。第358旅主力于凤凰山附近伏击歼灭日军300余人。日军连夜撤向神池,第120师遂跟踪追至神池,并以一部越过神池,进至大水口及阳方口以西地区,断敌退路,神池之日军在其退路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于23日弃城撤往朔县。第120师收复神池。
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2)
第120师收复神池后,侵入晋西北根据地之日军,除宁武县城南有1500余人外,其余均被击退。第120师首长决心乘胜歼灭宁武之敌。遂以第716团及第718团第2营围困宁武县城,以第358、第359旅主力集结于宁武至阳方口之间的石湖河地区,伺机歼灭撤退或增援之敌。31日,朔县之日军出动步骑兵共6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经阳方口南下,企图接应宁武之日军突围,10时许,当日军进至石湖河与麻峪附近时,第359旅突然发起攻击, 日军仓皇据守石湖河有利地形顽抗。宁武之日军500余人,乘机出城反扑,威胁第359旅侧背。此时,第358旅第 715团主动向出城反扑之日军出击,并与第359旅形成对日军的夹击之势,激战至黄昏,宁武出城反扑之日军退回城内,石湖河日军退回阳方口。第359旅和第715团共歼灭日军300余人。宁武之日军见待援无望,遂于4月1日晚乘夜暗分路沿铁路线北撤。第120师立即发起追击,又于石咀子、石湖河附近歼灭日军后尾一部。日军经阳方口撤往朔县。第120师收复宁武县城。至此,反“围攻”作战胜利结束.第120师共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枪200余支,汽车14辆,骡马100余匹,收复宁武、神池、五寨、岢岚、保德、河曲、偏关7座县城。
此次反“围攻”作战,第120师集中主要兵力击破敌之一路,以次要兵力钳制敌之其他各路,选择深人腹地,孤立突出的一路为主要攻击目标,采取围困战,迫敌突围,于运动中歼灭之。这一胜利,挫败了日军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企图,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对保卫陕甘宁边区也具有重要意义。
新四军首战韦岗(1)
江南敌后战场上,陈毅指挥新四军第1支队,首战告捷,再战抓获日俘,攻克县城,也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威风。
新四军首战日本侵略军是在韦岗,这是陈毅和粟裕密切配合进行的一次漂亮的伏击战。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是日本鬼子经常活动的一个集镇。6月11日,陈毅和粟裕接到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要新四军先遣支队破坏镇江到下蜀之间的铁路,牵制日军会攻武汉。新四军当时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序列,该战区司令长官是顾祝同。
陈毅仔仔细细地看完命令,决定从第1支队第2团抽调两个连队加强先遣支队,同时命令第2团的两个营在镇江至下蜀一带活动,及时策应粟裕。
粟裕到达苏南后,发现镇江至句容之间的公路上经常有日本鬼子的汽车活动,就决定在韦岗设伏。
6月17日凌晨,粟裕率领先遣支队完成了破袭铁道的任务以后,巧妙地指挥部队在韦岗设下了伏击圈。新四军将士张网以待。
日本鬼子的汽车队一早就从镇江出发了,侵略者们坐在汽车上耀武扬威,目空一切。当车队驰近韦岗时,突然响起了一阵激烈的枪声,子弹、手榴弹暴风雨般地落在日军的汽车上。日本鬼子万万想不到会遭到新四军的伏击,几乎没有还手的机会。
战斗只进行了短暂的半个小时,日军指挥官土井少佐等20多人成了异乡之鬼,负伤者更多,4辆汽车被击毁。当镇江的日军闻讯赶来增援时,新四军将士早已安全转移。
韦岗首战告捷,新四军缴获日军的长短枪十多支,日币7500多元和许多其他军用品。当大家把缴获的日本国旗、日军军旗、日军指挥刀、军大衣、钢盔、皮鞋、望远镜等物品在一座祠堂里展出时,远远近近的群众争先恐后地赶来参观,新四军打胜仗的消息很快传遍镇江、句容,传遍苏南,传遍全中国……
韦岗伏击战的规模不算大,但是,在国民党几十万军队连打败仗,苏州、镇江、南京等大中城市相继被日军侵占的严重形势下,新四军在江南首战告捷,旗开得胜,不但当地群众人心振奋,也提高了新四军的声誉。
陈毅得知韦岗伏击战的捷报,兴奋不已,当即作诗曰:
弯弓射日到江南,
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
陈毅称韦岗之战为新四军的“处女战”。
10天以后,新四军又用伏击手段,俘虏了进入江南以后的第一个日本军人。
抗日战争初期,经过法西斯军国主义训练的日本鬼子气焰嚣张,在战场上很难俘获日本军人。曾经担任八路军第115师第686团团长,率领部队参加著名的平型关战斗的李天佑将军回忆当时的战斗时,气愤地说:日本鬼子不仅不懂中国话,而且还是一群经过法西斯军国主义训练的至死不悟的野兽!他们只知道向中国人开刀,喝中国人的血,吃中国人的肉。许多战士因为缺乏对日寇作战的经验,反被垂死的敌人杀伤了——
一个正在公路上查线的电话员看见汽车旁躺着一名即将死去的鬼子,跑过去大喊一声:“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谁知鬼子扬手就是一刺刀,刺进了这名电话员的胸部。
一名战士想把负了重伤的日本鬼子背回来,那鬼子苏醒过来时,把八路军战士的一只耳朵咬掉了。
在平型关战场上,日本鬼子虽然遭到了八路军的伏击,却依然十分野蛮和骄横,不肯举手投降。李天佑将军称日本鬼子是“至死不悟的野兽”。
新四军在韦岗成功地伏击敌人以后,陈毅又指挥2团2营在竹子岗伏击了日本侵略军的一个车队。这次设伏,不但打击了敌人,还抓获了一名日本军人。此人是日本华中派遣军的特务机关黎明公司的经理,叫管明弦政南。新四军挺进苏南,抓到了第一个俘虏。
连战皆捷,新四军士气高昂。7月1日,陈毅又亲自部署了袭击京沪铁路上新丰车站的战斗。这天,新四军巧妙偷袭,将驻守在新丰车站的80多名日本鬼子团团围住,经过一阵激烈战斗,新四军巧借火神,熊熊烈火烧毁了新丰车站的三层大楼,80多名日军全部被歼灭,又是一场大快人心的歼灭战。
8月13日,陈毅司令员亲自指挥第2团的部队夜袭句容县城,一举摧毁了伪县政府。新四军挺进江南,第一次攻下了一个县城。
一个接一个的胜仗,真是令人兴奋。
与此同时,江北新四军第4支队东进抗日的第一仗也打得很漂亮。那是5月16日。高敬亭指挥的第4支队得到情报,驻巢县的日本鬼子要到蒋家河口抢掠。蒋家河口离巢县有十多里,这是一个打伏击的好战机,第4支队当即决定由第9团副团长带领部队前往蒋家河口设伏。
清晨,当20多名日本鬼子分乘两艘小汽艇驶到蒋家河口登岸时,新四军指战员对其猛烈射击,当场就打死打伤十多名日本鬼子。当残敌企图登上汽艇逃跑时,几名战士眼明手快,用手榴弹把汽艇炸沉。一名侦察员看到一个日本鬼子游水潜逃,立刻跳进水中,用刀把日本鬼子砍死。
这一仗只用了约20分钟,击毙20多名日本鬼子,缴枪11支和一些其他战利品,新四军指战员无一伤亡。这又是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
新四军首战韦岗(2)
首战告捷以后,新四军第4支队又在安(六安)合(合肥)公路两侧连续袭击敌人的后勤供应,打击了伪政权,取得了范家岗、棋盘岭、西三十里铺等数十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行动。
新四军车桥战役
随着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形势的变化,在华中敌后战场坚持抗日战争的新四军,经历了艰苦、复杂、残酷的斗争,胜利地渡过了最困难的1943年,主力发展到16万余人。1944年,在华中敌后解放区军民抗日力量进一步恢复发展,日伪军力量不断削弱,以及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连续发起攻势作战的新形势下,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在华中敌后战场进一步恢复原有地区,争取新的发展,主动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