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向东向东,再向东-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称玛雅文明只是印度文明的一个旁支。” 林先生说,“斯蒂文斯这位游历过欧洲、俄国、埃及、近东、阿拉伯地区的美国学者,显然更具文化眼光”,因为他和结伴考察的英国画家Fredrick Catherwood共同否认了玛雅外来说,他们“明确了一个思想,即整个地区曾经是一个由单一的民族所据有。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是独立存在的,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已知民族不同,属于一个未知的古老文明”。但是书中却没有给出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 假如我的结论不够明确的话,那么我在此重申:美洲玛雅的祖先在中东,已知的人类文明起源在中东,玛雅也不例外。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玛雅人不能代替全体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特色,玛雅人只是三个美洲地区印第安文明中比较大的一支。其他比较大的两支是阿兹台克文化与南美的印加文化。同时,尽管我强调了玛雅人与希伯来人之间的文化渊源,但并不是说玛雅尤其是整个美洲的文明一定全部为希伯来人的文明遗迹,美洲文明或玛雅文明可能是不止一个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结晶,只是希伯来人的特征最明显罢了,但其他民族的痕迹也可以看到,比如玛雅的众多所谓“金字塔”在我看来与巴比伦塔如出一辙,很可能玛雅人继承了一定程度的两河流域文明。如果中国夏朝确实取代了仰韶文化,那么仰韶人参与了美洲的文明建设也不应该出人意料之外,正如周朝取代了殷商,殷人的一部分就来到了美洲成为印第安人是一样的道理。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希伯来人本来就是从巴比伦地区走出来的一个民族,甚至可以说希伯来人继承了巴比伦文明,很难绝对分开这些文明构成在美洲的形成,所以我们说“玛雅文明源自中东”最保险。 我以为林先生一概反对玛雅文明外来说,在164页《玛雅与中国有无关系》里我欣慰地看到林先生这样的结论,尽管我首先感到的是“荒诞无稽”: “说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说美洲一块石刻上的符号和甲骨文一致,说商朝灭亡时一些殷人乘船漂洋过海成为玛雅祖先。这些说法牵强附会,和把玛雅人说成犹太人一个部落分支一样荒诞无稽。我们不要在中国文化和玛雅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划等号,不要用洋际文化这种草率而不合逻辑的胡乱联系来解释早期文明的相似。 “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不过,他并没有将这种文化连续体定义为前后相继,谁传给谁,而是认为它们很可能源于同一种祖型文化,将这两种遥遥相隔的文明放到人类演进历程的更大时间跨度中去考察彼此可能有共同祖源。这样说,或许还可以接受。” 我在这里找到一个可能的知音:张光直先生,同时估计我的体系也同时获得林先生的“或许还可以接受”,一时让我精神振奋。 遗憾地补充一句:看到上面这段文字后我在网上查找“张光直先生”的事迹,由于我并非学界人士,在网上才知道这位“知音”原来贵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著名考古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并且已经于2001年元月驾鹤西去。时不我待,让包括我在内所有关心民族源的人们在西去之前对祖先有个相对明确的结论吧,我们生活在如此现代化的一个社会,让我们用一切方法、一切智慧和一切勇气,排除一切偏见和干扰,本着客观求实的态度,去寻找真正的祖先。寻找祖先并不仅仅是为了有趣,习古知今才是目的。了解历史才能接近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然后或许才能接近“我将走向哪里”的终极问题。 以撒家族示意图: 26:34 以扫四十岁的时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 36:1 以扫就是以东,他的后代,记在下面。以扫娶迦南的女子为妻,就是赫人以伦的女儿亚大和希未人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Aholibamah)①。又娶了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巴实抹。亚大给以扫生了以利法,巴实抹生了流珥。阿何利巴玛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Korah)②。这都是以扫的儿子,是在迦南(Canaan)地生的。 以扫带着他的妻子、儿女与家中一切的人口,并他的牛羊、牲畜和一切货财,就是他在迦南地所得的,往别处去,离了他兄弟雅各。因为二人的财物群畜甚多,寄居的地方容不下他们,所以不能同居。于是以扫住在西珥山(Seir)里,以扫就是以东(Esau is Edom)。 以扫是西珥山里以东人的始祖。他的后代,记在下面。以扫众子的名字如下。以扫的妻子亚大生以利法,以扫的妻子巴实抹生流珥。以利法的儿子是提幔、阿抹、洗玻、迦坦、基纳斯。亭纳是以扫儿子以利法的妾。他给以利法生了亚玛力。这是以扫的妻子亚大的子孙。流珥的儿子是拿哈、谢拉、沙玛、米撒。这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是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他给以扫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 以扫子孙中作族长的,记在下面。以扫的长子,以利法的子孙中,有提幔族长、阿抹族长、洗玻族长、基纳斯族长、可拉族长、迦坦族长、亚玛力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以利法所出的族长,都是亚大的子孙。以扫的儿子流珥的子孙中,有拿哈族长、谢拉族长、沙玛族长、米撒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流珥所出的族长,都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的子孙中,有耶乌施族长、雅兰族长、可拉族长。这是从以扫妻子、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子孙中所出的族长。以上的族长都是以扫的子孙;以扫就是以东。 那地原有的居民何利人,西珥的子孙,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朔巴、祭便、亚拿、底顺、以察、底珊,这是从以东地的何利人(Horites)西珥子孙中所出的族长。罗坍的儿子是何利、希幔。罗坍的妹子是亭纳。朔巴的儿子是亚勒文、玛拿辖、以巴录、示玻、阿南。祭便的儿子是亚雅、亚拿,当时在旷野,放他父亲祭便的驴,遇着温泉的,就是这亚拿。亚拿的儿子是底顺,亚拿的女儿是阿何利巴玛。底顺的儿子是欣但、伊是班、益兰、基兰。以察的儿子是辟罕、撒番、亚干。底珊的儿子是乌斯、亚兰。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族长、朔巴族长、祭便族长、亚拿族长、底顺族长、以察族长、底珊族长。这是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都在西珥地,按着宗族作族长。 …… 从以扫所出的族长(dukes),按着他们的宗族、住处、名字记在下面:就是亭纳族长,亚勒瓦族长、耶帖族长、阿何利巴玛族长、以拉族长、比嫩族长、基纳斯族长、提幔族长、米比萨族长、玛基叠族长、以兰族长。这是以东人在所得为业的地上,按着他们的住处,所有的族长,都是以东人的始祖,以扫的后代 。  
《向东向东,再向东》之创世记(17)
由于从中国东北到美洲假如走陆地必然是先到加拿大这个地方。那么中国和加拿大之间有些什么联系呢?中国的英语是China,加拿大是Canada,他们之间难道没有联系吗?4000年前居住在两地的以扫后代,有一个共同的故乡叫Canaan。迦南,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巴勒斯坦!迦南作为人的身份则是“含”的第四子,挪亚之孙。Chinese中间有迦南人并不出人意外。 以往有一些“中国人是闪族人”的说法,我认为这不准确。说“中国人是以色列人的后代”也是不正确的,只能说中国人中间有这些血缘关系,但是总体构成却复杂得多,称呼我们为挪亚的子孙倒是比较保险。 由于“以东”就是Edom,日本的“伊豆”是不是“Edom”的音译?至于日本人为什么自称为“大和”民族呢?从发音上分析,在《圣经》族谱里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一些根据:他们有可能是“赫人”后代(Hittite);“赫人”就是“何利人”(Horites),这可能就是日本人自称“大和(何、赫)”的原因。 我还有一个猜想,上文中的“西珥山(Seir)”所指可能就是中国!“以扫居住在Seir山”。Seir和中国会有什么联系呢?有人说古希腊和古罗马称呼中国seres?或?serice,意为“产丝绸的地方”,“Seric”形容词态表示“中国人的”或者“中国的”。他们在词根上看如此接近。同时,Seir还有一个异体字Seer,而它竟然是印度一带的度量单位。同时它恰好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单位:一个seir等于2磅,同时也约等于一公升液量,1 seir = 1斗(中国周朝)!同时,这个词汇还可以是一种印度的“鱼类”和“占卜”等意思。 假如“Seir山”不是具体在中国境内的话,起码在印度###一带。中国的西北方向倒是有一条河流就叫“西珥河”——但它通常被翻译为“锡尔河”。 一个地方往往会被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们给予不同的命名。希腊人也送给了“中国”另外一个名字:Sina。实际上我认为Sina就是“西奈”(Sinai),这些从希伯来语和希腊语之间的词根转换上应该能够找到相应的根据。 再说一个中国的别称:桃花石。通常认为“桃花石”是突厥语对中国的称呼。近人研究,公元732年建立的《厥特勤碑》中之Tabgatch,近似“桃花石”之对音。或云源自拓拔氏。拜占廷历史学家称中国为Taugast,中亚###教徒称中国为Tamhaj、Tomghaj、Toughaj。或谓“桃花石”是从“大汗”一名音变而来。 总体而言,“China”的由来,或者中国在西方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和拼写的差异,我想与不同时期统治中国的族别也有关。比如仰韶时期可能有一种叫法,可以朝“含族”后代中找①;夏朝时可能有另外一种叫法,带有浓重的埃及色彩;商朝和周朝因犹太色彩应该另有叫法,是闪族、含族和埃及人的混合。虽然各有出处,但假如是自称则核心应该是对中东家乡的思念。 “锡安”为“Zion”,是以色列的“大卫城”,也是耶路撒冷的别称,对于以色列人有着特殊的神圣故乡意义,无论到了哪里,“锡安”就是他们的精神象征。犹太人以及耶路撒冷共同被称做“锡安之女”。实际上“锡安”又是座耶路撒冷的山。“犹太复国主义”的英语竟然是“Zionism”,可见“锡安”之于犹太人的意义,所以他们到了其他地方再次命名“锡安”以为怀念是极其合理的。故而,我在上本书猜想“西安”或“咸阳”很可能是周朝人怀念故里的“锡安”。 以下是《辞海》对“西安”的解释: ① 古县名。唐咸通中改信安县置。治今浙江衢州市境……。1912年改衢县。……唐宋时产银,宋置南、北二银场。②府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置。治长安、咸宁(今西安市),辖境相当陕西彬县、周至以东……。③旧市、县名。在吉林省南部。④市名。在山西省渭河平原中部、渭河之南……。陕西省省会……。有……半坡遗址、阿房宫遗址、霸桥……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等名胜古迹。 从《辞海》上看,这几个“西安”都没有必然使其取名为“西”的方位证据。他们分居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并且之间也相距遥远。那么“西安”的发音是否有可能是《圣经》中“锡安(Zion)”这一地名在中国音译的重现呢?也就是说,中国的三个“西安”都是闪族后裔的作品。如果中国有两条“亚伦江”(雅砻江和鸭绿江)我们不奇怪,那么中国土地上莫名其妙地出现三个“锡安”难道还不令人惊奇吗? 还有一个重要的巧合是,“锡安”在以色列的地位与西安在中国的历史完全相同:重要的都城。“锡安”是耶路撒冷的别称。哪个民族会在万里之外怀念并再造这样一个都城呢?只有同一个民族。“锡安”在以色列史中最为频繁地出现这个城市和地名是在大卫王时期,大卫当政阶段为公元前1010…970年,正值中国西周。 除了以上三个“西安”,实际上还有一个“咸阳”,因距离近人们常常把“西安”当“咸阳”。实际上最著名的陕西西安历史很短,大约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咸阳的历史却起始于东周。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为了深化其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雍城(今宝鸡市凤翔县)迁至新建成的咸阳城,得到秦孝公支持。次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咸阳作为秦都共计144年。正统的解释是:“咸阳在九峻山以南、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但以往的历史附会已经有那么多了,以至于造成了那么多的谬误,所以我们应该质疑一切正统,大胆地怀疑,“咸阳”也“锡安”。首先是“咸”本身就可以是“锡安(Xi An)”的合音,然后是“咸阳”整体的发音与“Zion”相当接近。当然,这又是一个猜想。 由于躲避以扫的追杀,雅各曾经逃到两河地区的巴旦亚兰的舅舅家里,他见到的第一个亲人是表妹拉结。《圣经》上说,雅各帮助拉结的羊群饮水,并与其亲嘴,然后就开始放声大哭起来。看来雅各可能种下情结:非娶拉结不可。但实际上另有隐情。 新婚之夜趁着雅各醉酒,舅舅拉班硬是把长女利亚塞给他做正妻。雅各又在舅舅家打工七年才娶到心爱的拉结。 在《圣经》之外有一个细节提供了重大的信息:拉班的女儿利亚不是主妻生的,是庶出;拉结才是主妻的女儿。所以拉结的长子约瑟才是日后雅各的当然接班人。无论是雅各一定要娶到拉结的坚定,还是约瑟成为继承人的事实结局,都说明了正统血统的重要。同时这个细节为日后利亚和拉结姐妹俩激烈的斗争做了铺垫,他们俩为获得雅各的宠爱以及生育的多少不停地争风吃醋。 作为对拉结出身不凡这一结论的旁证,我们还可以找到这样的证据:拉结的坟墓至尽还完好地保留在伯利恒,另外犹太人今天的母亲节就是拉结去世的忌日。但是作为第一个妻子的利亚却早已被人们忘记。 古代西方可能继承了中东的这一传统:必须是王室血统的后代才可以继承王位,王室成员一旦与平民结婚等同自动放弃了继承权。这一传统在几个老派帝国那里都得到了严格执行,直到上个世纪英国、西班牙和希腊等国的王室依然如此。拉尔夫认为,在罗马统治时期,埃及王室随着罗马军队的推进成功融入罗马王室,说明王室正统的血缘重要性。英国王室从一般而论的公元1066年英国历史开始直到今天任何一个朝代之间的国王都有血脉上的联系。倒是中国人富有革命精神,自从秦代开始就有泥腿子大胆质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此在东方开始了一种新的政治格局:任何布衣可以革命之后做皇帝。这倒是真的“中国特色”。 无论利亚的几个孩子,包括犹大,如何人丁兴旺人多势众,都不能改变这个宿命:由于母亲的出身不够高贵,出生时就奠定了他们只能做王子却不能成为法老的局面。但约瑟与便雅悯却不同了,他们俩都是王位继承人——这才是兄弟俩一再遭到同父异母兄弟们暗算的真正原因。当然作为一个宗教文本,《圣经》是不可能一览无余地告诉读者这个秘密的,甚至还会做一定的掩饰,所以我们今天假如要作为历史文本就必须做一些艰难的还原工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向东向东,再向东》之创世记(18)
雅各在舅舅家的表现非凡,连“生物学”方法都使用上了(成功地把白羊都养成了杂色的羊),终于把舅舅弄得倾家荡产,全部财产却归到了自己名下。由此看来,雅各极有心计,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以次子夺取了长子权,所以这是足智多谋之人。当20年后离开舅舅家时,他已从舅舅家娶了四个老婆。看来舅舅家亦非常人家庭。 对于雅各放羊的描述,拉尔夫认为这是一种隐喻:雅各把原先属于拉班的民众成功转换为白羊信徒,成为他的臣民。 30:27 拉班对他(雅各)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请你仍与我同住。因为我已算定,耶和华赐福与我,是为你的缘故。”又说:“请你定你的工价,我就给你。”……雅各说:“甚么你也不必给我,只有一件事,你若应承,我便仍旧牧放你的羊群。今天我要走遍你的羊群,把绵羊中凡有点的、有斑的和黑色的,并山羊中凡有斑的、有点的,都挑出来,将来这一等的,就算我的工价。以后你来查看我的工价,凡在我手里的山羊不是有点有斑的,绵羊不是黑色的,那就算是我偷的。这样,便可证出我的公义来。”拉班说:“好啊。我情愿照着你的话行。” …… 雅各拿杨树、杏树、枫树的嫩枝,将皮剥成白纹,使枝子露出白的来。将剥了皮的枝子对着羊群插在饮羊的水沟里和水槽里,羊来喝的时候牝牡配合。羊对着枝子配合,就生下有纹的、有点的、有斑的来。雅各把羊羔分出来,使拉班的羊与这有纹和黑色的羊相对,把自己的羊另放一处,不叫他和拉班的羊混杂。到羊群肥壮配合的时候,雅各就把枝子插在水沟里,使羊对着枝子配合。只是到羊瘦弱配合的时候,就不插枝子。这样,瘦弱的就归拉班,肥壮的就归雅各。于是雅各极其发达,得了许多的羊群、仆婢、骆驼和驴。 在没有和舅舅协商好之前,雅各带财产与妻女仆人逃回家乡迦南。奔命途中舅舅拉班追上雅各,随后翁婿两人以石头立约以后互不侵犯、和平相处。他们之间的交往不象是两个家族之间,倒象是国家部落间的严肃外交,但无论如何“以石结盟表示友好”看来是个传统。 31:17 雅各起来,使他的儿子和妻子都骑上骆驼,又带着他在巴旦亚兰所得的一切牲畜和财物,往迦南地他父亲以撒那里去了。当时拉班剪羊毛去了。拉结偷了他父亲家中的神像。雅各背着亚兰人拉班偷走了,并不告诉他,就带着所有的逃跑。他起身过大河,面向基列山行去。 到第三日,有人告诉拉班,雅各逃跑了。拉班带领他的众弟兄去追赶,追了七日,在基列山就追上了。夜间 神到亚兰人拉班那里,在梦中对他说:“你要小心,不可与雅各说好说歹。” 拉班追上雅各,雅各在山上支搭帐棚。拉班和他的众弟兄,也在基列山上支搭帐棚。拉班对雅各说:“你作的是甚么事呢?你背着我偷走了,又把我的女儿们带了去,如同用刀剑掳去的一般。你为甚么暗暗的逃跑,偷着走,并不告诉我,叫我可以欢乐、唱歌、击鼓、弹琴的送你回去?……现在你虽然想你父家,不得不去,为甚么又偷了我的神像呢?”雅各回答拉班说:“恐怕你把你的女儿从我夺去,所以我逃跑。至于你的神像,你在谁那里搜出来,就不容谁存活。当着我们的众弟兄你认一认,在我这里有甚么东西是你的,就拿去。”原来雅各不知道拉结偷了那些神像。 拉班进了雅各、利亚并两个使女的帐棚,都没有搜出来。就从利亚的帐棚出来,进了拉结的帐棚。拉结已经把神像藏在骆驼的驮篓里,便坐在上头,拉班摸遍了那帐棚,并没有摸着。拉结对他父亲说:“现在我身上不便,不能在你面前起来,求我主不要生气。”这样,拉班搜寻神像,竟没有搜出来。 雅各就发怒斥责拉班说:“我有甚么过犯,有甚么罪恶,你竟这样火速的追我?你摸遍了我一切的家具,你搜出甚么来呢?可以放在你我弟兄面前,叫他们在你我中间辨别辨别。……我这二十年在你家里,为你的两个女儿服事你十四年,为你的羊群服事你六年,你又十次改了我的工价。若不是我父亲以撒所敬畏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与我同在,你如今必定打发我空手而去。神看见我的苦情和我的劳碌,就在昨夜责备你。” 拉班回答雅各说:“这女儿是我的女儿,这些孩子是我的孩子,这些羊群也是我的羊群,凡在你眼前的都是我的。我的女儿并他们所生的孩子,我今日能向他们作甚么呢?来吧,你我二人可以立约,作你我中间的证据。”雅各就拿一块石头立作柱子。又对众弟兄说:“你们堆聚石头。”他们就拿石头来堆成一堆,大家便在旁边吃喝。拉班称那石堆为伊迦尔撒哈杜他,雅各却称那石堆为迦累得〔都是“以石堆为证”的意思〕。拉班说:“今日这石堆作你我中间的证据。” 31:51 拉班又说:“你看我在你我中间所立的这石堆和柱子。这石堆作证据,这柱子也作证据,我必不过这石堆去害你,你也不可过这石堆和柱子来害我。但愿亚伯拉罕的神和拿鹤的神,就是他们父亲的神在你我中间判断。”雅各就指着他父亲以撒所敬畏的神起誓。又在山上献祭,请众弟兄来吃饭。 中国古代以石结友的传统风俗,查辞海有以下条目: 石友:犹言金石交。谓情谊坚贞的朋友。潘岳《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石民:《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尹知章注:“四者国之本,犹柱之石也。” 石交:因“石”通“硕”,亦作“硕交”。犹石友。友谊坚固的朋友。《史记·苏秦列传》:“此所谓弃雠而得石交者也。” 在少数民族中以石立誓的很多,比如彝族人万一离婚就两人带着小锤和铁钻在村外找一个大石头各钻一划,成一个“十”字,表示以石为证,夫妻关系就结束了。 拉班与雅各可谓立了一个“甥舅和盟柱”。中国古代也有一个“甥舅和盟碑”。因吐蕃松赞干布和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联婚,公元823年,吐蕃赞普可黎可足为纪念唐长庆元年至二年间的唐蕃会盟,唐朝与吐蕃在拉萨大昭寺前设立了“甥舅和盟”。碑文中可黎可足自称为甥,称唐穆宗为舅,故名。碑身呈方柱形,上有石帽,碑四周有汉藏两种文字。 回到故乡怎么迎见哥哥以扫是件难事,怕有杀身之祸,雅各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并且做出最虔诚的态度来对待哥哥。以下雅各在前途未卜中的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从排列中谁重要谁不重要一目了然。 33:1 雅各举目观看,见以扫来了,后头跟着四百人。他就把孩子们分开交给利亚、拉结和两个使女。并且叫两个使女和他们的孩子在前头,利亚和他的孩子在后头,拉结和约瑟在尽后头。他自己在他们前头过去,一连七次俯伏在地,才就近他哥哥。以扫跑来迎接他,将他抱住,又搂着他的颈项与他亲嘴,两个人就哭了。 从雅各的财产上看,他绝不是一般的大地主,而是部落领袖。不久发生了示剑城的屠城事件。我怀疑这是一个雅各精心策划的计谋。从此雅各家族名声远扬,无人敢惹。 34:1利亚给雅各所生的女儿底拿出去;要见那地的女子们。那地的主希未人、哈抹的儿子示剑看见她;就拉住她与她行淫;玷辱她。示剑的心系恋雅各的女儿底拿;喜爱这女子;甜言蜜语的安慰她。示剑对他父亲哈抹说:“求你为我聘这女子为妻。”雅各听见示剑玷污了他的女儿底拿,那时他的儿子们正和群畜在田野,雅各就闭口不言等他们回来。示剑的父亲哈抹出来见雅各,要和他商议。雅各的儿子们听见这事就从田野回来,人人忿恨,十分恼怒,因示剑在以色列家作了丑事,与雅各的女儿行淫,这本是不该作的事。 哈抹和他们商议说:“我儿子示剑的心恋慕这女子,求你们将她给我的儿子为妻。你们与我们彼此结亲,你们可以把女儿给我们,也可以娶我们的女儿。你们与我们同住吧……。任凭向我要多重的聘金和礼物,我必照你们所说的给你们,只要把女子给我为妻。”  
《向东向东,再向东》之创世记(19)
雅各的儿子们,因为示剑玷污了他们的妹子底拿,就用诡诈的话回答示剑和他父亲哈抹。对他们说:“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妹子给没有受割礼的人为妻,因为那是我们的羞辱。惟有一件才可以应允,若你们所有的男丁都受割礼和我们一样,我们就把女儿给你们,也娶你们的女儿,我们便与你们同住,两下成为一样的人民。” 哈抹和他的儿子示剑喜欢这话。那少年人作这事并不迟延,因为他喜爱雅各的女儿。他在他父亲家中也是人最尊重的。……凡从城门出入的人,就都听从哈抹和他儿子示剑的话,于是凡从城门出入的男丁,都受了割礼。 到第三天,众人正在疼痛的时候,雅各的两个儿子,就是底拿的哥哥西缅和利未,各拿刀剑,趁着众人想不到的时候,来到城中,把一切男丁都杀了。又用刀杀了哈抹和他儿子示剑,把底拿从示剑家里带出来就走了。雅各的儿子们因为他们的妹子受了玷污,就来到被杀的人那里,掳掠那城,夺了他们的羊群、牛群和驴,并城里田间所有的。又把他们一切货财、孩子、妇女,并各房中所有的,都掳掠去了。 这时还发生了几件“家庭大事”:在盐海东边的伯利恒,雅各最心爱的妻子拉结因难产而死,生便雅悯。长子流便与雅各偏房辟拉发生通奸暴露。此时雅各已经在田野里因与神摔交而被改名“以色列”,神允诺他为一族先人多国之父。以扫黯然离开迦南出走。雅各父亲以撒享年180岁而死。 雅各12子的顺序:利亚生的流便、西缅、利未、犹大(Judah)、以萨迦、希布伦;拉结生约瑟和便雅悯(Benjamin);两个妾生但(Dan)、拿弗他利、迦德、亚设。还有一女儿叫底拿。 赶走了哥哥以扫,雅各带着他的家族心安理得地住在迦南地。有迹象显示两个偏房生的孩子与雅各最疼爱的儿子约瑟之间有嫌隙。最终哥哥们把约瑟卖给路过的“以实玛利人”,他们的目的地是“下埃及”①。“以实玛利人”不知道是不是亚伯拉罕的妾夏甲所生的后代,假如是的话,中间只隔了两代人而已②大家就已经如此陌生,也足见他们家族之大,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所以他们部分留在了中东,部分集体分批出走他乡也是完全可能的,雅各家族与“以实玛利人”俨然两大国矣。 按照拉法尔的解释,这时候的雅各就是一个(埃及)法老。 几个哥哥放牧途中碰到约瑟的故事说明了他们是游牧民族,并且带着自己的人群甚至可能是妻女仆人,走到哪算哪。《圣经》上看他们的家族核心在迦南这里,但是枝蔓可以延伸到很远的地方。约瑟到了埃及,其他几个孩子到处带着羊群在游荡。迦南离埃及不过200公里。 真实的历史中这些人到底生活在何处,是在巴勒斯坦这里还是在埃及,不好确定。因为《圣经》典籍的最后整理定型实际上在摩西时代之后,他们当时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是否会出于“自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