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孪蛩啾ǎ靠伤植欢镁拢蛞挥幸饧嘧蟮氖焙颍孔涿堑降子Ω锰模
  一切都准备好了,孙全照先请赵德昭给全军说了几句激励士气的话,然后下令出发。这是一支轻装精锐,半是骑兵,半是步卒。孙全照与赵德昭并辔走在队伍中腰,为了不让赵德昭寂寞,孙全照有意与他说说地形,说说战势,有时还闲扯几句太祖先皇帝在世时的经历。
  “先皇帝在世时你在谁的麾下?”赵德昭对此事很感兴趣。
  “嗨,那时候末将不过是个小卒,哪里谈得上什么麾下不麾下的。”孙全照有点不好意思。“开宝七年征李煜时,末将在李汉琼将军队伍里当旗手,后来立了点儿战功,李将军抬举末将,升为小校。我是个小字辈,不值一提呀!”
  “李将军这个人怎么样?”赵德昭问了一句。
  “忠厚仁义之人呀!”孙全照脱口回答,又觉得失了口。“嗨,人家早就是大将军了,末将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闲聊嘛,有什么要紧!”赵德昭不以为然地说。“你还跟别的将军打过交道吗?”
  “不多,也不算少。”
  “那你感觉最好的是谁?”
  “这可不好回答了。”孙全照怕说不好要得罪人,留了个心眼儿。“各有各的好吧,比如李汉琼将军吧,平常话不多,可是说一句算一句,还从不改口,实诚!”
  就在赵光义启程西行的时候,北征主帅潘美的大军已经攻到了太原城下。此时崔彦进部也越过了清徐,离太原只剩下咫尺之遥。西路王侁攻破楼烦县城后,也正往太原推进,只有北边的宋偓行进较慢,现在还在忻州一带与耶律善补僵持。荆嗣和姚桦哥前几天又打了两个漂亮仗,耶律沙失了大将敌烈和自己的爱子耶律德里,大恸之下,竟然回师而去。这消息刘继元一点也不知道,他还在一天又一天地盼着契丹援军。
  这已是潘美第三次攻打太原了。凭着他对太原城的了解,也为了等待赵光义銮驾以及各路大将的会合,他没有下令立即攻城,而是命校卒征调附近之民,在城墙外不远处垒起四座高高的土坛,每个坛正对一面城墙。将校们初时不知他要做什么,待到土坛堆得差不多了,一门门将军炮推上坛后,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太原城墙甚高,若是在城外平地发炮,炮石很难射进城里,把炮身抬高,那就不仅能把炮石射进城,还可以射得更远。
  四月初的一天,王侁、荆嗣同时在太原城下与潘美会师,潘美甚为高兴,把老少两位将军连同女将姚桦哥都叫进帅帐。
  “本帅早就听说你干得漂亮,一个后生,居然把契丹大丞相顶回白沟河,了不起呀!本帅为你请大功!”潘美对荆嗣的狙击非常满意,因为耶律沙如果此时杀到太原,他可就不是现在这副消停模样了。
  “谢潘元帅夸奖!”荆嗣连忙施礼。“不过元帅说的不全对,狙击耶律沙的功劳,姚将军当推第一,她是陛下钦点的主将,末将只是服从姚将军指挥罢了。”荆嗣说这话,一来有意抬高姚桦哥,不想让潘美无视桦哥;二来攻打江南时,他就与潘美混熟了,说话也比较随意。
  “哦?呵呵……”潘美大笑两声。“当然,当然,姚将军,张永德的夫人嘛,那还错得了?你以后好好跟人家学吧!”说罢善意地拍了拍荆嗣的肩膀。
  潘美这话原属无意,不料却让姚桦哥大为不快,又是张永德张永德的,他哪里知道自己这些天与荆嗣生死与共的那份情感和快乐!潘美是个粗人,全然没觉察出姚桦哥的脸色,荆嗣却是个有心人,连忙朝姚桦哥示意:“还不谢过潘元帅!”
  “谢潘元帅夸奖。”姚桦哥应付了一句。
  “不用谢,本帅要谢的是你们!”潘美摆了摆手,又道:“想当年还是周朝的时候,世宗皇帝就命永德老兄征过太原,功败垂成,遗憾哪!如今太原旦日可破,张将军却没有来,更是遗憾哪!”
  姚桦哥索性不再说话,这个潘美,今天怎么就离不开张永德这个名字了!
  潘美又看看王侁,问道:“王将军,你肩上的伤怎么样了?”
  潘美说这话的意思,荆嗣和姚桦哥都能听出来:开宝九年也正是这几个人与北汉大将杨业作战,王侁的左肩被杨业捅了个窟窿,潘美明明是在激他。王侁的脸涨得通红,咬牙切齿地答道:“这一回末将要不亲手杀他三五十个汉贼,留在太原要饭也没脸回朝!”觉得不能解气,又补了一句:“我非把杨业那贼剁成肉酱!”
  

第十三回 白马山荆姚遇险(5)
“那本帅就等着吃你的羊肉酱喽!”潘美大喜。谁都知道他说的“羊肉酱”就是“杨肉酱”!
  “潘帅,何时攻城?”王侁有些迫不及待。
  “这一两天,皇上就要到太原了,只要皇上一声令下,何城不克!”
  再说孙全照与赵德昭沿滹沱河走了两天,这日来到一个岔路口。孙全照驱马北行,被赵德昭叫住:
  “往哪儿去?”
  孙全照茫然回答:“到忻州啊。”
  “从此路往西南是不是寿阳?”赵德昭问了一句。
  “是。”
  赵德昭脸色变得有些冷峻,用不容置辩的口气对孙全照说:“我等应该立即赶往寿阳,不必去忻州了。”
  孙全照听罢吃了一惊,说道:“郡王,陛下可是命我们去忻州的啊!”
  “本王认为宋偓将军在忻州牵制契丹援军足矣,何须我等再去增援?寿阳的李汉琼将军直逼太原,那里才是主战场。我等不该抛开主战场而去增援外围,孙将军,你明白吗?”
  孙全照心里老大不高兴,他从刚一出发就怕与赵德昭发生矛盾,如今他果然节外生枝,而且这个枝生得太大了,使自己无法迁就:“郡王,圣命难违啊!”
  “什么圣命难违!”赵德昭更不高兴,近乎训斥地说道:“你没听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吗?”
  面对赵德昭这么强硬的命令,孙全照只能服从。说心里话,不去忻州而改去寿阳,他孙全照何尝不愿意,只是赵德昭如此武断,全然不把他放在眼里,想怎样就要怎样,这让他难以接受。他拨转马头,朝已经拐到北边路上的先头部队吼道:
  “回来,往南行进!”
  毕竟年轻气盛,孙全照与赵德昭并辔走了半里路,一句话也没说。赵德昭大概有所察觉,愣冲冲地问道:
  “口渴了?”
  “不渴。”孙全照用不能再少的字眼答道。
  “那为什么不与本王攀话?”
  “郡王,末将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舍弃忻州而去和李汉琼将军会师,万一皇上有所怪罪,我们怎么解释?”孙全照还绕在这件事里拔不出来。
  “万一皇上怪罪下来,本王一人承担,与你无关!”赵德昭执拗地说。走了几步,又道:“既然到了李将军麾下,一切都要听李将军指挥,你记住了?”
  “遵命!”孙全照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越来越糊涂了。
  四天之后,赵德昭和孙全照进了寿阳城,可并没有见到李汉琼,原来李汉琼早已离开这里,继续朝太原进发了。孙全照问赵德昭:
  “郡王,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直奔太原!”
  四月初三,赵光义大驾抵达太原城东,此时荆嗣、崔彦进、王侁、李汉琼以及其他各部人马均已抵达太原四围。赵德昭、孙全照的几千兵马也赶到了。大概是孙全照给赵光义做了汇报,赵光义把德昭宣到行宫,问他为何没有按照圣命前往忻州。德昭激动得痛哭流涕,声言只为早一日与大军共战,攻破太原,建立功勋,不想在外围迂回。赵光义见德昭情意恳切,也不责怪,命他跟在荆嗣军中。赵德昭心里不情愿,但这一回就在赵光义眼皮底下,又违过一次旨,不敢再说,直接找荆嗣去了。荆嗣的营栅扎在离赵光义行宫不甚远的城东,赵德昭打听到李汉琼大营扎在城南,他从寿阳追了一路,直到现在还没见到李汉琼,心里焦急。这一日他只身匹马,直奔李汉琼大营而来。
  听说武功郡王要见,李汉琼连忙出帐迎接,问了安好,把赵德昭让进帐里,又特地把侍卫都打发出去。
  “李将军!”赵德昭喊了一声,还没容李汉琼答话,突然跪倒在地,弄得李汉琼一时失措:
  “郡王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末将承受不起如此大礼!”
  德昭起身时,李汉琼发现他两眼已经含满泪水。
  “李将军,本王从寿阳一路快马加鞭,竟没能追赶上你!”
  看到赵德昭这副委屈遗憾的模样,李汉琼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他是想在寿阳与自己合兵,而后轻兵驰回京城,趁在京官员不备之际,再演一场二十年前的陈桥兵变!对于赵匡胤那份遗诏,李汉琼深信不疑。在他看来,就算是有杜老太后的遗诏,那也应该以先皇帝之言为正统,所以他对赵德昭抱有深深的同情,而且曾激动万分地答应他帮助他恢复正位,同时又劝他不可操之过急,因为赵光义之所以能够得到帝位,说明他有足够的实力。德昭曾请他积蓄兵力,他也答应了,只是上天不从人愿,当他正在筹划如何争取在京将领支持时,突然接到调往相州的命令。相州立足刚稳,他到定州找党进商议此事时,偏又赶上党进被害身亡。他也曾对潘美透露过此事,潘美一把将他的嘴捂住,既不说可也不说不可,所以这些日子以来,他心里总是七上八下。接到进攻河东的命令后,他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管怎么说,总可以暂时摆脱这种无比痛苦的抉择了。他先让赵德昭在京城略待些时日,有朝一日回汴京后再说。没想到赵德昭随驾出征,竟一直追到了太原城下!看他今天这来头,大概是想让自己在太原就决定大计。果然,赵德昭接下来说道:
  “李将军该不会忘记对本王的承诺吧!”
  “依郡王之意,末将该如何处置?”李汉琼反问了一句。
  

第十三回 白马山荆姚遇险(6)
“当机立断!”赵德昭说得斩钉截铁。
  “郡王,如今大军兵临太原城下,谁想抽回京师都是不可能的,此其一;如今皇帝就在城东,警扈森严,想在此时易帜也是不可能的,此其二。末将认为郡王既有遗诏在手,不愁没有复位的那一天。末将奉劝郡王再忍耐一时,凡成大事当有大气量,如此急切,恐非良谋。”
  “本王一天也不想再等了!”
  李汉琼从座上起身,倒背着双手在帐内踱起步来。赵德昭见状,走到李汉琼面前,用焦灼的目光看着他,期待他做出最后的抉择。然而李汉琼许久也没说话,倒背着的双臂放开来,又抬起一手,捏弄着满是胡须的下颌。
  “李将军!如果本王教你为难,你就把本王解到皇上那儿去请功吧!”
  “这是什么话!”李汉琼瞅瞅赵德昭。“末将若想这么做,还用等到今天吗?郡王,你对末将说实话,皇上开始怀疑你了吗?”
  “他那副肠子弯弯绕太多,本王说不准。”赵德昭气呼呼地说道。“本王管不得许多,只想要一个乾坤正转!李将军,先皇帝对你何等恩义,如今本王遇到如此不公之事,将军还下不了决心吗?”
  李汉琼再次被赵德昭打动,一只大手拉住他的胳膊:
  “郡王且坐!太祖皇帝的遗愿,末将岂有不顾之理?郡王既然如此信赖末将,容末将随后几日寻找时机。只要郡王大事能成,末将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将军要本王怎么样?”赵德昭见李汉琼表了态,立即问道。
  “郡王只管保重贵体,末将不但要为先皇帝的遗诏尽心,更要为大宋的江山一统竭尽全力。太原城破之后,末将力争把一个完整的江山交到郡王手里,就看天意如何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四回 刘继元深夜归降(1)
契丹国两路援军双双被打得蒙头转向,无法来救太原危城,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密密匝匝长围四合的太原城里,北汉士卒们像蚂蚁一样来回穿梭,看他们急匆匆的样子,就知道刘继元已经绝望到只剩一拼的地步了。
  震天一声巨响,北城高坛上的将军炮将一块巨大的石头射向城楼,重重地砸在一方雉堞上,凸出的雉堞应声碎落,城上传来一阵惊恐的叫唤声。
  “劝降书递上几封了?”赵光义问站在身旁的总帅潘美道。
  “回禀陛下,已经三封了。刘继元如此顽抗,陛下还是发令总攻吧!”
  “再等他一天。”赵光义定下了最后的时限,又吩咐身后的徐铉:“最后再给刘继元一个机会吧!”
  徐铉说了声:“遵旨!”退步回帐,片刻又回到这里,将草好的一道劝降书双手呈给赵光义。赵光义没有接:“读给朕听!”
  徐铉应声读道:
  圣宋光辉,焜耀九泽,河东一隅,岂可迴隔?昔荆湖纳款,朕无有杀戮;其后吴越、漳泉献地归朝,或授大藩,或列上将,臣僚子弟,皆享官封。继元速降,当保富贵。
  “好!”赵光义称赞一声,命潘美道:“射给刘继元!”
  潘美接过侍从递过的弓箭,将插好劝降书的羽箭“嗖”地一声射上了城楼,过不多时,只见楼上闪出一位将军模样的人,朝城下大声喊道:
  “宋贼且听着,我大汉二十年没有入侵你中原半步,你等却三番五次前来辱我,是何道理!若不速速退去,我将万弩俱发,教尔等裹尸而还!”
  声音洪亮中带些嘶哑,却透出无比的苍劲。赵光义问身边的潘美:
  “此人是不是杨业?”
  “正是那贼!”潘美与杨业交过手,认得出来,恨恨地答道。“陛下,只要剪除了此贼,北汉就没有抗衡之力了!”
  赵光义一直盯着杨业,也不答话。潘美忍不住朝城上吼道:“杨业将军,快把我皇帝陛下的劝降书交给刘继元,免得误了你主的大事!”
  只听杨业哈哈大笑了几声,把潘美射上的劝降书拿在手里,喊道:“本帅这里就无法通过!”说罢将劝降书扯得粉碎,向空中一甩,片片纸屑从城头上飘洒下来。
  潘美气得脸通红,也不管赵光义在身旁,扯着嗓子对侍卫喊道:“给我放炮,把这贼脑袋砸烂!”
  “不!”赵光义立即阻止。“朕要你等为朕留一个活杨业,不要死的!”
  “为什么?”潘美惊愕地瞅着赵光义。
  “忠臣啊!”赵光义慨叹了一句。“难得的忠臣!朕失去了一个党进,已是五内摧伤,杨业是个比党进还党进的大英雄,朕要用他!”说罢谁也不看,扭身朝后面走去。
  “陛下,何日攻城?”潘美大步追上赵光义问道。赵光义只朝他摆摆手,与他一同回到帅帐。
  “把你的计划再给朕说一遍。”
  地图还摊在案子上,潘美随着赵光义来到案前,为赵光义解说道:
  “太原西面是王侁一部,南面是李汉琼一部,东面是荆嗣、郑彦华、崔彦进。各部的炮石和弓弩都已准备充足,请陛下放心。”
  “朕刚才看见太原城楼上也堆满了砖石和弓箭。如果刘继元万弩齐发,我攻城士卒岂不会受到重创?”赵光义提出疑问。
  潘美立即答道:“此事请陛下放心。前两次攻打太原时我军吃过这样的亏,所以末将早已备好数千牛皮罩。”说到这里,转身走到帐边取来一顶,拿到赵光义面前。“陛下请看,就是这东西!”
  赵光义接过皮罩摆弄了一会儿,见只是条三角口袋,口袋的一侧挖了两三个洞。
  “怎么用法?”
  潘美将皮罩套在自己头上,那两三个小洞恰好露出眼睛和鼻子。示意之后,对赵光义说道:
  “此物只在攻城时用,免去了士卒们举盾牌的麻烦。此物甚轻,箭又很难射透,只要不射中这几个小洞,便可保证士卒们不受箭伤,此处老百姓称它为‘洞子’。”
  “好主意!”赵光义满意地点了点头,在案前坐了下来,命潘美道:“把各位主将都叫到这里来,朕要为你压阵,由你来部署攻城!”
  “遵旨!”潘美应了一声,命侍从飞马传崔彦进、李汉琼等将领入帅帐议事。
  次日朝食方罢,宋军数万兵马环绕太原城围了三圈,潘美最后一次朝城上喊话:
  “大宋皇帝陛下宣谕,尔刘继元,限半个时辰出城投降,若还执迷不悟,吾将踏平太原!”
  城内城外同样地肃静,除了风刮战旗的哗哗声之外,什么动静也没有。这是一个大晴天,骄阳升起,本该是个晴和的春日,但太原内外却是战云密布,血战一触即发!
  城头上面开始聚集士卒,不大工夫,每个雉堞前都站满了身穿厚甲的北汉校卒。潘美见此情状,问赵光义道:
  “陛下,时辰差不多了,下旨吧!”
  “你是主帅!”赵光义这话显然是同意攻城了。
  潘美纵身上马,手持长长一枝钢枪,来到北军正前,对骑在马上的几个列校下达了开炮的命令,片刻之后,北城射出第一炮,巨石腾空而出,砸在城门正上方的城堞上,“哗啦啦”几声,雉堞被砸掉了一个角儿,砖石伴着尘土飞落下来。与此同时,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炮声一齐响起,巨石砸城的闷响此起彼伏,整个太原各处城头尘雾飞腾,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回 刘继元深夜归降(2)
炮声刚刚停息下来,各方面队列中便拥出无数支小队,抬着云梯,呜呀呜呀喊叫着直奔城边跑过去,数百架云梯不多时便像巨藤般缠满了城墙四围。这些云梯都是精心制作的,因为太原的城墙比一般城墙高出许多,所以新制的云梯也比寻常所用的增了两人长。当宋军攻城士卒攀着梯子陆续往上爬时,北汉军开始了拼死的抵抗。城头上万箭俱发,箭镞密密匝匝像猬毛一样,先登上梯子的士卒们一个接一个地滚落到地上,前头的掉下来,后面的随之又上,城上城下吼成一团。围在城下的宋军随之齐刷刷地向城根推进,随着炮声再起,宋军的羽箭也如飞蝗般朝城头上射去,一时间炮箭相杂,迫使守城的汉兵不得不稍稍退却,趁这工夫,云梯手飞快地往高处爬,就在宋军不少士卒快要接近城堞时,一阵雨点般的石头从城头猛砸下来,当先的士卒十有六七被击中,惨叫着从高高的梯子上跌落下来。潘美见城头上奔跑着几匹快马,为首的一个正是杨业,他正带着两个儿子在巡城。眼看着马从西城拐到北城,潘美搭箭在弓,一枝冷箭从杨业身后射过,杨业逃过一劫。
  就在宋军受阻之时,城上又纷纷燃起火把,蘸着油的火把被拴在绳子上,一支支挂到了云梯上,霎时间数架云梯的上端被火点燃,毕毕剥剥地燃烧起来。宋军初次攻城损失惨重,只好暂时收兵。
  第二天,宋兵没有任何举动。
  潘美大帐里,众将帅正在商议下一步进攻方略,荆嗣开口献策道:
  “末将冷眼观察,汉军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北面,南面的防守稍疏。依末将之见,不如把四面攻城改为南北两面,而东、西只留少部分兵马摆出攻击之态,集中优势兵力攻取南城。末将请求改攻南面,先登坚城!”
  “末将兵马都已在南城,理当冲杀在前!”李汉琼慷慨言道。
  潘美皱皱眉,又看看赵光义,赵光义不置可否。潘美明白,赵光义是让他做出决定。他认为荆嗣的话不无道理,于是说道:
  “本帅以为主攻南面,此计可行,不过南面城宽,故可集中两军兵力,荆将军率军攻其东南,李将军率军攻其西南,你二人次日攻城时,多带些钩索,以免坠城士卒伤亡太多。”潘美说罢,又瞅瞅赵光义。
  “朕不管你如何部署,明日朕要率钱俶所部为李汉琼将军助战!”
  入夜,城里城外依旧静悄悄,只有更鼓在寂静中冷不丁发出阵阵的闷响。三鼓以后,西城黑魆魆的城头上突然闪下两个人影,有人在缒城。只见那两人攀下城堞一丈多的时候,城上突然响起一声大喝:
  “要去投降宋人吗?”
  缒城人显然被吓了一跳,死死攀住绳索,朝城上人说道:
  “杨将军,太原危城破在旦夕,何必死守送命?”
  “蔚进!”杨业大吼道。“你临阵降敌,该当何罪?”
  “杨将军!杨将军!恳求你放蔚某一条生路!”蔚进知道杨业的脾气,只好苦苦哀求。
  “好!你走吧!”杨业借着昏暗的月光,从侍卒手里拿过钢刀,朝绷在城堞上的绳索一挥,那绳索齐刷刷断开,只听蔚进“啊呀”惨嚎着摔死在城下。
  第二天天没亮,宋军便按照既定的方略开始攻城。李汉琼头上顶着一个牛皮洞子,站在城根亲自指挥搭架云梯。尽管此时汉兵已经开始放箭,但宋军依旧冒矢而上,最边上一架云梯支好,李汉琼急切之间亲自登梯,挥刀而上。士卒们大喊:“将军,快下来!”他却像根本没听见,一步步继续往上爬。城头上乱箭纷纷,刚刚爬到半截的李汉琼忽然觉得左手一阵酸颤,定睛看时,一枝箭正射中他的虎口。他刚把箭折断,后面跟上来的小校死死拉住他的铠甲,将他拖下了云梯。
  “李将军,你是将军,不能如此蛮干!”小校急得竟训斥起来,看着还嵌在李汉琼手上的那截断箭,急得直跺脚:“这叫我等如何向皇上交待!”
  “你过来!”李汉琼咬着牙招呼小校。“把我的手攥死!”
  “将军要干什么?”小校死死攥住李汉琼的手问道。
  “把箭弄出来!”李汉琼头上开始淌汗。“反正是他娘的疼,就让它疼一下吧!”说着,右手捏紧那截断箭柄,一咬牙,死命往下一戳,只听得“啊呀呀”一声大叫,箭头从他手心里穿了出来,李汉琼毫不迟疑,薅住箭头又一用力,把半截箭拽了出来,顷刻间满手鲜血淋漓!
  “快来人!”小校大叫。“快给李将军包扎!”
  “将军,这里太危险,还是回阵前去吧!”看着士卒给李汉琼包扎好,小校拖住李汉琼苦苦哀求道。
  “嗯,好多了,不那么疼了!”李汉琼嘿嘿笑了一声,站起身来。“也好,回去就回去!”
  他退到阵前,命士卒们一齐往城头放箭。
  “李将军,还疼吗?”小校不时以身护翼着李汉琼。
  “不疼那是木头!”李汉琼堵了小校一句,又往前跑了几步,朝云梯密集处大喊道:“跟上去!都跟上去!”
  一个个头顶洞子的士卒迅速地往梯子上攀爬,城上的箭镞和石块密密地压下,士卒们的呼喊声,夹杂着受伤之后的惨叫声震荡四野,整个战场笼罩在一片血腥之中。
  “狗日的刘继元,究竟造了多少箭?还没用完!”李汉琼骂骂咧咧地叫着,急得乱转。一扭身,却见赵德昭骑着马正朝他奔跑过来。“郡王,小心乱箭!”
  

第十四回 刘继元深夜归降(3)
“李将军!”赵德昭在李汉琼面前跳下马,看到李汉琼手上包着布,惊叫一声问道:“将军受伤了?”
  “郡王怎么跑到战场上来了?这里不是你待的地方,快回去!”李汉琼焦急地朝德昭喊道。
  “李将军,宋偓怎么还没赶到太原?”
  几枝乱箭劈劈扑扑地落在李汉琼和赵德昭前面不远处,李汉琼本能地把德昭护在身后。德昭趔趄了几步,又问:“宋偓现在到底在哪儿?”
  李汉琼拉着赵德昭往后退:“郡王,现在正在攻城,不是问这话的时候。郡王千万要耐心呀。我李汉琼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说话算数,郡王且回吧!”
  赵德昭凝眉望了望李汉琼,又望着城墙上下激战的场面,无言地站在那里。李汉琼刚要再说,又一个小校急匆匆跑了过来:“报李将军,皇上前来督战了!”
  李汉琼顺着小校手指的方向看去,果见一队人马正朝他这边奔来,隔得虽远,但一眼就能认出,跑在前头的两个人,一个是赵光义,另一个是钱俶。赵德昭听说赵光义到此,急忙对李汉琼说:
  “李将军,本王回去了!”
  此时大队人马已越来越近,天气又晴朗,李汉琼怕这当口儿德昭策马离去,反而引起赵光义的怀疑,于是一把按住德昭的肩头,说道:
  “不要回去,末将随郡王速去迎驾!”
  “这……”赵德昭显出一脸的为难。
  “别这了那了!郡王,天下本无事,何不快去迎驾?”李汉琼拉了德昭一把,示意他不必慌乱。说话间,赵光义、钱俶等来到阵前。赵光义朝列在后面的李汉琼部卒招手慰劳,随后调转马头,赵德昭、李汉琼迎了过去。
  “叩见陛下!”
  赵光义跳下马,径直朝二人走过来,见赵德昭也在,有点意外地问了句:“你怎么会在这里?”
  赵德昭应声答道:“臣侄来为李将军助阵!”
  赵光义颇显勉强地笑了笑,扭过头对身边的钱俶说:“淮海王看大宋的王侯将相如何?可以称作同仇敌忾吧?”
  “令人钦敬之至!”钱俶躬身言道。
  赵光义不再理德昭,专心听李汉琼为他讲述战况,边听边点头。李汉琼说完,赵光义轻轻抚了抚他的伤臂,说道:
  “朕本该让你这个伤号退下去,可又不得不把你留在前线指挥你的将士,朕已经看准了:太原城必然从你这里首先攻破,你会建下征讨河东的第一大功!只要城池一破,朕要奖赏的第一个人就是你!”
  “谢陛下!”李汉琼铿锵答道。
  “朕看今天又可以收兵了,李将军以为如何?”
  “末将打算一鼓作气攻破城池!”
  赵光义说道:“如此坚城,不是一鼓作气就能拿下来的,你也别全信《左传》里的那个曹刿!潘美将军有个长围策略,攻一天,歇一天。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城要一块一块地敲,朕还不急,你急什么?”
  “陛下这话会不会让李将军泄气?”赵德昭接了一句。他本想调侃一句,不料赵光义斜了他一眼,不冷不热地说道:
  “你跑到这里为李将军助战,这不是在逼迫李将军速速送死吗?”
  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李汉琼、赵德昭乃至钱俶诸人都无法猜到,不过看赵光义的脸色,赵德昭心里罩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李汉琼连忙打哈哈:
  “末将心比陛下急,郡王心比末将还急!”
  “凡事欲速则不达,谁忘了这句话谁就会失败!”赵光义说着扭转身,朝自己的马走去,直到上了马,才朝李汉琼扬扬手臂:“收兵吧!”说罢,与钱俶等率兵而去。
  大队走远,赵德昭凑近李汉琼,低声问道:
  “皇上觉察出什么了?”
  “没有的事,皇上是来督末将攻城的!”
  此后数日,宋军果然时战时停,守城的汉军被拖得疲惫不堪。眼看着城中的武器越用越少,刘继元下令:凡拾得宋军射上来的箭镞,官府以每镞十钱购买。一时间,城中老少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箭头。这一招果然有效,不消两天,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