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募撸俑悦匡呤郝颉R皇奔洌侵欣仙俜追鬃叱黾颐牛拇ρ罢壹贰U庖徽泄挥行В幌教欤壕厥樟耸蛑行┘艘丫鬯穑拚阅苁褂谩A跫淘置傩赵诔抢镅罢易┦擒ι习嵩恕R蛭梢哉跚械陌傩丈踔涟淹恋孛怼⑺衩矶疾鹆耍豢鹨豢鹜巧厦嫣粼恕T跄嗡尉锤垂ゴ颍钟玫貌畈欢嗔耍馐沽跫淘椒⒔乖瓴话病>菅钜邓担擒σ丫挥幸淮κ峭暾牧恕K尉氖诼址渖洌乔绞芩鹨彩盅现亍A跫淘恃钜祷褂泻尾撸钜抵凰盗艘痪洌骸按蟛涣耸歉鏊溃 闭饣叭昧跫淘缓酢
  他感到灭顶之灾即将来临,在宫中走来走去,一直走了半个时辰。宫中伺候的校卒都低着头,一脸的麻木。他走到一个亲校面前,憋了半天,才说出来:
  “备马!”
  “是!”军校答应着跑出去。刘继元像屁股上着了火,等不得军校牵马过来,便大步随军校走到宫外,迫不及待地跨上马。
  “国主稍候,小人去叫卫队!”军校抓住刘继元的马缰说道。
  “快去快去!”刘继元连声催促。
  在卫队的扈从下,刘继元直奔枢密使马峰府第而来。马峰将刘继元迎进门,还没等刘继元坐定,便跪地泣道:“国主此时能到臣这里来,臣死而无憾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四回 刘继元深夜归降(4)
“不必说这样的话!”刘继元道。马峰此话意味深长,听起来是在表示效忠,实则在埋怨刘继元:为什么早不听我马峰苦口相劝?为什么非要走到山穷水尽才返回来找我马峰商量?
  “马枢密,你看这局面还能撑多久?”直到昨天,刘继元还心存一点点侥幸,一是杨业既有必死的决心,撑下去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杨业在,太原城就会在。二是根据以往数次与周、宋的战争,每到节骨眼儿上,宋人便挺不住撤军了,这使他有点儿相信天不绝汉。不过今天变了,他看到这一次宋人的决心甚大,契丹的援军又迟迟不到,心里越来越毛,才来找马峰。他明知道马峰只会劝他投降,如今来找他,分明是准备采纳马峰的建议了。
  “撑下去?”马峰听到这话有些生气,忍不住说道:“像杨业那样撑到毙命当然可以。可是国主想一想:杨业是臣,臣为君死,天经地义;国主是君,难道国主这个君如今倒要为杨业那个臣去死吗?”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刘继元,而且让他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马峰说得不错,如今真正坚持要战的人越来越少,杨业已经快疯了,前些天杀了缒城降宋的蔚进,还用刀点着朝臣的鼻子吼叫说,谁敢再言投降,他手里的钢刀绝不认人!自己这个国主,如今除了言战之外,已经无法与他对话,更糟的是他杨业总是举着一杆“宁死社稷不降宋贼”的大旗,谁还敢再与他相抗?
  “你的意思是开门投降?”
  “国主如果早定此计,何必要让那么多士卒死于宋人炮石箭镞之下?”马峰涕泗滂沱地说。“现在是国主最后下决心的时候了。一旦城破,就算是把双手举到天上去,宋人也不会饶过国主了!”
  刘继元何尝不知道投降和被擒的区别,可现在重兵都握在杨业手里,自己就是下一百道命令,也敌不过杨业一句话。
  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叹道:“怎么劝服杨业呀?”
  连出城投降都成了问题!刘继元的想法不无道理,此事若弄得不好,恐怕还没出城,反倒自相残杀起来。不过马峰转了个念头,对刘继元说道:
  “如今只有硬闯了!国主不用怕,以臣的观察,守城的校卒们未必个个真心恋战,不过是迫于杨业的威严不敢不战罢了。为国主计,臣豁出这条老命,直接到城门劝说将卒放国主出城。臣这里还有几个禁兵,如果有变,臣强行将城门打开,放国主出城!”
  “那可不行!”刘继元当即否定。“贸然出城,宋军不知底细,如何对他们说得清楚?”
  马峰早有准备,接口言道:“只要国主有此意,这些事皆可由臣来安排。臣替国主草拟一封降书,差人先行送达宋营,此事不难。为万全计,国主今日就不要再回宫了,就在臣这里耐心等待,夜深之后,臣自会陪侍国主安抵城外。”
  “那后宫……”
  “这些事国主尽可以放心,杨业是个仁义之人,他连宋朝的使臣李穆都不杀,怎么能对国主的亲眷行不义之举?城中一切都不会有什么大变。退一步言之,倘若国主已降,再命他放弃抵抗,臣料想到那时他也不能再拒绝了。”马峰分析得头头是道。
  刘继元边听边点头,又问:“现在该如何对待杨业?”
  “不用管他,一切由他去吧。”
  后晌时分,宋军的进攻又暂歇下来。马峰命人严密护住府第,带着两个亲随来到城头察看地形。行走之间,他见守城的士卒们都已疲惫到了极点,有的歪在堞下打盹,有的胳膊上缠着白布,强撑着瞭望城下,一个个脸上炭火燎黑,和鬼差不多了。他边走边看,围着城墙行了半圈,心中有数了,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府中。
  也是天做其美,这天夜里没有月光,太原城里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四面城楼上几枝火把默默地燃着。马峰与刘继元坐在厅里,相对无语。
  “禀国主,禀马大人!”马峰派出去侦视送降书的小校回来了。“递信的人已经安全出城门。”
  “当真?”马峰问道,因为此事至关重要。
  “千真万确!小人一直看到他出了城门才回来禀报的。”
  马峰望了刘继元一眼,说道:“国主先安睡一会儿吧,臣这就去准备车马。”
  刘继元苦笑一声道:“这是啥时候,还能睡得着觉?”大概是受了马峰那句话的影响,他不由打了个哈欠,真有些困意了,于是站起身来:“也好,睡不着就躺会儿吧!”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刘继元被马峰唤醒:“国主,动身吧。”
  刘继元从来没有被人从梦中叫醒过,不过今天他一点儿也不犟,应声爬起,揉了揉眼,跟着马峰出了屋。
  一辆敝旧的车子在寂静中轧轧地朝城北走来,车旁是马峰骑马护送,后边跟着一二百名校卒。一直到了城门前,马峰厉声问道:
  “谁在当值?”
  黑洞洞的城凹里跑出一个中年校官,奔到马峰面前,不由叫了一声:
  “是马枢密!”
  “是你?”马峰一阵惊喜,原来此人正是自己枢密府里的一个旧吏,后来自己从枢密使的职位上退休在家,就再也没见过,一晃已经两年多了。“张立?”
  “正是下官!”叫张立的汉子规规矩矩地答道。
  这又是一个天做其美,如此一来,送刘继元出城的事就比原来设想的简单多了!马峰把张立叫到一边,悄悄对他说了事情的原委。张立听罢,先是一愣,面带难色,随后爽快应道:
  

第十四回 刘继元深夜归降(5)
“马枢密放心,小人这就命人打开城门!”
  沉重的城门吱呀呀地慢慢打开,随后是一阵士卒绞动绳索铺放吊桥的嘎嘎声,桥刚放稳,马峰等便拥着刘继元快速出了城。
  “马枢密!”张立压低声音在喊。马峰刚扭回头想与他搭话,只听张立说了句:“一路走好,小人不能送你了!”马峰看见一道寒光倏然一闪,紧接着便是一声惨叫,张立的身体摇晃了两下,栽在吊桥上。
  “张立!”马峰脱口叫道。“你,你……”他觉得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既发不出声也喘不上气,眼泪哗地流了出来。
  探出车帘的刘继元问了一句:“怎么回事?”
  马峰策马赶来,哽咽了一声没有回答。
  “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守门校张立拔剑自刎了!”马峰控制着情感“唉”了一声。“他知道杨业父子不会饶过他,只能走这条路。”
  “那他为什么不随我们一起出城?”刘继元大惑不解地问。
  还没等马峰回答,城楼上猛然间火把通明,有军校在大叫:
  “放走了什么人?什么人?”
  随后是拽吊桥、关城门的声音,还有士卒们叫喊的嘈杂声。马峰往马背上加了一鞭,“快!”一行人马顷刻间消逝在夜色之中。
  围城的宋军离此并不远,车马还没有跑上劲,便已抵达了潘美大营门口,赵光义、潘美、赵廷美、卢多逊等人如约等待在这里。刘继元从车上下来时,宋朝君臣昂首阔步地迎了出来。没有来得及准备素车白马的刘继元袒露着一臂,腰间系着在马峰府上临时凑合来的一条白布,屈下身子跪倒在赵光义等人面前,口称:
  “伪汉罪臣刘继元叩见大宋皇帝陛下!愿皇帝陛下保我河东生灵免遭兵火。陛下万岁,万万岁!”
  马峰跪在刘继元身后,随行而来的校卒们都已被宋军引到别处去了。
  “膝行向前!”卢多逊朝刘继元和马峰高喝一声。
  两个人跪着向前爬了四五步止住,刘继元伸出双手,在赵光义鞋面上摸了一把,重新跪好,再次说道:
  “伪汉罪臣刘继元叩见大宋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赵光义这才开口说话,因为前面那些过场都是刘继元必须要完成的。
  “叩谢陛下!”刘继元颤颤抖抖地站起来,头仍旧低着,不敢面对眼前的宋朝君臣。
  赵光义问道:“刘继元,你想到今日了吗?为何不及早归降?”
  “启奏皇帝陛下,罪臣从去年就有归朝之心,怎奈朝中多有敢死之徒,胁迫罪臣,罪臣无奈至今,还望陛下恕罪恕罪!”
  马峰接着说道:“罪臣马峰昧死可证!”
  “敢死之徒以何人为首?”赵光义逼问道。
  “启奏陛下,乃罪臣家将杨业。”刘继元应声回答。
  “朕看你刘继元如果没有杨业一门,早就挺不到今天了!”赵光义颇为赞许地夸了杨业一句。“你真该好好地感谢你这位大忠臣!朕料杨业明日还会拼死抵抗。其实朕完全可以乘你大开城门之际顺势杀进城里,可是朕没有这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罪臣不知,望皇帝陛下开启愚蒙!”刘继元吓得哆嗦不止。
  “因为那样做会被杨业看不起!”
  “陛下,陛下切莫再动兵矢,城里的士卒们已经疲惫至极了!”刘继元领悟到赵光义明天要与杨业决战的态度,慌忙又跪在地上,连叩四五个头。“罪臣情愿再回城中,劝杨业归降天朝!”
  赵光义不想多说,吩咐卢多逊道:“带他休息去吧!”
  这一夜许多人都没有入睡,次日凌晨,宋军重整军伍,又威风凛凛地里三层外三层围在太原城外,土坛上摆放着许多巨石炮料,数万士卒人手一副弓箭,昨天搭在城外墙上的数百架云梯像一条条金彩带,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四面。
  戎装金甲的杨业果然走上了北面城头。微风轻轻吹着他颌下的花须,苍劲之情,隔着很远都能体会出来。身边站着的青年便是六郎杨延昭,左手竖戳着一杆金枪,像守护神一样纹丝不动。
  “杨业!”潘美用略带沙哑的嗓门吼着。“你主刘继元昨夜已降,你还要为谁而战?”
  “哈哈!”杨业仰天大笑,那声音直往天上冲腾。“潘美呀潘美,你只是我杨业的手下败将,宋朝无人,竟用你来做主帅?你不是问我为谁而战吗?你听着,我只为‘杨业’两个字而战!”
  “怎么样?”赵光义瞥了身边的刘继元一眼。“你还要说吗?”
  “罪臣说大概也不会有什么用处!”刘继元听了杨业的话,退缩了。
  “潘将军!”赵光义看着潘美气得铁青的脸,不紧不慢地说道:“下面的事全是你的了,朕只管吃枣,不管打枣!”说罢,转身朝土坛下走去,卢多逊、赵廷美等随侍于其后。
  潘美挺起手中的钢枪号令三军:
  “冲上去!”
  震荡山河的叫喊声,一阵紧似一阵的金鼓声,伴着将军炮此起彼伏的闷响声,简直要把个太原城架空起来。成群结队的士卒霎时间扑满城下,又像成群的蜂子般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城外墙。久经战事的杨业明显感觉出宋军的主力在南城,于是对杨延昭交待了几句,便策马朝南城驰去,刚拐过弯,果见两支宋军正在拼死地登城,守城的汉卒人数不多,透出不支之状。眼见得一个宋兵头顶洞子快要登上城来,杨业掣过身旁士卒的枪,朝宋兵狠狠掷去,正中那人下腹,哇哇惨叫着滚落下去。怎奈成排的宋兵蜂拥而上,纵然有一百个杨业,也难以抵挡了。摔下宋兵的那架梯子又爬上来一个壮汉,临到城堞时,下面一个士卒将他猛力一推,壮汉顺势登上城楼,刚刚站稳,便摘掉了洞子,露出一张与杨业同样苍劲的脸。原来此人竟是李汉琼!只见他熟练地抽出别在后背上的钢刀,朝杨业道:
  

第十四回 刘继元深夜归降(6)
“敢问尊姓大名!”
  “代州杨业!”杨业用余光瞥见身边一个握弓的汉卒,冷不丁一把抓过弓来,顺手狠命一扫。李汉琼猝不及防,急忙躲闪时,弓把子已经重重地击在了他的头上,李汉琼顿时满脸流血,被打了个趔趄。杨业刚想再击,跳上城头的另一个宋兵举刀隔住,救下主将。李汉琼见宋兵已经上来数人,大喊一声:
  “活捉杨业!”
  转瞬之间,杨业已被十几个宋兵团团围住。李汉琼忍着头痛,也挥刀来战。杨业只顾举着钢枪左挥右舞,无人能近得他身,却不防身后一个健卒抡起钢枪,狠狠地朝杨业后腰击去,杨业顿觉眼前一花,什么也不知道了。
  满地都是烂绳索,李汉琼顺手捡起一条扔给健卒:“捆起来!”
  憋了好多天气的宋兵成团成团地从四面城墙攀上来,也不管汉卒投降还是抵抗,能搠死的搠死,能砍死的砍死,更有些杀红了眼的校卒把打趴下的汉卒抬到城墙边,一个又一个地掼下去,太原城里一片血雨腥风!
  后晌时分,牢牢捆在一张床板上的杨业被宋兵抬到了刘继元旧宫前。眼前密匝匝全是宋人,杨业明白,太原失陷了。
  赵光义站在他面前,与他对视了片刻,开口问道:
  “李穆呢?”
  杨业把眼微微闭上,没有回答。
  “陛下,陛下,李穆大使身体安好,就在杨业府中。”
  “朕要亲眼看到才能算数。”赵光义执拗地说。
  杨业终于开口了:“我杨业顶天立地,不会杀一个手无寸铁的秀才。想我杨业一生没有遇见敌手,今日败在李汉琼手下,羞耻啊!把我抬到南城去,我要从城墙跳下去洗刷耻辱!”
  赵光义点头,对远处站着的李汉琼说道:
  “杨将军要到南城去死,朕想看他怎么个死法!你替朕在这里守着伪宫,还有你孙全照,也留在这里!”
  西天上出现了一片彩霞,绚丽极了,那光彩照在人脸上,映得个个黑里透红。潘美、赵廷美、卢多逊、钱俶、荆嗣等宋臣簇拥着赵光义,像一股大潮般朝南城涌去。李汉琼集结好自己的部下,还有没跟赵光义走的崔彦进、姚桦哥各部,人数众多,此时显得十分嘈杂。直到天黑下来,赵光义还没有回来,士卒们开始四处寻找吃的喝的,有的校卒对刘继元的伪王宫感到好奇,东瞧瞧西看看,一时间士卒们游来走去,乱哄哄没了章法。
  突然间,嗡嗡的人群里有人大喊了一声:
  “皇帝殡天了!”
  这一声吼不打紧,两三万人顿时像炸了窝:
  “什么?皇帝刚才还好好的嘛!”
  “皇上咋殡天的?”
  “是真的吗?”
  “是刘继元殡天了吧?”
  “那怎么办?咱可不能没皇上啊!”
  “又要有新皇上登基了?”
  消息像插上了双翅,片刻之间越传越邪乎,校卒们不知所以,又听得有人在尖声叫嚷:
  “要立武功郡王为新皇帝啦!”
  “武功郡王?”
  “好哇!”
  “……”
  孙全照见势不妙,跃马挥刀,扯足嗓门大吼道:
  “都给我闭嘴,谁再胡说我就杀了谁!”
  他近处的一团团士兵静了下来,可是偌大一个王宫,如此之众的校卒,凭他这一吼,哪能镇得住?他怒不可遏地勒起马头,那马嘶鸣了一声,奋起前蹄,也不管前头有人没人,竟在人群中乱撞了起来。他竖着双眉横着钢刀朝两边的士卒继续叫道:
  “谁敢再胡说?啊?谁敢再胡说?”
  不知是哪个不长眼的跳到孙全照马前,冲他嚷道:
  “皇上刚殡天,你就敢乱杀人?你想反……”
  话音未落,孙全照手起刀落,那士卒连一声也没来得及哼,便被砍死了。周围的士卒们先是愣住了神,片刻,众人又大叫起来:
  “有人谋反!”
  “砸死他!”
  “皇上万岁!”
  不知是谁尖叫起来:“快看哪,皇上回来啦!”
  这一声比什么都灵,人群自近及远渐渐静了下来。孙全照奔到赵光义马前,惊惶地禀奏道:
  “陛下,刚才有人要谋反,要立武功郡王为新帝!陛下……”
  “胡说!”赵光义厉声训斥道。“岂有此理!来人,把孙全照捆起来!”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五回 征幽州败绩还京(1)
太原城被打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赵光义命将士们把战死的士卒拉到城西高冈处分别埋葬,又按照周朝以来的习俗,在大坟前写上“大宋阵亡将士三十人之墓”、“伪汉阵亡将士五十人之墓”一类的木牌,也算是最简单的墓碑吧。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辉煌胜利,赵光义下令将太原城改名为平晋县,取“平定三晋之地”的意思。太原在唐朝时叫做并州,赵光义感到这么大一个州不该从大宋版图上消失,于是又下令将太原城南的榆次县升为并州,移太原一半民众到榆次填充不足,迁移之事交给了荆嗣的姚桦哥。汉将杨业经赵光义觉悟威化,终于委心归顺了宋朝。为了表示对杨业的不疑,赵光义把他的杨家军如数交还给他,让他率领杨延昭等仍回代州,杨业被任为大宋的第一任代州知州。为了保证他的俸禄,赵光义还命他兼任汴京以西的郑州知州,这样就可以享受两个知州的待遇。宋朝建国以来,同时担任两个州知州的还从来没有过。杨业是个忠鲠之人,见宋朝皇帝对他如此敬重,临别之前跪在赵光义面前叩了三叩,泪水纵横地表示:自今以后,定要为大宋江山守好北边门户,若需径讨契丹,他将万死不辞。又恳求赵光义不要薄待刘继元,赵光义爽快地答应下来。
  代州的事安排已定,赵光义又命新从湖南衡州调回来的张齐贤率领一彪军马戍守在忻州,担任了第一任忻州知州。诸事就绪,赵光义把潘美、李汉琼、崔彦进、钱俶、陈洪进、郑彦华、王侁诸将帅召进行宫。尽管传言拥立德昭为帝的事使他心里结下了个大疙瘩,但此事他心中有数,现在还不是理论的时候。拿下北汉这个重大的胜利,给他带来的刺激非常强烈,他今天把众将帅宣来,就是想与他们商议是否继续向契丹挺进,何时挺进。小小耶律贤,胆敢不听自己的劝告,最终还是给刘继元发出了两路援兵!哼,你既可来,我亦可往,来而不往,非礼也!
  众将帅坐定,也都为军士喧哗拥立赵德昭的事感到紧张,不知赵光义如何处置。然而赵光义绝口未提此事,开口便道:
  “朕的宏图大业不想就此中辍,眼下我军将士斗志正盛,契丹新失北汉,心中必然惶恐,朕意欲乘此良机,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宣众将来议。”
  一听打仗就兴奋的崔彦进拍着大腿叫道:“好主意嘛!这回可真能打过瘾了,还有什么可商议的!”
  “陛下!”潘美接着说道。“臣举双手赞成乘胜攻打契丹,只是陛下风餐露宿三月有余,不能再继续辛苦了。臣的意思是把攻取燕云的事交给臣等,陛下安銮回京,不消数日,臣等便将捷书传到京城,若是失利,甘愿以军法受戮!”
  王侁点头赞成,只是觉得有口恶气不但没有吐出,反而被赵光义堵了个死:他原想把杨业临阵搠死,以报开宝九年那一枪之仇,不想赵光义不但没有杀他,还让他当了代州知州,和自己这样的老将平起平坐了,心中大不服气,又不好直说,于是乘机献策道:
  “陛下,臣以为契丹背盟,理当教训!杨业号称杨无敌,他若真心降我大宋,理当为陛下冲锋陷阵,建立功勋,否则何以服众?”
  虽然众人都能听出王侁的话外之音,但他摆出来的理由可谓冠冕堂皇。再说众将领也犯不上偏袒杨业,所以不加可否,单看赵光义怎么发付。
  “王爱卿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儿。”赵光义慎重考虑过安排杨业的事。“现在朕要去攻打幽州,谁能保证耶律贤不来个声东击西,暂弃幽州,反过来攻我代州?众爱卿不要忘了,契丹人对代州可是轻车熟路,地形地利比我宋人更清楚。朕命杨业去守代州,契丹人就不敢轻易举兵,可是朕若命你王侁去守代州,契丹人就敢小视你,你不服气也没有用!”
  这番话真让众臣大开了眼界,皇帝毕竟是皇帝,能够顾瞻全局,运筹帷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赵光义的部署绝对正确,只有王侁还在顶撞:
  “陛下深谋远虑,臣固然无话可说,只是臣担心万一杨业倒戈,岂不引狼入室,把我千辛万苦收复之地重新拱手献给契丹?”
  “王爱卿多虑了,朕如果没有这点眼光,敢把偌大的河东不放在心上?”赵光义蛮有把握地把王侁顶了回去,又换个话题说道:“潘美将军的忠诚之心,朕心领了。但是进攻幽燕,乃是中原王朝几代帝王的夙愿,这么大的举动,朕如果不亲自督战,后人会怎么笑话朕?此事不需再提,朕意已决!”说完看了看李汉琼,李汉琼心里一阵慌乱,好在头上缠裹着白纱,遮去了半张脸。他猜不出赵光义的目光为什么在他脸上停留那么久,正不知如何是好,赵光义又开口了:“众爱卿看看李汉琼将军,伤成这个样子,没说一个痛字,攻打幽燕还要力争担任先锋将!朕如果不戎车亲征,对得起这么好的将帅吗?”
  李汉琼听罢此话,心绪宁静多了。
  接下来议论采取哪种方法和哪条路线去攻契丹,潘美将一张黄布地图张挂在墙上,用一根树枝把契丹境内的一些要地讲给众将领听。直到日将昃时,才敲定了作战方案:大军主力由太原东出井陉,仍以镇州为行宫,向北夺取岐沟关,然后沿涿州挺进幽州。一旦占领了幽州,则山前八州便会揣进大宋囊中了。
  计划设计得相当周密,这里稍加解说。岐沟关在何处?此关乃是唐末所设,在易州拒马河以北、涿州西南三十多里。虽然地形比不得瓦桥、益津,但燕南平原之地,只有这里有水道之险,所以五代以来,契丹人不但在此设防,还迁了不少边民到此耕植,人口一多,市井也随之繁荣起来,故而耶律璟在位时,便升此关之地为东易州,以与其西的易州相区别。宋朝大军只要能突破东易州,再往北便没有什么险隘了。涿州乃今之涿县,幽州乃今之北京,不必多说,读者便可一目了然。赵光义之所以不攻白沟关而攻岐沟关,一是想有意改变传统的作战思路,二是想耀一耀大宋的皇威,告诉耶律璟:大宋想从哪里打就从哪里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 想看书来

第十五回 征幽州败绩还京(2)
“陛下,宋偓将军到了。”阎承翰凑近赵光义轻声禀道。
  “好哇,来得正是时候!”赵光义满脸兴奋。“宣宋将军进帐!”
  一身戎装的宋偓健步走到赵光义面前,跪叩言道:“陛下,臣没有赶上太原攻坚,恳请陛下责罚!”
  “宋老将军何出此言!如果没有你牵制契丹西路的援军,众将帅何以能毫无后顾之忧攻打太原城!”赵光义不无赞赏地说道。“爱卿请起,待朕拿下幽州论功之时,朕会提议给你宋将军记一大功!”
  宋偓起身与在座的将相一一见礼,然后坐下,问赵光义道:
  “不知陛下何日攻打幽州?”
  “朕想听听宋将军的意思。”
  宋偓摸得透赵光义的心思,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乘胜而行,气可鼓不可泄嘛!”
  宋偓的回答在所有人意料之内。赵光义直入主题,问宋偓道:
  “如果朕明后两日就起驾北征,宋将军是否要休息几日?”
  “禀陛下。”宋偓语气激昂地说。“就是陛下现在就起驾,臣也愿争夺先锋之印!”
  众臣点头赞赏。潘美知道赵光义的话已近尾声,又奏道:“不知陛下怎么安置刘继元?”
  “交给荆嗣带回汴京去吧。”
  “那孙全照呢?”
  “也先押回汴京。”赵光义既不怒也不笑,只淡淡地补了一句:“这混小子!”
  不知是赵光义兴奋过度,还是所言不爽,准备了一天,五月庚子日,浩浩荡荡的数万宋军便向东挺进,这一路马不停蹄,兵不火食,不消几日便到了镇州。潘美请求赵光义仍在此坐镇,赵光义坚执不听,仅在镇州歇了一两天,又匆匆上路,次日便到了定州。
  “李将军。”赵光义刚刚安顿好,便把李汉琼宣到行宫,一脸穆然之色。
  “臣在!”李汉琼不知道赵光义要对他说什么话,说完这两个字便要跪叩,被赵光义叫住了。
  “行宫之内何必太拘礼节?朕想问你:党进将军安葬在何处?”
  “回陛下,在定州西山脚下。”
  赵光义吩咐身边的阎承翰:“快去准备,朕要亲自为党将军浇酒祭奠!”
  太阳渐渐地升到当空,一行人来到党进的坟前。这座坟修得特别壮观,坟前竖着一块硕大的石碑,正面写道:皇宋大将军党进之墓。
  赵光义情绪激动起来,他缓缓走到坟墓前头,满怀深情地说道:
  “党进,朕的好兄长,大宋朝的功勋之臣!将军还记得在陈桥驿的事吗?朕和你一道把黄袍加在了太祖身上!你不求名不求利,一辈子忠心耿耿,北守疆陲,南击刘,你的大名让南汉人,让北汉人,让契丹人闻风丧胆!朕去年想命潘美和你一道率军收复河东,收复燕云十六州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你让朕五脏摧伤啊,党进,朕的党将军!”
  “陛下,陛下,保重龙体啊!”潘美、卢多逊等人见赵光义越说越冲动,连忙上前劝慰。见赵光义泪流满面,卢多逊朝阎承翰大叫道:“快,帕子!”
  赵光义接过绢帕擦干了眼泪,继续说道:
  “党将军,朕赖全军将士浴血苦战,把太原拿下来了!朕今天就要杀进契丹境内,朕不能多陪你,你安安静静地歇着,等朕的好消息吧!”
  随行众臣大都被感动得流出了热泪。徐铉凑上前来,对赵光义说:
  “陛下,党将军的碑阴还空着呢!”
  “朕正要嘱咐你,党将军之墓志铭,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