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俞敏洪如是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绪稳定胜过一切,如果领导者的情绪变化在周围人的意料之中,则他们可以安心地跟随你而不必提心吊胆。新东方高层员工从来没有任何人在语言上被我伤害过。
新东方也没有人担心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俞敏洪会陷入极度的情绪波动中。
无论是在令新东方面临着分崩离析的股权改制,还是人心惶惶的“非典”时期,俞敏洪总会在别人认为他已经焦头烂额、濒临崩溃的时候,从无路可走的困境中思索出一条完美解决困难的途径。在与美国ETS纠缠10余年的恩怨中,新东方尚能不断发展自己的新业务,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这不能不说得益于俞敏洪的冷静与理智。
在员工眼里,俞敏洪总是温和而不失激情。在董事会成员面前,他是有智谋有威信的。他的性格也许有时看来有失果敢,但是对于新东方这个磨难重重的企业来说,恰恰需要的就是他的这份“温吞”所带给人们的安心。所以,新东方的一些创业###可以是活动性火山,动不动就爆发,只要俞敏洪像大海里巨大的黑色磐石,从容、稳健,新东方这艘大船就不会轻易翻船。大家愿意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是对俞敏洪的不当行为大加指责,因为他们不必担心会被俞敏洪以同样激烈的语言回击,也不必担心会被他炒鱿鱼,新东方因此得以朝着一个人人热望的方向发展。
我这个人比较仁慈,容得下人,新东方没有被我惩罚过的人,几乎一个都没有。我的柔弱个性在新东方内部起到了黏合作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走向极端,这是新东方没有崩盘的重要原因。
挑选像孙悟空一样的创业成员(1)
《西游记》中由唐僧率领的取经团队被公认为是一支“黄金组合”的创业团队。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尤其非常推崇这支团队,认为它是最完美的团队,四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却又同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说,唐僧慈悲为怀,使命感很好,有组织设计能力,注重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所以他担任团队的主管,是团队的核心;孙悟空武功高强,是取经路上的先行者,能迅速理解、完成任务,是团队业务骨干和铁腕人物;猪八戒看似实力不强,又好吃懒做,但是他善于活跃工作气氛,使取经之旅不至于太沉闷;沙僧勤恳、踏实,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他能稳如泰山、稳定局面。
但是,创业路上,并没有那么巧的机缘和条件,能幸运地集聚到这样四个不同性格的人。所以,如果只能从这四个人中挑选出两个人来作为创业成员的话,你会挑选哪两位?
这其实是牛根生在“我能创未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活动现场对俞敏洪和马云提出的一道问题。
2008年3月16日,“我能创未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这一活动由YBC(Youth Business China ,即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通信集团公司共同发起,旨在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起来创业,牛根生、马云和俞敏洪被邀请作为首场创业英雄暨演讲嘉宾,与在场青年、各界人士面对面分享他们传奇坎坷的创业历程。其间,牛根生客串了一回主持人,给马云和俞敏洪出了这样一道题。
俞敏洪选沙僧和孙悟空,马云选择了沙僧和猪八戒。两人都选择了耿直忠厚的沙僧,但是关于另一个人选,两人的选择却很有意思。
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马云这样解释他为什么选择猪八戒:“最适合做领袖的当然是唐僧,但创业是孤独寂寞的,要不断温暖自己,用左手温暖右手,还要一路幽默,给自己和团队打气,因此我很希望在创业过程中有猪八戒这样的伴侣。当然,猪八戒做领导是很欠缺的,但大部分的创业团队都需要猪八戒这样的人。”
俞敏洪不赞同马云的选择,他认为猪八戒不适合当一个创业伙伴,猪八戒是很能搞活气氛,让周围的人轻松起来,但是缺点也很突出,就是不坚定,需要领袖带着才能往前走。而且猪八戒既然没信念,哪好就会去哪,哪有好吃的就往哪去,很容易在创业过程中发生偏移,企业有钱时会(大赚一笔后)离开,企业没钱时也很可能会弃企业而去。而孙悟空就不会这样,他是一个很理想的创业成员。俞敏洪列举了他的理由:
他(孙悟空)的优点很明显:第一,有信念,知道取经就是使命,不管受到多少委屈都要坚持下去。第二,有忠诚,不管唐僧怎么折磨他都会帮助他一路走下去。第三,有头脑,在许多艰难中会不断想办法解决。第四,有眼光,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和磨难。
当然,孙悟空也有很多个人的小毛病,会闹情绪,撂担子,所以需要唐僧必要时念念紧箍咒。但是,在取经路上,孙悟空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西天取经比喻成一次创业过程,孙悟空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创业成员。
新东方的创业团队就有些类似于唐僧的取经团队。徐小平曾是俞敏洪在北大时的老师,王强、包凡一同是俞敏洪北京大学西语系80级的同班同学,王强是班长,包凡一是大学时代睡在俞敏洪上铺的兄弟。这些人个个都是能人、牛人,俞敏洪曾坦承:
论学问,王强出自书香门第,家里藏书超过5万册;论思想,包凡一擅长冷笑话;论特长,徐小平梦想用他沙哑的嗓音做校园民谣,他们都比我厉害。
所以,新东方最初的创业成员,个个都是“孙悟空”,每个人都很有才华,而个性却都很独立,俞敏洪敢于选择这帮牛人作为创业伙伴,并且真的在一起做成了大事,成就了一个新东方传奇,从这一点来说,俞敏洪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领导者。他知道新东方人多是性情中人,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愿迎合他人的想法,打交道都是直来直去,有话直说。因此,新东方形成了一种批判和宽容相结合的文化氛围,批判使新东方人敢于互相指责,纠正错误;宽容使新东方人在批判之后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合作。这就是新东方人的特点:大家互相之间不记仇,不记恨,只计较到底谁对谁错谁公正。
这种源自北大精神的自由文化,是俞敏洪敢用“孙悟空”,而且是多个“孙悟空”的前提条件,这是新东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俞敏洪本人所具备的包容性,从这一点来讲,俞敏洪的身上有唐僧的影子。唐僧坚忍而正直,领导了四个本事十分高强的徒弟(还有一个是龙王三太子变成的白马),这些徒弟无论是齐天大圣、天篷元帅还是西海龙王三太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硬是在唐僧领导下,取得了真经,完成了任务,各人也都洗除了罪孽,修成正果。而俞敏洪同样带领着一帮比他厉害的“牛人”,不仅将新东方从小做大,还完成了让局外人都为之捏了一把汗的股权改制。最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俞敏洪居然还将新东方带到了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成功上市的民营教育机构。这一份成绩虽然还不能定义为最终的胜利,但是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即它告诉了人们,对于中国教育来说,一切价值正有待重估。
不仅如此,俞敏洪此举也向世人道出了一个事实:老师不应该是清贫的,也可以是亿万富翁。俞敏洪、徐小平、杜伟、钱永强等人成了亿万富翁,颠覆了人们过去的“老师=清贫”的观念,这些人跟随着俞敏洪,极大地实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这种实现,不仅仅体现在财富上,还有个人成就感上。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均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既完成了作为第一代创业者的使命,同时也在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可谓了无遗憾。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用“蜗牛精神”做事业
创业艰难,但是仍然有那么多人愿意加入创业的行业,为什么?因为如果获得成功,就像站在金字塔塔顶俯视世间万物,那一刻至高无上的成就感令经历过的人如醉如痴,没有经历过的人梦寐以求。
但是,到达金字塔塔顶的过程充满着太多无法预测的困难和险阻,所以,虽然有那么多的雄心勃勃的创业者加入,但最后真正能到达塔顶的却只有极少数。马云曾对此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如果有100个人创业,其中有95个人可能会失败,剩下的5个人呢,4个人是我们看着他已经快要失败,还有一个是可能成功的人。所以说失败是绝大部分创业者一定会碰到的问题。”阿里巴巴的成功也缘自马云对“做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这一创业目标的坚持,从而成为那100个人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失败的那一个幸存者。
在《笨有笨的好处》的文章中,俞敏洪同样谈到创业的成功与失败的问题,他这样阐明自己的观点:
有一个故事说雄鹰飞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一瞬间,而蜗牛爬到金字塔的顶端需要几年。同样的一件事一个目标,有些人一瞬间就能够完成,有些人却需要用一辈子的努力去实现。我们可以把那些依靠自己的天赋轻而易举就完成一个目标的人叫做“天才”,但这个世界上天才人物毕竟是少数,否则他们就不会被叫做“天才”了。事实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由天才统治的,而是由那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养成坚韧不拔的个性的人统治的,我们可以把这些人叫做“地才”。“地才”就是脚踏实地,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才,很像爬金字塔的蜗牛一样,需要超常的耐力和更多的时间。
在俞敏洪看来,虽然蜗牛的行动慢腾腾的,却往往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俞敏洪举了一个他小时候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所有学生把课文背出来,很多同学只要在课余时间把课文读几遍,就能够到老师面前去背诵了,背出来后,老师会在课文标题的上方用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背”字,表明该同学已经把课文背出来了,背出课文来的同学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不用再遭老师的白眼和折磨了。但俞敏洪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到当天就把课文背出来,通常要努力好几天或者一个星期,读上成百上千遍,才能够把课文背出来。因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但后来好处也渐渐显现出来,那些背诵速度很快的同学,又很快把背出来的课文忘记了。原来速度和遗忘成正比,背诵的速度越快,遗忘的速度也越快。而俞敏洪由于要背无数遍才能够把课文烂熟于心,就不太容易忘记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很多同学又开始重新背课文,而俞敏洪依然能够把很多课文从头背到尾,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够应对考试。
俞敏洪想通过这个例子阐明他的观点,即无论是创业也好,成长也好,开始落后别人一点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要能意识到自己的现状。人贵有自知之明,意识到自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成功,所以笨鸟先飞,这是迈向成功的开始。而在行进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是由“地才”迈向“天才”的重要条件。
到达金字塔塔尖固然都是老鹰和蜗牛的终极目标,但是,真正的成功者还应该懂得享受奋斗的过程。俞敏洪这样说道:
鹰和蜗牛站在金字塔顶部,它们到达了同样的高度,但鹰是一下子飞上去的,很快很容易,它觉得平常。而蜗牛是一步步爬上去的,很艰难,但它很快乐,很珍惜顶部的风景和感觉。
对于众多成功者来说,财富其实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激励他们仍然像未成功之前那样殚精竭虑地奋斗的往往不是财富的增加,而是超越了“小我”的修炼,是为了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感,是追求过程中的种种感悟。
如果有一件事情摆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去完成,我宁可选择更艰难的道路,就像蜗牛一样爬上金字塔而不是像雄鹰一样飞上金字塔,我的生命会因此留下更多的回忆和令人感动的瞬间。做一件事不需要努力,就像谈恋爱不需要追求,登山不需要攀爬一样,不会给我们的生命留下任何足以品尝的味道。当我们站在某一个点上回望过去,凡是能够珍藏心中的日子都是我们付出了汗水和艰辛的日子,是回忆起来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日子。
这,是创业者追求的一种更高的境界。
zhenguiciqidebaoguanyuan俞敏洪论创业团队管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糖纸理论:学会分享(1)
无论是之前作为潦倒的书生,还是后来贵为新东方集团的董事长,俞敏洪对精神慰藉的渴求一直都在,这也是他不同于一般企业家的地方。
俞敏洪不太在意自身财富的多与少,即使后来新东方上市后他的身价飙升,他每天的花费也就100元。穿着上稍微比之前注意了一些,即从前穿回力鞋,现在穿的是旅游鞋,衣服呢,仍然喜欢随意。有时为了应付采访,就在夹克里面穿着西装,但是“不到迫不得已,我是不穿西装的”。所以,新东方许多###级的老师都爱开俞敏洪的玩笑,说只要他一出场,在座的人就会嗅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
俞敏洪从不在意这些,但是他在意“团队分享”,共享胜利果实,甚至有时候宁愿自己亏一点。这就是他的“糖纸理论”。
俞敏洪的这一理论有一个典故: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我得到两颗水果糖,你知道,那时这对一个农村的小孩子是多么珍贵。可是这时来了两个小伙伴,我把糖剥开给了他们两个,我舔糖纸。
这种分享思想的来由是基于俞敏洪小时候身体比较弱,怕被别的小朋友欺负,所以他通过这种“讨好”的方式结交到很多朋友。长大后,俞敏洪更是意识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合作”的重要性。他曾和学员们分享他在这方面的心得:
如果你是在团体里工作,你就必须遵守在一个团体里做人的道理。因为人是群体性的动物,所以必须学会在人群中生活。不管你的个性多么古怪,只要你选择了在办公室上班,在一群人中间工作,你人际关系的好坏就决定了你在一个地方的地位和威望。
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在风风雨雨中间,我们除了需要家庭,有时候也需要朋友在前进的道路上互相搀扶。我最欣赏的歌词之一是周华健的《朋友》里的一句:“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从这句歌词可以看出来,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想要交朋友,一定要记住一个前提条件——你要学会和朋友去分享生活,分享你的物质财富,分享你的痛苦和快乐。生命的丰富是因你的分享而成倍增长的。当你把自己的痛苦和幸福吐露给朋友的时候,你的心灵就得到了平静,你就变成一个更加亲切可爱的人;当你把痛苦和悲伤压抑在心中的时候,你会因压抑而痛苦,甚至崩溃。
俞敏洪还有一个“分苹果理论”,强调的也是这种“分享”思想。
你有6个苹果,你留下1个,把另外5个给别人吃。当你给别人吃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因为别人吃了你的那个苹果以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会给你一个,因为他记得你曾经给过他一个苹果。最后,你得到的水果总量可能不会增加,还是6个水果,但是你生命的丰富性成倍增加。你看到了6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尝到了6种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在6个人之间进行人与人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能力一旦确立,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
徐小平、王强等人回国之初,创业资金紧张,俞敏洪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并没有要求什么回报。而徐小平等人感动于俞敏洪的“无私”,在发展自己的业务的同时,也自觉提升“新东方”的品牌力。譬如,徐小平就义务担任了新东方的出国移民咨询,这是一项新东方提供给学员的免费咨询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新东方的整体竞争力。正应了古人所说的“投桃报李”那句话。
与此同时,俞敏洪也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国内培训资源。口语、电影教学专家杜子华正是被俞敏洪这种“分享”思想所打动,而带着他创办的“理想”学校,加盟了新东方。
1992年,杜子华研究生毕业,为了更深层次地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的文化、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他开始了西方数十个国家的游历生活,在国外结交了各色朋友。回国后,凭着对英语的透彻领悟,杜子华创办“理想”学校,将他创造发明的“电影听力学习法”大范围推广,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方式让学员不仅能够完全看懂听懂影片中的所有对白,而且还能够充分地理解片中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方言俚语。1995年,在俞敏洪的力邀之下,杜子华加盟了新东方。
俞敏洪当时给杜子华提供的条件颇为优厚:
(1)新东方教师一节课平均300元,如果杜子华加盟,每节课课费翻一倍,达600元;(2)口语班可以合并到新东方,交学校15%的管理费,其余归杜子华。杜子华一合算,挺划算,既不掉自己身价,又省去自己办学的劳心费神,还可以利用新东方的品牌多招生,何乐而不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就这样,新东方为杜子华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杜子华亦没有辜负俞敏洪的期望,他所创立并教授的“电影听力提高班”、“英语900分句”、“TSE口语班”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新东方TOFEL考试培训,词汇、逻辑、阅读、填空是最好的,如今再加上杜子华在“听力”方面的强大优势,大大增强了新东方的整体实力,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糖纸理论”的激励效果十分明显,新东方进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实现了快速扩张。以学生人数为例,1994年新东方拥有学员不足4000人次,而到了2001年,拥有学员人数已经超过了20万人次。新东方还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并迅速扩张到全国多座大城市,真正称霸于国内英语培训市场。日后虽然相继出现了戴尔国际英语、华尔街英语等强劲对手,但是新东方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其领头羊的地位难以动摇,这一结果是当初单打独斗的俞敏洪所不敢想象的,却又是水到渠成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成为串起珍珠的那条线(1)
在很多人看来,俞敏洪的个人魅力十足,这也让外界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在处理团队成员的关系时,也是依靠个人魅力来“摆平”各种矛盾、纠纷的。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且听俞敏洪是如何解释的:
我感染学生没有问题。因为我觉得我是从苦学生、穷学生出来的,我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而且我也知道学生未来要什么。在新东方团队中间,不能说我的个人魅力,应该说是团队魅力:新东方每个人都是一个珍珠,但是在穿成项链以后,价值会倍增。现在我愿意变成这么一根线,实际上我也正在做这个工作。线必须坚固耐磨,不管被什么磨都不能断,也就是说我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宽容度必须是极大的,只要这根线不断,新东方珍珠项链还会再长。所以我觉得我只要做好这根线就行了。
俞敏洪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在新东方是出了名的。除了俞敏洪本人坚忍的性格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这帮合作伙伴,个个都是个性鲜明,牛气冲天,是碰不得,硬不来的“价值连城的瓷器”。
这帮家伙都是“价值连城的瓷器”,而我是这些“瓷器”的“保管员”,如果这些“瓷器”摔碎了,就一文不值了。
既然是“价值连城的瓷器”,就不能硬来,否则很有可能成了一堆碎片,连泥巴都不如,因为泥巴还能种个花草什么的。所以他这个“保管员”只能闭上嘴巴,任由他们“轰炸”。所以他的“软弱”之名也就由此传开了。
“轰炸”俞敏洪最多的当属徐小平,他曾是俞敏洪的老师,后来俞敏洪留校任教后两人成了同事。1995年他接受俞敏洪的邀请回国,开始了他在新东方的创业。徐小平自称为“俞学大师”,并将自己与俞敏洪的合作关系概括为四个阶段“一靠俞,二帮俞,三批俞,四逼俞”,统称为“四俞”。
“靠俞”指的是他回国之初依靠俞敏洪的援助开始了创业之旅;
“帮俞”指的是他帮助俞敏洪创立新东方品牌,因为他是“新东方精神”的重要归纳者(他编撰了《新东方精神》一书);
“批俞”指的是他时刻不忘敲打俞敏洪,立志要去掉俞敏洪身上的农民意识;
“逼俞”则是指他要逼迫俞敏洪对新东方进行现代企业改革。
徐小平是彻头彻尾的性情中人,被新东方人称为“长不大的大小孩”,他的许多作为毫无恶意,甚至是出于好意,但是由于率性而为,让当事人往往哭笑不得。他对俞敏洪的“批”也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只要恰逢他精力充沛,谈兴大发,不管俞敏洪是否只剩下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且第二天早上还要去上课,他照“批”不误,而俞敏洪还不能反驳,否则“农民劣习不改,新东方何时才能脱胎换骨”的大帽子就要扣下来。何况,在俞敏洪心目中,人称“长不大的大小孩”的徐小平是自己过去的老师,后来的同事,现在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如果还要加一条,那就是隔江相望的老乡——俞敏洪是江阴人,徐小平是扬州人。所以俞敏洪只能垂眉恭听,昏昏欲睡,天亮时还要振作起精神去给学生讲课。
如果说俞敏洪对徐小平的忍让是因为他的一连串的角色所致,那么对于钱永强的忍让则是一种对新东方新生力量的寄予厚望和包容。
说起来,钱永强最初还是俞敏洪的学生。钱永强1990年考进北方工业大学,1993年他参加了俞敏洪办的一个GMAT班,从此与新东方结缘。大学毕业后,他把俞敏洪堵在“大发”车门口,大胆地提出试讲要求,从此开创了新东方“英雄不论年龄”之先河。钱永强先是教GMAT,再是GRE逻辑,他讲的逻辑课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注重从学员的错误观点切入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杨继、宋昊作为当时最佳魅力组合,被人并称为“新东方三少侠”、“GRE三剑客”。
1997年,钱永强赚够了出国留学的钱后赴美国耶鲁留学去了。2000年他毕业后又重回新东方。这番回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是从耶鲁回来的钱永强,他一回国就负责新东方斥资5000万与联想合作的新东方教育网站,并且在学校首脑排位中,成为八个副校长之一,是新东方当时最年轻的副校长,可谓少年得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成为串起珍珠的那条线(2)
从耶鲁回来的钱永强是新东方对外宣传的一面旗帜,人们会因此而惊叹:“原来是新东方的老师,耶鲁毕业后又回到了新东方。”他在新东方的地位多少与此相关,他也明白这一点。但钱永强就是钱永强,他的耶鲁出身和耶鲁头脑确实也让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而且此人敢于直言不讳,常常以他不容动摇的“耶鲁标准”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杀伤力很大,所以,徐小平送给他“耶鲁匕首”这一称号。很多时候他和徐小平之间的唇枪舌剑激烈到不管不顾俞敏洪的感受,拿着新东方存在的不足说事,而且是句句见血,毫不留情。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东方因此也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轰炸的当天,北京某所高校的学生在网上发表言论,大肆攻击新东方和俞敏洪,说俞敏洪是“卖国贼”,说新东方是“卖国学校”,“让中国人才流失美国”,等等。新东方成为了一部分人发泄民族主义情绪的目标,造成了新东方在读学员的惊恐和慌乱,新东方作为一个民营培训机构,不得不面临着如此复杂的政治问题,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新东方立即做出了反应,由徐小平代表新东方校长联席会议宣读了一封表明新东方办学立场和对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愤慨态度的信,以安抚新东方学员,表明新东方和其他中国人是同一立场的态度。这一篇急就章为徐小平的得意之作,钱永强却将之贬得一文不值,说网上有人对此评价为“笑话”,引起徐小平的气急败坏,两人之间的激烈争辩由此展开。
这时,俞敏洪开口了:
永强我们做任何事情,不可能让百分之百的人都说好。我尽量让更多的人说好,越多越好。新东方在这里干事儿不容易。我们面对着最激烈、最狂妄、最爱幻想,也最渴望新知识的学生。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还得面对政府。新东方是个民办学校,我们并不能得到政府的政策保障,政府时时都在,你做了什么好事,它未必说你什么,但是,你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它就会把你关掉。所以,新东方在这两个夹缝中求生存,我不能为了满足学生而得罪政府,也不能为了满足政府而遭学生唾弃。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东方是一个伟大的成功。你回国应该有这么一种成功的思路。你不能说某个学生不喜欢就是肏蛋的东西,或者政府不喜欢就是傻子的东西。这种思路不对。这就是中国特色。
俞敏洪既是一种启发式的阐述,同时也是对新东方能有今日之成就的一个总结。创办新东方的过程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而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百万富翁的钱永强又怎能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呢。俞敏洪用劝导的方式,就是希望这位耶鲁才子能明白,新东方能走到今天,虽然仍然有许多不足,但是它能存活下来,能聚集如此之多的人才,就是一大成功,就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也是值得大伙儿共同珍惜和呵护的成果。
这样的争辩历经多次,俞敏洪总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特点,或是隐忍,或是开导,或是认错,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整个创业团队的大团结。
这就是俞敏洪的度量。他像一根耐磨的线,将这些光华耀眼的一颗颗珍珠紧紧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了新东方令人惊叹的璀璨美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土鳖”与“海龟”的组合
对于任何一所英语培训机构来说,教师资源就是它的核心优势。新东方之所以在1995年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它的那支由徐小平、王强等“海龟”组成的人才队伍。而俞敏洪也常常说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
包干队队长与队员
平心而论,俞敏洪当初说服这帮“海龟”回国,尚没有要将新东方做成多大规模的野心,也没有想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