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宁,冠军的心-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电视上为陆风车、中国移动、平安保险打起了广告。王石的博客上有个小故事,说自己出游到西安,在一个偏僻的夜市摊子上,小个子摊主看见他激动地说:我认识你。王石也很激动,摊主继续说:〃你是中国移动的老总吧?〃实际上,王石最高兴的,正是可以离开万科,而非拥有万科。
另外一个奉行这条线路的人,就是李宁。
和王石不同的是,李宁的放手开始得更早…屈指算来,距离2008年已经15年有余。和王石爱好登山不同的是,李宁的爱好更为〃职业〃,也更为默默无闻。
1993年,香港无线(TVB)上演了第一部大制作连续剧《武尊少林》,当年的主演们如今仍然赫赫有名:温兆伦、张兆辉、黎姿等,而李宁在这部戏中出演一位名叫普照的少林寺高僧,武功过人。在戏中他不但有多场武打戏,还和郭蔼明扮演的角色谈情说爱。李宁与导演吴雨是故交,原本就对表演感兴趣的他,早就希望和吴雨合作,所以才在1993年接下这部大制作。至今,这部电视剧还在市场上销售。
第二年,李宁继续和杨紫琼、许志安、黄秋生、郑则仕等香港影星搭档,出演电影《七金刚》。这一次他是主角之一,在剧中扮演一位功夫高强的师兄角色。此时,正是李宁请来的职业经理人陈义红在李宁公司工作近两年之际。李宁有了放权的可能。
不过这部电影不卖座,所以,李宁之后逐渐淡出了演艺界。
李宁加入演艺行业并非偶然。其实,因为父亲李世波是音乐老师,李宁从小就喜欢唱歌,父亲本来的愿望是培养儿子走上音乐之路,所以教李宁从小学琴,还给他开过家庭音乐会鼓励他。不过,显然李宁身体里的运动基因奔腾得更为激烈,他更热爱体育。长大后,已经成为体操王子的李宁也曾经和众多体育明星一起录过磁带,在退出体坛的时候,还上台高歌了一曲。早在退出体坛的1988年前后,李宁就参加了香港武打明星吕小龙自导自演的功夫片《长城大决战》,在其中扮演一位武师。片中他一会儿来个托马斯全旋,一会儿来个单臂大回环。但是这部电影的反响不够理想。之后,李宁被建立体操学院的夙愿吸引,决定办自己的经济实体,后来加入了健力宝公司。
第一步 组织化、系统化,不仅是李宁公司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实际上也是公司一直以来不断推行的做法。
从供应链建设上,就可以看出公司内部是如何一步步用组织化、系统化来推动公司发展的。
郭建新是1997年加入公司的IT人士。
那一年,公司陷入了销售停滞状态。当时,公司高层意识到:除了开分公司拓宽销售外,第二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套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将公司的关键业务系统化,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支持企业持续性的发展和提高。这在当时的中国企业中不能不说是超前的管理意识。郭建新和他的同事一进入公司就担负起这项任务。
李宁公司想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ERP管理全面信息的服装企业。但是这个〃第一〃并不容易。
时至今日,了解IT信息化管理好处的企业已经很多,但真正尝试过的企业才知道其实施的困难。《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1月22日《信息化建设为李宁加速》一文中总结这种困难在于:〃首先,企业缺钱。IT是好东西,但未必是企业的第一需要。其次,管理滞后。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与IT所代表的先进管理思想南辕北辙。IT无法与企业管理志同道合。最后,IT供应市场不成熟。真正懂得服装企业用户需求、能为服装行业把脉的IT服务提供商和咨询公司不是很多。用户在信息化建设上,显得很无助。〃 在1997年,面对这种看似实施信息化没有出路的情况,或许很多公司会选择放弃,但对李宁公司而言,它需要完成一次一切皆有可能的创新。
2004年8月《IT时代周刊》刊登的《李宁睁开信息系统的双眼,突破发展瓶颈》一文中介绍了李宁公司是如何协调矛盾,持续推进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的:首先是寻找软件厂家。之前接触的每个IT服务提供商都承诺根据李宁公司的业务特色在通用平台上开发出相应的系统,但是李宁公司需要一个成品。到1998年下半年,李宁公司开始与几家国外的软件提供商反复商谈,最后德国SAP公司提出它能够提供一套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
虹桥书吧。
第20节:第七章 可靠的组织(2)
在为〃真的有这样一个成品〃而兴奋的时候,李宁公司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不过,当时李宁公司对这个新鲜事物知之不多,风险高,担心大。但是,论证调研已经花去整整一年时间,不上已经不行了。1999年,公司终于签下了SAP的R/3软件3。1I版本及AFS 2。0D版。
经过一年半的摸索,事情看似顺利地迈出了第二步,但问题很快来临。1999年4月,公司将财务模块(FI财务会计和CO管理会计)顺利上线之后,当初签下的原计划1998年年底推出的AFS 2。0D版本却尚处在试验阶段,迟迟没有正式发布。SAP建议李宁公司选用它的通用版,但是经过项目组的再三论证,认为通用版与公司的后勤管理无法很好地匹配。此时SAP传来消息:放弃推出2。0D版,等待1999年年底新版本2。5的推出。在超出1999年6月全面上线原计划快半年之久的时候,新版本的推出仍没有音讯。
但是,项目小组已经因为论证和等待丧失了很多时间,进退两难。此时,李宁公司领导层推进ERP的决心解决了这一困难。文章继续描述道:〃在高层和时间的压力下,他们只好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实施AFS的1。0D版。这一选择保住了公司最为核心的部分:服装行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
这个准备并不充分的决定引来了很多后续问题,比如2000年年初,由于与原计划脱节,财务系统只得重新再来,但也许是努力的结果,也许幸运,前期准备工作的到位使全面实施最终成为可能,新系统顺利上线。
自此,李宁公司的ERP项目历时近两年,经过了种种波折终于上马。李宁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SAP的R/3系统,并附加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的服装企业。
〃第一〃,自然意味着要承担不可测的风险,这其中包括人的风险、程序正确性的风险,以及贯彻执行上的风险。管理人为性和系统工作规范性的冲突是最突出的一点。
李宁公司采取制度先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由ERP项目经理主持,公司中高层领导参与并签字,项目组制定了几十页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11项内容,并且专门召开启动大会来贯彻实行。
让郭建新感到庆幸的是,〃公司的高层领导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项目推进组开会的时候,公司的管理层几乎都到了。关键是高层早已认识到,ERP的实施是一个管理的项目,而不是IT项目〃。
但是,ERP实施起来并不顺利,问题很多,人员的适应就是个大问题。基层人员发现工作量甚至有了成倍的增加,以前一个订单只需输入基本信息,现在却要增加很多信息,这些变化让有些部门难以适应。于是,本来不善言辞的郭建新开始在各个部门游说,不断号召大家学习讨论。
抛开所有的困难不谈,只看一个细节就能窥见当时实施ERP的困难以及艰辛。信息化部门有一条会议制度是,参会人员如果迟到,必须以60倍于迟到的时间站着听会,这是公司历来少有的〃按秒计算〃,而郭建新就较真地执行过。郭建新自己也承认,〃这看上去似乎有点可笑〃,但这种不得不为的严苛是保证项目实施的极端办法之一。郭建新认为:〃项目进程有时候是以秒来计算的,任何一点怠慢都可能导致系统的缺陷,使最初的目标难以实现。〃在多个项目的经验积累之后,这是郭建新最深的感触,也是他几乎不近人情地坚持原则的原因。就在这样无数次一步步的坚持和规范化操作中,公司的ERP才能得以实施。
当时作为一家轻资产的公司,李宁公司的具体运作流程是:设计开发产品,组织经销商订货会,根据订货会订单组织生产,生产成品入仓,执行期货订单销售发货。当时李宁公司的新品开发一年有春夏两季,经销商在订货会上下订单,一次预订半年货物,公司根据每次的订单来组织随后半年的产品设计、开发。这种〃期货制〃对产品的时间进度和价格要求很高。引入ERP系统之后,整个运作流程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环节得到了优化。而且,ERP系统对回款进行信贷控制后,保证了每月回款资金流的平稳和良性循环,为公司整体的高效运作带来了很大好处。
§虹§桥书§吧§。
第21节:第七章 可靠的组织(3)
在运作顺畅之后,员工习惯了ERP的便利和好处。ERP系统固化下来的业务运作流程和知识管理,使其他部门和新员工也可以很轻松地借鉴学习经实践检验成功的模式,而不需再重新摸索。
逐步地,李宁公司实现了在1997年开始进行时看似不可能的ERP系统,完成了第一个行业内的创新实践,实现了信息管理的组织化。
而这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需要实施的是EPOS系统。《李宁睁开信息系统的双眼,突破发展瓶颈》描述道:〃2002年,公司高层终于再次做出决定:建立一个快速的渠道终端响应机制,确保每周的数据分析,以精确判断促销活动或广告宣传的效果,实现全国范围内灵活的价格调控和货品调配。〃 这又是一次挑战。ERP的实施只是在公司内部,而这次将面对复杂的销售结构和分销网络,〃包括直营店,分销店,以加盟、合作等方式存在的店中店、大卖场在内,三层分销层级,规模大至13个分公司400多家门店,还有2 000家经销商。分销渠道异常复杂,是完全的多维结构,而这些全都要囊括在这套零售终端系统里〃。这些工作光想想就让人咂舌。
2003年下半年,在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论证及其他筹备工作之后,系统上马。
与实施ERP时同样的严苛无须赘述,制定和推进相关机制和运作流程的办法再次成为法宝。有了这种态度,2004年上半年,李宁公司再次完成了这一任务。此后每天,在这套系统里运行的门店销售终端EPOS系统,在规定时间将每天的各项销售指标通过数据通信传到分公司的MIS系统,也同时传到总公司的MIS系统,所有的销售数据及时、准确,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自下而上的数据关联。根据这些数据,销售部门可以做出各类分析,迅速做出调整并及时反馈到品牌决策层。
ERP无疑让公司看清了企业的五脏六腑,EPOS则让它的视角延伸到了神经末梢。
尽管有了成绩,〃努力摸索〃仍是郭建新一贯的态度。他的想法是,实施系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坚持不断的提升。
来自外部的评价给郭建新以极大鼓励。2002年,IDC和《IT经理世界》主办的〃中国首届优秀CIO〃评选中郭建新被评为〃优秀CIO〃;同时,李宁公司的ERP实施被SAP公司作为示范样板。而在实施过程中李宁公司收获最大的还是让更多员工明白和体会了:IT的本质就是接受新的思想,学习新的经验,突破旧有的模式,创造崭新的增值机会,就是实现一切皆有可能的创新。
◇欢◇迎◇访◇问◇。◇
第22节:第八章 世界是平的(1)
第八章 世界是平的
体育营销之路
这场高调开场的篮球营销,李宁公司是花了大代价的,根据外界猜测,签约费用超过千万元人民币。
压宝体育明星,从来都是企业的大赌注。
何况,奥尼尔本来就是一个让人难以判断的家伙。
1991年,19岁的奥尼尔在为美国路易斯安纳大学效力时当选年度大学最佳球员。尽管他还没有正式加入NBA,但看起来已是迟早的事了。于是,眼睛紧紧盯着市场的风吹草动、善于发掘新星的美国体育用品公司们纷纷希望将奥尼尔招至旗下,其中当然也包括当时的老大:耐克。根据《耐克…明星造市》一书记载,早在1992年,奥尼尔就被耐克相中。〃每年只有六七位绝顶优秀的大学运动员会受邀到耐克的校园参观,与奈特见面,并且听取耐克为这些新锐精心设计的多媒体市场企划方案。〃在耐克看来,年轻的奥尼尔是个〃刺儿头〃:他〃穿着锐步大摇大摆地出现在耐克校园,还要求跟迈克尔·乔丹一样,成为耐克活动中坐在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签约明星。〃这让见惯大场面的耐克员工都咂舌不已。最后,奥尼尔投奔锐步旗下。
当时,锐步正处于调整时期,眼热耐克拥有NBA巨星乔丹而一步登天的传奇体育营销,它急需一位能够为消费者塑造出英雄崇拜模式的球星。
1992年12月,奥尼尔加盟奥兰多魔术队,开始职业生涯。他参加灌篮比赛,灌进了有史以来最多的球,最后甚至连篮板都灌破了。接下来的1993年,奥尼尔在自己的NBA处子赛季中平均每场得到23。4分,当选年度最佳新秀。而且,当年他的第一张说唱专辑《柴油机沙克》发表,一时间奥尼尔名声大噪。锐步压宝得分!终于有了那么一个受人欢迎的〃大家伙〃。
模仿耐克以乔丹等招牌球员命名新款球鞋的做法,锐步立刻为奥尼尔推出了一款名为〃ShaqAttack〃的运动鞋,受到市场欢迎。之后,奥尼尔从奥兰多魔术队转会湖人,创下紫金王朝三夺总冠军的伟业,成为不可战胜的中锋。从此奥尼尔成了锐步的市场之宝。耐克为此不禁叹气。
进入新世纪后,奥尼尔〃年老色衰〃,本已走下坡路,结果2001年姚明登陆NBA,第一出〃姚鲨记〃上演时简直是万人空巷。等奥尼尔转会热火后,他又辅佐韦德再得总冠军。在抓人眼球的关键环节上好运不断、一路绿灯的奥尼尔在美国《体育画报》〃2005年度美国体育赚钱能手排行榜〃上,以3 400万美元(2 000万工资,1 400万赞助)位列第三。
现在,在距离锐步签下奥尼尔15年之后,李宁公司决定签下几个大家伙。他们急需明星来给品牌号召力打气。但问题是,这个人是不是这个永远充满争议的奥尼尔? 在李宁公司签约奥尼尔之时,《都市快报》就曾疑惑地问道:〃以这样大的代价,签下一位职业生涯已近末年的球星,李宁公司是有大智慧,还是给自己惹了大麻烦?〃 〃奥胖还能打几年球?这个恐怕不由他自己说,伤病一旦袭来,34岁的〃老人〃说倒就倒。从这点上说,李宁公司无疑是揣着个炸弹在做生意。运动品牌的商家选代言人,最中意的是年轻、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类型,不怕你带点坏,就怕你老。想一想,谁愿意一提起自己的品牌,就给人老迈易伤的联想?所以运动员一旦过了鼎盛期,能接到的广告是少之又少。〃这份报纸继续质疑道,〃奥胖是个NBA时代伟大的中锋。近20年来在美国商业界,后卫的商业号召力已经明显大过中锋。尤其是向现在的青少年做推销,奥胖的能力还不算第一流的。〃 实际上,当公司的品牌形象与一个明星联系在一起,就已经将这件珍贵之物置于高风险之中。这些貌似英雄的家伙,也可能会吸毒、离婚、得病,甚至服用违禁药物,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规避这样的风险。
体育营销是一连串的市场行为,好的体育营销,投入营销资源与后期市场推广的费用比例至少应为1∶3。李宁公司一直在努力接近这个水平。可以看出,拥有众多体育营销资源的李宁公司市场推广开支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是三家公司中最高的。
图8? 李宁、安踏、动向公司的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 占销售额百分比(2004~2007年) (来源:根据李宁公司2004~2007年年报,安踏、动向 2007年年报整理,制图:虞立琪) 不过,李宁公司并不介意承担这一切风险。
〃我们不把与运动员签约看做简单的花钱,而是作为投资,让他成为我们的资源,并发挥最大效用。〃张志勇说。他们赞助体育的成功经验表明,赞助不在于投资多少,而在于能产生多少收益。〃奥尼尔与热火队的合约还有5年,所以不担心奥尼尔的人气问题。即使2009年他退役,我们还是有合作可能,而且可能是终身合作。〃 力推〃李宁〃与奥尼尔合作的公司副总裁伍贤勇对此合作的前景更是充满信心,他的理由是:〃奥尼尔34岁并不能说明什么,很多人都觉得他离开湖人后不会东山再起,可今年拥有他的热火却拿到了总冠军。而且,奥尼尔在篮球上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并不会随着他的年龄而快速消失。〃 要将保险系数加到最高,〃李宁〃需要做的是5年内充分利用奥尼尔。
在李宁公司的计划里,奥尼尔未来5年还要为〃李宁〃做很多事情。〃产品系列当然是最主要的合作。而奥尼尔每年都会来中国访问。〃 现在的问题是,李宁品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代言人,也许目前找到的不是最适合的,但已经是目前所能寻觅到的最好的,这就够了。
更重要的是,签约奥尼尔,只是〃李宁〃接下来的大战略中的一步棋。
签约NBA球星 这个大计划,就是尽快进入篮球的主流消费市场。
判断仍然来自市场情况。根据中国体育市场营销公司前锐(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海瑞在2006年的判断,中国2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4亿,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体育产品市场之一。他预计未来10年中国市场将以20%~40%的速度增长。而在篮球类产品方面的优势地位将有助于决定谁将成为最大的体育品牌。
※虹※桥※书※吧※BOOK。※
第23节:第八章 世界是平的(2)
篮球运动热潮的爆发要归功于中国东部的城市化、中国电视频道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转播的NBA篮球赛以及随着物质的丰富,8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的平均身高较以前上升了,更适合篮球类运动。目前篮球爱好者人数已经可与乒乓球、羽毛球等深受中国人欢迎的传统运动项目的爱好者人数相媲美了。
篮球运动在中国的迅速走红已使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运动鞋生产商对决的下一个战场。
竞争早已经在中国市场展开:锐步已经签下姚明,耐克也早就与中国篮球新星易建联签约,分析师认为他将成为下一个姚明。耐克利用资源优势,邀请顶级NBA球星访华。在国内,安踏签下了CBA。实际上,哪怕没有耐克等的猛烈造势,单从消费者口味而言,早在1994年6月NBA就开始在中国转播,一代年轻人看着NBA成长起来。在这个市场的竞争也势必是国际化的竞争。
张志勇意识到这一点,〃李宁〃要有所作为,必须放远目光:〃我们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要从国际资源中寻找机会。〃 对于〃李宁〃而言,这种企业眼光相对其他企业更为容易得到。可以说,体育是中国最先开放的领域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竞技体育就被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获得空前的解放,也有了与国际接轨的机会。李宁这样的尖子运动员也是在那个年代最先〃周游列国〃的人,所以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很早就潜伏在李宁的脑子里,李宁公司由此成为国内为数不多,从创立之初开始就比较积极站在全球层面上思考问题的本土公司。
时间回溯到2005年。做出国际化决定之后,李宁公司在2005年1月与NBA签约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就此迈出了展开专业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借助NBA在全球体育市场的影响力,对于李宁公司打造世界顶级体育运动品牌形象、提升在篮球产品上的专业化定位、加强在国际市场的拓展等都意义重大。在张志勇看来,NBA是一座坚固桥梁,是通往未知的篮球帝国之路。
与NBA签约之后,〃李宁〃通往远方宏大目标的道路依稀可见。切实可行的下一步立即由市场部开始展开。
公司主管市场营销的副总裁伍贤勇2004年加入李宁公司,这位年轻的云南小伙子曾经在宝洁公司工作了9年之久,负责过佳洁士牙膏和品客薯片这两个品牌,有国际品牌的运作经验,所以李宁公司十分看好他。据说李宁公司以热情,还有比他以前上涨了50%的薪酬,加上一份可观的股票期权邀请他加盟。拓展国际业务的任务落到了这位加盟李宁公司时才34岁的小伙子头上,他同时担任国际事务部总经理。他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李宁〃的NBA球星。
合作伙伴NBA给李宁公司提供了一份还未签约且费用尚可接受的备选球员名单。伍贤勇从中选择了美国克利夫兰骑士队球星达蒙·琼斯。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把触角伸向NBA球星谈合作事宜。最初的谈判并不顺利,对美国体育界尚不熟悉的伍贤勇找到了一个美国的经纪公司,由它出面向达蒙·琼斯的经纪人发出合作邀请。这个邀请遭到拒绝。伍贤勇在美国又逐渐摸清了行业游戏规则,最后直接通过介绍找到达蒙·琼斯的经纪公司,对方这才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达蒙·琼斯并非NBA的一线巨星,他自己也曾在媒体上承认与李宁公司达成的运动鞋代言协议,是他无法从耐克或阿迪达斯那里得到的。根据协议,当印有自己签名的球鞋上市销售之后,琼斯还可能获得许可费收入…这种条款通常只有NBA超级球星才能享受到,而且,琼斯还可以得到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商的热情招待,为他打开通往整个世界都在传说的巨大市场的大门。这个合作很快谈成了。2006年1月10日,李宁公司签约了第一位NBA球星:年轻的达蒙·琼斯。
伍贤勇很高兴签下这样一个符合李宁品牌定位的球星。事后他高兴地对媒体说:〃达蒙·琼斯的道路可以说明〃如果你足够努力,也能得到命运的垂青〃,而这正好符合李宁公司的口号:〃一切皆有可能〃。〃 而媒体更看重〃NBA赛场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穿着中国体育品牌征战的球员〃。有媒体赞赏地评论道:〃当中国企业起用NBA球星作为形象代言人,意味着我们已经懂得,并且也有初步的实力,站在NBA的肩膀上往上爬。〃〃李宁〃能够和NBA球星签约,给了市场更大的信心。当时就有媒体带着期盼评论道:〃N年后,如果中国企业能够签下像科比、奥尼尔、麦迪、詹姆斯这样过去只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才能够染指的NBA顶级巨星,也许,那是比姚明当选状元更威风和更值得自豪的事情。〃 对于李宁公司而言,这笔交易表明它已经开始在本土市场上向国际巨头发起反击。李宁的目标并不是占领美国市场,而是收复中国的失地。
§虹§桥书§吧§。
第24节:第八章 世界是平的(3)
签约〃李宁〃之后,达蒙·琼斯的风格也变得更〃中国化〃。〃从此,我再也不穿富有野性风格的篮球鞋了。〃达蒙·琼斯说,〃不过现在我还保存着一双带有老虎斑纹的圣劳伦斯球鞋。〃达蒙·琼斯在签约〃李宁〃后的那个赛季中曾经获得过一周〃最佳着装先生奖〃,他高兴而配合地对媒体说那是因为有李宁公司在背后支持他,才让自己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签约琼斯不久之后,一款专门制作的篮球鞋…〃飞甲〃空运到了琼斯手中。这位热情的年轻人也投桃报李,在骑士队中,琼斯经常将〃飞甲〃作为礼品赠送给队友。〃李宁风〃吹到了NBA的更衣室里。更多的NBA球员开始感受到这家中国公司的存在,以及他们还不赖的运动装备。张志勇对这样的〃渗透〃感到满意。
有了这奏效的第一步,深受鼓舞的〃李宁〃接下来开始了和奥尼尔的谈判,并最终将奥尼尔招至旗下。而火箭队的查克·海耶斯是那〃第三个〃。2006年12月,〃李宁〃与海耶斯签约。海耶斯1。98米的身高在NBA并不出众,但这位大前锋却是赛场上的〃篮板专家〃,有效地缓解了姚明在火箭内线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有NBA专家指出,对于正在全力上升的火箭队来说,海耶斯是整个球队全面爆发的〃催化剂〃。〃李宁〃也看好这一点。此前,年轻的海耶斯并没有一份固定的商业合同,他的衣柜里乱七八糟地摆着各种鞋子。但现在,有这么一双白色为主色调,鞋帮上印着红色李宁标志的鞋子出现在他的衣柜里。在2006~2007赛季,海耶斯都将穿着这双醒目的李宁牌专业篮球鞋上场。
不过,第一次签约,对自己前途大为看好的海耶斯只签了一年。为了续约,〃李宁〃还将做出很多努力。查克·海耶斯决定在签约之后的第一个夏天去陌生的中国待上大约一周。〃希望中国的球迷能够喜欢我。〃他满怀憧憬地对媒体说。事实上,李宁公司给他的中国行安排了丰富的市场活动,这位年轻的前锋感受到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自己拥有让人熟悉的疯狂的球迷,甚至更多。很快,查克·海耶斯和〃李宁〃续签了合约。
至此,〃李宁〃旗下已拥有三位NBA球星,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收获。
意外的胜利 就在〃李宁〃频频签下NBA球星,春风得意之时,2006年9月,〃李宁〃又获得了一个意外的胜利。之前,大多数人都没有料到,身披〃李宁〃战袍的西班牙男篮首次杀入男篮世锦赛决赛,与欧洲冠军希腊队对决。然而喜悦并非到此结束。〃70∶47〃,当男篮世锦赛决赛场上出现这个悬殊的比分时,西班牙国家篮球队这匹黑马成了世界冠军。顺理成章地,赞助商〃李宁〃也成为男篮世锦赛上最大的商业赢家,也成为首家赞助篮球世界冠军的中国企业。电视转播的评论员甚至用〃李宁〃给西班牙〃带来好运〃来评价这次成功的赞助。
夺冠当天,远在西班牙的部分华人球迷就欣喜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他们自发为〃李宁〃庆祝的场面,西班牙的华人绽开自豪的笑容。而在中国,互联网上的球迷纷纷跟帖,为中国公司的成功赞助而感到心潮澎湃。除了姚明,一直以来,中国的男篮运动和世界顶级赛事都没有什么关系。这一次,迂回地,在国际商业上出现了让人欣喜的中国风。
这个意外也让张志勇感到很兴奋。〃他们是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