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水到蓝水的过渡-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新青年一下老成了许多,光洁的外板幽幽地反着光,暗露锋芒。一眼看过去,171的舱面,从前到后布满了各式天线,尤其主桅,几乎是棵挂满天线的圣诞树,要是有人送我一个该多好。前后的730炮更是诱人,没想到我们也能搞出这样前卫的东东,而且一次新闻中报道了位女技术人员,镜头中就出现了它,要是这么强悍的一种兵器出自一位女性之手,同样需要想象力!相比于171,26看上去更紧凑丰满些,就是前甲板的防空导弹让人很不平,好在530已经组建了,一帮家伙就住在司令部后面的平房里。而我们的目的地就是26,刘洋是来找他一起在蚌埠学专业的战友的,顺便叫上了我!
虽然我心里迫不及待,真想一踏上26,就去后甲板,可面子工作还要做点。但是我的小意见在进入兵舱的瞬间,全部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惊叹,他们的居住条件太棒了:兵舱是个完整的长方体,没有凸一块,凹一块的,三张双层床铺,比我们的还宽了许多,左二右一,中间的过道至少有一米五,灰色地板,右手边外头是内务柜,紧跟着是一张桌子,上有电话,下有凳子,旁边有个热水瓶框,垃圾篓上头挂着镜子,既有生活气息,又有部队的简洁统一。一个专业的没说几句,就聊到了专业,刘洋抱怨老五太破,他们的全数字化了,我虽然不喜欢这种妄自菲薄的论调,他的话倒提醒了我,得赶紧去后甲板看看。
新舰就是新舰,看哪都顺眼,我那个衰老乡,心里真是不平,猥琐男居然可以分到那么好的舰,真是玷污了054。26的通道是大理石色,头顶的电缆有些是黑色的橡胶包皮,这有点意外,可一出主通道,一幅令人震惊的景象让我忘掉了所有的不愉快:一捆颜色艳丽的管子缠绕在一个巨大的缆车上,缆车的高度几乎触到了甲板顶,比我们的拖曳声诱饵绞车大的多,而且缠着的电缆直径既大颜色又跳,透明的塑料管中每隔一段就是一截桔黄色的柱体,柱体与柱体之间是透明的,连接两者的是多股的彩色细电线,还有一根小绳子,腔体里面似乎还填充了某种液体,外层的塑料管两侧各镶嵌了一根中黄的绳子,估计是用来加固的——这就是拖曳线列阵声纳,我们自己的,还非常有特色,整个看上去就像一条海蛇,色彩艳丽,并且体积庞大。绞车前部是导引装置,舰尾的细小开口对应着制动装置。拖曳线列阵的机组室位于第二甲板的后段右侧,通道右侧是雷弹室,其后是后洗漱间。
我突然想起来要找铭牌,型号厂家这些基本信息,都在上面写着呢。可是结果让我失望加意外,铭牌居然已经模糊了,表面黑乎乎的,刻痕模糊不清,真是想不通,这可是新装备,努力辨别了一下,就是几个字母:H/SJG-,后面最要紧的部分看不清了,真要命,只有几个字母,不知道能说明什么问题,SJG,SJG!我迅速地调动储备,想给出答案,S是水声设备的代号,J是装备平台代号,这些都是已知的,关键是最后一个字母G,是G,不是B,不是D,不是X,让人摸不着头脑,按理说拖曳线列阵声纳主要远距离水声监视,测向为主,也有能测距的,退一步讲,如果这个先进的装备纵向比不如人家,那么这个G的含义,应该可能就是测向,可是测向两字的首字母和G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符合命名习惯!
舰尾段的第二甲板室两侧留出了有两米的宽度,左侧是雷弹室,水密门上铜质标签很受用,不仅有雷,还有弹,但愿不是同义复用。右舷的开口是用于收放舷梯,使用时挡板向下放倒,而铰接的小艇舱口挡板和我们的机库大门一样,顺着上沿的滑道回收到舱顶,后部亦有老式的副炮扬弹机,直至机库顶部,拿来喂养上面的AK-630,怎么看都有点混搭的感觉,不过挺实用的。因为之前去过25,对前面的东西兴趣不大,后段细细看完,稍稍向前走了一段,不想还有发现,主机集控室也在这一层,宽敞的让我几乎是震惊,没想到一条不到四千吨的护卫舰就可以这么奢侈,真难想象还有171这样更大个的会是什么样子,还有比171更大个的,可是“小鹰”的居住水平也不咋的,士兵睡三层铺,床铺就像抽屉一样,和我们都没法比。而宽敞明亮的集控室东西并不多,舰首方向上是一组柜式机箱,几张转椅,就这些,异常简洁,想起去515的情景,主机集控室像黑屋子一样,受令车钟加两个转轮,而且几乎就是开放的空间,直接对着主机舱,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我们也是这种布置,好在多了赌墙。现在看来在新一代舰艇设计上,已做了许多人性化的改进,包括增设编队指挥员室,还有眼前的将主机集控室和机舱分离,这些都是实践经验。
前后主机舱之间还有段舱室,恰好门开着,可以一探究竟,这里的情况就复杂了,两台稍显庞大的机器表面缠着各式管路,打着银灰色的面漆,显示着年轻,但我完全看不出门道,虽然机器表面有很多醒目的黄色标签,全是英文,除了CAUTION,其余的就看不懂了,这些只能证明这些东西是外国货,好在也有中英文对照的,一个铭牌上写着后主机液压联轴节控制机,好咬口的名字,依此推断,看来还有个前主机液压联轴节控制机,再加上两个估计体积不会太小的主机舱,还有两根庞大的轴系,想像一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还要推动这个大家伙,看来还是燃气轮机好啊,体积小,功率高,要是全电力推进,这些恼人的庞大轴系全可省掉了,想想都觉得轻松,可是在海军大国中,护卫舰只能是配角,新码头上就是实例,但也是这个原因,配角并不妨碍他们可以活的很滋润,“斯普鲁恩斯”都退光了,“佩里”还跟着航母战斗群屁颠屁颠的。
舰上的宣传栏显示,该舰于2001年11月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开工,2003年11月下水。那个时候,广州的狗仔队比上海差多了,还没有专业队伍,图片都见不着几张,。正式服役时间则到了2005年,整个周期不算短,一不小心,26当了回小白鼠,该舰服役不久,就参加了“渤海”演练。能写到宣传栏上的,估计是大动作了,但支队里面关于这次演练的信息很少,不知道是怎么会事,还有张图片是表现和卡—28协同的。而关于这条舰的最牛消息是访问日本,这将是自大清时代的北洋水师之后,我们的战舰再次抵达日本本土,同样可以带着自豪与不屑,同时这也会是一个伟大信号,不知道日本人会不会感受到当年他们祖先的恐惧,但这只是传说,就像南巡一样。而关于访问日本,有一个这样的传闻,2002年的时候,522编队首访韩国,当时的计划是稍后访问日本,后来因为狮子狗的不友好举动因此取消,所以这项殊荣就与我们支队擦肩而过,而另一个版本的传言说是当时没带补给舰,编队支持力受限,而且又不能在当地补给,所以就回来了,没去成,考量一下,似乎两者都有道理,但是这些掌故仅能供参考,对于新的传说,可能只是一个最新改进版本。
txt小说上传分享
4
4
终于来了,我胆怯怯地站在值更台旁,等着更位长的消息,忍受了一夜,豁出去了,不试一下怎么知道结果,而且是稳赚不亏!好不容易挨到中午,耐着性子洗完碗,就直奔对面的新码头,更位长还挺负责,说下去通知一下,就是我昨天问到的那位班长,不知道见面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的舰值日在入口出晃来晃去,就是值班室,能看到里面坐着个和我一样的列兵,干着和我昨天一样的活,不同的是舰值日还挎着个手枪套,晃的我心里直发虚,不知道那位班长会是什么态度。但是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从飞行甲板开始吧。
实地感觉与看图片完全是两种不同感觉,短小的飞行甲板身临其境时才发现比想象中的宽阔的多,方正、稳重、大气,可机库大门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舰宽,估计里面的空间会比较局促。甲板上的助降设施与以前不同的是多了阻尼网的挂钩,飞行甲板右前侧有一纵向矩形开口,活动盖板突出在甲板上,估计是弹药升降机,26的这个位置下面就是雷弹库。甲板上没有牵引系统,偏左的机库只能和956一样人力牵引直升机,而甲板着舰区与机库之间夹着升降机开口盖,还有边界灯,直升机怎么入库啊,四轮子的卡-28岂不嗑得慌!栏杆的收放装置也不同,不是H3那样的液压装置,我记得052B也是液压式的,一同建造的东东还采用了不一样的设计。这种圆柱形的机械转动装置,和大驱的对海导弹发射架开口机构相似,固定在栏杆的中央位置,两头的连杆与栏杆相连,通过连杆转动,完成收放动作,似乎有点老毛子的遗风。
下滑角指示灯安装在标准位置,在机库右壁塔台观察窗下方,不仅位置和我们相同,也是同一型号,据说这玩意能自上而下分别发出红、绿、黄三种光束,为直升机飞行员提供直观的下滑轨道,可是我看来看去,也看出什么洞天,听上去不错,和老美的航母助降指示灯相似。对于直升机的任务,以前一直人为导弹中继是天经地义的,可看过一本教材,就是没有这一条。教材中对舰载直升机的任务是这样说明的:1、直升机在载舰(编队)周围50海里内的指定海区进行巡逻反潜和应招反潜,执行单机独立反潜和多机协同反潜任务;2、在编队雷达有效警戒区外的指定海域执行对敌水面舰艇和水面航行状态、通气管状态的潜艇进行侦察警戒任务;3、海上救护和应急运输;4、在直升机活动范围内,担负编队内部各舰之间的联络任务,四条中决口不提导弹中继制导,而同样的教材中,直升机的远程指挥距离是指10-50千米的距离,单位是千米而不是海里,而前面提到的是50海里!
“班长好,我和黄伟是一条舰的,我们昨天通过电话,那个传令兵!”
那位班长一出现,我立马奉上练习了很多遍的话,可他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估计已经午休了,一脸的不乐意,甩下一句话:你随便吧!然后径直就回去了。那就随便吧,我还要尽兴呢!
有了26的经验,一上舰我就直奔机库末端的横向通道,这是标准设计,这里四通八达,可上可下,我当然往下了,目标后甲板,有两个开口啊,右边的还老大,开口处有滚轮!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会是一幅振奋人心的画面吗,心头的紧张导致的几乎是窒息的感觉,遥远的图片一下子化为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而且就在我面前,任我恣意把玩,哪怕是已经有了几回经验,也丝毫不影响我的热情与希望。而事实上的情况更令人目瞪口呆:我的乖乖,有两个大绞车!
我蒙了,完全的意外,空旷的后甲板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绞车,一左一右,而右舷的那个看上去更大,高度几乎够到甲板顶。我站在过道出口边上,完全地怔住了,真的太刺激了,想过有惊喜的,没想到还这么完美,我使劲地调整了呼吸,平静下来,开始细细把玩。原来左舷的还是拖曳线列阵声纳,和054一样,只不过在不同的平台上,参考物不同导致了视觉感受的差异,纳闷的是那个更大的家伙,不会也是拖曳线列阵吧,这东东还很特别,绞车上的电缆分两种,内层是普通的黑色电缆,而外层的电缆却和拖曳线列阵相似,只是颜色较浅,没有那么闪亮,而与绞车相对应的开口,就是那个大号的,前面还有一托架,就是上面什么也没有,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忽然想起来铭牌,可情况还是一样的糟,好不容易辨别出答案:576A!是声诱饵,费了半天劲,整的这么复杂,原来只是个声诱饵,装深沉!可是疑惑的是这种奇怪的电缆搭配,难道声诱饵可以在不开启主动声纳的时候自主使用,可是没有答案,猜测都难,可以肯定的是576后面加个A不是那么简单。
后甲板并没有敷设防滑层,与我的专注相比,几个家伙对眼前的宝贝视而不见,为什么我就没这个命呢,想想540,都不好比了,老婆还是别人的好!可这样似乎很过分,心里也舍不得这样比,我的540也不错,要有好的人配合它,这才是一条舰的幸运,例如我,要是碰上一个赖子,是一条舰的损失,譬如那个衰老乡。一个一期看出了我,简单聊了几句,可是他嘴里没有任何的兴奋或者自豪或者两者都有的感觉,他并没有体会到这条舰的伟大与先进,唯一有用的信息是他们刚完成的任务,是一项实验任务,用来检验信息化条件下用编指、数据链进行导弹超视距攻击和综合防御的实战能力,看来主要内容就是数据传输了,老美在海湾战争的时候,用来交换信息的磁盘居然要使用直升机运载,而现在,我们也走到了前端。我不知觉地想到了当年的四大金刚,也许江南四剑客要扮演当年四大金刚一样的角色,探索出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样式,摸索出新的作战条令,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一种过渡产品,这种过渡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指意识方面的,事实证明,传统思维和习惯在不断的重复动作下的惯性很是强大,在我们一只脚伸进大洋的时候,观念更要与时俱进。
第一层甲板室共分为四段,之间是横向通道,位于舰桥下方有大会议室,其两侧是单人、双人住室,这里是军官居住区;其后的一段较短;往后第三段是餐厅,餐厅靠右,宽度约有三分之二舰宽,再往后就是机库段,而一路看过来是一系列同样让人震惊的舱室:电脑学习室、健身房、小卖部、理发室,也太小资了吧,这样的条件支队码头才有,而它全搬到舰上了!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的大舰,我要是在这,一定会幸福而死,想想大驱,没有餐厅,没有活动室,老海军要是看到现在这个水平,一定唏嘘不已,的确这个国家在突飞猛进,我的希望只是能享受到一点发展的成果,而不是让GDP和我没有任何的关系。舰上的洗漱间和厕所是分开的,有前后两洗漱间,前中后三个厕所,在二甲板有两个面积较大的活动室,活动室四周是兵舱,这也很方便,出门即娱乐。171的餐厅很大,布置也很考究,左侧、前左侧是书架,前右侧、右侧舱壁上装饰了书法、绘画作品,右后方是分菜的工作台,应该是自助餐。舰上的地板共有三种,大部分是深绿色,一部分是浅色的条形防滑地板,盥洗室是类似大理石质的。一不小心摸到了舱面,到了小艇甲板,两条小艇通过起吊吨的单臂吊车完成收放。意外的发现517底座下面的一段甲板室居然是厨房所在地,空间亦很充裕,旁边有个升降机,连着下面的菜库,540也有,位置在机库右前侧。
烟囱和舰桥之间夹了一段怪异的甲板室,不知什么用途,开口罩着正方形的网格,里面整齐排着一条条银白色板条,百叶窗一般,似乎可以转动,现在他们紧挨着,没有一点缝隙,边缘上还包裹了一层橡胶,做的很精致,就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可能是主机舱进气口的活动开关,要是这样的话,就可以解开我之前的困惑了,我们这型舰的烟囱上的进气口,直接连着主机舱,而主机舱没有水密门,听说这里还漏雨,就是从进气口进去的,假如发生综合防御里面的情况,我们不全玩完了,而且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腊柏,无人化机舱并不让人放心,支队规定机舱要留个人值守,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好是坏。新的问题是这些百叶窗都关上了,空气怎么进去呢,是个问题。这里还有一个补给站,补给支架与舱壁融成一体,突然想起后甲板的开口,都有个可以开启闭合的网格罩,可以避免腔体效应,减小雷达反射面积,细节决定成败啊,在这艘舰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看不到一直被诟病的粗制滥造的工艺、简陋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治,居住条件恐怕连西方都没法比,硕大的机器集合体完全可以用精致来形容。
还令人意外的是,作战指挥中心又回到了舰桥,位于02甲板,下面是舰领导和编队指挥员的房间,整个舰桥共有5层甲板室,层于层之间各有两个斜梯连接,对应着靠后的横向通道,这就是大舰的好处啊。01甲板的领导住室位于最里端,通道正对着的是政委室,其左是舰长室,其右是编队指挥员室。通道右侧的舱室至前往后依次是听音员室和水声对抗室,横向通道是30炮控制室及346雷达设备室,还有广播室。02甲板是作战指挥中心,是全舰的信息汇总地,真好门开着,但没亮灯,也没个人影,上舰到现在才发现没碰到几个人,大概是因为是午休时间,要么就是外出了,毕竟来一趟还是不容易的。想走进去看看,或者打开灯,里面真是太诱惑了,可心里还是有点胆怯,这可是很保密的地方,就在门口看两眼吧,但足以令人大呼过瘾:两排垂直显控台一字排开,都是一种规格,朝向舰尾方向,后面对应着一排转倚,都有点《全金属狂潮》的感觉,略显落后的海图桌靠后,说不定这边的墙壁上还挂着几个大尺寸显示器。而从01甲板左边的斜梯上到02甲板,可看到有红外警戒室和一小卫生间,右手的舷梯旁是通讯干扰室,而通讯对抗高频室则在第一层甲板室右舷中部。从右边的通道上去,可以看到一个雷达高频室,这个位置对应着右后的板砖。03甲板的主要舱室是两个雷达高频室,估计里面就是神秘的相控阵雷达终端了!通往04甲板只有一个斜梯了。
这一层是驾驶室所在地,这下才想起来,去25、26都把驾驶室忘了,这下要好好弥补。这一层有一主通道,左前侧是366雷达高频室,靠后的地方是报房,再往前就是光线充足的驾驶室,这可是全舰最好的地方,我总结有三点好处:一是空气好;二是看得多;三是听得多,可以听首长吹牛,那可长见识,什么都有!首长说过这样的故事,说一个主机班的老兵,在海上的时候跑到驾驶室,被副长一顿训,问他跑到驾驶室干什么,那位老兵说,快退伍了,还没看到过航行时大海是什么样子!首长说完的时候,不住地赞叹,我们的战士好啊,让他干什么都可以,可是现在条件有限,想给战士创造点成才条件都力不从心,不像以前,部队是所大学校,可以识字读报,现在跟不上了,战士们只能自己参加自考。还提到了老邱,说老邱虽然喜欢骂人,但是他从不骂战士。当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止不住地想到了说这话的首长——训练中心的顾主任,幻想前面坐满了人,驾驶室里一片忙碌景象,值更人员认真履行职责,首长们谈天说地,小副一脸专注,可是现在只有我一人,安静地很,也没有海浪的轻叹。海图室与驾驶室之间没有完整的隔墙,只是半截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吧台,吧台上一字排开三个GPS/GOLNASS导航组合接收机,最里面的角落是北斗,海图作业桌右边是改进后的电子海图,采用了垂直显控台的外形,不是挂壁式,更符合视觉习惯,更里面的是754A直升机引导雷达,这玩意的老祖宗是1290导航雷达,就是增加了一个引导功能,真是妙用,可是这个多出了的A也不简单,已经完全脱胎换骨,全然不是原型的小巧紧凑,看上去更像国产的导航雷达。驾驶集控台是垂直型,比长方体的形状美观了许多,一个非常意外的发现是,中间的自动舵前安装了一个水平液晶显示屏,大概有14英寸吧,和赵副雷的笔记本差不多大,是用来显示计划航线与航迹,这样航海长就不用频繁地向操舰领导报告舰位了,操舵兵一个人就可完成原本要三人才能完成的工作。自动舵左侧是车钟,最外边就是我的D-ARPA,这个位置基本也是共识,可偏偏我们的在右侧。右侧面板内容更为丰富,除了广播、减摇鳍、电热窗开关、雨刷开关外,还有水声对抗系统复示盒,有存、放、拖三种状态,再往外是无线电求救信号发射装置。集控台两侧是信号的高频机柜。左边水密门边上有个电话,旁边有张号码表,舰上的主要舱室都在上面:4个单人住室,24个双人住室,5个六人住室,1、2、3、4号兵舱,两个活动室,两个电脑学习室,图书室,健身房……
通往舱外的水密门框旁有个白底红字的警示牌:注意雷达辐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
1
一连下了三天的雨,什么也没干成,这种时候我也全无诗人的情怀,雨——这一经典的几乎恶俗的意象,已经原型毕露,至于它是天使的眼泪,还是上帝的洗脚水,我懒的管了,晴朗的天空不需要叔本华的乌云,雨只是雨而已,尤其在没有任何的主观一相情愿下,只是客观的客观存在而已,而且我有新的的理由厌烦它:一是它在考验我的情绪,因为这容易勾起过往;二是给工作替了很多麻烦,每天机械检拭时间要延长半小时,还要测电阻,用那个很奇妙的手摇式兆欧表,有时候鲁班找不到人,就把我拉到水线以下,这可不是件简单的活,一大摞粗电缆用螺帽固定在机柜顶,这似乎也是标准设计,而粗电缆是几十针的,摇的我手臂酸痛。
雨水顺着挡风玻璃慢悠悠地往下淌,码头上绿叶更新,盘峙也难得呈现重峦叠翠的景象,模糊的视线里,对面的139恍恍惚惚,从舰首方向看去个子小了一截,全没侧视的大气与粗犷。在码头上看它的时候,脑子里闯进来的是一个久远的词——巡洋舰:整个丰满的舰体端坐在新码头上,顶板可以做出与外形极不相称的灵活转动,三个对海雷达一起转起来,眼花缭乱,听说每个雷达都对应一个分队,导航很轻松,而我们导航的编制只有一个,要是那样班长早不干了。而凌乱的上层建筑除了极具视觉冲击力,也是极佳的反面教材,它和大驱属于同一个时代!上周这家伙消失了几天,回来的时候,右舷驾驶室下面烧焦了,看来是打蛋去了!想想挺刺激的,驾驶室里的一定捏了一大把汗,在海军报上看过一篇八股文,说970试验防空导弹的时候,政委和舰长争着留在上面,防止同时“阵亡”!但对于139没有更多的信息,它靠在这里,却没有融入这里,离开是迟早的事,也许我也是这样,不是很遥远的一天。一个我不愿承认是问题的问题也在困扰着我,也是我一直回避的,两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一个让人紧张的数字,说不定等到下次感叹的时候,剩下的已经不多,是个问题,可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或许根本没有必要,已经很好,要是能一直呆在海上,永远不回陆地会更好,让我与这个物质世界决裂,去建立一个方丈或者瀛洲,可是我还没有足够的老,而且容易被诱惑。
雷头在舰长的位置上,看着窗外,没有言语,驾驶室只有他一人扛星,可是没有命令也没有问候。我无法以自己的心境推测雷头,也许他也在困扰自己,像我一样,也许是其他。上舰已有四个月,总是在想起过去的时候,才发现时间过的飞快,这是个通病,好在我放下了让我容易被孤立又容易把自己框起来的清高,对于同年兵,对于老兵,还有大驱,他们时刻在改变着我: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梦,每一个平凡的外表下都有一颗深邃的心,我没有任何的权利对此有任何的不屑。这是一个进步,终于跳出了自己的圈子,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问题。大概是这雨的缘故,太频了,大伙连抱怨的心情都没有,驾驶室里的安静让我很不习惯,没人开论坛,也没有挖苦打闹,间或有人无聊轻叹一下后,是极短的尴尬一笑,接着的还是我已经没有任何好感的安静,我甚至感到害怕,这安静像是冷战,平静的表面下暗涌湍流,就怕什么时候,一下把全部积压的危机通通爆发出来,无法控制。
雷头有个家,在长江口的花鸟山,一个盛产水仙的小岛,也足以引发人的向往,要是有这样的机会,我肯定不会拒绝,可雷头现在并不是平常看到的笑嘻嘻模样,换上了张副雷的面孔,只不过没有香烟,没有仰头吐圈的场景,可是沉默让我感到了一条鸿沟,平日里和蔼可亲的雷头一下离得很远,我几乎不干说出雷头这个词,想说点什么的努力迅速被放弃,这只会是多余。雷头挂的是上尉,和小副一样,但享受的待遇可不同,一个是部门领导,一个是舰领导,俨然基层和机关。班长们之间有一些说法,大概就是雷头的温和外表下掩饰的东西吧。这是雷头干部门长的第四个年头,应该升了,而往上升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去大驱,干驱逐舰的部门长,那里编制相应高点,或者去干业务长,但这同样没什么显而易见的好处可以堵住大伙的嘴巴的选择,这几乎和舰艇教练室的口碑一样坏——养老院!对于张副雷,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个想法,他不会说,我也不会问,雷头此刻也是这样,这加强了我对领导的判断。对于领导我有一种天生的不安全感,这是巨蟹座的特征,虽然我不信这个。而这些我不能理解的现象,自己没有更好的答案,只能抽象到空洞的哲学层次:矛盾从来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就如成长一样。我现在倒不希望自己迅速的长成,因为长成就意味着责任,我拒绝读书的缘由,就是只要看的足够的多,经历的足够的丰富,总有一天我会明白并且无所谓。
码头上冷冷清清,看不到一个人,俱乐部门口也没有排队等待上网的景象,今天只是星期四,不是,这一周已经过半,不仅这样,已是月末。一排低矮的楼房里是完善的娱乐设施,四号有网络学习室、话吧、超市;新码头对面正在兴建水兵餐厅,听说是专为大驱服务的,而塑胶跑道不亚于我的大学;三号是我们心中的圣地,有饭店,理发室,超市,书店,洗衣房,每逢休息日的晚上,这儿是人员最为密集的地方,一些士官在理发室里和这里仅有的年轻女性调侃,虽然看不惯,可我自己并没有用这样的能耐,能够油腔滑调;二号对面是网络学习室,机器比四号多的多,也是和外面最无差别的地方,现代的标志让我意识到这里还在和外面和发生着同步联系;一号有阅览室,还有台球室、音乐吧。大门岗旁边还有饭店、邮局、自动取款机,生活设施非常完善,而且所有的这些,大部是不用花钱的,所以花掉每个月500块左右的津贴加航补成了一件不小的难事。这是个乌托邦,我一直这么认为,不愁吃穿,没有撑出来的问题,在我为纳税人捐躯之前,我可以心安理得:不仅对别人,因为这是我拿命换来的,更是对我自己,可以无惑,这也是我拿命换来的。
新训时班长说过:哪有吃饭不要钱的,那是要你命的!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