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管人要靠恩威德-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在边事严峻的情况下,文帝对匈奴一直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继续执行和亲政策。然而,匈奴虽然受益于和亲政策,却不信守和亲的盟约,汉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边之策。当时任太子家令的晁错上书,建议实行“募民实边”的策略。其主要内容为: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迁徙边地,一面种田,一面备“胡”;每个城邑迁徙千户以上的居民,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为止;迁往边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扰,夺回被匈奴人掠夺的财富者,则由官府照价再赏赐一半。文帝在不同程度上采纳了这个策略,并在边地建立马苑36所,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用官奴婢3万人,养马30万匹;在民间,同样奖励老百姓养马,以满足边防对马匹的需求。这些措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既有利于对边郡的开发,又大大加强了抗击匈奴的防御力量。
第四章 整合资源(10)
1。高恩,共享发展成果
在治世,则必须要十分注意以高恩保证社会公平,满足各方面的利益诉求。
排排坐,吃果果
在治世,领导者的高恩必须具有普遍性,用句现在的话说就是要覆盖面广,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像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样,“排排坐,吃果果”,必须要保证每个小朋友都有“果果”吃。
但是,社会管理者这个幼儿园的“阿姨”却往往是偏心的,那些“出身好的”和“爱哭”的孩子总会有果果吃,而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工”的孩子往往会受到冷遇。打个比方说,城市本来是全社会发展的共同成果,但在中国,在十几年甚至几年前,城市还只是城里人的城市,城里人自私地享受着全社会共同创造的成果,如路灯、公交等基础设施,同时还享受着社会管理者所赐予的种种“乡下人”所享受不到的特权。
路遥的小说《人生》深刻揭露了城乡二元结构对“乡下人”的傲慢、偏见和歧视,深圳的孙志刚事件也终于促使政府终止了缺乏人道的“收容遣送”历史。令人欣慰的是,这种对乡下人的傲慢、偏见和歧视,到今天已有了很大改观。
优胜奖与纪念奖
如果说在乱世向治世过度时期必须要以高威*人们利益诉求、保证资本积累的话,那么,在治世,则必须要十分注意以高恩保证社会公平,满足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也就是说,在乱世向治世过度的时候要注重效率,而在治世则要注重公平。
这里所讲的公平,与上一节所讲的“排排坐,吃果果”有所区别,指的是不但要注意机会的公平,还应该注意结果的公平;在鼓励竞争的同时,也要善待竞争力不强的弱者;对竞争获胜的优秀者要颁发优胜奖,而对于参与竞争的其他成员也要给予必要的纪念奖。
美国海关公告拍卖一批被没收的脚踏车,每次叫价的时候,总会有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儿喊价,而且每次都是以5块钱开始出价,然后就默不作声,眼睁睁看着脚踏车被别人以三四十元的价格买走。中间休息时,拍卖员很奇怪地问小男孩儿:“小朋友,怎么回事?你再出稍高一些的价钱就能买到属于你的车了。”小男孩儿怯生生地说:“我只有5块钱”, 然后是满脸的沮丧。拍卖会又开始了,那个男孩儿还是给每辆车报出5块钱的起价,然后再看着别人用较高的价钱买走。后来,那些观众也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儿,也开始察觉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只剩下最后一辆车了,同时也是最棒的一辆脚踏车。拍卖员问:“谁出价?”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经绝望的小男孩儿再次轻声说:“5块钱。”拍卖员看到小男孩儿绝望的眼神,不由得停止了唱价,停下来站在那里。这时,整个拍卖现场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在看着这个小孩儿,没有人出价,没有人出声,也没有人举手。直到拍卖员喊价3次后,大声说:“我现在宣布,这辆脚踏车以5块钱的价格卖给这位小男孩儿!”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雷动。
在我们的身边,类似于小男孩儿遇到的这种人文关怀实在是太少了。北京老张曾在某家网站做过一期关于“大学生二奶”现象的节目,由于为“大学生二奶”张目,招来了不少人的谩骂。北京老张认为,对于一种现象不能太过于感情用事,而应该认真地加以分析。大学生为什么去当二奶?无非有三种原因,一是生活所迫,二是出于爱情,三是追求享乐。尤其是第一种情况,北京老张表示非常的同情,并把它称之为社会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比杀人抢劫的方式要温和得多,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当一个女大学生因为负担不起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而去作二奶的时候,我们“治世”的管理者难道就没有任何责任吗?还有那些道貌岸然、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伪君子们,对于那些背着沉重经济负担又背着沉重精神负责的柔弱女子们大加挞伐,你们于心何忍呢?
第四章 整合资源(11)
杂拌儿糖与自助餐
小时候,我妈经常会把一颗水果糖咬成两半儿,用手接住的那一半儿放进我嘴里,嘴里含着的那一半儿吐进弟弟的嘴里。后来家里日子好过些了,我妈再不用把一块糖咬成两半儿来给我们分着吃了,而且有时还会买一种叫作“杂拌儿”的糖,里面有水果糖、虾酥还有高梁饴,我专喜欢挑里面的虾酥吃。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施粥”的慈善场面,“大善人”们支一口大锅,熬上一锅粥,灾民们一边喝着善人施舍的千篇一律的粥,一边说着各种感激奉承的话。这种电影的时代背景,大多发生在乱世。而在治世,人们温饱以后,每个人的需求都多元化了,因此一锅粥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真正需要。李白被“赐金放还”,按理说去过他的逍遥日子不就得了吗?可他却到处撒酒疯,说什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与尔同销万古愁”之类的酒话,为什么?因为他的抱负不在发财,而在升官!“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之所以发愁,是因为壮志难酬。
《木兰辞》中说:“可汗问所欲,木兰不愿作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应该说,这位“可汗”算得上是一位仁主型领导,因为他在施恩的时候注意尊重被管理者的意愿。我们现在的一些老板,一味地用加薪的办法鼓励员工,自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无视员工除了薪水之外关于劳动环境、休假等方面的多种诉求。还有的家长,不惜花费重金为孩子买钢琴、请家教,自以为是对孩子施恩,可他们惟独不问问孩子:“你愿意吗?”
大家在去饭店吃饭的时候可能注意到了一道菜——“拼盘儿”,我认为发明这道菜的人一定可以作一位治世的领导者,因为他懂得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餐饮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北京老张认为,“自助餐”的引进应该说是从乱世到治世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原因如下:
首先,管理者必须要有尊重不同人不同选择的思想意识,没有这种“以人为本”的意识,就不会有自助餐的出现;
第二,自助餐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所提供的可供选择的食物必须是充分的,这种充分一方面是品种上的,另一方面是每一个单品数量上的。一道菜开不成自助餐,每一道菜只够一个人吃也开不成自助餐;
第三,就餐者“准入”是有一定条件的,这种条件一方面表现为对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对食客平均食量水平的要求。
北京老张曾经有一位食量很大的同事,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吃自助火锅,他一口气吃了人家近20只螃蟹。餐厅小姐看着眼红,在他问人家自己的酒精炉为什么迟迟不开的时候,小姐终于发泄似地说:“你锅里放这么多螃蟹,能开的起来吗?!”
在城市,像这位老兄一样的食客毕竟是少数,因而总体上餐厅还是赚钱的,但如果都是像他这样的“大肚汉”,自助餐也就自然淘汰了。
北京老张在上海学习期间,校门口有两家“19元自助餐厅”,为了竞争,一家餐厅的老板每天给附近工地上的民工补贴10块钱,鼓励他们去另一家吃饭。仅仅十几天的时间,竞争对手就关门大吉了。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上海整体水平已经进入“治世”了,但要使民工群体也进入“治世”,任重道远啊!
第五章 积极挖潜(1)
本书的书名叫《管人要靠恩威德》,也就是说要靠三板斧平定天下。可是,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得知,这三板斧的功夫只有明主型领导做到了,庸主型领导甚至一招也没有学会,而帮主型、清官型、仁主型领导只学到了其中两招。那么,万一自己只学了一招却硬被“赶鸭子上架”去当领导该如何是好呢?北京老张要告诉你的是——不怕!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你只要积极挖掘潜力,把这一招用心揣摩,发挥它的威力到极致,也足可以“驭人有术”了,于是你就不怕“赶鸭子上架”而是“鸭子敢上架”了。
樊景立教授把低恩、高威、低德的领导称为“霸主型领导”,认为后赵的石虎是典型的代表。对于前者没有疑义,对后者则不以为然。石虎自幼由后赵皇帝石勒的父亲抚养,故有人称石虎系石勒之弟。石虎作战勇敢,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石勒称帝后,石虎对石勒的封赏颇为不满,并进而产生了石勒死后反叛的思想:“待主上晏驾之后,不足复留种也”。石勒死后,石虎果然尽杀石勒重臣,于335年消灭掉石勒子弟的反抗、杀尽石勒亲属势力之后自立为王。
石虎生性残暴好杀,对俘获的俘虏,不分好坏,不分男女一律坑杀,很少有俘虏生还。石虎称帝后更是穷奢极欲,劳民伤财,造成道路上“死者相望”的凄凉景象。石虎不仅杀妻、杀子,对于汉人更是进行惨无人道地虐杀。据《晋阳秋》残本载:“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贞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沿途树上挂满了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石虎入主中原之前,西晋总人口约2000万,北方发达地区大概1200万人。经石虎大肆虐杀之后,到冉闵灭羯赵,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据记载,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20万。
那么,北京老张之所以会对樊景立教授把石虎列为“霸主型领导”的代表提出疑义,自认为不管什么型领导,只是“驭人”的一种方式而已,这就像骑马一样,其目的无非是借马之力达到“非利足也,而能致千里”的目的。但如果马不听话就把马统统杀掉,那就已经不是“驭马”之术了。
刘备因为作过豫州牧,所以又称刘豫州,什么叫“豫州牧”呢?豫州牧是一个官名,意思是,豫州的百姓都是牛羊,刘备是个放牧的人。放牧的人当然有用鞭子抽打牛羊的权利,自然也可以宰杀牛羊,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胡杀、乱杀,那他就不是个放牧的人了。另外,“低恩”、“低德”并不是“无恩”、“无德”,“高威”也并不是就意味着要杀尽天下人,所以,石虎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并不是“霸主型领导”应有之意。
真正的霸主型领导,往往会通过高威的手段,把本不该取的先行取之、把本不该杀的先行杀之,把本不该严厉的先行严之,然后再从多取到少取、从杀伐到不杀、从严苛到宽厚,这样即便“寡恩”也算是有恩了,这就是“此时无恩胜有恩”了。同时,霸主型领导也并不完全是一味地用强,有时也需要一种“坚硬的柔软”,这种“此时无德胜有德”的做法,当是霸术的一个变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积极挖潜(2)
对于樊教授把汉景帝作为低恩、低威、高德的“德范型领导”; 把唐德宗作为高恩、低威、低德的“溺爱型领导”,北京老张没有疑义。只是,汉景帝的“七国之乱”和唐德宗的数度丢掉长安,当是我们今天管理者所应该引以为戒的。另外,人的性格构成是复杂的,大恶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大善人也有其丑陋的一面,当然,霸主型领导有时也就会表现出其他类型领导的特质来,比如项羽为士卒吸脓疮那样的妇人之仁等等。所以,在论述某一类型领导的时候,北京老张并不局限于某一两个代表人物,而是从某一人物身上摘其某型领导的特质来论述,故此说明,以免有人认为北京老张老年痴呆或思维混乱所致。
第一节 低恩、高威、低德的“霸主型”领导
丛林法则的核心理念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个人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
在动物界,从百兽之王到一个种群的首领,无不是通过血腥的搏杀而产生的。在白垩纪晚期有一种异常凶猛的食肉恐龙——霸王龙,它之所以能“称王称霸”,就在于它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家伙。这种恐龙的体型很庞大,体长40英尺,身高20英尺,体重近16万磅。除此之外,它还装备了硕大的颚骨和锋利的牙齿,使得它的嘴巴就像是一台骨骼破碎机,能够轻而易举地将猎物撕裂嚼碎。
我们人类脱胎于动物界,因此,弱肉强食的本性并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有人说“仁者无敌”,其实只是弱者的一个美好的梦想而已。
《管子》说:“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士。”《淮南子?人间》说:“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一般说来,霸主型领导大多出现在乱世,即出现在弱肉强食的混乱时代。“春秋五霸”以东征西讨的武功威服诸侯,视周天子如无物 ;“西楚霸王”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雄霸天下,分疆裂土。中国有句古话,“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凡是能够称得上什么什么“霸”的主儿,无一不是亡命之徒。
那么,那些个身强体壮的家伙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打打杀杀呢?很简单,动物获胜后能得到雌性动物的青睐,人类获胜后还得到了役使他人和不劳而获的权利,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生存的资源和空间。
然而,与动物所不同的是,动物是靠个人的体魄和锋利的爪牙来称霸,人类却可以借助国家机器和社会组织来实现称霸的目的。所以,中国还有句俗话叫作“穷不跟富斗,富不跟势斗”。财富和势是人类异化了的“爪牙”,有财富和有势,就可以动用国家机器和社会组织。从此种意义上讲,考取功名也好,跑官买官也好,竞争竞选也罢,其实质都与征伐一样,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搏杀而已。
1。 此时无恩胜有恩
“大赦天下”的做法也被现代的管理者运用着,他们一方面推行“寡恩式”管理,另一方面,往往会在某项重大任务完成之后,通过发红包、聚餐、评奖等方式,体现对被管理者的“人文关怀”,以使人们感恩戴德。
施恩勿过
韩非子的弟子韩生在劝说霸王项羽称帝的时候说:“给人恩惠,应该一点一点来,这样,人们才能感到恩惠的好处。你如果把天下分封给各路诸侯之后就会发现,你喂给了土地的那些人不但不会因此而满足,反而有了更大的胃口,以至结果你不得不为偿付你的慷慨而赔上老本。相反,你如果一开始被人看成吝啬,但时间长了,就会被认为是慷慨大方,并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慷慨。”可惜项羽不听韩生之言,还把韩生扔进锅里给烹了。事情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楚汉争霸,最后果然应验了韩生的预言,项羽不但赔上了土地、赔上了妞儿,还在乌江赔上了性命。
第五章 积极挖潜(3)
在民间,人们形容那些享受着恩惠却不满足的行为叫作“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就骂娘”,所以,作为一个霸主型领导,切不可一次施加太多的恩惠甚至于把手中所有的恩惠一次给完,从人们心理层面去分析,有时从多取到少取即是恩了。
欲纵先擒
三十六计有一计叫作“欲擒故纵”,说的是对于敌对方要想消灭他先要放任他,要想“取”之,先要“予”之。但有时,为了达到使对方感恩的目的,却往往要反其意而用之,这计称之为“欲纵先擒”。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本欲启用姚启圣,但却先找了个罪名把他抓起来,并在回京时让他的囚车随行。康熙望着囚车里冻得哆哆嗦嗦的姚启圣,一边向他扔雪球一边问:“老叫花子,冷吗?”姚启圣说:“皇上说冷就冷,皇上说不冷就不冷!”这说明,姚启圣已经由原来的桀骜不驯开始臣服了,于是,康熙让人把他带进自己温暖的玉辇之中,使姚启圣感激涕零。但康熙知道,姚启圣还并没有真正“心服”,于是回京之后,康熙再次把他投入大牢,说“先闷他个半死!”经过这样反复的冷冷热热、纵纵擒擒,用康熙的话说:“一旦把他放出来,他就会对你感恩不尽,撒了欢儿地给你卖命!”
应该说,康熙确实驭人有术,在后来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康熙还是对他忽升忽降,使姚启圣既拼死效命,却又不敢恃宠狂妄造次,从而为收复台湾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赦天下
《左传》中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人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说,政策太过宽松,老百姓就会散漫,对散漫应该用更严苛的法令来纠正。但是,如果一下子太严苛了,人们就会变得残忍,这时就应该实施宽松的政策。用宽松来调整严苛,用严苛来调整宽松,政治才能由此达到和谐。
但是,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从宽松到严苛,做起来就更难。所以,作为一个霸主型领导,一定要先严后宽,严久了、严习惯了,稍有放宽,人们就会感激,在无恩可施的情况下,这种从严到宽的做法,即是对下属的一种恩惠了。
还是那位劝说项羽称帝的韩生说过:“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一个管理者被人惧怕才是最为安全的。这是因为,人们冒犯一个为人所爱的人要比去冒犯一个为人所惧的人要肆无忌惮得多。一只趴在炕头儿的猫咪谁都可以去摸摸它的头,而一只打瞌睡的老虎又有谁敢去摸它的屁股呢?所以,强制人们符合德行的最灵验的办法,不是用自己的德行去做榜样,而是威吓他们不敢另作选择!”
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当臣子朝见帝王的时候,往往是头也不敢抬、大气不敢出。帝王为了看清来者何许人也、到底长得帅不帅、酷不酷,就会说:“抬起头来!”臣子:“怕冲撞万岁!”皇帝:“赦你无罪!”臣子:“谢主隆恩!”我们看到,在严苛的法令下,“抬起头来”对于臣子来说就算是主上的“隆恩”了。我们设想一下,倘若一开始就实施宽松政策,那么,“冲撞万岁”的事情恐怕就会层出不穷了。在古代,封建帝王往往会以严刑峻法*人民的反抗,稍有不臣之举甚至言语冒犯就会锒铛入狱。但在新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又会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叫大赦天下。 。。
第五章 积极挖潜(4)
在今天,这种“大赦天下”的做法也被现代的管理者所运用着,他们一方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牢牢地控制着人们的行为,推行“寡恩式”管理;另一方面,管理者又往往会在某项重大任务完成之后,通过发红包、聚餐、评奖等方式,体现对被管理者的“人文关怀”,以使人们感恩戴德、爱岗如家,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节 低恩、低威、高德的“德范型”领导
中国历史故事中,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即在各种势力角逐争夺的最后,获益最大的往往是势单力薄的一方。吊诡的是,细究原因是因为他手中没有权力和资源,所以就不会也不敢得罪人,当各方争执不下时,他就很容易因各方妥协而被接受。
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德范型领导的种种优势在帮助他获取了领导地位的时候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在登上权力宝座之后,对于巩固其地位却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德范型领导大多为守成之君,即一方面通过世袭、推举或任命获得领导地位,另一方面,所接手的肯定是一个烂摊子,既无恩可施,亦无威可用,如,汉景帝刘启世袭了汉文帝的江山社稷,同时也继承了各路诸侯“尾大不掉”的政治遗产。
德范型领导有三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德范型领导的第一个典型特征是性格仁厚。性格仁厚,首先可以继承前任领导的政治遗产和既定方针,从而赢得前任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性格仁厚还可以让各方利益集团都放心,让他们感到自己不会受到威胁,当各方争执不下时,就能够因为各方妥协而赢得他们的广泛支持。
德范型领导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是善于协调。既然是守成之君,就已经摆脱了乱世之中的那种靠武力打打杀杀的局面,更加重视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智慧。
德范型领导的第三个典型特征是人缘儿好。这种人缘儿好一方面得益于性格仁厚,另一方面得益于多方的协调能力,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他们手中没有掌握大权和重要的资源。这就使他们既不会得罪于人,又能保持自身的清廉,同时,由于这一职位清汤寡水,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打你的主意,从而也就最为安全。
但是,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德范型领导的种种优势在帮助他获取领导地位的时候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在登上权力宝座之后,对于巩固其地位却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管理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克服自身缺陷,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德范”的作用,有时虽然是“被赶上架的鸭子”,但既然“上架”了,就要做一只呱呱叫的鸭子,千万不要做一只挂炉里的“烤鸭”。
1以德立命,无怒而威
当康熙不得不把和硕公主嫁给噶尔丹时说:“人人都说天下是朕的,可他们只说出了一半儿,另一半儿他们都不敢说,那就是‘朕也是天下的’。既然朕是天下的,那朕的女儿也就是天下的!”
以德服人
前文中我们讲到过宋襄公“以德服人”反受其害的故事。在李连杰的电影中也有个“以德服人”的角色,给我们留下了茶余饭后的笑料。之所以会如此,就在于他们于乱世之中“以德服人”的不合时宜。
由于德范型领导大多为守成之君,因此,以德服人,赢得各方面支持就显得十分重要。历史上以德治天下的明君,大多深谙此道。他们或是礼贤下士,听取别人的建议;或是纳谏如流,倾听他人的批评;有时遇到破坏自己情绪的事,虽然一时心头不快,但考虑到大局,还是以事业为重。不过,饶恕部下的冒犯有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过人的耐受力还真不行。
第五章 积极挖潜(5)
宋太宗时,有一天官拜殿前都虞侯的孔守正和另一位大臣王荣在北陪园侍奉太宗酒宴,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就和王荣在皇帝面前争论起守边的功劳来,二人越吵越气愤,把太宗晾在一边,理也不理,完全失去了为臣应有的礼节。侍臣实在看不下去,就奏请太宗将两个人抓起来送吏部去治罪,太宗没有同意,而是让人把他们两人送回了家。第二天,二人酒醒,想起昨天的行为,不禁害怕,一起赶到金銮殿向皇上请罪。太宗却不以为然,对昨天两人的行为不作追究,而是说:“朕也喝醉了,记不得这些事了。”
宋太宗托辞说自己也喝醉了,对两位臣属的冒犯不加追查,既没有丢失朝廷的面子,又让两位大臣警觉自己的言行。这一招叫作“明知故昧”,虽然不发威,但却比大声斥责几句要管用得多。孔守正和王荣一定在想:下次要是再犯上,恐怕要老账新账一起算了……
汉景帝是被樊景立教授首推的“德范型领导”的代表,他为人宽厚仁慈,不记旧仇。张释之在景帝做太子时曾经阻止他的车入殿门,因为他在进宫门时没有下车,违反了法令,这使当时的景帝很没面子。但景帝并没有像很多昏君那样,一即位便报私仇,还是让张释之继续做廷尉。这一方面显得自己大度,另一方面也会让张释之更加谨慎,工作中不敢有半点儿闪失。除了对亲人和近臣仁慈以外,景帝还将这种仁慈推而广之,在政治上“清静恭俭”。“清”为政少事,“静”是安定百姓,“恭”是善待臣民,“俭”是节省汰用。
景帝继续执行黄老的无为政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继续执行文帝时期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二是在法律上景帝继续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三是发展教育,当时在教育领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办学。
汉景帝的以德服人为他日后平定“七国之乱”打下了臣心、军心、民心的坚实基础。由于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日渐好转,所以臣民拥戴汉室。当朝庭出兵平叛时,平民赵涉向周亚夫建议:汉军经蓝田出武关,即可迅速控制洛阳军械库,又可避开吴楚伏兵,周亚夫依此而行,果然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相反,吴楚等七国为了各自的私利,驱使百姓,挑起战火,犯上作乱,破坏安定,再加上勾结匈奴,更为广大人民所厌恶,所以遭到国内从上到下的反对。
以德代兵
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南安王爷在西海沿子和蕃王作战被俘,为了议和,答应把妹妹嫁与蕃王,于是,南安王妃便认探春为干女儿,来个“调包计”,把她嫁到蕃国去和亲。贾宝玉对此愤愤不平地说:“国家有难,满朝文武都是干什么用的?让一个弱女子去和蕃!”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积极挖潜(6)
在前面讲过,屁股决定脑袋,对于一个事物的理解,关键要看你站在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