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宇明一行人走到城门口时,却见李渊一行人早就此恭迎了。
以前宇明在远征辽东时也见过李渊,那时他穿的是一身铠甲,而现在却是换了一身紫色官袍,头戴乌漆纱笼帽,腰中系一条革带,革带上挂有一个紫金鱼袋,脚上穿的是一双乌皮靴,完全一身官的打扮。
李渊这时见到宇明前来,忙眉开眼笑地上前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呵呵笑道:“日前,下官才得朝廷通报,称宇将军即将来原督监晋阳宫修建之事。下官听闻之后,便松了一口气,心想宇将军年轻有为,必然能指点下官几招,解决修建中的难题了!”
宇明一听,便暗叫不妙,看李渊的模样,显然是修建不顺利。而且自己对修建宫殿之事一无所知,哪能指点他什么啊?
紧接着,李渊便给宇明介绍了站在他身后的几人。
第一人年约十余岁,穿一身青布衣衫,看那服饰打扮,此人生得眉清目秀,只是唇薄眼细,脸色阴沉的白中透青,看着有些怕人。
第二人则要大一些,约莫四十余岁年纪,他穿着一身红色的锦袍,圆脸肥腮,显得有些大腹便便。看模样应该是名官。
这两人据李渊介绍,分别叫裴寂和刘静,目前是他的幕僚,对建筑之事较为精通,正在全力赶工修建。
而另外四人都是少年,其中有两人宇明之前便认识。那便是在东都洛阳的赛诗会上见过面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
几年过去了,他们两兄弟的眼神比以前更锐利了,而且宇明感觉得出来,他们两人的武功亦相当了得,只怕不比自己差多少。
李世民和李建成显然对于宇明十分警惕,完全没有当年的欣赏之意。不过宇明也理解,一来自己这年爬得快,高处不胜寒,嫉妒他的人不在少数,宇阀内都有一大堆弟到处说他坏话,何况其他家族了。
二来,自己现在的身份是钦差大臣,名义上是来监督他们父亲李渊修建晋阳宫的。这样别人不对自己有抵触才怪。
和李家兄弟寒暄了几句之后,他便把目光放在了他没见过的两位少年身上。
站在李世民身边的是一个魁梧的少年,他穿一袭圆领皂衣,年约十七八岁,颌下留着一把短须,根根粗如钢针,生得是浓眉阔口,颇具英武之气。他望向宇明的神情很热烈,让宇明感受到了一股淡淡的杀气和战意。
“宇大人,这位便是我弟李玄霸,他力大无穷,擅使大锤。”李世民见状,忙介绍道。
“李玄霸?”宇明的心不禁猛跳了几下,对于这位隋唐英雄传中的第一条好汉,他可是映象很深的。但没想到此人就站在自己面前,而且还似乎不友好。
这时,那李玄霸却是嗡声嗡气地说道:“宇将军,俺李玄霸久闻你智勇双全,有空还要向你请教几招!”
“放肆,宇将军日理万机,哪有时间陪你这个小过超?你给我滚一边去!”宇明还未答话,李渊就率先狠狠瞪了李玄霸一眼,口中喝骂道。
李玄霸天不怕地不怕,但却偏偏怕他的父兄,见李渊如此声色俱厉,也是很不情愿地嘟着嘴退下了。
此刻,那最后一名少年却是迈上前一步,向宇明大大咧咧地作了一拱道:“宇将军有礼了!”
他嘴上虽然说有礼,但表情和神态却都充满了不屑,显然是一个自视高之人。
这时,李渊方介绍道:“宇将军,这位便是下官的四李元吉,下官平时疏于管教,倒让将军见笑了!”
“哪里,哪里!建成兄和世民兄都是五年前便和我相识了,彼此之间还颇感投缘。玄霸兄弟鲁直可爱,元吉兄弟心胸坦荡。在下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见笑呢?”宇明也说起了口是心非的官场套话。
他一边说着,一边斜着眼睛望向这李家四兄弟,只见李建成和李世民神色平静,丝毫不为所动。而李元霸和李元吉则明显对他的敌意减少了很多。可见这两人的确心机不深,竟然会被他的这些言辞所打动。
“宇将军从辽东长途跋涉而来,想必途辛苦,还请随下官一起进城歇息吧!李某为将军摆下了接风宴!”李渊呵呵一笑,然后作了一个请的姿势。
宇明点了点头,随即便跟着李渊一起走入了城内……
这一晚宇明在原官员和商绅的敬酒之下,直喝得烂醉如泥,他是怎么回到住处的,都记不清了。
而在送走他之后,李渊方收敛了笑容,对着四个儿和两位幕僚低声道:“跟我到书房来!”
众人皆是会意,跟随着李渊一起到了书房,侍女为他们端来了椅和茶杯。
依次坐下之后,李渊方清了清嗓道:“大家对于宇明来有何看法?你们认为他真的只是来督工的吗?”
李元吉立刻便冷哼道:“这宇明何德何能?竟然来监督父亲?要我说,咱们根本不用理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李建成却是有些忧虑道:“会不会是圣上听到了什么风声?所以派宇明来查看一番?”
众人听闻之后,面色顿变,因为李渊父近段时间一直以剿匪为名,招兵买马,规模早就超过了郡兵的上限,甚至还有一些士兵不得不装成乱匪,躲藏在山中。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应该不会,我们招兵进行得非常小心,多出来的兵都潜藏得很好,陛下应该发现不了的。”
“二公说得对!”裴寂也接口道:“圣上这次调宇明回来,表面上是提拔他,实则是明升暗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属下认为,圣上对宇氏并不信任。只是出于朝中权力平衡的考虑,才没有对宇阀也斩草除根。而这次让宇明来原督工,有可能真的只是单纯的督促修建晋阳宫!”
“嗯!世民和裴寂说得很有道理。既是如此,那老夫便陪着他四处转转好了,。你们依旧按原计划行事!”李渊这时说道。
李家四兄弟自然是连声答应,然后才告辞离去。
。。。
 ;。。。 ; ;
第244章 晋阳宫
、、、、、、、、、、
第二天一大早,宇明才刚刚起床,便听见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同时,还有一个沙哑的中年男声音叫道:“宇大人,您醒了吗?”
他于是便出声问道:“你是谁?”
这时,那声音停顿了一下,然后回答道:“我叫房玄藻,是修建晋阳宫的将作监,李守命我来领宇大人去工地现场看看!”
“房先生请进吧!”宇明立刻便打开了房门,将房玄藻放了进来。
两人四目注视之下,都是大吃一惊。宇明拱手施了一礼,房玄藻才忽然醒悟,连忙还礼道:“在下来之前便听大哥说宇大人年轻有为,却是万万没想到宇大人竟年轻到这种地步!”
宇明微微一笑道:“贤昆仲智谋过人,宇明是仰慕已久,这次修建晋阳宫,我经验全无,倒要房先生指教一二!”
房玄藻精神顿时一振,提到建设宫殿,他心里还是有些谱的。
于是,他忙正色道:“晋阳宫算不上大宫殿,占地面积只有五十余亩,不像原来修东都的皇宫,因占地余亩,所以用了半年时间。虽然圣上给的时间只有四个月,但如果抓紧点,也应该足够了。”
宇明一想也是,修建东都城也不过十个月时间,挖掘两千七多里的大运河也不过只用了五年时间。四个月的时间,李渊连一个不大的宫殿都修不出来,也确实交代不过去。
房玄藻见宇明的表情,知道他肯定奇怪为什么李渊进缓慢。
他忙道:“不过宇大人也不要小看晋阳宫,它虽然是小宫殿,但也有一些难办之处,圣上看中的地方是在一座高山上,光是搬运那些物资上山就是一个大难题。而且,还有一个大问题便是:修建这样一座宫殿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依房某看来,少说也要五十万民夫才够。而且,所有的建筑材料和工具,民夫吃的粮食都要从原运输过来,所以四个月的时间想要建成,难着实不小。之前李大人花了一个半月时间,才把上山的道建好。如今想用两个多月时间全部建成,是有些为难。”
宇明听闻之后,眉头便顿时皱了起来,晋阳宫地处原郡内的晋阳县。而这晋阳县本身就是一个小县,没有多少人口。想要征五十万民夫,那便只有在原郡和临近各郡中征调,难怪房玄龄说难不小。而且,修建宫殿的物资,原郡只怕也无法全部提供。得从其他地方调拨。
听房玄藻如此一说,他感觉胸中有千头万绪的事情,却不知该从哪里着手完成修筑晋阳宫的任务。
房玄藻见宇明面有忧色,也是心中一动。他并不想只当个小小的将作监。但问题是他出身关陇,身上早被打上了关陇集团的烙印,洗都没法洗去。他原本想投靠李渊的,但李渊却对他不感冒。认为一个修宫殿的将作监没什么用。而如今宇明对他如此重视,又被提拔为兵部侍郎,这就让房玄龄的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
“宇大人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具体修宫殿的时候,有李守、我和工部的派来的人负责,人力征发是地方守和县令的事情,物资材料和金钱准备也由少府寺和户部来考虑。大人只是来当宫监的,只需负责整体协调,督促地方出力即可。并不用操心多。”
房玄藻的这一番话,总算让宇明的一颗心放下来了。原来,具体琐事并不是由他操心,而是由许多人分担的。
“行!我们先去看看工地的情况!然后再作定夺!”宇明听闻之后,便当即立断道。
“好!请宇大人跟我来!”房玄藻忙走在前方带道。
……
晋阳宫的宫址位于离原八十里的晋阳县西部,紧靠楼烦郡,坐落在天龙山上,这里人烟稀少,树木茂密,颇有一番鸟语花香的味道。
而且,这里绝佳的风景给北上巡游的杨广,留下了非常难忘的感觉,天龙山山峦起伏,山石奇峻,花草繁盛,终年云雾缭绕。再加上山上还有一个碧蓝的小湖泊,湖面光洁如镜,看上去颇有一番人间仙境的感觉。
个月前,原郡守李渊便发布命令,不准周边的姓上山伐木采药和打猎。同时又将山中居住的人家迁走。把整座天龙山都封闭了起来。
随即,工部尚书虞世基亲自带领大批将作监和工部的官员来到天龙山,开始勘测山中地形,设计上山道,宫中的几名风水道士也被叫到附近测量风水,确定最后的宫址。
同时,朝廷又下令从河东的原、马邑、楼烦、定襄、雁门五郡抽调五十万民夫,开始修建晋阳宫,要求在四个月之内必须完成。若有误期,所有相关人员皆要受到严惩。
而李渊作为宫监,自然是不敢马虎,立刻征调了原的民夫赶到现场,开始修建上山的道。
之前工部的工匠已经用石灰在山上标注出了道的线,民夫需要开凿山壁,再将土地夯实,铺上平整的石板,将这条一直铺到山顶。这项工程十分浩大。民夫需要用箩筐挑来细碎的小石,将细石均匀地撒在基上。而这建设道的要求十分为严格,几十万民夫要用巨大的石锤将每一寸土地都夯得坚实无比,不出现任何下陷才算合格。
而当宇明在房玄藻的陪同下,视察工地时,却有人大声叫道:“宇大人,你来得这么早啊?”
宇明一回头,只见数十名兵丁簇拥着几名穿着官袍的人骑马奔来,为的一人,正是原留守李渊。
……
说实话,这段时间李渊也是心中烦躁。他虽然依靠行贿裴矩,又游说了萧皇后,争取到了原留守之职,但内心却依旧无法安定。
因为这几年圣上先是不露声色地压制关陇集团,原本朝廷重臣八成以上都是关陇集团,现在已经渐渐降到五成以下,反之是山东士族开始得势,尤其是裴氏,相国中竟然有了两位,而且开始渗透到军中。这让关陇门阀中的元氏和独孤氏都被逼先后造反。
但这两大门阀都落得和杨玄感同样的命运,被杨广几乎满门抄斩。如今关陇门阀的势力已经大大衰落,只余李阀和宇阀两个大阀,以及一些苟延残喘的小门阀了。
李渊自然想到自己也是关陇集团的成员,他的祖父李虎更是关陇八柱国之一,现在圣上虽然没有对他开刀,但将来却难说。所以,他亦在暗中准备,这次修筑晋阳宫,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因为一修建宫殿,便要征用河东地区的民夫和物资。这有利于他壮大自己的实力,贮存粮食和武器。
这时,李渊纵马上前行了一礼,脸上露出恭敬之色道:“宇大人,李某原本以为你要晚点才过来的,没想到你却起得如此之早,李某算是来迟了。”
宇明也回礼笑道:“陛下安排的重任,实在不敢担搁。本想下午再去拜访李大人的,但没想到李大人也来到了工地,真是巧合啊!”
“哎!修晋阳宫的时间紧,工期短,如若完不成,宇大人和我都是要被追责的,不敢不尽心啊!”李渊苦笑着说道。
他的话表达的意思很明确,言外之意就是告宇明,在这修建晋阳宫的时期,他们利益是一致的,需要密切配合,而不是互相拆台。
宇明听闻之后也笑了笑,他明白李渊的意思。他也是才从房玄龄那里知道自己这个钦差大臣的权力的。在担任宫监期间,他可以调动周围十多个郡的民夫和物资。如果有地方官员办事不力,他便可以马上逮捕,并上报吏部将其免职。李渊作为修建者,自然会力维持好和自己的关系。
“李大人,如今重修晋阳宫可有什么难处吗?”宇明摸了摸自己下巴问道。他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进展如此缓慢,让杨广着急到派自己来督促。
“宇大人竟然不知原因?”李渊听闻之后,却是大吃一惊。
“我是在半上接的密旨,而密旨中只说了晋阳宫修建进缓慢,要我前来督导,却没有说明进展缓慢的原因。”宇明说道。
“哦,原来如此!”李渊一听,一脸苦涩地说道:“此次修建晋阳宫,开始还算顺利。但前一段时间,武安郡下了大暴雨,洪水泛滥,便导致进缓慢。”
宇明听到这里,却是有些不解道:“李大人,武安郡离此地有两多里,就算那边的洪水再厉害,也漫延不到晋阳宫来,为何却担搁了修建进?”
李渊方叹息道:“原郡人口原本还算多,但这年远征高丽,河东地区是户抽一丁,总共出动了十万民夫前往辽东,最后回来的还不足十万,元气大伤,这次圣上又要修建晋阳宫,原郡自然是无力承担所有的民夫配额,便由河东诸郡共同承担。而人口大郡武安郡,以一郡之力,便占了民夫总数的四成。虽然已是限了,但也算能勉强应付过去……”
“但随着这洪水暴发,武安郡便几成泽国。朝廷虽然也派人救灾,但却总是不力。如此一来,武安郡来的民夫自然无心修建,逃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半个月来,武安郡的民夫逃亡已达成以上……这样当然就会大影响晋阳宫的修建进了。”
宇明这才明白晋阳宫修建缓慢的根结所在。原来是因为救灾不力的原因。
。。。
 ;。。。 ; ;
第245章 再遇李秀宁
、、、、、、、、、、
“李大人,武安郡救灾不力,难道没有向朝廷反映吗?如果能让灾区民众吃得饱,穿得暧,自然武安郡的民夫也会安心工作,不会逃亡。甚至还可以让种不了庄稼的农民来参加晋阳宫修建,到时反而可以加快修建进了。”宇明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我是原留守,又管不到武安郡的事,怎么好向朝廷举报同僚啊?”李渊也是一脸为难的模样说道。
随后,他作出一副沉思的样,思了片刻后方面露惊喜道:“不过,李某虽然不能去督察武安郡的救灾之事,但宇大人却可以。您是皇上钦定的晋阳宫监,有钦差大臣身份,能调动河东地区各郡的粮食、民夫和其他物资,武安郡救灾不力,导致武安籍民夫大量逃亡,影响晋阳宫修建进。您正好可以带上刑部衙役去督察一番,让灾区稳定下来,保证工程进。这是您的职权内之事,任谁也说不了你什么。”
“哦?”宇明听着李渊的话,不禁皱了皱眉头,他总觉得李渊对他隐瞒了什么事。虽然这老狐狸说的话是滴水不漏,但他知道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拖下去,不把民夫逃亡的问题根源解决。想让晋阳宫按期完工却是不可能的。
“好吧!我明天就去武安郡,麻烦李大人替我安排准备一下!通知那边的郡守!”宇明正色道。
“行!希望宇大人能早日归来,让大家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建之中,替圣上修建出一座壮观华丽的宫殿出来!”李渊笑咪咪地说道。
两人在工地里又转了一圈之后,宇明便先行告辞了,称自己要回住处准备一下行李。
不过,他在别了李渊之后,却是带着房玄藻一起,向原大街上走去,他打算找人问问,了解一下武安郡和这场水灾的情形。
……
原城的街道宽阔笔直,作为河东地区屈一指的大城,自然是非一般郡县可比的。只不过,由于连年战祸,兵荒马乱。让城内显得人烟稀少,过往的行人都面有菜色。
走在原的大街上,宇明的心却已经飞到了辽东。按照之前定下的工程进,个月后,辽东城就将完全落成。而就在年内,自己和红袖的孩也将出世了,那些新兵想必也都成熟起来了。辽东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如果多给自己两年,甚至只需要一年的时间,也许自己就不惧怕杨广来调自己回东都了。
想到东都,他立刻又想起了自己在东都的家。长孙无垢和自己生的孩貌似已经出生了,而且算算时间,应该也快一岁了,只不知是男是女。待此间事了,自己可得好好抱抱孩,慰劳一下自己的妻长孙无垢。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也不禁有些慌乱,自己偷偷娶了师姐红袖,到时如何跟长孙无垢说呢?
就在宇明心中思之时,一名身着绿衣的俊俏侍女却俏生生地走了过来,然后向站在宇明身旁的房玄藻小声说了几句。
房玄藻听后眉头微蹙,但还是点了点头。他走到宇明身边,低声道:“大人,李家小姐就在前面不远处的一所宅院里,她派了侍女过来,邀您一叙旧情。”
“李家小姐?哪个李家小姐啊?”宇明听闻之后愣了一下。
房玄藻忙道:“就是李守的女儿李秀宁啊!她说以前和您在东都认识的。”
“什么?李秀宁?”宇明脸上表情微微有些激动,他的脑海中立刻便出现了那位清丽脱俗的少女身影。要知道,他能出人头地,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多亏了李秀宁的赏识,让他参加了赛诗会,并在其中出人头地。同时,李秀宁还替他介绍了师父李靖。不然他岂有今天的武功和成就?
“好吧!那房先生你就先回去休息吧,我马上去找李姑娘!”宇明这时已经镇定了下来,沉声说道。
房玄藻点了点头,随即便转身离去。
宇明整了整衣领,方迈腿跟着那名绿衣侍女,向着前面不远处,一所古色古香的小宅院走去。
进入小院后,宇明跟着侍女七拐八拐,走到了一座八角形的凉亭前。
只见在这凉亭内,一位清丽绝美的佳人正抚琴弹奏,琴声悠扬动听,让人如痴如醉。
在凉亭之外,则立有四名身着绿色衣衫的美貌侍女,她们在这典雅别致的小院里,显得更加俏丽动人。
宇明跟着那位红衣侍女到了这凉亭前,看到如此排场,也不禁微微有些惊讶。李秀宁身边的这些侍女,个个容颜俏丽,不愧是世家门阀,单是侍女的质便可见其大家族底蕴。
这时,李秀宁方缓缓起身,语笑嫣然道:“宇公,请进凉亭一叙!”那神态光彩照人之。
宇明定了定神,走进凉亭,在李秀宁对面的石凳上坐下,向她望去,只见李秀宁头上插着一支紫金发钗,身穿一袭从头覆到脚的红色罗裙,如晚霞般艳丽的脸庞上,一双黑白分明的美眸正凝视着他。一副欲语还怯的神态,让任何一个男人看了都会心动不已。
此时的她,似乎心中为什么事情所困,那俏丽绝伦的脸庞上带着一股淡淡的忧郁。她一身红衣,娉娉婷婷地立于石桌旁边,仿佛仙下凡一般,让这典雅别致的小院内,也凭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宇明看得心中不禁暗赞,李秀宁和洛阳四大美女有得一比,不论是气质还是容颜,都是那么惊艳绝伦,让人倾心。与四年前初相识之时相比,李秀宁少了一分青涩,多了一分妩媚,让人感觉更加动人了。
他于是拱手行了一礼,朗声道:“李姑娘,我昨日便到了原,但因一直公事繁忙,所以未能专程拜访,还请见谅。
李秀宁妩媚一笑,吐语如珠道:“这几年来,宇公声名鹊起,征辽东、降突厥,灭高丽,所建的丰功伟业堪称我大隋第一。而且,最难得的是:宇公您还如此年轻,便有如此建树,只怕将来的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方才我的侍女见到宇公在大街上打听武安郡的事,却让秀宁有了相邀之心,如果有所打扰,还请宇公恕罪。”
宇明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苦笑道:“我这才知道,原来我还有这么大的名气呢,竟能让秀宁姑娘追过来,如果传扬出去,不知道有多少名士才羡慕我呢。”
李秀宁听闻之后,抿着嘴儿一笑,那动人的神态如海棠初绽一般,她柔声道:“宇公,你原本就是大英雄、大才啊!说起来,能邀到宇公一同茶聊天,应是秀宁的荣幸才对。”
宇明听闻之后不禁暗道惭愧。自己或许能算是英雄,才绝对称不上,这称号可是剽窃前人诗句来的。
这时,李秀宁一双如玉葱般白嫩的纤手放在了那张古琴的琴弦上,秋水般明媚的眼眸望向宇明,娓娓道:“不知宇公可否愿意听秀宁弹奏一曲呢?”
宇明自然不会反对,当即便点了点头,凝声道:“李姑娘的武功和诗词采,在下早已有所耳闻,而琴艺方面,却是未曾见识,正想听听李姑娘的琴音!”
李秀宁听罢浅浅一笑,露出妩媚之的笑容,然后一双玉指便开始拔动琴弦。一阵阵悦耳的琴声便传了出来。
随即,她樱口轻启,用清脆动听的声音唱起了一歌……
“朝闻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佳人报,午夜无烦侍女添;”
“翘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莫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雪,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女儿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
李秀宁一边唱着歌,一边将那双亮晶晶的眸投注在宇明身上,眼波流转,很难让人读懂她眼波中流动的神秘韵味,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宇明也没有读懂。
他深深地凝视了李秀宁一眼,忽地合上了眼睛,似乎正在仔细味着她歌中的意思,李秀宁看在眼里,不禁闪过一丝喜悦,然后继续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愿……”
悠悠的歌声余音缭绕,那娇娇嗲嗲的声音带着一种柔柔糯糯的味道,似乎夹杂了江南小调在其中。
随着李秀宁唱完这一曲,四周陷入了一遍安静之中,仿佛要让大家回味这动听的歌声。一阵清风袭来,吹拂着凉亭旁的柳树,枝叶声呼呼作响。
宇明睁开眼睛,痴痴地望着对面的李秀宁,她那浮凸的****,刀削般纤巧娇柔的香肩,不堪一握的小蛮腰,清丽绝伦的容颜,宛若仙女谪落人间。她是如此的绰约动人,在这幽静典雅的小院内,她就象一株盛开的牡丹,傲视着欣赏她的人们。
“这歌非常好听!真可谓‘此曲只配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宇明感慨道。
随即,他却很快收敛了笑容,正色道:“不过,秀宁姑娘找我,该不会只是让我听听曲,茶吧?”
。。。
 ;。。。 ; ;
第246章 武安郡的洪灾
、、、、、、、、、、
李秀宁听闻之后,嫣然一笑,但那笑容中分明已带着几许失落和遗憾,幽幽道:“宇公,难道我们之间就一定要有事才能在一起相处吗……不过,今日我邀宇公前来,便是想请宇公一定要救救武安郡的姓!”
说罢,她便突然躬身拜倒起来。
宇明吓了一大跳,忙上前扶起她,连声问道:“秀宁,你怎么突然向我拜倒起来?我如何受得起如此大礼?”
李秀宁向他凝望了一眼,然后一脸凄惋地说道:“宇公,现在正是夏秋之交,暴雨连绵,河东各地河水暴涨,尤其是武安郡,灾情其严重,民房倒塌十之七八,道也被冲毁不少。给救灾工作带来大的压力。现在武安郡境内苍生离散,哀鸿遍野。目前初步估计,伤亡人数多达五万以上,武安城附近如今已经聚集了许多灾民,由于尚未到秋收季节,各县城库存的官粮已然不多,如果不紧急调拔粮食,只怕会有灾民饿死的情况发生!”
她的表情楚楚可怜,一副被欺负的小女神态,娇弱俊俏之,配合她那精致绝美的面容,几乎让人禁不住就要脱口答应了。
不过宇明只是心神微微一荡,失神了片刻,便又目光重新变得清澈起来。他深吸了一口气,凝声道:“秀宁姑娘不妨说说是武安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吧!如果仅仅只是救灾,那自有武安郡的守和民部操心,用不着求我吧?”
之前李渊力怂恿他去武安郡调查,他就觉得这里面定有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