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看来,只有在这里过几年苦日了。搬新府衙的事只有告吹了!”陈棱心中暗暗叫苦。至于魏征催讨建新城找宇阀借的债,他已经打定主意赖到底了,反正把他卖了也还不出来。而且自己会在辽东呆多久都还不知道呢。

    交接完了帐目之后,魏征正准备告辞,却见程咬金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对着陈棱大叫道:“陈大人,大事不好了!契丹蛮又派兵来进攻我们辽东城附近的村寨了,说要打草谷!”

    “什么?他们竟然敢进攻辽东城?”陈棱听闻之后,也是大惊失色。他来到辽东之初,便听说在草原上的部落时常跑到辽东平民的聚居区来劫掠,可一般他们只敢在交界处一些村镇打草谷,辽东城可是辽东州的府,是重兵把守的地方,一般的草原部落还是不敢到这里来撒野的。

    “是的!攻到辽东城附近的时候的确很少,但一般每年总有那么一两次,来劫掠的往往是草原诸部中,最强大的一个部落,兵力往往有上万人,如今草原上最强大的便是契丹部,如何应对,还请陈大人定夺!”程咬金也是提着宣花大斧,以一脸惊慌失措的表情说道。

    陈棱一听倒是放了心,才一万多人的草原蛮,应该不会对辽东城构成威胁。他可是听说辽东城有十余万大军的,虽然现在有不少分散在各城池中,但驻守辽东城的也有两万人。而且这些官兵还是左翎卫军的精锐部队,对付这些连盔甲都没有,全是穿着兽皮,拿着劣质武器的草原蛮,隋军岂不是可以轻易将敌人杀得落花流水吗?

    “程将军,那你就速与罗士信、秦琼两位将军一起出战吧!听说你们都是张须陀将军的部将。想必所属部队战斗力惊人,有张将军八风营的威风!本官马上集合我的亲兵前来支援!咱们万人对付才一万多人的契丹蛮,应该能轻松击败他们的!”陈棱下令道。他也想一来就打个大胜仗,在辽东将士面前赢个好口碑。

    程咬金这时却苦笑一声道:“陈大人,只怕……只怕是不成了!”

    陈棱面色顿变,一脸紧张道:“为何不成?”

    程咬金上前走了两步,贴近陈棱的耳朵,悄声说道:“陈大人,辽东城原有万精锐士卒是不假,但上个月底,济和新罗两地发生了叛乱,于是行营便从辽东城调拨了两万士兵前去平叛。眼下在城内只有一万士卒,还皆是从民夫中招的新兵。战斗力很差……而且他们已经有一个多月没领军饷了,人人无心战斗,眼下全靠末将和几位将军依仗以前的威信,才勉强压制住没有哗变。如果让他们上阵迎敌,只怕一上战场就要逃个精光!”

    “什么!没发军饷?府库内不是还有八贯吗?可以先发下去救急啊!”陈棱一听顿时急了!

    程咬金这时却是两手一摊,神色苦恼道:“陈大人,八贯钱哪够啊!每名士兵一个月的军饷便是吊钱,一万名士兵一个月就要千贯,这还没算其他城池,以及府衙官员的薪俸……”

    “普通士兵都一个月吊钱?”陈棱一听大惊道:“朝廷规定,每名士兵不是一月一吊钱的军饷吗?你们咋将标准提高了倍?”

    程咬金叹道:“不这样没办法啊!经历了次远征高丽之战后,谁都不愿意再当兵了。就是开到吊钱的军饷,招新兵也是很费了些力气,宇将军还宣布免除了当兵者全家人的税收,这样才招到十万新兵的。”

    陈棱这下真是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他立刻便派随从去通知自己的弟弟袁亮和部将陈志勇,让他们去召集自己带来的五千左武卫军准备迎敌。然后自己和程咬金一道,前去内城新建的军营,想试试能不能说服这一万左翎卫军士卒出战。

    到了军营之后,他才发现,这些两两聚成一堆的兵士,一个个身上痞气十足,抱着长枪蹲在地上毫无站起之意。他属下几名军官上前喝骂,反被这些士卒打得鼻青脸肿。看来,这些左翎卫军士兵也着实不好惹。

    就在陈棱琢磨怎么才能让这些已经听见远处响起了号角声,只见一群群身着兽皮,戴着皮帽的契丹人正骑着骏马,举着砍刀、长枪等利器,拿着一把把弓弩,嘴里怪叫着向辽东城冲了过来……

    。。。

 ;。。。 ; ;
第241章 陈棱的惨败
    、、、、、、、、、、

    就在陈棱有些惊慌失措之时,却见袁亮和陈志勇两人领着自己的五千左武卫军士兵来了。

    这下陈棱心中大定,暗忖这五千士兵是他的嫡系部队,战斗力虽然不可能有左翎卫军强,但也是久战之师,曾和杜伏威大战多场,料来对付这些契丹蛮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陈志勇,你率千士兵从两翼包抄上去!弟弟,你率两千兵士从正面迎敌!让这些契丹人尝尝咱们的厉害!”陈棱大声喝令道。他见这些契丹兵装备如此低劣,已是放下了心。这样的部队,不要说来一万多人,就是再多个两倍,他也能够轻松击败。

    两人得令之后,立刻便各率一兵士向契丹人攻去,双方交战片刻之后,契丹人果然不敌,便向山中逃去。

    陈棱手搭凉篷望了一下前方后,不禁眉头微蹙,大声叫道:“穷寇勿追!你们都给我退回来!”

    但袁亮和陈志勇刚刚杀得性起,本不想退,但他们久在陈棱积威之下,却是只得听从他的命令。于是便令手下士兵向辽东城方向退了下来。

    不料他们刚刚才退,那些契丹人又追了上来,还放箭射倒了他们中的数人。

    这下陈志勇和袁亮可是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了。他们看了一下前方的情形,只是一些浅丘小溪,又无树林峡谷等易藏伏兵之处。根本不用担心敌军有埋伏。

    于是,他们便嚎叫着追了上去。在越过一道山坡之后,却见前面的契丹人在一处小溪旁停了下来,然后下马伏在水面,似乎在水中摸着什么。

    陈志勇虽然有些莫明其妙,但却以为是这些契丹蛮夷吓傻了。于是便举起长枪向小溪边杀了过去,暗忖不把这些契丹蛮夷全赶进溪水里,决不罢兵。

    而袁亮却是喝令自己手下的两千兵丁放慢了脚步,只远远地跟在两人的部队身后。

    就在陈志勇率军刚刚冲到离契丹人只有二十步时,却见面前原本背对他们的契丹人全都同时转过向来,而且手中拿着的竟然是连珠弩。

    这连珠弩可是隋军的大强弓利器之一,另两样是弩炮和铁胎弓。连珠弩的射程较短,一般只有二十余丈左右,穿透力也较差,连重骑兵和重步兵的铠甲都很难射透,所以在一般的攻城战和野战中已经很少用到。

    不过,它既然能成隋军的大强弓利器之一,自然也有它的独到之处。那就是它的射速快,比一般的长弓快两倍,比短弓也要快一倍。而且它一次可同时装上两只弩箭射击。同样的时间,用普通的弓箭只能射出一只箭,用连珠弩却可以射出六只。

    在近距离的弓箭手对射中,连珠弩的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对方没有穿重甲的情况下。

    陈志勇显然没有料到这些契丹人居然会有隋军才用的强弓利器,在猝不及防之下,他立刻便被射成了刺猬,而他属下的千余名亲兵,在这暴风骤雨般的箭矢攻击下顿时死伤惨重。

    与此同时,从两边的山坡背后也发出阵阵呐喊,契丹人的埋伏人马蜂拥而出,杀向左武卫军,顿时便冲跨了他们的阵型,将他们杀得哭爹叫娘。

    形势一下从大胜变成大败,让这些原本趾高气扬的左武卫军实在难以适应,不过看着敌人张牙舞爪地冲了上来,他们本能地开始往后逃跑……但由于相隔的距离实在近,陈志勇连同他手下的千兵丁很快就在契丹人的追击下全军覆没。

    当袁亮率领手下残存的两千士卒逃回到陈棱面前时,陈棱正一脸惊魂未定地望着前方步步逼近的契丹骑兵。

    “陈大人,您得想办法啊!这些契丹蛮又狡猾又凶残,我们不是对手啊!陈志勇将军已经阵亡了!”袁亮哭丧着脸说道。

    “我现在哪还有什么办法?”陈棱面如土色,只得下令残存的两千亲兵向辽东城内退去。

    他只觉自己的心在滴血。原本他手下有八员大将,有“八面来风”之称。结果因为他和起义军作战连战连败。八员大将竟然阵亡了五员,还有一员也被朝廷划归了他人指挥,刚才弟弟陈志勇又不幸阵亡了。眼下他的亲信部将就只有袁亮一人了。

    而这五千左武卫军也是从他庐江老家招来的弟兵,哪怕他被免职后,也一直对他忠心耿耿。这次前来辽东,很多左武卫军的士兵都不愿意过来。只有这五千弟兵愿意跟随着他来到辽东。

    原本他还想好好提拔重用一下手下的官兵,但没想到居然在这些完全看不起眼的契丹蛮手中,竟然就死伤了大半。

    陈棱这时也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来到辽东二十余日了,一件为难之事都没有发生。可今天怎么却如此反常,什么杂七杂八的祸事都出来了。

    眼下粮饷欠发,导致兵士哗变不肯出战,如果让这些契丹人攻进辽东城,给城内商家和居民造成重大伤亡损失。朝廷必将追究他的责任,毕竟宇明可是将一个稳固的辽东交到他手中的。可他一来就让契丹人攻破了州府所在地,这如何能向杨广交代?就算裴矩也保不住他。

    即使他耗尽家财,通了关系能够逃脱问罪,避免去刑部监狱蹲着,但起码革去军职、除去官和功名,永不录用是免不了了,还想什么东山再起,重掌兵权,一展鸿图,那更是痴心妄想了。

    当然,陈棱做梦也没想到,这些契丹人并非是从北面大草原过来打秋风的部落,而是早就被宇明等人降服的平民,其中更混杂了不少左翎卫军的武功好手。而他们那些连珠弩等制式武器,也是由魏征从府库中借出的。不然岂能突然杀陈棱的左武卫军一个措手不及?

    陈棱正手足无措之时,袁亮却是眼睛一亮,望向他身后,惊喜道:“陈大人,咱们有救了!杜大人、魏大人和程将军来了!”

    正没奈何的陈棱回头一看,见到这些原来辽东行营的高层人物到来,连忙象见了救星一样,迎上前去急切道:“几位大人,现在契丹人大兵压境,我军士兵又因欠饷不肯出战,这可如何是好啊?你们可有良策教我?”

    杜如晦和魏征对视了一眼,方齐齐拱手道:“陈大人,如果能够想办法借到钱,将欠饷补发,自然就能驱使左翎卫军的士兵出战了!”

    “借钱?向谁借钱啊?”陈棱迎天长叹道,他身上可只有不足一贯钱了,而且还都是他的私房钱。但就是这些铜钱,对于整个辽东的欠饷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程咬金这时却微微一笑道:“陈大人莫非忘了?红袖将军可是宇元帅的夫人啊!人家的背后可是关陇第一大阀宇氏。莫说只是几千贯欠饷,就是几万贯欠饷也给得起!”

    陈棱听闻之后,却是犹豫不决。他望了一下正缓缓逼近的契丹人,心中有些难下决断。开口找红袖借钱是不难,只是这一借之后,必然就将仰其鼻息过日。既然辽东州的兵丁、官员薪饷都由宇明的夫人来发,那别人会听谁的自然不言而喻。他这个辽东留守哪还有什么威信了?

    这时,袁亮却上前一步,对陈棱躬身说道:“陈大人,我觉得可以找红袖夫人借钱!这其实也没什么关系!”

    “哦?袁亮,你也这样认为?”陈棱听后,倒是微微有些惊奇。

    袁亮依旧是面色平静地回答道:“大人,属下想借一步说话!”

    陈棱一脸疑惑地跟着袁亮到了二十余丈外的一个小山坡后,方急忙问道:“袁亮,你究竟有何事相告?”

    袁亮望了仍在远处的杜如晦几人,方悄声向陈棱问道:“大人,你觉得投靠裴相国就一定是个好选择吗?”

    陈棱听闻之后,面色微变,然后说道:“袁亮,你跟随我多年,我什么事都不瞒你!不错,我是想投靠裴相国。因为这是我唯一翻身的机会了。陈某可不想就这样在兵部闲置一辈!眼下裴氏权倾朝野,且他支持的皇孙杨侗也有可能成为皇储,我亦是耗尽家财才搭上了裴蕴这条线的,不然也争取不到辽东留守这个差事。此处虽然地处塞外,异常荒凉,又危险重重,但裴蕴已经答应我,过两年等辽东局势稳定后,就将调我回东都任职!”

    袁亮这时却摇头轻叹道:“大人,我觉得这样做未必妥当啊!眼下支持皇杨杲为的大臣亦不在少数,圣上对于立谁为皇储也未有定论。现越王杨侗虽得裴相国一派支持,却也未必能当上皇储……”

    他顿了一下后又接着说道:“其实现在讨论皇储问题为时过早,圣上对于武将干涉立储之事甚为忌惮,两年前独孤罗就因上书建议立储之事,让圣上对其甚为不满。且圣上才四十多岁,离过世还早着呢。眼下最关键的是:裴相国他能一直这样掌控朝政吗?”

    陈棱听罢脸色顿变,疑惑道:“圣上对裴相国一直信任有加,朝中大臣如今大半都是裴相国等山东士族一派之人,莫非真前你担心裴相国会失宠不成?”

    袁亮苦笑道:“裴相失不失宠其实已不重要,关键是在于裴相国年岁已过六旬,关陇门阀虽然失势,但足之虫,死而不僵,李渊、宇化及、长孙无忌都仍得圣上重用。我想圣上也不会将关陇门阀完全一棒打死,他必然会在山东士族、关陇门阀和江南士族之间寻求平衡,这才是帝王之术。如果裴相国一旦过世。您说圣上会让谁为相呢?裴蕴那家伙可否斗得过宇明?”

    。。。

 ;。。。 ; ;
第242章 陈棱认输
    、、、、、、、、、、

    袁亮这一番话顿时让陈棱如梦初醒。裴蕴虽也是相国之一,但却只知溜须拍马,什么事都是附和他堂兄裴矩。而宇明却是武双全,战功赫赫,又有急智,就连圣上也对其能力称赞有加。眼下有裴矩在,亦不能拿宇明如何。一旦裴矩过世,在无人可用之时,圣上十有**会提拔关陇门阀中人继续担任宰相的,宇阀将来的前途可真难说呢。

    俗话说得好,树倒猢狲散。裴矩一死,裴党必然冰消云散,这年头,墙头草原本就甚多,肯定一大批人就会又投向关陇门阀。而裴蕴的能力不如宇明,在没有裴矩压制的情况下,宇明必然崭露头角,他还不到二十岁就已是从的兵部侍郎了。再往上升,拜相封王,位人臣之巅亦是大有可能。

    陈棱顿时便意识到,自己还真不能吊死在裴矩一棵树上。

    袁亮这时又若有深意地说道:“这辽东不过是一个鸟不生蛋的塞外苦寒之地,地方虽大,但却人口稀少,有限的人口还多为高丽、济、新罗及草原各部平民。时常又有草原各部前来劫掠。大人反正也是当两年留守过渡一下。何必和宇明的那些老部下为难呢?依我看,不如将人事、财政、军事等诸项权利交还给杜如晦、魏征、红袖夫人、程咬金等人。大家都各得其所,相信他们也不会再为难大人。所有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

    陈棱听闻之后,终于有些动心,不过他却还是有些担忧道:“可如果朝廷和裴相派人来巡察,我又如何是好呢?”

    袁亮嘴角含笑道:“契丹人来攻,大人率军迎敌,大发神威,力挽狂澜击溃了契丹贼。且治理辽东期间,善待姓,抚恤流亡,奖励工商,尽牧守之责,使治下姓姓安居乐业,政绩卓著。朝廷只会升职奖赏大人的。而裴相更会认为将军才华出众,短期内就让辽东民众归心,消除了宇明的影响。亦会提拔重用将军。大人何惧之有?”

    陈棱这时心中也明白过来,袁亮只怕早就投靠了宇明,这番话定是有人教他说的,自己对袁亮如此知根知底,还不知道他这个大老粗肚里有多少墨水吗?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自己想办法早点应付眼前的危机才是迫在眉睫之事。他于是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咬牙道:“好!袁亮,就麻烦你去通知杜大人、魏大人和红袖夫人,我陈棱久病在身,辽东诸事繁多,身体已不堪重负,现将财政权重新交还给魏大人,地方行政之事交由杜大人决断即可,军队之事可由程将军和秦将军、尉迟将军几位作主处理。但他们须得保证上缴朝廷的钱粮不得短缺!”

    站在陈棱面前的辽东众将一起正容道:“谨遵陈大人令!”

    不过,他们脸上表情虽然郑重,人人嘴角却是含笑。他们知道,这一役又胜了,陈棱吃了这次大亏后,应该是不敢再和他们这些宇明的旧部作对了。

    ……

    在辽东的危机逐渐消除之时,宇明才刚刚穿过涿郡,抵达了北平城内。在这里,他会见了罗艺和罗成父,双方寒暄了半天之后,罗成便闹着找宇明切蹉枪法和箭术。

    但此时的宇明已是步入神变期的高手,且箭术也修练到可以同时射出支利箭,就算是罗艺前来,也未必是他的对手,更何况罗成了。

    在罗府众家将瞠目结舌的目光中,宇明方将马槊交还给旁边恭候的亲兵。而摔倒在他面前的年轻小将,正是刚刚被他击败的罗成。

    “宇将军,你可是越来越厉害了!不管是武功还是仕途,都是我望尘莫及了!”罗成一脸沮丧地从地上爬起来道。

    回想起年前才和宇明认识时,他已经是校尉了,而宇明仅是伙长。可到了现在,宇明已经成为辽东行营元帅、左翎卫大将军,还封了辽东侯,已经让他只能仰望了。

    “罗将军,你光是看到我现在的风光,可未曾体会到我经历的危机,我这几年可以说一直是在生死之间挣扎,说不定哪天就命丧黄泉了!”宇明叹息道。这年来,他经历了远征高丽,出使突厥、北伐草原各部,南下攻灭济、新罗的战争,好几次都命悬一线。

    罗成愣了一下,正欲问宇明这几年来的经历时,却听见一个公鸡般的嗓音响了起来:“宇大人好功夫啊!东都人人都称,辽东军是我大隋第一雄师。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有这样勇猛的武将,才能训练出如此精锐之师。”

    宇明和罗成转过头一看,只见岳曾省正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

    两人连忙拱手作了一揖道:“岳公公好!”

    岳曾省向罗成点了一下头,算是回礼,然后便笑咪咪地对宇明道:“宇将军,看来你真是个闲不住的人!就在北平停留一天,也要和罗少将军比武一场……这不,圣上也知道你的脾性,所以才让你去原督工!”

    “去原督工?”宇明听闻之后愣住了。

    “是的!大业年时,圣上曾重修过晋阳宫,但对修建的宫殿却并不满意。而这次得知辽东平定之后,圣上龙颜大悦,便命李渊在晋阳县重修晋阳宫。但李渊进展一直缓慢,让圣上十分恼火!所以,他得知宇将军已经从辽东返回中原后,便又命人传来密旨,让您先去原督促晋阳宫的修建。”岳曾省眉开眼笑道。他随即便从袖中取出一张卷好的密旨,递给了宇明。

    宇明接过一看,只见密旨上任命自己为钦差大臣,和李渊一起,尽力想办法在五个月内,将晋阳宫保质保量地修建完成,其间所需民夫从当地调,而材料如若当地不够,则需及时向户部申报。末尾又说到,只要能保证完工,自己可以便宜行事。

    “竟然又接下了这等苦差,还得和李渊那个老狐狸打交道……”宇明不禁露出一丝苦涩。他拿着圣旨讪笑道:“如今到了北平,眼看好不容易可以回一趟东都看看家人了,又摊上了这档事。”

    岳曾省却是满脸堆笑道:“宇将军不必忧心,圣上如此安排,可见是对将军其信任。以前负责修建东都、长城和大运河的官员,后来都受到了重用提拔,象杨素更是位人臣之巅。象这等督工之事,以往圣上都是安排老成持重之臣负责的。而宇将军如此年轻便能担任钦差大臣,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说罢,他又一指在自己身后的几十名身着黑色衣服的衙役道:“宇大人,这些衙役是刑部派来的,他们办案也很有一套本领。如果有地方官员暗中阻碍修建晋阳宫,可以立刻抓捕法办!”

    宇明听闻之后,打量了一下这些衙役,见个个都是阳穴高高鼓起,身强力壮,目光锐利,显见都是精明之人,抓差办案的老手了。而为的一名衙役队长却是官。年约十余岁,生得眉清目秀,颇有几分儒生风。

    “不知这位是……”宇明好奇地问道。

    这时,那官忙上前行礼道:“宇大人,下官乃是刑部的录事,姓房名玄龄,这次一起前往原,有什么事情,大人只管吩咐便是!”

    “什么?房玄龄?”宇明听闻之后,也是愣了一下。

    他万万没想到,竟然在这里会碰上房玄龄。

    这房玄龄在历史上,可是唐朝的著名贤相。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担任过北魏的镇远将军、宋安郡守,世袭壮武伯。

    祖父房熊,字,释褐州主簿。

    父房彦谦,好,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东魏、北齐时期的山东者。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在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次从其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

    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

    在击破王世充后,玄龄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昭。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

 ;。。。 ; ;
第243章 来到太原
    、、、、、、、、、、

    宇明这时才明白,为什么房玄龄会在隋末时期早早投靠李唐,原来他曾参加了修建晋阳宫之事,想必就是此时和李世民结下了情谊。

    只不过,随着自己的到来,历史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让自己在前往原途中便遇到了房玄龄。

    “房大人,久仰!久仰!”宇明拱手行礼道。

    房玄龄亦是连忙还礼道:“大人千万别这么称呼下官,如不嫌弃,直接叫我名字玄龄便是。”

    宇明微微一笑,然后一脸真诚道:“房先生智谋过人,宇明是仰慕已久,此番前去原,倒要房先生指教随行事宜!”

    房玄龄乃是一个观察敏锐之人,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来,宇明对他是真的重视,而非虚言相欺,而且目光之中也显得十分真诚,让他颇有些触动。

    他忙说道:“在下堂弟房玄藻正在原参加修建晋阳宫之事。到时修建之事恐怕大人还得问问舍弟……”

    两人寒暄了一阵后,房玄龄方恭敬地说道:“能够担任钦差大臣,督促修建宫殿的,都是圣上信任的红人,将来下官还得大人多多指点!”

    宇明听闻之后,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于这件事,他倒不觉得杨广对自己有多信任。他认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权力平衡上的考虑。李渊是杨广的表兄弟,给人的映象又是胆小谨慎。杨广一直就认为,李渊能力不足,但为人老实可靠,加上有亲戚关系,对其向来信任有加。杨广怎么也不可能对自己比李渊还更信任。眼下他让自己去督促李渊,恐怕是想让自己给李渊一定压力,让他放开手脚干事,以保证按时完工。要不圣旨中就不会加一句,让他和李渊可以便宜行事了。

    “只怕原的老姓为修这晋阳宫又要遭殃了!”宇明心中暗忖道。不过他现在还来不及思考如何爱民的事,先得想想怎么和李渊打交道。

    “好了!本座就不打扰了,宇将军好生准备一下吧!明天咱们哥俩就得分道扬镳了!”岳曾省一脸惋惜的表情说道,那样让不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和宇明感情深呢。

    宇明亦是苦着脸向岳曾省拱手行了一礼,然后便向罗成告辞而去。

    他这时心中也有些茫然,因为他对如何修建宫殿完全是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要多少人,多少材料。虽然主要负责修建的人是李渊,但以李渊之能,竟然进如此缓慢。可见要么是杨广给的工期紧,要么是李渊在修建中遇上了什么难题。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算了,只有走一步是一步了。等到了原再说吧!”宇明心中暗忖道。

    ……

    原,是河东地区的最大城池,也是从关中到河北、辽东,中原到突厥草原的必经之地。所以这一地区商人很多,经济繁荣非常繁荣,晋商也在天下小有名气。不然李渊也不会挖空心思要当原留守了。

    当宇明一行人走到城门口时,却见李渊一行人早就此恭迎了。

    以前宇明在远征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