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蓝衫传说-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几鲥幸?旎疃眩伪厝プ匝胺衬铡G胺淠鹁瓶辏嗖还窍胛窈蠡畹淖栽谛┐蚋龅鬃影樟恕!

郭盛急道“你一身所学,难不成就这么荒废了?为兄真不知你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肖遥转头看看他,忽的微微一笑,转头看着前方,缓缓朗声吟道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吟罢转头看着郭盛笑道“大哥,这,便是弟之所愿也!”郭盛听的目瞪口呆,全然没有反应过来。却听旁边忽的一个豪迈的声音响起“好!好!好一个疯也痴癫,狂也痴癫!小哥儿洒脱不羁、恬然淡泊,愧煞当今名士也!”

兄弟二人闻言俱是一惊,转头看来,却见一艘大船自旁缓缓靠来。上面一个白发苍苍的魁梧老者,正自捋须低吟,犹自摇头赞叹不已。

老人身高八尺开外,貌相清奇,一身青色锦袍,头戴四方文士巾。缓带围腰,脚踏千纳布履。整个人隐隐透着一份出尘之态。老者身后尚有一人,亦是满面惊奇的看着肖遥二人。

那人也是年约六旬上下,一身茄紫长袍,身形远不如前面那老者高大,但二人站在一起,却丝毫不显其矮,反倒是给人一种相得益彰的感觉。

郭盛呆呆的看着,不知自己是该赶紧躲避,还是呆在此处。毕竟他身为刺配重犯,若是给人看到,竟是泛舟江上,恐是要给肖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肖遥却并不在意这些,只是看着眼前两个老人,直觉这二人绝非一般人物。身上那股气势,并不稍逊当日的种师道。只不过,一个是带着股杀伐之气,这二人却是一股雍容气息。

眼见二人正自含笑望着自己,肖遥上前一步,躬身施礼道“小子一时放肆之语,恐是惊扰了二位老丈,还请恕罪则个。”

前面那高老者闻听,哈哈大笑道“小哥儿此言言不由衷。这大江之上,各自而行,休说吟诗唱赋,便是纵声高歌,又有哪个能管得?况且小哥儿所做之词,清新典雅,寓意不凡。若说这般打扰,老夫却是希望多多益善啊。”说罢,大笑不已。

郭盛此时已是反应过来,眼见那老者只顾和肖遥说话,便悄悄转身,自往船舱中去了。肖遥转眼看到,已是心下明白。眼见这二人似是官身,自也不会去多惹麻烦。听着老者所言,虽是甚为欣赏老者的豪迈洒脱,却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多言。

那老者笑罢,回头对身后老者道“二弟,此番不想竟遇到这般才俊,可当一饮否?”身后老者微微一笑,捋须笑道“大兄便是看着飞花落叶也能喝上一斛,更遑论见到小哥儿这般人物了。便是大哥不说,小弟也是想和这位小哥交上一交的。只是不知小哥儿,是否肯赏光而行啊?”最后一句话,却是对着肖遥而说。

肖遥一呆,眼见二人俱是满眼热切,盛意拳拳,心下不好推脱。只得躬身道“长者有命,小子不敢辞。能与二位老丈相遇,也是缘分,自当奉陪。”

那高老者哈哈大笑道“二弟,你可听的出来,人家可是有些不情愿呢。哈哈,老夫尚是首次遇到不愿和咱们一聚的后生。有趣,有趣。”

肖遥面上一热,暗暗惊讶于这老者的敏锐,赫然间,也只得三缄其口了。那身后的老者却是微微摇头,对着肖遥温声道“小哥儿休要见笑,家兄便是这般脾气,绝无他意,小哥儿莫要见怪才是。咱们这便往上岸去吧。”

肖遥连忙点头应是,施礼告退后,自去嘱咐船家往前面岸边停靠。耳中犹自听到那高老者对其弟道“二弟,你这番却是有些迂腐了。只闻那哥子所颂之词,便可知其亦为洒脱之人,如何会如俗人般小肚鸡肠,你这一解释反倒落了下乘。俗!俗!太俗!”声音渐小,却是被那弟弟拉回仓中去了。

肖遥莞尔,心中对那高老者却是隐隐生出知己的感觉。两艘船便在一片声的呼喝中,缓缓在前边码头靠岸。肖遥待要叫着郭盛一起,郭盛却是死活不去,两个差役也在旁劝,道是尽量少在人前露面的好。肖遥微一寻思,便不再劝,自去登岸相侯。

不多时,那两个老者下船,三人便直往城中而去。高老者指着前边道“这江陵府,若说最好的酒,当属那明月楼的杏花春了。你我就去那里如何?老朽已是多年未曾尝到了,今日定要痛饮一番,可莫要死了死了,带着这个遗憾进了棺材。”嘴中说着,喉头不由的一阵蠕动,双目放光,已是大步当先而去了。

肖遥一呆,哪有请客的不问客人意见,就自己先走的?只是眼见他那番模样,不由好笑。暗思这老儿,定是个馋嘴的主儿。只是对他这般率真的性格,倒也大是投机。旁边弟弟只是摇头苦笑,随即却又轻轻一叹,这才邀肖遥同行。

那高老者虽说一把年纪,但行走起来却是一点不慢。步履生风之间,已是走出老远。肖遥和那弟弟二人相对一眼,都是莞尔,只得快步跟上。

街上人来熙往,热闹非凡。两边各色店铺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落,混杂着各色香味儿和人流的喧闹声,将江陵府渲染的兴盛无比。三人脚下不停间,前面一个幌子已是历然在目。

【推荐铁杆兄弟疙瘩的力作:大宋海贼。不一样的宋代历史,不一样的视角,全新演绎一段争战的故事。敬请关注。】

【】

第五十六章:原来都是名人

江陵即为三国时的荆州,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是以有“七省通衢”之称。

肖遥等人坐舟自最外层水城的南纪门而入,直达中间的砖城。城内水道纵横,小巷交陌。各式拱桥精巧纷呈,桥上人流如织,桥下舟楫往来穿行。那明月楼便是建于一座三环拱桥一畔,楼高三层,毗水而邻。至夜时,明月当空,凭楼而坐,绿波荡漾之间,那轮明月便在水中宛然,明月楼由此得名。

肖遥和那老者弟弟落于后面,过得小桥,便见那高大的老者已是冲进了明月楼,随即便听到里面不迭声的喊起“老古,老古,哈哈,老朋友来了。快快出来,将杏花春给某取来,老夫今日定要一醉方休。”

肖遥和那弟弟相对摇头,随即迈入。只见楼内大堂宽阔,此时早已坐满了各式宾客,多是一些贩夫走卒,一碟黄豆,夹着锅块,拎上一壶糟酒,亦是自得其乐。

东南角一道木梯向上通去,那高老者背影已是将将隐没,那一路的叫喊声便随之而上,二人连忙跟上。上得二楼,却见俱是屏风所隔的小间,猜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杯盘碰撞之声混杂。虽不若一楼那般噪杂,亦是一片的喧闹之音。

眼见高老者已是奔上了三楼,二人方欲抬步,却见一个年约五十上下的老者,快步而上,面上尚自露出一丝狐疑。及至走到二人身旁,见着那弟弟,不由猛的立住,脸上已是现出一丝激动。

那弟弟微微一笑,拱手道“古掌柜多年未见,清健如昔,可还识得苏二吗?”那老者“啊”的一声,满面激动的道“果然是苏相公!天,您怎的有暇来小老儿这儿了?那方才大喊之人,可是。。。可是。。。。苏大学士?”

苏二微微一笑,点头道“可不正是他吗,别人又如何能像他这般呼喝?”那古掌柜满面潮红,连连点头。说话间,却见言中那位苏大学士,在楼上探出头来,眼睛瞄到古掌柜,不由的眉毛胡子齐动,大笑道“老古,还在那啰嗦个甚么,赶紧上酒上酒,你我且来饮上一樽。快快!”

古掌柜满面红潮,大声应着,向二人躬身一礼,亦是大声呼喝着小二,上酒上菜,那奔跑的身子竟也是不住的抖颤。苏二微笑摇头,伸手邀肖遥上楼。

肖遥此刻已是呆呆的愣住,脑中翻来覆去便是那古掌柜的话“苏相公、苏大学士。苏相公、苏大学士。。。。。天,难不成自己撞了大运,竟是碰上了苏轼苏辙兄弟了?”

耳中听的苏二相邀,不由的愣愣的问道“你是苏辙?上面那个是苏轼?”他此时问话,连名道姓,着实无礼。只是苏辙却是满眼笑意,捋须点头道“老朽正是苏辙,上面那个也正是苏轼。怎么,小友可是不想来了么?”语含调侃间,只是微笑看着他。

肖遥尚未说话,楼上苏轼却又不迭声的催促二人快快上楼。苏辙哈哈一笑,轻轻拍拍肖遥肩头,已是当先拾级而上。

肖遥定定神,不由自嘲的一笑。自己这般运气,若是在后世,定要马上去买上几注彩票,说不定还真就一夜暴富了。想想方才这位小苏学士,竟是被自己那事儿引发的被贬雷州,心中不由的有些愧疚。

眼见苏辙已是上了三楼,肖遥摇摇头,将脑中的杂念抛开。既是在这北宋,遇到这些人也是早晚间事儿,若是每见到一个,都这样震惊,恐怕自己定会早早的心脏衰竭而死。自己就是自己,且以平常心相待也就是了。想及此,重又恢复那份洒脱,施施然拾级而上。

三楼布局俨然不同,虽是跟一层大堂一样,是个大开间,但却只有寥寥几桌而已。四周遍布盆栽,壁上悬挂着各色字画。对面墙上却是墨迹淋漓,多有文人骚客题诗再上。整个三楼典雅幽静,倒似一个文人集会的所在。

苏轼苏辙兄弟此时正在临窗一张桌子坐着,见他上来,俱是满面含笑的向他招招手。苏辙眼见肖遥此刻眼眸清明,面色沉稳,不由暗暗点头。一般士子在知晓自己兄弟的名声后,多是诚惶诚恐,慌乱不已。此子年岁虽轻,但这份宠辱不惊的定力,端是让人刮目相看。

此时这三楼上,加上他们这一桌,也不过只有三桌客人。另外两桌都是些文人打扮的士子,正自低声而语,偶尔有笑声飘过,也是甚为克制。

肖遥缓步走近,先是向二苏施礼,歉声道“小子无知孟浪,竟不知是二位学士当面,多有失礼之处,还望海涵。今日便由晚辈做东,以为赔罪,二位学士可莫要与晚辈相争啊。”说罢,这才在下首坐下。

苏轼嘿嘿一笑道“小友一身锦衣玉带,一看便知是个金主儿。老夫身无长物,两袖光档,自是由你来请了,又哪里用得着说来。”

苏辙听着大哥调侃肖遥,自是微笑不语,只是暗暗观察。肖遥微微一鄂,随即笑道“那便最好,日后晚辈却也有大把的噱头传扬了。只说曾请过二位学士,便已是无尽的风光了,呵呵。”

二人听他说的有趣,齐声大笑。楼梯上脚步声响起,古掌柜已是带着小二,亲自将酒菜送上。另两桌人眼见掌柜的亲自送菜,不由的都是愕然,纷纷猜测三人身份。

苏轼看着古掌柜笑道“老古,你我一别经年,你倒是不见苍老,实是可喜可贺。只是苏大却被你这的杏花春想的好生头疼,今日你也莫要再推辞,便来共谋一欢,少叙离情吧。”

古掌柜呵呵笑道“苏学士能记得小老儿,便已是老儿的福分了,哪敢来多做打搅。今日老儿这的杏花春,大学士便敞开来喝便是,权当小老儿稍慰您老这多年的惦记了。”言罢,也是呵呵而笑。

苏轼大喜,连声道好,见古掌柜不肯坐,也不再让,先自筛了一樽,仰头饮下,闭着双目细细品味。半响方才长叹一声道“杏花酒浓仍如昨,少年却是白头翁。一别二十年矣,却不知下回还能饮否?”说罢,举杯相邀,又是一杯饮尽。

古掌柜见他们叙话,已是悄悄转身下去了。肖遥陪着饮了,果然是酒香浓浓,馥郁芬芳,暗暗点头。他自体内内气消失,这千杯不醉的能力已是不见了。只不过比之原先的一杯就倒,却是天差地别的。这般烈酒,仍是喝个三五斤不在话下的。

此时见苏轼面现哀思,不由想及按照历史所记,他此时应该在惠州才是,怎的却跑来了江陵?心中疑惑间,不由问了出来。

苏轼闻听,不由默然,又饮了一杯方才叹道“老夫闻听二弟被贬,远赴雷州,便借着进贡贡品之机,先来迎接而已。这会儿荔枝成熟,每年均要往东京进贡,到不知这帮蠡虫要到几时,才肯罢手。老夫虽是憎恨,此次却也不得不借着这个借口出来,与二弟相见,竟不知是该赞还是该骂了。”说罢,不由的自嘲一笑。

苏辙在旁亦是面现黯然,只是随即便已恢复,转头却对肖遥问道“咱们这多时候,还没请教小友高姓大名?此番又是要往何处而去?”

肖遥一窒,随即坦然道“小子嘉陵肖遥,此次乃是护着兄长往沧州去的。小苏学士此次之事,说来惭愧,听说倒是因着小子的缘故,方才有此难。小子实是愧疚的很。”

苏辙一呆,问道“你就是嘉陵肖二郎?”说着,又上下打量他的衣着,满面疑惑之色。

肖遥苦笑,知道他定是听说自己喜着蓝衣。此时自己一身白衣,倒是让这苏辙有些疑惑了。当下便将成都府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

苏轼苏辙二人听的齐齐气愤。苏轼拍案大怒道“这班狗官,整日里便是残民以逞。对上巧言令色,蒙蔽圣听,便是杀一万次也不为过,真真可恨至极!”

苏辙亦是愤懑,对肖遥摇头道“二郎不须自责。老朽之事与你并无关系,不过是朝堂新旧之争罢了。今日官家罔顾祖宗规矩,一意变革,却不见急行之下,我大宋百姓,处处流离,苦不堪言。偏生京中,蔡卞章惇二人弄权,只拣好听的说,让官家一错再错。老夫不忿,遂上言弹劾,他们早对我恨之入骨。此番,不过是借着成都一案,迁延而出罢了,与你一案本身实无一丝关联的。你仁义二郎之名,我便是远在京师,也是知晓的。”说罢微笑。

苏轼不知究竟,连忙问起,待得苏辙说起肖遥的传闻,不由击掌赞叹,深觉今日所交的这个小友,大是可心。更有今日亲眼见他千里送兄,当真不愧仁义二字。当下杯盏不停,连连劝饮,三人一时俱皆有些醉意。

待到说起时政,俱皆感叹。二苏身在局中,体悟良多。言谈之间,肖遥仗着后世所知,往往寥寥数语,便能点到关键之处,让二苏大是赞叹。

三人边喝边谈,自王安石新法谈起,慢慢说至地方政权糜烂,官吏欺民之事,苏轼想及自己一生抱负不得施展,竟被一贬再贬,此时二弟竟也随后步上自己后尘,又念及此次所押贡品,当地百姓的苦楚,不由的性子大发,猛饮一樽后,拍案大呼道“老古,老古,笔墨伺候!”

【覆唐书号1190112

且看秉行着低调才是最牛逼的炫耀这一句话的穿越者张宏;如何从泛泛布衣贫寒少年之辈最终俯瞰大唐天下;终将颠覆万古流芳的开元盛世;缔造真正的大唐盛世。】

【】

第五十七章:题诗留名

他这般大呼小叫,旁边两桌之人,尽皆怒目而视。只是苏轼哪曾将他们看在眼内,兀自大呼不已。

老古听的呼唤,忙使人将笔墨送上。苏轼伸手将笔提起,大袖一拂,已是摇晃着直往墙壁前站定。微一沉吟,振腕挥笔而上,一边吟颂一边书写,随着他苍迈的吟喔之声,那面墙壁上,已是顿现行行大字,丰腴挺拔之际,一手苏体已是洒然而出。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这首词,直叙平铺,字里行间一股悲郁之气、怜民之心沛然而出。先借唐时官僚争献荔枝龙眼之事,披露其丑态,更直言希望老天爷,不要产出那些个害民之物了。后几句更为大胆的,直接对本朝官宦的争新买宠,甚至对在位的哲宗也进行了暗讽。对民间疾苦表示出深深的同情。

肖遥静静的看着,心中却是如同翻江倒海一般。这是《荔枝叹》啊!不成想竟是在这么一个场合下做出的。他亲眼见证了一首千古绝唱而出,这一刻,他才突然的感到了,自己真的已是融入到了这历史之中。回思前尘,犹如庄生梦蝶一般,不知是庄生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生。

苏轼写完,自己也是呆呆的看着,老眼内浊泪模糊间,复又提笔标上自己名号。旁边众人目瞪口呆,半响方有人轻呼道“天,是苏大学士!”这一声喊,犹如平地里起了一声雷,众人顿时均是满面激动之色,议论纷纷。

苏轼却毫不理会,回头对着肖遥道“二郎才华横溢,于大江上一曲山波羊,洒脱不群。今不若亦唱和一首如何?”此言一出,旁边众人顿时一静,眼见肖遥年纪轻轻,竞得苏东坡这般看重,不由的都是满眼火热的看着他,竞相猜测肖遥的身份。

肖遥本是个洒脱性子,此番亦是微带着酒意,闻听苏轼邀约,也不推辞。一手仍自端着酒杯,一面伸手接过苏轼手中大笔,饱蘸浓墨,径往一旁挥毫而写: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此时所用仍是毛体,奔放飘逸之间,一气呵成。写罢,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转头望向苏轼。

这首词前面俱是写景,唯到了最后八个字,却犹如石破天惊,鞭辟入理,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短短八个字,将前面一副写景之意,尽数转成一片浓浓的怜民之情。

这首小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词意跌宕重叠,感情强烈,以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直击人的心灵深处。词虽短,但其效果却犹在苏轼那首荔枝叹之上。

苏轼双目放光,死死盯着那几行字。双手猛拽着自己胡须,气息急促。嘴中不住声的道“好字!好字!好词!好词!好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此际如颠如狂,眼中只余壁上那几行字,胡须纷乱落下,却是犹如未觉。

苏辙亦是看的心中震动,他虽听说肖遥有才,却绝没想到竟是达到了如同宗师般的地步。此时心中震撼之下,亦是呆立无语。

明月楼之中,蓦地出现一副诡异的景象,十余人围着墙壁,个个如痴如醉,喃喃低语。唯有一个少年郎,却是立于一旁,自斟自饮。

半响,苏轼长出一口气,回身对着肖遥深深一揖,道“二郎之才,某不及也!此首潼关怀古一出,二郎之名当遍传天下矣!”

肖遥哪敢受他大礼,连忙侧身让过,躬身道“学士过奖了。小子不过聊发轻狂,胡乱涂鸦而已。哪里当得学士如此谬赞。”

苏轼经了这一番发泄,心情大好。直起身来,哈哈笑道“二郎休要过谦!来来来,你我今日既是出了手,不若一发尽了兴!我知你是个淡泊性子,不若再来一首,以言心志。待你写完,老夫亦来相合一文如何?”

肖遥微微一笑,点头应了。手中酒杯不落,仍是一手将笔沾满浓墨,微一沉吟,道“小子见沿路桃花分芽,心有所感,便来做一首桃花庵歌吧。”说罢,便往空处落笔写到: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写罢,又是将杯中酒饮尽,哈哈一笑,将笔抛到桌上,对着苏轼大有深意的道“学士,这首歌,小子便赠与学士,还望学士莫嫌拙漏才好。”言罢,将身子往柱上一倚,自顾取来酒壶,旁若无人般的饮了起来。

众人但见他白袍玉面,薄醉意狂,倚在柱上,自斟自饮间,毫无半丝拘碍。愈发显出一份不羁的洒然,均是不由的自惭形秽。只是对这谜一样的少年,心中那份好奇却是到了顶点。

苏轼双目望定墙壁,反复的读着,心中翻腾不休。他本是绝顶聪慧之人,对于诗词歌赋尤其精通,哪里还能看不出,肖遥此词乃是劝他隐退之意。想及自己半生颠簸,不知被多少人嘲笑,这个少年却以词盛赞自己的清高,更是暗点自己不慕权贵的情怀,拳拳关护之意宛然。心下不由的又是感动,又是欢喜。

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终是长叹一声,回身施礼道“二郎可谓苏某知己也!此番苏某回去,定会好生思量,不负二郎一番心意就是。”

言罢,挥手止住肖遥还礼,自取过毛笔,立于壁前,挥毫而作:尝闻深山之中多隐奇才,坊肆之间不乏名士。余弱冠举进士,蒙君厚恩,遍历诸州,历四十载。常思才当今世,天下庶几无并肩矣。然今见肖二郎,始知余之鄙薄。其风采之美,其才情之绝,余不胜慕之。今做歌和之,以表我心:

嘉陵有奇才,翩翩美少年。温润如美玉,矫矫英雄姿。杯酒题白璧,字字含珠玑。更兼桃花歌,句句知我心。不向权富跪,只往青山藏。我曾空嗟叹,不识谪仙人。天公闻我愿,令我识二郎。谁言早归去,依然在人间。元符三年夏,余与肖二郎喜见江陵,作歌于明月楼头。

写罢,自己又看了一遍,这才满意一笑,将笔掷下。对肖遥笑道“二郎,今日你我论交,某实是欢喜。此时明月已升,不若你我且回舟上,凭风话酒,再尽一夜欢聚可好?”

肖遥眼见苏轼所写,不由的大是汗颜。自己不过是剽窃了两首词,又知晓历史的动向,这才针对苏东坡的心理,对他做出了劝退一事。不想竟是得到了这么高的评价。闻听苏东坡邀约,眼见月色已明,也怕郭盛担心,遂点头应了。

苏东坡大喜,与苏辙二人一起拥着肖遥而去。楼上众人此时方才如梦方醒,凑到壁前,一遍又一遍的看着二人写下的文章,不由的俱皆吸了口气。乖乖,这后面几句我曾空嗟叹,不识谪仙人。天公闻我愿,令我识二郎。谁言早归去,依然在人间。分明是将那肖二郎比做谪仙人李太白了。

众人面面相觑,感叹良久,方纷纷散去。这江陵本是个四通八达之地,南来北往之人尽皆集散于此,而后再分往各地。此事一日之间,已是在那几个文人口中传开。于是乎,顺着那条条水道,各个商路,肖遥之名,却是几日间自此传开,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乡间俗俚,莫不知大宋出了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竟是得了苏大学士引为知己,推崇备至。

作为传闻中的主人公,此时却已和二苏回到了舟上。肖遥先是回去和郭盛简单说了,等到郭盛和那两个差役,听说是苏轼和苏辙两位学士,不由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呆愣愣的俱皆说不出话来。

肖遥眼见三人模样,只得摇摇头,转身出仓,登上苏轼的坐船。苏轼早吩咐人将案几摆好,见肖遥过来,大喜拉住,便就案前坐了,苏辙依然是陪在一边。大江之上,银光遍撒,滚滚江水奔流不息,水波翻涌之际,晶莹闪烁,如同置身天上银河之中。清风微拂,酒香飘洒,三个当世奇才,围案而坐,尽情欢谈,不觉间已是月影偏斜。

【】

第五十八章:临江仙

江陵城外的大江之上,肖遥、苏轼、苏辙三人尽皆薰然。眼望天边已转青色,黎明将至,肖遥抱拳道“今日与二位学士相识,肖遥甚是欢喜。明日你我各奔东西,不知相见之期。肖遥敢借瑶琴一用,作歌以贺。待到歌罢,你我便再做异日之聚吧。”

苏轼苏辙均面现不舍,听的肖遥作歌又是大喜。苏辙起身进仓,不多时,已是抱着一具古琴出来。

肖遥盘膝坐下,就将琴放于膝上,双手齐抚之际,一连串的清音崩起。音如滔滔江水,奔流不绝。琴声之中,似是忽起金戈铁马之音,又如狂风掠过山谷,使人如临高峰,纵看云海,波荡翻涌之际,胸间豪意顿生。三两下的顿音过后,肖遥引吭高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浑厚苍凉的歌声响起,两岸树丛之中,宿鸟惊飞。明月映照下的大江上,扑楞楞的黑影划过,合着那风声呜咽,水声滔滔。肖遥直将这首歌中那豪迈之气,洒脱之心,唱的淋漓尽致。

这首词本是明朝正德年间,翰林修撰杨慎所做。其词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和轻视。歌声萦绕之际,犹如在人面前展开一副画卷:

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却又孤独的望着滚滚江水,想起昔日的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但曾经的浴血厮杀,曾经的金戈铁马,已随时间远去,一切成败得失、功过是非都已经过去,被历史的长河所吞噬。心中那份凭古吊今的苍凉而从容,沉郁而超然,便在一斛浊酒之中,化作了笑谈。苏轼苏辙兄弟耳中听着,已是不觉泪流满面。

他二人何尝不是曾经封侯拜相,何尝不是曾经建功立勋,然而今日,两个人俱是被一贬再贬,直到天之涯海之角。这般心情的烦绪,便被这一首临江仙尽数勾起。泪眼迷糊之中,眼前那个白衣少年,一如昨日的自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少年时的轻狂,如今已是尽数化作茶余饭后的谈资。韶华不再,容颜老去,转顾身边的红颜也已消逝,此刻自己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便去做那临江的渔夫,淡然的面对曾经,体悟那份追忆吧。

肖遥反复吟唱,歌声高亢嘹亮,便在几波抡指后,如同不绝奔涌的水浪声中,渐渐隐去。

将古琴轻轻放到船板上,缓缓立起,抱拳道“今日相会,缘分不浅。他日有缘,你我再谋良晤。小子告辞了。”说罢,深深一揖,已是纵身下船,不复回头。苏轼张张嘴,待要喊他,却又旋即化为一声长叹。二人眼望他洒然的背影,消失在小船之中,不由的都是又发一叹。

二人静静而坐,脑中兀自回响着肖遥方才一曲。良久,苏轼忽的站起,哈哈大笑,对着苏辙道“二弟,你可是悟了吗?为兄已是彻底明白了!什么新法,什么旧党,又管他什么官家相公的。你我今已垂垂老矣,何不做些真性之事?江山代有人才出,便你我整日把持,又能将国家带向何处?去休去休,不如归去!”说罢,已是大笑着走入仓中。

苏辙若有所思,听着大江之上,大哥那笑声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