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80年代后女孩-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雨:爱情。我要找一个不爱的有钱男人太容易了。
我:你觉得你找得到这样一个男人吗?
雨:找得到。
我:为什么?
雨:我漂亮啊!(笑)
我:如果你找到了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喜欢你经常出入酒吧,你会为他而改变吗?
雨:不会。我不会为谁而改变,我喜欢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我想雨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这是一个等待邂逅爱情的故事,但是故事还没有发生。雨年轻、漂亮、“青春无敌”,这是她的宝贝资本。她像一只高贵的黑天鹅,栖息在都市弥漫着危险、机会与刺激的夜色里,她引颈顾盼,期待着那属于她的惟一。
第2例:地点:芝加哥酒吧;时间:1点09分;人物:云,亿唐酒吧频道主持人,22岁。
云泡吧在圈内是有名气的。她本来是在电视台做制片的,因为酷爱泡吧,连工作都转了。……说到个人,她喜欢的酒吧愈热闹愈疯狂,愈疯狂愈彻底,年轻的心态需要自己去体会和保持,这就是她的方式。她不喜欢清吧。那种吧容易让人掏心掏肺,非得说一些有深度的话题,而这个城市找一个谈话的对手真难啊!一冷场她就急,连忙找话题,人都累死了……
云的身后经常会有一大帮很年轻的小靓仔跟随,她说你以为我喜欢和小男孩玩?一来是这些新新人类越来越多地充斥夜场,找比他们大的女人玩是想证明他们长大了;而所谓成熟的男人都喜欢清纯女生,一看我很江湖的样子,就知道没戏。我其实很想在酒吧碰到有品味有分量说话有对手感的男人,但确实这种男人太少,起码在酒吧不多见。或者在“吧”里,大家都不以真面目示人吧!
和云拍档的L小姐也是泡吧高手,而且是男人杀手,她和男人玩骰子总会赢,不仅赢酒喝,也会赢kiss。不过她说,酒吧就像网络一样,是一个虚拟社区,玩归玩,但不会把感情放进去。云就不一样,拼命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真实感觉。像条青蛇,500年的道行还没修到家。
云有时自己也弄不清,为什么要带着真实的感情来酒吧?如果纯粹为了欲望,她早就不泡吧了。她觉得酒吧只是一种形式,最终还是要看你遇到了谁。
每次深夜回到家里,透过卧室的落地窗,看窗外这个城市最样板的繁华街景,云会想:寂寞和热闹只隔了一扇玻璃。或者说只隔了一种心情。酒吧是她寂寞时的一个出口。
我:你会玩一夜情吗?
云:纯粹的一夜情就不会。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云:有过一次,美好的。
我:能说说吗?
云:因为觉得美好,说说也无妨。2001年大年初一晚上,也是在这里,就在这张台前,我碰到他,亦正亦邪的样子很吸引我,L小姐玩骰盅把他赢了过来。而我也根本没有想到随即他给了我自初恋以来最激烈、天旋地转的感觉。我是说有那么一刹那,他完全掌握了我,而我,你知道的,从来都不是被掌握者。也许他是新世纪上帝给我最棒的新年礼物。
我:这是你的总结?
云:我的总结是,最美的东西都是火柴,千万别奢望它会燃烧很久。
我:现在还有联系吗? 。。
云:没有。一切都是即兴,谁敢在酒吧里寻求恒久。这里是他的大本营,有心的话,想见他也很容易。
我:现在心中是否期待可以碰到他?
云:你这么问了就有一点点了,刚来的时候并没有。
我:你觉得两个人感情最好的体现方式是性吗?
云:不,我是山羊座的,我更渴望热烈的拥吻。
采访云非常地爽,她很直接很坦荡。她很怀念一家叫House的迪吧,那里经常出没一些为泡吧而来的香港人以及你白天根本见不到的时尚人物,走到门口,就能闻到空气里漫溢的奢靡气味,让人感觉离梦想很近……
毫无疑问,云与雨都不同,这是两种类型。如果说雨是迷惘中带着一点天真,漂泊中带着一点稚嫩的自信,那么,云则是热烈中隐约着一种沧桑,狂放中透出一点孤寂。
八哥评论:
女孩们虽光彩照人,魅力四射,却也有被文明“枪弹”(激情、欲望、金钱和青春)击中的危险。那时,她们会心碎,但她们仍旧乐此不疲,也许正是这种心碎的感觉,让女孩们有一种别样滋味。
3。小资情调的服饰打扮
有新新女孩问:“什么是小资情调的服饰打扮?有定规吗?有标准吗?”这也是想成为小资阶层或已是小资阶层的人常问的问题,找了许久,一无所获,多的则是迷茫,我想告诉她们,告诉80年代后女孩们,我不能提供一套标准,让人对号入座,也不存在这套标准。小资情调本身是变动的、内涵丰富的,它的外在表现是五花八门的。
不过,我们虽然不能做到这一点,倒可以根据我们前面得到的领悟,提出某种参照,这种参照对于捕捉和领悟小资的生存姿态也许不无帮助。
第1例:校园“吊带装”
在很多大学校园里,女大学生的“吊带装”分外惹人注目,这种时装现身校园究竟好不好,由此引出了一片众说纷纭。
许多大学女生表示,吊带装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穿着凉快,而且设计简单、款式新颖,能充分展示窈窕身材,使人显得更为青春靓丽。
不过,另一方面,吊带装“露”肩太多,所以着者也要有很强的自信心。某大学的一位女生说,她下了好大的决心才敢把吊带装穿出宿舍的门口,因为穿吊带装对女生的身材、皮肤的要求都很高。如果身材不好、皮肤太差,穿起来简直就是“自曝家丑”。
据了解,吊带装是今年才在各大校园里突然热起来的。某大学三年级女生中,至少1/5都喜欢穿吊带装,而不少女生的衣箱里也最少有一件,至于敢不敢穿就另说了。
许多大学男生称,看到吊带装,不一定就会觉得对方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但的确会更显得女生青春可人。某大学一位四年级男生说:“女孩子穿吊带装挺正常的。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凉快’。其实无论穿什么,只要得体就好。”但同时,男生们也说,希望女生们在穿这种衣服时,行为要注意点,不要老是做一些过大的动作,尤其是在课堂上。
女生们穿着“简单”的吊带装,有位老教授认为“不雅”,但大学男生们却一致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吊带装算暴露吗?”来自美国的一位女留学生反问道。她说在美国,大部分女孩从中学就开始穿吊带装,而在大学校园里,从来也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至于课堂里合不合适这样的穿着,她更觉得没什么:“课堂是上课的地方,又不是宴会,只要好好听老师讲课,不影响学习就行了。”同样来自美国的另一位留学生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中国女孩子的身材并不特别夸张,所以穿上吊带装只会显得清纯可爱。”
在今日的中国大学校园里,吊带装的出现其实一点都不值得大惊小怪,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的都市里,赋予它印证中国“在开放、在进步”的意义是没有必要的。反叛的做出“最酷”姿态的小女孩,在吊带装女孩眼里,算不了什么,恐怕只能被看做“小屁孩”而已,当然,这些愿意长大的孩子不会同意这样的称呼。
第2例:“反穿衣衫的智慧”
22岁的白领丽人庄湄,仲春时节去一个小城市出差,入乡未能随俗,她仍依照在上海生活时独特的穿衣法来装扮自己,结果庄小姐下了公交车后即有一相貌忠朴的当地姑娘欲言又止地跟了她很久。庄湄以为她是想推销什么东西便主动停下来解释说:“我不是来游玩的,我是来工作的……”当地姑娘更惊异了:“你是来谈生意的?可你的衣裳也穿反了……你看看,纽扣和门襟跑到背脊上,前面的领子这样高……”
庄湄简直哭笑不得,通过这一穿着理念的冲突,她很快意识到沿海都市与内陆小城市间的观念落差。“反穿衣衫”的举动如果在京沪穗等城市出现,自始至终,不会有好心人冒着被误会的危险跟踪你,一意要指出你的“错误”。沿海城市中人的思维会在形形色色的时装讯息的蛊惑下拐一个弯,“这个女孩穿反了衣裳?不,也许这是一种更别致的穿法,一种更个性的叙述方式。”公众的宽容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我没有亲眼目睹反穿衣裳的智慧,倒是亲眼看到过一双脚穿两只不同颜色的鞋的小女孩。反穿衣裳的白领丽人为何要反穿衣裳?这是一种上海穿衣法,但是我们不由得想知道这样一位白领,在她的公司里是否也如此反穿衣裳?当她这样做的时候是否会在意她的上司的看法。反穿的智慧属于上海的智慧,属于都市的智慧。在都市之中,这样做当然也新奇,但是都市人见多识广、心思灵敏,不会傻傻地跟着你,不经意的一瞥也就足矣。
上面的两个具体事例的分析,仅仅涉及到小资情调在服饰打扮方面的
有限表现,事实上,在中国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小资们的服饰打扮方面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多种多样构成了都市生活的缤纷色彩,造就了世纪末与世纪初的一种独具的光怪陆离。
小资情调的服饰与打扮的中间状态是一种妥贴。穿着主体的心境、格调、情趣、风度、气质应当是浪漫的、精细的、敏感的,相应地她的服饰打扮也应当体现这一点。这样的服饰打扮穿在她们身上就会显得艳而不妖、奇而不诡。当然,这种效果不能离开它的具体文化环境,否则,它的这种中间状态的味道就失去了。
八哥评论:
在新世纪中,小资的服饰是新潮的,另类但不浅薄、不做作。这是值得女孩们去借鉴、学习的。
4。小资,喜欢“孤独”
小资最喜欢的词是“孤独”;小资最倾情的心境同样是“孤独”。
在人们的言谈话语中,似乎没有哪个词像“孤独”一样令人着迷。如果把人们的言谈举止看作一个大家族,那么,“孤独”一词,在这个大家族中,却一点也不孤独,不仅不孤独,实际上还十分的受宠,十分的热闹。但是,尽管十分热闹和受宠,“孤独”却依然令人难以靠近,关于它的种种谈论,不但没有揭开它的谜一样的面纱,反而令它越发神秘、越发难解。这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在20世纪的终结处,在中国的都市社会里,一种具有小资浪漫情调的孤独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既然是一种孤独,就必得享有一种神秘,具有一种秘密。这种神秘或秘密应当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越是不被理解与接受,这种孤独就越有味道,就越成其为孤独。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孤独,往往有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它们往往由其所生存的现实社会中的尖锐矛盾和冲突所酿造,通过伟大人物来领会与体验。伟大的人物往往生存于漩涡之中,有非凡的奋斗与非凡的体验,故能有大矛盾、大痛苦,故能够造就一种大孤独。这种孤独享有的神秘是一种深度感、历史感和真理感,人们虽然知道它,但却是学不来的。
在中国当代都市社会,产生伟大孤独的矛盾机制已经渐趋消失,而个性化的体验却日渐成熟。在此意义上,我认为,小资情调的孤独体验是中国当代社会日益现代化西方化的体现。既然当代生活的凡庸性日益磨蚀着人的个性,既然这种磨蚀让人喘不过气来,既然这个时代注定产生不了伟大,那么为什么不以一种孤独来与之相抗衡呢?但是,对于小资们的孤独来说,现实生活只足以酿造平庸,而不足以酿造孤独所需的一种超绝的精神。历史则已经被解构,更无从获得酿造孤独所需的精神资源。因此,小资们欲获得一种对抗现实的距离感,就只能取之于西方的或准西方的体验。世纪末与世纪初的中国当代都市文化是一种杂色文化,后现代拼贴术就成了都市中的先锋小资对抗传统与现实的主要方式。
换言之,一种具有小资情调的孤独具有这样的意义:它是一块自恋的领地,惟有在这里,小资们才能无所顾忌地自我欣赏,与心灵对语。这个领地拥有高度的自由与自治,任何权力都无权打扰,它的门上写着:“非同调者免进!”当然,在这一自恋的大地里面,最适宜的方式是独赏,“独赏”几可成为“孤独”的代名词,它彻底改变了“孤独”的被虐性和令人痛苦的感觉。时下最热门的“小资”读物——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便提供了这种独赏的经典小资感觉——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态度呢?既然怎么争取理解都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了,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不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这种“把玩孤独,把玩无奈”,道出了小资们在自造的孤独天地里面的自恋游戏。“把玩”即是一种品味,即是一种咀嚼。也可以称之为“抉心自食”,但并不痛苦。这就是世纪末世纪初中国当代都市具有小资情调的孤独情态。
八哥评论:
80年代后女孩们,那些被我们所反复申说的奇异姿态不是真正的孤独,那只是种“戏拟”,而真正的孤独可能还在蛰伏,它所意味的深重,可能世人无人能承受。 。。
5。快乐、自由、孤独、小资的独…
中国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铸就了五彩斑斓的都市生活以及与这种生活相适应的生存姿态。在探讨都市中的小资情调的时候,一个群体在我们的视野中若隐若现,这就是都市社会中日益壮大的一群:独身一族。
90年代,中国的都市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长驱直入,整个的风气似乎都为之一变,尽管这“一变”早就在暗中开始蠢动了。“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就像崔健的歌词一样)这就是人们的普遍感觉。不可小觑了这种感觉,这里面表露着一种无奈,一种认可,同时亦暗含着一种欣慰快感。这种被分化得零碎而普遍的社会意识,为那新的独身者姿态的出现,准备了社会心理基础。除此之外,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经济方面的变化。“市场经济”进程在中国都市社会的开展,造就了愈来愈多的经济成分,外国资本、私人资本、公私或中外混合资本在城市之中寻寻觅觅,寻找着发财的机遇。它们是中国都市生活表层下面涌动的暗流,按照它的本性,它必得寻找某种体现、凝聚力量的实体。于是人们就可以看到,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浦东新区那些崛起的公司和它们的巍峨大厦。
这些相对自由而灵活的经济实体和分配方式,为中国当代都市的小资生活提供了可能的前提。也正是在小资生活之中孕育了新一代的单身族。换言之,我的看法是,90年代以来的都市经济发展,为都市中的具有小资情调的单身生活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与之相适应的观念上的改变,使得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为人们所默许或认可。须进一步指出的是,作为一种自觉的生存形态,近年来,它已经不再满足于人们的认可了,而是竭力张扬其价值与快乐,显现着这样的方式特别值得一提。“一个人的世界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真的会‘爽’死你呀!”小资们当会如是说。
应当予以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单身者一族或独居者一族,是中国当代都市中的这样一些人:她(他)们是超过了结婚年龄的青年男女,大致的年龄分布是在22岁到35岁之间,以都市女性居多。她(他)们一般地说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大部分人是外资或私营公司的白领,或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她(他)们大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有较高的学历,懂得最新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之道;有较纯熟的外语能力;有自己的娱乐圈子和娱乐方式;那是与都市中的芸芸众生迥然有别的。这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以将其命名为“一个刚刚进入单身者行列的年轻女孩的快乐”。
这个女孩刚刚走上社会,也许是大学刚毕业。她走进单身者一族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对于那些大学刚毕业的女孩来说,这是她独立人生的第一步。单身生活无疑是一个新鲜的体验,那意味着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一切都要靠自己,自己也享受这一切。租房子、买电器,为自己买来所需的一切东西,将它们陈列在自己的周围,想怎样就怎样,全凭自己主张,这是何等的快意。她将自己的独身体验概括为:“独立使自己变得能干”;“享受自由”;“洒脱地花钱”;“很容易交朋友”;“生活在希望中”;“自由的代价是孤独”;“生病时最可怜”。由这些体验,我们知道,她确实是一个“快乐的单身女孩”,我们还知道,她的快乐其实并不简单。具体来说,她的这样一些感受是富有意味的:
“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和男友约会,我感到我享受到了自由的价值。有许多时间干我喜欢干的事情:我可以临时安排任何活动,和朋友去酒吧玩到凌晨,随意决定什么时候去听音乐会,用不着打电话通知什么人我不回去了;没有人指责我,我的内心充实而满足。”
“有钱的时候我可以很奢侈,没钱的时候我也可以一文不花,捉襟见肘也没有人嘲笑。我常常半个月就把一个月的工资花光了,有时候我会花很多钱进高档餐厅;有时候我会在低级的小餐馆,要一份廉价的饭菜。”
“比起婚姻的生活,独身生活有更多的机会尝试新的体验。对我来说,我的感情生活每一天都是不确定的,比如不断去新结识一个个我喜欢的朋友。这种可能性使我的生活充满了趣味和新鲜感。”
“……我觉得自己掉进了一个巨大的深渊,孤独得发疯,我频频地邀请朋友来共进晚餐。屋里有人,我感到心是往上跃的;没人,我感到心是往下沉的。……周末常常是寂寞的,这个时候,我既不想回到小屋,又不想去见任何一个朋友。我也许会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着,看着一扇扇窗户,听着从那里面传出来的电视声、餐具撞击声、说笑声,甚至连夫妻的吵架声也值得羡慕……。我忽然发现,原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并没有什么人在等待我,既没有什么人牵挂我,我也没有什么人好牵挂。有时候,真想牵挂什么人。”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活中出现了那么一个人,我爱他,他也爱我,我会毫不犹豫地跟他结婚。”
这个“快乐的单身女孩”的感受,道出了中国当代都市社会的一种单身滋味:职业上的才能,经济上的独立,任性与享乐的欲望,再加上那么一点孤独。在交友与享乐这两点上,这个叙述强调了一种比较随意的、自由的西化方式:听音乐会、泡酒吧、出入高级餐馆、有多个异性朋友等等。在这里,所谓快乐,就是一种个性化和自由的感觉。不过,这个快乐的
女孩,当她孤单无助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希望,那就是逃避自由带来的痛感,“希望有一双强有力的手臂紧紧抱住我”。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暂且假定其为真,上了年纪的人也许会为她叹息:“这个女孩,真是怪可怜的。”其实,这个女孩虽然快乐,但十分明显,她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飘泊的不定状态,就像一条小小的船儿在水面飘荡;富有诗意,但经不起风浪;她在等待着那个理想的他来终结她的这种状态。不过,她年轻、有钱、有才能,这是中国当代都市社会的发展对女性的一大贡献,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自由啊!想想那苏姐儿,那样一个精明果敢的女子,也被经济的、生活的、舆论的压力压迫得失去尊严,如果她在今日之北京或上海,是个白领,想必会是独身一族的中坚呢,所谓范柳原,那是个什么东西!
八哥评论:
80年代女孩们,一个人的世界有点孤独,既然女孩们要做、想做小资,那就得用心去体会小资们的孤独。别一味地被自由快乐冲昏了头脑。
6。做BOBO一族,读《WAL…
BOBO一族,是走在时尚前沿的一族,而80年代后女孩也时尚、潮流。在BOBO一族的身上可以看到新新女孩们的影子,有时她们是新新女孩,也是BOBO一族。
BOBO一族,他们对于引领时尚的书不可不读,号称全球生活典范的《WALLPAPER》就是其中经典之一。《WALLPAPER》是英国出的月刊,内容涵盖时尚、生活、潮流,时尚最棒的是排版与摄影处理风格。
《WALLPAPER》可以说是当代杂志的佼佼者,它的一举一动都是无数潮流追逐者的学习对象。对,就像要追看每一期才能与世界同步一样。干设计的、办杂志的、写稿的,都实在需要《WALLPAPER》的启发。
究竟谁有这样的远见,去创造《WALLPAPER》这本影响全球的生活杂志呢?他就是泰勒·布鲁尔(Tyler Brule )。
泰勒·布鲁尔出生于加拿大,儿时在5个城市就读了11所学校,伴随当设计师的母亲四处游历生活,期间看母亲设计,当中他开始学会了欣赏设计与建筑,当然还有旅行。他于1994年在阿富汗服兵役期间,因为受伤而进了医院,就在此时,他开始构思他的新类型杂志,一本关于设计、旅游和享受的潮流杂志,而一切都以生活为大前提。
随着替多家时装及室内家居杂志、报刊写稿的经历,两年后泰勒·布鲁尔向出版人提出他的全新意念:一本讲求摩登品味的杂志。1996年,《WALLPAPER》诞生了。
由最初的小众到现在的大众,《WALLPAPER》其实没有什么大变化,惊喜还是有,口味还是一样,变的可能是我们,是我们的个人喜好被《WALLPAPER》带走了。
一切由泰勒·布鲁尔的个人喜好开始,他的世界可以就是你我的理想世界,其力量带动英国的设计艺术,令全球的设计文化再次注视英国这一个永远都有新意的地方。
终于,CONRAN FOUNDATION COLLECTION选了这位国际潮流领航人泰勒·布鲁尔作为主角,给他30000英镑,自由发挥他的购物主义,买他喜爱的东西,并把他的精选展览出来。
展览会中泰勒的口味还是那么的出众、那么的温馨,而当中他也做足了功课,每一个产品都做足资料搜集的功夫。他选择的家具系列,简洁得令人温暖,价钱却颇大众化。
从他的精选来看,他的喜好会是一些高水准的产品,而从不是高级品牌主义者,所以大家应该明白,高素质的设计才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层次,懂得欣赏传统的事物就是《WALLPAPER》教我们的品味,品牌永远不是主题。
《WALLPAPER》日前在欧美几乎是所有最前卫时尚人的生活准则,主要的内容包含建筑、室内装璜、高级厨房厨具、美食等等的介绍,视觉设计的极简主义几乎已经让大部分的欧美杂志跟从。 。 想看书来
它是走在时尚的尖端、全世界的BOBO族每个月必读的刊物,所以几乎当今世界所有的名牌服饰、运动产品一定都会在这一本杂志上刊登广告。
《WALLPAPER》选择不同的题材,例如旅游、时尚、建筑、室内设计等,将其渗入我们的生活中。《WALLPAPER》会带大家往高处去,去山上一样的建筑,去高处生活,改变目前所处的高度,也改变我们的态度,当然在精彩的文字内容之余,也别忘了《WALLPAPER》拿手的版面编排及影像处理,当中的精密构图,常是很多潮流人们的重要参考原典。
当电视上充斥着新闻广告时,别忘了世界其实是那么的大,《WALLPAPER》为你选取了各地值得注目的事物,介绍各都市的真实面,别企图以为他会带给你一本旅游手册,如果这样,倒建议你去买《LONELY PLANET》,以没有框架的方式生活,才是《WALLPAPER》真正想传达的生活态度。
八哥评论:
女孩们读《WALLPAPER》,了解不同的生活态度,对她们会有帮助,也是她们成为BOBO一族的前提。
7。BOBO族的时尚运动(上)
新新女孩们,读了《WALLPAPER》后,你是否找到了真正的生活品味?想成为BOBO族一员,可又不知如何是好呢?那我们现在就从BOBO族时尚运动说起吧。
(1)时尚街舞,一起来HOP
要问此时健身房里最热的健身项目是什么?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问答:街舞。作为健身圈新的流行单元的街舞正在浮出水面,热衷体验新奇感受的健身男女们渐渐从街舞中品出另类味道,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种蹦迪似的健身操的运动中来。街舞也许要成为健身俱乐部流行项目榜上的首位上榜节目,BOBO族们早已是迫不及待,蠢蠢欲动。
街舞凭其轻松随意、个性自由和反叛精神而理所当然地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在过滤掉原有街头舞蹈的痞味和夸张之后,街舞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大雅之堂——健身房。
在中国各地的健身俱乐部里,街舞也大模大样地闯了进来,成为颇受瞩目的新卖点。大量的健身操教练兴致勃勃地跃身于街舞教练的行列,惟恐被这股潮流所遗弃。广大健身爱好者对街舞的狂热更出人意料,其反响的强烈程度几乎不亚于欧美。
进入健身房的街舞作为一种变化了的健身形式,自然肩负着促进身心健康的重任。原汁原味的街头舞蹈中,颓废的风格和情绪经常会被表现出来,如果也被搬进健身房,将与健身房里特有的生机活力难以兼容。
这样一个小问题摆在眼前,解决办法非常简单,即有取有舍:取精华、去颓废;多点儿帅气、少些病态;不求发泄哪种情绪,只要拥有健康就好!当然,愉悦的感觉和心境也是万万不能少的,因为健身街舞同时也是一种娱乐。如果谁见到哪个教练把街舞当成一节“严肃的课程”来教授的话,那就赶紧换一间教室,去寻找真正的健身街舞吧。
有人说,街舞流行是必然的,因为时代规范将被个性代替,口号会被节奏冲垮,BOBO族的崛起就可以说明。个性热潮不可阻挡地席卷了所有年轻人,而街舞则是应运而“热”。它以特有的轻松、随意和个性化的特点,很快成为年轻健身者的新宠。
“随意”是崇尚朝气的街舞给人的第一印象。在这里看不到紧身的健身衣,取而代之的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随意穿着的休闲服饰。相对于一般的有氧健身操,街舞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由的风格和步伐的迅速多变。没有条条框框约束,街舞让工作生活紧张的上班族们随心所欲地发挥,沉浸于毫无拘束的运动中。
练习中采用节奏感较强的说唱音乐让人听来也有几分随意性,最主要的是在那种氛围下,你的脚趾头也会发痒痒,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对于在压力中挣扎的都市人来说,轻松心情和强健身体同等重要,而街舞无疑解决了他们的双重需要。这是街舞很快能够形成时尚的重要原因。
(2)极限,我为卿狂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极限运动是BOBO族最积极参与的一项运动,他们在极限运动中挑战自己,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