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悠着点,别太累-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光,冲一杯咖啡,或者是茶,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没有电视,没有同伴,也 许有一些音乐,然后就把头脑中所有的事情都抛开,所有的问题都不 记得,只是跟随音乐的节拍,静心冥想,想到哪儿算哪儿。当音乐停止,仿佛又回到了现实的琐碎当中,只是现在已经可以不再烦躁、不再焦急,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允许自己偶尔感到无聊 生命当中被“忙碌”这个词冲昏了头脑的时候很多,有时放松一 下心情,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反而可能给自己的思路带来新的 转机。 早在春秋时期,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故事就为这种韬 光养晦做了最好的注脚。 楚庄王即位时很年轻。即位后,他并未像其他新君上任那样雷厉风行地干一些事情,而是不问国政,只顾纵情享乐。他有时带着卫士姬妾去游猎,有时在宫中饮酒观舞,整日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每逢大臣们进宫汇报国事,他总是不耐烦地回绝,任凭大臣们自己处 理。他根本不像个国君,朝野上下也都拿他当昏君看待。 三年过去了,朝中的政事乱成一团,但楚庄王毫无悔改之意。大夫伍参忧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了,冒死去晋见庄王。他来到宫殿一 看,只见纸醉金迷,钟鼓齐鸣,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的姬妾,右手搂着赵 国的美女,案前陈列美酒珍馐,面前是轻歌曼舞。庄王见到伍参进来,当头就问:“你是否又来进谏?” 伍参抑制住慌张,连忙赔笑说: “我哪里敢来进谏,只是有一个谜语,猜了许久也猜不出,知道大王天生聪慧,想请大王猜一猜,也好给大王助兴。”楚庄王说:“那你就说给 我听听吧。”伍参说:“在高山上,有只奇怪的鸟,身披鲜艳的五彩羽 毛,美丽而又荣耀,只是一停三年,三年不飞也不叫,人人猜不透,实 在不知是什么鸟?” 楚庄王听完了这段话,思考了一会儿说:“三年不 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此非凡鸟,凡人莫知。” 伍参听 后知道楚庄王心里有数,非常高兴,就又趁机进言说:“还是大王的见识高,一猜就中,只是此鸟不飞不鸣,恐怕猎人会射暗箭哪!” 庄王听后身子一震,随即叫伍参下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学会放松,学会超越(2)
伍参回去后就和大夫苏从商量,认为庄王不久就会觉悟,没想到几个月过去之后,楚庄王仍一如既往。苏从见状不能忍耐,就闯进宫 殿对庄说:“大王身为楚国国君,即位三年,不问朝政,如此下去,恐怕 会像桀、纣一样招致亡国灭身之祸啊!” 庄王一听,立刻竖起浓眉,露出一副暴君的形象,抽出长剑指着苏从的心窝说:“你竟敢辱骂我,是 不是想死?” 苏从沉着地说:“我死了还能落个忠臣的美名,大王却落个暴君之名。如果我的死能使大王振作起来,能使楚国强盛,我甘愿 就死!”楚庄王等待多年,竟无一个冒死诤谏之臣,他的心都快凉了。 这时,他突然扔下长剑,抱住苏从激动地说:“苏大夫,你正是我多年 寻找的社稷栋梁之臣!”庄王说完,立即斥退那些惊恐莫名的舞姬妃 子,拉着苏从的手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简直废寝忘食。苏从惊 异地发现,庄王虽三年不理朝政,但对国内外的事了如指掌,对于各 种情况也都想好了对策。 原来,这是楚庄王的韬光养晦之术。他即位时十分年轻,朝中诸 事尚不明白,也不知道如何处置。况且人心复杂,更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之中,他想出了这么一个掩人耳目的方法,静观其变。在这三年中,他默默考察了群臣的忠奸贤愚,也测试了人心。如今,三年过去 了,他年龄已长、经历已丰、才干已成,也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第二 天,他召集百官议事,任命了苏从、伍参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大臣,颁 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从此,这只“三年不鸣” 的“大鸟” 开始励精图 治,称霸中原。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在很多方面容易受到情绪的左右,有时我们干不好一件事情,就会归咎于“情绪不好”。在思考与计划、接受锻炼以达成某目 标、解决问题等方面,情绪代表我们发挥心灵力量的极限,因而也影响我们的人生成就。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 情绪,这样才能用理智和冷静的态度正确对待问题。 情绪应该时时受到理智的支配,一个情绪性太强的人很容易被认为是神经质,这种人给别人造成一种不合群的感觉。只有言谈举止始终保持常态,在公开场合上随圆就方,才会在社会上取得别人的认同。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其中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本没有多少,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犯不上与人斤斤计较,特别是感情用事。比如单位里某个同事就美国的好坏谈了一种观点,虽然他的观点过于偏颇,你也没有必要情绪激昂地去与之辩出个究竟来。否则,因为一句话两句话伤了感情,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情绪影响心智,这是许多老师都知道的。学生在焦虑、愤怒、沮 丧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学习,事实上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很难有效地工作。强烈的负面情绪将扰乱我们的注意力。当某种情绪几乎是 无孔不入地凌驾于其他思绪之上,以致不断阻扰你对身边事物的注意时,表示情绪的影响已超乎正常范围。譬如说一个正经历离婚痛苦的人或父母正要离婚的小孩,往往难以将注意力专注在日常工作或功课上;而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而言,自恋、绝望、无助的感觉可能凌 驾一切,在这样的情绪笼罩下,要顺利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 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体现。处变不惊,遇险不怒,是我们表现自己良好心态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情 商(EQ)”的高低。 让我们设想一下,当一个人无意中触痛了你的敏感之处,你就不假思索地乱喊乱叫,人家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同样,如果你只顾自己高兴,非要别人也同意你的观点,你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 吗?也许他们只是认为你太幼稚了。 某公司主管与一个房地产经纪人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某公司将迁入新办公室的合同细节已经谈妥,只缺签字了。 这位房地产经纪人带来了平面图和预算,很明显,他已经说服了他的顾客,就在这稳操胜券的时候,他做了一件蠢事。 这位房地产经纪人最近刚刚与该公司主管的主要竞争对手签了租房合同。他大概是太兴奋,仍然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开始详细 描述那笔买卖是如何做成的,接着赞美那个竞争对手 的优秀之处,称赞其有眼力,很明智地租用了他的房产。接着他正想恭维这位公 司主管也做出了同样的决策时,公司主管站了起来,谢谢他做了这么多介绍,然后说他暂时还不想搬家。 房地产经纪人一下子傻眼了。当他走到门口时,主管在后面说: “顺便提一下,我们公司的工作最近有一些创意,形势很好,不过这可不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出来的。” 房地产经纪人在关键时刻忘了对方,只顾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推销成果,而忽略了买方也有其做出正确抉择的权利。更何况,他不幸遇到的前一个主顾是这一位顾客的竞争对手,在产生反感的情况下, 顾客宁可放弃这笔交易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苦的就是这位不会控 制自己情绪的房地产经纪人了。 拿破仑·希尔是著名的成功学开创者,他对成功的每一个条件 都研究得很透彻,尤其看重人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结这一条,这是他从自己的经历当中总结出来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学会放松,学会超越(3)
拿破仑·希尔和办公室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了他们两人之间相互憎恨,甚至演变成了激烈的敌对状态。这位管理人员为了显示他对拿破仑·希尔一个人在办公室工作的不满,就把大楼的电灯全部关掉。这种情形已连续发生了几次,一天, 拿破仑·希尔在办公室准备一篇预备在第二天晚上发表的演讲稿, 当他刚刚在书桌前坐好时,电灯熄灭了。 拿破仑·希尔立刻跳起来,奔向大楼地下室,他知道可以在那儿 找到这位管理员。当拿破仑·希尔到达时,发现管理员正在忙着把 煤炭一铲一铲地送进锅炉里,同时一面吹着口哨,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拿破仑·希尔立刻对他破口大骂。他以比火更热辣辣的词来对管理员痛骂,直到他再也找不出更多的骂人的词句了,只好放慢了速度。这时候,管理员直起身体,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并以 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柔和声调说道:“呀!你今天早上有点儿激 动,不是吗?”管理员的话似一把锐利的剑,一下子刺进拿破仑·希尔 的身体。站在拿破仑面前的是一位文盲,但他却在这场“战斗” 中打 败了他!更何况这场“战斗”的场合以及武器,都是拿破仑自己挑选 的。拿破仑·希尔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他知道,他不仅被打败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动的,又是错误的一方,这一切只会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仑·希尔转过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办公室。当他把这 件事情反省了一遍之后,他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坦率地 说,他很不愿意采取行动来化解自己的错误。拿破仑·希尔知道,自 己必须向那个人道歉。最后,他费了好长的时间才下定决心,决定再 次回到地下室,去忍受这个必须忍受的羞辱。 拿破仑·希尔来到地下室后,把那位管理员叫到门边。管理员 以平静、温和的声调问道:“你这一次想要干什么?”拿破仑·希尔告 诉他:“我是回来为我的行为道歉的——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 管理员脸上又露出那种微笑,他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用不着向我道 歉。除了这四堵墙壁以及你和我之外,并没有人听见你刚才说的话。我不会把它传出去的。我也知道你也不会说出去的。因此我们不如 就把此事忘了吧?” 这段话对拿破仑·希尔所造成的伤害更甚于管理员第一次所说的话,因为他不仅表示愿意原谅拿破仑·希尔,更表示愿意协助拿破 仑·希尔隐瞒此事。 拿破仑·希尔向他走过去,抓住他的手,使劲握了握。拿破仑不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办公室的途中,拿破仑·希尔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为他终于鼓起勇气,化解了自己做错 的事。 之后,拿破仑·希尔下定决心,以后绝不再失去自制。因为当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另一个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识丁的管理员还是有教养的绅士—— —都能轻易地将自己打败。 在下定这个决心之后,希尔身上立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笔 开始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他所说的话更具分量。他结交了很多朋友, 敌人也相对减少了很多。这个时间成为拿破仑·希尔一生当中最重 要的一个转折点。拿破仑·希尔说:“这件事教导我,一个人除非先 控制了自己,否则将无法控制别人。它也使我明白了‘上帝要毁灭一 个人,必先使他疯狂'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虽然我们明明知道发怒对事情于事无补,但还是容易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动辄勃然大怒。门被砰然关上,玻璃杯被砸碎,一阵咆 哮声……也许,你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辩护说:“人嘛,总会发火、生 气的。” 或者是:“我要是不把肚子里的火发出来,非得憋出病不可。” 话虽如此说,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发怒这习惯可能连你自己也不喜 欢,更别说是别人了。总而言之就是,冷静的人,尽管也许因为才能 不能够展开,魄力不够而被遗忘在被领导的位置上,但是他们必然是 个好部属、好朋友。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你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在“忙、盲、茫”什么(1)
每天24小时,大家都努力。白马随唐僧步步朝西,十万八千里走了个来回;而其他的众马驴原地转圈,终其一生,也未能有千里之游。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讲述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们也知道,历史上确有此事,唐朝 玄奘大师历尽千辛万苦去印度取回佛经。但我们今天不讲神话,而是要讲一个与唐僧取经有关的寓言故事。 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时所骑的白马本是长安城中一家磨坊里的一匹普通白马。此马本无什么出众之处,只不过一生下来就在磨坊里干活,身强体健,耐苦耐劳,且老老实实,从不捣乱。玄奘大师想:西天路途遥远,去时要当坐骑,回来时要负重驮经书,况且自己的骑术又不是很好,还是挑选一匹老老实实的马吧。选来选去,就把这匹磨坊里的普通白马给选上了。 这一去就是17年。待唐僧返回东土大唐时,已是名满天下的传 奇英雄。这匹白马也成了取经的功臣,被誉为“大唐第一名马”。 100 白马衣锦还乡,来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驴子和老 马围着白马,听白马讲取经途中的见闻以及今日的荣耀,大家艳羡不已。 白马很平静地说:“各位,我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有幸被玄奘 大师选中,一步一步西去东回而已。这17年间,大家也没闲着,只不过你们是在家门口来回打转。其实,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们走过的路还是一般长,也一样的辛苦。” 众驴子和马都不言语了。是啊,自己也没闲着啊,怎么人家就成了“成功之士”,有荣誉有地位,自己还是老样子呢? 诸位,不知你看完这个故事做何感想,反正我当时看完这个故事后,点上一根烟,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这个故事之所以让我震撼,是因为几天前我刚参加了一个同学 聚会。大学毕业十几年后,人到中年,都各自安定了下来,同学聚会 也多了起来。而这次聚会规模最大,我们这几届的同学,到会者有 100多人。当年同窗好友,上铺下铺,没什么大的区别。最多你家境 好些多吃两顿“小炒”;他学习成绩好些,老师让他当个班干部。可十几年的光阴过去,如今的差别就很大了:高我两届的一位同学刚当选 为某直辖市的副市长;高我一届的一位同学旗下有几家上市公司;我 同班的一位同学以数千万的身家功成身退,早早地过着半退休的生活…… 同学聚会的到会者,要么是重感情的;要么是自我感觉混得不错的,还有一些自我感觉不好的就少有音信了。大家当年都差不多,今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固然有运气、机会等等偶然因素,但 有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呢? 大家都没闲着,可他在忙什么,你又在忙什么? 美国有家调查机构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跟踪调查。他们在一所著名大学(好像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选取了40个人,其中20个有明确的事业目标,决心一毕业就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而另外20个则没有明确的目标,决定先找份工作,赚了钱再说。结果,20年后,前 20名学生中有18个成了百万富翁,后20个学生中仅有1个成为百万富翁。 主要的差别即在于此。有的人从头至尾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成就一番事业而奋斗,而有的人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每日所忙都只是为了生存的伙食标准提高一些而已。大家一样的辛苦忙碌,谁 也没闲着,甚至你比他还忙还累,可收获却大不相同。 当然,如何选定目标也很重要。一则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二 则也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趋势,争取能将自己的目标与社会的主流 趋势结合起来,置身于哪种行业很关键。总不能人家在主旋律中高 歌猛进,你在夕阳产业中垂死挣扎吧?否则同样是忙碌,结果却会不同。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碌碌无为”,这个词可能我们在小学时就用 它造过句子,但谁又真正理解了它的意义?碌碌,忙得不可开交,但却是“无为”,太可怕了。很多时候我们恐怕都没有把什么叫做“忙” 真正地定义清楚。忙是什么呢?忙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中朝着特 定的目标进行连续不断的努力的生存状态。忙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 充实,让我们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自己。但是如果 你只是为了不闲着去忙,只是为了向人表明自己“重要”而去忙,那么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记得台湾著名歌手李宗盛曾在一首歌中这样唱:“忙、忙、忙,忙 得没有了方向,忙得没有了主张……”其实,瞎忙的人就像放入一条轨道中身不由己的一个物件,一个被抽打着而转动的陀螺,陷入这种状态而不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 没有明确的方向,即如无头苍蝇;职业位置不对,总在做无用之 功。忙,有什么用呢? ⊙职业生涯中的关键问题 人才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人找不到适 合自己的位置呢?关键是缺少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自己职业生 涯的一个长期的科学规划。 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的创建者马克·H。迈克是世界一流的 管理专家,他自己介绍,他从一位好朋友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位朋友是位出类拔萃的推销员,只要他一出面,他的魅力就能 充满每个角落,让你只有把钱花光才会离开。不过他的长处仅此一 点,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对产品的研发、企业的战略发展、团队的建设 管理等方面,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你在“忙、盲、茫”什么(2)
这种人本可以成为一个公司明星般的销售经理,但绝不是企业 家。然而这位先生是个自欺欺人的大师,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 力。连续10年,他不断地组建自己的公司,接下来就是不断地关闭。 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认为自己非凡的销售才能是人人都具 备的。对他来说,销售是最简单不过的工作,他认为这对别人也一样 容易。于是他待在办公室中做管理,让别人出去跑销售,结果公司里 没有一个人在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追求完美,关键在于要努力把自己的特 长发挥到极致,而把不足之处的危害降到最小。如果把精力全部花 1在提高弱项方面,不仅收效甚微,反而会影响到别的方面,成为一个 毫无特色的人,自然也就难有建树。 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非要从事与缺陷相对应的工作;有特 长当然是好事,但把特长弃之不用,与没有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笔者本人也走过很多的弯路,左冲右突,苦苦挣扎,最终才给自 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定位。每每反思自己的经验教训,总是感慨良 多,心想:当时要是有人给指点一下就好了。我认为,在今天的社会 大环境下,一个人走向社会、开始自己的事业时,至少要问自己下面 四个问题: ● 我喜欢干什么? ● 我适合干什么? ● 我想干成什么? ● 我现在能(在)干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要找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第二个问题是分析 自己的性格倾向和能力特长,第三个问题则是对自己一生事业的定 位,第四个问题是要使自己立足于目前的现实条件,将短期目标和长 远目标相结合,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创造理想的 条件。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可能上述四个问题的答案都一致,甚至在 刚参加工作的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就每个问题都给出明确的答案。 或者是由于对自己不够了解,或者是因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你正在 从事着与自己志趣相去甚远的工作,也有可能在不断地跳槽,寻找着 新的机会。这些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不正常的是:有些人压根儿就没这样思考过。只是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一样,随意地飞来飞去,或 是急功近利,经常为了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改变自己的前进方向。二十多岁年轻人的躁动,我们可以理解;为生活所迫的无奈,我们也 能理解。可对一个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的三十岁左右的成熟人士而言,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就未免有些可惜了。 像前面所说的那位“销售明星”就肯定没有认真问过自己这四个问题,没有认真对自己的人生事业进行过科学的规划。他喜欢和适合干的是推销,他想干的以及现在干的却偏偏是创办和管理一家企 业。难怪他屡屡碰壁了。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家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 目标规划以及实现这些目标规划的方法和步骤安排。作为一个理性 的个体,我们也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有一个总体的计划 和安排。把上述四个问题统一了,人生的方向和具体进程就清晰了 许多,年度有年度的目标,5年有5年的打算,10年有10年的规划, 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成功和财富都会被你提前预定,它们的到来只 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而且,不妨与你的家人一起商量计划,并做 出家庭的发展规划,大家一起来努力实现一个个目标。在这个过程 中,你和家人都会感觉到另一种人生滋味。 ⊙兔子的三种来源 不考虑市场交易因素,我们可以为一个人获得兔子(假设为必需 的食物)设定以下三种可能。 守株待兔 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中国成语故事:一个农民下田劳作,偶然拣 到一只碰死在大树下的兔子,拿回家饱餐一顿。当然,第二天,他还 会去注意那棵大树,但他再次得到兔子的概率几乎为零。也就是说,他得到一只兔子只是极偶然的一个事件,运气好而已,他不可能从中 得到更多的收益(才干的提高、经验的积累等等),也并不能保证他的 餐桌上每天都可以出现一盘鲜美的兔子肉。 猎人狩猎 如果有一位猎手,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猎物,他苦练枪法,仔细 观察猎物的行踪,然后很勤奋地去打猎,也许他今天只打到一只兔 子,也许他今天空手而归,但他打到猎物是一种必然。而且在这种持 续努力的过程中,他会积累更多的经验,练就更好的枪法,会相应地 获取更多的猎物,既能得到很好的生活享受,同时也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猎人。我们相信,他会持续稳定地获得兔子。 巧取豪夺 假设在猎人狩猎或农民种田的必经之路或生活居住地附近,有一位有权有势的恶少或身强力壮的恶霸,他也会利用自己的权势或强壮从猎人和农民手中夺取兔子。在一定时期内,猎人和农民不敢不从,那么恶少或恶霸也可以得到兔子,甚至是最有保证,因为不论前两者谁有兔子,他都会有,他家的餐桌也最为丰富多彩。前提是他所依赖的权势或自己的身强力壮必须得到保证,对猎人和农民有足够的威慑力。 如果不看过程只看结果,这一天,农民拣到了兔子,猎人打到了兔子,恶霸威胁某人也得到了兔子,这三人都吃到了香喷喷的兔肉。如果把这里的兔子和兔子肉换成我们所关注的财富概念,是否可以 说这三人都是成功者呢?毕竟他们都得到和享用了财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你在“忙、盲、茫”什么(3)
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倾向,即简单地用是否得到财 富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而忽略了其必经的过程。其实除去明显 的结果标志以外,我们更应看重的是他是否在追求这个结果的过程 中获得了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则可以促使他持续地获得这种结果。 守株待兔故事中的农民虽说得到了兔子,但那只是一个类似中彩票的偶然。虽然他今天拥有了财富,却并不意味着他明天仍可以 得到财富。而且,如果他仍有这种侥幸心理,或以此种心态影响他的 家人子女,反而会连自己的正业——种田也给耽误了。 对于巧取豪夺的“恶霸们”来说,情况要比撞大运的“农民们”复杂得多,他们很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成功者的假象。他们有一定的 能力和资本,在一个扭曲、畸形的环境中,他们往往可以用不正当的 手段获取超额的利益,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在社会上。而一旦他们赖以获利的那些畸形条件失去后,他们则很难回归平常,没有了普通 老百姓靠本事吃饭的天然心态,他们的能力和思维习惯也不适应一个正常健全的社会了。 很清楚,只有凭自己的本事打到兔子的猎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在现在的社会中,成功者的定义往往是那些有钱人给出的,他们 有房、有车、有地位、有……我们多半是艳羡地看着他们故作姿态地 吃着兔子肉,而不去分辨他们的本来面目,不去思考他们的兔子到底 是怎么来的,值不值得我们学习。没准他是一个拣到兔子的“暴发 户”,也没准他是一个巧取豪夺的“恶霸”,那他的明天还不如你呢。 我们应找到那些真正的成功者—— 猎人,认真地向他们学习。对于有真本事的猎人而言,运气当然也很重要,但那只是量的区别,运气 好多几只兔子,运气不好少一些,而获得兔子则是必然的。再者,他 还衷心地希望社会环境、游戏规则的公正,那样他还会因少受“恶霸” 的盘剥而增加收益。事实上,社会也总会趋向于公正的。 再补充一个西方版本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成功者小 时候家境并不宽裕,他父亲惨淡经营一家小餐馆之类的买卖,他总在 听父亲唠叨:不下雨就好了,来的顾客会多些。然而他们那个地方下 雨的天气好像特别多,所以父亲的生意也总是不好。他在心中发誓: 我将来一定要做不受天气影响的事业。 这位先生后来做的具体是什么我记不清了,但是这个誓言却一 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我想:第一,如果我有一点能力的话, 绝不能向歪的方向发展,诸如“恶霸”之类;第二,一定不要被眼前的一 点收获所迷惑,而要看自己是否培养起了持续发展、持续获利的能力; 第三,尽可能地不让自己的事业受天气之类的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 所以,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地做个好猎手,认认真真地练自己的真本事吧,这样,我们一辈子都会吃到鲜美的兔子肉的。 ⊙最科学的投资 人的一生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需要去投入精力和时间。但无论如何,有些事情是一定要永远排在首要位置的—— 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和最科学的投资。 在一次关于家教的采访中,我碰到这样一个家庭。 父亲是一个大企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