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悠着点,别太累-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命中最为重要和最科学的投资。 在一次关于家教的采访中,我碰到这样一个家庭。 父亲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总,母亲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家庭经济条件宽松,两口子都很有学问,人品也很好,但他们的独生儿子却在劳改农场服刑。这种家庭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老两口的诉说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 原来这对父母亲各自的事业心都很强,平时都各自忙于自己的 事业,很有追求。他们的儿子小时候很乖,学习成绩也不错,两口子很省心,觉得在学习条件上满足他就可以了。谁知儿子上初中时同一些坏孩子混在一起,慢慢地沾上了吸烟、喝酒、打架等恶习,并一发 而不可收拾。孩子的变化父母毫无察觉,等到派出所找上门来时他们才知道。其后虽然他们试图让儿子迷途知返,但已经晚了,儿子在另一条道上终于越走越远。 采访结束时,他们的一段话深深地刻在我心里: “如果今天让我们拿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换取孩子一个正常人 的普通的健康生活,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可当时就是在我们追求 名誉、地位、收入、成就感的同时,我们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这是一 个多么令人遗憾的讽刺啊!”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西方版本的故事: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又累又烦,这时他发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元。”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玩具的话,那就给我回房 间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 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你在“忙、盲、茫”什么(4)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间并关上门。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平静下来,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 —或许孩子真的很 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 “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该发脾气——这是你要10美元。” “爸,谢谢你。” 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 小孩说,“爸,我现在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 人的一生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去投入精力和时间, 有时候确实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无论如何,有些事情是一定要永远排 在首要位置的,这些事情就是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和最科学的投资。对于这些事情,不同的人,会排列出不同的组合,在此,我给出一个参 考答案:一是教育,二是健康。有调查表明,中国人储蓄的最主要的 目的就是这两项内容。 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往往会走入下面这样一个身不由己的循环: 努力工作、拼命赚钱,不惜透支身体健康,不惜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惜牺牲对孩子的关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上好学校而大把花钱,或者孩子有什么别的问题,像第一个故事中那样,为到处求人而花钱,自己的身体在步入中年后逐渐地同自己“秋后算 账”,又花钱又受罪—— 辛辛苦苦赚的钱就这样痛苦地花没了,还说: 幸亏我有远见,当年辛苦地赚了些钱。其实正是当初为了赚这些钱,今天才不得不大把花钱,而且花钱还未必有好的效果…… 也许我说得极端了些,你今天对身体、对孩子教育一时的疏忽并不一定意味着将来就如何如何,这并不是必然的充分条件。但我敢说:孩子、自己的家庭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将来少去医院少吃药,少花些“痛苦钱”,肯定需要我们今天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这是必要条件。 也许今天在这些方面付出时间和精力的确让我们少赚了些钱, 可我们今天所有透支赚来的钱,将来有一天肯定会连本带息地花出 去。与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投资于身体和孩子呢?而且,当你 意识到你的身体、孩子需要你关心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到了已经需要花钱的时候,最好是从现在起就开始积极地“投资”——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幸福、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给你的最大回报。 赚来的钱有很多的用途,不仅仅是这两个方面。但无论如何,我 们不能牺牲那些将来用钱都难以买回的东西。    
要求别人,不如改变自己(1)
马克·吐温说:“最不应该去做的事情就是企图去改变 别人。” 刘易斯·普雷斯诺尔说:“也许你会认为别人的行为像 是傻瓜,但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行动,即使 他们的行为真的非常愚蠢。” ⊙当别人的行为让我们不满意时 有时别人的行为对于我们总是很大的考验。而且跟别人的关系 越近,你会发现越是容易发火。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冲别人发火呢? 也许是因为别人的习惯、行为方式、讲话方式、观点或是人生态度惹 怒了我们,另外一些人也许对我们非常失礼,粗鲁、邪恶、喜欢谩骂别人,或者我们因为自己认为别人应该怎么做而他/她没有那样做而感到恼怒万分。只要别人的行为冒犯了我们,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去左右别人,即使是有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来做事情。 自己如果不满意别人的行为,总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别人。有时,我们单单指出别人的错误,以为只要他们懂得了自己的缺陷以后就可以改正自己。我们常常以请求的口吻来请求别人改正自己的错误,告诉别人我们对他们的做法多么不满意,多么希望 他们能够改变这些行为。这样做还不够的话,我们会不断地来重复 自己的意愿,而且口吻会越来越强烈。如果还不能使他们改正缺点,我们甚至会对他们报以不满的眼神,闷闷不乐、生气、耍小孩子脾气,比较极端的人则会大发雷霆。事实上,我们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 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变别人,我们会纠正他们的错误,提醒、催 促他人,或是哄骗、祈求、鞭策,甚至会使用辱骂、恐吓、威胁等等手段 来改变他们。暂且不说我们想尽了多少办法企图改变别人,单是我们这样费尽心机地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变别人就是多么令人讨 厌的啊! ⊙改变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企图改变别人的人很容易会有一种受挫感。别人往往无法体会你的“良苦用心”,反而会对你产生敌意。最糟糕的就是,我们很少会 成功,别人很少会按照我们的意志来改变自己。回顾自己的经历,我 们发现失败远远多于成功。尽管有时我们似乎成功了,但这只不过 是暂时的;正当我们庆幸帮助别人改正了缺点的时候,不曾想缺点又以另外的面目重新出现了。即使真正改变了别人,那么你与他人之 间也总会别别扭扭的,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而且有时候你的努力还会事与愿违,获得完全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越是强调他人的缺点,越是希望他们改掉 这些缺点,无论你的建议多么有益,他们反倒会重复自己的错误做 法。我们越是期望能够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越会发现事与愿违:我 们的一切努力反倒是助纣为虐了。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啊。 除非已经是一败涂地,否则我们会继续不厌其烦地去“修正”别人,那是因为我们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我们已经失败了,因为我们所 做的事情不仅是非常难的,而且成功率几乎是零。无论你准备花多 么大的气力来改变别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 —令人沮丧的失败,让 人感到自己的尝试毫无意义。 ⊙为什么我们改变不了别人 为什么企图改变别人时总会失败呢?与其他难题一样,因为这 个思路本身有问题,是有悖于事实的。因此,关于我们总会失败的原 因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第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他人应当遵守我们的行为准则。 理所当然地,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富有智慧,在评价对与错方 面比别人更优越,我们富有公正感,承袭了善良的德行,总之,在智慧或者心理方面别人总是不如我们的。我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如果没有这种想法的话,就不会对别人如此敏感、那么 苛刻了。有这种观点的人几乎都是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认为自己 在智慧或者心理方面总是比别人优越,因此会如此强烈地要求别人 遵照他们自己的行为准则来行动。这种做法、这种意识即使不会对 别人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也足以让人觉得非常滑稽。 我们能不能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确比别人强呢?能不能证明我们的想法比别人的想法更有价值呢?或者能够拿出什么证 据来证明我们的观念、行为方式优于别人吗?不能!因此,当我们企 图把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强加给别人时,所得到的结果总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因为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有他们自己的评价标 准。尽管我们自己相信我们懂得如何去改造别人,但别人总是坚决 拒绝我们的建议。就他人而言,我们是从望远镜的另外一头来观察 他们的行为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观察角度是错误的,因此非常容易 曲解别人。其实,可能他们的行为方式是正确的,我们的反倒是有问题的。因此,我们一直在期望别人能够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念,别人跟我们一样,他们也期望我们能够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念。 别人的行为准则与我们的迥然各异。只要记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二种错误观念:认为所有人都会乐于改变自己。 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那么你就忽略了一个事实:他人跟我们并 没有任何区别,正如我们喜欢固守自己的习惯性行为一样,他们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是挺好的呀,为什么非要改变呢?而且即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也是能不改就不改了吧,改正错误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情啊。除非可以让他们十分信服我们,否则很难让别人改变自己。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要求别人,不如改变自己(2)
这并非因为别人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他们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但是我们必须让他们感觉到这种改变对他们非常有利,并且应该让 他们明白,如果改正错误的话,他们的生命会发生什么奇迹性的变 化。然而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我们的一片苦心,很少有人能够意识 到我们如此的良苦用心完全是为他们考虑的。 如果希望别人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来改变自己,那么便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激励条件,给他们以动力。 第三种错误观念:认为比起别人对我们的那些行为,我们对于他们的行为并不会令他们生厌。 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只关注我们自己,很少会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身上。当然,我们应该全盘地去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非常关注自己的行为,但是必须明白,别人并非也在密切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如果别人对我们的每一举动都要操心的话,那么早就无法忍受我们的行为了,其厌恶程度很可能会超过我们对别人的那种厌恶。但是别人并没有对我们的行为指手画脚,并没有像我们那样也来控制、干涉我们的行为。事实上,他们这样做并非因为我们更加优越,比别人更优秀,而是因为别人更加懂得去宽容别人,而我们根本就不会去原谅别人。 既然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否定别人的行为,别人也有权利来否认我们的权利。 第四种错误观念:认为如果别人的行为冒犯了我们,那么他们有责任去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对于为什么他人应该按照我们的思路去改正他们的行为,我们似乎已经找出了特别合理的理由:对别人提出建议完全是为他人考虑,完全是因为希望他们能够变得越来越好……然而,什么是我们的真实理由呢?其实我们是自私自利的,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才去改变别人的。 我们为了说服别人改正他们自己而付出的努力就像是一个烟幕屏障,掩藏了我们的真实意图。应该提出的质疑不是怎样才能改变 别人,而是为什么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改变别人呢?为什么当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能如我们所愿时,我们立刻就觉得别人有责任来改正自己呢?一个比较极端的原因是:如果我们能够说服别人,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有责任按照我们的意旨来改变的话,就没有人会强迫我们来改变自己了。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的行为是“正确”的,使他们意识到他们必须要按照我们的意愿来改正自己。 但是,我们到底有没有权力这样去做呢?当然没有。别人没有义务来讨我们的欢心,这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义务。 除非别人冒犯了我们应得的权利,否则即使我们厌恶别人的行为方式,我们也无权要求别人去改变自己,应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 如果生活中有什么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不要去怪别人。如果他人冒犯了我们,那么我们应该企图改变自己,而不应该期望别人发生改变。这样也就不会跟别人发生任何冲突,就可以相安无事地把问题解决掉了。但是如果执拗地认为是别人才使我们面临了这样的困难的话,我们还是会企图去改变别人。然而,这是永远也不可能做得到的,因为问题在我们身上而不在别人那里。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总是在做无用功,而且永远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有时候,改变自己更容易 很久以前,在很远的地方住着一位国王,他总是感到不快乐,尽管在很多方面他很满意自己的生活:他住在漂亮的宫殿里,他的臣民对他都很忠诚,仆人会帮他实现他所有的愿望。 总之,他生活得非常舒适。尽管过着如此奢华的生活,他还是不太满意。他最最想做的事情是能够自己徒步走遍他的国家,去看看他的臣民。既然他能够生活得如此舒适,他也希望自己的臣民能够 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但是,他的愿望却无法实现,因为他的国家到处是高山,道路坎坷,他无论走到哪里,脚底板都会感到疼痛无比(因为开始时他脚底的皮肤非常嫩),所以他根本无法走遍他的国家。 一天,国王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召集了国内所有聪明的谋士到宫 里。国王认为,这些人在一起肯定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来。当所有 的智者全都聚集到宫里之后,国王就说出了他的难题,希望谋士们能 够帮助他想出一个好主意来。谋士们交换了一下意见,其中一个最 老的说道,“给我们三天的时间吧,尊贵的陛下,难题肯定会解决的”。“好吧。”国王同意了,而且他让所有的谋士在会议室思考,以便于完全不受干扰。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尽管谋士们想出了很多主意,但都是不可 行的。到了第三天的晚上,他们派一个信使去见国王。告诉国王明天一早他们会将他们的想法告诉国王。 第四天一早,国王急冲冲地来到了宫殿,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所有的谋士。像以往一样,最老的谋士说道:“陛下,我们的主意就是你下令杀掉咱们国家所有的牛,剥掉它们的皮,然后用它们的皮为你铺路,这样石头就不会扎痛你了。” 国王问道:“这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呢?” 国王希望几个月就可以成行,可是没有想到谋士答道:“要10年。陛下。”     。 想看书来
要求别人,不如改变自己(3)
“10年!” 国王惊呼道,“我可能活不到10年了。如果这就是你们的主意的话,那么先把你们的皮剥掉吧。”他只不过说说而已,并没 有打算这样去做的,因为他还算是一个仁君。 正在这时,宫里的一个小丑不知不觉地爬了进来,他说道:“陛下,如此说来还不如只杀一头牛,然后用它的皮包住你的脚,这样你就可以走遍我们的国家了。用得着杀掉所有的牛吗?” 这就是第一双皮鞋的故事。国王明白了:有时候,改变自己比改变整个世界要容易得多。    
让心灵放松的15种方法
当你感到心神不宁,精神紧张时,下面15种方法能让你的心灵 有小憩的机会,帮助你暂时松弛一下。 ⊙洗澡 淋浴或浸浴除了可缓和紧张的情绪外,还有消除疲劳之功效。 把浴室的灯光调暗一点,然后在温热的水里浸上几分钟,静静地感受 疲倦的身体被温水抚慰。 在闭目养神之余,若播放一曲轻音乐,点燃一支有香味的蜡烛, 更可加强轻松的情调。浸泡之后,用一条软毛巾把自己包裹起来,然后躺在床上,垫高双腿休息。 ⊙烹调食物 洗、切、调味和下锅等烹饪工夫对消除精神紧张很有效果。如果 嫌做一顿饭太费时间,也可简单地制作一些食品。 ⊙做针线活 拿根缝针,一边缝缝补补,一边让思绪姿意奔驰,情绪自然能够 松弛下来。编织和刺绣也是简单而有效的松弛方式。 ⊙听讲座 利用各种机会,去聆听各路名家高屋建瓴的讲座,在思想的碰撞 和精神的浸漫中,放松心灵,汲取智慧。 ⊙听音乐 不论是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有助于缓解紧张 的情绪。 ⊙演奏乐器 如果你会弹钢琴、吉他或其他乐器,不妨以此来对付心绪不宁。 你不需正襟危坐地练习,随便弹奏即可,也不用太注意拍子和音准。 ⊙运动 在论及紧张的压力时,人们差不多都把运动列为最有效的松弛方法 之一。你用不着从事爬山等剧烈运动,只需躺在运动垫上,花10分钟 做做伸展运动,让四肢有舒展的机会,就可以达到放松的效果。 ⊙跳舞 将自己融入舞姿翩翩的舞池,无论是拉丁舞、社交舞,或是纵情 的街舞……不但能起到有效健身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恢复身心的疲 惫,透过音乐和灯光使心灵充分放松。 ⊙郊游 漫步在苇塘边缘的青草间,那浓浓的蒿香沁人心脾,醉着我们敏 锐的神经,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放纵,尽情沐浴在自然的温 馨中,重新感受那童年的快乐,舒展身心,放松身心。 ⊙美容 惬意地躺在美容床上,彻底放松自己,从头到脚乃至整个心灵都 充分放松。打开每个人心灵的窗户,一展清秀的面容,使手部、颈部、 周身……神清气爽,清新自然。 ⊙泡吧 身心沉浸在酒吧轻松的氛围中,任音乐不绝于耳,任醉意放纵在 高脚杯中,任思绪随着单纯明快的节奏而澎湃,此刻的心灵,将完全 121 溶解在醉人的酒中。 ⊙写信 你一定有久未联系的亲友,不妨给他(她)写一封信,不仅可吐 露、发泄一下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能让对方在收信时惊喜一番。把信 寄出后,你一定能体验那美妙的感觉。 ⊙看电视 电视屏幕上各种有趣、开心的节目,能有效地使你暂时忘掉烦 恼,缓解紧张的情绪。 ⊙园艺 若你的住处有花园草地,那么种花栽草不仅提供给你呼吸新鲜 空气的机会,也能有效地松弛紧张的心情。如没有多余的精力,光给 花草浇水也能收到松弛身心之效果。假如没有草地花园,可在室内养植小盆花卉。 ⊙阅读 阅读书报可说是最简单、消费最低的轻松消遣方式,不仅有助于 缓和紧张情绪,还可使人增加知识和乐趣。     。 想看书来
幽默小贴士:偷懒的工人
一天,老板到厂里巡视,发现一个工人正坐在地上看报纸。这位老板 最恨工人在工作时间偷懒,看到这样的情况更是气得火冒三丈。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老板问。 “一千元。”工人回答。 老板立刻叫旁边的职员给那工人一千元,并吼道:“拿了钱就马上给 我滚!” 工人走后,老板生气地问:“那工人是谁介绍进来的?” 一旁的职员说:”他不是我们公司的人,是别间公司派来的送货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关于竞争的认知误区(1)
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推崇强者,推崇那些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的 人。正因为我们是如此看重成功,所以我们才如此重视竞争。在我 们还无法真正明白竞争这种机制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会去跟别人 竞争了。我们刚刚蹒跚学步时就与其他小朋友竞争了,因为我们的 父母希望我们是最聪明的,希望我们长得最快,希望我们总是笑,并 且希望我们学步最早,最早学会说话。后来上了学,父母更是鼓励我 们去参加那些竞争激烈的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 这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些非常正规的竞技性活动,日常生活中的 竞争也随处可见。上学时我们希望拿最高分,在竞技场上我们希望 自己能够获胜,工作时希望能够拿到最多的薪水。不仅仅是家庭,我们的工作单位,我们的社交圈子,都给我们提供了进行竞争的场所, 让我们去证明——即使只是向我们自己证明,我们是最富有爱心的 父母,工作中我们最乐于助人、对别人最友好,或者在朋友中我们是 最富有智慧、最讲究衣着、最讲礼貌的一个。 甚至在休闲时,我们也忘不了去竞争。我们喜欢参加一些娱乐比赛,像保龄球比赛、网球赛、高尔夫球比赛等等。参加社交活动时 也总忘不了去玩桥牌、猜字谜等等的比赛活动。如果自己不参加任 何竞技性活动的话,或者自己在活动中无法获胜的话,我们会去观看 别人的比赛活动,并且在观看时会去支持某支队伍,为他们的成功而 欢呼,为他们所获得的荣誉而自豪。 正因为我们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去跟别人竞争,因此我们也就会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去参与竞争:最伶俐的宝宝,最有魅力 的长辈,舞池的皇后,最眩目迷人的小姐,最有气质的人等等。 竞争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很自然地,我们会把它看 作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我们非常适应去与别人进行竞争,假如哪天真的无法跟别人去竞争了,我们反倒会觉 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的生命中存在着如此多的竞争,因此 任何一个人都会产生这样的质疑:是否我们生命中的每个角落都会 有竞争呢?是否根本找不到不存在竞争的生命活动呢? 有很多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竞争,为什么我们像 那些喜欢进攻别人的人,那样使用竞争来证明自己是多么富于野心。 这些我们经常用到的错误的解释方法其实是试图给竞争蒙上一层炫 目的光环,使我们相信喜欢竞争是多么自然,竞争会让我们受益 无穷。 ⊙竞争是我们的天性 有一种理论说,竞争是我们的“天性”,是我们的“本性”,喜欢竞 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性,因此我们一生中会不可避免地充满竞争。但是,如果事实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各个种族的人都应该喜欢竞争。然而,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有些种族并不喜欢竞争。而且,如果这种特性是与生俱来的话,那么从古至今只要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应该喜欢竞争才对,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如果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竞争的话,那是因为从小家长或者老师就教育我们必须要学会竞争,而且应该喜欢参与竞争。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解释。最近刚读完周国平老师的心灵自传《岁月与性情》,让我很感动,一个见证了时代变迁、经历了挫折的人,依然能保持一份真性情,让我更加相信,一个人的价值绝对不是你与别人竞争的体现,而是自己在生命历程中的自动自发。 ⊙竞争能够让我们做到最好 有些人认为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相信竞争能够让我们发挥出 自己的最佳水平。但是无数的例子却恰恰相反:没有竞争我们会做 得更好。竞争不仅不会使我们发挥出最佳水平,反而使我们在竞争 中无法将对手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往往是将其看成一个物 体,看成我们实现自己目标的一个绊脚石。 竞争还桎梏了我们的视野,限制了我们的选择。如果我们参加任何竞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比赛的话,我们往往无法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再就是因为担心失败,所以我们只是去选择那些肯定会赢的活动。就像中国足球每次参赛,球迷们都希望中国队能进入总决赛,但是前提是必须在预选赛不能遇到强队比如巴西队。这样的话,竞争实际上只是一种游戏规则,它与发挥没有多大关系。因此竞争并非能够使我们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只不过使我们能够战胜别人而已。竞争往往让我们分心,使我们无法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因为当 我们竞争时,我们很少能够完全地集中精力,我们往往还会关注到那些与我们一起竞争的人。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渴望成功、渴望进步,还期望能够通过战胜别人而证明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是多么了不起。 竞争往往并不能使我们真正优于别人,因为只要参与竞争,我们 就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别人也应该遵守同样的规则。我们越是希望 能够优于别人,跟别人的共通性就会越多。因此,竞争并不能促使我 们去开发、挖掘新天地,却会桎梏我们的观念,对于那些我们本应该 努力去尝试的新事物也就会视而不见了。因此,与其说竞争让我们 更加富于创新,还不如说竞争将我们桎梏在那些预定的轨道里,而使 我们疏远了创新。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关于竞争的认知误区(2)
⊙竞争使我们更加富于自信 那些支持竞争的人往往会大肆渲染竞争如何可以增强我们的自 信,如何可以增强我们的自尊。任何一个被迫去竞争的人——包括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如果失败了都会感到万分羞愧,都会害怕再次 失败,因此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想法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只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