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财富人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点箴言:
不管投资人也好,员工也好,都要从第一线的业务员做起,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你慢慢地精通了业务,然后,你才有自信去指导和带领你的手下,才能具备一个管理者的资格,再慢慢摸索管理的经验和技巧,我觉得这些要一步一步来。
我当时大学毕业不久,我很清楚商家在学校里进行推广的情况,所以我认为这个市场很有前景。同时刚毕业的学生对校园生活还有感情,所以就义无反顾地进来了。
品味人生
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更多地参与社会,向社会展现自我的诉求更加迫切;追求艺术和美的愿望更加强烈。文化、时尚、品味和情调成为一种挖掘自我、彰显个性的通道。
有一群人,他们为我们创造着品味,营造着情调,引领着时尚,我们内在的那些美、那些艺术的气质,通过他们释放出来,让我们或亮丽地展示人前,或悠闲地隐于闹市,或超脱于心灵之外……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学校园的依恋(5)
他们不是艺术大师,甚至谈不上是艺术家,他们自己在享受情调的时候也物化着他们的情调,制作着他们的情调,并把很多人带入这个氛围中来,他们并不特别在乎金钱,然而情调的确也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塑造美的人(1)
李东田:著名形象设计师
自学成才
记者:我知道您是在1990年从蒙妮坦学校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了一年。1991年正式进入中国的文艺界。参与许多影视作品的首席化妆师工作。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踏入影视圈,当时您多大?
李东田:我是1988年入的这行。当然有一个学习的过程。1990年有机会去拍电影。所谓的契机应该这么讲,因为我当时发型特别怪,走在大街上被星探看见了。我当时表演没什么天分,所以表演没被记住,但是我有个技术,就是我会做头发,当时我还不会化妆,我帮了当时化妆师的忙,就是做头发,他们觉得特别好。
几个月后,他们要拍一部电影,让我来做这部电影的化妆。是发型师的工作,我就去了。认识了潘虹、丁嘉丽、盖克等大师。那个年代做这行的不多,尤其年轻人不多,他们觉得我做得挺好,慢慢地就正式做了电影的发型师的工作。因为不能老是请假,后来就离开学校了。我很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很多机会,教了我很多技术。
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在国外学的,我说没有呀,我就是在北京学的,北京蒙妮坦学校。很多人愿意说我是在哪里哪里学的,我觉得没必要,哪里学的就是哪里学的,应该诚实。
加入娱乐圈是从电影开始,我认识了当时的明星、歌手,很多人都是大红大紫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给他们做了头发,之后有机会做了化妆。
后来我觉得我做的头发和别人做的化妆有点不太匹配,我就考虑自己除了做头发是不是还能做化妆,我没学过化妆,就来了个自学成才。自己拿了本书,就开始化妆了。做一个东西要好,应该有一个好的投入。我就把家里给的仅有的几十块钱,攒一攒,帮人家做头发,来挣钱,买了很多专业的书。
做了以后,很多人喜欢,别人就给了我更多的机会了。做了几部电影,像周晓文、张艺谋、李少红等,这些都是很大的导演,我跟他们都合作过,但是都是10年以前了。当时我对于我的工作没有想得太多。很多人羡慕我今天有这个成绩,我自己不这么想。
我当初想做这行的原因是因为我数理化太差,没办法只能选一个技术性的工作,既然数理化学不好,应该把选择的这个行当学好,我确实有这个想法。所以我觉得学东西,还是要用心和努力,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在这个前提下,我选择了这个行业。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合作了很多有名的艺人、歌手、导演,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做得更好一些。在电影合作中,导演们给我很多的空间让我去发挥,给我很多很多方便。特别要提的是李少红,她给了我机会做电影《红粉》,很重要的一部电影,那是1994年,我做完这部电影就有机会去美国。
到了美国就开始想有一个新的发展,自己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我感觉自己做这行应该有新的模式去发挥,所以我就决定留在美国。留在美国的这段时间对我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朝###”
记者:您是历年MTV盛典的主造型师,更获得中国化妆师世界杰出成就奖,也是中国大陆众多选美及模特大赛的评委和造型顾问,毫不夸张地说,您是中国时尚造型界首屈一指的领军人物,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在前面领跑,有什么感觉?后面没有人追上来,您自己跑得有意思吗?
李东田:说我是领军人物,我觉得我是所谓的“三朝###”吧。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做一项工作做15年,其实从入行开始算已经17年了,是很长的时间了。我看到许多明星从出道,到鼎盛,再慢慢退下去,然后又有新人出现,我觉得有几代人了,而我还在一线工作。得奖也好,做顾问、评委,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头衔,很多人说你现在是明星了,是名人了,我没有那个概念。我觉得我还是我,我还和当年一样,没有改变。我照样起床,叠被子,收拾屋子,我觉得这就是生活。当人们给你很多头衔、冠名时,有很多事情是变得方便了。人们会以你的意见为主,这对很多人来讲确实是很困难的。
塑造美的人(2)
所谓的领跑,一个人跑在前面,后面没有人跟着你跑,高不高兴?为什么不高兴,我觉得我自己的努力没白费。至于有没有人竞争,我觉得竞争存在于每一天,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竞争对手,但是竞争需要良性的竞争,而不是恶性的竞争。良性的竞争是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借鉴,这才是关键。在领先别人很多的时候,你的眼光应该放得更远。
因为生活在美国的原因,我可以中国、美国两边跑,可以到做我这行出色的很多国家走走,认识了很多化妆师、模特、导演、演员。人是要见世面的,见的人多你才能想法多,所以我不认为我很孤单,相反我很高兴。
我把我个人的生活,我的角色要放在不同的时候,比如说我在公司,大家都知道东田造型,在很多杂志上可以看到东田造型这个名字,这是我一手创办的公司。我特别高兴做这个公司,因为我打破了中国人惯有的想法,中国人喜欢的都是单打独斗,“我特别好,别人都不行”。我们不是,东田造型是把所有好的全都集中起来,拆散了是完美的个体,合起来又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中国人有句话,“团结就是力量”,我觉得这确实是正确的。团结就是力量,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东田造型是一个群体的工作,是一个大家和睦相处的家庭,我把这个做起来以后,让外人,全世界各地到中国来的人,要见这个行业的人,一定要谈到我们公司,一定要谈到我,那我很高兴。在公司里我要做董事长,一个行政人员。同时我还是个发型师,还要做培养工作,我们公司自己有个美容学校,我做校长,做李老师,每两个星期要给学生去讲课,同时我还要照顾好我自己,方方面面我都要插手,都要参与意见,我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你要担任不同的角色。
我跟我的朋友讲,别人可以认为我是名人,我个人认为我只是在我的这个行业里出名。像演员,他只是演戏行,要他做科技就不行。像我,我做头发可以,但要我做电脑就不行,我对电脑完全不懂,完全外行。所以任何人只是在他的行业里做得好,离开他的行业就不能说好,不能说比别人强多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我在不同的环境处于不同的角色的时候,都很高兴,我会让我自己舒服。我不会认为我孤单、郁闷等等。我很高兴我能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处于不同的角色。生活是很有意思的,我很热爱生活。
记者:1999年您创办了以您个人名字注册的东田造型工作室,您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时尚造型公司的董事长,从单纯的造型、化妆转向商业运营,这个转型对您来说困难吗?您更喜欢被称为化妆师还是董事长?
李东田:在美国我去过很多经纪公司,他们给我的理念很好。当时中国还没有做经纪公司的,很多人对我做这个表示怀疑,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想法,因为外国已经有很先进的例子了。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而且这个行业又是刚刚起步,我觉得更应该把这个路子走正,这样才会越走越顺。做这间公司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经营,经营艺术家。
我们把公司分成了几个部分,有发廊的部分,有化妆师的部分,另外还有学校,三个部分。不同的项目分好之后我们开始做经营。有些人在当时并不很出名,但是我们看中了他的潜力,所以公司就跟他签合约。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技术上我们给予支持、指导,让他慢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到摆上台面,让大家喜欢他做的东西。现在许多杂志上都能看到东田造型的人。
东田造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男生比女生多,因为我认为男生比较好接触,大家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再说这一行特别累,很多人只看到做头发,做化妆是时髦的行业,没有看到背后的东西,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很辛苦的。
至于董事长与化妆师的称呼,我认为最好是叫我东田,叫我的名字,公司里一般都叫我东田,我认为挺好,因为东田就是我,所有的东西都是我。
。。
塑造美的人(3)
男人穿裙子一定要让别人看出来是男人在穿裙子,而不是男扮女装。
记者:能否评价一下国内时尚界与国际时尚界的区别?
李东田:我认为国内好的东西与国外没什么区别,国外可能更正规一些,人们可能更强调文化性质的补充。国外做这行业的比较久,它的规律性比较强,而且都是有经纪公司的。国内的像我们公司做了五年,这五年我们积攒了一些经验,当然跟国外比我们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国外的走动性强,国内的比较弱,来往的不多,各自为政。相比之下国外的可能更有系统,国内做东西个人性比较强,但是这并不是不好,万事都有一个开头,作为经纪公司,我们特别想把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正规一些。
记者:你现在居住在北京和纽约两地,往返于伦敦、巴黎、纽约、香港等很多地方,在这些地方你更喜欢哪个城市?
李东田:最喜欢的就是北京。我在北京长大,我喜欢北京这种开阔的马路啊,天空啊等等。北京人比较直爽,不是那么造作。上海比较商业化,表面的东西多一些。当然上海也是非常棒的城市。相比之下,国际上的城市我比较喜欢伦敦,我觉得伦敦简直就是北京。
记者:你参与过许多名人的化妆,比如王菲、陈娟红、刘欢等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李东田:我没有什么印象最深的。但是跟他们相处都是难忘的。我更关注他们的态度和个性。
记者:2003年在巨星旋风超级盛典上,您因为穿裙子出场,引起大家很大的关注,您说“我是内地第一个穿裙子的男人,我觉得穿裙子特别美”,那么在您心目中什么是美,您对美的理解是什么?
李东田:美是多种多样的形式并存的。外表、形态、性格、心态等等,太多了。美是综合的。对于女人来说,优雅就是美。我不是那么强调面孔。更多的在于举止,在于言谈,在于动作。我觉得内心的状态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我觉得这个才是美。
记者:您曾经说过,“男人穿裙子或者化妆,张扬的是个性,而非性别”。在您的造型中有很多都是中性,而且比较性感。在您的心目中,您觉得您离男人的心灵距离比较近,还是离女人的心灵距离比较近?
李东田:我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非常性感的。每一个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性感的。就穿裙子来说,没有人规定男的不准穿裙子。但是男人穿裙子一定要让别人看出来是男人在穿裙子,而不是男扮女装。如果穿成一个女人的样子,我认为那是哗众取宠。服装是一种文化,它代表了你对这种文化的向往。比如我穿裙子,人们都说,“你穿裙子很好看”,我自己也觉得我穿裙子就能穿出男人穿裙子的样子。没有人感觉我穿裙子是一个女的,这是很关键的一点。我觉得我穿对了。
至于说离男人的心灵近,还是离女人的心灵近,我觉得都近。我自己是男的,我了解男的,男人还是愿意和男人在一起的,即使他结了婚。可能因为荷尔蒙的原因,大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对我来讲,女性是很神秘的。“像雾、像雨又像风”。女人比较多变。但是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最重要的是你要和他沟通好。要敞开心扉去互相了解,这才是关键。只要是好的,都会打动人,和他(她)相处都会其乐无穷。
记者:您要出新的专集了,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李东田:我即将要出版我的一本作品集。是我从业17年来一个小小的总结。不管化妆呀、摄影的人呀,都会喜欢的,因为我花了很多的心血。花了很多的时间,买了无数的参考书,看了世界各地的很多东西作为借鉴。合作了非常多的、有名的摄影师。拍摄了很多照片。包括很多杂志上的东西及广告。把我做的化妆、发型的照片展示给大家。这本书的设计我请了一个很好的设计师叫王朝。他做的东西我很喜欢。这本书从纸张、设计、排版印刷——从头到尾,我都参与了。希望这本书出来大家都喜欢。
塑造美的人(4)
记者:东田先生能否教我们一些平常化妆的简单技巧?
李东田:女性都需要化妆,男性你有这个兴趣也可以化化妆。总的目的是要精神一些。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些简单的小窍门,比如说哪种化妆品比较好?我觉得有三种必需品:一是干湿粉,粉饼。可以让脸上不泛油光,使脸色看起来均匀;二是唇膏,唇膏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女性焕发神采;再就是睫毛膏,很多人惧怕涂睫毛膏,怕变成“熊猫眼”。其实很简单,在涂睫毛膏之前要涂一些干湿粉在眼睛下面,这样可以防止本身的油脂把睫毛膏融化。另外对于上了点年纪的女士,涂一点腮红是比较关键的。
金点箴言:
我觉得学东西,还是要用心和努力,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
生活是很有意思的,我很热爱生活。
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而且这个行业又是刚刚起步,我觉得更应该把这个路子走正,这样才会越走越顺。
。 想看书来
庄仔的“咖啡人生”(1)
庄仔(庄松冽):“雕刻时光”咖啡馆老板
庄仔:台湾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和学服装设计的女孩若欢白手起家,开起了咖啡馆。在他们质朴无华的咖啡馆里,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种亲切的、家的感觉。咖啡已不仅仅是一杯饮品,其中有电影、有温情、有时光掠过后留下的印迹。
时光印迹
纪春:我看到有一张冰镇电影的菜单蛮有意思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创意?
庄仔:我喜欢去市场上搜集一些胸章,我就想:我那么喜欢搜集他们,为什么不自己来制作一些胸章送给客人。送给客人就要确立一些游戏规则,于是我们就发明了一些新的饮品,假如你喝了一种新的饮品的话,我就送你一枚小胸章,鼓励大家来搜集我们的小胸章。所以新的饮品通通用电影的名字来称呼。这是一种促销的手段。
纪春:这些饮品都有什么特点?比如说“萨丝比尔”是什么口感的饮料?
庄仔:它是一种冰饮料,里面加了一点点酒,喝起来会有一种晕醉的感觉。
纪春:“迷失东京”呢?
庄仔:这一款带有一点酸味。“冷山”就是一款加了两个冰淇淋球的咖啡。
纪春:咖啡馆门脸不是很大,但很有特点,能说说它的名字“雕刻时光”的来历吗?
庄仔:“雕刻时光”是我上大学时,研究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他曾经写了一本书叫《雕刻时光》,我的毕业论文是写这个导演,所以就把“雕刻时光”用来当作咖啡馆的名字。“雕刻时光”的意思是说:用胶片拍摄下人生的一些过程都必须具有时间的感觉在里头,所以时间是这个导演电影里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元素。比如说人和人之间感情流逝的过程,要反映在景物上可能就是树皮的变化之类的东西。
纪春:那这个咖啡小屋有没有时间元素流逝的感觉?
庄仔:我想多少有吧。因为我们用一些比较旧的东西,比如说像这张桌子是属于清华图书馆淘汰下来的老桌子,或者比较古老形式的灯,或者是一些去旧货市场淘来的旧货。我们比较喜欢怀旧的风格。
我们的第一个咖啡馆开在北京大学东门那边,现在拆了。刚开的时候,因为没有钱,我也得出去做编导的工作,做了大半年,那时主要是她在管咖啡馆大大小小的事务,她也熟悉这边的员工,她很辛苦,管得挺好的。当时我们的店夹在北大和清华之间辅街的小区,主要的客人都来自于北大、清华的学生、留学生、外国老师、本国老师,在我的感觉里,好象有点塞纳河左岸的感觉,属于拉丁区。
纪春:那时开了多长时间?
庄仔:开了近三年,后来拆迁,我赶紧在拆迁前又忙着找地儿,找来找去,觉得海淀区魏公村不错,因为魏公村那条路两边都是树,那种感觉很好。北京理工大学南门恰好有两幢二层小楼,有一幢不出租,另一幢我磨了大概三、四个月才租给我。
纪春:坎坷就象一个学走路的孩子,“雕刻时光”终于以它独特的气质在北京城扬名,魏公村店、五道口店、香山店顺利地开张了,让庄仔更加地繁忙,但同时也更加充实。
庄仔:为了适应每个店的不同客源,每个店有不同的特点。比如,魏公村店以本地学生为主;五道口店以外国学生为主;香山店有登山的、还有比较有钱的,开着小车来的。所以香山店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比室内面积还大的庭院,院里种了枣树,还装饰了船甲板,而且它的风景本身就有很大的优势。魏公村店就更加学生味一些。五道口店就更加洋味一点。
电影加咖啡
纪春:可以从不少时髦杂志了解到这家咖啡店老板原先是学电影的,说到电影,庄仔会两眼放光,因为他从台湾只身来到北京,就是为了自己所钟爱的电影。
庄仔:当时因为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刚起来的时候,他们拍了一些片子,比如《黄土地》、《红高粱》,还有谢飞老师拍的《本命年》,我在台湾租他们的录相带看,觉得很不错,就过来考试,然后就一直读了四年大学。四年中主要跟同学们之间相处的感觉比较好,中国大陆的同学的想法基本上跟我不太一样,所以经常会有想法上的冲撞,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件事。
庄仔的“咖啡人生”(2)
纪春:其实学导演的过程中,大家可能都希望做本行,作导演或做电影,但您最终选择的道路却是咖啡馆,怎么想的?
庄仔:做咖啡馆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留在北京,刚结婚,我太太是湖南人,婚后发现如果马上去拍电影的话,作为一个台湾人可能比较难一点吧。然后想能不能在北京有一个立足之地,这就是先做一个我喜欢的咖啡馆,里头有很多书,书又是可以卖的,我们又生活在咖啡馆后头,于是咖啡馆就做起来了。
纪春:你从1993年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在北京了,感觉怎么样?
庄仔:一言难尽啊。北京其实还是满养人的,它可以容纳很多不同的人在这里生活,它比较大方,能容纳各种各样的想法。
纪春:包容性比较强吧。
庄仔:对,比上海、广州、香港都要强很多。
纪春:在那边也居住过吗?
庄仔:住过,上海、广州、台北、香港都住过。我觉得台北文化艺术比较发达,有特别多的书店、音像店、花店,毕竟是南方的一个城市,它特别“软绵绵”。北京呢,更加粗糙一点,但是它有需求,它允许这种环境存在,它对于这种书香式的环境有需求。上海更加注重表面化,它即使有这样的环境,也还是表面化,上海不用太往里走,北京则是很需要精神上的东西。
纪春:庄仔说他是走到哪都能在哪住下来的人,但无论走到哪儿,都离不开咖啡的陪伴。
庄仔:我本身非常爱好喝咖啡,没有它好象活不下去,就连旅行,也要带上咖啡,如果那个地方有咖啡馆的话,就直接去喝。我觉得只要是新鲜就好,最好是新鲜而又稍微强一点,不要那么淡。我们这儿用的是意大利进口的咖啡豆,这个品牌是最好的品牌,属于口感温润又香味十足。咖啡很好玩,它长得很精神,黄昏喝两三杯感觉很好。我来咖啡馆第一件事就是点杯咖啡喝,因为我们规定每天每家店都有一杯免费咖啡,普通员工是一杯黑咖啡或是美式咖啡,我们的干部群体是一杯卡布其诺或别的贵一点的,多喝是要交费的。
纪春:原本以为“雕刻时光”的老板可以在自己的咖啡馆里随意畅饮。没想到庄仔自己的特权仅仅是一杯比普通员工稍显豪华的卡布其诺,对自己如此吝啬的庄仔现在显出更加浓厚的商业气质。
庄仔:还好,我觉得还不够严格,我希望再严格一点。因为我和我太太都属于学艺术的人,比较散漫,做商人不是那么专业,但后来我们营业部的人来了后,就比较专业点,他每天都在做表格,管理比较死一点,但很好。
纪春:在“雕刻时光”咖啡馆一层有一个小小的杂货铺,玲琅满目地放着各种各样古怪奇异的挂件、布艺、器皿等,每一件物品上都有一种淡淡的怀旧色彩,这个杂货铺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时光杂货铺”。
庄仔:“时光杂货铺”是我太太开的,这跟我的关系不太大,她是学服装设计的,所以特别喜欢这个,他们杂货铺的几个股东(女孩子)一会儿跑印度,一会儿跑泰国或广州淘货,加工的比较少。我们的钱基本上还是在一起使用,但生意上划分的很清楚,比如说她的杂货铺还要交租金,各有各的帐。
纪春:《雕刻时光》是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的名作,他透过对于时光的涂画描抹,表现着内心深处的言语。庄仔寄情于“雕刻时光”,以咖啡的方式实现着对于电影的梦想,在这里,他既得到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同时也获得了无限的创作源泉。
别具匠心的创意让庄仔在京城激烈的咖啡馆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但庄仔说,他不能在既定的环境中停留太久,这会让他感到磨灭了激情,他渴望写作,渴望用胶片记录时光,记录人生。
庄仔:第三个剧本是写北京题裁的故事,故事还没成形,主要是讲发生在底层一些人物的故事。
纪春:咖啡馆的营业时间是上午9点到晚上12点,来这儿的人常常是为这里的温馨所沉醉,但还有很多人是为了电影,为了共同钟爱的电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庄仔的“咖啡人生”(3)
庄仔:好多人喜欢来这里写剧本,我们在每个桌子旁边附上了插座,方便充电,还有无线上网设备。公司规定,各家咖啡店对属于艺术活动,如诗歌朗诵、绘画或戏剧表演,都给予支持。商业型的活动是要收费的。
金点箴言:
我不在咖啡馆,就是在咖啡馆的路上。
淘金网络
可以这么说,网络就象这个时代的空气和水,成为人们的必需。人们通过网络获得新闻、学习培训、认识朋友、购买东西、听歌看电影、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除了拥抱和触摸,网络几乎能完成一切人们的交流。网络的社区、论坛、博客、各式各样的网站也构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社会。
巨大的虚拟空间蕴藏着的巨大财富,随着空间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增加。到网络淘金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制造着一个个网络传奇,财富的积累速度比任何时代都快;他们是时代的宠儿,他们开创了另一个世界,让人们在一个###的世界里发现了前所未有的东西。
世界从此被无限地扩大了。
##创造网络购物传奇的女性
俞渝:当当网联合总裁
俞渝,1965年5月生于重庆;198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1987年在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北京分公司任美方总经理翻译兼秘书;1987~1988年在俄勒冈大学国际研究硕士班肄业;1992年获得纽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及国际商务MBA学位;1992~1997年在美国纽约创办TRIPOD国际公司(企业兼并财务顾问公司);1996~至今,与李国庆结婚并共同创办当当网上书店任联合总裁。
接触过她的人都说,她像一本书,越读越精彩。她带着丰富的经历和多个学位,从纽约回到北京,跨越时空进行了一场书香革命。她是当当网的女掌门人,她更是当当网的好母亲。
看好网络
纪春:说说您是如何由零开始,到今天“当当”发展为拥有7000万美元资产企业的创业历程。我们也知道前不久“财富全球论坛”也选中您参会并做演讲。据我所知,你在创办当当之前,在美国的一家公司工作,也有五年的从业经历,当时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公司自己创业?
俞渝:1996年我认识我先生并与他结婚,我等于是嫁回了北京。当时要结婚,所以面临着要么他去纽约,要么我回北京。因为我中英文都很流利,所以比他的可移动性高,于是我就从纽约回到了北京。
纪春:回到北京你并没有闲着,你总觉得女性也应该有自己的事业。
俞渝:我一直觉得女性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应该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这样可以活得更加自信,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结婚一段时间之后并且有了孩子,就开始想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慢慢地就想到能不能在网上卖书?1999年底开始做“当当网”的。在做“当当”之前我也做了很多的调研,调研的时间就用掉了我两三年。
纪春:为什么选择在网上开书店?
俞渝:我回到北京的第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花钱花不爽,比如走进一家书店,从一层到七层,你不可以把书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最后结帐,必须一楼排一次队,二楼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