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这一幕,窦辅血在沸腾!仿佛回到了当年在黄河岸边,典韦的父亲。被官军围攻,最终投河而死!

    这些天积压的情绪,瞬间爆发了。窦辅一手持剑,一首提戟,冲了过去,同时对着身后喊道:“谁也不许过来!”说完,已经冲入人群。所有人没有能在窦辅手下走过一个回合,转眼间已经是是尸横遍野了。

    窦辅在失去理性的情况下,只知道杀人。不知道躲闪,身上已经被砍数刀。

    这时,远处的太史慈担忧的说道:“奉孝先生,敬德这样恐怖不妥吧!是否要制止下!”

    郭嘉摇摇头说道:“他心中积压的东西太多。不让他借此机会释放出来。恐怕会出事!”

    太史慈见郭嘉如此说,也就不再说话了。

    转眼间,对方被窦辅的杀心吓到了,剩下的人,哪里还敢和他动手,纷纷丢了兵器,掉头就跑。

    见到这一情况,郭嘉急道:“子义。速速射杀所有人,不能留活口!”

    太史慈虽然不解其意。但还是忠实的执行了这一命令。在太史慈的神射之下,片刻已经没有活人了。毕竟步兵怎么跑得过骑兵。

    此时,那徐元直在左右的搀扶下,走过来向窦辅谢恩。却见窦辅跪在黄河岸边,喊道:“典大叔啊!辅儿为大叔报仇了啊!”

    所有人都窦辅这一举动吓到了,最后还是太史慈近前,轻轻拍在窦辅肩头,说道:“二哥!醒醒!大哥还等着二哥去救呢!”

    听到太史慈的声音,窦辅渐渐情清醒过来。见到太史慈担忧的眼神,窦辅心中暖暖的,毕竟自己还有这么多的好兄弟!如今,黄忠典韦等都等着自己去救,自己若是这样的状态,恐怕去了也救不出人。幸亏遇上了这伙人,经过这一场发泄,心情舒畅。

    再看到一群受伤的人在徐元直的带领下,都跪在窦辅面前。这群铁铮铮的汉子,跪天跪地,从不轻易下跪,即便如刚才那样,宁死不屈,宁折不弯。可是,在面对窦辅,面对这救命恩人之时,这群汉子心悦诚服的跪了一地。无论对窦辅的武艺,还是义气,或是勇猛,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窦辅恢复了清明后,忙伸手去扶为首那人,两人手把手搀扶之时,抬头一看,都惊讶了,因为两人认识。在之前的颍川的树林就见过,那人便是徐庶徐元直!

    话说,当初徐庶被捕后,不肯说出真名,怕连累老母。后来游街,请人辨认,大家感佩徐庶的义气,每人来指认。后来,被徐庶的朋友,也是一群游侠给救了出来。之后,就一直亡命江湖。这次,行踪暴露,终于在黄河渡口被围,一时没有船只过河,只得死战。若非遇上窦辅,恐怕就凶多吉少。但是原本这也是因为窦辅这只蝴蝶,才改变了徐庶等人的命运,本来历史上他们是南下的。可是,因为徐庶之前认识了窦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准备北上去并州,投奔窦辅。结果却在此遇袭了。

    可是,命运往往如此神奇,他们因为窦辅遇险,也因为窦辅而得脱大难。在窦辅知道他们的初衷后,也很喜爱这群热血又讲义气的汉子,便欣然手下他们了!

    这么好的一群义士,窦辅绝对不会放过,更何况还有大名鼎鼎的徐庶,徐元直!

    徐庶见窦辅如此爽快就答应接纳他们,非常好奇,问窦辅为什么愿意接待他们。

    窦辅看着徐庶说道:“人孰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跟对于犯了错的人,都可以给予机会改过。更何况元直原本就没有错!只是这个世道逼得尔等不得不如此!辅又岂是不明是非之人!再者,如今天下纷乱,正是需要元直这等忠义之士,为国效命之时,又怎能因此而埋没呢?诸位从今往后,便是辅之兄弟,一起跟随辅为大汉征战天下吧!将来也好博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窦辅这一番话,说的这群热血汉子,恨不能立刻征战沙场。郭嘉在一旁看着,默默不语。似欣慰,似担忧。

    这眼神落在窦辅眼中,窦辅不知道他担心什么,又在想写什么。

    而徐庶得知窦辅立刻要渡河北上时。便主动承担去寻找船只。而窦辅见到他们伤的伤,残的残,希望他们留下养伤。等伤愈再来汇合就好了。

    可是,徐庶等人坚决不同意,若窦辅执意将他们留下,他们就自刎当场!窦辅顿时头痛无比,没想到年轻时的徐庶如此血性,如此冲动!一时之间也无计可施。只得先驻扎休息,等天明再赶路。顺便把方才杀死的追捕徐庶之人。全部掩埋了。窦辅此时才知道自己杀得都是官府之人,也幸亏郭嘉机警,让太史慈全部剿杀。一个不留。这才免除了后患。忙完后,赶了一天一夜的路,这些人大多也是私兵,不能和窦辅之前的亲卫相比。所以都休息了。

    当晚。窦辅平静下来后,细细思索并州幽州之事,觉得好还有些不妥,忙把郭嘉太史慈叫进营帐商议。

    窦辅当先说道:“奉孝!子义!辅方才细细思量后,对并州终究不放心!志才手中兵马有限,而五原,云中之兵,也曾随张懿出战。想必也折损不少,若金屠各胡反了。挟大胜之威,劫掠并州,辅忧心志才守不住啊!”

    郭嘉闻言问道:“敬德是可担忧志才守不住云中基业?”

    窦辅摇摇头,说道:“云中基业,丢了也就丢了,重头再来便是!只是,担忧志才及一种属下之安危啊!”

    郭嘉见窦辅这么说,笑道:“如此好办!若敬德要守住基业,嘉无十足把握!若敬德只是要保志才等人无忧!嘉不才,愿亲往祝志才一臂之力!”

    听郭嘉之言,窦辅眼前一亮,问道:“哦?奉孝此言当真?”

    郭嘉正色道:“军中无戏言,嘉愿立军令状!”

    窦辅欣喜,问道:“奉孝可还有要求?”

    郭嘉看着窦辅,说道:“嘉只要两物!只怕敬德不肯!”

    窦辅好奇道:“哪两物?只要辅有,必定交与奉孝!”

    郭嘉笑着答道:“嘉要敬德的印绶!”

    关于印绶,之前已经讲过作用,分为三种官印,金,银,铜。一寸见方,又称之为方寸印。绶就是绶带,也分为三种,紫,青,黄。窦辅的便是银印青绶!这个若是丢失,可就不光是丢官,严重的是要丢命的!所以,一般官员都是随身佩戴的。

    窦辅毫不犹豫,从腰间解下交与郭嘉后,说道:“这又有何不可?!不知,奉孝还有一物是何物?”

    郭嘉颇为动容,双手接过窦辅印绶,说道:“多谢敬德信任!这另一物,便是问敬德借用徐庶等人!”

    窦辅笑道:“这哪里是要求,分明是奉孝在为辅分忧啊!辅正愁明日如何让他们留下,如今有奉孝,正好为辅解决一大难题啊!”

    闻窦辅之言,郭嘉太史慈皆大笑。

    其实,郭嘉依旧是在试探窦辅,见窦辅毫不犹疑交给自己印绶,便想帮窦辅解决徐庶等人的困扰。可窦辅的直爽也让郭嘉欣悦。

    第二日一早,窦辅便与郭嘉分道,二人互道珍重后,各自踏上征途。徐庶等虽然因为不能跟随窦辅而不甘,但是得知保护郭嘉的重要性后,还是非常高兴的。当郭嘉告诉他们,此去并州将有机会斩将立功,数人更高兴了。

    但是,郭嘉开出的要求就是要尽快养好伤,最迟在进入并州地界要能独自骑马!不能骑马的就留下,徐庶等忙保证自己一定养好伤。

    随后,郭嘉租用了两辆马车,方便众人养伤,又不耽误行程。对此,原本有意见的徐庶等人,此刻也一点意见没有了。

    不到一日,这些桀骜不驯的汉子,被郭嘉治得服服帖帖。因为,郭嘉心中要下一盘大棋!他要给窦辅一个大大的惊喜!否则他又如何会要窦辅的印绶!

    而此时的窦辅当然不知道这些,他已经过了黄河进入冀州腹地。太史慈沿途为窦辅讲解风土人情。毕竟太史慈是青州人士,对河北还是比较了解的。窦辅心中感慨不已,这一路所学,胜过与典韦走十趟。

    这一日,窦辅等进入常山国境内,远远望见,远处有一村落,窦辅等便欲前往借宿。等来日再赶路,可到了村口却发现尸横遍野。窦辅看的心头火起,一边让军士停下四处搜寻,一边去看看是否还有活人。不一会,军士来报,村中没有活口,但是全部是老幼,没有青壮,也没有年轻女子。窦辅觉得很奇怪,正思索间,出去探查的斥候来报,在北边有一伙山贼押着不少年轻女子,往山里走。

    窦辅顿时醒悟,知道这是山贼下山劫掠人口,忙命部队集合,分三路包抄。太史慈在左,黄叙在右,自己居中,三路并进,合围山贼!

    可是,窦辅才出村口,便遇上一群村民,只见为首一小将白马银枪,立于路中,喝到:“贼人休走!”

    这小将是何人?窦辅又会如何面对?郭嘉心中图谋的到底是什么?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ps: ; ;今日第三更!连续万更!居然什么都没有,比断更还不如啊。。。唉,果然是路人甲!

    也不知道求票在求什么,呵呵!继续码字,明日三更!大家看着给吧!

    给自己加油打气!
第九八回 战赵云子义逞强 世无双白马银枪
    上回说到窦辅率领颍川世家借给他的四千余兵马,一路北上。而心里压抑始终压抑的情绪终于在黄河边,触景生情,全部宣泄了出来。也因此救了身陷绝地的徐庶等人,而后徐庶等人甘愿追随窦辅。窦辅忧心身在并州的戏志才等人,为保完全,郭嘉亲自赶往云中去接应戏志才,并带走了徐庶等人以及窦辅的印绶。

    在安排了郭嘉前往并州后,窦辅安心不少。当到达冀州常山国时,因为要借宿,辅却发现有村落被屠杀,当窦辅得知山贼下落时,忙与太史慈黄叙分兵围堵。正在窦辅出村时,遇到大队村民,手持农具,堵住窦辅出村的。这时,只见为首一少年人,白马银枪,立在路中,大喝道:“贼人休走!”

    窦辅一愣,这装扮太熟悉了。可是,之前因为太史慈之事,窦辅已经认错过一会,这次无论不能再错了!于是,接口道:“这位小兄弟请了!在下并非是山贼!乃是官军,此刻正是要追击山贼的啊!还请小兄弟行个方便,将路让出来啊!不知这位小兄弟尊姓大名?”

    那小将见窦辅说自己是官军,目露鄙夷之色,说道:“那就更加不能让尔等过去了!官军又怎会剿贼,天下何人不知,如今官匪一家!尔等还不是一伙的!”

    说完,不由窦辅申辩,挺枪便刺。窦辅无奈提戟抵挡,不想那少年乃是虚招,猛的双手使劲压住窦辅青龙戟。顺势一扫,只去窦辅前胸。窦辅赞道:“好枪法!”随即侧身让过,将青龙戟一转。用小戟一拉,将枪柄勾住,欲让少年放手。那只那少年且倔强,竟然宁肯窦辅将其手被小戟切断,也不肯松手。窦辅爱惜人才,也不愿伤人,那样只会与村民的误会愈深。

    窦辅摇头。将青龙戟轻轻往前一推,少年正用力向后打车拉扯,猛地窦辅松劲。他一时把控不住,向后倒去,窦辅顺势,将青龙戟反转。用戟柄将其扫落下马。

    村民们见窦辅如此了得。竟然将少年打败,都惊慌不已,不敢向前。窦辅这才收了青龙戟,下马扶起那少年,:“在下乃是过路的,前往幽州讨贼啊,路过贵地,见此情景。便下令救火。得报有一股山贼正押着妇人往山上走,所以才急着出村去追赶拦截。小兄弟若不信。可随在下一同前往,在下确保将乡亲们救出来!”

    窦辅的行动与言语,让村民们将信将疑,只见那少年起身拍拍身上尘土,对着窦辅说道:“某今年已经十八,不小了!对了,某姓于名佑,字天羡!那贼头…不是,这位将军尊姓大名啊?”

    窦辅暗道:这人姓于?不知和于禁是何关系啊?窦辅来了这时代这么多年,对于名将还有这特殊的偏执爱好,想结识更多英雄!但是脸上却笑笑,说道:“在下姓窦名辅字敬德!”

    那于佑:“可是护匈中郎将窦辅?”

    窦辅一愣,不想这等山野村民也知道自己的名号,不禁对他的来历更加好奇,点头说到:“正是在下,只是小兄弟怎知辅名号?”

    那于佑还没有说话,远处亲兵跑来告诉窦辅,太史慈才出去没多久便遇到一将,不知为何打起来了,太好而太史慈还不是对手,这才赶来报知窦辅。

    听了这话,窦辅大惊,太史慈的武艺他是知道的,已经是一流之境,还在自己之上。即便是众多三国名武艺将能在太史慈之上的也寥寥无几?会是谁呢?

    而此时,余下那于佑兴奋说道:“一定是表哥回来了啊!”而一众村民听到了这话也仿佛盼到了希望。

    窦辅更奇怪了!但是,担心太史慈有失,也不及多想,便随亲卫带着部曲,去寻太史慈去了。于佑连忙跟上。

    待到村外见到太史慈时,太史慈正与一将打的难解难分,太史慈虽然处在劣势,但是短时间也不会马上输了。于是,窦辅放下心来,只见太史慈对面,肤若白玉,面容俊朗,身材魁梧,身手矫健,最奇特的是,与呀太史慈一般打扮,白甲白袍白马,马挂长弓,唯一的区别就是太史慈用的是双戟,对方用的是银枪!

    又一个白马银枪,窦辅神情古怪的望了一眼身旁的于佑。于佑见窦辅目光怪异,脸红道:“表哥是某家最敬佩之人!”

    窦辅点头,表示明白。年轻人嘛,总是有偶像的!可以理解啊。

    这时,突然见太史慈败退,突然回身一箭射出。对方大叫一声好!随即也在马上搭弓开箭!此时的马匹并无马镫,在马上开箭,考验的不光是射箭公覆的功夫,还有骑术。双方一连三箭都抵消了,彼此心中对暗自佩服对方神射,开始时,两人比试的是骑射,可随着两人速度越来越快,开始比试奔射!这个可是一般匈奴人都不擅长的!

    窦辅自问自己骑射功夫不错,但是要说起奔射也自叹不如。其实,此时窦辅已经基本确定对方是谁了!有这么好的骑射功夫,又是白马银枪,身在常山国,若还不知道,窦辅也就不配是穿越人士了。

    只是,如何让二人停下来,窦辅很苦恼。两人战到此时,彼此惺惺相惜,只是不愿先停下来而已。正在窦辅思索之间,却见两人同时使出了连珠之技,可是因为马匹颠簸,三支箭并未抵消,各自往对方飞去。窦辅大惊之下,连忙取铁箭以连珠射出,但是却只射落三支箭!剩下的一支飞向太史慈,两支飞向那人。窦辅暗道糟糕,一旁的于佑都不敢看了。

    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可转眼,却见两人分别从马上跃下。

    那人笑着走向窦辅,说道:“人言护匈中郎将神射天下无双。一箭而射杀鲜卑大人!保大汉北疆平安!犹自不信,以为以讹传讹,今日一见。方知见面更胜闻名啊!常山赵云见过将军!”

    窦辅一愣,果然是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上前道:“子龙亦是枪箭双绝,当世无双啊!辅佩服!”

    赵云一愣,暗道窦辅怎么知道自己表字子龙的?展演看到于佑站在窦辅旁边,以为是他告诉的。便抱拳道:“不敢当!能的将军一赞。云惶恐!”

    这时,太史慈也走过来了,对着窦辅说道:“二哥!小弟输了!”

    原来。方才双方各射三箭,窦辅心急之下,也射出三箭,却是击落了赵云射向太史慈的两支箭。而只击落了太史慈射向赵云的一支箭。倒不是窦辅故意偏帮。只是情急之下本能反应。

    但结果却是,两人都毫发无伤。太史慈用手接住了剩下的一箭。赵云却是用手接住一箭,用嘴衔住一支箭。太史慈自问,如果是两支箭射向自己,自己绝对无法避得开。用嘴衔住,这对人的眼力,反应,对劲道的掌握等等。要求都非常高。不是一般人做得到了!当然对于这点,窦辅也很佩服。自己自问箭技一流,也无把握接得住。所以,太史慈输的心悦诚服。

    窦辅哈哈一笑,说道:“用嘴衔箭,辅只在古籍中见过记载,当世之人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人。辅一直以为是古书记载有误。故意夸大!不想今日得见神技,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赵云谦逊道:“将军客气了!云只不过是雕虫小技,又怎比得上将军纵横大漠,射杀胡酋!扬大汉之威!与将军一比,云实在算不得什么!再者,方才云与那位将军比试,乃是不分胜负!”

    见赵云如此谦逊,窦辅敬佩不已,有如此神技而不骄,且志存高远。果然是绝世无双啊!

    但太史慈却也是执拗之人,说道:“输了便是输了!技不如人,慈必当苦练,以期那难怪能胜过阁下!”

    赵云战时勇猛刚烈,而平时则温文尔雅,见太史慈如此强势,也不生气,对着窦辅问道:“将军,不知这位是?”

    窦辅便为赵云介绍道:“此乃太史慈,字子义!乃辅之义弟!年轻好胜,还望子龙海涵!”

    赵云笑道:“无妨!太史将军,云方才所言却乃肺腑之言。试问战场之上,箭矢如雨,哪里来这等机会,让云以口衔箭。方才若不是窦将军解困,此刻,吾二人皆中箭矣!试问,身中一箭与身中数箭,又有何区别!同样难逃一死!故而,云才说,方才比试,无胜负之说!太史将军神射,云钦佩!”

    见赵云这么说,太史慈亦不好再说,只得谢过。

    而窦辅对赵云简直刮目相看。这理论,便是在后世也非常人能领悟的!战争是生死搏杀,岂是竞技可比!

    窦辅点头赞道:“子龙所言,令人警醒啊!确实,战场之上,中一箭与中两箭并无区别。战场之上,只有生死之别,岂有胜负之分!子义,须谨记!切勿逞威啊!”

    太史慈也有所领悟,躬身领命。

    赵云连称不敢,说道:“将军谬赞!云实在当不起!”

    窦辅佯装不悦道:“辅以子龙为友,子龙又何必居然于千里之外!?子龙若愿交在下这个朋友,便请直呼表字!”

    一旁太史慈亦点头称是。

    赵云拗不过二人热情,便答应了,窦辅大喜。

    随后窦辅问起二人如何会打斗起来的。

    原来,村民被杀害,太史慈义愤填膺,决意杀光这伙山贼,于是快马疾驰,在路上遇到正拼命往回赶的赵云,两人彼此皆急着赶路,太史慈性急,便出手,欲将挡路赵云扫落地下。这才引得赵云误会,双方这才打了起来。

    见双方说开了,彼此一笑了之。而就在此时,亲卫来报,黄叙已经追上了山贼,此刻正与其厮杀,请窦辅太史慈火速包抄,以期一网打尽。

    这时,太史慈仿佛想到什么,忙拦着赵云说道:“子龙,方才不分胜负,不如再比一次!如何?”

    赵云不解,问道:“子义欲如何比试?如今乡亲正等吾等前去解救,云此刻心急如焚,还请子义体谅!此事以后再说!”

    窦辅见太史慈竟然还在为此事纠缠赵云,也微怒道:“子义,休得再胡闹!此刻,数百村民正等着吾等解救!子义怎能如此任性,切莫耽误了正事!此事,以后休要再提!”

    到底太史慈要如何比试呢?赵云是否会答应比试呢?窦辅又能否招揽到赵云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ps: ; ;今日有事,上传晚了!第一更,晚些还有两更!
第九九回 灭山贼千里奔袭 募勇士以财相激
    上回说到窦辅打败了阻拦其离去的小将于佑,而后得知太史慈也与一将打起来了。忧心太史慈安危,窦辅忙赶去支援。却来年见与太史慈敌对之人,武艺高超。在两人比试危急之时,窦辅忙出手救援。结果,太史慈任然以一箭之差落败。而对方从窦辅铁箭上刻着的名字,知道了对方身份。并且出言开解太史慈,而所说之观点,窦辅非常赞同,遂起了招揽赵云的心思。而就在此时,黄叙派人传言,已经发现山贼,并与之激战,望窦辅等速去增援。

    听到这一消息,不光窦辅,赵云也急了。正当要出发时,太史慈却出言要与赵云再比一次!一决胜负!赵云无心于此,窦辅都微怒,说道:“子义,休得再胡闹!此刻,数百村民正等着吾等解救!”

    太史慈接口道:“二哥!小弟正是此意!”说完,对着赵云道:“子龙,慈与子龙便比接下来看谁杀的山贼多!多杀者为胜!”言毕,策马疾驰而去。

    赵云亦被激起豪气,高声答道:“好!就依子义!”说完,亦绝尘而去。窦辅苦笑的望着两人,对着身后部曲,喊道:“听到太史将军之言否?多杀者为胜!优胜者,本将赏酒一坛!”

    军中不得饮酒,这些自由惯了的世家私兵,这段时间可是。如今听到窦辅之言,皆高声应和,随着窦辅冲了过去。

    其实,这也是不得已为之。毕竟这不是自己的部曲,也不是汉军精锐,若不如此。恐无法让他们效死力!

    当然,这伙山贼很悲剧,在太史慈与赵云这两个杀神面前,他们的还击是无力的,死伤是惨重的。而等身后那群虎狼之兵冲过来后,他们发现赵云与太史慈还是仁慈的。

    因为在那些私兵眼里,这些山贼就是美酒啊。那个砍的顺畅啊!而砍得最多之人,居然是辛家的一名护院,名叫薛凤。他如愿获得一坛美酒。但是,他却没有独自饮用,而是与众人分了。窦辅暗自点头,觉得此人是个人才。在这个时候。就看得出各家的私兵真实水平了。

    而赵云与太史慈依旧不分胜负。只因为最终贼酋被两人同时射中头颅,很悲剧的是,两人都射中了那人的眼睛,一左一右!当然,这个时候没有人同情他,真正的死有余辜!

    赵云让于佑安顿妇人与青壮先回村,自己领着一人来拜见窦辅。在赵云的介绍下,窦辅知道了此人乃是赵云兄长赵刚。因为受了伤,走路不是很方便。但是赵刚却坚持要来拜谢窦辅。窦辅当着赵刚的面,直接招揽赵云,赵云很是心动,但是又担心兄长。结果还是赵刚说服了赵云,要赵云知恩图报,好好追随,建功立业去。

    而窦辅也知赵云的担心,便让赵刚随同愿意离开的族人前往荆州避难。赵刚知道村寨已经烧毁,而河北如今兵荒马乱的,为了族人安全,也为了让赵云安心,便同意了窦辅的请求,带着族人投奔窦辅。

    窦辅大喜,忙让数名亲卫随赵刚一起南下,自己写来书信,让他们先到颍川找荀彧,再安排船只,走水路南下零陵,这样比较安全。见窦辅安排如此妥当,赵云铭感于心,决意好好报答窦辅。而赵刚离去前,也将部分族中青壮留下,跟着赵云,以待将来追随窦辅建功立业。那于佑死缠烂打的也被留了下来,做了赵云的副手,窦辅随即将四千余部曲,分别让太史慈,黄叙,赵云并自己各带一部。对于窦辅如此器重,赵云暗暗发誓,要誓死追随!

    当这一切安排后,窦辅原本准备休息了。但是,黄叙却来找他。原来,黄叙奉命带着投降的山贼,去抄了他们的老巢。结果却无意发现了一个。在山贼老巢之中,除了搜出的钱财外,还有数十份书信。从书信中,窦辅得知这伙山贼居然是张纯余孽。当初,张纯被公孙瓒等石门打败,各自逃散,如今在乌丸的支持下,又在幽州辽西郡聚集,这些书信就是来召集旧部的。而这贼酋怕自己人少,不受重视,才下山去劫掠人口,强行充当兵员,准备北上投靠的。而且窦辅还从信中得知黄忠公孙瓒等如今被困辽西管子城,已达百余日了!

    窦辅忧心黄忠等安危,心急如焚,可是手下四千余人,却只有千余马匹。于是,窦辅让黄叙将所得财物,取小部分让赵刚带走,沿途使用。余下的全部搬到露天,分成两半。

    随后,窦辅集结了全部人马,告诉他们,如今形势危急,需要招募三百敢死之士!愿意去的便站出来。这其中半数钱财,就有这三百人分了!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就挑选了三百余精壮之士,再加上窦辅的百余亲卫,赵云的百余乡勇,组成五百敢死之士,由太史慈与赵云统领,太史慈为正,赵云为辅。正好太史慈勇猛敢死,赵云沉稳内敛,两人相互配合,将是黄金组合。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赵云刚刚加入,骤然为主将恐将士不服,也对赵云不利!

    黄叙也想去,但是,窦辅考虑到黄叙年轻,而其父被困,怕他冲动误事!而且他与太史慈性格都太过急躁,不宜同行。再者,这五百人中,还有赵云的百余乡勇,综合考虑,由太史慈赵云两人统领是最为恰当的。

    同时将营中千余马匹集合,一人双马,火速赶往辽西管子城。而此去的主要目地是让城中知晓援军到来,以坚其心。赵云是北方人,熟知马战,窦辅严令二人,若非城破,不得死战,以游击骚扰为主。尽量拖延时间,等待自己到来。

    太史慈与赵云躬身领命,遂带着五百勇士纵马出发了。其实,窦辅何尝不希望自己亲自统领,但是,这手下四千部曲,皆是颍川世家私兵,若非自己,旁人恐怕镇不住!无论太史慈还是赵云都不行,所以,只有自己亲自统领了。

    但是,窦辅也会急行军前进的。毕竟窦辅心知靠太史慈赵云等只能拖延,还要自己率主力到达,才可能救出黄忠等人。于是,窦辅对着余下众人,指着地上财物说道:“地上所有财物,全部赠与诸君!辅只有一个要求,十日内必须赶到!若等按时赶到,请尽分财物,明晨出发!若过时不到者,斩!待破敌后,敌军辎重,马匹牛羊任取!”

    下面数千人,只犹豫了片刻,便在各家领队带领下,上前接令!然后将地上财物尽数分了。

    这就是金钱的力量!对于这样的乌合之众,就要行非常之法,窦辅相信,一路跑到石门,能坚持下来的,也就成了精锐之师了!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