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琰横了顾雍一眼,娇嗔道:“不许多嘴!要你管!”说完就跑开了。

    顾雍被骂的莫名其妙,不由感叹夫子言之有理,沉吟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

    而话才说完,身后就传来蔡琰的声音:“是吗?”

    顾雍吓了一跳,不明白蔡琰才跑开。怎么又跑回来了,忙扯开话题问道:“师妹怎的回来了?可是有事?为兄愿意代劳!”

    蔡琰听顾雍问话,才想起自己回来的目地。也懒得计较方才顾雍之言,便说道:“大兄可是真的晕倒了?那现在可好了?琰儿该不该去探望大兄呢?”

    顾雍不明白蔡琰到底什么意思,这是希望窦辅晕倒呢?还是不希望他晕倒呢?这是想去探望呢?还是不想去探望呢?

    其实,这只是蔡琰的小儿女心态,是患得患失!既有窦辅因在乎她而晕倒的满心欢喜,又有对窦辅晕倒后身体受伤的担心。

    这样的心情在爱情中的女子都有,无论年龄。一首诗词倒是很能说明女子的这种心情。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而顾雍这等青年又如何能理解蔡琰此刻的心情。蔡琰见顾雍木讷,自己又不知如何解释,气恼的一跺脚。扭头走了。

    而顾雍对蔡琰这样来来去去的样子,实在不明白。只得摇头叹息,口中念叨这夫子的明言走了。

    当然,如果窦辅在此。一定会唱一首: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不知她为什么掉眼泪?也不知她为什么笑开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又是一年新年,来到了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一八八年。因为陈寔的死,整个新年大家都在灵前度过。出殡那天下起鹅毛大雪。俗话说的话,雪盖棺,后人旺!陈寔出殡这天就是大雪盖棺!

    待送殡回来后,宾客渐渐散去。窦辅因为荀爽而继续留下。蔡邕则因为要为陈寔刻写碑文也留下了。

    当夜窦辅此刻却在案头写信,自然是写给蔡琰的。写好后,他托太史慈。内容只有一句话:三日后,黄昏,城外颍水畔廊桥,不见不散!

    巧合的是,蔡琰此刻亦在写信,给窦辅写信,内容也只有一句话:三日后黄昏,城外柳树湾梅林,不见不散!

    很多时候,不得不感叹,缘分,妙不可言!所谓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的感情真的存在!可是,有缘无份的事很多,因为误会而错过的缘分更多!当然还有棒打鸳鸯,人为破坏的!爱情有的时候真的很脆弱!

    这两份信很意外的都落到了蔡邕的手中,蔡邕这位大儒,这位君子,手中拿着两封信!他并没有拆阅,但是他能够猜到!毕竟他也年轻过,但是,他不能让自己心爱的弟子犯错!他更不能容忍自己最爱的女儿犯错!所以,他忍痛含泪将这两封信收了起来!

    他们谁也没有收到对方的信!但是这并不可怕,因为只要见面就可以解释!但是,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就在第三天傍晚,窦辅得到了一个惊天消息,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战于辽东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张纯于是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公孙瓒继续追击,由于追击太过深入,后援未能跟上,反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如今已经弹尽粮绝,士气溃散,士卒也死伤大半。而黄忠与典韦此刻便在公孙瓒军中!

    但是朝廷此刻还不知晓,也就没有发兵!自己之所以知晓,是因为跟随典韦身边的一名亲卫,冒死突围!说完这些,就力竭身亡了!窦辅想知道具体情况亦不得知了。

    一时间,窦辅心乱如麻!

    到底他会如何选择呢?与蔡琰又能否见面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ps: ; ;今日第三更!催泪情片!

    这一刻,他醉!这一刻,她媚!

    这一抱,他感恩!这一抱,她满足!

    相思如画,青丝白发

    相思入骨,牵肠挂肚

    相思难眠,碧海情天

    相思无悔,百转千回

    说不完的相思话,诉不尽的相思痛,

    道不明的相思情,圆不了的相思梦!

    (原创,勿转)

    下章催心大章!明日赶早啊!

    求支持啊!
第九五回 群魔并舞乱天下 郭嘉神算借世家
    上回说到窦辅赶往颍川前去祭奠陈寔,却巧遇蔡琰。再次相遇,二人才明白,彼此又何止余情未了,简直是相思入骨。待陈寔出殡后,窦辅与蔡琰竟然心意相连,彼此同时相约三日后见面,只是地点不同。可是,这两份信最终却都阴差阳错的落入蔡邕之手,蔡邕心知二人不会有结果,不愿再起风波,遂忍痛将二人信收起。

    三日后,就在窦辅准备赴约之时,得知典韦黄忠随同公孙瓒千里奔袭,被围困在石门,危在旦夕。

    窦辅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取舍。一旁黄叙那是心急如焚,毕竟被围的是自己父亲,眼巴巴的望着窦辅。

    窦辅此时心神皆乱,一边是苦等自己的蔡琰,一边是危在旦夕的兄弟!太史慈亦催促窦辅,希望窦辅以国事为重,以兄弟为重!

    这时,还是郭嘉看出窦辅的为难,轻叹一声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公孙瓒毕竟是大胜追敌,即便不甚被围亦不至于速败,再者还有坚称可守!”说到这里,郭嘉对着窦辅疑惑道:“只是嘉有一事不明!既然城池被围,这名亲卫又是如何杀出重围的呢?还有志才如今就在军中,如何会轻易中计!?”

    窦辅神思混乱,听了郭嘉疑问,一时竟然不知如何回答。一旁黄叙开口道:“这人乃是跟随大兄多年的猛士,绝对不会背叛!家父与子忠必定被围了!而志才先生虽然智谋无双,可是。毕竟主帅不是大兄,也不是家父。那公孙瓒未必会听他的!”

    听了黄叙之言,郭嘉虽然在点头。心中却不以为然,因为这两个解释,不足以让郭嘉消除疑虑。

    太史慈看着三人神色各异,惋惜道:“可惜这名勇士已经死了,再也问不出原因了!否则当能知道其中关窍!”

    听了太史慈的话,郭嘉似乎想到什么,喃喃道:“不错!若城池被围。这人也断然杀不出来!除非他根本没有进城,或者不是从城中来的!”

    见郭嘉还在怀疑死去的亲卫,黄叙原本因为知道父亲被困就心急如焚。此刻见郭嘉还在怀疑死去的亲卫,怒气也就转到郭嘉身上,怒道:“郭奉孝!莫要口出污蔑之言!”说着,竟然就要上前动手。

    幸亏被太史慈一把抱住。这才没有出事。太史慈望着窦辅。道:“二哥,此时到底如何决断?”

    窦辅强自将心思收了回来,说道:“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正在思索疑问,并未注意窦辅的问话,猛地回头,死死盯着那死去的亲卫,突然蹲下身子在他身上翻找什么,果然在贴身内衣里找到了一封信!郭嘉笑了。说道:“答案就在此信之中!”

    窦辅黄叙太史慈都愣住了,不知道郭嘉怎么知道亲卫身上有信!?也好奇。亲卫临死前为何不拿出信件,而是说了一句话就死了!?

    郭嘉并没有急着打开信件,看着窦辅等人神情,明白众人疑惑,于是开口道:“不妨让嘉来猜猜信中内容!此信何人所写,想必敬德一看字迹就知是志才所写!而这死去的亲卫必定是志才所派!而志才此刻一定不在城中!这亲卫是要往城中送信,想必原本一定是志才送与黄忠将军的!而亲卫见城池被围,便打算回转,惊动了围城敌军,所以重伤至此求援。至于说志才为何不在城中,想必答案就在此信之中!”

    三人对郭嘉的分析,并不是十分相信。于是窦辅打开信件一看,再看向郭嘉的眼神就奇特了。居然全部被他猜中,这信使是戏志才所派,戏志才此刻也不在城中!

    因为并州出了一件更严重的事,屠各胡反了。这屠各胡是匈奴中的一支杂胡,因此戏志才接到马鸣与羊衜的急件后,便率一部人马火速赶回并州了,因为当时张纯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同时与黄忠相约,待平了张纯,火速赶回并州。而戏志才则先行一步,回去坐镇。同时,派人往荆南报信。只是,可惜窦辅此时不再荆南了,所以没有接到戏志票才报信。

    而等戏志才回到云中郡时,并州局势已经糜烂,并州刺史张懿不通军事,强行集结各郡兵士,出城与胡人野战,大败!自己也被杀害,而他的行为直接导致各郡无兵可守,相继被胡人攻破劫掠。只马鸣当机立断与羊衜和两郡兵民,共守云中。

    这才使得窦辅的根基没有被彻底摧毁。戏志才见到这一情况,一边分派信使往幽州黄忠处以及荆州窦辅处。请他们火速回援并州!可惜,窦辅并不在荆州,此刻去往荆州寻窦辅的信使到了哪里还不知道。而死去的这一位就是前往幽州黄忠处的信使,他一路追赶黄忠到了石门,见到黄忠等被围困城中,形势危急,便立刻回转,想通知戏志才,可是,当他回并州路上,还没到云中就在途中遇到胡人游骑,寡不敌众,只得逃走,因为受了伤,便被马驮着一路往南,路上巧遇曹操袁绍,被二人救醒,才知道窦辅此刻在颍川陈家,便不顾伤势,连夜赶路,强撑着来报信。因为记着黄忠等人此刻的危险,所以一到就说了这话,便力竭身亡,连怀中的信也没来得及拿出来。在他想来这是给黄忠的。这就是人的惯性思维,在情急时,便是如此!

    这一切如同郭嘉所预料的一般,除了一点偏差就是前卫这亲卫的伤不是伤在幽州,而是伤在并州!

    不得不说这亲卫的运气不错!当然窦辅的运气也不错!否则这消息一定不可能这么快得到。

    而此刻袁绍曹操则快马赶回雒阳报信,相信朝廷会做出反应的。可是朝廷此刻也无能无力,西北凉州韩遂并羌人等人依旧威胁着三辅。而青州徐州黄巾复起!如今并州屠各胡又反,幽州张纯并乌桓等叛乱未灭。冀州黑山张燕虽然灵帝无奈封官招安,可是依旧虎视眈眈。连益州此刻也因为刺史郤(xi)揖。因为是从十常侍手中买的官,到任后横征暴敛,激起民怨,马相等被逼造反,一路杀向成都!扬州山越为祸,荆州五溪蛮此起彼伏。

    此时的大汉天下已经烽烟四起,摇摇欲坠!只要稍有见识之人。都明白大汉危矣!

    而朝廷知道公孙瓒讨伐不利,居然派使者要求匈奴王羌渠派兵协助汉军征讨张纯。羌渠迫于无奈派遣儿子于夫罗率军前去幽州。结果匈奴害怕汉庭不停征兵,便造反联合已经反叛的屠各胡。杀死羌渠,另立单于!至此,羌人,匈奴。乌桓北方三族俱反!

    当然此刻的窦辅还不知道这些。他担忧的还是并州的基业与幽州的黄忠典韦所部!

    面对这样的危局,窦辅及太史慈黄叙都望着郭嘉,毕竟郭嘉的观察力,判断力实在太精准了,有点像未卜先知。其实,只是郭嘉善于观察细微处,冷静分析,洞悉人心罢了。

    见众人都望着自己。便开口说道:“嘉以为看似危急却并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嘉心中已有,只是要看敬德如何取舍?!”

    听郭嘉之言。大家一愣,随即明白。的确如此,毕竟不能分身两地,凭借窦辅此时的实力,也不足以分兵两地,那是自取灭亡!一边是基业,一边故旧亲朋。若往幽州救黄忠及所部千余人马,那么必然无法顾及并州!若是前往救援云中,则被困石门的黄忠等不人,恐怕凶多吉少!

    此刻,黄叙太史慈都眼巴巴看着窦辅,他们都希望窦辅去幽州,毕竟黄忠典韦都在那里,而黄忠所统领的人马也是窦辅的嫡系心腹,其家属大多在零陵堡坞中。

    窦辅望着郭嘉,心中豪气顿生,不禁想到曹操与袁绍,也想到了后世太祖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两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自己从一无所有开始,大不了重头再来!若是今日放弃黄忠典韦,自己内心一辈子都不会安心的!

    窦辅心思一定,便开口道:“去幽州!汉升,吾师也!子忠,吾兄也!若辅不去,便是忘恩负义之人!又有何面目立于这天地之间!此时不必再说,辅心意已定,召集人马往幽州进发!”

    窦辅此言一处,郭嘉赞许的点头,其实这是郭嘉故意试探窦辅,看看其胸襟气魄!

    而黄叙太史慈听后,当即跪倒拜谢道:“多谢兄长!此生唯兄长马首是瞻,纵是刀山火海,义无反顾,百死无悔!”

    窦辅连忙拉起二人,抱作一团!

    这时,郭嘉说道:“敬德亦无需如此!嘉有良策可就救黄将军脱困!方才只是出言相试!”

    窦辅佯怒道:“奉孝怎可如此,何不早说?!”

    郭嘉笑道:“此去凶险,需要有决死之心!否则嘉即便腹有良谋,亦无胜算啊!今见敬德与诸位将军有此决心,吾计成也!”

    窦辅忙开口询问郭嘉有何妙计!

    郭嘉手指天,再指地,最后指着窦辅道:“借敬德之名,为敬德借数千虎狼之师!”

    窦辅一愣,不明白郭嘉之意。郭嘉却不明言,只是让人去请颍川陈群,荀彧,钟繇,辛评等人。

    而数人到后,郭嘉将并州及幽州局势说给几人听,听后众人都大惊。随后忙问需要什么帮助。郭嘉开口道:“请诸位联络颍川各大世家,吾等要借人,借粮,借马,借军械辎重!”

    几人愣住,除荀彧当场答应外,余者借需回去请示家长!郭嘉接着笑道:“也不白借,此战过后,敬德以良驹还账!”

    此言一出,窦辅惊讶,余者皆双目发光。此刻马匹可是可抵千金啊!若是良驹宝马,那更是有价无市!万金难求啊!窦辅是护匈奴中郎将,手中自然有马匹。如今几家听到郭嘉之言后,已经心动,也知道族中长辈必定会同意此事,只是纷纷望着窦辅,毕竟这事郭嘉说了不算,还要窦辅一句话!

    窦辅终于知道郭嘉方才说的借自己名声换取数千虎狼之师是什么意思了!不由苦笑,郭嘉倒是做的好买卖,空手套白狼!但是,此时窦辅确实需要人马,也不犹豫,点头道:“辅在此多谢诸位!若诸位信得过在下,答应相借!事后,辅愿赠良驹百匹,马匹千匹,牛羊万头!至于分配就按照处理多少分!以为如何?当然,此事十万火急,辅连夜便要出发!”

    听窦辅亲口许诺,众人心中大定,更听到如此多的好处,更是恨不得马上回去准备。纷纷拍着胸脯保证,子夜之前,必定集结完毕!

    看着众人喜笑颜开的离去,窦辅不禁感慨。郭嘉来到身侧说道:“合则两利!这世上任何世家整的,其实无非为了利益二字!无论做官,还是经商!”

    窦辅深以为然,而突然望着照射在脸上的阳光,才想起蔡琰的约会,时间快到了!

    窦辅会如何选择呢?而因为蔡邕的,两人能见到面吗?黄忠与典韦能等到窦辅的救援吗?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ps: ; ;今日第一更!下午第二更,晚上第三更!

    求票,各种求!在冲榜!谢谢大家支持!
第九六回 梅傲骨逆风摧残 剑孤心雪骤月寒
    上回说到窦辅在郭嘉的分析下终于知道的事情的经过。而在得知并州的基业与幽州的黄忠典韦所部人马都有危险时,郭嘉要窦辅做出选择。最终窦辅选择前往幽州救援黄忠典韦所部。于是,郭嘉为窦辅出谋前往颍川各世家借兵马钱粮。相约子夜之前集结完毕。

    而望着夕阳,窦辅心潮澎湃,思索良久,才对着郭嘉太史慈等说道:“联系各世家的事,辛苦奉孝了!待人马集结后,辛苦子义整顿!子信,将亲卫集合,随时待命出发!”

    三人领命,郭嘉好奇问道:“那敬德呢?”

    窦辅犹豫很久,说道:“辅还有些事要办,子夜之前一定赶回!”

    郭嘉黄叙都没有疑心,唯有太史慈清楚,窦辅要去干嘛。说实在的太史慈并不赞同窦辅如此做,更不该在此时做!但是,实在不忍心窦辅为此伤神,最后,叹息道:“二哥,早些回来!别让大哥等急了!”说完,转身走了。

    窦辅听了太史慈之言,内心并不平静,是啊!别让典韦大哥等急了!想到此处,窦辅深吸一口气,没有出门,反倒回房去了,从行囊中取出一长盒,轻轻抚去盒面的灰尘。这盒子从未离身,三年了!一直不敢拿出来,怕睹物思人,今日终于有勇气拿出来了。

    窦辅轻轻打开盒子,取出一支长笛,便是当年的之柯亭笛,上面有蔡琰亲手刻上的‘寻龙’二字!只因窦辅所用兵器为:青龙戟,龙渊剑。两者都有龙字。所以。蔡琰为此笛刻上了‘寻龙’二字!

    而窦辅也为蔡琰的焦尾琴上刻上了‘栖凤’二字。正所谓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凤栖梧桐,纪念寻得此琴的来历!

    当年年少之时。做的无心之事,却印证了两人一生!

    窦辅将笛插在腰间,转身出门,跨上绝尘出城往颖水而去。站在岸边,望着夕阳西下,窦辅沉浸在幸福之中,暗暗发誓:琰儿。这一次大兄一定不会再错过!

    可是,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窦辅的心仿佛也在一点点沉下去!琰儿没有来。她为什么没有来?难道她还在怪我?

    窦辅多么希望太阳再落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可是,太阳终究落下了最后一丝余晖!望着月亮悄悄的升起来,窦辅心渐渐绝望。满心苦涩。看着月亮慢慢的爬上了柳梢头,自嘲道: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唉!

    窦辅长叹一口气,从腰间取出‘寻龙’笛,轻抚笛身,随后将其横在唇下,轻轻吹奏,悠扬的笛声顺着河流。飘向远方。窦辅吹奏的正是梅花三弄!当年与蔡琰在姑苏城外香雪海赏梅时吹奏之曲。

    而这时,下了数日。才停下的雪,竟然又开始飘落了。

    窦辅立在雪中,沉浸在笛声中,眼前仿佛再次出现了那一幕,身穿白裘,在梅海中翩翩起舞的!

    不知不觉间,眼泪顺着脸颊缓缓而下,与粘在脸庞的雪花混合,顺流进嘴角,慢慢渗入口中,丝丝苦涩,顺着喉咙,印在心间。

    而此时的蔡琰呢?正在离窦辅并不遥远的梅林等候。那日与父亲蔡邕来到颍川陈家时,途经此地,蔡琰便喜欢上了这里。原本想着回去之时,再来此看看。因为遇到窦辅后,满心欢心,才决定与窦辅约在此地见面。蔡琰这一次鼓足了勇气,连心爱的焦尾琴也背来了。她向来羡慕卓文君,今天便是准备和窦辅私奔的!为了自己幸福,一样顺从的蔡琰居然大胆的要私奔,这恐怕是出乎蔡邕意料之外的!

    可是,随着落日最后一点余晖也消失在天际,蔡琰的心越来越冷,难道大兄没有收到信?不可能的!难道大兄心里根本没有琰儿?

    他怎么还不来,他会不会真的不来?蔡琰焦虑的等待着!说好了的,是不见不散的!大兄一定是有事在忙,一定会来的!

    望着树上的一轮明月,感受着片片飘落的雪花,蔡琰突然觉得好委屈,好心酸!连枝头的月亮也显得格外的冷清!

    琰儿真的好傻!为何还在此痴痴的等,傻傻的盼,为了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心甘情愿的受着冷风吹!自己真的好可悲,好可怜,好可笑!双脚已经在雪地湿透,双腿也已站的麻木,浑身如同浸在冰冷的雪水中!望着在雪花中迎风绽放的梅花,蔡琰咬着牙,倔强的,艰难的挪动着仿佛不属于自己的双腿。他终究是没有来!他终究是没有琰儿!

    琰儿好累!琰儿好痛!琰儿要回去!琰儿不哭!

    就在这时,远处飘来了清幽的笛声,蔡琰瞬间愣住了,一强自直强忍着的泪珠儿,此刻不争气的,直接从眼眶掉落出来!望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景,听着亲切而又遥远的声音。整个人仿佛回到了那个,那片梅林,与那个人一起轻舞风扬!

    大兄!他来了!他还是来了!琰儿等到了!他在哪儿呢?蔡琰顺着笛声,艰难的,蹒跚的,毫不犹豫的追寻。

    渐渐的,渐渐的,看见了!看清了!一个男子站在飞雪中,独自吹奏着自己送给他的寻龙笛!他这是给琰儿的惊喜吗?

    蔡琰开始飞奔!

    窦辅站在原地,吹了一遍又一遍,他希望蔡琰是迷路了,听到自己的笛声可以找来!他责怪自己为何要约的如此遥远,应该约在城门口。可是,如今一切都没有用了!

    最后一个音节吹奏完了,窦辅抬头望天,马上要子夜了!相信子义他们一定等急了!相信原来石门的大哥他们一定等急了!是的,大家都等急了!

    不能在为了儿女私情在此苦等了!也许,一开始就是个错误,琰儿要嫁人了!自己应该祝福他!窦辅如此想着,自嘲道:原本还妄想着,这一次一定要带她离开!原来这一切只是自己的痴心妄想啊!

    窦辅抖了抖身上,发现身上没有一片雪花。因为站立太久,雪花已经在身上融化,化作雪水了!此刻全身已经被雪水浸透!

    但是,冰冷的雪水丝毫没有让窦辅有冷的感觉!因为他已经麻木了!窦辅轻轻擦拭笛身上的水渍,再缓缓插入腰间。心疼的拍拍绝尘,艰难的爬上马。做完这一切,窦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滴,一咬牙,头也不回的策马疾驰而去。

    蔡琰看了窦辅上马,看到了窦辅策马,她想呼喊,拼命呼喊。可是雪太大了,她太冷了,在一夜痴痴的等,早已让喉咙嘶哑,说不出话来!就这样她看着他策马离去!呆呆的,看着他离去!

    他因为心疼,没有回头望一眼!哪怕只要一眼,这两个人的苦难,也许就过去了!她因为,没能喊出一句,哪怕只要一句,这两个人的不幸,也许就不会发生!

    但是,人生没有也许,也没有如果!更加没有后悔!

    蔡琰恨啊!恨自己为什么说不出话!蔡琰也恨啊!恨窦辅为何不肯回头看一样!蔡琰还恨啊!为何他不去找她,为何离得那么远!

    蔡琰茫然的走在雪地里,雪越下越大,两人的足迹慢慢的被雪花淹没!

    此刻的,不觉得心痛,也不觉得冰冷!因为对于一个心死之人,又哪里来的感觉啊!蔡琰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去的!只知道醒过来的时候,老夫蔡邕趴在床头,望着父亲满头的白发,觉得心头发堵。一下就哭了出来!嚎啕大哭,仿佛婴孩一般的哭!蔡邕什么也没说,静静的抱着蔡琰,任由她哭泣。

    直到蔡琰哭累了,哭睡着了!再次醒来已经是七天以后,因为她病了!伤寒!

    在这个时代那是绝症!若非她是蔡邕的女儿,若非她此刻在陈家,恐怕这一睡,她再也不会醒来。

    可是,不论是幸福的事,或者不幸的事,人生终究没有如果!她终究活过来了!

    醒来后的蔡琰似乎变得沉默了,变得更加清冷了!也懂事了!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蔡琰告诉父亲,卫家的婚事她答应了!蔡邕以为女儿终于想通了,他庆幸自己没有把信交给女儿!他以为自己作对了!

    也许吧!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直到自己吞下苦果那一刻之前,都会觉得自己是对的!

    而此时的窦辅已经远在千里之外了!

    他回来后,一言不发,对着前来送行的荀彧陈群等人拱拱手,一马当先,出城往北而去!

    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了,望着窦辅浑身滴水的样子,心中都疑惑不解!但是,窦辅没有给任何人问话的机会,就这样孤独,孤傲的走了!郭嘉与太史慈互望一眼后,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也向诸位颍川亲友告辞,随后带着颍川世家集结的四千余众出发了!

    颍川世家众人则满怀希望的目送他们离去,期待着他们凯旋而归!仿佛已经看到了遍地的马匹牛羊。

    窦辅与蔡琰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窦辅又能否救出黄忠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ps: ; ;今日第二章!晚上第三更!求票啊!跪求啊!真的不是人干的,好累!头好痛啊!

    催泪苦情大章送上!离人泪,美人痛,英雄血!
第九七回 泄私愤触景生情 收徐庶两路分兵
    上回说到窦辅与蔡琰相约见面,可是双方的信都被蔡邕无意得到后收了起来。于是,二人在各自约定的地方,苦苦等候。雪骤月寒,一个苦苦等候,一个痴痴盼望。最终因为窦辅的笛声,吸引了蔡琰,可当蔡琰千辛万苦找到时,窦辅因为心忧幽州被困的黄忠与典韦,策马离去了。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就此天南地北的分开了!蔡琰回去后,就大病一场,病愈后,便同意了父亲蔡邕之前为其准备的婚事。

    而窦辅在心灰意冷后,孤独的走了!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此刻他的心变冷了,心中只有远在石门的兄弟!他觉得此刻只有他们是真正需要他的!他们在苦盼自己去就他们。窦辅心中憋了一股气,若长久不发泄出来,恐怕会生病。

    虽然太史慈与郭嘉都感觉到了,可是却没有机会和他说。再者此时的窦辅恐怕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这一天,已经出了豫州地界,过了黄河就是冀州了!可在岸边似乎看到一群人在围攻几个受伤的人。只听见那几个受伤的人,对身后一人高喊:“大哥!快走啊!”那为首之人拖着另一个受伤的人,喊道:“不做!要走一起走!”

    望着这样重情重义的好汉子,一个个倒下去,那为首汉子,养仰天长叹道:“想不到啊!徐元直啊,徐元直!这世道哪里还有公平!”说完,作势往黄河跳。被一旁那受伤的汉子死死抱住。

    看到这一幕,窦辅血在沸腾!仿佛回到了当年在黄河岸边,典韦的父亲。被官军围攻,最终投河而死!

    这些天积压的情绪,瞬间爆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