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职业女性典范:精彩杨澜-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游戏经常会出现惯用的台词。比如:“同志们,冲啊!别让鬼子逃跑了!”或者是“同志们,我不行了,你们先撤,我掩护!”之类的话语,有时候这样悲壮的情节也会被搅得一锅粥:“我刚才已经打中你了,你已经死了!”
马上就会有反驳的抗议“凭什么我死啊,我还没有呢,只是受伤,我轻伤不下火线!”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你是演坏人的,坏人就应该比好人先死!怎么了?”
“没怎么!坏人先死,谁规定的呀!?坏人还吃大鱼大肉呢!”
“要吃回你们家吃,现在是坏人先死,电影里都这样的。”
演坏人的不干了。“那干吗老让我演坏人呀?我该当一回好人了!”
“你个子矮,谁见过游击队员比鬼子还矮的呀?”
“矮怎么了,矮就不能当好人啦!”
这样的争吵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当水枪里没有水的时候,就说一句:“灌水喽!”随着一个人的离开,大家就再也没有兴趣争了,再争执下去,到游戏的时候没有水可以用的时候,那才没有意思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童年的“抓捕”行动
打仗的游戏玩的时间长了,大家就会觉得腻味,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感觉了,于是抓特务就成了另一个活动的内容。这样的游戏需要有人先藏起来,然后有人负责捉拿。
有时候是藏人,有时候是把枪藏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让大家来搜索。虽然可以交叉着来玩但还是有人提议了:“没意思,咱们要是能抓到一个坏蛋,才有意思呢!”
“对啊,对啊,可咱们去哪儿抓坏蛋啊?”于是大家就沉默了,好像刚才的兴趣因为没有抓捕对象的出现变得没有实际意义了。大家兴趣索然。
突然有人说:“有了,最近,我们楼里发生了几起自行车被盗的‘大案要案’,要不我们就把这偷车贼给抓了吧?”
马上有人说:“我们只抓特务,小偷有什么意思啊。”反驳者用一种阶级立场,用一种孩子气的思想说服大家:“自行车是革命群众的财产,我们保护了群众的财产也是一种革命行为。想来我们欢迎,不来我们不强求。”说得态度坚决,全是电影看多了后背会的台词。
经过商量之后,大家决定每天中午在大人午休时看守自行车棚。于是大家三三两两的隐藏了起来。隐藏对于杨澜和她的伙伴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玩了这么久的游戏,大家对什么地方可以藏人都了如指掌。大家约定,一旦发现“敌情”就吹哨子,然后用最先进的喷水枪向坏人脸上乱喷,保管他睁不开眼睛,等爸爸妈妈们及时赶到抓住坏人后,就乱亲大家的脑门,夸大家是小英雄,说不定还会再买把喷水枪奖励大家呢,那样大家就可以使双枪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梦想让杨澜和自己的小朋友们一起,开始了“蹲点”。
北京夏天的闷热可以在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里得到证明:一瓢凉水进肚,马上就成了汗排出体外。在这样的环境里,你玩的时候可能不会觉得热,但要不动地藏在一个地方,没有风、没有游戏、没有对话,还要聚精会神,可以想像那种难受程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杨澜和小朋友们躲在楼道转弯的一扇小门背后,手里紧握着灌满水的小手枪,个个汗流浃背,紧张得不敢说话,藏了几天都没有见到小偷。
树上的蝉儿好像是因为没有了竞争的对手,大唱特唱地烦人,唱得大家心里痒痒的,都奇怪了,怎么以前没有听到过蝉儿的鸣叫呢?这时候要是可以的话,一早就拿根竹竿把它们都黏下来了。但这样的念头终于被当小英雄的坚定信念镇压下去了。
熬到第四天,有的孩子不来了,但还有人在跟杨澜一起坚持着,虽然大家都有点熬不住了。那天的中午,天气闷热,杨澜跟几个孩子躲在全楼最不通风的地方,滋味可想而知。就在大家要散伙的时候,车棚边,柳树下,走过一黑影,一个老头,七十岁上下,手里拄着拐杖,抬头看看低沉的天,又东张西望,然后,径直向一辆停在车棚边的自行车走去。
这个发现几乎让杨澜他们就要欢呼起来了,这样的鬼鬼祟祟足以说明有问题。大家都很兴奋,都等着最后的场面。来的人是住在楼后平房的邱老头,平时一个人过,很少有人理他。听人们说他解放前是个地主,所以孩子们对他印象不是很好。
有人悄悄地说:“看,这个地主要来搞破坏了。”
有人说:“电影里的地主都有本变天账。这邱老头的变天账是不是就藏在那根粗粗的拐杖里?”还有人说:“你看他选择在中午的时候到车棚,还能做什么?很可能又开始偷自行车了。我们终于要胜利了。”
有人很老练地说:“沉住气,我们等他偷的时候再动手。”
只见他走到自行车前,就去搬车的后轮——不是他是谁?大家被自己正确的判断所激动着。等待了四天,四个闷热的、没有游戏的中午,就是为了这个时刻!而且,孩子们手里都有“枪”!
只见他一手抬起后车轮,一手握把,径直把车推进了车棚,又左搬右挪,为那辆车腾出个车位。怎么会是这样呢?他应该看看四下无人,就开始撬锁,或把车推到更远的角落去呀!而且他又回转身,走向另一辆自行车,夹起拐杖,抬起后轮,又走进了车棚。
杨澜他们蒙了,用现在的时髦话说,这样的场面不吻合剧情。可惜这是杨澜他们看到的现实,不是排戏。天上的闷雷一阵阵隆隆地滚过,乌云一层层厚厚地压下来,雨说来就来了。邱老头当然看不见掩藏着的想抓他的孩子们,但他能看到雨。他在看天的时候就加紧了并不稳健的脚步,几乎是蹭着地皮把门口最后一辆车拽到棚里去了。已经有雨点噼噼啪啪地摔打下来。他环顾四周,长长舒了口气,又倚在拐杖上喘了一会儿,回转身,险些撞到柳树上,定了定神,绕过树,走出了孩子们的视线。
雨,哗哗地下起来,杨澜和朋友们又找到了新的乐趣,当然抓坏蛋的乐趣远远比不过玩雨的乐趣。大家冲到露天的空地上,把水枪向天上喷,然后让雨水淋湿头发和衣服。终于有大人惦记着雨里的自行车,从家里跑出来,然后没有看到自行车就自然要问杨澜他们有没有看见放在门口的自行车。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邱老头推到车棚里去了。”大人将信将疑,拿了雨伞专门去查看了一下。回来时嘟囔一句:“这老头,还挺有心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童年里的点点滴滴
童年的岁月里,我们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足迹,在多年以后回头看过去的时候,才发现有些无奈,有些幼稚,有些可爱,有些天真。而岁月的河已经把我们带到了年轮的深处。当杨澜走到今天的时候,再去回头看自己以前发生过的那些童年往事,也不禁是感慨万千,而那颗属于童年的心,又在瞬间回归,让杨澜体会着成人后的一种幸福,在回忆里长时间不愿离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豆腐事件里的善良天性(1)
杨澜是家里的独生女。那个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多数都选择了一个孩子,我们无法考证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知识分子境界的统一。事实是,杨澜的爸爸妈妈只生养了杨澜一个孩子。
一般的家庭,如果是只有一个孩子的话,一般会多多少少的有点溺爱,特别是对女儿更会溺爱的多一点。但杨澜的父母却没有这样做。对于杨澜,该给的父母之爱,父母一点都不吝啬,不该给的娇纵,手里没有一丝。杨澜就在这样的一个充满着亲情和宽容的幸福家庭里慢慢长大了。
那个年代的孩子相对来说都有点早熟,对于家里家外的事情看得多了,慢慢就懂事了。懂事的孩子一般都开始知道关心爸爸、关心妈妈、关心身边的亲戚朋友。杨澜在那个时代也不例外。
杨澜14岁的时候,妈妈的身体不是太好,有些家务活已经不能经常做了。这时候,懂事的杨澜开始帮家里干活。洗衣服、做饭什么的,都锻炼着杨澜的生活能力。不过那时候做饭也好,做菜也好,都是爸爸妈妈买回来的,杨澜对于社会上买卖东西还是不清楚过程,于是当杨澜第一次想帮妈妈买东西的时候,就出了个笑话。
那天,放学以后,杨澜见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就决定自己到菜市场里去买菜,然后等爸爸妈妈回来给父母一个惊喜。
走进菜市场,有一列长长的队伍吸引了杨澜的注意,他们在排队买什么呢?杨澜快速地走上前去,很有礼貌地问排在最后的一个阿姨:“阿姨,请问您,前面卖的是什么呀?”
那阿姨回头一看,是一个小姑娘,穿着很朴素、很干净,一看就让人喜欢,正扑闪着大眼睛盯着自己。这阿姨很和蔼地对杨澜说:“这里卖的是嫩豆腐。”
杨澜不明白了,怎么豆腐还有嫩和老的区别的呢?就继续问:“哦,豆腐还有老和嫩的区别啊,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呢?”
阿姨笑了,说:“小姑娘,平时不来买菜吧?我们平时吃的都是老豆腐,卤汁用的多,豆腐就硬,嫩豆腐卤汁用的少,所以就嫩了。今天好不容易碰到一次嫩豆腐,所以大家就都想买一块回去。”
杨澜一听阿姨这样介绍,就乐了,因为她知道父母都喜欢吃豆腐,虽然自己不喜欢,但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杨澜还是决定今天就买这嫩豆腐了。
杨澜一边想象着爸爸妈妈见到饭桌上有嫩豆腐时开心的笑容,一边想着爸爸会不会夸奖说:“澜澜真是好样的。”就这样,杨澜排在队伍里,耐心地等着。
终于轮到杨澜了。没有买菜经验的杨澜只会把钱递给售货员阿姨,却不知道表达自己的需求。第一次独自买菜还是让杨澜感觉到一点胆怯。
这时候,售货员因为后面排队人多,杨澜又不说话,有点不耐烦了,大声问杨澜:“你要买几斤?”杨澜小声地说,“阿姨…我就买一斤!”售货员不耐烦地又加了一句:“给我半斤粮票。”
杨澜懵了,杨澜不明白买菜要什么粮票啊。就吞吞吐吐地说:“阿姨,买豆腐还要粮票啊?……豆腐……豆腐不是菜吗?”售货员不耐烦了,又不想耽误自己的时间,就大声的对着杨澜吼了一声,“你怎么什么也不懂?豆腐是豆子做的,豆子不是粮食吗?粮食做的豆腐就要粮票,没粮票买什么豆腐呀!”说完后手一挥,开始招呼后面的顾客。
望着售货员阿姨那冷漠的神情,杨澜只好走出了商店,泪水忍不住流了出来。不知道那时候杨澜会不会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
杨澜是个坚强的孩子,第一次的采购经历让杨澜到今天提起的时候还不好意思,像讲笑话一样经常讲述着。那天杨澜回到家,觉得很伤心也很委屈,她觉得一个大人是不应该那样对一个小女孩那样说话的。
回到家,天已经黑了,爸爸妈妈已经回来了。杨澜把买“嫩豆腐”的经过跟父母说了,提出一个问题,我“与人为善”,别人却并不“与我为善”,我怎么办呢?妈妈知道杨澜心里有了结,这个结对于大人来说可能无所谓,但对于孩子来说,就必须要解开,不然就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流下或多或少的阴影,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
于是,妈妈很耐心的对杨澜说:“澜澜啊,你知道吗?人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关键是看你怎么样来看待。正确的看待一件事情,会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纯净,错误的理解一件事情,却只会让自己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扭曲。”
杨澜点点头,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有懂。杨澜不说话,只是看着妈妈。
妈妈说:“你现在还不懂,不过大了自然就会懂了。今天的事情,你现在先不要生气了,好吗?”
杨澜点点头说:“我不生气了,就是觉得委屈,现在好多了。”
妈妈说:“我就知道,我们的澜澜是好样的。以后你经历得多了,就会做好这些事情的。”杨澜的妈妈没有去评价售货员阿姨对杨澜的态度是好还是不好,而是先安慰了杨澜,并对杨澜说,“其实,我们都是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败里成熟的,你经历了这样的一次,下回你再去的时候,就知道该带什么,不用带什么,遇到事情也知道怎么来处理了。其实这是好事啊。不经历事情我们的小澜澜怎么长大呢?”
豆腐事件里的善良天性(2)
杨澜明白了一点,就说:“我不生气了,我下次去的时候带着粮票就是了。”妈妈笑着说:“这就对了,我知道你下次去一定可以买回来的。至于售货员阿姨的态度不好,我想我们在不了解原因的时候是不能责备一个人的,比如她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了?或者是该下班了,后面还有那么多的顾客没有买到嫩豆腐心里着急呢。你说呢?”
“妈妈,我明白了,我不去怪她。也怨我,当时没有说清楚。”杨澜开始总结自己了,这让妈妈感到杨澜确实开始长大了。
经过妈妈的劝说,杨澜不那么难过了。也明白了做人要宽容的道理。
什么样的家长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在杨澜妈妈身上,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一个宽容善良的母亲,在孩子身上的遗传,注定要在多年以后体现出来。
没病装病的苦恼(1)
杨澜的可爱和调皮不仅仅是在游戏上,还有不想上学的一些小事情上。这些不想学习的小聪明也让杨澜在实施的过程里吃尽了苦头。比如装病。
上学的日子有规律,但孩子的天性没有规律,当规律在没有养成习惯之前,天性就会在想打破规律的前提下有所作为,于是杨澜开始装病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杨澜发现有病的学生就不用上课了,所以上小学时杨澜特别羡慕因生病而请假不来上课的同学。因为生病以后就可以请假了,就不用上学了,当然也就不用听课,不必做作业了。何况还会有爸爸妈妈心疼地问寒问暖,那多舒服啊!出于这个目的,杨澜也“生病”了一回,不过,杨澜是“生病”以后才发现,没病装病真是苦不堪言啊。
冬天的时候,外面冷,被窝热,任何一个孩子可能都不想起床,因为热被窝里是很有诱惑力的啊。于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杨澜开始实施自己的“战略计划”,因为杨澜实在不愿意爬出温暖的被窝。
当妈妈来叫杨澜起床的时候,杨澜装病的念头就萌生了,于是杨澜说:“妈妈,我今天很难受啊,胃不舒服。”妈妈关心的问:“胃不舒服?是不是吃什么东西吃坏了?”杨澜说:“不知道啊,妈妈,你帮我请假吧,我今天上不了学了。”
爱女心切的妈妈看着杨澜面部“痛苦”的表情,居然信了,忙托了杨澜的一位同学送假条给老师,自己也托同事请假半天,在家陪杨澜。杨澜看着妈妈做的一切,心里那个高兴啊,终于可以不用上学了。
不用上学了,杨澜当然就不用早起了,于是杨澜很舒服地躺在床上,但脸上还不能有得意的表情。妈妈做了杨澜最喜欢吃的鸡蛋羹,一口一口地喂着杨澜。杨澜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偷偷地在心里说:“不用上学的待遇,我今天也享受到了,真舒服啊。”
可是时间一长,杨澜有点不对劲了。妈妈守在一边,不许杨澜起床,这对于生性好动的杨澜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本来以为在家里用装病的方式可以好好玩一玩、疯一疯的,但现在妈妈在一旁守着,自己想动都不行。明明没病,却还要装得一脸苦相,妈妈走开的时候杨澜可以放松一下,妈妈一来,杨澜马上就要装着难受的样子,这样时间一长,杨澜就觉得有点儿吃不住了。杨澜开始想念课间的十分钟了,大家在一起多好玩啊。
窗外的雪花越来越大,好像在对杨澜说:“你现在后悔了吧,你的同学都在跟我玩呢,就差你了。”杨澜开始后悔了,杨澜觉得时间过的真慢啊。
杨澜终于装不下去了。当墙上的钟走到上午10点的时候,杨澜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在妈妈眼皮子底下玩,还有离开同学和小伙伴的参与,还有什么好玩的能吸引杨澜的注意呢?今天的作业是不用做了,但明天总要补上吧,还有地上的雪也不可能拿到房间里来玩吧,万一明天要是雪化了,不就更不合算了吗。想到这里,杨澜一骨碌起了床,告诉妈妈胃已不疼了,还可以去学校上两节课。妈妈却执意不肯,说什么也要杨澜吃了午饭才能出门。而午饭呢,竟然是杨澜最不喜欢吃的面条——妈妈说:“胃不舒服只能吃这东西。”
这就是杨澜唯一的一次“生病”经历,从那以后杨澜就再也没装过病。不是不敢装病,是觉得装病真的没有意思。
杨澜不装病了,病还真找上杨澜了。而且病来的很奇怪,走的也很奇怪。说奇怪是因为来的没有一点征兆,吃了很多药也没有作用,走的奇怪是因为外婆一来,杨澜的病就这样开始好了。
杨澜的病很奇怪,天天睡不着觉,但是白天还特有精神。不耽误学习,不耽误玩,但是杨澜整个人却眼看着一天一天瘦下来,爸爸妈妈都很着急,带杨澜到医院去检查,也查不出什么具体的原因。有的医生说,是饮食造成的,有的医生说,是精神紧张造成。最后结合了众多医生的意见,开了很多安神的药,却都是中药,就是这些中药让杨澜体会到了药的苦处和难吃是什么概念。
那些天,家里整天弥漫着煎中药的味道,光是煎中药的砂锅都煮坏了两个。杨澜那段日子好像把什么苦都放在药里吃了。那褐色的,苦苦的液体,闻着就够了,更别说喝了。可是杨澜很懂事,虽然难闻,但还是每天喝两次,每次喝完抹嘴的时候,杨澜都觉得是从口里苦到心里去了。
苦的是中药里的“黄连”,杨澜对于“黄连”的理性概念是文字里的俗话“黄连树下唱歌——苦中作乐”,杨澜对“黄连”的感性认识,就是这次喝药的经验。那些黄黄的粉末铺天盖地地黏在口腔里,一点点溶化在舌尖上,真是“苦”不堪言哪!
不过吃药也让杨澜感觉到了父亲的大爱无声。在医生开的药方里还有一味是酸枣仁,这是一味很少见又是很平常的药,所以很多药店里都没有预备,杨澜爸爸为了配上这味药,就开始在各处药店里一个一个地找,最后还是没有找到,就在大家想要放弃的时候,有个朋友说,可以到郊区的山村里去看看,于是杨澜的爸爸就骑了几个小时的自行车到京郊的山村里去打听,最后终于配上了这味中药。
没病装病的苦恼(2)
虽然是这样的折腾,杨澜的病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好转。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全家人都很着急。爸爸妈妈担心杨澜睡不着,随时留意杨澜的动静,倒是杨澜并不在意,但为了让爸爸妈妈放心,杨澜还是连翻身都不敢动作过大。明明睡不着,却又要闭着眼睛装睡,一家人关了灯,连大气都不敢出,杨澜当时受的那个罪啊!
后来外婆知道了这事后,就专门从上海过来照顾杨澜,见到外婆,杨澜特别高兴,围着外婆说这个说那个。天性爽朗的外婆决不相信一个小孩子会得什么失眠症,反而责怪爸爸妈妈过于小心:“从前一家七八个孩子,还不是粗放放就长大了。如今只有一个孩子,倒不知该怎么带了。让澜澜多出去玩坑,玩累了还有睡不着的?”
说来也怪了,从外婆来的那个晚上起,杨澜就开始好了,第一天就睡得香极了,好像外面唱大戏,杨澜都不会被吵醒的。外婆心疼地看着杨澜说:“看把澜澜给累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小时候的梦想(1)
当家庭的重心在爱的天平上失去平衡,当善良成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当杨澜走上了父母用“平常心”规划出的任其自然发展的人生旅途之后,杨澜骨子里的野性就开始得到了一种淋漓尽致的释放与开发。
那个时代的女孩子还不像今天的女孩子这样追求个性的张扬,更多的是一种天真在肆意妄为里的淘气与性情的率真。杨澜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宽容,在这上面更是高人一筹。
小时候的杨澜梦想着当一个科学家,研究植物的科学家。这样的梦想来自杨澜家窗户后面的一个小花园。那时候,杨澜家住在一楼。后面有个小小的花园,因为老师留下的观察日记,让杨澜走进了植物的世界。
今天看来,那个小小的花园里种植的植物品种少得可怜,但对于还是孩子的杨澜来说,这个花园就是一个世界。
本来是一次观察日记的作业,但因为植物的生长过于缓慢,杨澜不得不利用放学回家的时间,天天泡在花园里,就为了等着某一朵花儿慢慢开放,或等着某一片叶子在生长的过程里逐渐地展开。因为要上学,所以杨澜有时候认准的某一朵花,早上还是花苞呢,可中午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完全盛开了,这让杨澜觉得有点沮丧。
为了更好地观察,杨澜在小纸条上写上标记,然后小心的用胶水黏在枝条上,这样就可以随时记录下来自己的数据,为了不伤到花苞或者是枝条,杨澜很认真,也很小心。杨澜有时候是站着操作,对于低矮些的枝条,杨澜就只能半跪着操作了,还有的更低,杨澜只能趴在地上进行。再加上有的枝条上有刺,有些叶片上也会有毛刺,这样一来,杨澜在做标记的时候就难免会受伤。这样就让杨澜每天回家的时候都是一副小泥人的模样了。
有一次,杨澜回到家里,让妈妈看到了灰头土脸的样子,还有胳膊上的那些血丝,心疼杨澜的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就说杨澜,“怎么像个男孩子一样淘气啊。你这是上哪儿了?”杨澜不说话,只是冲妈妈做了个鬼脸,就急急忙忙地去洗脸了。
这样的次数多了以后,妈妈好像再也找不到合理的理由来约束杨澜了,因为每次看到杨澜还是那样认真执著地做一件事情,做家长的还能说什么呢?做事情认真毕竟是件好事情,所以妈妈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这样的一种喜好,慢慢地改变了杨澜的性格,让杨澜在敏捷里多了一份沉稳。这种沉稳,让杨澜在以后的电视生涯里可以一直沉默着,等待最佳时机的全力一击。
有时候妈妈说杨澜:“一个女孩子,这样疯疯癫癫的,想做什么呢?”杨澜笑笑,说:“我做的事情大着呢?”问的再多一点,杨澜就保持沉默,在杨澜身上,沉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蓄势,是一种蛰伏。
观察植物成为习惯以后,杨澜开始翻找资料,她想搞清楚,自己每天观察的这些植物除了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以外还有什么用处。经过几天的翻阅,杨澜开始喜欢上了蓖麻。这个一点也不起眼的植物,竟然有那么多的商用价值啊。如果我把这么大一块地方都种成蓖麻,那样到了秋天就可以把蓖麻拿去卖了,卖了自然就有钱了,有钱了就可以去买铅笔、铅笔刀、铅笔盒了。当然,还可以买一些小铲子,小锄头,小水桶什么的,这样干起活来就会更顺手的。这样一来,有了钱就可以开发更多的土地,这个花园就会更大,那样的话,到明年,蓖麻就会收获的更多,当然钱就会更多,钱多了,地也就会多起来,于是所有的同学、朋友,都可以从这里得到铅笔什么的,那样不好吗?杨澜在自己的憧憬中开始陶醉了,有时候杨澜想到很多很多朋友在一起,有用不完的铅笔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爸爸看到了,就拿一根手指在杨澜眼前晃来晃去的,杨澜也看不到,有时候回过神来,一看是爸爸在逗她,就说:“看什么看啊,你的宝贝姑娘你不认识了?”
这时候爸爸就会笑着问:“澜澜想什么呢?”
杨澜说:“什么也没有想!”爸爸就会用一种看穿了杨澜心思的眼光看着杨澜,轻轻的说:“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空想,要做就要做好!”
杨澜一听,高兴了,就把自己的目标,自己的长远规划,宏伟蓝图都详细地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完后,笑了,说:“应该肯定你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一个人重要的不只是自食其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想法,有计划。”
杨澜得意了,说:“我是有计划啊,我的计划就是要在咱们家后面的花园里开始,把蓖麻种出来,发展成一个蓖麻种植园。以后可以有这么大一片。”杨澜一边说一边把手臂张开,成一个半圆来形容自己的庄园面积。
爸爸没有笑,也没有说不好,只是轻轻地问:“澜澜,你觉得花园好看吗?”杨澜说:“当然好看了!”
“为什么好看呢?”爸爸看着杨澜继续着这个话题。
杨澜兴奋地说:“因为有绿色的树,还有各种颜色的花。”
爸爸继续问:“你觉得蓖麻好看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时候的梦想(2)
杨澜说:“蓖麻怎么会好看呢?当然不好看了。爸爸,你不是说了,好看的东西不一定有用处,有用处的东西不一定好看啊。”说着说着杨澜好像有点明白了,就说:“蓖麻虽然不好看,但蓖麻用途很广泛啊。”
爸爸这次笑了,说:“哦,你还知道蓖麻的用途?说说看,都有什么用途,你是怎么知道呢?。”
杨澜得意地说:“我从书上查到的。蓖麻籽可以炼油,蓖麻的皮可以做麻绳,蓖麻的杆可以做装饰,或者是房子上的顶棚等等。”杨澜想把话题引到其他的地方。
爸爸没有跟着女儿的圈子走,而是继续说下去:“澜澜,花园是大家的花园,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各有各的用处,不但美化环境,还与周围的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如果你全种了蓖麻,你想晚上大家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美丽的花园吗?”
杨澜不出声了。杨澜知道,在任何事情上,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这是做人的根本,爸爸虽然没有这样说,但意义已经很明白了。杨澜点点头说:“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放心吧!”
虽然杨澜不再幻想蓖麻种植园了,但杨澜对这几棵蓖麻照顾的却更加周到了。秋天的时候,杨澜把收获的蓖麻籽用铁丝一颗一颗的穿起来,穿成长长的一串儿,然后插在一个坐基上。用一根火柴把蓖麻籽点着了,火焰很亮,很大,杨澜看着开心极了。
这就是杨澜听说过的可以点灯照明的土制蜡烛,而且光线还很强。杨澜兴奋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很得意的让妈妈看,妈妈见了就说:“澜澜,咱们不是说好的,不玩儿火吗?”
杨澜吐吐舌头说:“我这不在母亲大人的监护之下玩的火吗?”
妈妈笑着说了一声:“调皮。”
杨澜的蓖麻种植告一段落,但杨澜的心里却悄悄的留下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