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历代名女传-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窃僖淮伪怀⒄髡俪錾轿潮笤В銎舅耐环岩槐蛔渚驮俣缺H司┏恰9右羌钙鸺嘎洌慈灾倚墓⒐⑿ⅲ拼谡獠派罨诓桓枚运峒硬录桑蚨陀杷疤保饧幢Vぴ谌魏吻榭鱿拢季霾辉偌幼镉谒
为了向郭子仪表示恩宠,唐代宗除了对他给予优厚的礼遇外,还将自己娇生惯养的掌上明珠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幼子郭暖为妻。升平公主是唐代宗与沈后的女儿,沈后曾一度堪称绝代佳人,貌美如花,善良贤淑,曾深得唐代宗之宠。然而在唐代宗东征西讨的时候,沈后却失落民间,行踪不明,唐代宗便把对沈后的宠爱转移到升平公主身上,升平公主原本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绝世的美貌和纯良的天性,但由于父皇的娇宠,使她养成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公主脾气,时不时撒娇发横,宫中的人都得依着她的性子来。
以惯例而言,娶得皇帝的女儿,成为皇家的娇客,虽然有享不尽的富贵特权,但也决不是一件轻松自得的事,做公主的丈夫,必须低眉俯首,言听计从,端不得丝毫大丈夫的架子。一般做驸马的人大都抱有攀附之心,为了荣华富贵,受些窝囊气也就认了。而这个郭暖,生就一副刚直不阿的性格,他并不想借助皇家谋取什么名利,因而也就不准备怎么样地宽纵升平公主。再说心高气傲的升平公主,听说要下嫁尚无功名的郭暖,心中就有些不满,但婚姻大事也由不得自己,只好遵奉父皇之命。如此一来,郭暖与升平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头就潜伏了矛盾的火种,只待某一天爆发出来。
新婚燕尔,升平公主见夫君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不禁转忧为喜,对郭暖也算体贴温柔。郭暖则被升平公主的美艳吸引住了,再加上她那天真烂漫,稚气未脱的性格,也使得这个将门虎子颇感新鲜可爱。这对小夫妻陶醉在粉红色的新婚梦中,也着实和睦相处了一段时间。
然而,日子一长,升平公主的公主脾气又开始发作了,驸马爷郭暖可真有点不耐消受。按照郭家的规矩,每天清晨,儿孙晚辈都必须到郭子仪面前请安;而郭暖与升平公主居住的驸马府离郭府较远,每日请安实为不使,于是郭家特别对他俩破例,允许他们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问候家翁,以尽子媳之道。对这个规定,升平公主无话可说,同意执行,但每次临行前,洗漱梳妆,总是拖拖拉拉,在郭暖的紧催慢催中勉强起程,到了郭府,总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仪门下等候很久了。为此,郭暖对升平公主满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强没有追究,只是每次加紧了催促。
唐代宗大历二年二月十五日,是郭子仪的七十寿诞,郭暖与升平公主本已商量好,这天清晨两人一道赶往郭府为家翁祝寿。这天郭暖特意起了个大早,去叫升平公主起身时,升平公主却推说受风头痛,不愿起来,叫郭暖一人带礼品去祝寿,代她向家翁问安。郭暖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平日里你拖拖拉拉,我都忍了;今天父,亲大寿吉日,你竟想躲懒不去!”于是往日的怨气连同今日的怒气一一同爆发出来,对着升平公主大声吼道:“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还不愿做那皇帝呢!”讲出这样的话,实在是过于冲动,口不择言,如此糟踏皇帝,简直是大逆不道,罪当诛首。
难怪升平公主听了气得面色发白,声色俱厉地指着郭暖反击道:“欺君罔上,罪当诛杀九族!”
郭暖这时正在气头上,听了公主的话也决不相让,心想:“你们皇家诛不诛得了我郭家,还是问题!”因而又接着教训道:“皇帝又怎样?你在我这里就是郭家的媳妇,不遵孝道,我不但骂得,还能打得!”说着说着,愈发激动,一跃而起,上前抓住升平公主猛推了一下;升平公主见他竟然还敢动手,也更加愤怒,大声叫道:“看我杀了你们郭家!”郭暖闻言更加气愤,不由地对她拳脚相加,直打得公主鼻青眼肿才住手。
“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子呢,如今竟敢打到我皇帝女儿头上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升平公主趁郭暖转身往郭府拜寿之机,哭哭啼啼地乘车回到皇宫,一见到父皇,升平公主悲不自胜地扑倒在父皇脚下,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她在驸马府挨打的事,并坚决要求父皇惩办郭家。
唐代宗见自小娇惯的女儿被驸马打成这副可怜模样,自然心痛不已,也决心好好教训一个这个胆大妄为的附马;然而转念审情度势,觉得还是不要扩大事态为宜,以免弄僵了与郭家的关系。主意既定,他先对女儿好言安慰一番,然后心平气和地劝解道:“就算事情如你所述的那样,为父也不便过于帮你。做天子并不是天下尽归你所有,也不可为所欲为,这个你不能不了解。你是郭暖的妻子,就应谨守妇道,依从夫君,夫妻和睦为是。”待升平公主怨气稍平,就命她速回驸马府,不可再事喧闹。
升平公主虽然心有不甘,但见父皇尚对郭家忍气吞声不予计较,自己如果不知趣地再闹下去,不但没有娘家可资倚仗,到头来还得吃亏。升平公主毕竟是个聪明人,她赶紧调整了自己内心的情绪与表面的态度,乖乖地离开皇宫,返回了驸马府。
就在公主回宫告状之际,郭暖前去给郭子仪拜寿,郭子仪见他只身而来,又有些暗藏不安,心中起了疑虑,一再追问,才问明了原由。郭子仪听说儿子居然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惊惧之余,立刻命人将胆大包天的逆子用绳索绑了,亲自押解上殿,到唐代宗面前请罪。郭子仪跪在殿下,叩头称罪,惊慌不已;座上唐代宗却哈哈大笑,命左右扶起郭子仪,并为郭暖松绑,若无其事地开说道:“俗语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事,何足计较。”郭子仪见皇上心存大度,不予追究,心绪也放宽了不少,称谢回府后,仍然把郭暖痛打了一顿,以示教训。从此后,郭子仪对唐皇朝更加忠贞不二,他的行为也带动了一大批与他有关系的将领,忠心耿耿地为皇朝效命。
经过这一次的折腾与教训,升平公主好似脱抬换骨般地发生了改变,性情柔顺,端庄贤淑,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循规蹈规地扮演着郭家媳妇的角色。
在她的教育下,他们的一双儿女也都安份守纪不辱家风。儿子作到大司农,一生忠耿清廉,一丝不苟;女儿嫁给唐宪宗为后,就是历史上以贤德著称的郭太后,在唐宪宗驾崩时,她年幼的儿子唐穆宗继位,宦官们要求她临朝听政,郭太后则称:“昔武后称制,几倾社稷,我家世守忠义,非武氏之类也。太子虽幼,但有贤相辅之,何患国之不安?”而郭氏子弟在朝中为官的,也由郭太后之兄郭钊领衔启奏云;“为避嫌隙,臣请先率诸子辞官归田。”郭氏家风,由于升平公主的收敛从贤而流布后代。因此,郭暖“打金枝”的故事也流传后世,为人津津乐道。
《中国历代名女》——宫女卷……同昌公主死后的冤案
同昌公主死后的冤案
同昌公主温文娴雅,既不放荡骄纵,也不结私弄权,只因体虚多病而年华早逝,却不料无端地给朝中留下祸患。因为她的死,二十多位御医惨遭斩刑,亲族三百余人牵连入狱,朝中数十位大臣横遭贬谪,弄得朝廷中一时乌烟瘴气。而造致这一切的原由,竟然是她皇帝父亲的一片爱心。
唐懿宗李推共有八个女儿,同昌公主居长,也是最受懿宗疼爱的一个公主。同昌公主闺名李梅灵,母亲是号称长安第一美人的郭淑妃。在李漼为郓王时,郭氏是郓王府中的一位待姬,因美俏绝伦,蒙郓王垂青,生下了女儿梅灵;李漼贵为大唐天子后,水涨船高,郭氏被封为淑妃,梅灵则成了同昌公主。同昌公主从母亲身生禀受了天生丽质,明眸秀靥,玲成可爱,而且性格温顺,善解人意,从小就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母亲郭淑妃也不出老,与二八佳龄的女儿站一起,竟象两朵娇艳的姊妹花,有了这两朵花儿,唐细宗心满意足,朝事之余,几乎全部时间都与这母女俩腻在一处,据笑逗趣,乐不知疲。
毕竟女儿大了不中留,唐迹宗无论怎么钟爱同昌公主,也不能把她永远留在身边,咸通七年秋天,在皇父的百般不舍中,同昌公主还是离开了皇宫,嫁进了名门之后,新科进士韦保衡府中。出嫁时,唐统宗赐下的嫁妆简直可以在韦驸马家开一个百宝库,有水晶云母、琉璃玳瑁、犀角象牙、装翠宝石等不计其数,更有衡世罕见的金龟、银鹿、金表、银粟、如意枕、鹤鹊枕、龙凤帐、九玉钦、琴瑟幕、文布巾、火蚕衣等,至于金银钱币、缓罗绸缎和豪华家俱器皿,则更不在话下。这些东西搬到韦家后,韦家原本宽敝的府第竟装摆不下,只好请来工匠,日夜扩建府第,才算把这一切安置下来。唐懿宗对同昌公主的宠爱,就此可见一斑。
韦保衡娶了这金枝玉叶的妻子,算是三生有幸,沾尽了光彩。两年之中,几乎不停的升迁,由翰林学士开始,升到郎中、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承旨、开国侯,一直到集贤殿大学士,年纪轻轻的就缺身于宰辅的高位了,这一切自然要归功于他有一个好妻子,确切地说,是有一个好岳父。同昌公主本身也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妻子,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性情温婉,乖巧宜人,绝没有一般皇家公主那般刁蛮任性。韦家见娶进了这么一位能给自家带来无限荣耀和好处的高贵媳妇,自然上上下下乐不可支,在生活上尽量安排得极尽奢华、舒适,以免亏待了公主。出入有车辇,行止有仆人,简直不让她走动一下,生怕累着她、摔着她;吃的是难以想象的山珍海味,一道日常菜“灵消炙”,就是用喜鹊舌、羊心尖烹制出来的,吃一回就不知要斩杀多少喜鹊和肥羊,而这还算不了是顶好的菜;喝的则更为讲究,如玫瑰露、凝霜浆、桂花酒,真是数不尽数,单说“玫瑰露”一样,必须是清晨在盛开的玫瑰花上收集的露水,十几个人一早晨才能收到一小瓶,而同昌公主一口就喝下了;穿的则是珍珠衫、狐白裘、火蚕衣,据说“珍珠衫”夜里能发光照亮周围三尺远的地方,“狐白裘”则夏日炎炎可着裘衣消暑,“火蚕衣”则冬日凛冽能穿单御寒;外出时乘的是“七宝车”,行走起来风驰电掣,而车内却不感颠簸,且阵阵异香飘逸,车过半日不散。
这么一种人间少有的景况下生活,同昌公主却并不舒畅,因她自幼体弱,在韦家养尊处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玉体自然消受不了,反而养出许多病来。三天两头倒卧病榻,日渐消瘦,这可急坏了韦家老老少少,他们到处寻访名医奇药,不惜巨金全力保住这棵庇荫大树。什么白猿骨、红蜂蜜、雪山莲、灵芝草等稀奇贵重药吃了不少,宫中数十个有名的御医也不停地穿梭于公主床前,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同昌公主的病始终未见好转,拖到咸通十一年初秋,可怜的玉人儿同昌公主终于撒于人寰
如花似玉的皇家公主,活灵鲜透地嫁进韦家,还不到四年时间,就竟然香消玉殒,这可急坏了韦家的人,他们顾不上哀悼死去的同昌公主,而是全家聚首商议对策。为了摆脱责任,韦家派驸马韦保衡到宫中禀报公主死讯,韦保衡一副伤心欲绝的神情,一边婉述公主临终前的情形,一边痛斥御医们诊断不当,误投药石。
唐帮宗猛听得爱女的死讯,简直有些支撑不住,趴在龙椅上大放悲声,哀痛中,对驸马的话全单照收,把女儿的死一骨脑地归责于御医头上。当即,唐游宗宣旨上朝,一边不停地流泪,一边下旨将翰林医宫韩宗邵等二十几个给同昌公主诊治过疾病的御医全部斩首。二十几颗头颅含冤落地,他们的亲族三百多人也牵连获罪,全部收入京兆大牢之中。
唐懿宗悲痛之中的不仁之举,引起了朝廷内外的纷纷议论,举国上下为之忿忿不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刘瞻认为皇帝此举引起了众人的不满,终必给朝廷带来灾难。虽然二十几位御医已死不能复生,但那三百多位御医的亲族如果释放出来,或可安抚一下不平的民心。于是刘瞻召来谏官,怂恿他们上奏进谏,据理力争功谏懿宗;无奈这些谏官们都深知额宗喜怒无常的脾气,在这个时候进谏,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所以一个个都噤若寒蝉。刘瞻见这帮人无用,只好亲自以宰辅的身份向统宗启奏道:“生命长短,在于天定。公主有疾,深触陛下慈怀。宗邵等人为公主疗疾之时,唯求疾愈,备施方术,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人力难以回天,致此悲局,实可哀矜。今牵连老少三百余人入狱,天下人议论纷纷,多有不平。陛下仁慈达理,岂能被人妄议,还当居安思危,安抚天下民心。伏愿陛下少回圣虑,宽释牵连者!”
刘瞻的奏词有理有节,无可挑剔。然而唐部宗已认定是御医药杀了爱女,决不肯宽容他们的家族,因而对刘瞻的话十分不悦,但碍于他宰辅的身份,总算忍着没发作,对他的启奏却置之不理。
见没有结果,在第二天上朝时,刘赡又联合了京兆尹温璋犯颜直谏,措辞更加激烈。这下惹怒了唐帮京,他大声叱责二人的犯上,当即降旨,刘瞻调为荆南节度使,温璋贬为崖州司马,责令三日内离京赴任,免得他们再在朝堂上啰嗦个没完没了。
温璋是个性情耿直的有才之臣,被贬南蛮之地,着实心有激愤,叹道:“生还逢时,死何足惜!”当天夜里就在家中服毒自尽。唐帮宗听到温璋的死讯,还狠狠地说:“恶贯满盈,死有余辜!”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刘瞻离开长安赴任以后,驸马韦保衡已经大权在握,他与另一宰辅路岩串通一气,罗织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把刘瞻的门生故旧三十多人,一骨脑地贬往遥远荒僻的岭南。为了进一步压制刘瞻,以防再生事端,韦保衡又与路岩合谋,硬说是刘瞻与御医同谋,乱投药石害死同昌公主;昏庸的懿宗竟也信以为真,又把做荆南节度使的刘瞻贬为康州刺史。
为了同昌公主的死,唐敢宗在朝廷里折腾了好几个月,弄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待这一切稍稍平定下来之后,懿宗才想到为爱女举行盛大的安葬仪式。陵墓自然是十分豪奢壮观,陪葬的服饰器活更是琳琅满目,填满了墓坑,送葬场面之大,绝非历代公主可比。
只因天年有限,一个美丽娴雅的同昌公主过早离开了人世,谁知作为父亲的唐懿宗竟以这种方式悼念亡女,杀死二十余御医,关压三百多亲族,数十忠臣流放异地,把个朝廷内外搅得沸沸扬扬,怨声载道。同昌公主若地下有知,难道不会伤心不已?
《中国历代名女》——宫女卷……窃窕淑女制虎狼之心
窃窕淑女制虎狼之心
在唐后朝藩镇割据攻杀了一百多年之后,曹州冤句,以贩卖私盐出身的豪侠黄巢,在屡次应进士考试,被抑不得及第后,纠合一批亡命之徒慨然起事,几年后即攻占长安把唐懿宗赶到四川,他不久又迅即失败,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手下大将朱温降唐。
讲起朱温,也是大有名声,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大分裂五代十国时期就是从他开始的,自他开始,五代在短短的五十四年中就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
朱温凶悍狡诈,原在刘崇家当佣工,因懒惰不肯做工,多次受到刘崇的鞭答,他是个典型的乡村流民。这个乡村流氓团作战有勇有谋,竟逐渐得到重用,但一到关键时刻就露出流氓本性,先是乘黄巢之危投降唐朝,被唐朝赐名朱全忠,任为对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并加任东北面都招付使,负责堵塞黄巢的退路,逐渐他依靠一批叛徒为骨干,强取豪夺而成为唐末割据势力中最强的一镇。当时宦官得势与朝臣争权,唐昭宗在宦官和朝臣的交替劫持下离开都城,颠沛流离。九零二年,朱圣忠率大军来到凤翔城下,逼李茂贞和宦官交出唐昭宗,朱全忠入城捕杀宦官一百多人,回长安后又将全部宦官赶到水中淹死,再杀崔胤等大臣,逼唐昭宗从长安迁往洛阳,那时唐昭宗路过华州,有人夹道呼万岁,唐昭宗哭着对旁人说;“不要呼万岁。我已经不再是你们主子了”,到住所更对左右服侍他的人说:“我这次漂泊,不知那里是归宿。”在陕州,宋全忠终于派人刺杀了唐昭宗,并杀唐昭宗儿子九人,九零七年终于用了“禅让”这一历史把戏当上皇帝。可是朱全忠,也就是朱温这位枭雄却曾服服贴贴地听一个女人的话。
这个女人没有留下名子,只知道姓张,原是唐末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朱温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她十七岁的时候,那天她随母亲来到宋州郊外的龙元寺进香还愿,遇到了正和二哥朱存一同打猎的朱温,她偷偷地从轿帘中注意到这个人生得虎虎有生气,却并没有多加留神,因为做为一位官家女子来讲,她并未意识到今后会同一个打猎的人结为夫妻。朱温却不这样想,这位靠兄弟三人在别人家做长工供奉老母,衣食尚且不继的人,就不怕别人笑话他癞哈蟆想吃天鹅肉,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州郡长官的千金头上,他当时慨然对他的哥哥说道。“过去,汉光武帝曾经说过;‘为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当日阴丽华也不过如此,而我未尝不可以成为汉光武帝呢!总有一天,非把张女娶为妻子不可。”参加黄巢起义军后,朱温独念张女,而不像其他农民军将军一样任把掳来的良家女子作为妻房。当时他为了自己的深情一片,甚至怂恿黄巢出兵攻打宋州,可惜宋州守御坚强,再加上援兵四至,不得不无功而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黄巢在夺得黄河下游一带地区后,曾令朱温侵略这一带,朱温留守山东,当时难民四起,一天朱温的部下收留了一批难民女子,万万没有想到,朱温梦寐以求的心上人竟然也在其中。朱温太高兴了,自然是亲自嘘寒问暖,处在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张女在朱温一番信誓旦旦,一番轻怜蜜爱之后,自然同意做朱温的妻子。朱温慎重其事,找到张女的族叔,按照古礼,三煤六聘,择吉成婚,朱温身穿官服,张女珠围翠绕,在红烛高烧的大厅上交拜如仪。当时有看不惯的人还留下这样一首打油诗:
居然强盗识风流,淑女也知赋好逑;
试看同州交拜日,鸣凤竟尔配啾鸠。
张女成为朱温的妻子后,曾多次劝勉朱温多施仁德,因而朱温把山东一带治理得井井有条。当时黄巢已称冲天大将军,带大军南下,由沛州、宣州、信州、福州直达岭南广州,沿途惩处贪官酷吏,除暴安良;随后因军士不服水土,罹患疾病,决意北返,自桂州编大筏,沿湘江由南往北而下,经漳州北趋襄阳,再渡长江东行,整理部众,与留守山东的朱温会合,完成了采用避实击虚的方针,流动作战的战略任务,扫荡了大半个中国的腐朽封建势力。黄巢的成功可说多赖朱温稳守山东,有一个巩固的后方基地,而朱温能如此,张氏夫人又功不可没。不久黄巢与朱温并力西攻,拔东都洛阳,入潼关,进长安,黄巢称大齐皇帝,建立农民政权,命朱温屯兵温桥以防堵官军,接着又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攻略南阳,朱温返军时,黄巢亲至襟上迎接,慰劳朱温,这年是唐傅宗广明元年,朱温参加黄巢的起义不足四年,已经成为黄巢手下数一数二的战将。凯旋后,朱温立即派人赶到萧县刘祟的家里,把自己的老母亲接来,一别数载,沓无音讯,突然之间,年方二十七岁的儿子竟然已如此位尊权重,想到儿子过去的凶狡暴烈,看看今日的荣华富贵,这位目不识了农家老太太对娇小的媳妇着实称赞了一番,认为没有媳妇就没有今天的一切。据传朱温的妻子确实料事如神,语多奇中,每为朱温所不及,因而是朱温在爱她的基础更加上敬畏的心理,凡一举一动,多向闺门求教。有时朱温已经督兵出行,途中有急使驰来,说是奉夫人命召还大王,朱温当即勒马回军,毫不迟疑。
但有一事,朱温却没有听妻子的,也因此而在历史上身败名裂,背上千古骂名,那就是他乘黄巢势危的时候投降唐朝,并落井下石,对黄巢赶尽杀绝,他的妻子也因此一病不起。当时朱温握着病中妻子的手,她勉强睁开眼睛,凄然说道:“妾病垂危,不日将永别大王了。”朱温悲不自胜地劝说:“自从得配夫人,至今二十余年,不止内政多赖你主持,外事也须你筹谋定夺,我转眼将登大位,满指望与你同享尊荣,谁想到你病得如此之重,这该如何是好!”她妻子突然听到朱温要登大位,就明白他再叛唐朝的野心已生,一阵回光返照,眼睛雪亮,说道:“我已尊荣如此,死亦何憾!大王刚降唐室,不可存废夺之心!”朱温又一次忤逆了妻子的心意,说道:“时势逼人,不得不这样!”妻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上台容易下台难,果然天与人归,你得登九五之尊,你英武过人,其他的事都不可虑,只有‘戒杀远色’四字,恳请你随时注意,我死也瞑目。”说罢气血上涌,痰喘交作,等到深夜,终于谢世。朱温痛哭不止,而朱温手下将士也多流泪,因为朱温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一旦性情暴怒,只有他妻子能以柔克刚,婉言规劝,从而挽救了无数将士的性命,将士因她活命的不知多少,生死荣衰,她的死使朱温的驻地汴州城哭声震天,也足以见她的贤德了。
她死后,朱温更加肆无忌惮,他把妻子临终前的遗言“戒杀远色”四字丢到了九洲外国,更加酷爱女色,象禽兽一样淫乱,儿媳妇都得入宫侍寝。他称帝后,大小战争都不曾停止过,每次战争都损失大量的民命和财物。这样原来被他压在河东一隅的沙陀兵李克用部,在李克用死后,李有勖统军时期居然又渐渐强大起来,经过高邑决战,朱温的梁政权从此怕上了李存勖的后唐政权,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朱温的部将杜延隐在败退之际杀尽深、冀二城守兵,将城中老弱全部活埋,将年轻的妇女尽数奸淫。而晋兵杀梁兵二万,其中犹以杀梁降兵极为惨毒。梁军动摇,兵士多逃走,严刑不能禁。朱温亲率大军与李存动对阵,居然几次地哧得烧掉自己的帐蓬逃走。他又羞又恼,带兵退回洛阳。到洛阳后他病重不能起床,对近臣说:“我死,儿子们不是李存勖的敌手,我没有葬身之地了。”就在他说儿子们不是李存勖对手时,他的儿子们却加紧谋夺继承权,彼此间争斗非常激烈,他的第三子朱友珪眼看自己继承无望,夜间率兵入宫结束了他父王朱温的生命。他终于死在嗜杀好色中,他死时想到了妻子的话吗?
《中国历代名女》——宫女卷……五代第一美女花见羞
五代第一美女花见羞
五代十国到处烽火连天,战事频繁,自然也名将辈出,后梁大将刘彟就是其中的一位。名将配美女,宝马配快剑,历来是千古绝唱,刘彟那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拥有的最有名的美人是年仅十七岁的花见羞。
花见羞原本是邠郴州城内王氏糕饼店家的女儿,花见羞并不是她的真名,只是因为她天生丽质,是那么灿烂娇艳,人们认为鲜花在她的面前也会自惭形秽,因而称她为“花见羞”。当时花见羞就象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一样吸引着许多少年儿郎一天到晚在糕饼店前打转,只为了看一看她的美貌,但花见羞与豆腐西施相比有一项绝然不同,就是她知道,美貌固然得自天生,神情气质却必须依靠后天的造诣来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她在帮助料理店务的同时,发扬钉子精神,在学问上狠下了一番功夫,这为她以后的人生旅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后来,年仅十七岁的花见羞成了年近花甲的刘彟那的爱妾,这种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婚姻关系羡煞了¥那州一带的官员百姓,老夫少妻居然恩爱异常,可是无情的战火却吞噬了幸福的婚姻,他们只度过了两年的甜蜜岁月。
后梁皇帝朱温在与后唐李存勖的争斗中死去,是死在他的第三个儿子朱友珪的手上,朱友珪弑父后宣布自己做皇帝,群臣不服,朱温的第四子朱友贞杀死哥哥朱友珪在开封称帝,就是梁末帝。梁大将杨师厚据天雄镇(魏博镇),选军中勇士数千人,号称银枪都,给养丰厚,作为牙兵,实行割据。杨师厚死后,梁末帝想削弱天雄镇的势力,将相、擅、卫三州从天雄镇割出来,别立昭德镇,任贺德伦为天雄节度使,张筠为昭德节度使,并派刘珪率大军助二人赴镇。天雄镇拒绝分镇,以银枪都为首逼贺德伦投降李存勖,李存勖乘机率大军人魏州,收银枪都作亲兵,自兼天雄节度使,与刘彟接战,刘彟本想先取守势,避其锋芒,但梁末帝主张速战速决,派人督战,结果刘那军全军七万人被杀,梁在河北仅保存刘彟自守的黎阳一域。
当时梁末帝只信任赵岩及妻族张汉鼎、张汉杰等人,军国大事都和这些人商量,命将出兵也派这些人监视。赵岩等依势弄权,卖官枉法,离间旧将相。老谋臣敬翔、李振畏罪避祸,不敢献议;刘彟主持战守都受朝廷牵制,他曾对诸将说:“主上居深宫中,不知军事,只相信无知少年的议论。用兵在临机制变,不可固执成见,现在唐军强盛,出战一定不利,奈何!”这位斩将摩旗,叱咤风云的名将不久战死。
刘彟那死去,婢仆星散,花见羞带着一名婢女和一个老仆,为丈夫依礼营葬并在墓庐守节,生计十分黯淡。人们时常见到花见羞穿着洁白的衣裙,踯躅在刘彟的墓旁,杂树生花,风吹袂起,有如仙子临风,遗世独立。城中富户人家多有遣媒说合,希望娶她为妾的,却均遭到她的拒绝。在潜意识中,花见羞已成为大众心目中的情人,甚至是“花神”之类的尊贵形象,偶有好色之徒图谋不轨,必激怒群情,绝讨不了好去。
李存勖灭了后梁,当时最先攻入梁都城的是李嗣源,李嗣源也出身沙陀平民,没有姓氏,只有一个小名叫邈佶烈,被李克用收为养子后,赐名李嗣源。李克用有许多养子,一部分用“存”字作排行,如李存勖;一部分用嗣字作排行如李嗣源。李嗣源自幼便与李存勖争强斗胜,在击灭后梁的战斗中,李嗣源屡建奇功,更使李存勖犹如芒刺在背。李存勖即位为唐庄宗后,李嗣源就被任命为天平节度使,军次邠城,这位敢于弯弓射虎,却不识文字的武夫,拜倒在花见羞的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