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传-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徊剑皆谛诙咚党鲆环袄矗谔肆圃蓿骸昂弥饕猓『弥饕猓‰薇阋狼涞闹饕庑腥ァ!

  这边主意一定,那边杨玉环就把寿王府闹得天翻地覆。原来高力士买通了杨玉环的两个贴身丫环,时时劝杨玉环丢下寿王,进宫去得万岁爷的宠爱,杨玉环本就享荣华的心重,爱寿王的心薄,她在华清池宫中,见皇帝对着她露出痴痴癫癫的样子来,不觉也感动了她的柔肠,决意与寿王决绝,终于杨玉环离开了寿王,先到华山做了一个女道士,过渡一下便被接进唐玄宗的宫中。杨太真的名字也就是这样得来的。

  杨玉环这个人间尤物,最先在性生活方面是经过她的从兄杨国忠的启导,以及与寿王的切磋,而后又在玄宗的调教及示范下,不久便练就成一手性欲场上的绝活,让人销魂夺魄。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又一个春风细雨的夜晚,唐玄宗走进杨贵妃寝宫,红烛高烧,绣帏低挂,杨玉环只穿一领杏绿小衣,烛光摇曳,别有丰采。唐玄宗且不唤睡,就灯光下面细细地把玩杨氏姿色,一会儿从怀中取出一支金钗,一个钿盒来,递给杨玉环,说道;“朕与爱卿偕老之盟,今夕伊始;特携得金银钿盒在此,与卿定情。”

  并提笔写道:“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唐,层霄雨露回春,深宫草木齐芳。升平早奏,韶华好付乐何妨?愿此身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一时兴起,又传令李龟年把这词儿谱入曲中歌着。李龟年才思敏捷,当下也制成两阙歌词,依着笙萧,分两队唱了起来。第一队姬人齐趁着娇喉唱着:“寰区万里,遍征求窈窕,谁堪领袖嫔嫱?佳丽今朝天付与,端的绝世无双!思想,擅宠瑶宫,褒封玉册,三千粉黛总甘让,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这一队歌声才歇,那一队接着唱道:“蒙奖,沉吟半响,怕庸姿下体,不堪陪从椒房,受宠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间天上。须仿慝冯当熊,班姬辞辇,永持彤管侍君旁。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这两部歌姬,一唱一答,唱得悠扬夺耳。三宫六院无处不听到歌声。

  唐玄宗本是音乐中的圣手,“梨园弟子”就出自他的名下,更以一部《霓裳舞衣曲》而名重乐坛。说起“霓裳舞衣曲”还有一段传闻。原来唐玄宗爱梅妃,梅妃曾作惊鸿舞,唐玄宗十分喜爱,直到宠上杨贵妃后还时时欣赏,于是杨贵妃暗地里醋劲大发,害怕唐玄宗重新爱上梅妃,将自己抛弃,她的这番苦心感动了天上月中嫦娥,便传她这首曲子,盖过了梅妃的惊鸿舞。

  第一阕是:“骊珠散迸入拍初,惊云翻袂影,飘然回雪舞风轻,飘然回雪舞风轻。约略烟蛾态不胜。”

  第二阕是:“珠辉翠映,凤翥鸾停。玉山蓬顶,上元挥袂引双成,萼绿回肩招许琼。”

  第三阕是:“音繁调骋,丝打纵横;翔云忽定,慢收舞袖弄轻盈,慢收舞袖弄轻盈,飞上瑶天歌一声。”

  真个如敲秋节,似戛春冰。

  月中嫦娥是否传过杨玉环曲子似不可考,但杨玉环醉排风流阵却是真的。唐玄宗自领小太监百余人,杨玉环也带着宫女百余人,排成两阵,拿霞披锦被缚在竿头,代作旗号。另有一班小黄门,在阶下击鼓鸣金,作两阵进退之号。进时,小太监和宫女互相扭结,各不相让。打败的,罚饮酒一巨杯。一顿堕冠横钗,娇声叱咤,就连高力士在一旁看了也认为是不祥之兆。但唐玄宗从来就是只要杨玉环把题目出出来,他就一定会解题,不避嫌忌。当时都中妇女,一至春日,多不守闺门,女伴数人,相约野步嬉游。遇有名花,便设席藉草,各出美酒佳肴,共相劝饮。防有外人闯入,便解下红裙,连结成帏遮蔽着,称作宴幄。这种放荡风流的情形,就是杨玉环跟唐玄宗玩成的把戏。

  杨玉环的风流还把诗仙李白引进宫中,一次杨玉环制清平乐曲,苦无词句,唐玄宗立即想到贺知章推荐的李白,太监在街上用清水喷醒酩酊大醉的李白,衣冠不整的李白被带进内宫,乘醉在玉笺上写成清平调三阕: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向汉家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词章深得杨玉环的喜欢,从此李白常常出入宫中,更曾作过宫中行乐词八首,据传杨玉环与李白还有过一腿。

  唐玄宗宠纵杨玉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曾经为了让李白替杨玉环写歌词逼着高力士替李白磨墨、斟酒、脱鞋,要知道高力士权倾朝野,此时朝廷内外权臣共有四人:一是林甫,二是杨国忠,三是安禄山,四是高力士。为了杨玉环,唐玄宗竟几次搞得高力士十分难堪,一次杨玉环一时兴起,竟要高力士唱歌制曲,高力士知道一个太监唱起歌来定会十分难堪,首先就嗓音不对,坚决不唱,杨贵妃当着唐玄宗的面,借着他的威势,开口就要打高力士一百个嘴巴,一千下屁股,虽然没有打足实数,也打得高力士血肉斑烂,声声哭救。

  杨玉环爱吃鲜荔枝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更表现在不远千里、不惜工本,诏令岭南节度使专责其事,设飞驿传送岭南荔枝,让杨玉环吃上鲜荔枝。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一过七日就不再新鲜,为了让杨玉环浅浅的一笑。不知累死了多少马匹,累死了多少儿郎,踏坏了多少庄稼。杜牧的诗未免还写得太轻松了些。应该是:“杨娘娘杨娘娘!只为这几个荔枝啊,铁关金锁彻夜开,黄纸初飞敕字回,驿骑鞭声砉流电,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对杨贵妃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姐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自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她已死的父亲被追封为大尉齐国公,叔父被拜为光禄卿,兄弟杨铦为鸿胪卿,杨裿为侍御史,杨钊为司空,长姐玉佩封为韩国夫人,三姐玉筝,封为虢国夫人,八姐王钗封为秦国夫人。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虢国夫人在宫中出入,那帮命妇公主,见了都排班站立,不敢就坐,她的府中常有各地州官进献珍宝,奔走请托,门庭若市,财币山积。一次虢国夫人从宫中回府,遇到公主与驸马的舆驾,双方各不让道,大打出手,唐玄宗圣旨下来,居然是追夺公主的封物,革去驸马独孤明的官职。唐玄宗宠着虢国夫人,暗地里背着杨玉环更与虢国夫人睡在一起,并笑对宫女说:“尔等爱水中鸂鶒,争如我被底鸳鸯。”杨玉环心知肚明,喝着暗醋。一次唐玄宗又叫杨玉环以姐妹名义召虢国夫人进宫,杨玉环不仅不肯奉诏,并由此和唐玄宗闹了起来,闹出一件天大的事来,唐玄宗一怒之下,要高力士把杨玉环退回杨钊,也就是杨国忠的府中。

  杨国忠是杨氏家族中另一位著名人物,素性淫恶,少年时在家乡永乐地方饮酒赌博,银钱到手辄尽。后来又去投军,强横多力,临阵十分勇毅,但在军中平日专一欺弄良懦,结交无赖,鱼肉人民,终被革除军职。又曾到鲜于仲通家做管家,因克扣雇工银钱逃回家乡,住在杨玉环家中,一方面在外面养个粉头,一方面和杨玉筝,也就是现在的虢国夫人私通,这时杨玉环因虢国夫人闹出事来,贵为丞相的杨国忠便是最合适的调解人,要知道杨氏一门的祸福都系在杨玉环的身上,他与高力士通力合作,终于又使得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到华清池沐浴,杨玉环那露在水面上的半截玉体,好似出水荷花,清洁娇艳。两个滑腻高耸的乳房,一点深深的脐眼,红巾覆处,微微映出的那私处,再次撩得六十七岁的唐玄宗激动不已,在二十六岁的杨玉环回眸一笑中,唐玄宗烦恼顿消。

  唐玄宗的英明睿智渐渐消磨。在他前期有两个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爆,出现开元盛世;而在他的后期,则有两个著名的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终于酿成天宝大乱。

  有个成语“口蜜腹剑”最初就是形容李林甫的,他为人阴密,好诛杀,喜怒不现于面。初相见的人总觉得他和蔼可亲,可胸中却崖井深险,心不可测,每兴大狱,连坐数百人。他的儿子李岫深明大义,看到他父亲权势薰灼,心常畏惧,曾向父亲进言:“大人居位久,积棘满前,一旦祸至,那些被你害的人都不可得了!”李林甫闷闷不乐,斥责儿子:“势已如骑虎,毋多言!”唐朝宰相原本丰功隆德,不务权威,出入骑从减少,人民见宰相车马,不加躲避;到李林甫,因结怨太多太深,时时担心刺客,每当出入必以驺骑先事清道,百步传呵,人民避走,宰相府第,皆重门复壁。李林甫的卧室更是一夕数变,就是家人都不知他睡在哪里。开始杨国忠势力远不如李林甫,便勾结安禄山对抗李林甫。

  安禄山是营州柳域地方的胡人,他的得势也与杨玉环有关。杨玉环最爱安禄山白嫩的肥肉,后来不知怎么地杨玉环居然成了安禄山的干娘,甚至到后来玄宗不在宫中,安禄山也时时进宫朝见杨玉环,杨玉环赐安禄山在华清池洗浴,浴罢用杂色碎锦,结成一小儿摇篮,令安禄山装作孩儿模样,卧在摇篮中。数十个宫女,抬着摇篮来到杨玉环跟前,安禄山口中唤着妈妈。据说越是丽质天生的女人,越是喜欢狂风骤雨式的爱情方式,近乎饿虎扑羊般的野蛮动作,愈能赢得芳心的强烈振撼,安禄山与杨贵妃便是如此。有一次安禄山把杨贵妃抱在怀里,在她身上最柔软的部位用力揉捏,居然使她的酥胸上出现累累伤痕,弄得无法向玄宗交代,只好以红锦锻遮在胸前,称为“诃子”,也叫“肚兜”,这便是“奶罩”的起源,“禄山之爪”的成语也由此而生。事先安禄山曾对人说:“贵妃人乳,滑腻如塞上酥!”这个胡儿真不是个东西!占了人家便宜还到处乱讲。

  一次玄宗见安禄山肚腹肥大,便问:“吾儿腹中何物,却如此庞大?”安禄山应声答道:“臣腹中更无他物,唯赤心耳!”四、五十岁的安禄山因有杨玉环这位二十多岁的妈妈,从此飞黄腾达。

  原来因着杨玉环的关系,杨国忠、安禄山联合起来对付李林甫,李林甫一死,杨、安之间的矛盾激化,有两虎不相容之势,杨国忠时时在玄宗面前讲安禄山的坏话,杨玉环爱护情郎,居然把哥哥的话传给安禄山,安禄山渐起反意。唐玄宗渐知安禄山有反意,但每次听了杨玉环的劝谏,还是想望安禄山回心转意。杨玉环把朝中政局弄得一团糟。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七五五年,安禄山在范阳造反,诉杨国忠有二十条大罪,起兵二十万向长安进发。

  潼关不守,长安震动,在一个细雨迷蒙的盛夏清晨,唐玄宗带着丞相韦见素、杨国忠、杨玉环姐妹及少数卫军,出长安延秋门西行,来到马嵬坡,军士持戟鼓躁,请诛杨国忠以谢天下,杨氏一门终于被枭首碎尸,但鼓躁仍未平息,玄宗策杖出来,行在都虏候陈玄礼奏称:“国忠既诛,贵妃不合侍候陛下,请赐其死以塞天下怨。”杨玉环为情势所迫,乃以白绫一束,自缢于驿馆院中的梨树下。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已成为太上皇,他的儿子在动乱中称帝,就是唐肃宗。唐玄宗对杨玉环思念不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此作《长恨歌》。

  在这首长篇斜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与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活着的唐玄宗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苦果。“鸳鸯瓦冷霜花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关于杨玉环的后事,还有一说就是她并没有死,有人曾分析出六大点理由来。更有人传说安史之乱的时候,杨玉环被日本商人趁返国之便把她弄到了日本。至今日本还保存着许多杨贵妃的传说,器物、庙宇、坟墓及好几本有关她的书,她到日本那年才三十八岁,整整在日本的政坛上又活跃了三十年,到六十八岁才极尽哀荣地死去,一直到今天,日本人仍认为杨玉环是中国最美的女人。

  总讲盖棺论定,但历来都难,杨玉环也不例外,表扬她的和为她鸣冤的如徐夤和狄昌:

  徐诗:

  当年从龙如从云,只有杨妃死报君。

  势穷一身殉社稷,中兴应作荩臣论。

  狄诗:

  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地下阿瞒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就连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对杨玉环寄予同情。

  但批评她的也有,如:“及玄宗平内难,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虽安史之变,不尽由于女宠,然色荒志怠,惟耽乐之从,是以住用非人而不悟,酿成大祸而不知,以至渔阳鼙鼓,陷没两京,而河朔之镇,从此遂失。”





《中国历代名女》——宫女卷……万春公主梅开二度



万春公主梅开二度

  万春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女儿,母亲是杜美人,在后宫粉黛中品级十分低微,也不很受唐玄宗的重视。但杜美人的女儿万春公主,小小年纪便被父皇视为掌上明珠,获得格外恩宠,并成为后宫中的一位活跃人物。

  为什么万春公主能够摆脱她母亲受冷落的阴影而被唐玄宗喜欢呢?原因全在于她自己,这小姑娘从小就聪明伶俐,相貌甜美,苹果似的小脸儿因为好动总是红彤彤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生性活泼,爱唱爱跳,皇帝父亲常戏说她是番邦进贡来的“洋乖囝’,闲暇时总爱把她抱在膝上,逗她说笑取乐。

  正因为她深受父皇宠爱,所以活泼好动的性格更加发挥得淋漓尽致,常常肆无顾忌地在宫中到处乱问,旁人看了觉得太失检点,但既然唐玄宗都不管束她,其他人谁又敢说半个不字。

  万春公主天资颖慧,跟着老师读书,很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人们都称她是“女才子”,十二三岁的年纪,她便能作一手绝妙的诗文。除了读书外,她似乎更喜欢音乐歌舞,曾跟从当时的琵琶圣手张野狐研习音乐,又随宫中著名的舞伎谢阿蛮学习舞蹈,都能很快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万春公主的青春年华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顶峰时期,唐玄宗喜文学歌舞,因此在宫中设置了左右教坊,专门教习和演奏器乐歌舞;还设有丽正书院,广聚文学之士,作诗论文,宫廷内外文学和音乐气氛极浓。这种气氛正合万春公主的心意,她时常随父皇出入教坊和书院中,参加音乐演奏和歌舞,与知名文人切磋诗文。长安城中谁都知道有这么一位美慧而多才多艺的公主,虽然倾慕者甚多,但竟没有人胆敢攀折,因此已到婚嫁年龄的万春公主的亲事竟耽搁了下来。

  天宝四年秋天,原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在经过了一段短暂的女道士生活之后,终于被老当益壮的唐玄宗册封为贵妃,杨贵妃也是一个慧黠的女子,通晓音律,擅长舞蹈,除了学问稍逊之外,其他方面大致都和万春公主相似。虽说论辈份杨贵妃要长一辈,但实际上两人年岁相仿,加之爱好和性情相近,所以成了宫中的一对密友。她们一起弹奏乐器,一起嬉笑玩乐,象是在后宫中刮起了阵阵清新爽朗的春风。据说流传后世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唐玄宗的构思,由杨贵妃和万春公主揣摩编排而成的,后世多把它们作为杨贵妃的功劳,其实里面也包含了万春公主的不少智慧和心力呢!

  深得唐玄宗恩宠的杨贵妃,自然忘不了一直无人敢折的名花万春公主,由她引线撮合,二十三岁的万春公主终于嫁给了二十五岁的杨炪。杨炪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次子,在一门显贵的杨氏家族中,杨炪的风仪绝佳,不但气度雍容,而且才情横溢,算得上是顶尖的人物,所以杨贵妃认准了只有他才配得上万春公主。

  当时杨炪任职于鸿胪寺,掌理涉外事务及典礼事宜。大唐皇朝国力强盛,威名远播,常有四方番邦前来进贡、朝觐、留学、贸易和游历,鸿胪寺则负责这些番邦和外夷人士的接待、交涉和赏赐工作。杨炪因经常接触性情直爽活泼的番邦外夷人,所以性格和生活习惯上颇受他们的影响,这倒恰好与万春公主的特点相合了。

  娶了万春公主,杨炪便被冠上了“驸马都尉”的头衔,在鸿胪寺的职务也顺势上迁,成为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是三品大员,位高权重,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以他一个二十五岁又缺乏资历的年轻人,一下子担此重任,实属破格之举,这当然还是托了万春公主和杨贵妃的福。

  万春公主与杨炪性情相投,才貌匹配,自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这对快活的小夫妻,在长安市内总显得与众人不同。因为杨炪担任鸿胪寺卿,所以时常要举办款待番邦来使及外夷商人的宴会,番邦与外夷文化传统与中国绝然不同,他们没有男女授受不亲一类的礼教,因此前来赴宴的都是夫妻双双手挽手而至。万春公主与杨炪见了,开始不习惯,后来也感到很能体现夫妻的恩爱,因此也如法炮制,两人亲密地挽着手站在门前接待宾客。外来人士对杨炪和万春公主夫妇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觉得他们漂亮大度又热情爽朗,与一般中国人的恭谦含蓄大不尽相同;但朝廷里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们听到了风声,都摇头叹息,频呼:“简直是不成体统!”但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无视耳边的议论。

  万春公主的思想非常新潮开放,她与番人及夷人的妇女交往,彼此交换各种见闻与观点,她发现汉族人一味地认为番邦四夷都是野蛮之族的观点,不但太过武断,而且甚至是愚昧。在许多学术和技艺方面他们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例如:天文、地理、历法、采矿、造船、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值得中士借鉴的优点。

  万春公主把她的发现告诉了丈夫,杨炪首先的反应是:“那怎么可能?”不料经过调查印证,果然没有弄错。于是杨炪便把这一情况向他作宰相的父亲反映,并建议允许外籍人士入籍中土,甚至出任朝廷官职,以便有计划地引进外夷的学术和科技。宰相杨国忠慢慢也接受了儿子的观点,并准备付诸实践,不料正在这时,安史之乱爆发,杨家一夜之间失势,这些合理化的计划也就搁置下来了。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由于万春公主和杨炪的坚持与努力,外籍人士在唐都长安有了一定的生存地盘和地位,建立了各自的居驻点,相当于“大使馆”的雏形。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挥军南下,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了长安的防卫潼关。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西蜀。万春公主与杨炪自认为对长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有一份保护的责任,于是自愿留下来安置这些人,没有随同皇帝的队伍一起逃命。

  因为各地勤王部队及时赶来救援,所以潼关失守后,长安并没有马上陷落。倒是在通往西蜀道上的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杀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并强请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荣极一时的杨氏家族到此算是划上了悲惨的句号。留在长安的万春公主和杨炪在妥善安顿了外籍人士之后,本想去追赶父皇唐玄宗的队伍,猛然传来了意外的消息,他们当然不敢作飞蛾扑火了,只好随着长安城中逃难的民众仓惶离城。

  在混乱之中,万春公主不幸与丈夫失散,她一路历尽艰辛,翻越秦岭逃到汉中,才停下了疲惫的脚步,一路上尽力打听,但始终没得到丈夫的消息。

  大乱之后,唐玄宗失去了皇位,虽然回到长安宫中,但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太上皇。当年随同杨贵妃鸡犬升天的杨家亲族,这时已成了过街的老鼠。长安兴复后,万春公主也辗转回到长安,但仍然没有丝毫杨炪的音讯,有人说他在长安城破时被叛军所杀,有人说他已随着外籍人士逃往日本去了。失去了恩爱相伴的丈夫,万春公主深深陷入愁苦之中,一改往日乐天派的模样,过着整天以泪洗面的日子。

  万春公主失去了丈夫,她的父皇则失去了权势而形同幽禁,她请求入宫照顾父亲,又遭到了拒绝,她的心情越加萧索落寞。生活变得极为凄清,没有了宾客,也没有了盛宴,她时常怀抱琵琶,独自枯坐在石廊上,呆望着花开花落,一遍一遍地弹奏着父皇在逃难蜀道中所作的“零淋冷”曲子,曲调充满了失意的悲切,正与她此时的心境吻合。她就象一朵花儿,在正开得茂盛时,忽然遭受狂凤骤雨。风吹雨打花瓣飘零,她一边弹着伤心曲,一边长泪不止。

  就在这时,她家门上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此时杨家唯一未受累而死的人——杨锜。杨锜是杨炪的堂叔是位福人,又是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的丈夫,太华公主已在大乱中丧生,杨锜同样落入孤寂之中,于是经常来探望万春公主。论起关系来,若按万春公主夫家的辈份算,杨炪是叔父辈;若以她娘家的关系来看,他又是她的姐夫。此时两人同病相怜,互相慰藉,也算给彼此的生活添了一丝温情;慢慢地,一种互相眷恋的情儒在两人之间滋生了。

  也许是万春公主对于丈夫杨炪还存有一丝希望,也许是杨炪对自己的生世还有一些顾虑;至于辈份相差一代,在思想开放的唐朝,是不会成为婚嫁的阻碍的。总之,一直拖过了几年,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相继病死之后,万春公主与杨锜才二度梅开,男娶女嫁,彼此填补了对方生活中的空缺。

  天宝年间的杨家风光已不复见,前代的恩恩怨怨也逐渐被时光冲淡。杨锜虽与杨国忠是堂兄弟,但关系并不亲密,所以大乱之时得以保住了一条性命。中间赋闲了一段时间,如今朝代更替,他又被任命为太仆寺卿,掌管了朝廷要务,生活又可以恢复往日的繁华。

  经过了世事的沧桑,年逾不惑的杨炪与将近四旬的万春公主,性情已由热烈归于平静,彼此互相关怀着,没有激越的情兴,也没有无聊的猜忌与怨尤,只是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一如极平凡的一对夫妻。

  大约万春公主始终抹不掉与杨炪当年恩爱火热的记忆,杨锜也忘不了昔日的风光与繁华,两人不免各怀心思,虽然彼此尽量地加以掩饰,但终究解不开心中的那一个结。只不过五年时间,万春公主便在悒郁中去世了。第二次花开,毕竟没有了第一次的冲动与激情,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了。





《中国历代名女》——宫女卷……升平公主被打成贤妻



升平公主被打成贤妻

  有一出京剧名本叫“打金枝”,讲的是驸马爷郭暖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争吵,一气之下,出手痛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在帝王时代,打皇帝的女儿可算是犯了杀头抄家之罪,甚至可以诛连九族,然而,郭暖并没获罪,反而使升平公主成了个温顺贤淑的妻子。之所以事情会发展得这么蹊跷,全是因为郭家与当朝皇帝有一段颇深的渊源。

  故事的根源,要从郭暖的父亲郭子仪说起。郭子仪在唐玄宗时代是驻守河北的领兵大将,当“安史之乱”暴发时,年老心疲、醉心酒色的唐玄宗撇下帝京,只顾携带家小往西蜀逃命,在忠国大臣们的苦苦挽留下,才勉强把太子李享留下,以便稳住民心和军心。太子李享移驾灵武,为了号召天下勤王义师,众大臣把他推上皇位,立为唐肃宗,尊西去的玄宗为太上皇帝。新的朝廷既经成立,天下人心为之一振,郭子仪领精兵五万由河北赶到灵武助阵,大大增加了唐肃宗的实力,为大唐兴复提供了基础。

  于是,唐肃宗任命大儿子广平王李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以郭子仪为副元帅。其实,年轻识浅的广平王哪里懂得什么用兵布阵,更不用说是冲锋陷阵了,一切全得仰仗于身经百战的老将郭子仪。广平王做大元帅只是名义,实权全在于郭子仪,从此也可见唐肃宗对他的信赖,郭子仪为唐朝建立不朽功勋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首先,唐肃宗下令他们统兵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他郑重地对郭子仪说:“复国事成与否,全在此举!”郭子仪当然也明白此战的重要性,但这时安禄山的军队气势正旺,能否拿得下来,还是个未知数。既然皇上委以重任,身为副元帅的他也只能在所不辞,因而悲壮地回答:“此行不捷。臣必死之!”他把自己的生死与皇朝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忠心可鉴,令唐肃宗感叹赞赏不已。

  幸运的是,不久安禄山之部发生内政,安禄山被宦官李猪儿杀害,叛军群龙无首,势力大减;唐军趁此时机,大举进攻,势如破竹,三月之内,连克东西两京,奠定了中兴唐室的基础。肃宗回到长安后,亲自到灞上去慰问攻城的将士,当着广平王的面,肃宗称赞郭子仪道:“中兴唐室,皆卿之功。”于是加拜郭子仪为司空,封代国公,派驻东都洛阳,负责清扫河北地区的叛军余孽。

  后来,因郭子仪功高位显,受到宦官鱼朝恩等的嫉妒,他们上奏唐肃宗道:“郭子仪兵权在握,恐其生变,实为朝廷隐患!”唐肃宗一时听信了谗言,削去了郭子仪的兵权。不久,由于战况需要,又不得不再度拜郭子仪为兴平定国副元帅,并进封为汾阳王。等到肃宗驾崩,李俶继位为代宗,郭子仪又被削去兵权,改任看守肃宗坟茔的山陵使。再往后,又有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绝进攻长安,郭子仪再一次被朝廷征召出山为统兵大元帅,仅凭他的威名,不费一兵一卒就再度保全了京城。郭子仪几起几落,却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