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式并购-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了红酒,服务员手中的白酒是一点没推销出去。

  酒都倒上了,菜也上得差不多了,李志东先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酒杯:“我代表东北省委、省政府热烈欢迎林致远同志。”大家纷纷起身,一起举杯表示对林致远的欢迎。

  巨大的豪华宴会桌缓缓的旋转着,艺术品般的菜肴在林致远眼前滑过,他却无心夹菜。这是东北国际大酒店最大的宴会桌,整张桌子占地*平方米,直径有3米多,面对面坐着,感觉中间像隔了一条马路,敬酒的时候不得不起身离座,遥遥相望敬起酒来总觉得不够热情,不够亲切。进口大理石打造的桌面在水晶灯照耀下映射出每个人的脸庞,有兴高采烈的,有意兴阑珊的,有满脸笑的。桌子正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花捧,几百朵鲜艳的玖瑰火一般燃烧着。林致远举起杯子,首先敬李志东,对李志东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随后又分别敬了几位副省长。言明自己初来乍到,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几位请教,谦虚之情溢于言表。这到是让几位官员很受用。

第四章初来乍到(三)
酒席开始渐入佳境,李志东的话夹子也打开了:“致远呀,东北是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地方。去年国民生产总值连创新高,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东北的菱镁矿占全国的85%,滑石和玉石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居全国第四位。”

  在香港的时候,经常会有大陆各个省市政府领导带队到香港招商,华贸集团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招商对象。这些话,林致远常常听到,对各地政府的招商套路也非常熟悉。唯一不同的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东北省的招商团,所以来之前他已经对东北省政治、经济、民俗等各方面情况恶补了一下。林致远忙接上话:“东北不仅资源丰富,地方特色也非常浓郁,二人传更是全国闻名呀,每年的中央春晚都少不了东北地方特色的节目压轴。”

  李志东哈哈大笑起来:“林总也爱听二人传。”

  林致远笑着说:“谁不知道东北有个铁岭,铁岭有个赵本山。东北的二人传已经从地方走向全国,现在大有取代京味相声的趋势。”

  办公厅谢主任插话道:“当初谁也没想到,铁岭会出个赵本山,更没想到二人传登上大雅之堂,年年在中央电视台唱主角。二人转也叫“蹦蹦”,本来只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一男一女搭配,扮成一旦一丑,载歌载舞。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受到东北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喜爱。二人传在东北省已经形成产业,带动了十几万人就业,从文化影响力上已经成为东北省的重要产业。”

  看到领导们相互敬完,下属们才开始行动,林致远看到李志东那边的干部一大排都站了起来,以为他们一起来敬他,没想到是一个一个来。一碰杯一杯酒下肚,连喝几杯,又没吃几口菜,林致远感到肚子里一阵翻江倒海。按酒桌上的规则,别人敬自己,敬的人要喝完,自己喝多少随意,但林致远不想给人留下随意的印象,只要来敬他的,他都一口喝完杯中酒。守在林致远身边负责倒酒的服务员很会察言观色,看到林致远不胜酒力,每次只往他杯里加少量酒,刚刚一个大拇指的高度。铁山钢铁这边的干部也冲了上去,不是去保护他,而是直接杀到李志东等几个省长跟前。

  趁着空档,林致远赶紧吃了几口菜,也不知道吃得是什么菜,转到自己面前就夹上一筷子,先把肚子垫着,第二轮敬酒马上又要开始了。

  正式到任铁山钢铁才三天,就喝了六餐酒,林致远感到再这样下去,他很快就被同化了。他必须要摆脱现状,改变铁山钢铁的企业文化。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摸底(一)
铁山钢铁集团四楼会议室,全体董事正静静聆听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汪长河的汇报。汪长河同时也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铁钢股份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他是陈青峰的嫡系部队,是陈青峰一手培养和提拔上来的。如果不是林致远的到来,他现在应该已经坐上了董事长的宝座。林致远这几天和他的接触中,丝毫没有感受到他的冷漠和疏远,他待人接物恰如其分,办事周密谨慎,让林致远近不得远不得。其它董事会成员与公司经理层人员基本重合,都身兼数职。陈青峰时代,董事会与经理层开会基本上由同样人员参加,陈青峰不仅身兼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数职,同时还兼任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长具有高于一般董事的地位,实际上是“一把手负责制”,不存在分权与*决策。

  整个会议室一片昏暗,唯一发亮的是林致远正对面的投射幕墙。除了林致远,每个人都侧向幕墙,认真看着幻灯片显示的一组组数据和图表。林致远很想看看,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他们是在认真听,认真看吗,他们在想什么。可惜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排黑乎乎晃动的后脑勺。

  汪长河拿着个激光笔,在投射幕墙上时而点点这里,时而点点那里,跳跃地激光斑点不时提示大家他的讲解思路。汪长河的讲解非常清晰,他不仅把幻灯片上的数据说得一清二楚,还把数字背后的背景、原因、解决方案也深入分析了一遍,让人感觉一切皆在他心中。

  铁山钢铁名义上是中央企业,实际上仍然是个地区性的企业,从来就没有走出过东北省。2001年以前旗下子公司、孙公司一大把,铁钢股份上市前把一大批辅业进行了清理,不仅把企业办社会时期的中小学和企业附属机构移交给当地政府,还卖掉了8家辅业单位,真正做到了突出主业。铁钢股份是铁山钢铁集团最优质的资产,铁钢股份的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铁山钢铁集团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但运作两年后,问题又出来了,上市公司是独立运作的,其资金不能随便借给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剩下的都是些不太好的资产,想凭这些资产到银行借到钱非常不容易,很多时候铁山钢铁集团不得不在股份公司的担保下才能借到钱。而股份公司效益好,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常常低于40%,这种资产摆布让陈青峰伤透了脑筋。时隔两年,在国资委的推动下,铁山钢铁集团终于实现整体上市,肥肉搭着瘦肉一起卖了80亿的现金。这一点集团上上下下都认为是陈青峰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整体上市不久,在陈青峰掌政未期,正遇上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凭借着上市筹集到的大量资金和银行贷款,铁山钢铁集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量从1500万吨增长到2000万吨,突破历史纪录。企业收入增加了,利润提高了,员工的收入和福利也水涨船高,铁钢员工的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陈青峰在铁山钢铁集团二十多年,主要做了几件大事,第一是剥离辅业,突出主业;第二是铁钢股份上市;第三是集团整体上市。几大变革的成功实施让陈青峰取得显赫功名,所有的人都认为是陈青峰把铁钢带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陈青峰理所当然应该是铁钢之父。他在铁钢的地位之高无人能敌,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崇敬的眼光看他。陈青峰的突然离去和林致远的空降不仅没有减弱铁钢人对陈青峰的敬爱,甚至因为对陈青峰的敬爱而对林致远产生了一种敌视情绪,这一点林致远从汪长河的讲解中明显得感觉到了。中国人特别讲究感情,很多时候情绪替代了理智。陈青峰的每次重大举措,都契合了当时中国的改革环境。如十五大,党和国家确立了国有经济“抓大放小、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陈青峰及时对铁钢实行主业辅业分离,集中精力做主业。陈青峰认清了中央对国企改革思路是战略性重组,适时推动铁钢股份上市计划。十六大,中央组建国资委,全权管理国有资产,推行现代公司治理制度,陈青峰率先引入董事会制度。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布暑。2004年初,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已上市公司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并购重组。陈青峰又抓住良机,推动铁山钢铁集团的整体上市。林致远不得不承认,陈青峰在任期间,该修的修,该补的补,给他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陈青峰所做的一切并不完全依靠他的个人智慧。和铁山钢铁同时完成整体上市的还有申花钢铁和九头鸟钢铁,它们的经营情况大大好于铁钢。铁钢和自己比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同一平台的其它中央钢铁企业比,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就像陈青峰给人的印象一样,铁钢给国资委留下的印象是平稳而保守。

  现在铁山钢铁集团的结构非常简单,下面只有两家子公司,一个是上市公司铁钢股份,几乎所有资产都装进了铁钢股份,另一个是专门做国际贸易的铁钢国贸。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摸底(二)
汪长河讲解完,设备管理员赶紧跑过来关闭了投影仪,打开了会议室的灯。白晃晃的灯光照得人一片炫昏。众人突然中黑暗中回到了现实世界,有一种晃若隔世的感觉。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林致远,看看他是什么表情。汪长河静静走到林致远身边的座位坐下,打开面前的笔记本,似乎准备做笔记的样子。林致远环视了一圈,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滑过,所到之处都是毕恭毕敬的神情,大家看他的眼神如同古代臣子敬仰君王之情。他不相信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他们尊敬的是林致远坐的那张椅子,换做另一个人坐那张椅子,也会表露出同样的神情。权力呀权力,你是如此的神奇,多少人为你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人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你像魔术师,能把平庸无为的人推上高峰,也能让一代枭雄成为阶下囚。没有人能够看清你的真面目,也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你。

  林致远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很快进入状态,说道:“长河同志刚才的讲解非常全面,让我这个门外汉对铁山钢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铁山钢铁发展到今天这一步非常不容易,在陈青峰同志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刚才从长河同志的介绍中,铁山钢铁准确地把握住了几个历史机会,从改制,上市,到整体上市,实现了实业和资本市场的完美结合,在100多家央企中已经走到了前面。但我们现在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现在我们的钢铁产量只有2000万吨,在钢铁行业的央企中只能排名第五位,在全国排名第七位,一些地方性的钢铁企业比如河西省的几家钢铁企业,钢铁产量还在我们之上。甚至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像融智钢铁离我们只差200万吨,稍一用力就赶上我们了。国资委央企负责人会议精神想必大家都已经学习过了,中央企业大重组马上就要全面展开了,行业排名前三位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其它的企业要么被兼并掉,要么自己发展壮大把别人兼并掉,两条路只能选其一,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副董事长兼总会计师乔可看大家都没有要说话的意思,先开口了:“我是分管财务的,我主要讲一讲财务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是75%,已经达到了银行的警戒线,再想从银行融资困难非常的大。去年全年的销售收入是500亿元,而应收账款高达100亿元,占到20%,现金流严重不足。我们现在自身发展的资金都捉襟见肘,更何况对外扩张。申花钢铁收购全钢,用了100亿现金,九头鸟钢铁收购昆州钢铁用了60亿现金,资金来源问题不解决,对外扩张的步伐会受到影响。”乔可表情非常严肃。乔可历任铁山钢铁集团财务部资金处科长、处长助理、处长、部长助理兼资金处处长、财务部副部长兼资金处处长、财务部部长。他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走上来的干部,平时对人随和,亲切,其它部门提出的需求,只要是他能帮得上忙得,他总尽力帮一把。他最突出的还是财务技能,在铁山钢铁的专业技术大比拼中,多次获得第一名。其财务能力的突出一直受到前董事长陈青峰的欣赏。当然也有不欣赏他的人,已经离任的,他的前任上司就不欣赏他,说他是有才无德。

  林致远没有插话,等着乔可继续说下去。乔可说:“去年刚上马了几个项目,宽厚板项目用了50亿,冷轧项目用了70亿,这几个项目能够大大改善我们现有的产品结构。以前我们的产品以粗钢为主,拼得是产量,利润率并不高,这几年造船用钢,汽车用钢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率也高。我们上马的这几个项目要到明年年底才能有现金回流,现在还处于投入期,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尽快让这几个项目投产,而不是四处搞收购,花钱不讲效益。”

  汪长河接上了他的话:“新上的几个项目是大势所趋,但我们走得比申花钢铁、九头鸟钢铁晚了半步。他们的产生线已经开始源源不断产生利润了,而且好的客户、好的市场也被他们抢得差不多了,如果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价格上没有太大的优势,很难和他们去竞争。”

  其它几个董事依附着汪长河的话,纷纷表示认同,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一副忧心重重,前景不妙的担忧。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摸底(三)
林致远把头转向汪长河:“长河,你觉得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汪长河摇了摇头:“唉,大家心里都非常着急,你没来前,陈总天天逼着我们想办法,想对策,我这头发都掉了不少。”汪长河自我嘲解得指了指自己的面窝头,头顶只剩下几根稀毛,头皮清晰可见,这是长期熬夜造成的中年秃顶,而脑袋四周的头发还生长得十分茂密,花团锦簇地把光亮的头顶围了起来,显得有些好笑。但这不仅不是汪长河的负担,反而成为他的骄傲。他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而造成的不良形象简直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陈青峰在任期间,要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向汪长河同志学习,树立忘我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大家经常笑称,秃顶在铁山钢铁要比在别的中央企业少奋斗十年,一看到秃顶就会想到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铁山钢铁的发展奉献青春的形象。

  汪长河说:“我们的办法想了无数个,方案都快有半人高了,可是那都是杯水车薪的事呀。没有真金白银,我们也只能坐等收购了。”汪长河说的方案,林致远都已经看过。都是些从内部挖潜,员工减薪,节省开支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山钢铁目前的难题。汪长河这番话让林致远很不满意。想不想得出办法是一回事,在董事会上公然发泄畏难情绪的负面影响是相当恶劣的。看样子,汪长河平时表现出的尊敬只是假象,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看林致远出洋相。林致远刚来,很多事情还不熟悉,汪长河在铁山钢铁经营这么多年,被认定为陈青峰的接班人,他的态度决定了董事会,高管层对未来的态度。大家一看他这副悲观的态度,都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愁眉苦脸地低头私语,似乎被收购是铁板订钉的事,原有管理层沦为二等公民的下场已经无法改变。

  林致远不能让这种情绪蔓延下去,他把麦克风拿到面前,一个洪亮甚至有些震耳的声音在会议室响起。林致远本不必用麦克风,他的声音本来就底气十足。但这个时候,他必须要用,他要震一震大家,让大家清醒清醒。林致远说:“中央企业重组是势在必行,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我们是企业,不是行政机关,我们必须要面对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我们不好,而是别人比我们更好。我们不是没有发展,而是别人比我们发展的更快。铁山钢铁是一个有希望的企业,绝不像大家想象的,是在等死。大家想一想,国资委完全可以听之任之,让铁山钢铁被人收购,干嘛要这么大动干戈把我从香港派过来。我是学经常管理出身的,完全不懂治金,各方舆论非常多。有人认为我是往火坑里跳,有人在看笑话,我们的竞争对手正在伺机要把我们吃掉。但这都是表面现象,国资委有其深刻的用意,全国那么多又懂治金又懂管理的人才,独独派个不懂行的来,绝不是要把铁山钢铁拖垮。我是一名职业经理人,讲得是职业精神,从我踏进铁山钢铁的那一刻起,我的职业生涯就和铁山钢铁紧紧地连在一起,我和铁钢共荣辱。铁钢目前遇到的困难,并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只是现在还不成熟,待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会向董事会汇报。”

  大家听得一愣一愣地,心情如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乌云密布,听完林致远的讲话,大家都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林致远。林致远此刻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只有抓住这最后的希望,他们才能保住自己奋斗了几十年的成果。 。 想看书来

第五章摸底(四)
林致远接着说:“现在的铁钢非常危急,我们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精神才能自救。对于大家而言,我是个新人,同时,我又是船长,要领着大家往前奔。因此,我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和配合。我们只有紧紧团结在一起了,才能克服眼前的困境,走出一片新天地。”

  看着林致远谦虚、诚肯的表态,也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其它人跟着一起拍起了巴掌,会议室的气氛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完全是一幅斗志昂仰,热情高涨的局面,这和汪长河、乔可当时设想地完全相反,让他们很是失落。他们没有想到这些一起工作过十几年的战友会为了一个新人临时转向,倒向林致远那一边。汪长河和乔可也不得不拍起巴掌,在这种情况下,再唱反调已没有意义,还是顺大势而为。游戏还没有结束,多得是机会翻盘。

  开完董事会第二天,林致远就开始对高层管理人员逐一谈话,摸清他们的想法和立场。董事会上的针峰相对,让他意识到内部改革的形势比外部更严峻。攘外必先安内,把队伍理顺了,基础打好了,再走第二步棋。

  不知是林致远动作快,还是国资委早有规划,就在林致远上任不到两个月,中央组织部和国资委又派人到铁钢宣布新的任命。铁山钢铁集团董事会发生重大改组。林致远仍然任铁山钢铁集团董事长兼铁钢股份董事长,汪长河任铁山钢铁集团董事兼总经理,乔可任董事兼总会计师,原董事会成员中身兼管理职责的,一率退出董事会,仅保留高管身份。同时,由国资委提名5名外部董事,分别来自央企离任高管,中国冶金学院资深教授、中央会计学院院长、中信集团副总裁、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阵容之强大令铁山钢铁集团高管层大吃一惊。国资委领导向大家宣布,铁山钢铁集团将作为第一批试点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制度的企业,大家必须要认真学习,团结一致,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共同把铁山钢铁集团建设好。

  其它的高管层被这个阵容吓了一跳,以为是林致远的杰作,大家对林致远的背景有了更多的猜测。他居然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能够这么迅速地改组董事会,而且从国资委派来的新董事看,绝不是把铁山钢铁当成一个弃子来用,而是全力支持铁山钢铁做大做强。一部分想继续抵抗的高管准备放弃了,一部分中立观望的人选择了跟随林致远,一部分满怀期望的人看到了曙光,更加坚定了信心。但汪长河和乔可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次改组不仅没有损害到他们的利益,反尔对林致远更不利。这次改组董事会最大的变化在三方面,一是引入了大量的外部董事,这些董事都是资深企业家,想要随便糊弄董事会要比以前难得多了。外部董事的引入绝不仅仅是要监督汪长河等一帮内部董事,更重要的是监督林致远。林致远想要一个人说了算,在现有的董事会制度下是绝不可能的。陈青峰时代一言堂的董事会制度已经成为永远的历史了。二是国资委名为放权,实则加强了控制。董事会根本没有公司经理的选聘解聘、业绩考核、薪酬待遇等权力,这个董事会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国资委和中组部既任命董事会,又任命管理层,不论是自己的命运还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一帮高管兄弟的命运并不是抓在林致远的手里,而是由国资委决定的。林致远只要稍一露出破绽,马上就可以捅到国资委,让他死无葬身之地。三就是决策和经营分开。以前的董事会成员都身兼副总经理,甚至部门老总的职务。现在这些人已经退出董事会,一心一意抓经营管理,不再参与决策。董事会对他们的重新定位是职业经理人,干得好多拿钱,干得不好就换岗走人。这些高管人员想得也很现实,董事会成员表面上看着风光,并没有多少实际好处,工资都在国资委发,不像经理层收入和业绩挂钩,收入多少全凭能力。市场经济谁还在乎那个花名头,多赚点钱才是硬道理。 。 想看书来

第五章摸底(五)
回到家,已经晚上11点多了,洗完澡林致远没还有睡意,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把卧室的床头灯关掉,点亮了一支烟,任它在黑暗中燃烧。暗红的烟火一闪一闪,在他的眼前跳跃,一股浓浓的烟味很快弥漫了整个房间。他喜欢在黑暗中思索,更喜欢闻着烟味思索,尽管他并不怎么吸烟,这个时候往往能让人拨开纷繁的思绪看到问题的本质。国资委把铁山钢铁做为董事会试点企业,他提前已经知道,只是不知道派来的外部董事背景这么强大。他曾对新的董事会结构作了十几种猜测,最终的结果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大部分董事会新成员资历都在他之上。让这样的人进入董事会,国资委的意图非常明显,林致远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接受监督。林致远名义上是董事长,但汪长河和乔可的地位并不比他低多少,都属于中组部、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干部。早在2003年底,国资委就出台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接受考核的不仅仅是各央企的一把手,设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正副董事长、正副总经理、总会计师都在考核的范围之内。他们的人事任免由中组部、国资委说了算,林致远决定不了他们的生死。政府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直接控制在客观上造成了公司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约束不力。由于总经理及其经营班子不是由董事会聘任,董事会说的话就没人听,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考核、监督与激励也将会弱化,从而反过来架空董事会,最终造成董事会不能对国资委负责。汪长河想到的问题,林致远当然也想到了。林致远从来不是一个向困难妥协的人,困难在任何时候都会出现,人与人之所以不同,在于有人选择了适应环境,而有人选择利用环境,使事情朝着有利的方向前进。林致远属于后者,眼前的局面对他并非不利。外部董事一部分是世界500强的高管,具备国际化视野,沟通起来比较容易,有一部分是财务和法律专家,如果现有方案都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另想办法,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决策和经营分开后,原有的经理层已经不能在升官上有所指望,那就一条心做业绩。林致远想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把他们打造成真正的职业经理人,脱掉身上的官气。汪长河和乔可是陈青峰时代的主力部队,想要短期内争取他们的认同并不现实,必须要找个契机让他们臣服,在新的董事会里,他们想要翻起什么大浪那也是白日做梦。

  对于汪长河和乔可的负隅反抗,他可以理解,他甚至觉得这种反抗比他之前想象得要轻得多。他们是国企59岁现象的进化版。很多一把手到了59岁左右,就开始关心自己到底什么时候退。有的人感到自己快要退下来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为辛苦了一辈子,要抓紧机会捞一把,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59岁现象”是大大减少了,但是领导人在59、60岁的时候,会调整公司的班子,临走的时候把自己人都安排了,在自己走之前形成一个小圈子,退休了之后也照样有影响力,这是新“59岁现象”。中国企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公司治理机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并没有真正的成熟起来,很多领导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企业,像抚育子女一样把企业从小做到大,所有的决策权都在自己手上,干部都是自己提拔培养的,你要让他放弃一切,拿着点退休工资安安心心的退出真是有点不合人之本性。国企领导人并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职业经理人和国企领导的根本区别是价值观不同。职业经理人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将所经营企业的成功视为自己人生的成功,通过管理企业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专职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己是管家不是老板。而国企领导当着当着就把自己看成老板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摸底(六)
铁山钢铁的发展战略深深打上了陈青峰的烙印,不是进攻型的战略,更多的时候采取保守的防御战略,对申花钢铁、九头鸟钢铁等央企采取的是跟随战略。他们上马的项目,铁山钢铁也紧跟着上马。一方面,是铁山钢铁对领先者的迷信,大家都抱着申花钢铁的战略决策肯定是对的想法,认为他们代表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是落后者的自卑心理,对自己制定战略的能力没有信心。没有谁会相信,有一天铁山钢铁也能领导整个钢铁行业。

  在市场化的浪潮中,铁山钢铁更像是一叶随波逐流的小舟,所谓的国企改革,实际上是让国企随着自身的经营,随着社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来适应,企业自身并没有什么新的思路和方法来主动推进改革。

  林致远掐灭了手中的烟,高层的情况摸清楚了,下一步要往下渗透了。

  第二天,林致远着手制定了对中层干部进行个别谈话和随机抽查的行动计划。

  第一个调研的对象就是人事部部长成风林。林致远想从他的口中全面了解铁山钢铁集团人力资源情况。成风林是个老铁钢人,自打大学毕业分配到铁钢已经二十多年,在人事部部长的位置上也坐了七、八年,对铁山的情况是了如指掌。从成风林的口中,林致远看到的铁山钢铁就像是一个80岁的老翁,前面抱着孩子,后面背着老人,拖着几十万集体企业安置子弟和离退休人员,步履蹒跚地站在市场经济的起跑线上。中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两个渠道提拔上来,要么是党政工团系列,要么是专业技术人员,真正经过职业培训的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很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