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付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报道,这一次,他们变得很聪明,只是进行了“几点说明”。
2005年4月,任正非登上《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榜。不久后,华为内部网站上挂出了一个网页──“关于任总被《时代周刊》刊登的几点说明”,“说明”出自华为总裁办。
这一短文写的很朴实,开门见山道:“任总近来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有影响力的人物一事,事先公司并不知情,公司过往从来没有就此事与《时代周刊》有任何往来,不知他们是因何评选任总的。我们认为任总是不堪此称号的。”在概述任正非的发展史和性格后,又称:“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即使有一点影响力,也仅仅在华为内部。”
“任总为什么不见媒体,他有自知之明。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是虚伪,只好不见为好。因此,他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他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比优点少……外界总喜欢将成绩扣到一个人头上,不然不生动,以虚拟的方法塑造一个虚化的人。总之公司领导集体并不认为任总如媒体描述的那样。”
如果就此认为任正非只顾埋头搞经营,而不谙世故,就大错特错了。比如前几年有传闻称,任正非要将华为的总部从深圳迁到上海,当时的上海市长与他见过面,据说还承诺了一些优惠政策,深圳市政府这下子郁闷了,不得已只好答应任正非更优惠的政策,如此一折腾,最大的赢家当然是任正非和华为──总部不挪窝,但上海的土地批下来了,分公司开张大吉。
任正非的这种手腕映射出他在与政治家交往时的不愠不火、以退为进。
据《IT经理世界》报道,1996年,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朱丽兰参观华为,与任正非等高层沟通。之后朱丽兰在其他场合评价说,任正非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政治家。但是任正非听到这一评价后曾经私下表示:“其实我就是一个政治家。”
事实上,由于华为股权结构的特殊性(据说股东达2万多人),所处行业的特殊性(电信),在海外扩张的特殊性(相对价格优势),任正非也只有把自己做为一个政治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几年前,有人问任正非华为未来的发展重点,他的回答是:“我也说不清,未来怎么发展,我们都是稀里糊涂的。”另有记者问未来华为的发展重点是国内还是海外,他说“我真的不知道将来我们向哪个方向发展。”这种答案,是任正非政治敏感性驱使下,不得不打的太极拳。
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届的“胡润强势榜”上,任正非均位居第2,第1名是荣智建。任正非的强势,其实更在于他能把自已和华为某些方面的弱势,通过各种渠道或资源,恰到好处地转化为强势──可谓是“技术派强势”;而从来都不喜欢面对媒体的任正非,恰恰拥有最强的传媒话语权。这或许是中国古语“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道理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2001 黑马进行时(1)
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效之后……
——鲁迅:《且介亭杂文》
2001年我们制作的榜单,上榜人数由前两年的50位增至100位,成为了真正的“百富榜”了。
这一年的7月1日,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关于民营经济的部分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这是执政党第一次把民营企业主定位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这其实是承认了民企的政治地位。*此番讲话后不久,全国有近600名个体经营者、民营企业家相继当上了劳模。
这无疑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2001年10月底,我们的“百富榜”在《福布斯》发布,门槛为5亿元。与前两年的“海外热”相比,这一次,中国内地的传媒对百富榜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报道。
若按行业来分,100位上榜富豪中,从事房地产业的25位,药业的12位,投资的11位,农业的11位,建材业的6位,汽车配件、摩托车各3位,空调制造业2位,服装纺织品4位,木业4位。
100位富豪当中,47位拥有至少一家上市公司,其中29家在中国内地上市。
刘永行、刘永好兄弟成为中国(大陆)首富,财富为83亿元。中国新闻网第一时间发布了《中国百位首富 ‘饲料大王’居榜首》的消息。《中国经营报》的报道标题为《解析富豪:传统行业还是最赚钱的行业》。
榜单发布后不久,我们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见到刘永好,他对“首富”的头衔欣然接受。可以说,随着政经体制变革,中国企业家们对个人财富的曝光不再像之前一样诚惶诚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就有这种感觉,上一年一些富豪对我们非常警惕,对自己的财富数字守口如瓶,这一年他们当中的多数态度已发生变化,开始配合我们。
前十位富豪还包括杨斌、仰融、荣智健、许容茂、陈丽华、鲁冠球、吴一坚、孙广信、张思民。其中,第二位的杨斌、第三位的仰融、第五位的许荣茂和第六位的陈丽华均是新面孔——2000年并未上榜,这一年直接挤进了前十,
2001 黑马进行时(2)
上一届榜单中,IT界富豪集体发力。而在这一届榜单中,最为耀眼的是房地产业富豪。100人当中从事地产业的多达29人,这还不包括那些曾经靠房地产业起家、后来转做其他行业者。前十位富豪中,就有5人从事房地产业。事实上,民营企业从2001年开始进入一轮扩张或说是转型周期,显著特征便是房地产化和重工业化。
榜上最年轻的富豪是第18位的实德集团掌门人、30岁的徐明,最年长的是71岁的大连新型集团老掌门孙生有(2002年去世)。两人正好都是大连人,而且从事的行业都与建筑业有关,大连实德是做建筑材料起家,新型集团主业就是房地产。
国内媒体对一些“黑马”富豪纷纷加以关注。11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题为《谁是最年轻的亿万富豪》,对徐明进行了报道,开篇写道:“徐明是那种天马行空式的人物,他独自外出,连秘书也不知道他身在何方。”11月3日,《证券时报》一篇题为《财富黑马刘汉元》的报道开篇写道:“这位一直低调的中国鱼饲料大王浑身上下充满了神秘。”12月3日,《北京青年报》一篇题为《揭开科龙“新主人”神秘面纱》的报道开篇是:“收购中国家电巨头科龙的交易使格林柯尔和顾雏军浮出水面,2001中国富豪排行榜第20名的头衔使之前默默无闻的顾雏军更添神秘色彩。”从几家国内传媒对我们的榜单关注的视角可以看出,“神秘”一词在富豪们身上运用最为频繁。
学历层次整体上升成为本届榜单的一个新亮点。有81人受过高等教育,有27人获得过博士、硕士或MBA学位。有趣的是,在我们的榜单发布前,一份名为“全美400富豪”的排行榜显示,400名美国富豪当中完成大学教育的有279人,占总数的70%;非常多的美国富豪,如首富比尔·盖茨,都在读大学途中退学。
《赢周刊》在这一年11月一篇中美富豪对比的文章中,谈及中国富豪整体学历层次迅速超过美国时称:“中国富豪平均学历的提升和高学历企业家的增多,一方面至少部分说明以前那种民企老板‘刘项原来不读书’的现象已经大为改观;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在质疑中国高等教育文凭的水分问题。而美国人对文凭所代表的文化知识反而显得相对的不重视,一定程度上也凸现出美国文化中的实用主义精神。”
尽管两年后我们才有了系列子榜单,但不少专业媒体在这一年开始各取所需,作了一些行业富豪的梳理。11月2日的《足球报》一则题为《中国足坛四老板跻身富豪榜百强》的报道,对徐明、李书福(第49位)、尹明善(第96位)、宋如华(第86位)进行了报道。
想起来一件好玩的事情。2000年我们去拜访尹明善,他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摩托车设计和生产车间,还带我们去看了一场球赛,重庆隆鑫队对上海申花队;我们希望上海队赢,而结果是重庆队赢了。尹明善正是在2000年收购的重庆隆鑫队,声名远扬。不过尹明善最打动我们的是他人老心不老的韧劲。
当然,我们的榜单也引来不少质疑,一方面来自一些上榜富豪,他们担心被曝光后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有的打电话斥责我们,有的则在媒体上“澄清”自己的“清白”;另一方面则来自个别媒体,他们质疑我们的计算方式不够精准。
富豪们的质疑我们在1999年就遭遇过,到2001年其实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我们的统计方法无误,我们不可能为了照顾哪位富豪的感情就改变我们的原则,同时也不会因为收到律师函甚至受到恐吓而畏缩不前。而对于媒体对统计方法的一些善意质疑和批评,我们非常感激,这些质疑和批评,都是宝贵的财富,它促使我们在后来的制榜过程中更加严谨。
其实,在一个不尽明朗的体制氛围中,做到最优何其艰难。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媒体对我们的“次优”做法给予了肯定和支持。2001年11月的《中国企业家》发表的传媒人宋铁军的文章称:“排行榜的意义其实在于纪录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和中国富豪的发达,同时提供了一些财经谈资,也会给年轻人一个奋斗目标。”11月6日,《深圳商报》发表美国伊利诺州大学经济学博士蔡增正的文章称:“(富豪榜)从一个尚未引起人们注意、且不易入手的角度,迎合了世界对中国悄然崛起的关注。”
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人民日报》在这一天发表题为《以入世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评论员文章称:“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足球大佬徐明和宋卫平
大连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和浙江绿城集团宋卫平,同为胡润百富榜上的常客,都是足球界的大佬级人物。一个搞化建、石油、金融与保险,一个搞地产和教育,行业差距甚大,对足球的感情也不尽相同。
徐明爱球爱得更聪明一些──他把足球当作工具和平台,以拓展他的商业帝国;宋卫平爱球爱得更“傻”一些——他不惜血本打造浙江绿城,承载的不仅是他的地产传奇,更有他的足球梦想。
姜还是老的辣
熟读佛经的徐明并不精通足球,甚至组建实德俱乐部几年后,连定位球和越位都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叱咤风云的足球老板,他懂得足球对产业的价值,更懂得足球与财富的关系。
当徐明于1999年以亿元代价从王健林手中收购大连万达、并在四年中率领大连实德取得了三连冠和2001三冠王的伟绩、通过系列资本运作构建起“实德系”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徐明精明的商业头脑——足球不再是足球本身,它更是影响力和品牌的别称。徐明旗下化建、家电、体育、保险、石化、汽车和医疗等产业借着大连实德足球队的东风红遍大江南北。一位化工类上市公司分析员感慨地说,“实德介入足球以来,相关产业翻番增长。”
我们于2001年在大连见到徐明,他带着我们看工厂、看项目。精明、健谈又热情,其谈吐与城府很难让人看出来他刚到而立之年。我们告诉他,他将以20亿元的财富进入该年度的胡润百富榜前20名,徐明听后并没有太大反应,反而又谈起了佛:“按照佛教的说法,判断一个人财富的多少,主要得看他捐出去多少。”
宋卫平比徐明大14岁,要说在足球界的论资排辈,宋比徐资深得多。他不仅是一个典型的球迷,更是一个行动者:1998年他亲手组建了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比徐明当实德老板早了近2年。
2002年,我们见到了性格开朗的宋卫平,本来想跟他聊一下绿城的主业──地产,没想到他说着说着,话头就转到足球上去了。可以说,宋卫平的足球基因更纯正一些,他是一个十足的体育迷,对于足球更是痴情一片,投资足球9年不求回报便能说明这一点。
宋卫平学历史出身,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他上大学时就是铁杆球迷,那时候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转播世界杯比赛,宋卫平坐在电视机前看完了所有场次,直呼当一个球迷真过瘾!更有趣的是,宋自称自己在31岁前,踢球能够打满全场。
徐明和宋卫平是百富榜上的常客。徐明2001年第一次上榜,不仅是榜单上最年轻的富豪(30岁),而且以20亿元的身价名列18位。宋卫平虽然上榜时间晚了一年,却在2005年以45亿元、排名21位的成绩盖过徐明(40亿元,第26位)。
表3…2 徐明、宋卫平与胡润百富榜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徐明 名次 18 12 15 24 26 42 148
财富(亿元) 20 24 26 28 40 45 50
宋卫平 名次 71 55 61 21 29 65
财富(亿元) 9 13 16 45 56 100
在2007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宋卫平以100亿元的财富成为中国足球界首富,超过第二的徐明(50亿)整整一倍。若单纯从财富数字上来看的话,徐明是越来越PK不过宋卫平了。
PK一词是超级女声造出的新概念,一说为Player Killing(选手打擂台)的缩写,一说为Penalty Kick(点球)的意思。宋卫平毕竟当过守门员,“罚点球”的事情,徐明自然不如宋卫平来得专业。
这只是宋卫平财富超过徐明的一种演义式的解读。徐明的发家抓住了2003年至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带来的金融业机遇,而宋卫平专注的房地产行业在近几年一直发挥着“财富聚宝盆”的功效。两人此起彼伏,折射的是中国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起落与变迁。
然而中国足球总是伴随着失意。他们爱足球,也为足球所累,他们恨足球,但为足球所乐。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打黑斗士”与“十月革命”
财富的增长并不能给徐明和宋卫平多少安慰,关于足球,他们有太多的感慨和辛酸。毕竟,宋卫平在黑哨事件中是“打黑英雄”,徐明更是与中国足协叫过板,闹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2002年宋卫平第一次进入胡润百富榜时,我们的评语是:“宋卫平热爱体育运动,今年他和李书福(第54位)一起揭露了中国足球裁判的黑幕。”这场黑幕,令宋卫平和他的浙江绿城一举成名。
2001年,浙江绿城俱乐部提供的8人黑哨名单中,龚建平名列其中,并且排名非常靠前。而龚建平,在2002年成了“黑哨事件”的主角。
彼时形势扑朔迷离,没有人理得清当中内情。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是:龚建平确实收过黑钱,但在其后写了忏悔书,并把钱退还给了浙江绿城。然而宋卫平在承诺“保证不向外界公布其姓名”后,面对有关部门的介入,宋本人抖出了“龚案”的真相。2003年3月28日,龚建平终审被判10年有期徒刑。
至此,黑哨事件结束。《南方都市报》评论称:“这起事件注定将在中国足球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对于假球黑哨的处理初步有了进入司法程序的模样。龚建平是第一个因为受贿而入狱的足球裁判,但客观上他是裁判问题的牺牲品;宋卫平本人虽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但这无碍媒体对其冠以‘打黑斗士’的名号。”
宋卫平的打黑行动最后无疾而终。他在私下场合常称自己是扫黑行动的失败者,不再愿意以“打黑斗士”的形象出现。不过,宋卫平仍在不同场合说绿城搞足球值了。或许,正因为他对足球爱的太深了,所以同时恨入骨髓。
徐明跟宋卫平同样喜欢足球,但因为爱的方式不同,其手段也不同。如果说宋卫平为足球所做的一切是出于真感情而小心翼翼,那么徐明的运作方式则更浪漫、更大胆。2003年,徐明烧起了一场“十月革命”的火。
因为足协预算未公布、联赛体制僵化、足球资本难以获得市场化回报,这一年的10月2日,北京现代罢赛。14日,国足兵败科威特。看准机会的徐明行动了:17日,中超委员会召开会议的前夜,徐明发表洋洋数万言的13份改革建议和八项声明,直接向中国足协索要中超联赛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并放言:“投资人质疑中超预算”、“足协是黑哨的姥姥”、“*比贩毒更可怕!”、“改革是唯一的出路!”矛头直指足协体制。
舆论哗然。有评论甚至认为,做生意向来精明的徐明,“究竟是有恃无恐,还是真的不谙国情,怎么会提出踢开足协闹革命的造反纲领,难道他们所理想的职业足球联盟,真的可以在没有足协参与的情况下创建和运行吗?”
很显然,这是一次资本向权贵悍然发动的“革命”,说到底是一次资本寻求突围的自救行径。遗憾的是,资本最终还是不得不向权贵妥协。足协先来温柔一刀,然后是强硬声明,徐明的话音开始转变,“我们和足协本来就是一家”,令人慨叹。
在2005年胡润强势榜中,徐明位列第八,我们的评语如此写道:“徐明在去年年底与中国足协的一场风波让他成为在中国普通民众中最具知名度的民营企业家。”
鸡不下蛋何不炖汤
中国足球产业的低落已经是共识,从2003年的“十月革命”事件开始,足球产业的低迷和不规范掣肘财富增长的趋势已甚为明显。
2003年之前,“实德系”的创立和发展依靠的是独特的“徐明模式”。2001年,徐明通过收购延边敖东和买壳的方式组建了甲B球队大连赛德隆和乙级球队大连三德。第二年,徐明又接手大连女足。随后,借其父徐盛家掌控的大连大河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徐明以400万元入主四川全兴足球俱乐部,改称四川大河足球俱乐部。叱咤中国足坛的实德系逐渐形成。
“徐明模式”的特点是,收购那些债务累累、濒临破产,或后台老板已经不堪重负的俱乐部,然后进行注资重组,经过包装后再高价转手倒卖。显然,实德老板徐明想通过这种方式把“不挣钱”的中国足球俱乐部变成自己的赚钱工具。
但权力的横刀一杠令资本的强势很快显得渺小和无能为力。当时,足协临时出台“俱乐部股权转让规定”使徐明的计划破产,并被迫超低价转让了已经开始打低级联赛的实德“二、三队”,有媒体估计,仅此一项,实德就损失了上亿元的潜在利润。
宋卫平在“黑哨事件”后也有自己的感叹:足球体制的僵化,使得权力大行其道,黑哨、黑钱、黑裁判,瓦解着真正投入感情热爱中国足球的力量。
针对中国足球体制的弊端,2004年10月底,秋风先生在《中国新闻周刊》上撰写《中国足球渐进改革也需要突破》一文称──
“中国的足球乱局显示,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要么深化改革,剥夺中国足球协会经营中超的垄断权,使联赛真正实现市场化;要么维持原有格局,使垄断利益永久化,最终听任这个市场走向毁灭。徐明们的‘革命同盟’方案囿于本身利益或许不是解决乱局的妙药灵丹。但冲破垄断的真正改革或迟或早都会到来,躲得过今天,拖不过明天。”
中国足球不是几个官员坐在一起过家家。足球与资本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大,才能成为大众真正的娱乐。健康的市场化需要的是权力的“不为”,资本的认同和市场的规范。足球大佬们的踟蹰与落寞,实际上折射的是对有序市场的渴望、对健康规则的向往。
2007胡润百富榜中,涉足足球产业的老板有6人,分别是浙江绿城的宋卫平以100亿资产排名第65位,辽宁队赞助商辽宁西洋集团老板周福仁以80亿资产排在第81位,大连实德总裁徐明以50亿资产排名第148位,河南建业老板胡葆森以40亿元资产排在第198位,上海九城老板朱骏以24亿资产排在第351位,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以20亿资产排名397位。
表3…3 2007年胡润百富榜足球富豪财富排名
排名 财富(亿元) 姓名 俱乐部 年龄 2006排名 2006财富
65 100 宋卫平 浙江绿城 50 29 56
81 80 周福仁 辽宁西洋 56 24 62
148 50 徐明 大连实德 36 45 45
198 40 胡葆森 河南建业 52 203 16
351 24 朱骏 上海申花 40 243 14
397 20 尹明善 重庆力帆 69 243 14
与2006年相比,和足球相关的上榜富豪排名,除胡葆森外,其他五位全部下降。宋卫平以100亿元的资产排在第65位,排名下滑36位;徐明财富增长速度甚慢,2007年以50亿元资产排在第148位,比上年大幅下隆103位!
当然,足球产业在多数富豪的资产战略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一个铁的事实是,足球产业吸引资本的魅力,正日渐衰微。有人建议这些富豪们干脆别玩了:“当一只母鸡已不会下蛋,那除了杀来炖汤,已无更多的价值。”
重庆摩帮尹明善与左宗申
力帆集团掌门人尹明善和宗申集团掌门人左宗申,一个高而瘦,一个矮而胖;一个是重庆本地人,过天命之年才开始创业,一个是上海人,却将事业扎根在了重庆。尹左二人都是摩托大王,他们有着共同的工业梦想,使重庆“摩托之都”的美誉名不虚传。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尹明善老当益壮
2000年,尹明善第一次登上胡润百富榜,排在第50位,财富为亿元。这一年,他已62岁。
表3…6 尹明善、左宗申与胡润百富榜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5 2006 2007
尹明善 名次 50 97 98 91 140 242 397
财富(亿元) 7 12 14 20
左宗申 名次 19 49 91 157 251 232
财富(亿元) 20 25 11 13 36
尹明善的创业史令人敬畏。1982年,尹明善刚从20多年劳改生活中挣脱出来,当上重庆出版社的编辑,此时左宗申已经建起第一所摩托车修配铺。
虽然尹明善此时算是个文化人,但他身上的商人特质却显露无遗。一位出版界的人士后来如此形容尹明善做图书时的经营能力:“别人和尹明善同样做书生意,一个做到地下去了,他倒是做到天上去了。”
1992年,*南巡讲话令尹明善有了做摩托车的想法,当他用借来的20万元注册“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时,拥有10年经验的左宗申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重庆宗申摩托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显然,左宗申事业的起飞比尹明善更早、更快。
一来年纪较大,二来是行业经验欠缺,尹明善却要进军摩托车行业,家人纷纷表示反对。然而他就像一只“倔驴”,执意要干。而尹明善是如何撬下摩托车行业大门的呢?
他发现彼时重庆当地有发动机的配件,却无发动机整机。于是,尹明善组成一支9人创业团队,分头行动,假装零件批发商,以购买重庆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然后自己装配成整机出售赚取差价;他们用各种方式拓展发动机订单,为力帆积累了第一桶金。
此后,力帆通过模仿与设计替代品迅速走上独立发展之路。谁曾料到,至 2007年,重庆力帆远超建设集团,成为一家年销售收入逾120亿元、发动机产销量超过300万台、出口创汇4亿美元、专利拥有量4000余项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2000年底,我们在力帆集团见到了尹明善。他毫不忌讳地告诉我们,他的策略就是打擦边球──公司名称力帆轰达集团之“轰达”,即为“Honda”(本田)的谐音。
他带我们到一间车间参观,推开大门,里面的情景让我们大吃一惊──一辆本田摩托车躺在地上,已被大卸八块——力帆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和学习本田的技术和构造。
中国有句古话,叫“师以长技以制夷”,尹明善可谓十足的践行者。力帆摩托从模仿开始,到自主创新,用江湖手法完成市场蜕变。2005年底,力帆汽车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列入轿车生产目录的批文。
尹明善老当益壮,心态非常好。一方面,他信奉“人的寿命是在做减法。”于是有了紧迫感;另一方面,由于他在*期间不明不白坐了牢,出狱时已41岁,但他视之为人生刚开始的18 岁,以给自己往前冲的信心和鼓励。
2008年1月10日,尹明善在家中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70岁寿辰,这次生日过得并不红火,只有家人和力帆高层在场,当地与他关系不错的企业家都没有请。
左宗申事必躬亲
左宗申是1952年生人,比尹明善年轻14岁。左宗申第一次登上胡润百富榜是2001年,这一年7月,宗申集团借壳成都联谊,令其身价倍增至20亿元,位列百富榜第19位。
客观地说,在摩托事业上,左宗申更专业,而尹明善走了更多的弯路。
左宗申1982年下海从事摩托车销售;199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左宗申发现发动机货源紧俏,便以装配摩托车发动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两年后,左宗申凭着攒下的20万元和借款30万元,成立了宗申摩托车科技开发公司,开始了真正的摩托车配件与整车的生产。
左宗申的一个特点是事必躬亲,一年经他签发的设计图就有1万多张,还要参与评审零部件、产品设计、部署营销等,每一款摩托车上市前都要经过他的试骑。他认为,第一代企业家必须事必躬亲。
这一观点源于2000年后左宗申引入职业经理的一次失败经历。当时他请来一批高管,结果因水土不服离开,使得宗申集团走了一定的弯路。这无疑固化了左宗申之前的想法──“中国所谓的大企业,除去垄断行业,其实都是很微弱的中小型企业,照搬职业经理人制度行不通,企业家必须事必躬亲才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