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曾为梅花醉如泥-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我暗中竞争的别的团队的领导,也知道我常常以与员工谈话的方式来激励他们的斗志,但是他们无法模仿,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应该对自己的下属说些什么。其实他们也没有模仿我的意思,在他们看来,这种日复一日的唠叨不会有什么作用。
  我除了把每日的说话与交谈作为激励员工的手段之外,还常常陪着他们去见客户,尤其是陪那些初入行的新手。有我在旁边,他们做起业务来心里就会更加踏实,因为有一位行内老手在与他们并肩作战。而且从我与客户的“交锋”中,他们也可以学到若干营销技巧与方法。其实有时候,他们与客户已经谈得差不多,只是在临门一脚还稍欠火候罢了。他们对自己能否准确地将球送入球门没有把握,因此有点踌躇。这个时候你在旁边助他一下,他就大功告成了。而谈成一笔生意,对他的精神是很好的提振。
  保险营销中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在我这里首先发展起来的。在我之前,保险公司的营销部门可谓散沙一盘,“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谁也不会去出手帮人,也不指望别人出手帮自己,有的人甚至会看到别人签不成单而在一旁幸灾乐祸。在我的团队中,任何一位员工——无论他业绩是好是差——我们都不会让他觉得站在他身旁的是一群袖手者,也不会让他觉得自己是团队中的边沿人。我们对他的工作会相当重视,他做得好,我们会肯定他的成绩;他做得不好,我们也会与他探讨改进的办法。我们会让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在团队中是受重视的。多少年来,但凡我直属区的经理、业务员以及本家族中的总监生日,我都会发一封短信去向他表示祝贺,时至今日,依旧如此。有些总监曾深有感慨地对我说:“你一直都能这么做,真的很了不起!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得到这样。”现在有电脑了,这件事做起来当然就不难了,在没有电脑的时代,我只能将他们的生日一个个地记在备忘本上。这项工作,也是我精神激励的一部分。
  ▲任何一位员工——无论他业绩是好是差——我们都不会让他觉得站在他身旁的是一群袖手者,也不会让他觉得自己是团队中的边沿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异军突起
依靠独特的管理手段与营销方式,我的团队成员虽然多是些缺乏社会阅历与营销经验的年轻人,却在业务开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逐渐在与其他团队的竞争中显出了优势。刚开始时,还有人看不起我们,在一旁嘲笑说:“哼,那些愣头青,能做些什么呢?”他们满以为,只有他们这些“老江湖”才有可能在保险营销这块阵地混迹,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是干不出什么名堂的。可是事实却是,我们团队的业绩一个月一个月地在飙升!看到我们蒸蒸日上的局面,他们有点坐不住了。可是还不肯服气,以为我们是靠“侥幸”获胜的。他们在背后议论说:“偶尔赢一次,不算赢。谁知道下半年的局面会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只知道在一旁对我们评头品足,而不愿意好好研究我们的制胜之道。他们既然徘徊不前,就给了我们超越他们的机会。当我们平地一声雷,宣告把他们甩到了后头的时候,他们一下子就傻了眼!
  其实做许多事情,在开始的时候,人与人的差距并不大,就像体育比赛时发令枪响的那一刻。我是一名普通业务员,你也是一名普通业务员;我刚刚起步,你也刚刚起步;我在业务开拓的过程中到处碰钉子,你也在业务开拓的过程中到处碰钉子。但到了后来,差距就拉开了:我已经成为经理了,你依旧还是业务员;我已经快跑到终点线了,你还在起跑线附近徘徊;我不到处碰钉子了,你还到处碰钉子。我在组建自己的团队的时候,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是随随便便地就招聘了一批人进来。但是,这些被我随随便便招聘进来的人,经过我的一番培养训练之后,就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其思想、习惯、作风、态度与从前都完全不同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不是原来的他们。而别人招聘进来的人,过了很久之后,还与原来没有多大的分别,因为他们什么也没有变。紧接着,下一步,我招聘进来的那些已经变了“种”、变了“基因”的人,在他们也成为团队领导之后,也像我那样“随随便便”地招聘了另外一批人进来,并采用我的独特方式培养训练这些新人,使他们变“种”、变“基因”;同样,别人从前招聘进来的人也随随便便招聘了另一些人进来,这些新人进来之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变。这样一来一往,此消彼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同团队之间的差距就变得很明显了,业绩不拉开距离,那是不可能的。有的团队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因为它们的管理方式与手段与我们有很大差别。他们有一点“听其自然”的味道,团队的面貌怎样,完全取决于那几个旧人。旧人的素质好,就好;素质不好,那就骗死人不偿命。他们的团队领导从不去认真思考应该采用什么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来管理队伍、训练员工的问题。虽说“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但是老鼠是“捉”来的,而不应该是“偷”来的。
  由于差距突显出来了,其他团队的领导,自然想探究其中的原因。他们有人还专门为此而请我吃饭,希望向我“取经”;也有人间接向公司了解,为什么王嘉伦的团队那么厉害。过了很多年之后,他们在现实面前也逐渐认同了我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于是主动向我学习,结果也掌握了我们制胜的“灵丹妙药”。因此在最近几年中,其他团队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这么说,他们的进步比我们大,增长比我们快。形成这种局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基数已经很大,在基数很大的背景下,要维持一个高增长率,有很大的难度。比如你原来有一元钱,再获得一元,增长率就是百分之百;你原来有十元钱,再获得五元,增长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二是别的团队在掌握了我们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之后,用我们从前所曾有的干劲去做;而我们在取得了较大成就之后,进取心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强了,有一点“休养生息”的味道。这又是一个一来一往,此消彼长。现在若是以家族为单位的话,我的家族当然还远胜过其他家族;但若是以区域为单位,有的区域应该说打拼得要比我们更积极、更努力。
  

“或然率”的意义
在业务开拓的过程中,我常常告诉手下的员工,在你约见的客户中,有一部分不肯与你见面,有一部分见了你而不肯出手买保险,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应该为此而气馁。在非洲大草原,一只豹子平均要对猎物发起十五次进攻,才能猎到一只羚羊,可见成功不易。十五比一这个比例,就是“或然率”,也称“概率”。我们要见多少个客户才能签到一张保单呢?十五个还是二十个?这也存在一个“或然率”的问题。由于我平时经常灌输,“或然率”的概念在许多员工的心中已根深蒂固。明白“或然率”的道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生意谈不成的挫败感。
  ▲明白“或然率”的道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生意谈不成的挫败感。
  有一回,有一位新营业员回来说:“唉,今天真倒霉!约见了六个人,有四个到了约定时间没有人影,有两个与我见了面却把我‘教育’了一番。结果一事无成。”
  我听后便问他:“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你不丧气吗?”
  他说:“当时真的很不开心,在回来的路上还曾有过不干了的念头。不过后来想想,又觉得没有什么了。”
  “为什么呢?”我问。
  “许多人,包括您在内,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你早就已经告诉过我们,这类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我现在只不过是在经历你所经历过的事罢了。”他答。
  “那你明天还有精神去见客户吗?”我再问。
  “当然有。”他很肯定地回答说,“你说的嘛,一副扑克牌共有五十二张牌,只有四张是A,按或然率,平均每抽五十二次牌,就应该抽到四张A。但也许你才抽牌四次,就会有四张A;也许你抽牌四十次,一张A都没有。但是无论如何,五十二比四,这个比例是不会变的。推销保险与抽扑克牌的道理是相同的,有时候,你去约见四个人,他们都成为了你的客户;有时候,你约见了四十个人,一单生意也没有谈成。因此,我不会为今天发生的事情而沮丧。这批人拒绝我,不等于下一批人也会这么做。从或然率的意义来说,我经历了这么多的不成功之后,应该越来越接近成功了,我相信不久买家就会出现。”
  在非洲大草原中,不仅羚羊要保命,以它为猎物的豹子也要保命。豹子进攻羚羊,若平均超过若干次还不能成功,它就有可能被饿死。这样的豹子往往是那些年老体弱的豹子。在我们的团队中,也会有那么一些能力较弱的成员,他们在业务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但我们是人类,而不是豹子。与豹子比较,我们进步多了。那些能力较弱的团队成员,会在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生存下去,甚至在实践中慢慢由弱变强。
   。。

漂亮的示范
我经常对客户这样说:您今天这么忙,还抽空来与我见面,这说明您并不是一定不接受我的建议。如果您一定不接受我的建议,那您就干脆不来见我了。但是您来与我见面,也并不表示你就一定百分之百地接受我的建议。如果您一定百分之百地接受我的建议,我们就用不着沟通了。因此您接受还是不接受我的建议,关键在于我提出的建议对您是不是适合的、有用的。如果适合、有用,您就会接受;否则您就不会接受。对我的说法,客户一般都会表示赞同。我用这种方法,征服了很多客户。
  有一回,我向一位客户推销保险。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与我原本相识。但还没有等我充分表达意见,他就拒绝了我的建议,我没有再与他多说什么。过了几天,我们又有机会见面了,我便问他:“您的公司还有没有位置,我想安排一位我的亲人。”
  “您的亲人多大年纪了?”他问。
  我说:“五十七八岁吧。”
  他说:“岁数这么大了呀?——她有没有什么工作经验?”
  “没有。她一直在家做全职主妇,除了带大了三个孩子之外,几乎没有做过什么事。”我回答。
  他一听,眉头紧皱,说:“那她能做些什么呀?她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工作干嘛?”
  我说:“没办法啊,她丈夫去世了,又没留下多少钱。不出来工作,谁养她啊?”
  他想了想,很严肃地对我说:“您说明白点,她若是你很亲的人,我就破个例,考虑接受她,否则就算了。”
  这时,我才对他说:“其实我并没有这样一门亲戚。我只是想提醒您,您若不买一份保险,您的亲人将来就会失去生活保障,我刚才讲的这位妇女,很有可能就是您的太太!”他听了我的话,沉默了良久。我见他不吱声,就拿出早已做好的保险计划书,径直对他说:“喏,不要多想了,就在这儿签个名吧。这不是为您自己签的,而是为您太太签的。”他一声不响地拿起笔,利索地就在保单上签了名。
  有一次,我陪我的业务员江小姐去见刘先生,刘先生的妻子是当时香港无线电视的当红花旦,他从前也是做保险的。我们与刘先生一见面,江小姐开门见山就说:“刘先生,我给您的保险计划已经做好了,您看看这样行吗?”
  还没有等刘先生回答江小姐的话,我就批评江小姐说:“江小姐,刘先生做保险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你怎么能这样性急就给他做出计划来呢?你应该先向刘先生请教,需要一份什么样的计划,然后再按照他的意见来做。”
  听了我的批评,江小姐面红耳赤,不知所措。刘先生看见她陷于窘迫,连忙解围道:“哪里哪里,既然计划做出了,就拿过来给我看看吧。”他看完后,连连点头说,“嗯,挺好挺好,很不错的。”
  江小姐见状,就说:“那我帮刘先生安排一个时间体检吧。”
  “哎呀,江小姐,不是你来安排体检,你应该征询一下刘先生的意见,看他什么时候有空,然后再安排他做体检。”我又不满地对江小姐说。
  刘先生一听,又赶紧打圆场:“没事没事,我今天下午就有空,就安排在今天下午办这事吧。”
  我们与一位“保险老手”的交流就这样完成了,不用说,结果是完美的。刘先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我征服了。在离开之后,江小姐向我表示,她不理解,为什么在她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地批评她。我慢慢地向她解释我这样做的道理,她最后终于明白,我表面上是在批评她,实际上是在帮她的忙。
  有一次,我约见一位客户,是一名律师。在与他会见之前,我曾问他我可否带两个徒弟一起来。他说,没问题啊,我反正还没有决定买您的保险。于是,我就带了两个新业务员同去。见面之后,我给他看了我的计划书,并一一向他做了解释。他听完之后,似乎很满意,连声说“很好,很好”。当时,我不无得意——这么轻易就当着徒弟的面打了一个胜仗,真有面子!于是,我对他说:“那您什么时候能安排时间去体检呢?——购买保险超出一定额度,是需要体检的。”
  他说:“这就是我的问题了。您的保险计划非常好,可是我现在没有钱。我当年为了读法律,曾向政府贷款;现在当了律师,却要花不少钱还贷。”
  听他这么一说,我的心凉了半截,满以为这回是不会有什么希望了。但是我不愿这么轻易地败下阵来,便对他说:“请问,您每天上班,是坐出租车还是坐巴士?”
  他回答说:“我每天上班都要赶时间,因此坐出租车。”
  我又问:“您付费时,假如需要付十*元,您是等司机把欠您的那一两元零钱找补给您,还是不要了呢?”
  他回答:“一两元钱,我一般就不要了。”
  听他这么一讲,我拿出一张纸,边写边问他:“那您中午吃午饭的时候,遇到同样的情况,是不是也这么处理呢?”
  他说他都是这样处理,没工夫等贴补那么一点小钱。我接着再问他:“那您晚上出去和客户喝啤酒,若需付三十七八元,你是不是会给侍应四十元呢?”
  他笑着说:“这要看你面对的是谁了。若是漂亮的女生,我何止给她四十元,还会给她五十元呢。”说完之后,他见我不停地在写,便忍不住问我:“你在写什么呢?”
  我说:“我在计算您每天需付出的小费数目。喏,约十五元。”
  他是个聪明人,一听便笑着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应该拿这每天十五元的小费开支,来买你的保险?”
  我很严肃地对他说:“您既然有能力每天给出这十五元小费,就应该有能力购买一份对于您来说至关重要的人寿保险。”
  这位律师没有想到,今天居然有一位不是搞法律的人,在用“律师的逻辑”与他辩论。他听完我的话之后,沉默不语,一边用笔敲着桌沿,一边用一种很古怪的眼神看着我。过了许久,他突然飞快地说:“那你帮我安排体检吧,我决定买了。不过今天不行,今天我没有空。”
  这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浑身被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包围着。我身边的两位业务员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师傅”不离口。
  ——奥林匹克的辉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认识了生命中的她
1975年我从家里搬出去,住到天庙后道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我的第二任妻子——郑婉媚。她是我生命中除了母亲之外最重要的女人。2007年,我曾在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带有自传成分的保险案例读本——《脚印》,书中那位既美丽温柔又精明能干、并为男主人公保险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女子“赛雪”,就是以她为原型塑造的。
  婉媚是一家黄页公司的营销经理,其工作职责是联络客户,以让其在电话黄页上刊登广告。在认识她之前,我已经加盟香港友邦保险,而当时这家黄页公司也租用位于港岛司徒拔道的友邦大厦办公,这就为我们两人从相识与相爱埋下了伏笔。
  那时,友邦大厦的物业管理部门为了方便在大厦办公的白领们工作,专门在大厦内开设了一个内部餐厅。我们不同公司的工作人员,常常在同一家餐厅用膳。有一天,我和一位年轻的男同事在餐厅里吃饭,旁边坐了一桌黄页公司的女职员,在她们当中,有几个蛮亮丽养眼的。我的同事便开玩笑地问我有没有胆量去与她们结识。在他的怂恿下,我鼓起勇气,走过去问那群姑娘:“你们可以借我个火抽烟吗?”
  看到我愣头愣脑地凑过来,众姑娘停住了她们的交谈。大约她们都明白“借火”并非我与她们搭讪的真正动机,因此一个个都直生生地盯着我,眼神中带着嘲讽的微笑,盯得我的心“嘭嘭嘭”地直跳。我的脸“刷——”地一下子就红了。但是,我很快就掩盖住了内心的不安,装作若无其事地与她们继续交谈。她们都是搞营销的人,见我没有退缩,就大大方方地与我攀谈起来。谈到后来,我干脆就把饭碗端到了她们的桌子上。我的同事见我“打开了局面”,也跟着凑过来,想与我一起分享“胜利果实”。
  当时婉媚并不在这群姑娘当中,这些姑娘都是她的下属。但事后她告诉我,那天这群姑娘回来后兴奋不已,整个下午都在办公室议论她们的这次“艳遇”。她们一边聊,一边嘻嘻哈哈地笑话我们俩。而她们公司中的那些男同事获悉我们俩想打他们的女同事的主意,也忿忿不平,说友邦那两个小子简直不知天高地厚,“蛤蟆想吃天鹅肉”。而且他们还说,这两个“愣头青”,加起来的工资还不够买一箱汽油,居然敢打我们公司的女孩子的主意!员工们的讨论激起了婉媚的好奇心,她也想会一会那个居然胆敢与她的下属搭讪的家伙。
  第二天,在吃早饭的时候,婉媚与那群姑娘一起走进了餐厅。我在看到她的一刹那,心“格登”地跳了一下,人就像遭到了电击一般,整个地呆住了——
  好一位美丽端庄的女子!
  她淡施粉黛,皮肤白皙,面容姣好,身材亭亭玉立,风度娴雅而淡定。当时她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领口打着领带,胸口佩戴着“经理”的徽章,一副典型的白领丽人的打扮。虽然是职场中的精英,但是她言不高声,笑不露齿,整个人身上散发着一种从容的美丽。这种美丽并不张扬,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会让你心旌摇荡而不能自持。面对着风姿绰约的她,我真的有点魂不守舍了。
  ▲她言不高声,笑不露齿,整个人身上散发着一种从容的美丽。这种美丽并不张扬,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见到她之后,我忽然就对昨天那些被我们视为“猎物”的姑娘全失去了兴趣,虽然她们似乎比她年轻一些。本来“十八无丑女”,在那群姑娘当中也不无青春靓丽者,但她一出现在她们当中,就如鹤立鸡群,把其他人都比下去了。我的眼中再无别人,唯有她——这个我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女子。我一心想与她接近,在心里暗暗勉励自己:“现在,你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这么美丽可爱的女子,无论如何,可不要失去了这个与她结交的机会!”我一边想,一边主动与她答腔:“这位小姐,请问可以把您的芳名告诉我吗?”我想我迫不及待的殷勤一定引得旁边的人都在偷笑。
  “我叫郑婉媚。”她轻轻地回答,音色和悦而清晰。
  “婉媚?”
  “对。‘委婉’的‘婉’,‘妩媚’的‘媚’。”
  “她的模样就像她的名字一般美丽。”我暗想。
  “您呢?”她淡淡地反问,若不经意。
  “王载胜。‘厚德载物’的‘载’,‘百战百胜’的‘胜’。”我不无慌乱地为自己的名字做诠注。说完后心想,这回可不能“败”。
  就这样,我与婉媚相识了,就像湖海中的两朵浮萍碰到了一起。这是天公给我的机会,因为与她的认识,我的生活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命的史册从此展开了新的一页。
  

两颗心的碰撞
不知道为何,自从与婉媚相识,我整个人就像重新充了电,浑身充满了精神活力。
  在初识她的阶段,我并没有单独与她交往。我们两家公司的男女自从认识后,就常常在一起吃饭、交谈,有时则相约在周日到郊野公园烧烤,或者在海边游泳、开派对,玩得很开心。由于格外投契的缘故,我们后来就由集体聚会变成了单独聚会。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婉媚既是出于生活保障的需要,也是出于对我的业务开展的支持,从我手中买了一份保单。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有一天,当我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我向她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她也说与我在一起很开心,但是说完后,她又有些沉言寡语,闷闷不乐。
  “你这是怎么回事呀?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我关切地问。
  “……”她欲言又止。
  “有什么事你尽管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我鼓励她。
  “实不相瞒,”她凝望着我,鼓起勇气说,“我是一个离过婚的人。我比你大三岁,而且已有三个孩子。”
  天哪,这怎么可能?我听后大吃一惊!在我一向的感觉中,她只是一个比较老成持重的女孩。她的身材保持得非常好,从外表上看,一点也不像结过婚,更看不出已有三个孩子。
  她平静地告诉我,她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她看上去虽然很像一位“文化女性”,但实际上并没有读很多书。她高中毕业后不久,就嫁给了一位男子,然后与他一起移民到了英国。后来她与他在感情方面发生了问题,二人合不来,就离了婚。离婚后,她又重新回香港发展。那三个孩子,头尾的两位是女孩,中间的一位是男孩,均是英国身份。由于舍不得这些孩子,她在回香港的时候,把他们全都带了回来。而他们的父亲则每月从英国寄一些生活费过来。
  她突然向我披露的信息,的确让我产生了某种顾虑。我当时想:是不是还与她交往下去呢?若是与她交往下去,那她的三个孩子怎么办?说实话,我当时虽然很喜欢她,却没有做好与她结婚的思想准备。及至知道她有三个孩子之后,犹豫就产生了。我心想,我犯得上一定要和一个曾经结了一次婚,而且还有三个孩子的女人结婚么?找一个未曾有过婚育史的女子恋爱结婚,不是更好吗?
  在上述心情的支配下,我曾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我对她说:“看来我们还是做朋友更好。”接着我也对她说:“对你,我也不相瞒,我其实是一个有‘问题’的男子,刚刚从监牢里出来不久。”她听后,张大了眼睛,紧紧盯住我,彷佛我说的是神话。后来她告诉我,当我把自己曾经坐过牢这件不光彩的事如实告诉她之后,她反而对我增加了许多好感。因为许多男子为了博得女子的欢心,总是隐瞒自己不好的一面,而尽量显露好的一面。
  后来,这件事就暂时搁了下来。不过,我们继续保持着交往。她经常对我说:“你不用顾虑太多,我并没想过要与你怎样,大家就这样做朋友也挺好。”随着交往的进一步深入,我对她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后来便觉得自己内心中原有的顾虑都变得没有意义了,重要的是我们愿不愿意共同生活。有一天,我下定了决心,向她表白:“你大我三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是你喜欢不喜欢我,我喜不喜欢你。我觉得自己是爱你的,因此年龄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个问题。”我沉默了片刻,又向她表示,“至于你的孩子,既然我爱你,就会爱屋及乌。”
  但是她回答说:“对你的情感我明白。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以你的经济能力,加上我的收入,能不能养活这几个孩子。”
  她这么一讲,又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当时每月的收入是两三千元,以这样的经济状况,要养活这么多的孩子,的确是有困难的。这次见面之后,我们有两个星期没有来往,但彼此再相见的愿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炽热。
  有一天下午,我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来电的是她!“下班后我们一起出来吃饭聊聊,怎么样?”
  我早就想给她打这样的电话了。一听,自然满口应承。就是这顿饭,把我们“冷却”下来的关系又重新加温了。
  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出来散步,走到山顶的一条林荫小径,我们停住了脚步。那时是冬天,天有些冷,一些树木只剩下了光枝。我对她说:“我这几天,想了很多,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几个孩子而放弃我们的感情追求。路是人走出来的。”
  “你真的不担心养育这几个孩子的困难吗?”她问我。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指着一棵没有树叶的树木对她说:“到了明年春天,这棵树就会长出嫩叶来。”
  她是一个冰雪聪明的人,听了我的话,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深情款款地投到了我的怀里。
  1976年7月,瓜熟蒂落,我与婉媚登记结婚,她于是成了我的第二任妻子。
  ▲我指着一棵没有树叶的树木对她说:“到了明年春天,这棵树就会长出嫩叶来。”
   。 想看书来

甘苦与共
我和婉媚结婚后,生活很清苦,也很幸福。
  我们结婚后,为了减轻家庭的生活压力,婉媚没有和我商量,就果断地把较小的两个孩子送回了英国,让他的前夫照顾,只把大女儿留在我们身边。这些孩子本来就都是英国居民,在英国读书,可以享受那里的福利。把两个孩子送回去之后,我们的经济负担就减轻了不少。婉媚是一位很果敢也很有自制力的女性。她尽管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一经下定决心把孩子送走,她就再也没有改变过主意。她从来没有提出过要把他们从英国接回来,也从来不在我面前唠叨说自己有多思念自己的孩子,更不向我埋怨由于我才使她不得不与自己的孩子分离。我从来没见到她在我面前因为想念孩子而展示出愁容来,因为她不愿让我在这个问题上感受到压力。当时我正处于创业阶段,很是辛苦,若是天天回到家都看到她愁云惨雾的样子,我想我是要崩溃的。
  在创业之初,我们的经济收入很有限。为了节省开支,提高生活质量,很多家务婉媚都亲力亲为。她是一个很有品味又很能干的女人,心灵手巧,不仅会做饭洗衣,而且还会做裁缝,家里的沙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