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法-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妈说半年前他被枪毙了。我一下没有缓过神来,他怎么会被枪毙呢?
他,就是我在水中捞起的第二个小孩,当时他差点断气了。后来他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到外地打工认识了一些陌生人,当他准备把贴身衣服口戴里揣着的300克海洛因送往交货地点时,在路途中被抓获,事实清楚,被判死刑。
我曾经救回的一条生命因为毒品被枪毙了,这是第一次感到毒品与我有某种联系。我也更想了解贩毒的人,他们的心灵世界。
我打了数不清的电话之后终于可以采访毒枭谭明林了,以至于我对电话有了新的认识。什么是电话?电话就是一种用来求人的通讯工具。
昆明突然变得很冷,我们在监狱见到身穿单薄衣服,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谭明林。他的传奇经历拉开帷幕。
谭明林从小在困难中长大,参加工作时每月领到七块五毛钱的工资,他把五块钱交给母亲,自己留两块五毛钱吃早点和买书,他最爱读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后来辞职下海,在昆明蹬过三轮车,每天三十元的收入让他觉得生活特别美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漂亮的缅甸姑娘。这位姑娘的父亲是勐古特区的财政部部长,有一天家里来了几个强盗,他们拿着偷盗的钱财正要离开,谭明林的妻子正好从门外回来看到强盗,强盗一棍子就把他的妻子打死。后来,谭明林的家24小时有保镖持枪把守,他的财产不完全统计有4亿元,他每次赌博输500万元人民币是常有的事。他开着美国原装悍马汽车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飞奔,枪不离身,还有保镖随从,他是当地毒品老板信任的头号人物,手下马仔出事他会出几十万的抚恤金,有人求他帮助时他会毫不吝啬地给十万八万。他对手下的人说一不二,比如,他答应给某人100万把装毒品的车开到广州的某个停车场,只要车到达指定的地点就可以回家,同时可以领到一捆用报纸包好的100万现金。因为他的豪爽,吸引了很多人为他卖命。由美式装备武装起来近三百人的队伍随时可以调遣。他和勐古特区的司令是好朋友,有一天,司令打电话给谭明林叫他到司令部去一下,谭明林就像到朋友家去做客一样走进大门,他一抬头发现房顶上站着几百名手持冲锋枪的士兵,他做梦也想不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抓,这也是中缅联合禁毒协议签订之后,缅方办的第一件实事。
。。
谭明林:大毒枭(6)
采访时问谭明林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毒品生意做那么大?他的回答让我们不知所措。他说:“做事先做人,我为人好,讲信用”。这或许就是黑道白道的阴阳世界,我们正常社会的视角无法领会他的生存规则。
6月25日,他被枪毙,几个月前采访他的那些片段历历在目,他的主审法官告诉我,谭明林非常配合,他现在的犯罪事实都是他自己交代的,如果他不主动说出来,谁也不可能完全知道他究竟贩了多少毒品。
李卫华
txt小说上传分享
鲁伯特·默多克:中国引力(1)
鲁伯特·默多克,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31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1953年接管父亲遗留下的新闻有限公司,1980年创建新闻集团, 1985年加入美国籍,2002年11月,被英国商界评为“英国在世的最伟大的企业家”。
2003年10月7日晚,一架波音737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走出机舱的默多克健步如飞,神采奕奕,这位72岁的老人第13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
王 志: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注意到,你这双手是很特别,不太像70岁人的手,非常有力,能不能告诉我,你手里到底有多少公司,有多少员工,有多少资产,能不能给我一个数字。
默多克:我有很多好的管理人员,他们帮助我,我们雇员好像是四万人左右吧,如果包括天空电视台,直播电视卫星广播集团,这些企业我们不占100%的股份,加上那些的话,恐怕就超过五万了,所以这个责任重大。
王 志:您对自己的资产现在有概念吗,您会算吗?因为很多的有钱人告诉我,超过一定的数字以后,就是一个概念了,它对我没有任何的意义。
默多克:是这样的,不太重要,整个公司当然值很多钱了,我的家庭,我个人倒是只占有公司的15%,但是我们这15%能够控制公司董事会的股份,只要公司做得好,我们对公司的这个控制,可以维持下去了。
鲁伯特·默多克是一位前所未有的传媒大亨,他一个人控股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网络以及报纸等多种产业,由他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这家公司拥有175种报纸、5家杂志和23家电台,电视网横跨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净资产超过420亿美元,在西方国家,默多克的触角几乎已经触及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当中,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默多克开始把他的触角向中国延伸。
王 志:我印象中你第一次来中国是1985年,那么这次相比跟1985年的印象有什么大的区别?
默多克:大家都知道,这十几年来中国变化非常大,大家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城市,各种消费品的选择多了很多。那时候我看见大家穿的那种蓝色的上衣,骑着自行车,现在他们开着汽车,开着世界各国制造的汽车,差别非常大。那么,人们生活得比较快乐,他们比较开朗,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1985年我是作为一个一般的旅游者来访问,特别希望了解这个国家,我爱上了中国。
虽然默多克先生自称以旅游者的身份第一次访问中国,但事实上,他的首次访华便促成了新闻集团与中国的第一次合作,新闻集团旗下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向中国中央电视台提供了包括《音乐之声》、《巴顿将军》等50多部影片,现在,20世纪福克斯公司摄制的《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早已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然而,在默多克的眼中,中国市场对他的吸引力远不止这些。
王 志:那中国到底对你的吸引力是什么呢?
默多克:我觉得中国对我首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里有非常非常悠久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希望了解这个文化,了解怎么在这个文化中运作,我们怎么能够制作出人们喜欢的节目,或者是出版一些书,出版一些能够被中国读者所接受的书。
王 志:但是默多克先生,你在赚钱的方面,经验给人印象非常强烈,所以不管你到什么地方,不管你说什么,大家都只有一个目的,默多克来了就是要赚钱的,中国对你来说是一座金矿吗?
默多克:我完全不是这样想的。我们是非常有耐心的人,我们不是完全来赚钱的。我们希望能够付员工的工资,但是我们不是来掠夺中国的资源的。我们是对中国提供某种贡献的。全世界各地不管我们到了哪一个新的国家,我们购入了新的资产,都不是完全抱着牟利的目的。
牟利是需要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和人们沟通,给他们更大的选择,人们也希望有更大的选择,使他们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王 志:您的意思是,你不用赚钱也可以做这些吗?
默多克:是,你必须要赚钱,经营一个企业是需要赚钱的。但是赚钱不是一种不光明的事情,这是对成功的一个衡量,这是企业生存的一种必需。
王 志:那您怎么评估中国市场的潜力呢?
默多克:这个潜力才刚刚开始显示,这个市场刚刚打开。人们都认为,我们到这里来是和别人竞争,其实,我们只想让这个市场越来越大。你们有十三亿的人口,电视在中国作为一个产业刚刚开始,你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中央电视台,还有很多很好的地方电视台和有线电视频道,有线电视进入了一亿人的家庭,但是还有两亿多人不像城市居民那样能够得到有线电视、###的机会。所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把这项服务带给这些潜在的客户们,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可以享用新的制作得更好的节目,更好的新闻和娱乐节目。
王 志:这种市场上的巨大潜力,或者潜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不是最吸引默多克先生的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鲁伯特·默多克:中国引力(2)
默多克:我觉得还不是这样。当然这个市场很大,假如说我们能有机会来参与这个市场,经济上的收益会大一些,比去一些小的国家会大一些。比如说在那里没有那么多的人口,没有那么多的广告收入和用户,相比之下,中国市场当然有它的吸引力。我们来自于新大陆,新世界,比如说澳大利亚、美国,我们要了解这么一个古老的文化,进入这个古老的文化,适应这个文化,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931年,默多克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他的父亲在当地经营一家小报,在父亲的办公室里,油墨的气味、印刷机的噪音以及高度紧张的氛围对幼年的默多克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1953年,默多克在完成了牛津大学学业之后,继承了父亲经营的报纸,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兴建自己的王国,那一年,他22岁。
王 志:您接受你父亲的小报的时候,您只有22岁,那个时候你想到过有今天的业绩吗?有没有这个目标?
默多克:我没这么想。就是看到一个机会,就要抓住它,有些机会很困难,有时候失败了,但是,也有过一些很成功的经验,因此,整个公司才能够不断地发展,往前走,生存下来。
王 志:你在描述自己过去的时候,你说过,您的过去就是由一系列的战争所组成的,那么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商场如战场,我不知道默多克先生,你对这个战争的理解是跟我们一样呢?还是有你自己不同的见解?
默多克:我觉得商业是一个很让人自豪的职业,它在世界上创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但是,媒体还不仅仅是商业,媒体首先是商业,这一点要承认。这不是媒体的唯一目的,它必须能够凝聚一个社会,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就是它更重要的一个功能。它给文化注入一种竞争的活力。使得一个文化充满朝气,这种朝气同时又刺激了商业的发展,文化和商业不是互相排斥的。
王 志:那么最得意的一仗是哪一仗呢,是你创办第一家澳大利亚全国性的报纸,还是收购《太阳报》,还是进入电视领域?
默多克:我觉得所有这些都让我骄傲。我们拯救了伦敦《太阳报》,拯救了《泰晤士报》,当时这些报纸都快垮了,我们同很多工会进行了冗长痛苦的谈判,把这两家报纸带上正轨花了很长时间,然而现在,它们已经成为英国最优秀的报纸。
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这个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我们花了将近20年时间,但是现在,我们读者增加了一倍,有了很多年轻的读者,有了很大影响力,伦敦《太阳报》的工作几乎是从零开始的。还有其他的部分,比如说美国的福克斯台,这一笔交易直到今天在很多人看来还是有争议的,我们自己认为,这是一个公正的、客观的电视台,它完全服务于美国公众,所以说,五年之后,每一天晚上,我们的观众都比CNN多了一倍。从商业角度来说,这当然是一个成功,同时我们也给美国的公众提供了两个不同的选择。
过去他们没有这种选择,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觉得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其他的一些事业,也许我们的投入还不够,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那些事业也会做得更好。
近几年,新闻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1999年3月,新闻集团北京代表处成立,2001年12月,新闻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星空传媒旗下的星空卫视获准在中国广东落地,这是中国首次将有线网落地权授予一个全新的境外频道。
王 志:现在星空卫视在广东一些地方已经落地了。但是我们很感兴趣,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在外人看起来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默多克:首先是我们特别的耐心。我们和中国的领导协商,和中央电视台协商,帮助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在世界各地的发行,我们帮他们走入了900万个观众的家庭。这是我们对他们做出的贡献。我们希望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可以把他们的信息传播到世界上。那么作为回报呢,我们希望能够进入中国市场。
所以说,我们觉得和中国领导的沟通,和各个部门领导的沟通,都非常好。他们思想非常开明,他们采纳了很多新的改革措施,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情况。
王 志:那这个过程持续了多长时间呢?遇到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默多克:我觉得老实说,没有碰到什么大的障碍,但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建立一种互信,建立起一种非常友好的合作气氛。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了这么一种关系,我们觉得自己是中国的真诚的朋友,当然,当你谈到具体的层次,这些决定当然需要时间,不同的政府级别,需要做出具体的决定,比如说,在省里面,在我们获得有线电视网落地权的地方,仍然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商谈,比如说在广州,或者是其他的城市里。因为,那些电视网络是由地方政府所独立经营的,所以需要时间,需要坚持。
目前,中国观众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收看到星空传媒9个频道的节目,其中包括很多人已经熟知的凤凰卫视中文频道、Channel'V'音乐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而新开播的星空卫视则沿用以前在很多国家成功的先例,采用本土化的战略。
王 志:我听到你们战略中间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本土化,在中国来说,实现本土化,你具体所指的是什么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鲁伯特·默多克:中国引力(3)
默多克:本土化的意思,就是在中国我们就要做中国的媒体。我们要尊重中国的文化,尊重中国的趣味,我们也许会带来一些制作上的一些新技术,比如说图像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改进这个节目的制作。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做得好的话,很多中国媒体也可以学习这种制作技术。由此带来的改善,对所有的中国观众都有好处。
王 志:我很想听听您对中央电视台的看法,也就是我现在服务的电视台的看法,你用什么来挑战它呢?
默多克:我觉得中央电视台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组织了,我不懂中文,所以没机会好好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所以,不知道你们做了些什么事情。但是,这是中国的很重要的一个媒体集团,它是中国人的主要新闻来源。所以,它有重大的责任。
王 志:那除了中央电视台以外,在中国还有很多省级以上的卫视台,那您是把星空卫视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是在中央电视台这个水平,还是在省级电视台这个水平?还是,或者说比它们更高?
默多克:目前我们只是在广东省有落地权,我们正在努力,希望这个落地权能够扩大,能够达到一个全国媒体的层次,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王 志:那作为中国的观众来说,可能最关心的是,默多克先生,你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给中国的观众带来什么?
默多克:我们希望带给他们很好的娱乐,生活中增添一些色彩,打开电视机,晚上心情就好起来,能够看到节目,受到刺激,就是这么简单吧。使人们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留住观众的电视节目,能够给他们带来惊奇,带来快乐,根据不同的节目特点。这就是娱乐业、文化事业的基本特征吧。
王 志:就在您强调本土化的同时,我也看到,这个本土化的界限,正在被打破,人们已经看不清这个界限了,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有人担心,默多克先生,你是不是会像以往那样,你在推行一种文化霸权?你在把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强加给我们?
默多克:我完全不同意这个讲法,你把一个美国的或者是澳大利亚的节目在中国播出,假如人们不喜欢的话,当然他们不会去看了,而不被人喜欢看的话,这个节目就要赔钱,赔钱就没有广告,没有观众,就不可行,全世界这种情况不断地发生,美国的很多节目在澳大利亚,在英国都不成功,反过来也一样。这个规则是非常有效的,例外是很少的。甚至有一些美国节目,比如说在美国城市里特别成功的节目,到了美国的乡村,也不成功。美国的某一个部分的节目,拿到另外一个地域也不成功。不同的年龄层,18岁到25岁的人喜欢的节目,50岁的人不爱看。这就是一个充满选择的文化市场的美妙之处,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你必须尊重人们的这种选择,这种选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默多克此次来到中国,除了继续为新闻集团扩大领地而斡旋以外,还与中国各地的一些媒体人士进行了交流,在这次交流中,默多克的主讲内容是文化产业和媒体的社会责任。
王 志:默多克先生,您在中国的演讲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你没有谈赚钱之道,没有谈管理之道,你一直在说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你发自内心的话吗?
默多克:完全是发自我内心的想法,我来自一个记者的家庭,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职业,这个职业给你一个机会,就是对于世界做出某种贡献,对于人们的知识的增长,对人们的幸福生活,对人们在文化上的互相了解做出一个贡献。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做一些小小的贡献。这个观念是由父亲传给我的,我也把这个观念传给我的孩子们,这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目的。
王 志:但是熟悉您和您父亲的人都会知道,都会注意到你们父子之间的差别,您的父亲是一个很优秀的战地记者,但是您是很能赚钱的商人,你们两个人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默多克:我觉得我更愿意做一个记者,至今我仍然很喜欢做一些与这个行业相关的工作,比如说,在报纸上写一些文章,写一些批评性的文章,做电视和做报纸也相似,创造好的节目,怎么样能够把一个节目做得更好。把新闻节目做得更好,一个节目怎么能够做得更合适。这一切都来自于记者的背景。
王 志:但是从你创业的经历来看,你很多赚钱的,都是被大家认为并不具备你所讲的社会责任感的这些报纸,比方《太阳报》这样的报纸,那你怎么来实现你的诺言呢?怎么来说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能赚到钱吗?
默多克:我们对我们的报纸都感到特别的自豪。也许有一些人,一些我不是特别佩服的人,但他们自视甚高,他们对我们的一些报纸有一定的看法,比如说对伦敦《太阳报》,这一份报纸每天达到一千万名读者,售出350万份到400万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报纸,是英国国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报道很多严肃的新闻,还有娱乐性的新闻。
我们当然希望尽可能扩大我们的读者面,这样我们可以传输一些政治的信息,教育的信息,使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对我们创办的任何一份报纸都不感到羞耻,我们觉得《太阳报》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报纸,世界上最专业性的报纸之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鲁伯特·默多克:中国引力(4)
伦敦《太阳报》是默多克经营最为成功的报纸之一,而这家报纸也总是成为别人攻击默多克的靶子。上世纪70年代,默多克收购处境不佳的《太阳报》之后,很快把它变成了英国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报纸,他的一大特色就是情色新闻和裸体女郎,再加上激进的言论,使得默多克经常成为别人指责的对象。
王 志:要创造经济效益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您所讲到的要吸引大家的眼球,而吸引大家眼球最好的方法,也许是花边新闻,就像《太阳报》成功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您不觉得是这样吗?
默多克:我觉得所谓花边新闻这种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伦敦《太阳报》不过是一份版面不大方便携带的报纸。什么样的文章更有娱乐性呢,各人理解不同。也许你自视为那种文化很高的人,只读伦敦《泰晤士报》,而伦敦《太阳报》呢,它只代表一个不同的风格,在技术上、本质上两份报纸都是一样的。它们有体育新闻、电影新闻、文化信息、法律信息。
它们涉及到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儿童问题、毒品问题、街头犯罪问题、警察的事务,所有这一切都是正常报纸应该报道的,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观众和读者。
王 志:如果说让你做一个很简单的选择,在《泰晤士报》和《太阳报》之间,你只能留下一个,默多克先生您会选哪个,或者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默多克:我不愿意做这样的选择,两家报纸我都特别喜欢。当然,《泰晤士报》是一个比较大的报纸,他拥有许多读者,它上面的文章比较长。但是,你要谈到哪一个报纸的社论我更喜欢读,我觉得《太阳报》更有娱乐性,而《泰晤士报》更有思想性,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就像非要问你喜欢吃橘子还是吃香蕉,它们不一样,味道不一样,但是你都喜欢。
王 志:你是一个商人,衡量你成功的标准,更多的可能是你是否赚到钱,是你的经济效益,而不是你的社会责任感,我说得对吗?
默多克:你说的不对。我衡量自己成功的主要标准,是我们卖了多少报纸,多少人在看我们的电视,他们对我们的节目做出何种反应。如果你推出了一个产品,一个很好的产品,受顾客的欢迎,利润是自然而然就会来的。
王 志:你的业绩很令人钦佩,很多人佩服你,但是也有人批评你,在英国有人认为您是一个“肮脏的淘金者”,你听到批评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呢?你接受这种批评吗?
默多克:我就是付之一笑,“肮脏的淘金者”这个词,蛮有意思,因为很久以前,英国人把去澳大利亚的人叫做“淘金者”,有一家小报把这个词变成了描述我的专有名词,他们这么说,我也就笑一笑吧。
王 志:那你在意别人的评价吗?
默多克:我不太在意。假如他们有足够的幽默感,有时候这种批评如果是正确的话,你可能听起来会觉得不舒服。大家批评你,批评得不对,你根本就不在乎,因为你的良心是干净的。但是如果他们说得对的话,如果你确实做错了的话,那别人说你,你就不太舒服了,虽然这个情况不是很多,但是仍然会不舒服。
除了默多克的办报风格以外,他的工作风格也让人评价颇多,虽然已是身家百亿,但他仍然像一个澳大利亚拓荒者一样起早贪黑,与很多高级管理者不同的是,默多克喜欢亲历亲为,坚信发展事业的唯一办法是自己亲自管理。
王 志:我想知道,很多事情你愿意亲历亲为,为什么?
默多克: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雇员也有工作要做,不管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下面的保安,都有工作要做。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企业,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觉得企业的总管必须要了解各个不同人的职责。我不能说他们的工作我去干更好,但是我要了解他们在干什么工作。
王 志:但是您的这种工作的方式,会不会影响到属下的发挥呢?他们会不会认为老板不够信任我,才这样做?
默多克:我不觉得是这样的。也许会有这种个例吧,但是我看他们在干什么,我对他们的工作有兴趣,他们可能心里觉得对我有意见,觉得我挺讨厌的,但是这是领导工作的一种技能吧。你在主管一个企业,你在扩张一个企业,你就必须要了解这个企业的发展。
王 志:赚钱是让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吗?或者说有没有比赚钱更让你快乐的呢?更能制造快乐的事情?
默多克:当然,赚钱是一个蛮喜欢的一种活动,我可以买好的东西,但是,这不是最使我满足的事情,使我满足的事情多得很。每天看报告,看我们卖了多少份报纸,我们的收视率增加了多少,人们对我们的这个节目的质量有什么好评,这是最大的满足感。当然还有快乐的家庭,这个应该是第一。
默多克的家庭生活一直让人津津乐道,在他的一生中,一共结了三次婚,早年,他与一位空中小姐结婚,但有了一个女儿之后,两人分道扬镳。1967年,默多克与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结婚,两人共同生活了32年,共有两男一女三个孩子,一直被视为亿万富翁中少有的模范夫妻。但出人意料的是,1999年,两个人宣布离婚,而仅在17天之后,默多克又爆出了更大的一条新闻,他再度结婚,新娘是31岁的华裔女子邓文迪。
鲁伯特·默多克:中国引力(5)
王 志:你乐意谈谈她吗?
默多克:我当然很乐于谈我的妻子,我是一个很幸运的男人,她给我两个非常美丽的小女儿,她(小女儿)的照片我一直带着,我可以给你看,不知道可不可以上你们的镜头。上个星期刚生了一个小姑娘,我们生活得非常幸福。你知道,我对中国人的一些风俗习惯,越来越了解,我指的是大陆的中国人。她不断地告诉我,各地的中国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西方人老觉得中国人都一样,不管他们来自香港或是别的什么地方,而我的妻子不断地告诉我说,不是这样的。大陆中国人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大陆中国人更坚强。
王 志:她到底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默多克:我觉得她扩大了我对人生的理解,我这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度过的,那是一个说英语的,西方的世界。而现在我则有了第一手感受来自于另一个世界,一个更大的、更古老的世界。这是一个很好的人生经历。她使我保持我思想的敏锐,保持年轻,每一天,这都是一个挑战。
王 志:那我很想知道,您是因为选择了一位中国妻子,才让你的中国战略,在整个计划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还是因为这个计划本身重要,才让你选择了一位中国妻子。
默多克:中国妻子在这个战略之后,而不是在这儿之前。我不断地到中国来访问,见到她,认识她,爱上她,然后和她结婚,过起了新的生活。
王 志:感情上的选择,会影响到生意上的取向吗?
默多克: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好的顾问吧,她在美国受过教育,上过美国的商学院,她处理很多问题,处理生意上的问题,有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