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越评水浒-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横见说要拿宋太公去,寻思:“朱仝和宋江最好。他怎么反倒要拿宋太公?这话一定是反说。他要是再提起,我落得做个人情!”
朱仝、雷横叫士兵都进草堂来。宋太公慌忙置酒管待众人。朱仝说:“不要安排酒食。且请太公和四郎同到本县里走一遭儿。”〖三郎是宋江,四郎是宋清;那么大郎和二郎呢?是大排行,还是夭折了?书中没交代。〗雷横说:“四郎怎么不见?”宋太公说:“老汉让他去邻村打些农器,不在庄里。宋江那厮,早在三年前老汉就已经把这逆子告出了户,现有一纸执凭公文在此存照。”朱仝说:“这怎么说得过去!我们两个奉知县台旨,来拿你们父子二人,你们自己去县里回话吧!”雷横说:“朱都头,你听我说。宋押司他犯了罪,其中必有缘故,也未必就是该死的罪。既然太公有执凭公文,又是盖了印信的官文书,不是假的,咱们要看押司从前交往的面子,暂且担待他些个,只抄了执凭去回话就是了。”朱仝寻思:“我只能反着说,要他不疑心!”就接口说:“既然兄弟这样说了,我没来由做什么恶人。”宋太公谢了,说:“深感二位都头相顾!”随即排下酒食,犒赏众人,拿出二十两银子,送给两位都头。朱仝、雷横坚执不受,拿来散给众人──四十个士兵──分了。抄了一张执凭公文,别了宋太公,离了宋家村。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一回(3)
朱、雷二位都头引了一行人回到县里,正值知县升厅,见朱仝、雷横回来了,就问缘由。两人回禀说:“庄前庄后,四围村坊,搜遍了两次,确实没有这个人。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行动,早晚临危。宋清前月出外未回。因此,只把执凭抄白带回来。”知县说:“既然如此,……”一面申呈本府,一面动了一纸海捕文书,不在话下。
县里有那和宋江好的朋友,都替宋江去张三那里说开。张三也驳不过众人面皮;况且婆娘已经死了;张三平常也受过宋江的好处;因此也只得罢了。〖张文远并不知道宋江杀死阎婆惜的真正原因,还以为是和自己争风吃醋引起。怎么说也是自己去勾引人家的外室,应该有些内疚。〗朱仝自己凑了些钱给阎婆,叫她不要去州里告状。这婆子得了些钱物,没奈何,只得依允了。〖早知如此结局,还不如从宋江手里多拿些钱,还落一个有人养老送终呢。张文远能管她这个老婆子一辈子么?〗
朱仝又拿银两叫人上州里去打点,不让上呈的文书驳下来。又蒙知县一力主张,出一千贯赏钱,行了一个海捕文书,只把唐牛儿问成个“故纵凶身在逃”,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关连的人,尽数保放回家。——这件案子,就这样了结了。
且说宋江他父亲是个农家,怎么会有这地窖子?原来宋代,为官容易,做吏最难。为什么为官容易?因为那时候朝廷奸臣当道,谗佞(nìnɡ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什么做吏最难?那时候凡是做押司的犯了罪,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性命。因此大多预先安排下这样的地方躲藏。又恐怕连累父母,先叫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屋里。宋代的吏,都是这样算计的。
且说宋江从地窖里出来,和父亲兄弟商议:“今天要不是朱仝照应,就要吃官司了。此恩不可忘报。如今我和兄弟两个且去逃难。〖又没算计好。既然官司已经不了了之,衙门里又有知县、都头照应,不会再来抓太公和宋清,只要宋江一个人出去躲躲就可以了,何必带弟弟一起逃亡?何况太公年纪大了,家里也要宋清照应。〗天可怜见,要是遇上宽恩大赦,那时候回来,父子再相见。父亲可以暗暗地送些金银去给朱仝,求他上下打点,再资助阎婆一些,免得她到上司去告状。”太公说:“这事不用你忧心。你和兄弟在路上要小心。到了那里,找个得托的人寄封书信回来。”
当晚弟兄两个拴束了包裹,到四更时分起来,洗漱罢,吃了早饭,两人打扮动身。宋江戴着白范阳毡笠儿,上穿白缎子衫,系一条梅红纵线绦,下面缠着绑腿,穿着多耳麻鞋。宋清装做伴当打扮,背了包裹,都出草厅前拜辞了父亲。宋太公洒泪不住,吩咐说:“你们两个前程万里,不要烦恼!”宋江、宋清吩咐大小庄客:“早晚殷勤服侍太公,别让饮食有缺。”〖宋清也没成家。好像家里就没个女人。〗弟兄两个各挎了一口腰刀,都拿了一条朴刀,出门离了宋家村。
两人上路登程,正遇着秋末冬初。弟兄两个在路上商量:“咱们去投奔谁好?”〖出大门之前,居然还没想好投奔哪里,宋江竟是这样一个没决断的人么?〗宋清回答说:“我听江湖上人纷纷传说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名字,说他是大周皇帝①嫡派子孙,只是不曾拜识。何不去投奔他?人都说他仗义疏财,专门结识天下好汉,救助遭配的人,是个现世的孟尝君。咱们两个就奔他去。”宋江说:“我心里也是这个意思。他虽然和我常常书信来往,〖当年没有邮局,是怎么通信的?〗却没有缘份,不曾相会。”
①大周皇帝——大周指唐代以后五代十国中的后周(公元951…960年)。后周开国皇帝是太祖郭威,在位三年,传位给义弟柴荣,是为世宗,在位六年,临终传位给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是为恭帝。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皇位,是为宋太祖。这里说的大周皇帝,是泛指柴荣或柴宗训。
两个人商量好了,就往沧州路上走去。不止一日,来到了沧州地界,问人:“柴大官人的庄子在哪里?”问了地名,投庄前走去,问庄客:“柴大官人在庄上不?”庄客回答说:“大官人在东庄上收租米,不在庄上。”宋江又问:“从这里到东庄有多少路?”庄客说:“有四十多里。”〖柴进作为郑王或梁王的承袭者,封地一定很广阔。这里写他从东庄到西庄,就有四十里,当不是虚。〗宋江说:“从哪条路去?”庄客说:“请问二位官人高姓?”宋江说:“我是郓城县宋江。”庄客问:“莫不是及时雨宋押司么?”宋江说:“正是。”庄客说:“大官人时常说起大名,只怨不能相会。既然是宋押司来了,小人引官人去。”庄客慌忙领了宋江、宋清,投东庄去。不到两个时辰,来到东庄。庄客说:“二位官人请在这个亭子上坐一坐,小人去通报大官人,出来迎接。”宋江说:“好。”就和宋清走进山亭,倚了朴刀,解了腰刀,放下包裹,坐在亭子上。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一回(4)
那庄客进去不多时,见中间那座庄门大开,〖打开中门迎接,面子够大的。〗柴大官人引着四五个伴当,慌忙跑了出来,就在亭子上和宋江相见。柴大官人见了宋江,一面拜倒在地下,〖像柴进这样的身份,却向宋江下拜,除了表示柴进喜欢结交天下豪杰之外,作者也有高抬宋江的意思。但是宋江究竟有什么地方能够让人家如此崇拜,书中却没有详细交代。〗一面说:“真是想煞柴进了!今天是什么风吹到这里?大慰平生渴念!天幸!天幸!”宋江也拜在地下,回答说:“宋江疏顽小吏,今天特地来相投。”柴进扶起宋江来,嘴里说:“昨夜灯花开,今天喜鹊噪①,不料是贵兄降临。”满脸堆下笑来。宋江见柴进接得隆重,心里很高兴,就叫兄弟宋清也过来相见了。柴进叫伴当收拾了宋押司的行李,送到后堂西轩歇宿。柴进携住宋江的手,走到里面正厅上,分宾主坐定。柴进说:“兄长一向在郓城县勾当,怎么得暇来到荒村敝处?”宋江回答说:“久闻大官人大名,如雷贯耳。虽然每逢节次收得华翰,只恨贱役无闲,不能够相会。宋江不才,如今做出一件没出息的事情来,无处安身;弟兄二人寻思,想起大官人仗义疏财,特来投奔。”柴进听罢,笑着说:“兄长放心,就是做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既然到了敝庄,都不用忧心。不是柴进夸口,不论他哪里的捕盗官军,都不敢正眼儿觑着小庄。”
① 古代人迷信,认为灯烛结花,喜鹊鸣叫,都预示第二天有贵客来到。民谚:“喜雀叫,贵客到。”
宋江把怎么杀了阎婆惜的事儿一一细说了一遍。柴进笑起来说:“兄长放心。就是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这就是拿到“免死牌”的功臣后代敢于为非作歹的心态。〗说罢,就请宋江弟兄两个洗浴。随即拿出两套衣服、巾帻、丝鞋、净袜,叫宋江兄弟两个换了衣裳。两人洗了浴,都穿上了新衣服。庄客又把宋江弟兄的旧衣裳拿去洗干净了,送回歇宿处。柴进邀宋江到后堂深处,安排下酒食,请宋江正面坐下,柴进对席。宋清在侧面坐了。三人坐定,有十几个近身服侍的庄客和几个主管,轮替着把盏,服侍欢饮。〖柴进庄上,倒不用丫环服侍。〗柴进再三劝宋江弟兄宽怀多饮几杯,宋江称谢。酒至半酣,三人各诉胸中朝夕想念之情。看看天色晚了,点起了灯烛。宋江辞谢说:“酒够了。告免。”柴进哪里肯放?直饮到初更左右。宋江起身去净手。柴进叫一个庄客提盏灯笼引着宋江到东廊尽头处去净手。
宋江净了手,心说:“我且躲几杯酒。”就故意大宽转穿过前面的廊下走,一直转到东廊前面来。
宋江已经有了八分酒,脚步有些趔趄,只顾往前踏去。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挡不住那寒冷,撮了一铁锨炭火在那里烤。宋江仰着脸,只顾踏去,正踏在铁锨柄上,把那铁锨里的炭火都撩到了那汉子脸上。那汉子吃了一惊,惊出一身汗来。那汉子火气上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一声:“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消遣我!”宋江也吃了一惊,正分说不得,那个提灯笼的庄客慌忙说:“不得无礼!这位是大官人最相待的客官!”那汉子说:“‘客官!’‘客官!’ 我初来的时候也是‘客官’!也曾经‘最相待’过。如今却听庄客搬口,就疏慢了我,真正是‘人无千日好’!”说着就要打宋江。那庄客撇了灯笼,就上前来劝。正劝不开,只见两三盏灯笼飞也似过来。柴大官人亲自赶到,说:“我接不着押司,怎么却在这里闹?”那庄客就把踩了铁锨的事儿说了一遍。柴进笑着说:“大汉,你不认得这位奢遮的押司?”那汉子说:“奢遮,奢遮,问他敢比得那郓城宋押司么?他可能么?”柴进大笑说:“大汉,你认得宋押司不?”那汉子说:“我虽然不认得,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宋江在上梁山之前,究竟凭什么赚来一个“天下闻名”的称号?至少书中没有交代。〗柴进问:“怎见得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那汉子说:“刚才不是说了么?他是个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这三句评语,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空得很嘛!如果作为“个人鉴定”填表,准通不过。〗我如今只等病好了,就去投奔他。”柴进说:“你想要见他么?”那汉子说:“不想要见他,说这些干啥!”柴进指着宋江说:“大汉,远在十万八千里,近就在你面前。这位就是及时雨宋公明。”那汉子说:“真个是也不是?”宋江说:“小可就是宋江。”那汉子定睛看了看,低头就拜,说:“想不到我今天能早早就和兄长相见!”宋江说:“怎么如此错爱?”那汉子说:“‘有眼不识泰山!’刚才很是无礼,万望恕罪!”跪在地下,哪里肯起来?宋江慌忙扶住,问:“足下高姓大名?”柴进指着那汉子,说出他的姓名、何处人氏。有分教: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一回(5)
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离;
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那汉子火气上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一声:“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消遣我!”
正是:
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
究竟柴大官人说出那汉子是什么人,且听下回分解。
【简评】
这一回书,写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阎婆使心计把宋江赚到县衙前面,本想扭住他喊冤,被唐牛儿一冲撞,宋江趁乱中逃跑了。于是知县就揪住了唐牛儿不放,打算徇私舞弊,来一个“糊涂官断糊涂案”,先把唐牛儿抵罪,再慢慢儿放他。但是遇上正好是张文远经管这件案子的档案,就撺掇阎婆三番两次到公堂上去闹,弄得知县也不得几次三番派人去搜捕宋江。这就叫“阎婆大闹郓城县”。
第二件,朱仝平素和宋江最好,领了搜捕宋江的牌票下来,带了士兵,装模作样地到宋家庄搜捕,暗地里却和宋江见了面,还叫宋江赶紧逃跑,回目就叫“朱仝义释宋公明”。实际上,第一,宋江并没有被捕,谈不上“释”,只能算是朱仝营私舞弊,故意不抓宋江。这里特别不妥当的是这个“义”字。如果宋江没有犯罪,是被冤枉的,朱仝不论是出于朋友的义,还是主持正义的义,不抓宋江,都可以说他是“义释”。如今宋江明明和抢劫犯晁盖沟通在先,杀死阎婆惜在后,宋江案发,即便宋江和晁盖的关系还没有暴露,至少宋江杀人的案子是铁定的了。朱仝作为县政府的刑警队队长,不是铁面无私地把宋江逮捕归案,却是出于朋友情面,第一次放了抢劫犯晁盖,这一次又放了杀人犯宋江。这样的都头,应该说是很不称职的。这样的行为,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义释”。“义”有大义、小义之分。为国家、民族、社会考虑的,是大义;只为朋友情面而违背国法,作为小小老百姓,尚且为人所不齿,何况是堂堂县政府的执法人员。对这样的犯罪行为,施耐庵居然称之为“义释”,真不知道他老先生对这个“义”字是怎么解释的。
第三件,宋江逃出郓城县,到了柴进的庄上,邂逅与武松相遇,从而引出武松的一系列故事。这个相遇,只是一场过场戏,下面就要把故事引向武松了。
封建社会,衙门里黑幕重重,一牵连打官司,鬼花儿活特别多。不论什么案子,第一要有金钱,第二要有情面,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宋江杀了人,只要阎婆不声张,买具棺材装进去埋了,就完事大吉,连验尸的仵作也能够帮着遮掩。宋江这样一个有本事的人,为什么要去作吏?说穿了,无非是有利可图。宋代政府有严格的规定:本地人不得在本地当官,凡是县令以上的地方官,都是外地人。因此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钱。”至于吏,则不在此限。因此不想离开故土却又想赚钱的人,就不去做官,而去作吏。宋江就是这样的人。要不然,他“仗义疏财”,到处网罗豢养流氓赌棍,还到处施舍钱财做好事,难道从自己家里拿银子出来不成?他当的是押司,如果不是从官司上弄钱,他那点儿工资,哪够他既“仗义疏财”,又“包养二奶”这样折腾的?尽管《水浒传》作者极力美化宋江,但是他那“黑社会保护伞”的身份,是不说自明的。
柴进是后周的嫡传子孙,如果没有“陈桥兵变”,坐龙廷、穿黄袍的,就不是赵佶而是他柴进了。按照历史记载,柴荣的封号是梁王,柴宗训的封号是郑王,《水浒传》没有说他是“王爷”的身份,大家包括庄客都叫他“大官人”,可见他的封号已经被大宋皇帝所取消,如今他只是一个平头百姓而已(山东快书称他为小梁王,大概是高元钧根据柴荣“梁王”的封号封他的),最多只是个大地主,靠收租过日子,他能心平气和,心甘情愿么?所谓的“丹书铁券”,在强权下面,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后文一个知州的小舅子,就能够把他整得家破人亡,说明大宋皇帝早就忘记他、排斥他、忌恨他、不支持他了。他如果知道享福,或者真会享福,就应该在家里收收田租,声色犬马。但是他却要做当时的孟尝君,到处收罗亡命之徒。这是干什么?钱多了没地方花?说他另有所图,大概不算诬陷。姓赵的皇帝有那么多耳目,也不会不知道。因此,柴进“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只是网罗党羽,而宋江杀了人去投奔柴进,只是一种“托庇”行为而已,与阶级斗争、农民起义等等,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一回(6)
宋江在柴进庄园里遇见武松,是为了引出这个人物,下一回好接着写。从甲说到乙,再从乙说到丙,是早期小说的结构法之一。整部《水浒传》中,这样的笔法很多。读者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里不详细说了。
关于“宋江杀惜”一事,历来人们都把责任推给张文远,所以地方戏曲中有许多剧种都有《三郎活吊》或《活捉张三郎》的小戏。戏中演阎婆惜死后,化作厉鬼。到张文远家把他活捉到阴司地府去对质。其实张文远不过是一个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而已,他并没有撺掇阎婆惜要她和宋江离婚。关键是阎婆惜自己不喜欢宋江。在这里,不是美女爱英雄(宋江当时还只是“好汉”,而不是“英雄”),而是美女爱金钱,更爱小白脸。阎婆惜如果人性不是这样恶,不是这样贪心,也许还不会立即死于非命,宋江的案子,一时间也还不会发作。
关于本回书的文笔和结构,金圣叹先生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供参考。
宋江杀婆惜一案,夫耐庵之繁笔累纸,千曲百折,而必使宋江成于杀婆惜者,彼其文心,夫固独欲宋江离郓城而至沧州也。而张三必固欲捉之,而知县必固欲宽之。夫诚使当时更无张三主唆虔婆,而?##厍ㄗ锾婆#衿湔娼盎匚奘誓じ锤吨拱负跻糠蛘湃λ趄牛饔诒刈剿谓撸谴嘶刂囊病H糁啬酥谅刂耍浼χ苋谓粑┛制浠蛑劣谧秸撸墙耘晕奶u恚讲ɡ秸咭病U湃凰簦挪毁鳎或挪毁鳎夭蛔剑恢夭蛔剑谓蛔撸凰谓蛔撸渌刹幌帧?/p》……
写朱、雷两人各有心事,各有做法,又各不相照,各要热瞒,句句都带跳脱之势,与放走晁天王时,正是一样奇笔,又却是两样奇笔。才子之才,吾无以限之也。
李秃老曰:“朱仝、雷横、柴进不顾王法,只顾人情,所以到底做了强盗。若张文远,倒是执法的,还是个良民。或曰:‘知县相公也做人情,如何不做强盗?’曰:你道知县相公不是强盗么?”
李贽评:美髯公义重如山,百计为公明商量躲避之策,实是情至。若县尹一片肝肠,如雪如云,浅浅了公明。
王望如曰:婆惜在色,阎婆在得;想其邀押司归,进押司酒,调停于女假撒娇、男真使气之间,无非是爱钞伎俩。女死赠以多金,虑无不心安意肯。乃既允之,而复违之,至披头散发,必欲抵赏(偿)而后甘心,张文远唆讼有以致之也。宋公明喜任侠,好交游,远近知不知咸德之,独不见德于同事之张文远。盖密近之人,肘腋之地,易怨而难恩;况其所杀者,又其所爱者乎。语云:怨怕伤心交贵择,亶(dǎn胆)然。
又曰:宋江行事,自知天有眼、人有口,终不能逃乎法网也。于是置地窖、告文凭、别立门户,且行孝而冒忤逆污其迹以自全。此番脱逃,叙功首唐牛,次朱仝,又次雷横;盖无解围之唐牛,则朱仝义释无人无窖,见之朱仝,则雷横做情何用。
又曰:阅书到这回,不能无卖友之叹。朱、雷同表郓令之命,其放晁盖同,放宋江莫不同,同卖法,而各行其私,往往雷得后,朱得先;不是重横作事多疑,定是朱全为人忒巧。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二回 (1)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话说宋江因为想躲一杯酒,找个借口去净手。转出廊下来,踩了火锨柄,引得那汉子焦躁,跳起来就要打宋江。柴进跑出来,偶然叫了一声“宋押司”,露出姓名来。那大汉听得是宋江,跪在地下,哪里肯起来?说:“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兄长,望乞恕罪!”宋江扶起那汉子,问:“足下是谁?高姓大名?”柴进指着他说:“这人是清河县①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已经在我这里一年多了。”宋江说:“江湖上久闻武二郎名字,〖这是客气话,当时武松还没打虎,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不期今天却在这里相会。多幸!多幸!”柴进说:“偶然豪杰相聚,实在难得。就请同做一席说话。”宋江大喜,携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后堂席上,就叫宋清过来和武松相见。柴进邀武松坐下。宋江连忙让他一同在上面坐。武松哪里肯坐?谦让了半晌,武松只好坐了第三位。柴进叫再整杯盘,来劝三人痛饮。
① 清河县——宋代以前叫恩县,隶属东昌路(治所在今聊城)。宋代属清河郡恩州,治所在清河县。距离东京六百五十里。
宋江在灯下看了武松这一表人物,心中欢喜,就问武松:“二郎因为什么来到此地?”武松回答说:“小弟在清河县,酒喝醉了,和本地一个官员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沉的。小弟只当他死了,因此逃来投奔大官人这里躲灾避难。〖酒后打人,不是英雄行为;出事后逃之夭夭,也不算好汉行径。〗到如今已经一年有余。后来打听得那厮却不曾死,救活了。如今正要回乡去看望哥哥,不想染上了疟疾,不能够动身。刚才正发冷,在那廊下向火,被兄长踩了铁锨;吃了一惊,惊出一身冷汗,敢怕病倒好了。”〖吃惊能治疟疾,真是闻所未闻!〗宋江听了大喜。当夜喝酒,直到三更。酒后,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安歇。第二天起来,柴进安排席面,杀羊宰猪,管待宋江,不在话下。
过了几天,宋江取出些银两来给武松做衣裳。〖宋江惯会用小恩小惠笼络人。〗柴进知道了,哪里肯要他坏钱?自己取出一箱缎匹紬绢,门下自有针工,就一起做了三个人的称身衣裳。
说话的,柴进因为什么不喜欢武松?
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的时候,也一般好好儿地接纳管待;后来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他就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说他好的。〖第一次交代武松性格粗鲁,特别是酒后无德。〗众人嫌他,都去柴进面前说他许多不是。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怠慢了。如今得到宋江每天带领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老毛病都不发了。
武松相伴宋江住了十几天,思乡心切,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柴进、宋江两个都留他再住几天。〖武松既然这样崇拜宋江,怎么相聚才十几天,就不想和宋江多盘桓盘桓?可见宋江的人格魅力也不是那么伟大!〗武松说:“小弟因为哥哥多时不通信息了,只想要去看望他。”宋江说:“如果二郎一定要去,不敢苦留。等你得闲的时候,再来相会。”武松谢了宋江。柴进取出些金银送给武松。武松道谢:“实在是多多相扰大官人了!”武松打了包裹,拿了哨棒要动身,〖从后文看,几乎所有的“好汉”们上路,包括宋江,都是挎把腰刀、提把朴刀,作为防身的兵器;偏偏武松出门,不带刀,只带一条哨棒。这不是柴进的庄上缺少朴刀,而是作者故意这样安排,好让武松在景阳岗上“徒手搏虎”,好图一个“打虎英雄”的称号。不然,如果带着刀,一两刀砍死一头老虎,就不显得英雄了。〗柴进又治酒食送路。
武松穿了一领新做的红紬袄,戴着个白范阳毡笠儿,背了包裹,提了哨棒,告辞了就走。宋江说:“贤弟少等一等。”回到自己房内,取了些银两,赶出到庄门前来,说:“我送兄弟一程。”宋江和兄弟宋清两个等武松辞了柴大官人,宋江又说:“大官人,暂别了就来。”三个人离了柴进东庄,走了五七里路,武松作别说:“尊兄,远了,请回。柴大官人必然专望。”宋江说:“何妨再送几步。”路上说些闲话,不觉又过了二三里。武松挽住宋江的手说:“尊兄不必远送。常言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宋江指着前面说:“容我再送几步。那边官道上有个小酒店,咱们吃三钟了作别。”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二回 (2)
三个人来到酒店里,宋江上首坐了。武松倚了哨棒,下席坐了;宋清横头坐定;就叫酒保打酒来。又买些果品菜蔬之类,都搬来摆在桌上。三人饮了几杯,看看红日半西,武松说:“天色将晚;哥哥不弃武二,就此受武二四拜,拜为义兄。”宋江大喜。武松纳头拜了四拜。宋江叫宋清身边取出十两一锭的银子来送给武松。武松哪里肯受?说:“哥哥客中,自己要用盘费。”宋江说:“贤弟不必多虑。你要是再推却,我就不认你做兄弟。”武松只得拜受了,收进缠袋里。宋江取些碎银子还了酒钱,武松拿了哨棒,三人走出酒店前面,互相作别。武松堕泪拜辞了自去。宋江和宋清站在酒店门前,望武松不见了方才转身回去。走不到五里路,只见柴大官人骑着马,背后牵着两匹空马来接。宋江见了大喜,一同上马回庄上来。下了马,请进后堂饮酒。
宋江弟兄两个,从此就在柴大官人庄上住。
话分两头。只说武松自从和宋江分别之后,当天晚上投客店歇了。第二天一早,起来打火吃了饭,还了房钱,拴束包裹,提了哨棒上路。心里寻思:“江湖上早听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冤枉了!”〖宋江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并没有说到点子上。〗
武松在路上走了几天,来到阳谷县地面。〖大漏洞!清河县在沧州南面约三百里;阳谷县又在清河县南面二百多里,从沧州到清河,怎么走到阳谷县来了?〗此去离县治还远。走到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看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招旗,上头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
武松走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一声:“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一声:“这酒好有劲儿!主人家,有饱肚子的,买一些下酒。”酒家说:“只有熟牛肉。”武松说:“好的切二三斤来下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端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说:“好酒!”又筛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既然不是同时筛下三碗酒,为什么要用三只碗?是为了便于计数算账?〗就再也不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大叫:“主人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