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越评水浒-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大叫:“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了?”酒家说:“客官,要肉就添来。”武松说:“我还要酒,再切些肉来。”酒家说:“肉可以切来添给客官吃,酒却不添了。”武松心想:“这可作怪!”就问主人家:“你怎么不肯卖酒给我吃?”酒家说:“客官,你难道没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的‘三碗不过冈’?”武松问:“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酒家说:“俺家的酒虽然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高;〖这里的“老酒”,大概指的是黄酒。而他的酒,可能是白酒。〗凡是客人来我店里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凡是过往客人来到我这里,只吃三碗,就不再问。”武松笑着说:“原来这样;我已经吃了三碗,怎么不醉?”酒家说:“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醇浓好吃,少刻就醉倒了。”〖这样看来,这种“透瓶香”、“出门倒”,大概是六十度左右的“二锅头”。〗武松说:“别胡说!又不是不给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酒家见武松果然不醉,又筛来三碗。武松吃了说:“的确是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酒钱,只顾筛来。”酒家说:“客官,别只管要喝。这酒的确要醉倒人的,没药医!”武松说:“别胡###说!就是你放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说得没办法,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说:“再切二斤肉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着:“主人家,你来看我这银子!够还你酒肉钱么?”酒家看了说:“有余,还有些钱找给你。”武松说:“不要你找钱,只把酒来筛。”酒家说:“客官,你要吃酒,还有五六碗哩!只怕你吃不得了。”武松说:“还有五六碗么,你就尽数筛来。”酒家说:“你这条大汉,倘若醉倒了,怎扶得你住!”武松回答说:“要你扶的不算好汉!”酒家哪里还肯来筛酒?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二回 (3)
武松焦躁起来,说:“我又不白吃你的!不要惹得老爷性子发作,叫你屋里通通粉碎!把你这###酒店倒翻转来!”〖第二次交代:武松是个粗鲁的汉子。〗酒家说:“这厮醉了,别惹他。”再筛了六碗酒给武松吃了。——前后一共吃了十八碗。武松拄着哨棒,站起身来,说:“我可是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着说:“还说什么‘三碗不过冈’!”手提着哨棒就走。
  酒家赶出来,叫他说:“客官,哪里去?”武松站住了,问:“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酒家说:“我是好意;你先回来,看看我家抄的官家榜文。”武松说:“什么榜文?”酒家说:“如今前面景阳冈①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已经坏了二三十条大汉的性命了。官家如今杖限猎户擒捉。冈子路口都有榜文;叫往来客人结伙成队,于巳、午、未三个时辰②过冈;其余寅、卯、申、酉、戌、亥六个时辰③不许过冈。特别是单身客人,务必要等伴结伙而过。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时分④,我见你不问问人就走,怕你送了性命。不如就我这里歇了,等明天慢慢儿凑够了二三十人,一齐好过冈子。”武松听了,笑着说:“我是清河县人氏,〖清河县离阳谷县还有二百多里路,怎么就一定走过景阳冈?如果武松说自己是阳谷县人,这还差不多!〗这条景阳冈上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儿,几时见说有大虫?你别说这鸟话来吓我!——就是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说:“我是好意救你,你要是不信,进来看官司榜文嘛。”武松说:“你别瞎说!就是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你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拿什么大虫来吓唬我?”酒家说:“你看!我是一片好心,反当作恶意,倒落得你说这话!你要是不相信我,请尊便走吧!”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进店里去了。
   ① 景阳冈——据清人程穆衡《水浒传注略》:景阳冈在清河县北,不在阳谷县。而且程穆衡还曾亲自去看过,只是一个土冈,没有树木。如今阳谷县也有一个景阳冈,也是一个土冈,没什么树木。
  ② 巳、午、未三个时辰——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
  ②寅、卯、申、酉、戌、亥六个时辰——上午三点到七点、下午三点到晚上十一点。
  ③ 未末申初时分——下午三点前后。
  武松提了哨棒,迈着大步过景阳冈去。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子下,见一棵大树,刮去了皮,露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武松也认识几个字,抬头一看,上面写着: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看了,笑着说:“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些客人,好去那厮家里歇宿。我却怕什么鸟!” 横拖着哨棒,就上冈子来。
  那时候已经是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将要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走到庙前,见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①。武松站住了脚读,上面写着:
  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现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各宜知悉。
  政和……年……月……日
  ① 印信榜文——盖有官府大印的告示。以别于抄件。
  武松读了榜文,方才知道真的有虎;想要转身再回酒店,又寻思:“我这一回去,一定被他耻笑,不是好汉,〖所以武松实际上是进退两难,只好硬充好汉!〗转去不得。”想了一会儿,心里说:“怕它个鸟!先只管上去,看是怎么样!”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就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夹在胁下,一步步上那冈子去;回头看看日色②,渐渐地坠下去了。这时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晚得早。武松自言自语说:“哪里有什么大虫!人自己怕了,不敢上山!”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二回 (4)
② 回头看看日色——从这一句可知,武松是从景阳冈的西面往东面走。
  武松走了一会儿,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面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去。见一块光挞挞的大青石,就把那哨棒倚在一边儿,放翻身体,正想要睡,〖这样写,把武松说得过于胆大。既然看见了官府的“榜文”,即便不相信真有老虎,也应该赶紧下冈去,免得找麻烦。〗只见发起一阵狂风。〖古人相信“云从龙,风从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了下来,赶紧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子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变作冷汗出了。〖似乎有这样的说法:人一吃惊,酒能变冷汗,但不知可有科学根据。〗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这话不确实。老虎和大象不同,身子很灵活的,回头看人,一定不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从字面解释,“掀”,似乎是把背拱起来。〗掀了起来。武松只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掀,本来就是一种“发威”的神态,不是捕人的本事,“掀他不着”,也不好理解。〗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又把这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招捉不着人,气性先自没了一半儿。〖这话既没说清楚,也不可信。〗那大虫见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翻身回来了,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了下去。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了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既然是枯树,哪里来的树叶?〗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儿,只拿得一半儿在手里。那大虫性发起来,咆哮一声,翻身又一扑扑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往后能跳十步远,武功了得!〗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儿哨棒丢在一边儿,〖傻子的举动!不知道
  武松把半截儿哨棒丢在一边儿,两只手就势把大虫的顶花皮揪住,一按按了下来。
  半截儿木棒,也比拳头硬啊?〗两只手就势把大虫的顶花皮揪住,一按按了下来。
  那只大虫极力挣扎,被武松尽力捺定,哪里肯放半点儿宽松?武松把一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在身子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的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被武松奈何得没了力气。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老虎的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动弹不得,只剩口里还在气喘。武松放了手,松树边寻找那打折了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用棒橛又打了一会儿。〖这时候才想起来木棒比拳头硬!〗眼见气儿都没了,方才丢了棒,寻思:“我就地拖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
  武松在青石上坐了一会儿,寻思:“天色看看黑了,倘若又跳出一只大虫来,可怎么斗得过它?且挣扎着下冈子去,明天一早再来收拾。”〖虎皮值钱,舍不得放弃。〗就石头旁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走不到半里多路,只见枯草中又钻出两只大虫来。武松说声:“啊呀!这一番我可完了!”〖故作惊人之笔!〗只见那两只大虫在黑影里直立起来。武松定睛一看,原来是两个人,把虎皮缝作衣裳,〖可见这里老虎不少,已经打死好几只了。有一疑问:猎虎的人,为什么要穿虎皮衣服?穿了老虎皮,老虎就会认“同宗”,不来伤害你了?〗紧紧地绷在身上,手里各拿着一把五股叉。见了武松,吃了一惊,说:“你……你……你……吃了狮子心、豹子胆,胆子包着身躯呀?天色昏黑,又没带兵器,怎么敢独自一个,走过冈子来?你……你……你……是人?是鬼?”武松说:“你们两个是什么人?”〖明知故问。看不出来呀?〗那人说:“我们是本地猎户。”武松说:“你们上岭来做什么?”〖更其问得可笑!〗两个猎户失惊地说:“你难道还不知道么!如今景阳冈上有一只极大的大虫,〖说老虎“极大”,是为了衬托武松的神威。〗夜夜出来伤人!就是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了;过往客人,更是不记其数,都被这畜生吃了!本县知县着落当乡里正和我们猎户人等捕捉。那畜生势大难近,谁敢上前!我们为了它,不知道吃了多少限棒,就是捉它不住!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几个乡民在这里,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正在这里埋伏,〖真玄!武松不被老虎吃了,也要被窝弓药箭所伤!〗却见你大剌剌地从冈子上走了下来,我们两个吃了一惊。你到底是什么人?可曾看见大虫么?”武松说:“我是清河县人氏,姓武,排行第二。刚才在冈子上乱树林旁边,正撞见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说得很轻松。〗两个猎户听得痴呆了,连说:“怕没这话吧?”武松说:“你不相信,看我身上还有血迹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二回 (5)
两人问:“你是怎么打的?”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反正没有旁观者,这时候,就只能听他随便怎么说了。〗两个猎户听了,又喜又惊,忙叫拢那十几个乡民来。只见这十几个乡民都拿着钢叉、踏弩、刀枪,随即走拢来。武松问:“他们众人怎么不随你们两个上山?”猎户说:“那畜生可厉害了,他们怎么敢上来!”
  一伙儿十几个人都在面前。两个猎户叫武松把打大虫的经过向众人再说一遍。众人都不肯信。〖这一回,一定说得更详细了,所以众人都不肯信。〗武松说:“你们还不相信,我和你们去看就是了。”众人身边都有火刀、火石,随即发出火来,点起五七个火把。众人都跟着武松一同再上冈子来,果然看见那大虫做一堆儿死在那里。
  众人见了大喜,先叫一个人去报知本乡里正和该管的上户。这里五七个乡民把大虫用绳索捆绑了,抬下冈子来。
  到了岭下,早有七八十个人闹哄哄地跑来,先把死大虫抬在前面,用一乘兜轿抬了武松,投本处一个上户家去。那上户和里正都在庄前迎接。把这大虫扛到草厅上。有本乡的上户,本乡的猎户,一共二三十人,都来相探武松。众人问他:“壮士高姓大名?贵乡何处?”武松说:“小人是此间邻郡清河县人氏。〖说得很清楚:阳谷县和清河县不是同一个郡:一个是山东,一个是河北!据《元丰九域志》,阳谷县属东平郡,京东西路;清河县属清河郡,河北东路。〗姓武,名松,排行第二。这一次是从沧州回故乡来,昨晚在冈子那边的酒店里吃得大醉了,上冈子来,正撞见这畜生。”再把那打虎的身段拳脚细说了一遍。〖第三遍细说,加上了打虎的身段拳脚,越说越详细了!〗众上户说:“真是英雄好汉!”〖又是英雄,又是好汉!武松不但从此出名,而且成了英雄!〗众猎户先取来野味给武松下酒。武松却因为打大虫十分困乏,只要睡。〖可能是村酒,没有“冈那边”的“透瓶香”好喝。〗大户忙叫庄客打开客房,先叫武松歇息。到天明,上户先派人到县里去报告,一面打了一具虎床——就是让老虎趴着的木架子——安排妥当了,好迎送到县里去。
  天明,武松起来,洗漱罢,众多上户牵一腔羊,挑一担酒,都在厅前伺候。武松穿了衣裳,整顿巾帻,来到前面,和众人相见。众上户轮流把盏,说:“这畜生不知道害了我们多少人性命,连累猎户吃了几顿限棒!今天幸亏壮士来到,除了这个大害!第一,乡中人民有福,第二,旅客通行,实在都是壮士所赐!”武松逊谢说:“这不是小子有什么本事,全托赖众位长上福荫。”
  众人都来作贺。吃了一早晨酒食,抬出大虫,放在虎床上。众乡村上户都拿缎匹花红来挂在武松身上。武松的行李包裹,暂时寄在庄上。一齐都出了庄门。早有阳谷县知县相公派人来接武松。都相见了,叫四个庄客用一乘凉轿抬了武松,把那大虫抬在前面,也挂着花红缎匹,迎到阳谷县里来。
  那阳谷县人民听说一个壮士打死了景阳冈上的大虫,已经迎送来县,都出来看,哄动了一个县治。武松在轿上四下一看,只见挨肩叠背,闹闹攘攘,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到了县前衙门口,知县已经在厅上专等。武松下了轿,众人抬着大虫,都到厅前,放在甬道上。知县看了武松这般模样,又见了这个老大的锦毛大虫,心中自忖:“不是这么个大汉,怎么打得了这个老虎!”就叫武松上厅来。武松到厅前唱了喏。知县问:“那个打虎的壮士,你倒是说说,是怎么打的这个大虫?”武松在厅前把打虎的本事再说了一遍。〖这是第四回说了,当然说得更详细。〗厅上厅下众多人等都听得惊呆了。〖可见越说越神。〗
  知县就在厅上赐了几杯酒,拿出各上户们凑的赏钱一千贯给了武松。〖原来这赏钱是众大户凑的,不是县衙门出的。〗武松回禀说:“小人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不是小人的本事,怎敢受赏赐。小人听说众猎户因为这个大虫受了相公的责罚,何不就把这一千贯散给众人去用?”知县说:“既然如此,任从壮士。”〖武松不爱钱财,体恤猎户,果然是英雄气概!一千贯铜钱,按当时的价值,可以买五百多担稻谷,可以买一所中等的房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二回 (6)
武松就把这一千贯赏钱在厅上散给众猎户。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就说:“虽然你是清河县人氏,和我这阳谷县近在咫尺。〖也有二百多里。〗我今天就委任你在本县做个都头①,怎么样?”武松跪谢说:“如蒙恩相②抬举,小人终身感谢。”知县随即唤押司立了文案,当日就委任武松做了步兵都头。众上户都来向武松作庆贺喜,一连吃了三五天酒。武松心中想:“我本来是要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的,谁想倒来做了阳谷县都头。”
  ① 都头——本来是唐代的军职名称,是诸军的总帅。后来某一部分军队称为一“都”,其统领称为都头。宋代的“都”编制缩小,“都头”、“副都头”成了指挥使的下属军官。此外,州县的捕快头目,也叫都头。从《水浒传》的文字看,武松当都头以后管的是士兵,而不是捕快;但是管兵的都头上级是指挥使,而不是知县。这里只要知道武松是“县级”官员下属的都头,就可以了。
  ② 恩相——当时,县衙门的部属对知县都尊称“相公”,不像后来都称呼“老爷”或“大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下属,则尊称为“恩相”。“恩相”一词中的“相”,是“相公”的省略,和“宰相”的“相”无关。
  从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
  又过了两三天,武松走出县前来游荡,忽然听见背后一个人叫了一声:“武都头,〖叫他的是武大郎。哥哥叫弟弟“武都头”,有两个原因:一是弟弟当官儿了;一是故意这样写,以造成悬念。〗你今天发迹了,怎么不看顾我一点儿?”武松回头来看了,叫声:“啊呀!你怎么在这里?”
  不是武松见了这个人,有分教:阳谷县中,尸横血染;直教:
  钢刀响处人头滚,宝剑挥时热血流。
  究竟叫唤武都头的是什么人,且听下回分解。
  【简评】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金圣叹按高低上下四个等级;品评了三十个水浒人物,其中第一个“上上级人物”,就是武松(下面依次是鲁达、李逵、林冲、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三十个人中,竟没有宋江,可见金圣叹对宋江的评价也不高)。尽管武松可能是太行山梁山泊的“三十六人”之一,但是至少在南宋的一百五十多年中还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南宋末年编辑的《大宋宣和遗事》中,“三十六人”的名单中虽然有“行者武松”的名号,但是却没有他的任何事迹。连鲁智深也只有“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亦来投奔宋江”这十几个字;而武松除了名单上有之外,更没有任何事迹,连何时上山都没有记载。一直到了元朝,才有《武行者》的戏曲剧目。估计“武松打虎”的故事,就是在元朝逐渐形成的。
  有戏曲评书的渲染,武松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最高。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农村老太太,她可能不知道李白、杜甫、苏东坡,也可能不知道省委书记是谁,却可能知道武松是景阳冈上打虎的英雄。
  正确地说,其实武松是因为“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危害乡民的猛虎而成为英雄的。至于他后来为哥哥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在孟州杀了张都监一家十五口等等,算不算英雄行为,那可就有不同的看法了。——关于这个问题,将在后面详细分析。
  为什么打虎算是英雄。英雄可以分为许多种,有保卫祖国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有勇拦惊马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人民英雄如刘英俊,有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如董存瑞,更有许多见义勇为的无名英雄。那么,打老虎算是什么英雄呢?说他是勇士不行么?当然也可以。但又有些不同。比如斗牛士,可以算是勇士,但不能算英雄。老虎在古代不是被保护动物,数量可能还不少,它是要吃人的,要危害百姓生命的。所以当时的打虎行为,属于“为民除害”,是给百姓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如果是一般的猎户用刀枪弓箭射杀老虎,那就不稀奇了。“猎虎”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可能很多。武松能够“赤手空拳”地打死一只危害百姓的猛虎,所以才说他是英雄。相对而言,《水浒传》中还写了李逵用刀砍死大小四只老虎,解珍、解宝用窝弓药箭射死一只大老虎,书中都没有大事渲染说他们是“打虎英雄”。——独独这个武松,因为景阳冈上多次发生老虎吃人事件,众猎户无法捕捉,他武松却“赤手空拳”地把这只老虎打死了,所以就成为英雄了。这和特定的时间、地点都有关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二回 (7)
好汉和英雄的区别。《水浒传》一百单八将,通常人们都称为“一百单八条好汉”,没人说他们个个都是英雄。那么好汉和英雄有什么区别呢?我给“英雄”的定位,是用武力对国家、民族、人民做出贡献。其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行善”,而不是“作恶”;是维护“正气”而不是助长“邪气”。“英雄”应该和军事、武力或冒险行为如探险、航天等有关(前苏联的“母亲英雄”,以生孩子多取胜,可以说是例外),但不一定本人就是武功盖世。所以岳飞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是民族英雄;李白、杜甫就不是了。“好汉”的定义比较模糊,一般只指某人办事敢作敢为敢当,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不连累别人,档次比英雄要低得多。所以杀了人的杀人犯,作案以后能自首的,也被称为“好汉”,但不一定是英雄。更主要的一条,英雄的所作所为,前提是为国家、民族、人民,而不是为自己。思想境界高的,具有爱国心;思想境界低些的,也具有“侠意识”;好汉的所作所为,则是为自己或朋友、亲族,思想境界主要是“霸意识”。他们有时候也在“义气”的驱使下为“别人”做事,但是这种“义气”,不一定是“正气”,很可能是“江湖义气”或“哥儿们义气”。结果很可能是帮助坏人打了好人;或者是帮助这个恶势力打击另一个恶势力。所以“义”也有大义和小义之分。“霸意识”也追求自由幸福,但却往往是以牺牲、剥夺他人的自由幸福来得到的。他们想望自己能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却不考虑别人的死活。所以土匪、强盗、杀人犯,都称自己是好汉,拉到刑场上去杀头,还要喊一声:“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那么,武松算是英雄呢,还是好汉?这要按他一生所办的某件事情来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下结论。就是山东快书,也是说:“闲言碎语不用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没说武松是英雄!下面我还将拿我上面提到的“英雄三要素”:一、善恶是非,包括正气还是邪气、二、为人还是为己、三、“侠意识”还是“霸意识”这样三条标准,来对武松这个人物加以检测和评说。
  武松的青少年时代。《水浒传》中写武松出场,是在柴进的庄上,已经是个二十多岁的彪形大汉了,书中没有介绍他的青少年时代。只说他以前在老家清河县酒后打人,自以为把人家打死了,这才逃到柴进庄上躲避的。为什么打人,并没有交代。酒后打人,当然不算是英雄行径,为此潜逃,敢作而不敢当,更连“好汉”也算不上。正因为对武松的青少年时代缺少铺垫,所以后人说书,都有各种不同的补充。王丽堂的扬州评话第一回,说他在家乡打死了一个恶霸,所以逃到柴进的庄上躲避,但也没有详细交代打死的是什么恶霸;直到第十回武松去二龙山投靠鲁智深,才说是当年清河县大旱,武松带领饥民吃大户,打死的是大户家阻挡饥民抢粮食的狗腿子;高元钧的山东快书,还专门用了一回的篇幅(俗称《武松赶庙》),说他打虎以前的经历:少年时代在少林寺学武,学成以后回家,在东岳庙庙会上遇见恶霸“李家五虎”强抢民女,他打抱不平,出手相救,打死了李家五虎,这才逃到柴进庄上来躲避的。这样一铺垫,就突出武松打虎以前,脑子里有“侠意识”,具有豪杰仗义的性格了。
  经过补充铺垫的武松,应该是一个具有“侠意识”的血性青年。
  什么叫“侠意识”?“侠意识”的中心思想,就是不顾国家法律和习惯理念,只认“平”与“不平”。——这里的“平”,有“公平合理”的意思;“理”指的是“天理人情”。因此,举凡抢劫、强奸、仗势欺人、无故杀人等等,都是“不平”之事。“大侠”们遇到了这种“不平之事,下面的文章,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大打出手,为民除害,甚至可以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了。
  武松怎么打虎?先写“三碗不过冈”。武松打虎这一回书,有两段文字写得相当精彩。不过前面一段“三碗不过冈”,其实是铺垫,绝不是给那里的酒店做广告。作者费了那么多笔墨,写武松前后吃了四斤牛肉、十八碗酒,目的无非是要造成一种英雄豪杰气吞山河的壮士气概,好烘托后面武松的打虎神力。——《水浒传》写武松的勇武,总是和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后文写他醉打蒋门神之前,一路上喝了三十几碗酒,强调什么“有一分酒,就有一分力,……有十分酒,才有十分力”,都是铺垫。这就叫借酒发威,俗话也叫“酒壮悚人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二十二回 (8)
景阳冈酒店的这种“透瓶香”、“出门倒”,估计相当于今天的六十度二锅头。以三大碗一斤计算,十八碗酒大约有六斤。这当然是夸张。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这样海量的人的。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一个酒鬼能一口气连喝六斤六十度白酒的。——后文他在快活林的路上喝了三十多碗酒、鲁智深在五台山喝了一整桶酒,应该都是黄酒,不可能是白酒。
  第二段从“武松提了哨棒”到“一步步捱下冈子来”这两千多字,是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实际描写,写得有声有色,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样精彩,都曾经被选进初中语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