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贵名媛-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兴高采烈地往外走。

“你们两,把所有的内脏都收拾洗刷干净,吸干了水放进坛子里。老婆子我可是会看的。”赵嬷嬷恩威并施。那两个媳妇子也同样高高兴兴地走了。

赵嬷嬷又转向了宋嫂子,道:“妹妹果然管教有方,老婆子佩服。妹妹放心,事情都办完了之后,夫人的赏钱也自不会少了妹妹的。”赵嬷嬷心想,现在是非常时期,还是谁也别得罪的好。这种时候,最怕阴沟翻船,可千万别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果然,宋嫂子的脸色好了点,再不复刚才的坏脸色。

宋嫂子片刻间想了不少,何必和夫人身边的人计较这一时长短,看赵嬷嬷的样子也不屑大厨房的油水。至于她那个儿媳妇,根本就是个没脑子的,根本玩不过自己,还怕她吗?这老婆子要折腾就折腾吧,反正累不着自己还有赏钱拿,有便宜干嘛不沾。想到这里,宋嫂子摆了一幅笑脸,对赵嬷嬷说道:“要不再吩咐两人帮着您老人家处理这些食材,顺便再多拿点乌鸡?这可是好东西啊,对女人最好不过。”

“还有乌鸡?”赵嬷嬷正要下手剖一口猪,听了宋嫂子的话,停了手。

“可不是,不仅仅是乌鸡,还有狍子,野鸡之类的野味。”宋嫂子回答。

“有多少?”赵嬷嬷问。

“狍子就两头,野鸡倒是有十几只。”宋嫂子回答。

“都收拾出来。”赵嬷嬷语气平和。必须收拾出来,要不然也是浪费了。“库房里还有什么?”赵嬷嬷接着问。

宋嫂子听赵嬷嬷这么说吓了一跳,这是要干什么,怎么什么都不留啊。“老姐姐,这夫人是要干什么啊?怎么这架势弄得像什么都不留啊?”宋嫂子仔细观察赵嬷嬷的表情。

“妹妹问那么多干什么,我们这些做人家奴婢的,哪里还能问主子。主子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还是只带着耳朵,别带着嘴巴的好,免得惹祸。”说完,赵嬷嬷就狠狠地剁下猪头。

这一动作,很完美的恫吓了宋嫂子,脸色都变了。这回宋嫂子直接就把库房钥匙给了赵嬷嬷,请她自己去看。宋嫂子心想,这老货,平时看不出来还有一把子力气。今日真是倒霉,没得触了霉头。宋嫂子越想越气,直接出了厨房,躲了出去。

“你知道库房里面都有什么吗?”赵嬷嬷转头就问儿媳妇。

“好像是些腌菜,糟鱼,酱料,还有姜蒜什么的。”赵家的对自己的婆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得去看看,你在这里继续干。”赵嬷嬷觉得这些也得带着,山里有什么,可不能委屈了自家夫人。说着就洗了手,朝库房而去。

说着赵嬷嬷就去了库房,查了东西。一方面,赵嬷嬷很满意库房中的干菜,腌货等等。可另一方面,赵嬷嬷又担心这么多的吃食,能不能运出去。想到这里,赵嬷嬷就像晨曦院而去。刚到了晨曦院门口,就见到了丹桂。

“怎么样?”赵嬷嬷关切地问道。

“姑爷平安回来了,夫人也彻底振作起来了。”丹桂满脸笑意,“嬷嬷准备的如何了?”

“发现要带走的很多,腌菜,干菜,酱料,哪一样都不能少。可是这么多东西,怎么运嬷嬷还真做不了主。这不想进去问问夫人,该怎么办。”

“嬷嬷别担心,姑爷说了,不管多少东西,都能运走。”丹桂笑得看不见眼睛。

“真的?”赵嬷嬷睁大眼睛。

“我还能骗嬷嬷不成,姑爷亲口说的。这不,我要去看看府里还有没有杏仁,花生什么的,都一起带走。那边糖和面都是现成的,我们到了那里,可以给主子做点点心什么的。”丹桂很兴奋。

“是了,我怎么把这些忘了,真是老糊涂了。我们还得再带点各色豆子什么的;给主子解解馋。”赵嬷嬷被丹桂的情绪沾染了。

“正是这个理,那我现在就去了?”丹桂要走。

“那我也不用进去了,得赶紧回厨房了。”说着,赵嬷嬷步履匆匆转身先走了。

---------------------------------------------------------

求收藏,求推荐。

第五十四章 逃离(上)

林氏看到自家相公平安无事归来,心神归一,再不复刚刚的惊慌失措。虽然林氏也看出了相公脸色很差,但她没有追问。她深深地意识到,她要的不过就是一家大小平安,什么都抵不上这个。林氏又看了一眼乖巧的丽姐儿,女儿正看着两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不时的用颜色鲜艳的剪纸哄他们笑。有这样懂事柔顺的女儿,安静不添乱的儿子,还图什么呢。林氏感到满足,发自内心的满足,哪怕现在家中不太平,哪怕现在困境重重,林氏都觉得这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就会好起来的,一定会好起来的。

徐熹哪怕是心里再不舒服,看着妻子由担忧变为庆幸的脸,还有子女恬静幸福的神情,他也慢慢地放松了下来。家就是这个样子的,哪怕外面多么肮脏,回到家中,一切就都那么烟消云散了,好似从不曾发生过。原来怎么没有体会到,是自己太迟钝了吗?看着一家大小其乐融融,徐熹觉得哪怕真的拿出十万两白银也没什么,因为值得。

徐熹的脸色变得格外柔和:“都收拾好了吗?”

“差不多了,只是嬷嬷和丹桂临时又想起了好多应该带上的东西,都出去收拾了。我想到底是山里,还是多带点东西的好,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啊。再说,也不能委屈了孩子,他们都还小,身子又娇弱。要是到了那边生了病,连郎中都不好找,只能多带些补品药材了。”林氏笑着说道,她能明显的感觉到徐熹心情的变化,心里很高兴。她不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也不想问,她只要确定一家大小马上要平安离开这是非之地就好了,不需要其他的消息。她现在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沮丧和惊慌。

徐熹点点头,他也很赞同林氏说的话。不管祖父如何说那里好,那里也只不过是一个暂时避祸的地方,没有人烟。他没有亲眼去看过,自然只能把那避祸之地认知为“荒山野岭”。当然,徐熹是绝不可能把那里当做是世外桃源的,不仅仅是因为祖父没有那样的评价,也因为徐熹不想把那里想象得太好。万一到了那里之后,远远与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有着很大距离,那该怎么办?那不仅仅是现实情况下生活的窘迫,也是对一个读书人至高理想的破灭。

“对,不管能不能运走,都准备好。委屈谁,也不能委屈孩子。”实在不行,就把自己的书留下,反正那些书自己也能倒背如流。徐熹这样想,但不到最后一刻,他还是选择了保留。

林氏听到相公这么说,心情很好。在孩子的问题上,夫妻俩观点向来一致,这对于在这个时代做母亲的女人来说是幸运的,有什么比得上自家相公的支持和理解来的重要。

外院书房中,徐老太爷在藤椅中闭目养神,他知道今天是很幸运的。虽然在没有炭盆等取暖设备的厅堂中,被冷风吹了许久,喝了很多茶叶末子泡的水,被人怠慢了一番,可他还是觉得很幸运。至少今天这番示弱,委曲求全,没有把孙儿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那姓吴的会千方百计的留下一个人做人质,可是他没有。不管他因为什么没有,总之自己和孙儿都安然无恙的回来了,这就行了,也好办了。徐家的银子可不是什么人威胁威胁就能拿到的,真以为是徐家怕了不成,只是觉得没必要,反正是要被毁灭的,徐家又何必自己出钱出力帮别人忙呢?早就知道会有今天,才早早做了准备,没想到还是晚了一小步。没关系,还可以亡羊补牢。

这时,门外响起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低沉嘶哑,打破了徐老太爷的沉思:“老太爷,奴才有事求见。”

徐老太爷听出来这是外院的大管事,喊了声:“进来。”

大管事穿的并不怎么样,脸色也不大好,像是一个久病未愈的病人。徐老太爷看到他这副样子并不意外,看来是早已经习惯了。徐老太爷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安静的听着。

“今天老太爷和爷回来之后,府外就有几个人鬼鬼祟祟的,不像灾民,也不像是闲汉混混,到了现在还没走呢。”大管事说。

徐老太爷笑了,看来姓吴的是明白过来了,可惜啊,终究是晚了一步。要是今天他非得把徐家的某个人留在自己那里,他还真得拿钱赎人,可是现在他不用了。他现在需要的无非就是处理一下府中的下人了。

“快过年了,家里准备的怎么样了?”徐老太爷心情很好。

“好得很,多亏老太爷的照拂。”大管事纳闷,怎么拐到这里来了?

“那就好,外面的人不用管,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但要是想闯进府或者干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直接招呼就是,别弄出人命就好。”徐老太爷脸色极好,心想,姓吴的,你还太嫩,这点花样都是老子当年用剩下的。就凭这点小手段是拦不住老子的,靖安伯府怎么有这么笨的亲戚,真是没有眼光。哪怕是贴上来的亲戚,也得挑挑拣拣啊,姓吴的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大管事看到老太爷的笑,明白这是老太爷心里有谱了,就退了出去。

大厨房中,赵嬷嬷和赵家的继续和各种食材打交道,一一处理;那边丹桂在府库中挑选各种豆子,坚果,蜜饯,零嘴;而晨曦院中,徐熹与林氏还在商量没有想到的物事;外院书房徐老太爷依旧是闭目养神,心中盘算。就这样暮色四合,到了晚膳的时候。

徐老太爷似乎很有兴致,要一家人一起吃饭。林氏将喜哥儿和乐哥儿包好,打算也带上兄弟俩,祖父也好久没有看到曾孙子了,想来定是惦念得紧。徐熹和林氏的想法差不多,只是吩咐乳母好生照看,现在是非常时刻,可千万不能生病。外面天气严寒,万一照料的不精心,很容易出意外。丽姐儿也被裹得严严实实,一丝风都不透。丽姐儿有点难受,总觉得自己都要喘不上气来,可也知道父母忧心什么,忍耐下来。

第五十五章 逃离(中)

徐熹一行人到了外院书房,分别给徐老太爷请安之后,就依次坐下用晚膳。晚膳不怎么丰盛,仅仅是平淡而已,可一家人都很满意,在饭桌上谁都没有因为菜色表示不满或吃惊。想必不管是谁,都知道大厨房的情况。以赵嬷嬷的性子,今天大厨房的人肯定都不轻松。

晚膳用的时间不过是一刻钟,林氏就打发了带着儿子的乳母。临出门前,林氏对两个乳母千叮咛万嘱托,丝毫不懈怠。回过头来,徐老太爷看了看孙儿和孙媳,不自觉地微笑。人老了,总会有种无力感,只有看到儿孙安然,才会略感欣慰。孙儿虽说还是有些酸腐气,但还好不是不可救药;孙媳娘家倒了,但还好依旧保持本心。没什么强求的了,曾孙女,曾孙子都有了,徐家有后,上天待人不薄了。

“今晚就把收拾出来的装车吧,能装多少就装多少,不必顾忌。啊,差点忘了,还有我的两个箱笼。”徐老太爷心情很好。

“怎的就这点东西,怕是不够吧?”林氏担忧的问。

“大部分早就搬运出去了,孙媳妇不用担心。”徐老太爷的笑容扩大了,还是孙媳妇心细。

“那会不会惊动太多人?”林氏有些迟疑。

“没关系,惊动也不要紧。还有,明天就把所有的下人都打发出去吧。”徐老太爷吩咐。

“处理完毕之后,你们就到栖霞亭去。”徐老太爷的声音低缓而动听。

“祖父还有什么吩咐?”林氏问。

徐老太爷摇摇头,“孙媳妇肯定忙不过来,你也去帮忙。”徐老太爷转向徐熹说。

“是,孙儿明白。”徐熹面色平静。

“明白就好。”徐老太爷颇有言外之意。

徐熹和林氏带着丽姐儿还有徐老太爷的两只箱笼回了晨曦院。徐老太爷看到孙儿一行人出了门就从一个精致的鸟笼中掏出一只毛色雪白的信鸽。那信鸽眼睛通红,灼灼有神。徐老太爷把早就准备好的纸条绑在信鸽爪子上,推开雕花窗,放飞那团雪球,让它在夜色笼罩中翱翔。直到那白色的小身影在天际化作一点之后,徐老太爷才关窗。

徐熹和林氏回到晨曦院,就开始匆忙安排搬运行李事宜。早已经装好的将近二十个箱笼尽可能的节约空间摆放还是占用了两辆马车。这些箱笼中,不仅仅只有老太爷,徐熹和林氏的,还有徐福一家和赵嬷嬷一家的。现实情况令徐熹和林氏都有些发愁,还有很多吃食没有整理,外加上二人都想多搬运一车炭。丽姐儿透过薄薄的窗纸,似乎看到了父母脸上的不安,她是真想帮帮父母,可是自己人小力微,确实爱莫能助。

这时丹桂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虎妞。下午丹桂去府库中挑选豆子,零嘴之类的,也把虎妞带了去帮忙。还好,虎妞和丹桂配合默契,不到三个时辰就收拾了两大箱回来。

“夫人,府库基本被奴婢搬空了,只要是味道不错,品质上佳的都在这箱子里了。”丹桂笑着说话。虎妞也笑得合不拢嘴,一张小脸冻得通红。

“辛苦你了,快去歇着吧,明天还要开府放人呢。”林氏看见这两只箱子,反而更加忧愁。

徐熹在一旁打量着两车箱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丹桂整理出的箱笼分别塞进了两车之中。

“这么快?”丹桂疑问。

“可不是嘛,刚刚老太爷吩咐的。”林氏回答。

“那奴婢现在就去大厨房,嬷嬷那边东西可比我们这里多多了。”丹桂回答之后扭头看了虎妞一眼:“虎妞过来帮忙。”

“知道了。”虎妞清脆的声音格外好听,让原本忧愁而疲惫的情绪消散了一些。

“你跟嬷嬷说,收拾不过来就算了,千万别伤了身子,现在这是节骨眼儿上,可千万别因小失大。”林氏叮嘱丹桂。

“奴婢明白了。”丹桂行了一礼带着虎妞急慌慌地赶去厨房。

厨房这边,装满食材的坛子根本数不过来,这还不包括厨房库房中的各种酱料,干菜,腌货。赵嬷嬷也发现了这情况不妙,这么多东西,恐怕不是几车就能运走的。这时丹桂进来了。丹桂也看到厨房里里外外都是坛子,不禁多留意了几眼,看到赵嬷嬷之后,连忙拉着嬷嬷到僻静地悄悄将林氏说的话一字不落的说了一遍。赵嬷嬷自然是明白的,可还是觉得这些东西扔了可惜。

“嬷嬷,我们只把那味道不错,品质上佳的收拾起来就好。反正明天就要开府放人,那些拿不走的直接赏给那些家里人口多的下人就是了,还给夫人赚了贤名,这多好。”丹桂把自己在府库中整理东西的经验拿出来分享。

“是这个道理,嬷嬷一时没弄明白,还是你脑子好使。”赵嬷嬷觉得着主意不错,疲累的身子疏朗了很多。

“那你就去库房里挑拣吧。记得几个主子喜欢的都带着,然后就把味道不错或者价值昂贵的收拾起来。一般的就留下吧,正好虎妞在这里,也给你搭把手。”赵嬷嬷说。

“嬷嬷,我刚才看厨房里坛子那么多,都要带走吗?”丹桂问道。

“嬷嬷也没想到一收拾有那么多,刚刚数了数,居然有将近一百个。”赵嬷嬷是真的发愁了。

“骨头都带着了?”丹桂问。

“没都带,只排骨,龙骨,脆骨和蹄棒。”赵嬷嬷说,“还有一些乌鸡,鸽子和野味。”赵嬷嬷回答。

“那就只能在马车上下功夫了。”丹桂喃喃自语。

“行了,还是先收拾吧。带着不带着的,让夫人做主吧。”赵嬷嬷结束了谈话,快速回了厨房,而丹桂也带着虎妞去了库房。

半夜,赵嬷嬷和丹桂来到了晨曦院和林氏商量了好久,才把挑拣出来的食材全部搬到车上,怎么精简,还是装了两车。这回徐熹都有点急了。

徐老太爷听到这个消息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派了个小厮传了话,说只管装。徐熹和林氏听出徐老太爷的悠闲和自信,就又装了一车炭。

这次的动静不可谓不大,徐府的下人们奇怪了。看样子这是要搬家啊,可是又不像,怎么没搬金银细软啊?搬这么鸡鸭鱼肉赶什么,接济灾民?不是已经搬空了粮库吗,还有接济这些东西?大家想来想去,就只想到了这个答案。徐老太爷可真是大善人啊,宁可自家过年时什么都没有,也要接济灾民。

由于知道开府放人这个消息的人很少,赵嬷嬷和丹桂也都是口风谨慎之人,到现在府中的下人都还不知道明天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

求收藏,求推荐,求保养!

第五十六章 逃离 (下)

天光大亮,徐家的男主子们还没有吃早饭,就穿戴整齐端坐在外院书房商量放人的事宜。

“祖父,下人们不愿意走怎么办?”徐熹还没办过这样的事情,不自觉的有些不自在。下人们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如果是平时,主子给了卖身契放了自由身自然是好事;可是现在外面世道不太平,灾民横行,日子不好过。要是就这么放出去,哪怕多赏些银两,也终究是把人往死里逼。虽说有些下人平日里阳奉阴违,偷懒耍滑,挑拨是非,互相倾轧,可毕竟大部分是好的,服侍也算尽心。

“我们不是神,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顾虑周全,更何况这次事态如此仓促紧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保、保住自己最大的利益情况下,尽可能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人。可到底是人太多,我们帮不了这将近一百个下人,也救不了整个蜀州城的灾民。你看着吧,不出三天,就要民变。我们不能再拖了,最迟午时就得走。”徐老太爷何尝不是怜悯为了徐府尽职尽力的下人,可惜有心无力,他改变不了什么。哪怕前路艰险,甚至早就料到了结局,他都不能不狠下心肠。他也有要保护的人,他也有背负的责任,种种原因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又何尝不想救助所有人,只是他清楚的很,他的能力也就如此罢了。

与此同时,林氏也在晨曦院中烦恼此事。林氏作为女主人给丫鬟婆子的理由是一家人都要去远地探亲,自然也有避外面纷乱之意,归期不定,所以要放人。开始那些个安分的,不安分的都闹腾,直到林氏抬出了银子,才安静下来。家里的女仆大部分已经成家了,不管是活契还是死契都好办,她们都有男人可依。反正是一定要出府的,有了银子当然好,而且主家又这么大方,自然就不闹了。可是那小部分还没有成家或者死了丈夫的寡妇就难办了。林氏自然知道这样的女子面对外面的纷乱是必死无疑,她想不出办法一举数得,她只能先打发了那些有家有口的,留下单身一人的女子说话。看着面前十几个面上带着或是焦虑或是呆怔抑或是恐惧神情的丫鬟婆子,林氏突然有些慌了,只好让丹桂先把银两发了下去:“这些是赏给你们的,外面的日子不如府里,这些银钱就当作是一点根基吧。”林氏的话没有一丝营养。本就是单身的弱女子,没有依靠,世间艰辛,这些银子反而是催命符。

丹桂反复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神情,她想的很简单,肯定有人是欢喜得了自由身的,哪怕外面困境重重。果然,有几个是面带喜色。

丹桂在林氏耳边低语几句,果然林氏道:“我看你们几个都欢喜得很,可是有了去路了?”

一个丫鬟迟疑了片刻,走出半步,行了一礼道:“奴婢本不是死契,本想到了年头放出去再与父母团聚。可是前年父母都去了,只留了哥哥。哥哥虽在乡下,却时常来探我,奴婢想去投奔哥哥。”这个丫鬟是晨曦院的二等丫鬟,名叫环儿,专门负责庭院洒扫。

林氏听了,点了点头,道:“你们也都是这样的理由?”

那几个丫鬟也都点了点头。看来是还有亲人在,所以得了自由身还有依靠。

“那就快去收拾东西,一会儿开了角门,你们就一起走吧,记得多保重,凡事多留心。”林氏叮嘱。

剩下不到十个女子却是没了着落,让人着实担忧。林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顿感窘迫。

本来就要出门的环儿回过头来,又回来了。林氏诧异,丹桂也诧异。

“奴婢素来和钗儿交好,也知她家里没人了,没得依靠。奴婢只想问,她是否愿与奴婢一起投奔奴婢的哥哥?”环儿口齿伶俐,面色平静。

“你,你真的愿意带上我?”那钗儿已经是泫然欲泣了,满脸感激。

“既如此,恰好你们小姐妹俩做个伴吧。”林氏很欢喜,又打发了一个。而且环儿看起来是个有担当的,既然在主家面前说出这样的话,自然就是会好生照顾钗儿了。

环儿和钗儿刚刚出了屋,虎妞就来了:“夫人,前面传话,说是有几个家丁,小厮要求娶几位姐姐。”之后,就点了几个丫鬟的名字,又说了那几个男仆情况。

那几个丫鬟怕是明白断断不能在府里留着了,如果出去自然是有个男人的好,就都点了头,丝毫没有勉强之意,有的只是坚定之色。

虎妞的话解了林氏的燃眉之急,这令林氏更加欢喜,想来是老太爷知道她难处理放人之事,临时想了办法。可是剩下的三人却着实令林氏犯了难,一个寡妇还有两个没有及笄的小丫鬟。

丹桂想了想,道:“郝姑姑,我听说您在城西有座宅子,足以安身,怎的不似旁人出去呢?”这话令林氏吃了一惊,一个仆妇竟有这等财力,哪怕城西的房子不贵,可乍一听,还是令人眼睛一亮。

“奴婢是个寡妇,自知无儿无女没个指望,所以只好多搜罗钱财,以保下半辈子无虞。本以为这宅子一辈子都用不上,哪成想还是用上了。只是奴婢一个寡妇,这外面纷乱,如何敢住啊?”孙姑姑满脸怆然。

“要不然您就收这两个小丫鬟作女儿,下半辈子招婿不就行了!”丹桂突发奇想。

“这”孙姑姑沉吟了片刻,又看了看两个小丫鬟。那两个小丫鬟似乎也觉得这条路不算糟糕,就点了头,不是办法的办法了。

就这样,内院的仆妇都打发了。丹桂和赵嬷嬷看着这些仆妇收拾的东西,才开了角门,对着名册一个不落的都送了出去才又关紧了角门。接着,赵嬷嬷和丹桂又急急地将所有空置院子仔细检查了一番,才作罢。

这边厢,徐老太爷让所有的男仆作了最后一个活计也全部放了出去,而徐福和赵老虎也如赵嬷嬷和丹桂一般检查了一番,才赶着马车去了栖霞亭。

到了栖霞亭就看到赵嬷嬷和丹桂一人抱着一个襁褓,而林氏则搂着丽姐儿坐在亭中。赵家的和虎妞正在摆弄一大堆锅碗瓢盆,这是赵家的临时整理出来的。

徐老太爷一马当先进了亭中,先看了看两个曾孙子,便冲着林氏道:“孩子们都捂严实了?我们可是要走好久。”

“祖父放心,孙媳都准备好了。”林氏准备了不少炭火打算上了马车就用上。

“上马车吧。”徐老太爷点点头说道。

就这样林氏和丽姐儿一行上了马车,林氏搂着丽姐儿坐在主位。赵嬷嬷和丹桂抱着喜哥儿和乐哥儿坐在两侧。这马车收拾得很暖和,棉被,软垫铺了好几层,车窗和车门也被捂得严严实实。

徐福和赵老虎各赶了一辆马车也是懵懵懂懂的,怎的不是去后门,或是角门?

这时,徐老太爷带着徐熹将栖霞亭中所有的隔子门全部拆了下来,只见空旷的亭中,徐老太爷用脚敲了几块青砖,那栖霞亭的地面就豁开了一个大口子,慢慢地变成了一条宽宽的地道。只不过片刻功夫就从里面走出来一个身材中等,须发黑白的老者,双眸闪亮,精神甚好。

“老太爷,在下等候多时了。”那老者行了一礼。

徐熹和徐福眼睛一亮,喊了声:“徐叔。”算是打了招呼。这老者正是徐寿。

“时候不早了,快点吧。”徐老太爷也很高兴,看来鸽子安全到达了,否则徐寿也不会在此了。

徐寿仔细看了看面生的赵老虎。赵老虎看见主家的人对这老者很是礼遇,也跳下车来,行了一礼。徐寿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笑了笑。赵家的与虎妞和虎头两个孩子坐在赵老虎赶的车中,并不知外面的情形,只是安静的歇着。

徐寿看看了六辆马车,并没有不满,道:“我赶一辆,走在最前面,老太爷您看选哪一辆?”

“先把所有的车都拉到地道里,你就赶食材那一辆吧。”徐老太爷吩咐。

话毕,徐老太爷和其他的男人将六辆马车都拉进了地道。丽姐儿只觉得自己要掉出去,惊了一下;而林氏和赵嬷嬷,丹桂更是吓得不轻,差点都没有抓住孩子。幸好只是瞬间,孩子们都安全无虞,而大人们也都松了口气。从栖霞亭到地道,必是要走一段斜坡,在这里,大家都吃了苦头。

之后,徐老太爷等人又将栖霞亭的隔子门装好,最后看了一眼色彩那样艳丽的梅林,走入地道关了机关。栖霞亭又恢复了原样,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唯有亭外雪地中马车和人的足迹。

地道中,徐老太爷等人适应了黑暗之后,将其中的两辆暂时赶不走的马车留下,便纷纷跳上马车,准备启程。徐老太爷和徐熹驾驶林氏所在的那辆马车,扬鞭而行。就这样,四辆马车在地道中小跑,马蹄声格外的规律。

丽姐儿不自觉地安稳下来,几天慌张而恐惧的内心到底是平和下来。她觉得自己在这里第一个危机结束了,自己所在这个家,是安全的。

四辆马车缓缓行出地道,赶车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深山之中。原来徐家的祖先将这条可以行驶马车的地道和一个巨大的山洞打通,这样逃难的时候就不用过城门了。丽姐儿虽然不知道外面都发生了什么,可是她清楚的认知到徐家的祖先绝对是安全意识防范第一人,才智过人,心思细腻。有这样的祖先绝对是福气呢!

而徐府大门外正是人间修罗场。原来,徐老太爷派家丁小厮干的最后一个活计就是将府库中所有的存粮都搬到离府门不远的粥棚。并且在撤掉所有的徐家人之后,放出风去,这些粮食随便拿。可想而知,灾民是何等的疯狂,就连一直在监视徐家的吴光地的狗腿子也被牵连其中,不能脱身。等到吴光地知道徐家人都已经走光了已然是一天之后了。

---------------------------------------------------------------------

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第五十七章 路途

马车很平稳,丽姐儿并没有不舒服,喜哥儿和乐哥儿也睡得安稳,并不曾哭闹。因为不能带着乳母前去,只好在出行前几天就试着给这两个大宝贝喝牛乳。还好兄弟俩不挑食,对牛乳不排斥。这不,马车行驶不到一个时辰,兄弟俩就都有些饿了,号啕大哭起来。

幸好赵嬷嬷在上了马车之后,就先见之明的将一罐牛乳用炭火温着,打算随时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