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贵名媛-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有些饿了,号啕大哭起来。

幸好赵嬷嬷在上了马车之后,就先见之明的将一罐牛乳用炭火温着,打算随时取用。果然,到了两兄弟哭声震天之后,这牛乳解了燃眉之急。丽姐儿乖巧的从林氏怀中挣脱,只是紧紧坐在林氏身旁。林氏腾出手来,亲自抱着乐哥儿,由丹桂拿着小银勺轮流给两兄弟喂奶。不到一刻钟,两兄弟肚子饱了,就又沉沉睡去,好像刚刚雷霆哭声不曾有过一样。

因着这一通手忙脚乱,把车内原本有些紧张而不知前途如何的沮丧气氛冲掉了大半。女人们好像都平心静气了,只看着孩子就不再有惆怅情绪。而丽姐儿也觉得饿了,也许是今天太过匆忙,大家都不曾吃过东西,除了两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弟弟还知道饿以外,大家似乎都忘记了。丽姐儿看了看几人的脸色,虽然比刚刚登上马车时平静了许多,可也不敢说自己饿了,直到腹中打鼓,林氏听到才意识到不仅仅是女儿,大家都饿了。

“要不要老太爷他们停一停,不只是我们都腹中空空,想必他们也饿得难受。”林氏有些担忧。她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停下有没有可能,可是她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腹中空空如何还能继续赶路。

“还是先给丽姐儿煮点东西吃;老太爷他们应该早有打算,心里有数;况且我们女人家不知外面的情势,还是不问的好。”赵嬷嬷沉吟片刻,说道。

“也好。”林氏觉得嬷嬷说的也对,老太爷他们说不定有什么打算。

于是,林氏亲自从一方软盒中拿出一个生鸡蛋直接打入乳罐中,原本金黄的蛋黄在乳白的奶液中慢慢变了颜色,最终与牛奶化为一体,都是一片白。炭火很旺,却以最慢的速度温热这一道在很多年后,丽姐儿一到隆冬依旧会想起的牛乳蛋。这食物都没有在宁安县是吃的精致,也许是饥饿,也许是心慌,也许是寒冷,总之丽姐儿觉得它很美味,好似前世的棉花糖,软软甜甜,有一种回忆的味道。

肚子填饱了,精神松懈了,丽姐儿愈发累了。她只觉得眼皮沉重,眼前的光特别刺眼,最后终究是伏在林氏的膝头,就那样睡了。她不清楚林氏她们在车上有没有吃东西,也不知道她们有没有休息,甚至不知道马车有没有停过。她只知道再一睁眼之时,已经到了在心中,脑中想象了无数次的避祸之地。

林氏看着女儿因睡意而朦胧的双眼,慈爱抚上丽姐儿的小脸:“醒了?还要睡吗?”

“赵嬷嬷和丹桂呢?”丽姐儿在车中未曾看到赵嬷嬷和丹桂,只看到自己的两个弟弟静静地躺在林氏的另一旁,一动不动,睡得很沉。

“我们到了,嬷嬷和丹桂先去收拾了,一会儿就来接我们。”林氏笑意盈盈。

“真的?”丽姐儿很兴奋,她虽也明白这里并不是世外桃源,可依旧保有一份期待之心。说着,就想伸手揭去厚重的锦被,打算开车窗瞧上一眼。

林氏早就料到自己的女儿会这般,道:“不行,外面冷,会冻着你和喜哥儿、乐哥儿。”林氏的语气很坚定。

丽姐儿听了这话,安分下来。不管怎么说,这里是深山,恐怕严寒更甚,要是真的冻坏了两个弟弟,自己也必定是悔恨的。更何况,期待越高,失望也就越高,还是先让自己的心绪平和为妙。再说,来日方长,不急于一时,想来总是可以仔细瞧瞧这避祸之地的。丽姐儿又想到蜀州城中老宅,不禁有些可惜。自己只观赏过栖霞亭和那一片红梅林,其他的精致因为天气等诸多因素都并不曾玩赏过,着实可惜。也不知那百年的徐家宅院这次会不会在劫难逃,自己这一生也未必再能看得到那老宅了。

“娘亲吃东西了吗?”丽姐儿看着林氏苍白的脸色,担忧问道。

“吃过了,不必担心。”林氏似乎会读心术,微笑道。

丽姐儿其实直到林氏并没有吃过什么,也没有什么证据,只是感觉。丽姐儿并没有拆穿林氏的谎言,只是静静地靠在林氏的身边,她知道林氏现在心不宁,什么都吃不下,劝慰也是惘然。并不如这样安静的陪伴着她,她的心平静了,自然会感到饿了。

不过一会儿,就有人打破了平静,是丹桂。她的脸那样的明媚,笑容极尽灿烂,好似一朵盛开的海棠:“夫人快下来吧,奴婢们都收拾好了。”

林氏和丽姐儿自然明白了这避祸之地想必是不错的,要不然丹桂怎会如此喜笑颜开,顿时也都藏了三分好奇之心。于是林氏抱着乐哥儿,丹桂抱着喜哥儿,而丽姐儿则自觉一人跟着林氏身后,好奇的打量撞入眼中的景色。

黄昏之中,太阳最后的余光洒在眼前精致的篱笆墙围栏上,好似涂了一层橘子酱,温暖而甜蜜。院中青碧油油,与篱笆墙外的积雪相互映衬,更显得青翠可人。隔着篱笆墙三人就看到了青瓦白墙的院落,直接穿过菜地中的青石小道就到了院外。

赵嬷嬷这时已经从院中赶了出来,接过乐哥儿引着大家往里走。三间正房,宽敞美观,好似晨曦院一般,无非就是小了一些,剩下皆相同。

林氏很满意,喜笑颜开。丽姐儿偷偷推了一扇窗,只见雾气缭绕,将窗外的高山掩入仙境之中。丽姐儿看呆了,这要是在前世哪里会有这样的机会看到这些。

“满意吗?”身边响起一道温润的声音,是父亲。

丽姐儿看着父亲笑着道:“这里真美,好似人间仙境!”

徐熹的笑声如琅琅清冽,发自内心。也许徐老太爷之前那般般隐晦的提起,就是为了今日的惊喜吧。

--------------------------------------------------------------------

明天开始就是新的一卷,深山生活正式开始。

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第一卷 山居岁月

第五十八章 山中

山中格外宁静,伴随着雾气缭绕的幻境不似人间。丽姐儿又一次在冬阳明媚中苏醒,这几天她从来都是睡到自然醒,舒适而闲散。

丽姐儿住在徐熹与林氏所在正房的东侧暖阁内,炭盆中炭火烧得正旺,丝丝缕缕暖意透过粉红色的小袄渗入肌肤,有一种莫名的庆幸和幸福。

丽姐儿没有看到虎妞,她知道虎妞定是和虎头去喂鸡鸭了。丽姐儿也是后来才知道,在这里不仅仅养了两头乳牛,还有一百来只的鸡鸭和四匹骡马。

丽姐儿穿戴好之后,就直接去了林氏那里。林氏所在的内室也极暖和,用不着穿的太厚,清清爽爽的就好。果然林氏穿的素淡又清爽,一只白玉玉兰簪更显的林氏安静娴雅。彼时林氏正和丹桂一起坐在榻上缝制新衣新鞋,神情专注,连丽姐儿进来了都没有意识到。

丽姐儿走到林氏跟前,用白嫩的小手轻轻拽了拽林氏的袖子,林氏才猛地惊觉,看到女儿红润的脸笑道:“醒了?可是早膳已经没了,一会儿就和娘亲吃点补品,好不好?”自从来了这里,饮食就不像以前那么精致了,虽然食材新鲜,味道也不错,可终究是不习惯。只有每天炖的补品,因为是赵嬷嬷亲手来做,所以还算是合林氏和丽姐儿胃口。早膳怎么可能一点不剩,无非是林氏吃着不习惯,没有多用罢了。

丽姐儿乖巧地点头。补品好啊,别看住在山里,避祸准备时,可带了不少的好东西,足够吃个七八年的。再说,家里面就这么几个人,除了林氏,连老太爷都不怎么吃补品,这就等于所有的补品都是林氏一人独享,如今自己也沾了光,自然是偷着乐啊。

果然不过半个时辰,赵嬷嬷就端进了一罐枸杞红枣炖乌鸡。丽姐儿一闻就知道这道汤一定炖了很久,气味香甜浓郁,闻着都是一种享受。林氏仅仅喝了一碗汤,吃了几口肉就不再吃了,继续做针线,而丽姐儿则敞开肚皮吃了一个鸡腿和鸡翅。吃饱之后的丽姐儿餍足躺在榻上,斜着眼睛看着新缝制衣衫上的花样,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林氏担忧地看了一眼女儿,爱怜的为她盖了一层锦被,低声和丹桂道:“你看这孩子,是不是又像在船上那段时光,从白天睡到黑夜,再从黑夜睡到白天?”

丹桂听了林氏的话,盯了丽姐儿一会儿道:“丽姐儿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多睡不是坏事吧?再说,丽姐儿看着也好像对什么都不怎么感兴趣的样子。那箱子皮影,丽姐儿也就玩了那么一段日子;读书写字也不是那么上心;就连前些日子喜欢的剪纸现在也不动了。最关键的,丽姐儿性子也不跳脱,很乖巧。但就是乖巧过了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坐着发呆,动都不动,也不知她是哪里来的定性。”丹桂也觉得这样的小孩子实在是太安静了,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玩闹,根本就不怎么发出声音。

“我是不是应该教她做针线活啊?”林氏迟疑。林氏的迟疑有道理,她怕丽姐儿体弱,学了什么再累坏了身子。现在又是在深山之中,真要是病了,去哪里延医问药呢?

“要不然就让丽姐儿继续练字吧,就像在宁安县时那样。至少在那时,丽姐儿不这样除了睡就是睡啊。”丹桂根据以前的情况提出建议。

林氏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第二天,丽姐儿起得格外早,披着厚厚的斗篷随着虎妞和虎头穿过绿油油的菜地,一起去喂鸡鸭;随后又跟着徐老太爷和徐熹去了菜园子看种菜。总之,丽姐儿一大早很充实,基本上把这个藏匿在山中的新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逛了一遍,哪怕气候严寒,哪怕篱笆墙外的积雪和篱笆墙内的新鲜菜蔬形成鲜明对比,好似两个世界。丽姐儿又抬头最后原地转了一圈,看着四周的高山,丽姐儿突然喊了一嗓子,“啊!”丽姐儿原本软软的声音突然变得凛冽起来,充满力量和生气。这一嗓子让还在菜地中忙碌的徐老太爷和徐熹惊了,连忙跑过来看丽姐儿。

丽姐儿只是展颜一笑:“听,那是我的回音,我要让这大山烙上我的痕迹。”丽姐儿说完之后,扭头就走了,洒脱而利落。只把呆愣住的徐老太爷和徐熹留在原地。

回了暖阁,丽姐儿就吩咐丹桂把文房四宝拿去上房,她要对着窗子练字。丹桂虽然诧异却也不劝阻,只让虎妞在一旁看着,教她以后伺候丽姐儿习字。丹桂哪里知道丽姐儿昨天是装睡从而听到林氏和自己的话呢,只是庆幸丽姐儿还是有喜欢的事物的。

丽姐儿选择了对着窗户的桌子,执笔研墨,开始对着欧阳询的《张翰帖》描摹。每当丽姐儿累了的时候,就抬起头来透过薄薄的窗纸看着对面隐隐约约的高山,莫名的激动。直到一个时辰之后,丽姐儿写满了十篇大字才收拾好文房四宝,回到林氏的身边,自然的靠在她的臂膀旁,默默地等着赵嬷嬷今日的补品。林氏似乎习惯了女儿的沉默,也习惯了女儿这种在无声中的依赖,她突然感到欣慰,也突然明白了许多;她的女儿什么都明白,只是没有说出来。女儿用实际行动来抚平她的惶恐与担忧,也无时不在她身边安定她的心神,女儿在告诉她,她很好,毋担忧。

林氏看着丽姐儿写的十篇大字,不免惊异。这字哪里像是一个五岁的孩童写的,根本就像是一个习字十多年的学子。笔锋圆润饱满,丝毫没有毛躁,一笔笔,一字字都显示出一种平静祥和。都说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心境,原来自己五岁的女儿心境已经如此安宁了吗?

夜里,林氏将丽姐儿的字拿给徐熹看,徐熹也倍感惊喜,直道自己的女儿是神童。他们又哪里知道,丽姐儿前世从小学到大学一直练了十多年的字呢。后来,徐老太爷也知道自己的孙女是个小神童了,也看到了徐熹按照丽姐儿的要求整理的读书笔记,颇觉得有趣,就照着样子也弄了三本《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训蒙骈句》。

果然丽姐儿拿到之后很喜欢,练字之后,就经常倚在软枕上仔细默读,很是认真。丽姐儿心里明白,这三本书的注释可是自己曾祖父写的,那可是状元啊,比自己的爹还厉害呢,字迹中也有一些豁达的味道,果然是不一样啊。

自此之后,丽姐儿不再白日睡觉了,只要有时间就把几本书翻来覆去的看,直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才罢休。林氏看到女儿不那么懒散了,脸色更好了。她也习惯了山中生活,甚至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宁静平淡的生活,在平静中和丹桂继续着缝制衣衫,照料孩子。徐熹也变得更温润了,天天和老太爷一起下地整理菜蔬,之后就是随着老太爷读书谈话,日子过得也休闲。

赵家的自然是知道自己手艺一般,就天天跟在自己婆婆后头学习如何做精致的饮食。而虎妞和虎头则天天照看着鸡鸭,收捡鸡蛋和鸭蛋,好像又回到了乡村生活。姐弟俩一天到晚不亦乐乎,欢声笑语,嬉笑打闹给平静的山中带来一丝喜悦。徐福和赵老虎也早把留在地道中的两辆马车赶了回来,顺便带来了蜀州城的消息。

全家人都很担忧城中的状况,徐老太爷和徐熹问得尤其仔细。徐福和赵老虎也并没有打探到更多,不过是知道吴光地那厮还没有闯进徐家,蜀州城就民变了。至于徐家有没有什么损失,二人都不太清楚,只知道目前徐家大宅还没有被人闯进去,也仅仅是暂时安全。至于那吴光地目前如何,想也知道定是性命不保,抑或是逃了。哪怕是逃了,河间王府和靖安伯府也绝不会放过他。银子没有拿到便罢了,居然还弄出民变,这不是把本就在京城中举步维艰的河间王往死里逼嘛!

“孙儿只是不明白,那些灾民怎会来蜀州城呢?”徐熹依旧对这事想不通。刑州闹灾荒,灾民也该去湖州逃难啊,怎的来了蜀州,为何舍近求远啊?

“难道湖州已经有朝廷的兵马紧紧围住,阻止灾民进入?没听说啊。”徐熹很是困惑。

徐老太爷捻着胡子,眯缝着双眼,不发一语,只是望着窗外峦嶂起伏。

还好,家中对于蜀州城的状况也仅仅是紧张了几天而已就平息了。在安宁的日子中,一家人迎来了大寒。

----------------------------------------------------------------------

明天看情况两更。

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第五十九章 大寒

这是一更,二更在晚上。

-----------------------------------------------------------------------

这一年的大寒恰好和腊八是同一天。这一天赵嬷嬷和赵家的一起熬煮了腊八粥,那股子香甜味让丽姐儿恨不得吃上一大碗。可是丽姐儿的食量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最后也仅仅只是喝了一小碗。唯独林氏那碗粥和别人的多少都有些不同,是加了一片阿胶的。不管这附近有多少温泉,山中依然是酷寒的,林氏虽然不怎么出屋走动,屋内又因为地龙,炭盆而四季如春,可到底是觉得浑身冒冷气,畏寒犹甚。

当然,大家也都没当一回事,反正林氏自从生了丽姐儿之后身子就不好,哪怕是上次生了双生子月子坐的不错也到底是弱些。更何况这样寒冷的山中,谁都有些不适应,又何止是林氏呢?

午间徐家的主子们都在老太爷那边吃火锅,而其他人则找了大厨房外炭火烧得最旺盛的外厅吃火锅。

徐老太爷所住的院子离温泉最近,暖和是暖和,可也最潮。当初徐熹怕这温泉中的水汽伤身,说什么也不让徐老太爷住。可徐老太爷因为喜欢这院子离温泉近,泡温泉最方便,所以丝毫不为所动,照样住的好好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每天都喝一碗鸡肉薏米汤,健脾祛湿,补中益气。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变相的互补吧。

席间丽姐儿看着碟子中绿油油的菜苗,食欲大增。哪怕是在山中,徐家就是徐家,依旧是豪门大族,这种天气也照样只吃菜苗。其实是这种严寒的天气,哪怕是温泉地菜蔬也照样是生长缓慢,人都等着吃,没有办法也只得吃菜苗了。反正菜地多,种的菜蔬也多,哪怕所有的菜苗都吃完了,也天气暖和了,新种的菜蔬也长起来了。

一家人吃的正欢,丽姐儿刚刚夹了一箸羊肉要往口里送,就有人隔着门大声道:“老太爷,要下雪。”

林氏和丽姐儿到没觉得有什么,而老太爷和徐熹就在短暂的愣神之后,连忙放下筷子冲了出去,连大氅都没有披。林氏不明所以,只好嘱咐丽姐儿不要乱走动接着吃,就急忙拿着两件青狐大氅追了出去。

丽姐儿轻轻推开窗户,只留了一丝窗户缝,偷偷向外看去。家里面所有的男人都在菜园子里,将扁平的长竹片使劲压弯成一个半弧形,再插到一垄垄菜蔬的两侧,牢牢固定住。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什么时候家里的男人们配合的都这么默契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菜园子里就竖起了无数个半弧竹片,破坏了菜地原本的美感。

林氏原本是要把大氅递给徐熹的,可徐熹根本就没有时间停下来理睬,只让林氏快点回去,天气严寒冻病了就不好了。最后,不知道是谁拿出了粗麻布,大家仔仔细细地将长长的布盖在了半弧之上,俨然将所有的菜罩了起来。

丽姐儿这才恍然大悟,谁说古代没有蔬菜大棚的啊,这不就是嘛!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功能全面,可至少现在这种特殊处理可以避免即将到来的大雪将菜蔬压塌或者冻死。

等到男人们都忙完了,林氏才提前一步进来了。丽姐儿也在林氏进来之前将窗户关严,安静地坐在八仙桌旁,拿起筷子又夹了一箸菜苗往嘴里送。林氏进来看到了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她似乎也明白了家中的男人为何那么做,表情是豁然开朗,看到女儿斯文而优雅的吃东西,林氏的嘴角又往上翘了翘。

之后徐老太爷和徐熹也进来了,将午饭用过之后,徐老太爷就嘱咐一家人不要外出,哪怕是去菜园子。丽姐儿立即明白了徐老太爷的话,这山中的风雪必定是格外寒冷的,这样的天气不管是谁,都得生病。

果然徐熹领着林氏和丽姐儿回自家院子时,空中已经飘满了鹅毛大雪,洋洋洒洒,铺天盖地,遮住了天光,令人睁不开眼睛。到了内室,通过赵嬷嬷才知道刚刚男人们在菜园子忙活的时候,她和媳妇就赶紧给牲口和鸡鸭喂了食,顺便还挤回了两罐牛奶。驱寒用的炭火也赶紧从库房中搬了两篓出来,就怕这雪下个几天几夜,不便出行。

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亲眼看到了大雪,林氏总是觉得冷,让丹桂将窗户关严,窗户缝也重新贴了明纸。而自己也加了一件夹袄伏在榻上,身下又压了一床锦被。

丽姐儿则在一旁对着两个弟弟微笑。两个弟弟都特别乖,不哭也不闹,只是睁着大大的湿溜溜的双眼盯着丽姐儿,看得丽姐儿心都软了。丹桂烧上小火炉,将新得的牛乳到出一些来热上,一看就知道要喂孩子了。

丽姐儿算了算两个弟弟的日子,对着赵嬷嬷道:“是不是应该给两个弟弟吃辅食了?”

赵嬷嬷听了惊异的看着丽姐儿,道:“丽姐儿还知道这个?”

丽姐儿只是笑笑,面不改色,道:“我只是以己度人而已。”

赵嬷嬷听着丽姐儿文邹邹的话,不由皱眉,随后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两个小少爷身上,是不是该喂辅食了呢?

丽姐儿现在把自己锻炼的愈发面不改色,面色平静了。反正日子就这么过了,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脸皮厚点也不是坏事。

果然,当天晚上,赵嬷嬷就弄了一点煮熟的鸡蛋黄,将其用勺子压得碎碎的好似粉末一般,然后混入了牛奶,把它搅成糊状,再一点点喂给喜哥儿和乐哥儿。林氏在一旁看着,觉得兄弟俩吃的不错,也就放了心。

而晚饭林氏只吃了一两口阿胶糕,就不再吃了。对于林氏这样小的食量大家都习以为常,也就都没觉得奇怪。丽姐儿晚饭用的是稠稠的米粥和四碟小菜,其中一道令丽姐儿很兴奋,就是茄鮝。丽姐儿仔细地品尝了这道因为某本书而名声大噪的小菜,果然没有多少茄子味,反而是鲜甜清爽的味道更重些。其实丽姐儿不怎么喜欢吃茄子,但如果是这种味道那还真不错。

第六十章 寒冬

这场大雪足足下了三天三夜,徐老太爷看着情况不好,就三不五时带着家里的男人们尽量将菜棚子上的积雪清扫一遍。这项工作出乎意料的困难而艰辛,这三天都把大家折腾的够呛。这场大雪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丽姐儿经历两世也被山中的天气给惊住了,自然是强大的,除了善加利用之外,是对抗不了的。

在这种的情况下,别说是去菜园了,就是出了屋子都寸步难行,只能等到雪停,男人们都出来一点一点将雪扫开才行。下大雪的时候还不觉得,雪停之后,天气冷的不行,哪怕只在外面呆上一小会儿,都觉得双手结冰。幸好刚刚到达这里时,丽姐儿就若无其事的向林氏和丹桂透露了手套这种东西。果然两人心灵手巧,一下子就做出了好几双保暖又结实的手套,男人们干活时用着方便,哪怕还是会经常冻僵手,但至少不会生冻疮。事后林氏也问过丽姐儿怎么有那样的想法,丽姐儿只说戴着手套练字不冷。本来只是随口一说,林氏却坚信丽姐儿练字太苦,坚持让女儿从原来练字一个时辰缩减到半个时辰,顺便在练字的时候多摆几个炭盆,多放几个手炉。丽姐儿知道林氏这么安排之后,也很乖巧的接受了,反正自己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个二十四孝娘亲宠溺。

林氏似乎更加畏寒了,每天都穿的很厚,烧很多炭盆,用很多热水。幸好当初运了足够多的炭,柴火也足够用,要不然就这种用法,不到两年大家就得天天吃冷食了。

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快过年了,赵嬷嬷和赵家的忙得天昏地暗,丹桂也经常被叫到厨房去帮忙。而林氏依旧是岿然不动,继续做着仿佛永远都做不完的新衣。丽姐儿练完字,坐在林氏的对面看着娘亲红润的脸色,不禁暗叹。其实不管什么时代,女人真的特别容易满足,只要有对她一心一意的男人,还有健康可爱的孩子,外加平淡安宁的生活就足够了。对面的这个女人不就是这样的吗?哪怕是身体娇弱了一些,性子软绵了些,依旧是红光满面,从微微一笑中都能看出满足和喜悦。对面的娘亲是不是将来的自己呢?丽姐儿被这个想法弄得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激灵,自己长大以后就嫁人然后围着丈夫孩子转,一辈子就那么交待了?后来又一想,要不然能怎样,去考科举吗?最后丽姐儿把这些烦心事全部抛开,把精力转移到手中的《四时纂要》中去。想那么多干嘛,现在的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命运在自己手中这回事在这里实在是难以实现。反正以现在父母对自己的宠爱,将来在择偶这方面,必定不会亏待自己的,再说自己还有两个将来可以给自己撑腰的弟弟,娘家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有什么好怕的。丽姐儿这样安慰自己之后,平复了心情,认认真真看起书来。

现在的困境是自己有很多喜欢吃的东西这里没有,应该从书中找到种植或者是制作的方法。反正在山中,有什么比天天吃到美食,日日看到美景重要啊,虽然自己已经有很多天没有出门了。没有办法,雪深啊,天寒啊,自己的这双小短腿还有这具小身板,抗不住啊。

这时,丹桂打帘子进来了,身后还跟着喜笑颜开的赵嬷嬷和赵家的。丽姐儿发现丹桂的脸格外红,绝不是涂了胭脂或者是被冻红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羞红。林氏也明显发现了这一点,一脸兴致地盯着丹桂看。在丽姐儿看来,大家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丹桂还是新婚,怕是有喜了。

“可是有了?”林氏笑着问。

丹桂开始还害羞的点点头,后来就睁着一双大眼,问道:“夫人怎的知道了?”

“看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了,还用问吗!”林氏笑得很美。

屋子里的人都笑了,丹桂更是害羞的不知道是站好还是坐好。赵嬷嬷一把稳住丹桂,道:“瞧你,都是当娘的人了,还这么毛躁。你现在可不是一个人了,可得小心着点。你这孩子还没有两个月,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候,你可得好好歇着,厨房也不用你忙,你就好好安胎就好了。”

丹桂原本一脸的温柔却变了颜色:“现下正是忙的时候,需要人手,我这又怀上了,这孩子来的还真不是时候。”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怀孩子是好事,厨房那点事儿大不了让虎头他爹来干,你何苦来说这些。”赵嬷嬷口带责备。

“就是,怀孩子生孩子可是大事,我虽然不知道厨房有多少事,但也知道再忙再缺人手也不少你一个孕妇。”林氏说的很坚决。

“嬷嬷,每天的补品也算上丹桂一份,她这是头胎,可得小心。”林氏吩咐赵嬷嬷。

“不不不,那些补品是给夫人和小姐准备的,奴婢不用这些。”丹桂坚决不要。

“这是我赏的,又不是没有,那么多呢,一起吃吧。”林氏态度也很坚决。

丹桂还要再推辞,赵嬷嬷说话了:“夫人赏你的,你就拿着,多为你的孩子想想。”丹桂想了想,点点头。

“对了,谁给你诊的脉?徐福知道了吗?”林氏问。

“奴婢今天帮着厨房炖肘子的时候,莫名的想吐,结果徐老太爷恰好从菜园子回来,路过厨房想直接喝了鸡肉薏米汤再回去,省得人跑来跑去。老太爷看到奴婢这个样子,就直接给奴婢把脉,说是有了。”丹桂满脸娇羞。

“祖父还会诊脉?”林氏很诧异。

“听说是和李老神医学过点皮毛,大病看不了,但是不是有喜肯定能诊出来。”赵嬷嬷补充。

林氏听到这里,就不再纠结于老太爷是否会看病了,而是赶紧让丹桂歇着,还从箱笼中拿出不少小孩子的衣服。

“这是上次我怀孩子的时候做的,都是新的,因为怀着双胎,也不知道是男是女,哪个都做了好多。正好这些你都拿着,要是觉得不够,我这还有好多软棉布可以用,你生十个八个都够用!”林氏笑着说道。

屋子里的女人们听了这话都哈哈大笑,而丹桂则羞红了脸不敢抬头。

“你道我为什么拿这么多棉布,就是知道大家在山里肯定是要生孩子的!”林氏今天心情很好,原本说不出口的话连珠炮一般说的流利。

这天晚上,徐福知道了丹桂怀了孩子,乐得一蹦三尺高,见了人就傻笑,再不复从前的精明干练。因为是喜事,男人们都聚在一起不分主子和下人,喝着原本就存下的梨花白,吃着佐酒的小菜,不亦乐乎。而女人们则聚在一起,说一些怀孕时的禁忌,平静而喜庆。

日子就这样像流水一般淌过,转眼就到了除夕。

第六十一章 新年 (上)

除夕这一天,丽姐儿比谁都起得早,并不是因为有许多事情做,而是因为兴奋。没错,就是兴奋。第一次在古代深山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