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贵名媛-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得的东西。

三人缓了一口气之后,又开始装别的了,那就是一些补品药材。花胶,阿胶,鹿太膏;人参,首乌,枸杞子;燕窝,雪耳,茯苓霜。总之,只要是徐家有的,而且都能带的走的,赵嬷嬷和丹桂都仔仔细细地塞进箱子里。

内院这边忙得热火朝天,外院却是冷冷清清。徐老太爷抿了口茶,道:“元晦,这世上有很多无可奈何,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庆幸,哪怕是如此,我们还可以脱身。那些小人,闹腾不了多久,他们的下场现在就可以预见,所以我们何必与他们浪费力气呢。祖父知道你是咽不下这口气,可你咽不下又能怎么样呢?你什么也做不了不是吗?”

徐熹的脸色黯淡,一丝光彩也无,他知道祖父说的都是对的;可内心的无力感让他深感沮丧,百无一用是书生,说得就是自己吗?

“祖父自然不可能给那狗官十万两。说实话,祖父是一两都不想给,可形势比人强,想要脱身,只能给。但是,我们只能给两万两,多了没有。”徐老太爷话落,徐熹的脸色稍微好了点。

“当然,这两万两什么时候给很重要,得全家都脱了身,我们才能给。我们现在应该想的是怎么能让一家人安全,又最大限度的少给钱,甚至于不给钱。所以不要再想那些什么名声,清流之类的了。酸腐!原来老夫没发现,自己的孙儿居然是个腐儒,小小年纪就酸腐成这个模样,当年你怎的还能高中探花呢!”徐老太爷开解完孙子之后又开始训斥孙子了。

“正好我们要去避难的地方很僻静,在大山深处。你给我好好的修身养性,好好的担起一家的责任。”徐老太爷看到孙子的脸色只剩下羞愧之后,变停止了训斥。

接着祖孙二人便去了祠堂,徐老太爷进了祠堂便点了香,下跪拜了好久,才站起身来。一旁的徐熹自然是随着徐老太爷,亦步亦趋。

风雪依旧没有停止,徐老太爷静静地跪在祖宗牌位面前,心里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徐家百年的名誉决不能坏在自己手里,这钱是万万不能给。可是现在该怎么办,像孙子这样死磕,指定是不行,那该怎么办,徐老太爷也没了主意。但是,徐老太爷很坚定,一定要想办法,活了这么些年,连这点小风浪都经不起那就不是他徐淳了!

“元晦,帮祖父把祖宗牌位都擦干净收拾起来。”徐老太爷的话在偌大的祠堂中荡着回音,在漆黑中有不容质疑坚定。

“是。”徐熹回答之后,就站起身来,随着祖父开始整理祠堂。

第五十章 准备

风雪终是停了,可对于身在祠堂的徐老太爷祖孙还有身在内院的林氏等人都没有察觉,这晚注定是个不眠夜。

经过一整夜的整理,林氏带着赵嬷嬷和丹桂终是将该带的,不该带的都收拾完了。看着那十口红漆光亮而笨重的箱子,丽姐儿怀疑曾祖父是否能同意将它们运走;或者即使曾祖父同意,实际情况是否允许。

果然,林氏担忧的说道:“这是不是太多了?这还没有算上相公的书呢?还有相公的文房用品呢?”

赵嬷嬷想了想,道:“即使多,也只能这样了。那到底是山里,缺用的上哪里填补,万万不能舍弃什么了。”赵嬷嬷说的也是事实,这箱子里的东西还真的再不能舍弃一样,哪一样都有用,而且都会用得上。

“现在还是想想落下哪样了,要不然到时候可又后悔了。”丹桂一句提醒又将林氏和赵嬷嬷拉回到现实。三人仔细的想了又想,都觉得没什么落下的。丽姐儿在心中暗叹,可不是没有什么落下的嘛,连自己的一箱子皮影都带上了。

不知不觉,天光大亮。林氏望着窗外,才觉得疲累;赵嬷嬷到底是年纪大了,也有些精神不济;就连丽姐儿都已经哈欠连连了。只有丹桂脸色还算不错,她似乎还在想到底还缺什么。

“是了,烹茶的水没准备啊。”丹桂说的很突然,把昏昏欲睡的林氏等三人都惊了一下。

“住在山中,想必也有的是山泉水,用不着再准备了吧。”林氏说道。

“奴婢只是想,现在有现成的梅花蕊上雪,就让丫鬟们去弄。正好夫人多给点赏钱,就当作是遣散他们之前的一点心意。想必她们这些做下人的,自会感激夫人的。更何况,夫人和爷不都喜欢这雪水烹茶嘛,别辜负了这好时机。”丹桂说的很有道理。

“那就现在让丫鬟们去弄吧,有一个算一个,每人一百个大钱。”林氏很大方的答应了,“大家都歇会儿吧,我有点撑不住了。”是了,一夜不睡,谁能撑得住啊。

也许是过于困倦,林氏等人都没有注意到徐熹一整夜都没有回来。丽姐儿也许是唯一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可是她没有说出来。一是看大家都累了,都想休息了;二是自家爹跟着自家曾祖父,难道还会吃亏不成。

这时的徐熹还随着自家祖父在地道中忙碌。也许是昨晚徐老太爷的痛斥,徐熹一夜之间似乎成长了很多,稳重而沉静。徐老太爷自然感受到了这种变化,颇感欣慰,看来适当的训斥是有必要的。

“元晦,今日与祖父同去知州大人府上,看祖父如何应答。你也在一旁看着,这些国之蠹虫是怎样的嘴脸。”徐老太爷的声音在地道中又激起了一阵回音。

“祖父还是歇歇吧,现在如何去得,不如晾那狗官两天,想来那狗官想要银子,自是会等的。更何况,想来家中还有不少东西没有置办妥当,能拖一天是一天吧。”徐熹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徐老太爷听了孙儿一番话,就点了点头,又顺手拿过一个匣子递给孙儿,道:“这里面是两颗夜明珠,拿着这个到了那边就不用油灯蜡烛了。那油灯蜡烛到底是伤眼睛,还是这夜明珠好,反正这珠子放着也是放着,拿出来到了那边也是物尽其用。”徐熹双手接过,心里对祖父是说不出的感激和惭愧。随后二人便出了地道,各自回去休息。

徐熹回到晨曦院,一进上房门就看到丹桂趴在桌在上,显然是睡着了。赵嬷嬷在半跪半坐在床畔睡者,而林氏和丽姐儿在床上也是和衣而卧。徐熹再看看已经收拾妥当的十口大箱子,心下明白,想来娇妻也是一夜未眠。徐熹本想不惊动任何人只在榻上歇歇便是了,只是目光一扫,却见到了茶几上的白瓷瓮。徐熹暗想,怎么把这劳什子拿出来了。走近细细端详一番,打开盖子才知道原来是梅花蕊上雪,怕是要烹茶用的。

徐熹心下黯然,自家的媳妇倒是个贴心人,只是回了祖宅还是如此提心吊胆。现在徐家说是避祸,其实和蜀州城内外逃难的难民又有何分别,无非是家资丰厚一些而已。偏偏就因为这家资丰厚,还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觊觎,可笑自己一介布衣昨夜还妄想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徐熹不自觉地叹气,却弄醒了林氏。林氏醒来看到徐熹脸色惨白看着白瓷瓮发呆,不觉担心。林氏悄悄来到徐熹的身边,一把搂住徐熹的腰身,将头轻靠在自家相公的背上。徐熹鼻尖嗅到淡淡的百合香,心头一暖说道:“阿媛,苦了你了。”

徐熹只觉得腰间的一双素手抱得更紧了,如此依赖。徐熹不自觉的抚上那双腻白润滑的手,心里沉甸甸的,再也没有一丝缝隙可以容纳进任何东西。

夫妻二人还沉浸在爱意中,而躺在帷帐中的丽姐儿却尴尬的很。真是抱歉,真的不是故意醒来看到这一幕的,虽然希望爹娘这种甜蜜可以时时涌现,毕竟夫妻感情好,生活也更美好。可是亲眼见到父母浓情蜜意时,丽姐儿还真是有点不知所措。干脆接着装睡吧,反正穿过来之后,装睡这项技能是最熟练的。

可丽姐儿怎么觉得丹桂右手有些抽搐,整个人却还是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呢?还有赵嬷嬷怎么眼皮一跳一跳,身子却还是纹丝不动呢?原来自己也仅仅是个装睡高手,剩下的人都是装蒜高手。丽姐儿暗叹,自己还是嫩啊,姜还是老的辣!

夫妻二人终是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林氏问道:“相公昨夜和祖父一起做了什么?”

“祖父将为夫训斥了一番,说为夫酸腐,让为夫好好反省。祖父还说,趁着这次避祸,让为夫好好修身养性,担起责任。昨夜为夫还随着祖父去了祠堂,将祖宗牌位好生擦拭一番之后,收拾起来,搬入地道了。”徐熹面色平静,看不出来有什么负面情绪。

“相公一夜辛苦了,现下还是歇歇吧。”林氏看着自家相公似乎没有昨日的暴怒,心中担忧散去不少。

“不了,为夫想把要带去的书籍收拾起来之后再休息。”徐熹原本的疲惫因娇妻慰藉而一扫而空。正好书籍还未整理,依照现在的局势还是尽快为妙。

“那为妻和相公一起。”林氏抓着徐熹的衣袖不放。

徐熹笑笑并没有反对。徐熹和林氏就这样相携去了书房,只留下三个装睡的高手。

丹桂和赵嬷嬷几乎是同时站起来活动的,两人也都很默契的对视一眼,就转过头去,悄声整理东西,以免打扰到还在“熟睡”的丽姐儿。丽姐儿看到两人的样子,猜想自家父母感情深厚,怕是丹桂和赵嬷嬷都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可怜自己今天才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可惜。

丽姐儿看着丹桂正在仔细检查那白瓷瓮中的雪水;赵嬷嬷也在检查行李中是否还有疏漏的。原本打算起来吃东西的丽姐儿打消了起床的念头,还是继续装睡吧,免得因为自己这么能干的二人还得过来伺候。现在最重要的是避祸,什么都得给它让路,要不然到最后吃亏的肯定是自己。丽姐儿努力的催眠自己,装睡也不舒服啊,还是真睡的好。也不知是不是熬夜的缘故,丽姐儿还真的睡着了,甚至做了一个格外甜蜜的梦,梦中有连绵起伏的深山,神秘而美丽。

第五十一章 危机(上)

徐家的平静的日子又过了两天,当然这两天发生的事情也着实不少。赵老虎伤势完全好了;虎妞也回来了;行李都整理好了,满满地装了两大车。而徐福也送炭回来了,带来了那边的具体消息。

“那边在蜀州城外的深山之中,人迹罕至,环境清幽,是个不错的地方。听说宅子外面就是温泉池子,是活水,很方便,平时想泡泡容易得很。那里还有地窖,里面装了不少的米,面,火腿,熏肉,熏鸡鸭,腊肉;还有油,盐,酱汁,糖,醋等等。就这些吃食尽够我们这一行人吃个三五年了,不愁没有吃的喝的。只是那地方不比这里大,顶多就是祖宅占地的十一,空地还都种了菜。”丹桂把徐福昨夜告诉她的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我们吃的是不愁了,可是喜哥儿和乐哥儿怎么办,孩子那么小,没办法断奶啊。”林氏很发愁,奶娘是没办法带过去的,两个儿子吃什么。

“瞧奴婢这记性,那边早已经准备好了两头母牛,是专门给小少爷们准备的。”丹桂笑着补充道。

“那就好。”说是好,可林氏满脸担忧,两个儿子喝惯了人奶,牛奶能行吗?

“那里有人看着吧?”林氏疑问,菜地和母牛不都是需要人照顾嘛。

“是有人,是老太爷身边的老仆,在那里呆了将近四个月了。”丹桂回答。

“是不是一个叫徐寿的老头子?”一旁的赵嬷嬷回答。

“赵嬷嬷怎的知道,就是叫徐寿。听说那老仆很勤快,这几个月天天去山里砍柴,那些柴火堆得满柴房都是,说是用个三五年都尽够了。”丹桂的口气里充满了对那叫徐寿的老仆很是敬重。

“我说那老仆这次回来怎的没瞧见,原来是在山里守着宅院呢。当年夫人出嫁时,老婆子远远地看见过那徐寿跟着老太爷,当时就觉得那老仆像是有功夫的,一双眼睛亮得很,不是个含糊人。”赵嬷嬷回想起徐寿说道。

丽姐儿心想赵嬷嬷可真是个人物,五六年前婚礼上老太爷身边的仆人都记得这么清楚。

“到了夏天也不怕,听说那里还有一个小冰窖,暑热的时候直接拿冰出来摆在屋里就好。”丹桂喜滋滋地说。到底是徐老太爷物色的好地方,深山里面都有冰窖。哪里像远在东南的宁安县,那还是县城呢,都没有冰窖。

林氏和赵嬷嬷也都吃了一惊,深山中还有冰窖?主仆二人面面相觑,不是徐福说大话吧。丹桂是个实诚人,压根就没有发现林氏和赵嬷嬷脸色透着怀疑,接着说:“奴婢就知道这么多,夫人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奴婢帮您去问。”丹桂怕自己有什么疏漏没有打探清楚,到时候耽误事儿就不好了。

“既然是深山,冬天必是冷的,运的炭够吗?”林氏很担忧这点。在深山中,气候不好,那就只有多用炭火来保暖。这么一大家子人,主仆都算上,恐怕炭火得耗用不少。更何况,这避祸还不定是几年呢,这炭必是要多多益善的。

“奴婢也问这事儿了,徐福说这炭肯定是够用,三五年不敢说,两年必是够用的。”丹桂也有点担心了,这么一大家子人不会在深山中住个十年八年吧?

避祸,避祸,可这祸,两年内能结束吗?林氏抚额,真是头疼。赵嬷嬷和丹桂一看这个情形,就知道林氏也不知道会在深山中生活多久,林氏也是万般无奈,内心一定是又恐慌,又无措的。

“要不再让徐福送一次炭,这回让老虎跟着一起去,正好一人赶一辆车,能多送一车。虽然也不值什么,但至少多了一车炭啊。”赵嬷嬷看着林氏的脸色说道。

“还是缓一缓,再看看情况。”林氏突然想歇一会儿,想让心也平静下来。这么多年,林氏本以为自己再面对娘家大祸之后,心已经被磨练的沉稳了,却不想依旧是脆弱的,疲惫的。

赵嬷嬷和丹桂本想再说点什么,可是看见自家主子如此,也只好轻手轻脚的退下了。

“嬷嬷,您瞧着空,赶紧和夫人说说,日子不等人啊。我听我们家那口子说,现在形势很危急,说不定哪天就乱了。”丹桂一出门就把赵嬷嬷拉到僻静处,样子很急切。还好,丹桂的声音很低,也谨慎地瞧了瞧四周是不是有人。

“嬷嬷我也心慌,当年老爷太太出事的时候,我都没这样。今年也不知怎的,一年到头都提心吊胆的。再说,现在夫人心也不静,嬷嬷我说什么都不顶用啊。”赵嬷嬷也是一筹莫展。

现在蜀州城的形势确实不是用“乱”就能形容的。虽然徐家并没有因为上次大雪压塌了棚子而停止施粥,可是其他大户人家却都在徐家的粥棚子出事之后而偃旗息鼓了。具体的原因徐老太爷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估计也是被那狗官勒索了,罪名肯定是什么煽动灾民之类的。这一下子,徐家的粥棚就成了灾民唯一的指望。原来每日消耗的粮食现在不过一个时辰就没了,徐老太爷也依旧没有停办粥棚的意思,只让管粥棚的管事继续从库房里搬粮,有多少搬多少,搬空了也没关系。这无疑是把徐家放在火上烤,灾民对徐家感恩戴德,可是别人就不这么看了,尤其是想要徐家银子的人坐不住了。

那些人就想,这徐老头三番五次的推托,不是想喂饱了这么多灾民之后,再过来和他们哭穷吧?这不,知州大人下了帖子,说是要请徐老太爷和徐熹过府一叙。这让林氏等人都更加惊慌了,不会是想把两人就这么骗过去然后勒索钱财吧?不,现在钱财都是小事了,最重要的是人能平安。两人去了之后,回来总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吧?

徐熹没有说什么,神色淡然,丝毫不见慌乱。徐老太爷就更淡定了,似乎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的样子。丽姐儿知道这些事情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解决的,她除了在心底祈祷曾祖父和父亲能够平安归来,就是在家中劝慰母亲了。

林氏送了祖孙两人出去之后,就心神不安,脸色苍白。赵嬷嬷想来想去,还是上前一步道:“夫人,现在可是紧要关头了,您不能这么干坐着啊。”

“那我该做什么?”林氏双眼迷茫地看着赵嬷嬷,却没有焦距。

“要避祸的地方不是有个小冰窖吗,老奴儿媳还守在厨房,就让她现在收拾些家禽家畜往那边运吧。我们总是要去避祸的,不可能总吃那些腊味吧。”赵嬷嬷的意思很明白,深山避祸势在必行,现在情形这么不妙,更应该把唯一的后路安排的更妥当啊。而且现在也得给林氏找点事情做,省得胡思乱想。

“你去办吧。”林氏摆摆手,显然是没把赵嬷嬷的话放在心上。

赵嬷嬷不是不理解林氏的心情,可都到这个关头了,自家主子怎么还是心不在焉的,家里的小主子们又该怎么办哟!

丽姐儿看着赵嬷嬷恨铁不成钢的神情,悄悄地来到赵嬷嬷身边,低声道:“嬷嬷,把喜哥儿和乐哥儿抱过来吧。说不定娘亲一看见弟弟们,就会打起精神了。”女子虽弱,为母则强。这个道理赵嬷嬷想必也懂,只是这个时候忘了,丽姐儿就提醒了一句。

果然赵嬷嬷明白过来,冲着丽姐儿感激一笑,就忙忙地去请小少爷们了。

第五十二章 危机(中)

徐熹垂头看着脚下的青砖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眨。一阵寒风掠过,吹起他并不单薄的衣角,空气中带着凛冽的寒冷也并没有影响到他。徐熹好似是一个活死人,没有任何生气,只是盯着明亮的地面纹丝不动。

而坐在他一旁的徐老太爷却悠闲的喝着热茶,满面红光,举止悠然,那神情好像是在品尝天下名茶。可在暗中窥视二人的吴光地知道,那只是一点茶叶末子。

本来想再晾这祖孙一个时辰的吴光地不自觉吐出一句“老狐狸”。他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头,心想到底是曾任封疆大吏的二品高官,果然是不一样。

吴光地是真的后悔了,当初就不应该去靖安伯府攀亲,不过是都姓吴而已,自己怎么就猪油蒙了心呢?

人就是这样,遇到好事得到好处时,从不想自己是得到他人的帮助才会这样;只有认为自己吃了亏,倒了霉,无处容身时才会觉得都是他人造成的。

现在吴光地就认为他处境难堪,四处筹钱这些都是因为靖安伯府。可他怎么就不想想,自己能做到知州这个位置还是靖安伯府帮他筹谋的呢?他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无财无势,怎么可能在短短六年间就爬到三品呢?他当初厚着脸皮去靖安伯府攀亲的时候不就是已经准备变相把自己“卖身”给河间王了吗?一开始的立场决定着现在的一切。可是现在这些吴光地都忘记了,他只觉得现在面对的二人是眼中钉,肉中刺。老的精乖,小的死倔,两块都是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吴光地暗里抱怨唾骂了一番,端着架子,大摇大摆地来到了徐老太爷祖孙面前。吴光地神情很是倨傲,好像自己是天生的上位者,其他人不过是蝼蚁,包括眼前的二人。不就是一个已经辞了官的二品官和一个没了前途的探花嘛,管你们要银子那是看得起你们,还不识抬举!不知道这吴光地打哪里来的自信,刚刚后悔投靠河间王府的沮丧心情突然都烟消云散了,替换的是一种看着他人落寞而上前踩一脚的幸灾乐祸。

徐老太爷并没有太在意这种小人,这样的人多了去了,要是在意了反而让他们更得意。所以徐老太爷接着喝茶,他这时觉得其实茶叶末子也不错,至少比冷水强。徐熹表面上看起来依旧是一动不动,可是有心人可以看出来徐熹隐藏在袖子中的手动了一下,那是他攥紧了拳头。

“徐老太爷觉得这茶怎么样?”吴光地先开了口。

“味道很好,老夫很喜欢。”徐老太爷笑容满面。

“既然您老赞这茶好,不妨就带一些回去,这是本官新得的好茶。”吴光地笑着说。

“恭敬不如从命。”徐老太爷不卑不亢。

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吴光地很是不悦。这死老头,真是会绕圈子。吴光地很焦急,今天京都那边又来信催了,要银子急得很,好像蜀州这地方可以长银子一样。

徐老太爷好像并不觉得气氛不好,依旧喝着热茶;徐熹也依旧装死人,好像什么事都不关他的事。

吴光地可没有那么多闲心,道:“上次说的事,不知徐老太爷考虑的怎么样了?”

“老夫早就想好了,三天后自会送上十万两白银。”徐老太爷见吴光地直来直去,索性自己也直来直去了。

吴光地吃了一惊,这么痛快,上次怎么那么别扭,这几天老狐狸开窍了,还是揣着什么坏水?

“可是这青天白日的,老夫要是明目张胆的直接把银子抬进来,岂不是太难看嘛。要不晚上送过来?”徐老太爷笑呵呵地对着吴光地说道。

“直接拿银票不是最好吗?”吴光地听徐老头的意思是要直接给现钱白银。

“大人有所不知,其实徐府看着富贵,实则没什么家底。施给难民的粮食也无非是府库中的积年存粮而已。自从大人您上次说过银子的事情后,老夫就在筹钱。您也知道,这冬至一过,庄子里铺子里的收益都是直接给现银,老夫还没有去兑换成银票。再说这点子收益哪里就有十万两了,满打满算也就是两万两,所以这段日子老夫正好卖了田地铺子和下人,凑一凑。再有三天,保准让大人满意。”徐老太爷脸色平静。徐老太爷的言外之意无非是徐家不富,根本就没有结余的银子在钱庄,都是拿来就用。

吴光地盯着徐老太爷看了好久,也没看出什么破绽,只好点头同意在第三天的亥时三刻让徐府把银子送进来。

徐老太爷和徐熹就这么有惊无险的出了知州府,坐着马车回了徐家。赶车的赵老虎自然知道徐老太爷笑呵呵的面容和徐熹死人般的面孔之下是无尽的愤恨与无奈,可是他一个下人能做什么,无非是背地里狠狠的诅咒吴家生不出儿子来。其实吴光地有儿子,儿子还不少,整整五个。想来这吴光地也是家大业大才这么拼命的捞钱吧。这样的狗官怎么还能生出来儿子呢?还这么多儿子。想当年自己也是个不愁吃穿的小地主,要不是这狗官总是三天两头的加租子,自己也至于天天躲在山里。现在倒好,自己主家这么好的一家人,这么富有的一家人,也被这狗官即将逼到大山里了,可真是老天不长眼。赵老虎想到这里,狠狠地朝着知州府门吐了一口痰,骂了一句“狗官”。

可这时吴光地却后悔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留下一个徐家人放在府中,等到银子到了再放人。原本不是想得好好的嘛,怎的刚刚就忘了这么一出呢?现在要追回人那是万万不可能了,还是派人把徐家严密监视起来吧,免得被那老狐狸给钻了空子。

林氏看到两个儿子之后,果然振作不少,要赵嬷嬷和赵家的仔细打点要带到山中的食材;还拉着丹桂商量是不是要在运些炭。

就这样,赵家的在厨房撸着袖子猛干,一只菜刀舞得呼呼作响。赵嬷嬷在一旁看着,点了点头,这个儿媳妇虽不是自己相中的,可确实挺勤快,活也干得细。这才多长时间啊,媳妇就分了一头羊,刀工纯熟啊。

“婆婆,您老看看这样行不?”赵家的憨憨的表情很对赵嬷嬷的心情。

赵嬷嬷看着厨房大台上分解出羊的各个部位,很是满意的点头。干净利落,内脏也都完整,几乎没有边角料,看来自己仔细教教,说不定将来能够独当一面。

“不错,就这么干。你再像这么弄,弄出来十头牛,二十头羊,十头猪,一百只鸡鸭。哦,还有剩下的那几头鹿。”赵嬷嬷说道。

赵家的腿一软:“这…媳妇一个人干不过来啊。”赵家的是真的干不过来,这得费多少功夫。

“不还有你婆婆我在嘛。”赵嬷嬷说着就撸起袖子,干起来。

-----------------------------------------------------------------------

求收藏,求推荐,新人一枚,望众位捧场!

第五十三章 危机(下)

大厨房热火朝天,赵嬷嬷带着儿媳剖羊解牛,杀鸡宰鱼,毫不手软。这把大厨房的其他人给看傻了,也令大厨房的人愤怒了。

这是什么意思?就算你是夫人身边的也不能在大厨房这么肆无忌惮啊。还张口就十头牛,二十头羊,十头猪,一百只鸡鸭,什么什么还有鹿!外面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灾民横行,物价飞涨,采买这些猪牛羊费了多大劲别人不知道,你夫人身边的能不知道;眼瞅着过了腊八就是年了,这些可是过年用的,现在这么大手笔都用了,过年怎么办;再说了,这府里一共才几个主子啊,能吃得了这么多?

掌管大厨房的宋嫂子脸色通红,愤然道:“赵嬷嬷,您老这是干什么呢?您老要做什么吩咐我们大厨房的人就行了,怎么还自己动上手了?”敢情这赵嬷嬷是要在大厨房插上一脚了,怪不得一早把媳妇塞到大厨房,原来是早有预谋啊。既然要抢饭碗,那也就不用顾忌什么了,都欺到头上来了,拿大厨房的人都当软柿子拿捏啊。

赵嬷嬷连眼皮都没抬,继续挥舞菜刀,一边细细地剔羊腿骨,一边道:“放心,老婆子我还有一把力气,不敢劳烦大厨房的各位老姊妹了。这些东西都是夫人让准备的,老婆子自然要亲力亲为,也免得老婆子我不放心。”赵嬷嬷说完,一块完整的羊腿肉就处理好了。

哪怕是久在灶台前的宋嫂子都大吃一惊,这刀工无可挑剔,切、片、削、剁、剞、劈、剔、拍、剜、旋、刮,干净利落,只说了几句话的功夫就完成了。原本就听上房伺候的说这赵嬷嬷精于厨艺,当时只觉得不过是会做点宵夜之类的点心,现在看来说的都是真的。

“可是这大厨房里就这么多猪牛羊,要是都用了,今天的饭食怎么办,过年怎么办?”宋嫂子也不绕圈子了,直接问了。

“夫人已经吩咐采买了,宋妹妹且放宽心,不管是今天还是过年,大厨房断不会因为食材断炊的。”赵嬷嬷还是边干活边说话,手都没停一下。

宋嫂子听了这话,半信半疑,犹不罢休还要再分辨两句,正要开口,就被赵嬷嬷打断了:“夫人还说,要是大厨房的人能搭把手,自会重赏。”赵嬷嬷语气格外平静。

宋嫂子的脸色更难看了,可是大厨房的其他人反而高兴了,马上就要过年关了,谁家不想多拿点实惠的,有额外的赏钱自然好了。

从始至终,赵嬷嬷都没有看宋嫂子一眼,也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依旧是手起刀落,力道不减。其他的人坐不住了,都纷纷向赵嬷嬷讨活计。赵嬷嬷自然知道,这么多的活就凭自己和儿媳根本是做不完的,只能找人帮忙。只是别人干她还真不放心,就说刀工吧,恐怕整个大厨房的人都不中用,也就自家儿媳还算细心一点。

终于把一头羊剔骨剖肉完毕,赵嬷嬷抬起头,看见一双双谄媚的眉眼,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道:“你们两多搬几个大坛子过来,用不着多精巧,干净就好。”那两个媳妇子兴高采烈地往外走。

“你们两,把所有的内脏都收拾洗刷干净,吸干了水放进坛子里。老婆子我可是会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