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肯定不会派去攻打布兰王国,毕竟在无敌的迢曼陆军前面还有一道几十千米宽,只有海军能跨过去的海峡。

    骆沙联邦肯定不会相信一纸盟约就能保得平安,何况还是随时都能作废的密约。

    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点。

    在没得选的情况下,布兰王国很有可能会做出重大妥协,把传统实力范围之内的波伊国让给骆沙联邦,甚至在梵罗地区做出类似让步,比如割让梵罗北部的阿汉高原,以换取骆沙联邦反水,减轻自身的负担。

    真要如此,骆沙联邦反水就成了定局!


………………………………

第375章 独树一帜

    薛远征找到白止战与刘向真,不是向他们问策。

    战略大局摆在面前,连白止战与刘向真都看得透彻,难得住薛远征吗?

    要说,薛远征是让他们提出对策。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在几天之前,布兰王国向梁夏帝国宣战,迢曼帝国与纽兰联邦随后相互宣战,是第二次全球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但是用薛远征的话说,在骆沙联邦正式参战之后,才算是全面爆发。

    在此之前,骆沙联邦的军事行动,其实都只是针对当初从骆沙帝国分裂出去的国家。

    虽然在枷锁陆桥的南面,骆沙军队已经越过边境线,攻入波伊国境内,但是骆沙联邦还没有向波伊国宣战,波伊国的宗主国,也就是布兰王国同样没向骆沙联邦宣战,也就算不上正式参战。

    当然,不管算还是不算,其实不重要。

    在薛远征提出问题,也就是要这么打,才能确保帝国的胜利势头之后,刘向真首先做了回答。

    白止战只是一直稳着没开口,结果刘向真首先沉不住气。

    不是说刘向真的耐心不如白止战,而是他昨晚连夜赶了回来,又开了一天的会,早已经疲惫不堪。

    白止战提前一天回帝都养精蓄锐,精神好着呢。

    针对薛远征提出的问题,刘向真只强调了一点,就是保持胜利的势头,在近期取得一次更重大的胜利。

    言外之意,通过胜利来稳住骆沙联邦。

    只要协约集团能够取得最后胜利,那么不管纽兰联邦开出多大的筹码,骆沙联邦的领导人都不会动心。

    再蠢的人,都不会加入必然会战败的一方。

    刘向真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他提到的胜利,其实都基于骆沙联邦留在协议集团之内,并没考虑骆沙联邦反水产生的影响。

    也就是说,没法证明在骆沙联邦反水之后,协约集团还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然,谁都无法证明这一点。

    针对骆沙联邦反水所产生的影响,帝国陆军早做过推演。

    在骆沙联邦反水后,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在东面用空间换时间,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来迟滞梁夏军队的推进速度,同时做好死守叶堡的准备,确保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能够把梁夏军队挡在西大陆之外。

    与此同时,骆沙军队将重兵放在西线,以闪击战的方式对付迢曼帝国。

    只要能够达到突袭效果,把握住开战之后的几个月,骆沙军队就有望在叶堡被攻破之前击败迢曼帝国。

    关键,迢曼帝国在东边没有战略纵深。

    如此一来,迢曼帝国战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陆军做的兵棋推演中,迢曼帝国在半年之内战败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死守一年的概率还不到百分之二十。相对的,梁夏陆军在一年内攻占叶堡与翻过乌拉山的概率,不到百分之五十。

    至少在概率学的层面上,迢曼帝国战败是不可避免。

    到这一步,协约集团剩下的也就只有梁夏帝国,以及像高巨王国这样的附属国。

    刘向真不是不知道,而是故意回避了这个问题。

    与刘向真不同,白止战着重提到这个问题。

    骆沙帝国反水既然不可避免,就不应该报太多希望,做好过苦日子的思想准备。

    准确的说,就是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针对持久战的问题,白止战着重提到。

    怕打持久战的,不止是梁夏帝国,而是所有参战国。

    上次大战,就打成了持久消耗战,结果是两败俱伤,即便是所谓的战胜国,也没有获得多少战争红利。

    看得长远一些,反到对帝国有利。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帝国卧薪尝胆二十年,所做的准备工作,主要体现在精神与思想层面上,即帝国军民对战争的容忍度在其他列强之上;而且帝国拥有全球最完善,同样是最合理的动员机制。

    要说传统文化,帝国同样有巨大优势。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观点。

    在薛远征的追问下,白止战就多说了几句。

    骆沙联邦并不是帝国的头号对手,哪怕迢曼帝国战败了,哪怕是四面楚歌,只要充分利用本土周围的地理环境,肯定能够阻敌于国门之外,至少敌人要想从陆地方向上攻入帝国本土的核心地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么陆地方向的战斗,就完全不用担心。

    一直以来,帝国的头号强敌都是纽兰联邦。

    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

    其实是从上次大战开始,在这二十多年里,对帝国构成最大威胁的是东望洋对岸的纽兰联邦。

    做为一个典型的现代化工业强国,纽兰联邦与梁夏帝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都经不起消耗战的折腾。

    因为没有一个占主体地位的民族,更别说长达数千年的历史,由时间沉淀与累积形成的文化,所以纽兰联邦在持久的高强度战争面前,忍耐力还比不上梁夏帝国,纽兰民众会更早的厌烦战争产生的影响。

    那么,战胜纽兰联邦的办法就是打一场持久战。

    落到现实当中,是给纽兰联邦制造一个持续流血的,没法愈合的伤口。

    管岛就是理想之选!

    因为管岛直接面对西东望洋,朝向帝国的本土,所以不管南珠国是否沦陷,纽兰联邦都不会主动放弃管岛。

    如果能够强化管岛对帝国的影响,那么就算变成血火肆虐的地狱,纽兰军队也绝不会从管岛退却,反到会认为这里是消耗帝国军事力量的理想之地,从而投入更多的兵力,跟帝国打一场消耗战。

    当然,消耗的同样还有纽兰联邦。

    其实,这就是白止战提出的办法。

    血战管岛,并且通过舆论宣传等各种手段强化管岛的重要性,引诱与逼迫纽兰联邦在此投入重兵。

    只要纽兰军队迎战,那么一切都好说。

    至于其他方向上的战斗,其实都是次要的。

    按照白止战的判断,双方围绕着管岛进行的争夺战,就是东望洋战争的第一个决定性转折点。

    谁赢,谁就掌握战略主动权。

    输的一方,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在下一场决定性海战到来之前,只能被动的进行防御。

    关键,也许根本就没有下一场决定性海战。

    这场战斗,梁夏帝国输不起,纽兰联邦同样输不起。

    双方都输不起,就只能在此决一死战!

    如果可以的话,确实需要向迢曼帝国提供支持,不过像薛远征担忧的那样,暂时还不能刺激骆沙联邦。

    其实,白止战没过多的讨论地面战斗,只是强调了攻打管岛的必要性。

    此外就是,绝不能直接攻打管岛。

    。。m。


………………………………

第376章 感悟

    要说的话,白止战做的战术阐述才是精彩部分。

    所有作战行动,都围绕着诱惑与逼迫纽兰海军死守管岛进行,把管岛变成纽兰军队的绞肉机。

    肯定不能直接攻打关岛。

    第一步分成了三个方向,而且是同时进行。

    西边,海军派第一舰队支持与协助陆军攻占南珠国。

    这路进攻行动没啥好啰嗦的,不管打不打管岛,都得打下南珠国,毕竟这关系到能不能严密控制炎海。

    中路,海军从火山群岛出发,南下攻占北马群岛当中的一座岛屿。

    理由也很简单,充当进攻关岛的跳板。

    关岛在北马群岛的南面,距离流黄岛有一千多千米,所以从流黄岛出发攻打管岛的难度极大。

    如果能够攻占一处前进基地,就容易多了。

    因为帝国海军没有几艘航母,进攻的时候肯定得高度依赖岸基航空兵,所以攻占北马群岛的岛屿,更加能够让纽兰当局相信,梁夏帝国已经下定决心要攻打管岛,保不准还会提前赶来决战。

    纽兰军地以管岛为基地,派舰队在北马群岛与梁夏海军交战,避免在管岛作战。

    这也很好理解。

    换成帝国海军,同样会主动出战,而不是被动迎战。

    此外,在西东望洋,管岛是纽兰海军唯一的立足点,因此不管怎么打,都要保护好管岛上的基础设施。

    要是围绕着管岛打,得以舰队为基础。

    可惜,纽兰海军同样没有多少主力舰。

    东边才是关键。

    攻打威岛!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白止战着重强调,威岛是一座孤岛,离得最近的岛屿在南面几百千米外,距离最近的有纽兰军队驻守的岛屿就是西边的关岛与东北的中转岛,而且全都在一千千米之外。

    直接一点,威岛是易攻难守。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根本守不住。

    正是如此,纽兰海军才没有用心经营威岛。

    如果纽兰海军要想守住威岛,就得出动以航母特混舰队,也就得把幸存的“奋进”号派出来。

    要是纽兰海军担心战败,那就有可能放弃威岛。

    如果纽兰海军没有打退堂鼓,就围绕威岛进行决战。

    按照白止战的分析,只要这三路进攻取得成功,关键就是西路与东路,肯定能把管岛变成纽兰海军的溃疡。

    只是,刘向真对白止战的战术分析提出了质疑。

    拿什么去攻打威岛?

    纽兰海军只有一艘航母可用,难道帝国海军就有多的吗?

    此外,纽兰海军有两艘小型舰队航母,而帝国海军除了毛病缠身的“横江”号,就只有速度太慢的“海龙”号。

    纽兰海军的那两艘,怎么说都还是速度不算太慢的舰队航母,而“海龙”号只能算小型航母。因为速度慢,所以“海龙”号根本无法编入特混舰队,也就没办法跟随舰队航母进行战斗。

    让“横江”号冒险出征?

    那么,谁为其提供担保?

    或者说谁愿意指挥这艘航母?

    只靠一艘航母,凭什么打下威岛?

    就在几天之前,六局才获得可靠情报,纽兰海军已经向威岛增兵,还主要是航空兵。

    在战术层面上,纽兰海军完全可以让“奋进”号在威岛东边以逸待劳,等着帝国海军的舰队前去送死。

    白止战没跟刘向真争辩,只是提到了一点,“龙江”号应该能赶在攻打威岛的作战行动开始之前修复。

    两艘航母就够了吗?

    讨论,到这里就结束了。

    大概是被白止战抓住了把柄,刘向真表现得很愤怒,刘长勋趁此机会,带他离开了首辅官邸。

    白止战确实抓住了刘向真的狐狸尾巴。

    按照刘向真递交给海军司令部的报告,“龙江”号要三个月才能修复。

    可是,在昨天晚上,周涌涛就从浦州发来消息,浦州造船厂已对第特混舰队提交的损伤报告做了分析,认定能在半个月内修复“龙江”号,而且这艘航母根本就不需要返回造船厂。

    正是如此,“龙江”号才没有去浦州,而是去了桅樯港,在那边进行维修。

    主要就是,那艘维修过“横江”号的浮船坞已经返回桅樯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为十多艘大型战舰提供了维修服务。去了浦州港,也是进船坞进行维修。维修要用的器材,桅樯港都有。

    刘向真“谎报”了“龙江”号的损伤情况,其实是有那么点私心,或者说担心。

    如果“龙江”号在半个月内修复,肯定会跟“陪京”号编在一起,而担任指挥官的肯定是白止战。

    通过之前几场战斗,白止战与刘向真到底谁更厉害,早就有定论。

    两艘航母,也只能组建一支特混舰队,所以除非白止战与刘向真能够相互容忍,不然得有一个人留在后方。

    如果“龙江”号没有修复呢?

    显然,刘向真非常清楚,攻打管岛的作战行动绝对不可能拖到三个月之后。

    这样一来,白止战只能带着“陪京”号上战场,最多带上“横江”号。

    等到三个月后,他能带着“龙江”号返回战场,或许还能够获得修复的“帝都”号。

    总而言之,拖上几个月,对他自己有好处。

    白止战没有点穿刘向真的小心思,只是不想让问题变得复杂。

    要呀话说透了,就成了私人恩怨。

    白止战想要得到的,无非是让“龙江”号尽快修复,并且编入第41特混舰队,随同他远征威岛。

    只要能够让刘向真知难而退,也就足够了。

    刘长勋也是看出这一点,才带刘向真先行离开,避免在首辅面前出丑。

    撕破脸皮,又没有什么好处,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

    今后还要并肩作战,就算不指望从刘向真那里获得多大帮助,在战场上有个照应也不是坏事。

    要说的话,这也是到鬼门关外面走了一圈之后,白止战身上最明显的变化。

    在12日上午,也就是“帝都”号挨炸的时候,白止战才第一次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死亡的威胁。

    当时,那枚没爆炸的500磅航空炸弹,跟白止战的直线距离还不到50米。

    虽然隔了几层甲板,司令舰桥还得到装甲保护,但是爆炸冲击波,就拥有足够致命的杀伤力。

    关键,白止战亲眼目睹炸弹击中飞行甲板,钻进了机库。

    那个瞬间,他觉得这次在劫难逃,绝对死定了!

    在此之前的战斗中,哪怕遭到狭夷重巡洋舰追击的时候,他都没有这样的感受。

    就是这种感受,或者说感悟,让白止战明白了很多道理,并且看透了很多东西,也变得更加豁达。

    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处处都咄咄逼人呢?8)


………………………………

第377章 小小的要求

    “你变了不少。”

    “人活着,总要随环境改变。”

    薛远征端着两杯咖啡走过来,看着样子是不打算让白止战回去睡觉了。

    “你能这么想,我很是欣慰。”

    “不过是人之常情,而且刘将军……”

    “我说的是作战的事情。”

    白止战愣了下,才意识到薛远征压根没有把刘向真的感受当回事,或许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

    要说的话,不管刘向真有多厉害,只是那种先己后公的态度,就无法让薛远征放心。

    “在你回来前,我跟六局的老杨谈过,他的观点跟我差不多。”

    “没法挽回了?”

    薛远征长长的叹了口气,才说道:“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希望骆沙联邦最高领导人能够认清大局。就在你大婚的那一天,我还派了一名特使前往骆沙联邦的首都,表达我们对三巨头协约集团的重视程度,故意透露了你的行踪,也就是你已离开帝都,提前返回第41特混舰队。”

    “这……”

    “纽兰总统在当天晚上就收到了消息,知道你没有留在帝都参加大婚。”

    白止战点点头,没多说什么。

    这也恰好证明,为什么在11日上午,纽兰海军没打第一枪,一直拖到12日才开打。

    在找到第41特混舰队之前,纽兰总统没有必胜的把握。

    在12日开打,那也是因为箭在弦上,才不得不发。

    从这个角度看,薛远征的这一招确实高明,而且他早就料到洛福斯忌惮白止战,或者说投鼠忌器,才故意透露消息,逼迫洛福斯下达最后通牒,从而把纽兰联邦的参战时间锁定在了12日上午。

    确定了开战的大致时间,已经足够了。

    要说谋略的话,还真没有人能够跟薛远征比肩。

    更加重要的是,此举是一石二鸟,证明骆沙联邦的领导人确实是心猿意马,早就在暗通纽兰联邦。

    有了这事,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骆沙联邦暂时没有反水,不过是在等最理想的时机。

    只是,再怎么等待,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薛远征有所准备吗?

    难道,薛远征早就料到罗利王国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加入协约集团?

    不对,不是这样的!

    就算薛远征是料事如神,知道迢曼帝国能说服罗利王国,也不可能知道罗利王国在这个时候提出入盟。

    其实,罗利王国在什么时候入盟,还不是迢曼帝国一句话的事情。

    也就是说,这是薛远征做的安排!

    想到这里,白止战朝薛远征看了过去。

    “看你的表情,已经猜到了。”

    “首辅……”

    “我们收到消息的时候,迢曼帝国就已经按照计划,把罗利王国将加入协约集团的消息泄漏出去。”薛远征长出了口气,才说道,“骆沙联邦肯定靠不住,我们现在做的不过是推了一把。”

    “迢曼帝国顶得住?”

    “这也是我现在最担心的事。”

    白止战锁紧了眉头,随即忍不住苦笑起来,因为他提出了一个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

    要说,他连发言资格都没有。

    所幸的是,地面作战的事情,薛远征自己能拿主意。

    “廉旭升已经答应前往迢曼帝国,司徒旌德会带李清去西北。”

    白止战又愣了一下,随后才微微点了点头。

    “这件事,操心也是多余的。顶得住也好,顶不住也罢,到最后战胜骆沙联邦的只能是我们。”

    “能顶住当然最好。”

    “所以还得看海军。”

    白止战没多说,只是点点头,表示明白是什么意思。

    海军在东望洋战场上的进攻势头越猛,给予纽兰联邦的压力越大,那么骆沙联邦在反水之后攻打梁夏帝国的概率就越大。

    纽兰联邦战败,同盟集团就必败。

    相反,就算打败了迢曼帝国,也未必能够战胜梁夏帝国,最后依然得在西东望洋跟梁夏海军决一死战。

    同盟集团肯定不会冒着让纽兰联邦战败的风险猛攻迢曼帝国。

    显然,现在怕的不是骆沙联邦打过来,是骆沙联邦不打过来!

    只要骆沙联邦盯着梁夏帝国,只是西北那边几千千米的战略纵深,就能耗掉骆沙联邦几百万大军。

    不管由谁发动进攻,面对跨度为数千千米的巨大陆腹地,都会万分的头痛。

    要说,没有数代人,不用几十年时间,哪怕手里有千万重兵,也别指望一口气杀到世界岛的另外一端。

    现代的机械化战争,可不是千年之前,带上几匹战马就能席卷天下所能比拟的!

    “需要我做些什么?”白止战很干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而且就剩他一个,没必要继续顾左右而言他。

    “打好这一仗。”

    白止战愣了下,随后就瘪了瘪嘴,因为这个要求太笼统。

    “怎么打,我不管。我能给你的,也就是另外一艘航母。如果确实有需要,你还可以带上‘横江’号,由我来承担全部责任。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在年内发起进攻,绝不能拖到明年。”

    “按新历?”

    白止战这才搞明白,刘长勋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在年内发起攻打管岛的作战行动,确实是薛远征的意思。

    “对,以新历为准。”

    白止战使劲揉了揉额头,才说道:“还有两个多月,时间非常的紧迫,我需要足够多的授权。”

    “完全没问题,如果你想要,我可以帮你找陛下要一把尚方宝剑。”

    “开玩笑?”白止战瞪大了眼睛,不相信的看着薛远征。

    “当然是在开玩笑,你想要尚方宝剑的话,自己去找陛下要,我不会帮你出头,而且你现在是驸马了,是陛下的亲妹夫,怎么说都算得上是一家人,开口要东西肯定要比我这个外人更方便。”

    白止战翻了下白眼,对薛远征很无语。

    要说,在跟张小卿结婚之后,白止战还没有见过圣上呢,更别说找圣上要东西。

    尚方宝剑又是什么玩意?

    那玩意本来就是杜撰出来的,在现实中根本就没有。

    宪改之后,帝国皇帝只是个象征,大权在内阁首辅这里,皇帝的手谕还不如首辅的批文管用。

    不过,薛远征有心情开玩笑,表明情绪还不错。

    “不管怎么样,你要的东西,只要我这里给得出来,都给你。就像我开始说的,我也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打好这一仗就行。”

    “薛大人,这可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要求。”

    “连小长公主都能满足,怎么可能满足不了我这个糟老头子。”

    “行,我先回去想办法。”

    白止战也没敢啰嗦,觉得扯下去,会被不怀好心的薛远征带到坑里去,所以是及时开溜为妙。


………………………………

第378章 登门拜访

    白止战回了家,只不过没在家里过夜,收拾了几套换洗衣服,就去了机场,连夜乘飞机赶往浦州。

    别看海军司令部在帝都,海军根基一直在南方。

    在传统上,一直就是陆军在北面,海军在南边。

    浦州一直都是帝国海军的主要根据地,同时是帝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配套工业最为完备的造船基地。

    到浦州的时候,已经是次日清晨。

    白止战早就养成在飞机上睡觉的习惯,别说运输机,哪怕是在颠簸剧烈的巡逻机上,他都能安然入梦。

    到了浦州,白止战直接去了赵禹的舰船设计院。

    在到达后,他才给船厂的厂长杨翰林打了电话,顺带让设计院的人员去把头头,也是赵禹找回来。

    杨翰林很快就到了。

    白止战也没多耽搁,询问了“帝都”号的情况。

    非常糟糕,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修复,为了保证维修的质量,最好能延长到4个月,不然无法保证排除所有的隐患。

    用杨翰林的话来说,在春节之前是不要指望那艘航母了。

    四艘快速战列舰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按照损伤情况,分别需要3个月到5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全修复。

    因为缺少船坞,所以这四艘战列舰的维修工作未必能够及时开始。

    只是,帝国海军已经在协调,如果安排得过来,就去其他造船厂维修。实在没办法,就得在维修工序上做文章,比如轮流进船坞,而且尽可能的把次要部位的维修工作安排在船坞外面进行。

    至于“龙江”号的情况,杨翰林没有多说。

    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方便多说。

    其实,这个也能够理解。

    别看造船厂是贺家地盘,但是真要做选择的话,肯定愿意把那艘航母留下,而不是让白止战带走。

    快到中午,赵禹才赶了回来。

    他没有在厂区,去了一家生产航母设备的上游厂商,而且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一种新式航母的设计工作。

    不是舰队航母,也不是大型航母,是轻型航母。

    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没有漫长的海运航线要保护,而且在主要航线沿途都有岛屿,能够部署岸基航空兵掩护运输船队,派巡逻机对付敌人的潜艇,所以帝国海军从来就没有想过建造作战能力差得多的小型航母。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航母当然是越大越好,哪有越小越好的道理?

    只是,现在是局势逼人。

    舰队航母接连战损,而且大型航母的建造速度无法加快,在第一批四艘建成后,第二批八艘最快都要到新历103年才能交付,至于第三批,迄今都没有通过审批,而且没人能保证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帝国海军不会在战斗当中损失航母,因此就算第二批大型航母入役,也未必够用。

    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造小型航母。

    是重新建造的,而且速度够快的小型舰队航母,不是纽兰海军与布兰皇家海军那种用商船改造而来的护航航母。

    为了节约时间,赵禹偷了懒。

    用重巡洋舰的舰体,去掉上层建筑与主炮弹药库等累赘,在舰体上面设置一层机库,再在机库的上面,用木板拼出飞行甲板,最后在飞行甲板的右侧设置一座主要用来布置烟囱的舰岛。

    这样,一艘标准排水量一万吨左右的航母就成型了。

    当然,有需要的话,可以在飞行甲板的前端安装弹射器。

    为了便于建造,把升降机设置在侧舷,机库为半开放式结构。

    在外飘甲板上不用安装大口径高射炮,能放下40毫米高射炮就够了,能安装80毫米高射炮,就再好不过。

    关键,这样的航母建造起来特别容易,不需要占用大型船台。

    一般的造船厂都能建造!

    赵禹做的事情,就是拿“武州”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图纸进行修改,然后去各个上游厂商落实相关设备。

    用赵禹自己的话说,忙了几天总算有点眉目了。

    “武州”级在设计的时候就为改造留下了冗余,战时满载排水量高达14500吨,依然能达到33节的最快速度,因此理论上,舰型不做太大的改动,使用原来的动力系统,哪怕把排水量增加到17000吨,航母的速度也不会低于30节。因为是小型航母,所以也只要求达到30节。

    满载17000吨已经不算小了。

    狭夷海军的“苍隆”号与“飞隆”号,满载排水量也只有18000多吨。

    只要合理利用上层空间,在机库里装载40余架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系留20来架,肯定没问题。

    “苍隆”级牺牲了生存能力,最多能搭载73架舰载机!

    其实,只要40到50架的载机量就足够了。

    按赵禹的估计,只搭载6个中队,也就是48架舰载机,不但能够保持30节的航速,还能确保足够的生存性能。

    要论航空作战能力,相当于“帝都”级的六成。

    确实差了一些,不过完全可以用数量弥补。

    最关键的,其实是建造速度。

    如果严格按照海军标准进行建造,一般的小型造船厂肯定有压力,毕竟很多小型造船厂从来没有建造战舰,更别说是航母了,不了解战舰建造标准,实际操作的时候肯定有很大的难度。

    用赵禹的话说,早在上次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