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需要做好丢掉霍瓦依群岛的思想准备,在必要的时候还得把霍瓦依群岛当停战筹码使用。

    如果能够与纽兰共和国停战,可以考虑放弃霍瓦依群岛。

    当然,这不是认怂。

    在周涌涛的计划中,不是说战争爆发之后,立即交出霍瓦依群岛,而是在打掉纽兰共和国的锐气之后,再考虑停战谈判。

    霍瓦依群岛只是谈判筹码,最多就是实现停战的主要因素。

    该计划的关键,其实是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在掌握战略优势的情况下,再跟纽兰共和国谈判。

    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谈出对帝国有利的结果。

    至于迢曼帝国,反到没什么好担心的。

    如果迢曼帝国能够坚持到梁夏帝国与纽兰帝国停战的那一天,唯一的选择,就是跟梁夏帝国停战。

    此外,跟迢曼帝国的停战谈判很有可能会同步进行,毕竟迢曼帝国早就秘密的跟纽兰共和国结盟。在纽兰共和国愿意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的情况下,迢曼帝国没有任何理由继续跟梁夏帝国为敌。

    单打独斗的话,迢曼帝国绝对不是梁夏帝国的对手。

    当然,迢曼帝国未必能坚持到那一天。

    周涌涛所说的“风险”,其实就是东望洋上的舰队决战。

    只是,就像他说的。哪怕输掉了舰队决战,最坏结果也只是倾尽全力,用数年时间打赢这场全球大战。

    反过来看,不做这样的冒险,同样要用几年时间来打赢全球大战。

    可见,这算不上是冒险,而是在争取获得最理想的结果。

    “这么说,我是多此一举了。”

    “南方次大陆那边有新的进展吗?”周涌涛转移了话题,毕竟海军的那些屁事确实有点扫兴。

    “就那样,迪迦拉不是笨蛋,玩的这手苦肉计,把我们都骗过了。”林世平苦笑着摇了摇头。“以现在的局面,在东望洋那边有结果之前,他绝对不会轻举妄动,免得到时候把自己赔进去。”

    “这家伙确实聪明,或者说圆滑老练。”

    “国家层面的斗争,拼的是实力,靠的是阳谋。真要说的话,迪迦拉充其量是个优秀的政客。”

    周涌涛只是笑了笑,没有对林世平的这番评价进行评论。

    林世平这么说,重点强调了一个问题,迪迦拉擅长玩弄阴谋诡计,而这些手段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俗话说的,邪不胜正。

    像这种旁门左道的手段,不是不能用,而是只能用于具体的操作,在战略层面上得尽量避免。

    显然,迪迦拉并没有这样的认识。

    要说的话,这也是周涌涛与林世平一直看不起迪迦拉的主要原因。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做为国家的统帅,算计得太多,必然会缺乏长远目光。

    当然,周涌涛并没有低估迪迦拉。

    “就算是如此,那边也要盯紧点。”周涌涛稍微停顿一下,才说道:“针对最糟糕的情况做好准备。”

    “这……”林世平明显有点犹豫。

    “我们一直就对白华伟抱以厚望,却很少有人想过,如果他并不是白止战大元帅那样的统帅,我们该何去何从?”把目光转向林世平之后,周涌涛才接着说道:“我只是希望,他俩不会同时让我们失望。只要有一个能担负起重任,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不管怎么样,南方次大陆那边都得盯紧。”

    “行,等到空下来,我就亲自去一趟,跟丁镇南好好谈一谈。”

    “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能自由发挥。”

    林世平没多说,点头答应了下来。

    虽然跟丁镇南的接触次数并不多,但是林世平很了解这个少壮派将领。相对的,他跟白华伟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干将,他更擅长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发挥,而不是在规定好的条条框框内折转腾挪。

    或许,这也是周涌涛更看重他的原因。


………………………………

第175章 转攻为守

    10月12日,北东望洋,第51特混舰队旗舰“尼兹”号超级航母。

    已经是攻打中转岛的第六天,地面战斗也已进行了5天,登陆部队没能按照计划歼灭岛上的守军。

    不止因为守军打得顽强,还跟梁夏军队的反击有关。

    3天之前,也就是登陆的第三天,梁夏空军派出轰炸机,不顾误伤守军的可能,使用几百枚远程巡航导弹袭击了登陆场。

    因为打击来得非常突然,那些轰炸机是在1000多千米之外投射导弹,而且没有在攻击之前进行侦查,所以海滩上的登陆部队没有做任何防备,也没来得及疏散,大量刚刚送上海滩的装备物资毁于一旦。

    只是弹药物资,就损失了差不多5000吨。

    此外,还有上百台工程车辆。

    相对而言,人员伤亡反到不太大。

    虽然在这场战斗中,反映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陆战队缺乏野战防空系统,连高射炮都没有几门。

    在遭到巡航导弹攻击的时候,海滩上的陆战队官兵只能用重机枪对空射击。

    此外,也就是数量不够多的单兵防空导弹。

    只是,这不能怪陆战队。

    地面战斗还在进行,而且滩头阵地时不时遭到守军炮击。哪怕只是迫击炮,也有不小的威胁。

    按照作战计划,在登陆阶段,舰队为登陆部队提供防空掩护。

    为此,斯塔克专门安排4艘“基德”级防空驱逐舰南下,在中转岛的北面活动,为登陆部队提供掩护。

    可惜的是,这4艘战舰到登陆场的距离超过了30千米,所能提供的掩护非常有限。

    此外,“基德”级算不上真正的防空战舰。

    这种驱逐舰是在“斯普”级通用驱逐舰的基础之上,按照波伊海军的要求,发展而来的防空战舰。因为跟纽兰海军自己的“提康”级防空巡洋舰采用相同的舰体,连防空导弹发射系统都是完全一样,所以被划为了防空驱逐舰,还号称是“提康”级之外,性能最为强大的防空战舰。

    可惜的是,“基德”级没有采用最为关键,为了对抗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研制的“宙斯盾”系统。

    结果就是,等到4艘“基德”级建成,而且即将交付的时候,波伊海军不干了,提出要求搭载“宙斯盾”系统,并且愿意为此支付额外的费用,不然将不会接受4艘已经建成的驱逐舰。

    为了此事,双方差点闹翻脸。

    在经过几年的僵持之后,纽兰海军接收了这4艘驱逐舰,并且编入东望洋舰队,组建了一支专门的驱逐舰分队。

    要说的话,纽兰海军占了大便宜。

    闹翻之前,波伊国已经支付了75%的采购费用,也就是6亿纽币,而在单方面反悔的情况下,纽兰造船厂肯定不会返还这笔费用。也就是,等于是波伊国花钱为纽兰海军买下了4艘驱逐舰。

    当然,没有包括电子设备与武器系统。

    为了让4艘驱逐舰达到服役状态,纽兰海军花了1。5亿纽币,为其采购电子设备与武器弹药。

    其实,纽兰海军有“宙斯盾”驱逐舰。

    这就是首舰已经在年初下水,计划建造数量超过30艘的“伯克”级。

    要说的话,也就是在知道了“伯克”级的存在之后,波伊海军才突然变卦,不然早领走了4艘“基德”级。

    按达成的最终协议,将由纽兰海军出面采购3艘“伯克”级,在完成验收之后再转交给波伊海军。为这3艘驱逐舰,波伊海军不但需要放弃4艘“基德”级,还要支付6亿纽币的建造费用。关键是,在交付之后,得再花大约3亿纽币,为这3艘驱逐舰采购配套的电子设备与武器弹药。

    也就是说,为了3艘“伯克”级,波伊海军前后用了大约15亿纽币。

    不过,波伊海军将成为纽兰海军之外,第一个拥有“宙斯盾”战舰的海军。

    虽然在纽兰海军里,4艘“基德”级都是“DDG”,名义上为导弹驱逐舰,通常称为防空驱逐舰,但是跟“提康”级巡洋舰相比,“基德”级的防空能力并不强,更加比不上帝国海军的“青州”级。

    为此,才把4艘“基德”级单列出来,编为1支驱逐舰分队,没有编入航母战斗群。

    登陆场遭到轰炸的时候,这4艘驱逐舰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直到轰炸结束,驱逐舰分队指挥官才收到消息。

    自始至终,4艘“基德”级都没有探测到射向登陆场的巡航导弹。

    主要就是,这些巡航导弹的飞行高度都非常低,不到50米,而且从西边射来,4艘驱逐舰却在中转岛的东北。

    至于第51特混舰队派去掩护中转岛的防空战斗机,离得也很远。

    在根本上,这是第51特混舰队的锅。

    正是因为第51特混舰队没向西推进,准确说是向西拓展防空圈,才让梁夏空军抓住了空挡。如果第51特混舰队向西挺进500千米,防空范围扩大到中转岛以西1000千米,就能及时发现来袭的敌机,并且安排战斗机前去拦截。哪怕无法击落所有轰炸机,也能为登陆部队提供1个多小时的预警时间。只要及时疏散人员与物资,哪怕遭到了轰炸,损失也不会太大。

    这场突如其来,而且非常猛烈的轰炸,打乱了攻打中转岛的计划。

    受此影响,接下来2天,陆战队基本上放弃了进攻,开始着手巩固登陆场,并且为登陆部队送去作战物资。

    关键还有,第51特混舰队在9日的夜间,也就是登陆场遭到轰炸的当天晚上,向西航行了500千米,到达中转岛西北,并且安排舰载机在中转岛以西大约500千米,建立了截击防线。

    准确的说,只是派了1架预警机过去,并且让4架F…14B在预警机的后方待命。

    在预警机发现敌机之后,再由战斗机前出拦截。

    此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10日凌晨,前出的F…14B在E…2C的指挥下,成功拦截了一支轰炸机群。虽然没取得战果,主要是梁夏空军出动了大型预警机,在F…14B加速前出的时候,那些轰炸机就转向飞走了,但是成功的阻止了梁夏空军再次轰炸登陆场,保护了正在向登陆部队输送作战物资的运输船只。

    当时,登陆场里面至少有20艘满载弹药物资的运输船!

    其中最大的一艘装载了大约7000吨弹药,其中至少有2000吨炮弹。如果这艘运输船遭到轰炸,并且导致装载的弹药殉爆,后果将不堪设想,到时候保不准会放弃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

    此后两天,梁夏空军至少发动了5次袭击,不过全都被粉碎。

    直到昨天晚上,登陆部队才重振旗鼓。

    按照前线司令部发来的电报,最迟在12日的下午恢复进攻行动,争取在3天内歼灭岛上的残敌。

    显然,陆战队的指挥官确实很有信心。

    只是,在斯塔克的眼里,这个自信很盲目。

    就在昨天晚上,到西边拦截轰炸机的F…14B战斗机遭遇了梁夏战斗机!

    虽然没有交火,在相距约150千米的时候,4架F…14B因为已经到达极限作战半径,不得不转向返航,随后就与那几架敌机脱离接触,而且在后方的E…2C离得太远,只判断出那是几架战斗机,没有能够辨别出具体型号,无法断定是不是梁夏海军的战斗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之前的几天,梁夏空军没有安排战斗机为轰炸机护航,只是派大型预警机在后方协调指挥。

    关键就是,有大型机场的岛屿都在2000千米之外。

    就算梁夏空军有很多大型加油机,让战斗机飞到2000千米之外作战,也没有任何效率可言。

    再说,前沿机场还要部署轰炸机、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没办法部署太多的战斗机。

    更加重要的是,这离纽兰海军开始攻打中转岛,已经过去了7天!

    有这7天时间,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早已回到中转岛附近,或许连第六十一特混舰队都已赶到。

    这样一来,在中转岛的西南,恐怕有2支特混舰队!

    因为之前安排舰载机去拦截梁夏空军的轰炸机,哪怕F…14B有很大的作战半径,还能够通过空中加油扩大截击范围,可是持续数日的拦截行动,足以让白华伟对第51特混舰队的行踪做出大致判断,所以斯塔克并不相信那是梁夏空军的战斗机,更有可能是来支某支特混舰队的舰载战斗机。

    那么,到底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呢?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斯塔克首先想到的,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已经机动到中转岛西南,打算在空军的支持下进入北东望洋。

    要说的话,这也是最正常的打法。

    就算有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支持,为了取得决定性胜利,更为了降低作战损失,白华伟都会充分利用岸基航空兵与空军。

    没有哪个指挥官喜欢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

    只是,斯塔克立即就否决了这个判断。

    道理也很简单,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从约顿岛那边赶回来,在10月9日就能到达中转岛附近海域。哪怕不想过早跟纽兰舰队遭遇,并进行决战,等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到达,白华伟也可以留在中转岛南面,然后出动舰载机轰炸登陆部队,或者出动战斗机为轰炸中转岛的轰炸机提供掩护。

    担心暴露行踪?

    如果10日夜间那一轮轰炸得手,哪怕知道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哪里,斯塔克都会选择鸣金收兵。

    在战略层面上,梁夏海军首先得保证挫败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

    只要守住了中转岛,那么一切都好说。

    其实,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离中转岛足够远,就不用担心遭到打击。

    再说,如果白华伟希望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保持隐蔽,为什么还要在11日夜间出动战斗机呢?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战斗机,很有可能是来自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到达!?

    从时间上推算,只要把平均航速保持在22节以上,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就能够在11日夜间到达中转岛西南。

    这个22节并不是巧合。

    梁夏战舰的最快巡航速度就是22节。

    这个“最快巡航速度”指的是让半数动力设备,通常是燃气轮机,以最大功率运转所能够达到的航行速度。

    因为油耗太高,所以并不是经济巡航速度。

    此外,从那些战斗机出现的海域来看,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很可能在中转岛西边,或者说更加偏西。

    不出所料,在中转岛与威岛之间。

    这样一来,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就能够获得部署在威岛的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从而能让舰载航空兵,特别是数量有限的重型战斗机执行进攻任务,比如为攻击机群护航,提高机群的突防效率。

    其实,这是非常正统的战术。

    不管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指挥官是谁,只要能保持完整的战斗力,并且对登陆中转岛的纽兰军队构成威胁,就立于不败之地。哪怕在接下来的海战当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遭到了重创,甚至是全军覆灭,只要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还能打,就能让纽兰海军在中转岛这边浪费更多时间。

    那么,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哪里,或者说去了哪里?

    在中转岛东南?

    要是如此,那么白华伟是在利用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吸引对手的注意力,等待能够一举歼灭纽兰舰队的时机到来。

    这很符合白华伟的风格。

    在中转岛西南?

    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在一起,也不是没有可能。两支特混舰队在一起,哪怕是进行正面决战,也有足够的胜算。

    比较保守,算得上中规中矩。

    从中转岛西边北上?

    这么安排,那就是寻找纽兰舰队进行决战,而且通过决战来扭转战局,并争取一举打垮纽兰海军。

    当然,风险也很大。

    对这3种情况,斯塔克没有做出判断,不过做了相应的部署,对部署做了调整。

    昨天晚上,他就给第52特混舰队下达了一道命令,南下到达第51特混舰队之前所在的海域,担负起为登陆部队提供防空掩护的重任,并且做好在关键时刻跟梁夏舰队进行决战的准备。

    关键就是,让第52特混舰队去顶替第51特混舰队。

    此外,他还给登陆部队下了命令。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保持进攻的势头,不过得适当降低进攻强度,着手加强滩头阵地的防御部署。如果战场局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就得在舰队掩护下有秩序的撤离中转岛,至少得由攻转守。

    这些安排,无一不是在为舰队决战做准备!

    ()


………………………………

第176章 尴尬处境

    舰队决战,也算是一个选择。

    如果梁夏舰队退了回去,并且高挂免战牌,还反到是个麻烦。

    只是现在,纽兰舰队的处境也很糟糕。

    第51特混舰队在中转岛的西北,而且距离中转岛不到700千米。

    这么安排,主要是在照顾F/A…18战斗攻击机。

    这种舰载机不进行空中加油,最大作战半径还不到800千米。因为航母不会长期在一处海域活动,所以在安排任务的时候要留下一些冗余,通常会留下15分钟余油,也就得把作战半径限制在700千米以内。

    因为早已摧毁中转岛上的海军航空站,登陆部队也推进到了机场外面,所以这个距离算不上危险。

    关键就是,第52特混舰队在中转岛东北,距离中转岛大约700千米。

    如此一来,第52特混舰队其实在第51特混舰队的东边,而且跟第51特混舰队的距离大约有1000千米。

    这个距离,可以说相当微妙。

    虽然F…14B战斗机在执行防空截击任务时的作战半径超过1400千米,进行一次空中加油还能够延长数百千米,因此第52特混舰队的战斗机能飞过来,为第51特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但是要达到最大作战半径,F…14B只能以亚音速飞行,而且得把超音速冲刺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这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肯定无法依靠第52特混舰队。

    哪怕没在关键时刻,第52特混舰队也靠不住。

    F…14B飞到1000千米之外的巡逻时间不到15分钟,要想延长就需要空中加油。与其派A…6F为第52特混舰队的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不如让自己的战斗机升空巡逻,还能够降低起降频率。

    再说,第52特混舰队也要加强防空。

    在这种情况下,第51特混舰队与第52特混舰队其实是各自为阵,根本就谈不上相互掩护与支持。

    显然,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按照斯塔克的安排,第52特混舰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掩护第51特混舰队,在必要的时候协助第51特混舰队作战。

    落实到部署上,第52特混舰队应该在第51特混舰队的后面,也就是北面。

    说得简单一点,第52特混舰队应该保持低调,呆在相对安全的海域,避免过早跟梁夏舰队遭遇。

    现在的情况是,第52特混舰队处在最为显眼的位置上。

    在斯塔克调整作战部署之后,第52特混舰队就顶到了前面,担负起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重任。虽然第51特混舰队已经前出到中转岛西边,在第52特混舰队前面,处在最危险的方向上,但是第51特混舰队没再出动舰载机轰炸中转岛,因此从9日夜间开始就已处于隐蔽状态。

    如果梁夏海军发起反击,肯定首先盯上第52特混舰队。

    其实,在对部署做出调整的时候,斯塔克也是这么想的,准确说是把第52特混舰队当成了诱饵。

    按照他的设想,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回到了中转岛的西边,在等待反击机会,那么在发现了第52特混舰队,或者说断定在中转岛的东北有一支特混舰队之后,白华伟很可能会率领舰队向东突击。

    这样一来,将直接撞上第51特混舰队的枪口。

    关键就是,为了达到突然性,在到达可以攻击第52特混舰队的海域之前,白华伟会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保持隐蔽,比如保持无线电静默,主要依靠岸基航空兵或者空军进行前进侦察。

    等他察觉到危险的时候,距离第51特混舰队已经非常近了。

    或许,在遭到攻击之后,他才会猛然醒悟。

    就算小心谨慎,采取更加巧妙的战术,比如由空军的大型预警机提供协助,从而在不打破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动用舰载机执行侦察任务,也就有很大的可能发现埋伏在前方的第51特混舰队。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最多不过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跟梁夏舰队进行决战。

    因为斯塔克是早有准备,所以取胜的概率更大。

    现在的情况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未必在中转岛的西边,而且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很可能已经赶到。

    就算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中转岛西边,情况也不容乐观。

    两支特混舰队汇合之后,必然会挺进北东望洋。既然是寻找纽兰舰队进行决战,梁夏海军必然是倾巢而出,还会让空军全力以赴。那么在接下来的决战当中,充当攻击拳头的并非两支特混舰队。

    要论打击能力,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远远超过舰载攻击机。

    对此,斯塔克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道理也很简单,他就是纽兰海军当中,为数不多的支持发展轰炸机的少壮派军官当中的一个。

    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

    一支由20架B…52组成的轰炸机大队,能够飞到5000千米之外,用480枚射程600千米的空射反舰导弹发起攻击。要达到这个打击规模,需要10艘“提康”级巡洋舰或者6个舰载航空兵联队的120架重型舰载攻击机。很明显,不管是军方最关心的突击力度,还是国会预算委员会关心的效费比,轰炸机都是最优选择,而且在现有技术之下,没有哪种作战平台能够超越轰炸机。

    正是如此,纽兰海军才在BGM…109B,反舰型“战斧”导弹的基础上,独自投资研制了空射的AGM…109B。按照最初的计划,这种导弹将用来装备大型作战飞机,比如P…3C反潜巡逻机。

    可惜的是,在空军的反对下,空射型“战斧”没有能够获得国会拨款。

    在完成了全部测试之后,纽兰海军只能放弃研制空射巡航导弹的念头,转而跟空军进行合作。

    早在3年之前,海军就加入空军主导,覆盖了陆海空三军的“先进巡航导弹”项目。

    该项目对外代号为“沉默彩虹”,其目的是研制一种覆盖陆海空三军,能够由陆军的远程火箭炮、海军的重型舰载攻击机与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搭载使用,拥有多种任务能力的高速巡航导弹。

    最先确定,做为基础型号开发的是空军的反辐射型。

    虽然海军反舰型的优先级别要稍微低一些,但是在海军的采购项目中,该型导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如果该项目能顺利完成,这将是纽兰海军的首种超音速反舰导弹!

    在此之前,  AGM…84“鱼叉”与BGM…109B“战斧”,都是亚音速导弹,没有超音速突防能力。

    要说的话,这也是纽兰海军紧跟帝国海军步伐,处处学习梁夏海军的结果。

    进入导弹时代之后,梁夏海军凭借全球第一的强大实力,一直不是很在乎对海作战,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研制专门的反舰弹药,毕竟在战后,海洋上根本就不存在值得让梁夏海军大动干戈的对手。

    结果就是,在大战结束快20年,其他国家都已研制与装备反舰导弹之后,梁夏海军才回过神来。只是到这个时候,梁夏海军依然不是很重视反舰导弹,或者说对反舰导弹的性能没有太高要求。

    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对手能顶住梁夏海军的三板斧。夺得制空权之后,有的是办法把敌人的战舰送到海底。

    为此,在此后的20多年里,梁夏海军的反舰导弹都以够用为主,全都是轻便,对搭载平台没有特别要求的亚音速型号。哪怕有发展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技术,梁夏海军也没有朝这方面努力。

    大概为了面子,或者是说得过去,梁夏海军一直在宣传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弊端。

    最突出的,也就是目标信号太过明显,更容易被探测到,也就更容易遭到拦截。其次还有末段突防的速度太快,需要配备更加先进的制导系统,不然在遭到干扰之后,没有时间重新搜索与锁定目标。

    相对而言,这些前都是亚音速反舰导弹的优点。

    因为单体更小,飞行高度也更低,部分先进型号能在突防阶段把飞行高度降到5米,甚至是3米以下,所以亚音速反舰导弹更加隐蔽,突防概率也更高。速度慢一点,在遭到干扰之后,制导系统还能够做出调整,比如消除敌人的港澳,或者是重新进行搜索,再次对目标战舰发起攻击。

    受此影响,纽兰海军也一直以亚音速反舰导弹为主。

    不同的是,纽兰海军更重视反舰导弹。

    就拿AGM…84来说,虽然总体布局跟梁夏海军的C8系列反舰导弹很相似,基本性能都相差不大,但是AGM…84在突防阶段可以选择高抛弹道,也就是首先爬升,然后从天顶方向发起攻击。

    在跟随了20多年之后,纽兰海军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严格说来,其实是技术的锅。

    在20多年前,电子技术还不够先进,甚至可以说非常落后,导弹的火控制导是一道非常高的坎。不要说纽兰海军,就算是梁夏海军,也没有找到应对之策,不得不在技术门槛前另寻他图。

    显然,这才是梁夏海军坚持使用亚音速反舰导弹的原因。

    让导弹飞得慢一点,很多原本非常严重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而且亚音速反舰导弹还拥有不可忽视的成本优势。

    随着科技发展,很多限制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技术难题早就攻克了。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才有三军共同参与的“沉默彩虹”项目。

    要说的话,海军的反舰型与空军的反辐射型根本就不是一种导弹,联合研制是为了获得国会拨款。

    按海军提出的技术指标,反舰型的发射重量必须得低于2000磅,也就是908千克,而且能够由A…6F挂载;长度不超过4米,确保能装进AX攻击机的内部弹舱;射程至少要达到350海里,也就是与BGM…109B相当;飞行速度不低于2。5马赫,冲刺速度至少要达到3。5马赫;弹头质量得达到1000磅,如果采用高性能炸药,可以适当的降低,但是最少不得低于500磅。

    如果这种导弹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