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那人,白止战立即皱起眉头,因为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只是不记得是在哪里与何时了。

    “在这个鬼地方都能碰到你,我也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说这话的同时,李云翔转过身去,跟对方拥抱在了一起。

    他俩认识,而且关系很不错。

    这时,刘向真用手肘顶了白止战一下。

    白止战已经看到了,对方是一名陆军少将,而且后面还有一个人,同样很眼熟,以前肯定在哪里见过。

    他们到底是谁!?
………………………………

第62章 再相逢

    李云翔介绍后,白止战马上想了起来。

    陆军少将是廉旭升,少校则是王开元。白止战认识的不是廉旭升,而是王开元。二十年前的帝都车站,在骚乱发生之后摸上列车的陆军士官就是王开元,而率领禁卫军前来镇压的是廉旭升。

    只是,真相并不是如此。

    那次动乱,其实是陆军情报机构在抓捕一个化名为“川道”的狭夷皇国的间谍。

    “抓到那个家伙了?”

    “是娘们。”

    刘向真愣了下,随即就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神色。

    “那娘们用美色引诱了几名军官,妄图搞政变,结果其中一个是我们的人,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事发的时候,她女扮男装,就混在人群里面。大概是见到局面不妙,偷偷的溜上了车。只不过,我们是早有准备。”

    说完,廉旭升朝王开元看了过去。

    王开元笑了笑,没接话。

    虽然在介绍的时候,廉旭升说他的是禁卫军的军官,但是白止战他们知道,这个王开元肯定是陆军的情报人员。别忘了,陆军的情报机构都隶属禁卫军或者在禁卫军名下,平时打的是禁卫军的招牌。

    “你们怎么回来了?”见到气氛有点尴尬,李云翔赶紧岔开话题。

    “小李子,你别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廉旭升打量李云翔一番,才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往年的这个时候,你还在海上,参加什么舰队演习吧?难道说,因为想媳妇,就飞了回来?”

    李云翔翻了下白眼,一副跟廉旭升无话可说的样子。

    不过看得出来,两人的私交确实不错,要不然廉旭升也不会用“小李子”这类绰号来称呼李云翔。

    “舰队演习已经取消了。”

    在刘向真说出这句话后,廉旭升朝他看了过去。

    这时,王开元招手叫来酒保,低声吩咐了一番。

    刘向真还想说什么,李云翔朝他摇了摇头,示意这里是大厅,到处都是人,别忘了保密条例。

    没过多久,酒保就赶了回来。

    “有雅间空出来了。”

    情报局的就不一样,李云翔开始说尽好话都没要到雅间,而王开元只是打了个招呼就弄到了。

    转移地点之后,廉旭升要了一瓶二锅头与一瓶产自洛克共和国的白葡萄酒。

    关起门来,说话更方便。

    几巡下来,在大家熟悉之后,主要是相互告知涉密级别,话题也就扯开了。

    跟白止战他们一样,廉旭升也是突然收到命令,火速回到了帝都,而且也跟当前的紧张局势有关。

    不同的是,廉旭升那边已经有明确的命令。

    明天一早,他就要赶往东北防区。

    按照他的说法,他得赶在禁卫军司令官司徒旌德的前面,把部队调动起来,为大战做好准备。

    这句话透露的信息,实在是太过惊人。

    禁卫军都要开赴前线了!

    虽然在大战结束后,准确说是先皇驾崩后,帝国当局以停战为名,把禁卫军裁减了三分之二,随后还对禁卫军的职责范围做了严格的限制,但是没人能否认,禁卫军依然是帝国陆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

    裁减与限制禁卫军,只是因为在大战期间,禁卫军几乎变成了皇室的私人卫队。

    原因无二,现在的圣上,当时的太子,在禁卫军服役十多年,扶持与栽培了一大帮亲信手下。

    二十年前,大战刚刚结束的那个时候,哪怕停战条约已生效,也需要防止节外生枝。

    只是,禁卫军再差,也是禁卫军。

    在经过了几次改革之后,禁卫军基本上恢复了本来面貌,成了帝国陆军的精锐,百战百胜的雄师。因为长期驻扎在后方,特别是帝都,负责帝都的安全,所以禁卫军还是帝国的战略预备队。

    按照法律,不需要论议两院批准,帝国内阁首辅能调动的只有禁卫军。

    没有两院授权,哪怕拿到了诏命,擅自调动陆军与海军,也是违宪的重罪,肯定会遭到弹劾。

    此外,禁卫军在名义上归属皇室所由,听从帝国皇帝的指挥。

    这个司徒旌德,就是当今圣上的亲信。

    二十年前,由他指挥的禁卫第一骑兵师在西线作战,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圣上就在该部队所属的禁卫骑兵军服务。

    也正是得到圣上的绝对信任,司徒旌德才坐上了禁卫军司令官的位置。

    当然,司徒旌德还是廉旭升的老上司。

    从这个角度说,廉旭升跟当今圣上是同袍战友。

    “你是说东北?”因为关系最好,所以李云翔主动提出了最敏感,白止战与刘向真不好说的问题。

    “你没有听错。”廉旭升没有直接回答。

    李云翔立即锁紧了眉头,神色也变得非常严峻。

    “西大陆那边有消息没?”白止战非常干脆的问了出来,不过不是在问廉旭升,而是在问王开元。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该由刘向真来问,他却一直在低头思索。

    “没新的消息,不过用不着担心。”王开元放下了酒杯,又说道:“那几个列强,都只是在做样子。骆沙联邦就不多说了,没有我们的支持,绝对不会去招惹是非。迢曼帝国被左翼政党控制了二十年,维尔德一世时代的满腔热血早就冰凉了。洛克共和国更不用说,至今都没有从上次大战的阴影里走出来。只要能够控制住局势,双方就不会大动干戈,至少不会是现在。”

    “这么说,狭夷皇国会不会……”

    白止战还没有说完,就被刘向真踢了一下。

    王开元笑了笑,说道:“如果我们的消息来源没错,祝世建元帅已经递交辞呈,明天就正式离职。”

    白止战愣了愣,随即就露出惊讶神色。

    “陆军情报局的消息挺灵通的嘛,我们都不知道呢。”刘向真也一样,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

    “这可不应该,毕竟你俩是祝世建元帅的得意门生。”

    刘向真没接话,因为说下去,肯定会露馅。

    “我也不是在你们面前故意卖弄,但是说真的,在帝国海军当中,最让我佩服的人,就是祝世建元帅。也不怕你们笑话,当年要是能多考几分,我肯定进了海军学院,成了校长的门生。”王开元笑着摇了摇头,没等白止战他们开口,接着说道:“相信要不了多久,你们同样会让我心生敬佩!”

    刘向真正准备开口,李云翔朝他摇了摇头。

    这时,王开元一口喝光了杯子里的酒,起身离开了雅间。

    酒喝够了,该说的也都说了,还啰嗦个啥?

    不过刚刚认识,才喝一次酒,哪里谈得上交情。
………………………………

第63章 妙招

    梁夏帝国海军总司令祝世建元帅告老还乡,立即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

    哪怕放眼全球,祝世建对当代海军产生的影响,也肯定能够排在第一,在同代中绝对是无人能及。

    就连西方的军事学家都承认,祝世建是费希尔之后的海军第一人。

    其实,他还是大战之后,唯一干了二十年的海军总司令。

    用祝世建自己的话来说,不管是什么事情,坚持不懈干满二十年,就算是蠢材也能成为专家。

    当然,这话主要在自我解嘲。

    在某种意义上,祝世建代表一个时代,也就是大战结束之后,海军军备竞赛偃旗息鼓的时代。

    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平和,却同样是惊险万分的时代。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在号称“海军假期”的十五年,即帝国新历82年到96年之间发生的每一起重大事件与做出每一个战略决定都将对海军的发展,未来的全球格局,乃至人类文明的走向产生影响。

    只是,这些影响要推迟数年,乃至十数年才会显现出来。

    同样是从事后的角度看,祝世建担任帝国海军总司令的二十年里,没踏错一步,战略决策与人事任免,无一例外的全都做出了最理想,至少是最正确或最理想的选择,简直是无可挑剔。

    哪怕最后,也没有例外。

    当天的头条新闻有两条,另外一条就是新任海军总司令。

    还是一条爆炸新闻。

    不是众望所归的贺永兴,而是三年前才当上南方舰队司令官,资历与能力都差了一大截的刘长勋!

    严格说来,这才是头号新闻。

    在此之前,绝对没有人相信,在祝世建之后的海军总司令会是贺永兴之外的人。

    虽然祝世建跟贺家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但是他年轻时的经历,以及在担任海军总司令期间发生的事情,让外界普遍认为,贺永兴是祝世建钦定的接班人。因为帝国海军有推荐接班人的传统,所以正常情况下,贺永兴将成为第一个姓贺的总司令,很有可能率领帝国海军迈入下一场大战。

    至于能力,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要忘了,在上一次大战中,贺永兴就获得了“东望洋之虎”的绰号,是公认的少壮派领袖。

    关键还有,刘长河之后,没人能跟他竞争。

    刘长勋吗?太嫩了!

    在坐上南方舰队司令官的位置前,刘长勋先后在夕落洋地方舰队、梵炎洋地方舰队与南方舰队装备部任职。虽然有过指挥舰队作战的经历,也是正规的科班出身,在走上舰队指挥官岗位前还在各型战舰上担任过舰长,甚至去潜艇分队历练了好几年,但是真要说的话,他在任何一个岗位的任职时间都不够长,没有基本盘可言,在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方面,远比不上堂兄刘长河。

    不说别的,成为南方舰队司令官之前,很多基层官兵根本就不认识他。

    接下来的三年,刘长勋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建树。

    真要细数,他在南方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最大的功劳,或许就是重用刘向真,跟上了改革潮流。

    当然,这么说有点偏颇,因为在他到来前,刘向真已经得到重用。

    只是,也不能说刘长勋一无是处。

    跟贺永兴相比,刘长勋最明显的特点,其实是没有特点,因此在作战战术方面,他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换种方式来说,就是敢用人,还给予广泛授权。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既然搞不懂,那就别去管,放手让内行去做,瞎指挥只会表现得自己的无知。

    在他手下,刘向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此外,他没有刘长河那种深入骨髓的门户之见。比如在他上任后的三年里,以交流为名邀请白止战去了十二次,几乎每季度都去一次。在他之前的十几年里,白止战去南方舰队进行交流的次数总共都没十次,而且几乎全都是在走过场,到酒会上随便说几句,然后就打道回府。

    不管怎样,由刘长勋出任海军总司令,绝对是意外中的意外。

    正是这个意外,冲淡了当天的第三条新闻。

    在洛克共和国出面调停之后,骆沙联邦表示愿意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下,跟湾海三国进行谈判。

    随后,梁夏帝国外交部发出号召,提出愿意为谈判提供便利。

    受此影响,在当天晚一些的时候,骆沙联邦的外交部长正式表示,把最后期限推迟到圣诞节之前。

    什么意思?

    骆沙联邦接受了梁夏帝国的斡旋邀请,跟湾海三国进行谈判,不过必须在12月24日之前取得实质性成果。

    当天傍晚,骆沙联邦那边是中午,边境地区的骆沙军队解除战斗状态,并且退回了后方营地。

    同一时间,帝都郊外的机场。

    在目送白止战等人搭乘的飞机升空后,贺永兴才长长的出了口气,然后用力拉了拉毛皮外套。

    下了一整天的大雪,让帝都的寒意加重了几分。

    “哪怕是到了现在,我都有一种在做梦的感觉。”

    听到这话,贺永兴才回过头,朝已经走到身后的刘长勋看了过去。

    几分钟前,刘长勋送走了刘向真等人。

    “校长告诉我,说要让我来,我觉得耳朵出了问题。”刘长勋苦笑着叹了口气。“真要说的话,还是你合适。”

    “这种被架到火堆上炙烤的苦差,我可不会干。”

    “他俩呢?”

    贺永兴愣了愣,抬头朝南面天空看去,那架运输机早已消失在了风雪之中。

    他俩!?

    “现在说,有意义?”贺永兴长出了口气。“校长说过,有本事就到战场上见真章,纸上谈兵有屁用。”

    “你这人……”

    “二十年都坚持过来了,不差这一时半会。哪怕即将见分晓,这戏还得演下去,你说是不是?”

    “得,你都这么说,我家里的那几坛好酒,看来还得放几年。”

    丢下这句话后,刘长勋就转身走开了。

    “我们可说好了的,打赢了才喝,你可别耍赖!”对着刘长勋离开的背影吼了一句,贺永兴笑着摇了摇头。

    所有人都知道刘长勋是刘家的人,而且是刘长河的堂弟,可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与贺永兴同窗五年,而且是上下铺的兄弟。在毕业的那一年,其实是毕业的那个月,刘长勋因为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没参加毕业典礼。等到他康复出院,其他人都已远走高飞,而他在家族的安排下去了南方舰队。

    那个时代,帝国海军学院远没有现在出名。

    让刘长勋接任,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步,绝妙的一步。
………………………………

第64章 风云际会

    12月25日清晨,炎海中部海域。

    在曙光照耀下,一艘上层建筑蔚为壮观的战舰正劈波斩浪的向西疾驰。不远处,一艘轻巡洋舰拉响了汽笛。在更远一些的海面上,是另外一艘巍峨巨舰,那是舰队旗舰“大门”号的姊妹舰,同属于第一战列分队的“路奥”号。在附近的海面上,还稀稀拉拉的分布着数十艘巡洋舰与驱逐舰。

    没错,这是狭夷海军常驻舰队的主力战队,准确的说是主力战队的一部分。

    天还没亮,高野就来到了司令舰桥外的回廊上。

    其实,他一夜都没睡着。

    不止因为兴奋,更因为不安。

    过去十天,严格说来是过去的几个月,可以说风云际会,接连发生的几件大事,风卷残云一般的摧毁了由“塞巴和约”与“华城条约”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再次将世界推到了大战的边缘。

    在九月底,高野就得知,梁夏帝国与骆沙联邦正在密谋策划战争。

    梁夏帝国与骆沙联邦打算携手挑战全世界?

    其实,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后,准确说是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结盟,并且随着纽兰联邦加入演变为“第二同盟集团”,此后梁夏帝国与骆沙联邦结盟,背靠背的挑战其他列强的总体局势就已形成。

    为此,外界还将这两个国家组成的同盟称为“大陆核心集团”。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同盟的三个国家就盯上了大陆核心集团。

    三年之前,决心退出“华伦限制海军军备体系”的时候,狭夷皇国就开始积极的跟另外一个大陆国家集团,即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组成的“西大陆轴心集团”进行接触,探索有没有结盟的可能性。

    在最初的时候,狭夷皇国只是希望借助西方轴心集团来抵消,弥补退出华伦体系产生的负面影响。

    哪里想到,在狭夷皇国牵头之后,同盟集团很快就跟轴心集团走到了一起。

    一直以来,同盟集团都把梁夏帝国当头号大帝,毕竟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梁夏帝国有能力挑战同盟集团的海上霸权。轴心集团则把骆沙联邦当成了死敌,因为骆沙联邦的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兵临城下。

    有了共同敌人,一切都好说。

    虽然同盟集团与轴心集团没有合并到一起,毕竟存在很多的分歧,比如迢曼帝国坚持要国际联盟把东望洋西南,那几座在大战之后交给狭夷皇国托管的岛屿归还给她,不然不会跟狭夷皇国签署同盟条约,但是本质上,这两个集团已经走到一起,通过交叉结盟成为了事实盟友。

    可见,梁夏帝国与骆沙联邦在跟所有列强为敌,而且被其他列强包围。

    大战肯定无法避免,需要关心的是以何种方式爆发。

    骆沙联邦积极的向梁夏帝国示好,还能够理解,毕竟西面的迢曼帝国与洛克共和国已经结盟,构成的威胁不可忽视。不去跟梁夏帝国和解,骆沙联邦将两面受敌,更别说迢曼帝国与梁夏帝国原本是盟友。

    梁夏帝国放下身段,跟骆沙联邦结盟就说不过去了。

    不要忘了,哪怕在鼎盛时期,骆沙都没能战胜梁夏帝国,而且对梁夏帝国构成的威胁可以说微乎其微。再说了,骆沙联邦高举反帝反霸权旗号,号召平民翻身做主人,摆明了把帝国都当成敌人。

    换个角度,梁夏帝国为什么不选择继续跟迢曼帝国结盟?

    在稳住洛克共和国之后,迢曼帝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能集中兵力攻打骆沙联邦,那么在下一场大战中,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左右开弓,迅速攻灭骆沙联邦的把握很大,称霸巨大陆与西大陆自然不在话下。

    此外,迢曼海军还能在夕落洋牵制布兰海军与纽兰海军,替梁夏帝国分忧。

    可见,不管怎么看,梁夏帝国都应该继续奉行跟迢曼帝国结盟的战略,不该跟骆沙联邦暗通款曲。

    最初,高野也想不明白。

    观察了十多年之后,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梁夏帝国根本就没打算要跟谁结盟。

    不要盟友,单挑全世界!?

    要说的话,有这个胆量,或者说有这个能力的,也只有梁夏帝国。

    在快速稳定发展二十年之后,按照民间机构的估算,梁夏帝国的人口总数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五亿。

    这是什么概念?

    不计算殖民地人口,西方五强的人口总共都没有这么多。

    纽兰联邦不到两亿,迢曼帝国大约八千万,狭夷皇国七千万,洛克共和国有五千万,布兰王国不到五千万。

    总共,也才四亿五千万。

    再把骆沙联邦加上,也不到六亿,只比梁夏帝国多了不到一亿人。

    此外,梁夏帝国的工业程度也是全球最高。

    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但是按照梁夏帝国当局公布的主要工业产值估算,其工业程度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什么意思?

    在五亿人当中,有四亿工业人口。

    狭夷皇国的工业程度不到百分之五十,骆沙联邦好不了多少,迢曼帝国与洛克共和国都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布兰王国勉强达到百分之七十,发展最为迅速的纽兰联邦也不到百分之八十。

    这就是说,梁夏帝国的工业人口数量比另外六个列强的总和还多!

    这反映在了工业产值上。

    如果把梁夏帝国的工业产值当成一百,纽兰联邦大约为六十,迢曼帝国与骆沙联邦都在四十左右,其他三个强国均不到三十。狭夷皇国最多有二十,即狭夷皇国的工业产能仅有梁夏帝国的五分之一。

    关键,这还是梁夏帝国在和平时期的工业产能。

    因为服务行业非常发达,有大量人口从事第三产业,所以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梁夏帝国的工业产能还能提高许多。

    如果生产效率大致相当,那么梁夏帝国在战争状态下爆发出的工业生产力,几乎就是其他列强的总和。

    这也太恐怖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梁夏帝国单挑全世界的底气。

    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梁夏帝国的基本战略。

    放眼全球,有能力跟梁夏帝国对垒的,就只有一个国家,而这个国家在东望洋对岸,也就是纽兰联邦。

    不管下一场战争怎么打,梁夏帝国得首先打败最强大的对手。

    那么,梁夏帝国就需要一支能扫荡整个东望洋,甚至是称霸全世界的海军。

    这是梁夏帝国愿意跟骆沙联邦结盟的关键所在,藉此消除来自地面的威胁,从而集中力量打造一支横扫四海的海军。
………………………………

第65章 无可奈何的选择

    梁夏帝国重点打造海军,首当其冲受到威胁的就是狭夷皇国。

    十多年来,包括高野在内的,狭夷海军数十万官兵夜不能寐,无时不刻不在提防来自西面的强敌。

    为此,狭夷皇国赌上了整个国运!

    只是,高野很清楚。

    在这场搏国祚的赌局中,狭夷皇国不过就是一只马前卒,很多时候扮演的,其实是纽兰联邦的看门狗。

    其实,这也正是纽兰联邦一直在为狭夷皇国输血的关键所在。

    别的不说,在大战结束之后,纽兰联邦就一直在向狭夷皇国出售废旧钢铁,甚至把很多退役战舰交给狭夷皇国的拆船厂进行拆解。只是在去年,狭夷皇国的工厂就从纽兰联邦买了五十万吨废旧钢铁。如果没有这些不用回炉就能重新使用的废旧钢铁,狭夷皇国根本不可能打造出东望洋第三、全球第四的舰队。

    此外,布兰王国愿意跟狭夷皇国结盟,其实也是在利用狭夷皇国。

    有狭夷皇国在东望洋上牵制梁夏帝国,梵炎洋周边殖民地的安全才有保证,至少能够缓口气。

    正是如此,布兰王国也在积极的扶持狭夷皇国。

    只是,布兰王国没有纽兰联邦那么的财大气粗,以提供技术为主,没有给予太多的物资援助。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派遣工程师,提供主要的设备,帮助狭夷皇国把四艘“金钢”级升格成为快速战列舰。

    当然,这也足够了,毕竟狭夷皇国同样欠缺发展海军所需的尖端技术。

    可问题是,值得吗?

    没错,在大战之前的几十年,臣服于梁夏帝国的狭夷皇国始终被当成三流国家对待,从没获得过公平对待。

    可是,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里面,狭夷皇国一直在向巨大陆上的东方帝国学习。

    还有,狭夷皇国没得到待见,其实是咎由自取。

    如果不是蛮狠干预冰风暴半岛上,两个高姓王国的内部纷争,妄图借此执牛耳,狭夷皇国也不会遭到孤立。

    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对强林的畏惧,逼迫狭夷皇国走上这条不归路。

    也是对安全的渴望,才让狭夷皇国跟两个基本上没有威胁的国家结盟。

    只是,这并不能改变狭夷皇国的处境。

    纽兰联邦在东望洋对面,隔着一万多千米。梁夏海军就算是打了鸡血,也不可能一口气杀到东望洋的对岸。

    按照传统战略,一步一步的向东推进,仅仅是在沿途夺取与建立据点,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布兰王国在夕落洋,跟梁夏帝国之间,隔着巨大陆与西大陆,走海路的话,航程同样超过了一万千米。

    这算什么?

    在前面堵枪眼的是狭夷皇国!

    只要开打,首先倒霉的就是狭夷皇国。

    正是如此,在坐上常驻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之后,高野一改过去的立场,主张跟梁夏帝国修好。

    按高野的意思,哪怕不能跟梁夏帝国结盟,也应该保持中立,避免跟梁夏帝国为敌。

    让高野感到恐惧的,不仅仅是梁夏帝国的海军,还有梁夏帝国的工厂。

    在上次大战爆发前,高野以私人身份去梁夏帝国游历了数月,走遍了主要城市,对梁夏帝国的工业生产力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在上一次大战中,高野还反对偷袭梁夏帝国,主张坐山观虎斗。

    可惜,在狭夷海军,甚至是整个狭夷皇国,除高野之外,再没人有此认识。

    实际情况,还恰好相反。

    在大战结束后,准确说是守望者海峡海战之后,最为兴奋的,就是狭夷海军的官兵,特别是高级将领。

    似乎,在这场海战之后,狭夷海军就一跃成为全球第一。

    正是这场海战,让狭夷海军飞速膨胀起来,变得极度的自信,把战胜梁夏海军当成了易如反掌的事情。

    结果,在此之后的好多年里,狭夷海军讨论的是如何夺取东望洋,至少是西东望洋的绝对制海权。

    以当时的言论,在下一场大战中,得以夺取整个东望洋,至少是西东望洋的绝对霸权为目的。哪怕需要跟纽兰联邦、布兰王国等盟国合作,也要保证在大战结束之后,成为西东望洋唯一的强国。

    虽然在高野担任常驻舰队司令官之后,这种自大的情绪受到压制,一些年轻军官开始认真思考下一场战争,但是在狭夷海军高层,依然没有几个人相信,守望者海峡的那场战斗不过是侥幸取胜。

    要说的话,其实连胜利都算不上。

    关键,跟狭夷海军有关系吗?

    不要忘了,参加战斗的第二战巡分队,自始至终都在外围打酱油,四艘火力凶猛的战列巡洋舰并没有发挥应有价值。

    受盲目乐观情绪的影响,狭夷海军一直奉行积极进攻的军事学说。

    有趣的是,高野也是进攻学说的坚定簇拥。

    严格的说,高野是狭夷海军进攻流派的缔造者,头号推手与旗手,也由此成了少壮派的精神领袖。

    高野信奉进攻,体现出的是无可奈何。

    为啥?

    如果与梁夏帝国的战争无法避免,死守就必然战败,积极进攻反到有那么一线希望。

    关键就是,狭夷皇国没战略纵深。

    对此,可以参照布兰王国奉行的海军战略。

    虽然在大战后,狭夷皇国篡夺了不少战争红利,包括在没有得到国际联盟支持的情况下出兵夺取与霸占西东望洋与西南东望洋上,原本属于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的殖民地,但是总体上,狭夷皇国依然是一个弹丸小国,还是典型的岛屿国家,资源极度的匮乏,国家的生死存亡严重依赖海运。

    简单的说,狭夷皇国的国运严重依靠两条海运航线。

    一是往南,前往布兰王国在西南东望洋上的殖民地,准确说是属地的奥洲。另外一条就是横穿东望洋,前往纽兰联邦的航线。

    狭夷皇国有八成的进口物资,得走这两条航线。

    要命的是,这两条航线都极易被切断!

    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